盐水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合集下载

凝聚铵介质交叉配血

凝聚铵介质交叉配血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
【注意事项】 1、临床输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应当首先 进行盐水介质的交叉配血试验,排除完全性 (IgM型)红细胞抗体的存在后,再进行凝聚 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2、溶血标本不能用于交叉配血试验; 3、当重悬液加入后,应尽快观察结果(不超 过3min),以免反应减弱或消失; 4、凝聚胺是一种抗肝素试剂,所以如果使用 含肝素的标本,要加较多的凝聚胺中和肝素。
【操作步骤】 1、取4支洁净小试管,表明主、次侧管; 2、在主侧管中加入受血者血清2滴和献血 者红细胞悬液1滴;在次侧管中加入献血者血 清2滴和受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 3、每管各加入LIM溶液0.6ml,并加入2 滴凝聚胺溶液,混匀; 4、1300×g离心15s,倒去上清液;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
【操作步骤】 5、轻轻摇动试管,肉眼观察有无凝集, 若无凝集,必须重做; 6、加入2滴重悬液,并轻轻混合,肉眼 观察结果; 7、取载玻片一张,用滴管分别从主次侧 内各吸1滴细胞悬液均匀涂于玻片上,显微镜 观察,最后得出试验结果。
谢谢!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
【结果判断】 先用肉眼观察有无凝集,再进一步用显 微镜观察有无凝集。如主侧管和次侧管内红细 胞凝集散开,则为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 表示受血者和献血者两血在凝聚胺介质配血相 容,献血者血液可以输注。
【结果判断】 如果主侧管和次侧管或单一侧试管内 红细胞凝集不散开,则表示为抗原抗体 结合的特异性反应,两血不相容,献血 者血液不可输注。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
【标本、试剂与器材】 1、标本 ABO全血标本(2ml)患者1人 份,供者2人份(红细胞制备成2%~5%红细 胞悬液); 2、试剂 凝聚胺试剂盒(包括低离子介质、 凝聚胺试剂和重悬液); 3、器材 记号笔、试管、试管架、滴管、载 玻片、离心机、显微镜。

血库凝聚按法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及血库收发标本制度

血库凝聚按法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及血库收发标本制度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原理]凝聚胺试验是利用低离子溶液促进红细胞抗原与血清(浆)中的抗体反应,再利用凝聚胺引起红细胞间非免疫性的凝集,让已有抗体(IgG)反应的红细胞间的距离缩短。

距离缩短后更能引起已反应的抗体和别的红细胞产生反应形成免疫性的凝集。

而由凝聚胺所引起的非免疫性红细胞凝集反应可被后来加入的复悬液所中和而散开,如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不会散开,为阳性反应。

如没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会散开,为阴性反应。

交叉配血试验是在盐水介质的基础上加入凝聚胺,检测供患之间是否相合,患者血清(浆)中是否含有具临床意义的红细胞异体抗体。

[试剂组成]1,洁净试管,离心机,显微镜。

2,0.85% 氯化钠溶液:准确称取氯化钠(AR)8.5 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

试剂启用后,有效期为:二周。

3,凝聚胺试剂*1 低离子介质溶液:含葡萄糖,乙二胺四醋酸-2钠及稳定剂。

*2 凝聚胺溶液:含凝聚胺,氯化钠及稳定剂。

*3 复悬液:含柠檬酸钠,葡萄糖及稳定剂。

*4 阳性对照血清:含抗D血清,氯化钠及稳定剂。

4,抗人IgG 血清。

[试剂保存和稳定性]1.凝聚胺试剂须保存在2-25℃。

2.有效期内可使用。

3.抗人IgG血清低温冰箱保存。

复溶后放2—4℃冰箱保存。

[标本收集和准备]1.抽取受血者静脉血3-4ml(操作中小心防止红细胞破损),放入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血清管(也可用EDTA-K2抗凝血液),并将注射器中余下的少量血液配成2%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放入另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红细胞悬液管。

以上标本有效期为三天;若受血者抽取标本后,输用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且输用时间超过12 小时的,必须重新采集标本。

2.2% 红细胞悬液: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

根据下表进行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悬液浓度(%)压积红细胞(滴)盐水(滴)----------------------------------------------------------------2 1 2ml(40)5 1 0.8ml(16)----------------------------------------------------------------[操作步骤]1.取出3支试管分别标记主,次及对照测试:主测管:加入病人血清(浆)2滴,再加入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次测管:加入供血者血清(浆)2滴,再加入病人3-5%红细胞悬液1滴,对照管:加入2滴*4阳性对照血清,再加入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

盐水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盐水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一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1. 原理盐水介质配血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配血方法,可以发现临床上最重要的ABO 不配合性。

本试验主要用以检测受血者(献血者)血清(浆)中有无破坏献血者(受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如存在相应的抗体,则交叉管中将发生凝集或溶血现象,此即为交叉不合,反之则交叉相合。

2. 操作(单位:滴)混匀,1000~2000rpm×1~2分钟离心,观察结果。

3.结果观察3.1主、次、混合管均无凝集,无溶血现象,示无配血禁忌,继续下一步进行聚凝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

3.2主、次、混合管均有凝集和/或溶血现象,示有配血禁忌,需进一步核查,寻找原因。

3.3主、混合管有凝集和/或溶血现象,示有配血禁忌,需进一步检查,寻找原因。

次、混合管有凝集和/或溶血现象,示有部分配血禁忌,需进一步检查,寻找原因。

4.注意事项4.1结果观察时,除肉眼观察外,均需显微镜观察。

4.2要注意真、假凝集的鉴别。

二凝聚胺试验1.原理:凝聚胺(Polybrene)是一种多价阳离子溴化己二甲胺多聚物,具有中和肝素作用:又称肝素灵,溶解后产生许多正电荷,能中和红细胞表面唾液酸所带的负电荷,使红细胞的Zeta电位降低,诱发红细胞产生可逆的非特异性凝聚。

在此过程中,若有IgG分子已直接与红细胞搭桥,当非特异性的红细胞凝聚消散后,只有由抗原抗体引起的搭桥的特异性凝集仍存在。

反应分三个步骤:1.1.红细胞致敏阶段:红细胞在低离子培育基中与相应抗体致敏。

1.2.凝聚阶段:聚凝胺使红细胞非特异性地紧密接近,诱发凝聚现象,因而允许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桥连。

1.3.再悬阶段:再悬液具有中和聚凝胺的作用,使聚凝胺诱发的非特异性凝聚散开,留下抗原抗体反应所致的特异性凝集不能散开,凝集的强度与抗体的浓度、抗原的浓度及反应的导热特性有关。

2、操作步骤:2.1、在盐水法通过的基础上,在主、次管均加入低离子介质4滴,混合后置于室温1分钟。

2.2、在主、次管均加入聚凝胺溶液2滴,混合后,室温15秒。

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三种交叉配血方法的应用比较

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三种交叉配血方法的应用比较

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三种交叉配血方法的应用比较摘要】目的对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三种交叉配血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与对比。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需要输血的患者730人次,通过凝聚胺法与盐水介质法对这些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对患者实施交叉配血后,通过微柱凝胶法对可疑标本与阳性标本实施配血,并进行复查对比。

结果 730名交叉配血患者中,2名患者存在供血者的不完全抗体,而且盐水介质法并没有将其不规则抗体查出来,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所检测出的不完全抗体者有2名,最终属于恶性肿瘤患者与红细胞浓度过高的患者。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盐水介质法具有比较差的敏感性,凝聚胺法自动化性高,而且快速、简单,微柱凝胶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安全性以及更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盐水介质法交叉配血【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180-01输血是临床上挽救、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保证安全、快速、有效输血,输血前做交叉配血试验,以检查受血者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及其抗体与供血者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及其抗体相互间的配合性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目前交叉配血方法有盐水法、木瓜酶法、抗人球蛋白法及凝聚胺法。

而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盐水法、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

抗人球蛋白法又有经典的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

本文选取730人次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需要输血的患者,对其实施交叉配血,总结微柱凝胶法复查资料,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730人次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需要输血的患者,其中有416名男性,314名女性,年龄12-86岁,平均年龄为(56.7±10.4)岁,以遵义市中心血站提供的成分血作为供血者。

通过凝聚胺法与盐水介质法对患者实施交叉配血后,通过微柱凝胶法对可疑标本与阳性标本实施配血复查对比。

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试验
方法及结果判断:
1、标本的准备:常规采集患者或供血者标本,常规分离出血清或
血浆,红细胞盐水悬液按常规放方法配制。

2、主(次)侧管加入受(供)血者血清1滴或2滴,加供(受)
血者3%—4%红细胞盐水悬液1滴。

3、检测管各管加低离子介质3滴,混匀,静置30秒,各管加凝聚
胺1滴,混匀,3500r/min离心15秒,扣摇,肉眼可见明显凝
集状(如无凝集须重做),加假凝集清除液1滴于管底,轻摇,凝集1分钟内消失呈均匀混悬液,为阴性,凝集1分钟内不能
被消除,即为阳性。

4、若为弱凝集结果,检测管各管取检测血清2滴,3%—4%红细
胞盐水悬液1滴,各管加低离子介质0.8ml,混匀,静置1分钟,各管加凝聚胺1滴,混匀,3500r/min离心15秒,倒出上清液
(残留约0.1ml),扣摇,肉眼可见明显凝集状(如无凝集须重
做),加假凝集清除液1滴于管底,轻摇,凝集1分钟内消失呈
均匀混悬液,为阴性,凝集1分钟内不能被消除,即为阳性。

注意事项:
1、操作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试验,红细胞浓度、血清滴量、反应
时间、离心速度等均可影响试验结果。

2、检测标本应为非抗凝血,若检测标本为抗凝血,标本中含抗凝
成分的含量过高明显干扰凝集反应时,可适当调加凝聚胺的滴
量,以中和抗凝成分的干扰。

3、试验温度以20—37℃为宜,若疑为寒冷凝集,37℃水浴1分钟,
在此温下观察,凝集消失,说明存在冷凝集。

4、本试验试剂无毒、无腐蚀、无传染、无燃性。

5、本试验试剂盒仅能用于体外诊断。

输注冰冻血浆前做盐水法加凝聚胺法次侧交叉配血试验的意义

输注冰冻血浆前做盐水法加凝聚胺法次侧交叉配血试验的意义
[ 1 】 邹继红 ,谢 玉兰 ,李 洁. 通心 络对 2型糖 尿病伴 高黏黏滞血
症血 小板 活化 和细胞 因子 的影 响『 J ] .江苏 中医药 ,2 0 0 5,2 6
( 1 0 ) :l 5 .
小板 的年龄 , 血小板分 布宽度( P D W) 反映的是血小板 容积大 小 的离散度 , 血小板大小 的异质性和分布 的中心趋向。 从表 1
滞性增加 , 血流减慢 , 是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



结果表 明糖尿病患者凝血机制的激活 , 导致体 内存在高
凝状态 , 易并发微血管病变 。 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 中除有效控制血糖 、血脂积 极冶疗 原发病外 , 更应重视抗凝 , 改 善微 循环的治疗 , 提高患者 的生 活质量 ,因此血小 板计数参数及凝血 4项的联合检测应作 为 糖尿病患者常规检查项 目。 参 考 文 献
珠海 贝索 生物 技 术 有 限公 司产 品 。0 . 9 %进行 次侧配血试验 , 现将有 关
结果报告如下。
1 材 料 与 方 法
自备 。 1 . 3 方法 : 输血 流程严格遵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 。试验
1 . 1 标本来 源 : 2 0 1 3年 1 月至 1 1 月 在 我 院住 院 需 要 进 行 冰
可知糖尿病组较健康对 照组血 小板 降低 、 MP V、 P D W升高, 一 般认为 , 由于机体 的免疫作用下 , 衰老的体积小 的血小板破坏
性 多, 血小板减少 , 年轻的体积大 的血小板相对增多 , MP V增 大, 血小 板聚集功 能活跃 , 易诱 发高凝状 态。糖尿病患者易发 生微血管并发症 , 血小板 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 。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 良, 引起 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 , 激 活内、 外 源性凝 血途径后 导致凝 血功能 显著增 强 , 凝血 酶加 剧 了 高凝 状 态 的发 展 。从 表 2可知 糖 尿 病组 凝 血 酶原 时 间( P T ) 、 活化部 分凝 血酶 时间 ( A P Tr ) 时 间显 著缩 短表 明血 栓形成倾 向明显 。纤维蛋 白原 ( F i b ) 是一种急性反应性蛋 白 , 在凝血酶作用下可形成纤维蛋 白参 与凝血 。糖尿 病组 F i b升 高证 明糖尿病 患者体 内存在 高凝状 态 , F i b升 高可使血 液黏

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分析

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分析

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分析【摘要】对405名受血者标本与其同型献血员标本做交叉配血,谱细胞反应分别用抗人球蛋法和凝聚胺法测定。

结果分析得出凝聚胺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敏感性强和结果清晰等优点,是目前基层医院急诊配血时交叉配血试验比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凝聚胺检测技术交叉配血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44-01交叉配血试验是临床上确保安全有效输血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盐水配血法虽然简便快捷,但只能检出不现相配合的完全抗体,而不能发现不完全抗体。

抗人球蛋白法虽然能检出不完全抗体,但实验操作步骤繁琐、耗时长、易耽误危重病人的抢救时间。

微柱凝胶技术融合了分子筛技术、离心技术和免疫反应技术,具有标本用量少,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可长期保持优点。

凝聚胺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敏感性强和结果清晰等优点,是目前基层医院交叉配血理想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出现配血不合的标本最好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联合应用。

现将凝聚胺检测技术在本血站应用的结果作一阐述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polybrene试剂(包括低离子介质缓冲液、凝聚胺溶液和重新悬浮液) 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抗人球蛋白试剂、谱细胞由广州市血液中心提供。

1.2 标本2005年至2010年大连市中心血站由各医院提供送检的标本共405例受血者标本与其同型献血员标本做交叉配血。

1.3 方法凝聚胺检测技术:在主侧管内加受检血清2滴和献血员2%红细胞悬液2滴,次侧管加入献血员血清2滴和受检者2%红细胞悬液2滴;各管分别加入低离子介质0.6 ml,混匀,于室温下静置1 min;各管加入凝聚胺2滴,混匀,3 500 r/min离心15 s,移去上清液,观察管底红细胞有无凝块(如无凝块必须重做);加重新悬浮液2滴,轻轻摇动观察凝块是否散开,若为凝聚胺引起的非免疫性凝集在1 min内即自然散开,若是特异性抗原抗体引起的凝集即不会散开,必要时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常规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操作。

交叉配血中常见的凝集反应

交叉配血中常见的凝集反应

交叉配血中常见的凝集反应交叉配血试验也称为血液配合性试验,是检查患者与输注的血液是否相合。

交叉配血试验相合,表明患者与供血者血液之间没有检出不配合的抗原、抗体成分,配血无禁忌,可以输注。

交叉配血试验是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验证供者与受者ABO血型鉴定是否正确,防范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

此外,也可检出ABO血型系统的不规则凝集素以及发现ABo系统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

交叉配血试验包括以下三项:(1)主侧配血:患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反应,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针对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2)次侧配血:患者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反应,检测供血者血液中是否存在针对患者红细胞的抗体。

(3)自身对照:患者红细胞与自身血清反应,以排除自身抗体,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以及红细胞“缗钱”状凝集等干扰试验结果的判读因素。

交叉配血试验的要求是:在任何步骤均不出现溶血或同种凝集的结果时,方可将供血者的血液成分输注给患者。

交叉配血试验有多种方式,如盐水法、胶体介质配血法、抗球蛋白法、聚凝胺法等。

输血时不仅要鉴定ABO 血型和Rh血型,即使输入同型血,或受血者再次接受同一供血者的血液,都必须做交叉配血试验。

交叉配血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凝集反应如下:01缗钱状红细胞一些患者体内存在异常蛋白,使红细胞表面的电荷发生变化,减少了红细胞之间的排斥力,使红细胞容易聚集。

在盐水法配血过程中,遇到主侧的红细胞像古代铜钱一串一串时,莫以为是凝集反应而惊慌失措,这时可以先查询一下患者检验结果,确认是否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或巨球蛋白血症,抑或是存在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其他一些异常蛋白,如果证实了这些,大可放心发血,不会引起溶血反应。

缗钱状红细胞的形成与凝集反应在显微镜下呈不同表现,前者往往呈串珠样,并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情况越加严重,而凝集反应红细胞往往呈簇状,不会随着放置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02冷凝集反应当我们在做交叉配血时发现主侧盐水法和凝聚胺介质法均出现凝集的情况,首先怀疑该患者体内存在不规则抗体,进行了抗体筛查试验,但结果却为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1. 原理
盐水介质配血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配血方法,可以发现临床上最重要的ABO 不配合性。

本试验主要用以检测受血者(献血者)血清(浆)中有无破坏献血者(受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如存在相应的抗体,则交叉管中将发生凝集或溶血现象,此即为交叉不合,反之则交叉相合。

2. 操作(单位:滴)
混匀,1000~2000rpm×1~2分钟离心,观察结果。

3.结果观察
主、次、混合管均无凝集,无溶血现象,示无配血禁忌,继续下一步进行聚凝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

主、次、混合管均有凝集和/或溶血现象,示有配血禁忌,需进一步核查,寻找原因。

主、混合管有凝集和/或溶血现象,示有配血禁忌,需进一步检查,寻找原因。

次、混合管有凝集和/或溶血现象,示有部分配血禁忌,需进一步检查,寻找原因。

4.注意事项
结果观察时,除肉眼观察外,均需显微镜观察。

要注意真、假凝集的鉴别。

二凝聚胺试验
1.原理:
凝聚胺(Polybrene)是一种多价阳离子溴化己二甲胺多聚物,具有中和肝素作用:又称肝素灵,溶解后产生许多正电荷,能中和红细胞表面唾液酸所带的负电荷,使红细胞的Zeta电位降低,诱发红细胞产生可逆的非特异性凝聚。

在此过程中,若有IgG分子已直接与红细胞搭桥,当非特异性的红细胞凝聚消散后,
只有由抗原抗体引起的搭桥的特异性凝集仍存在。

反应分三个步骤:
.红细胞致敏阶段:红细胞在低离子培育基中与相应抗体致敏。

.凝聚阶段:聚凝胺使红细胞非特异性地紧密接近,诱发凝聚现象,因而允许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桥连。

.再悬阶段:再悬液具有中和聚凝胺的作用,使聚凝胺诱发的非特异性凝聚散开,留下抗原抗体反应所致的特异性凝集不能散开,凝集的强度与抗体的浓度、抗原的浓度及反应的导热特性有关。

2、操作步骤:
、在盐水法通过的基础上,在主、次管均加入低离子介质4滴,混合后置于室温1分钟。

、在主、次管均加入聚凝胺溶液2滴,混合后,室温15秒。

、3500转/分,离心10秒,彻底弃上清液。

、轻摇试管,判断有无凝集。

若无凝集,则应重复该试验(或polybrene 失效)。

、再加入再悬液2滴,轻摇试管,观察凝集并判读结果。

、若凝集消散,无凝集,表明配血结果相合,反之则配血结果不合,需进一步检查。

3、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加试剂等要按照顺序,不能先加聚凝胺,不能有水解蛋白酶污染,否则要抑制细胞与聚凝胺的反应。

.本法一般最敏感的是检定IgG抗体,测定抗K,要用MPA(聚凝胺抗球蛋白试验)法,效果与低离子强度溶液抗人球蛋白试验一样。

.凝聚胺试验的主要缺点是在Kell系统缺乏足够的敏感性。

必要时用抗人球蛋白法配血以提高Kell系统抗体的敏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