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上语文第三单元单元计划

部编版二上语文第三单元单元计划
部编版二上语文第三单元单元计划

部编版二上语文第三单元单元计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单元计划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课文《曹冲称象》讲述了曹冲利用聪明才智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文中的曹冲有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优秀品质,我们也应该向曹冲学习,做个遇事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的好孩子。《玲玲的画》讲述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温馨。《一封信》写了与妈妈独居的露西要写信给出门在外的爸爸,在妈妈的指导下,写下了一封阳光快乐的信,最好还在信尾画了一大束鲜花,免去了爸爸对家庭的牵挂。露西真是个细心、体贴爸爸的好女儿。《妈妈睡了》这是一篇全新的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关爱,同时更能提现出小作者对妈妈的爱。

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来表现儿童的生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课后题形式多样,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谈自己想法的,比如,《曹冲称象》中针对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有联系生活谈体会的,比如,《玲玲的画》中抓住关键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有通过比较,《一封信》中,“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教学中要重视这些问题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课文中,《曹冲称象》的课后题,在画出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办法基础上,要求学生先借助关键词句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玲玲的画》要求学生以人物的情绪变化为脉络,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讲这个故事;《-- 封信》要求学生把第二封信的内容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再整理成完整的一封信读出来;《妈妈睡了》让学生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这些课后题着重训练学生通过提取相关信息,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开始正式进行写话练习,共安排了3次,分别是纪实类、应用类、想象类。本单元是第一次正式的写话练习,安排的是说说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教材用指导语加图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并且提示了写话最基本的要求:“写在方格纸上”“标点符号也要占一格”,引导学生注意写话的基本

格式要求。起始阶段的写话练习,重在培养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对学生写话的内容不作过多要求,能写几句就写。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课文以儿童为主人公,贴近儿童生活,学生学起来一定兴趣盎然。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方式熟读课文,读中感悟,并结合课后习题积极思考,鼓励学生组织语言进行表达。《语文园地三》第一次安排了写话练习,学生对写话还是有一定的畏惧心理的,教学中要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表达,让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写,再加上简单的格式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写话。

三、单元教学要求

1.自主识字70个生字,规范书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朝、重、结、发”,继续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课文阅读和专项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1.巩固生字教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园地三的写话练习要提醒学生注意写作格式,段首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语句要通顺。

五、单元教时安排

《曹冲称象》 3课时

《玲玲的话》 3课时

《一封信》 3课时

《妈妈睡了》 3课时

《口语交际——做手工》 1课时

《语文园地三》 2课时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解析

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课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便于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识字,写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围绕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教材在课文和语文园地设计了多个难度的训练。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板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猜字的意思,在查字典验证。在《中国美食》课后练习中,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发现带“火”和“灬”的字多与“火”有关;在“我的发现”板块,发现带“心”和“忄”的字多与“心理、情感”有关,带“刀”和“刂”的字多与“刀或切割”有关。 通过前面三册的学习,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宇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偏旁,知道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发现“灬”与“火”、“心”和“忄”、“刀”和“刂”这些偏旁之间的关联,体现了不同册次之间识字教学的衔接和发展。 本单元的课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易读易记。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读中识字,突破“音”和“形”的难点。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的乐趣。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壮美的袓国山川、熟悉的传统佳节、神奇的汉字和丰富的中国美食。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传统节日 教材解析 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全文共有8句话,前7句话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相呼应,表示新舂佳节转眼又至。全文语言平实,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配合韵文内容,安排了贴窗花、赛龙舟两幅插图,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喜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地了解节日习俗。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 等 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 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按时间顺序写了 7个传统节日,与节日风俗、活动相关的生字分散于全文,可采用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字音方面,“传、舟、赏”是翘舌音,借助词语“传统、龙舟、赏菊”帮助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52人。通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我班的学困生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上学期,我通过对自主识字能力的研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本学期,重点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话能力,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阅读,自由吸取课外营养来提高孩子的阅读和写话兴趣。 二、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为“春光篇”,课 文内容大部分与春天的物候和热爱春天有关;第5——7课为“爱心篇”,意在培养儿童的爱心;识字1----4课为“传统文化篇”,意在弘扬中 华民族传统文化;第8----11课为“童话篇”,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第12----14课为“道理篇”,意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 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第15----18课为“自然科技篇”,意在让 学生关注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第19----22课为“故事篇”, 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其中的道理;第21---24课为“人物篇”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第23----25课为“历史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新编部编版教材新选入14篇课文,其中新选识字4篇。每组课文包括导语,4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了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三、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继续复习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①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250个。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②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③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④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3、阅读

部编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 密 -------------------------------------------------------- 封 ------------------------------------------------线 2020-2021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语文测试卷 (满分100分 完成时间:80分钟) 一、听力。(6分) 1.大想睡觉时为什么要把鼻子举起来?( )(2分) A.大象的鼻子长 B.防止虫子钻入鼻孔 C.大象喜欢举着鼻子 2.哪种动物睡觉是要把耳朵贴在地面( )(2分) A.大象 B.狗 C.鱼儿 D.刺猬 3.刺猬睡觉时将身子缩起来是为了( )(2分) A.防止蚊虫叮咬 B.保暖 C.防范敌人 D.透气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k ǎn ch ái jiē zhe d ǎ suàn jí jiù w èi k ǒu guan yòng gào su lǚ xíng 三、按要求作答 1.选择正确的拼音,画“______”。(6 分) 稍(sh ào sh āo)息 处(ch ǔ ch ù)罚 花骨(ɡū ɡǔ)朵 几(j ǐ j ī)乎 答(d ā d á)应 切(qiē qiè)菜 2.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填空。(6分) 争先恐后 大吃一惊 细嚼慢咽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在辩论会上竟侃侃而谈,令人________。 (2)画线词语中“咽”字的读音是________。 (3)指“争着向前,唯恐落后”的词语是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去年的树》讲了一只鸟儿与一棵树之间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到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实现诺言。( ) (2)《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个故事说明,蟋蟀被吃进牛肚子里,一定能活着出来。( ) (3)《一块奶酪》中的蚂蚁队长让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是故意引诱小蚂蚁违反纪律。( ) (4)没有丰富的想象,就写不出生动的童话故事。( ) (5)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有生命,而且和人一样有情感。(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这个单元我认识了________的小鸟;认识了________的种子;认识了________的青头和________的红头;认识________的蚂蚁队长。(填写序号5分) A .信守承诺 珍惜友情 B .坚守原则 大公无私 C .历经磨难 D .不顾个人安危 冷静救人 E .勇敢 2.“灯不拨不亮,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只有去做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道理要分辨才能明白!(2分) 3.两位男生因为意见不和打起了架,李老师用“________________,万古胜负在于理。”这句格言教育他们分歧不能靠暴力解决,要以理服人。(2分) 六、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6分) 1.我好久没有听到小明清脆的歌声和高兴的笑脸。 2.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2019秋季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语 文 试 题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沉着应试,认真书写,祝你取得满意成绩! 一、积累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俨.然(yǎn) 溯.洄(shù) 器皿.(mǐn) 豁.然开朗(huò) B .垂髫.(tiáo) 佁.然(yǐ) 箬.篷(ruò) 袒.胸露乳(tǎn) C .窈窕.(tiǎo) 阡.陌(xiān) 参差.(cī) 辗.转反侧(zhǎn) D .俶.尔(chù) 好逑.(qiú) 篆.章(zhuàn) 落英缤.纷(bīng)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欣然规.往(规:打算,计划) B .心乐.之(乐:以……为乐) C .神情与苏、黄不属.(属:属于) D .溯洄.. 从之(溯洄:逆流而上)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才.通人/卿今者才.略 B .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C .便扶.向路/济困扶.危 D .乃记.之而去/桃花源记. 4.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C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姓名: 考号: ※※※※※※※※※※※※※※※※※※ ※※※※※※※※※※※※※※※※※※※※※※※※※※※※※※※※※※※※※※※※※※ ※※※※※※※※※※※※※※※※※※ ※※※※※※※※※※※※※※※※※※※※※※※※ ※※※※※※※※※※※※※※※※※※※※※※※※※※※※※※※※※※※※※※※※※※※※※※※※※※※※※※※※※※※※※※※※※※※※※※※※※※※※※※※※※※※※※※※※※※※※※※※※※※※※※※※※※※※※※※※※※※※※※※※※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的诗意,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的氛围。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每个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2.板书诗题:《元日》。学生讨论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重点说说春节的风俗习惯。 3.写出下面传统节日的时间。 中秋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自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1)先跟随老师读古诗,圈出诗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正确读写生字。 (3)读写字词,同桌互相订正。 (4)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可以采取同桌互读、齐读等方式来读。 5.给下列字注音。 屠()苏() 欲()魂() 牧()异() 三、精读古诗,感悟诗情。 1.教师简单介绍作者。 2.课件出示前两句诗,思考: (1)“除”是什么意思? (2)这两句诗描绘了什么景象? 3.齐读后两句诗,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春节的哪些习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课件出示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1)了解作者王安石。 (2)自读前两句诗,想象诗中描绘的热闹景象。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3)齐读后两句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4)结合图片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意,进行全班交流。3.先解释带点的字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曈曈:__________________ 符: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诵读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现在春节的习俗与古代春节的习俗有什么异同?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新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为为“春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春天的物候和热爱春天有关;第5~7课为“爱心篇”,意在培养儿童的爱心;识字1~4课为“传统文化篇”,意在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第 8~11课为“童话篇”,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第 12~14课为“道理篇”意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第15~18课为“自然科技篇”,意在21~24课为“人物篇”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关注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第19~22课为“故事篇”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其中的道理;第23~25课为“历史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每组课文包括导语、4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字450个,写字250个。

2、学习音序查字法。帮助学生学会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查字典的方法。 3、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 4、继续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在“自检”中,学生要自查、互查,交流阅读体会 5、通过“语文天地”中设计的活动,创设写话的情境,使学生愿意写,有东西可写。练习写请假条、个人启事等实用便条。 三、教学措施 1、注重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 2、重视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重视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加强边读边写,试默自查;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3、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4、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入学教育、古诗二首、找春天 第二周开满鲜花的小路、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 第三周语文园地一、邓小平爷爷植树、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第四周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语文园地二 第五周国庆节放假 第六周识字、神州谣、传统节日 第七周“贝”的故事、识字、中国美食 第八周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语文园地三、彩色的翅膀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一、课文内容主题 9.《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10.《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11.《核舟记》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12.《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蒹葭》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二、文体常识 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2.诗经常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自西周初年(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歌在春秋时已流传于世,当时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 语文(人教版)试题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 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你要在1 50分钟内答完所有的题目。 2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一、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②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蒹葭》) ③ ,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④ ,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 ⑤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前四句。(4 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9 分) 浩瀚的云海把黄山峰林装扮得犹如蓬莱仙境,置身其中仿佛进入梦幻世界。它时而和风平浪静的湖水, ,时而轻如丝绢,时而又怒气冲霄。云海初现时,群山披上了斑澜的锦衣,璀璨夺目,瞬息万变。当云海上升到一定高度时,远近山峦,宛若大海中的无数岛屿,时隐时现于“波涛”之上。此时贡阳山麓的“五老荡船”在云海中显得尤为逼真。西海的“仙人踩高跷”,在飞云m í漫舒展时,现出移步踏云的奇姿。黄山的奇蜂、怪石只有依赖飘忽不定的云雾的烘托才显得扑朔迷离,怪石愈怪,奇峰更奇,使它们增添了诱人的艺术魅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 分) 璀.璨( ) 烘. 托 ( ) m í( )漫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 ”应改为“__ ”。 (2 分) (3) “舒展”中“舒”的意思是 ,“扑朔迷离”的意思 是 。(2 分) (4)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2 分) 3.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 分) (1)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选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真诚善良 B .《五猖会》——父亲——封建家长 C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忱 D .《琐记》——衍太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2)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傅雷先生就在《傅雷家书》中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他教导儿子待人要 谦虚,做事要 ,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和名族的 感,要有艺术、人格的 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2 分) 4. 本学期,希望中学八(1)班准备开展以“诗词之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分) (1)为了烘托气氛,同学们觉得需要在教室黑板上书写一则标语。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六个,组成对偶句,作为主题活动的宣传语。(2分) 传承 培养 诗文 诵读 美德 经典 展示 华夏 (2)下面是班级同学对全校开展的“我爱诗词”的问卷调查。请写出两条你探究发现的结果。(4分) 所占百分比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男生 48% 42% 37% 女生 52% 58% 63% 装 订 线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 第三单元知识点整合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纳(nà) 蹲(dūn) 磕(kē) 趴(pā) (2)难写的字 嵌:上小下大,注意与“崁”字的区别。 雕:左右等宽,右部是“隹”不是“住”。 娥:左窄右宽,右部“我”字中间一横贯通。 磁:左窄右宽,右部“兹”字上部不是“艹”。(3)多音字 攒zǎn(积攒)cuán (人头攒动) 哄hǒng (哄骗)hòng(起哄)hōng (哄堂大笑)奔bēn(奔跑)bèn(投奔) 似sì(相似)shì(似的) 模mó(模特)mú(模样) 薄bó(稀薄)báo(薄饼)bò(薄荷)

(4)容易错的字凛:部首是冫裁:部首是衣倾:第四笔是竖提御:第十笔是提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威风凛凛疙瘩疲倦呆头呆脑冰棍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跺脚大步流星怒气冲冲暴露无遗 沮丧念念有词忘乎所以心满意足轻手轻脚 发达仍然理论恒星类似猜测 起源紧密适当提供能源倾角昼 夜封冻揭开神秘观察拍摄斑点 枯萎干燥抵御因素考察系列测试 检测陨石 (2)近义词 嵌入~镶入沮丧~颓丧疲倦~疲乏怨恨~嫉恨威风凛 凛~八面威风别出心裁~别具一格 技高一筹~棋高一着大步流星~昂首阔步怒 气冲冲~大发雷霆心满意足~如愿以偿全神 贯注~聚精会神尚未~还未 仍然~依然类似~相似起源~来源

紧密~密切适当~合适观察~观测 枯萎~干枯抵御~抵抗测试~测验 检测~检验猜测~猜想考察~考查 壮丽~壮观优美~美好宽广~宽敞 井然有序~井井有条矗立~屹立 排列~陈列精美~精巧 (3)反义词 沮丧→快活怨恨→感激新鲜→陈旧 热闹→安静威风凛凛→萎靡不振别出心裁→如法炮制 大步流星→步履维艰怒气冲冲→喜气洋洋念念有词→沉默寡言 类似→相反紧密→松散适当→过分枯萎 →旺盛抵御→投降猜测→确定干燥→湿 润揭开→隐藏精美→简陋独特→普通 宽广→狭窄仰望→俯视 迥然不同→大同小异井然有序→乱七八糟严丝合缝→漏洞百出 (4)词语归类 ①ABCC 式词语:威风凛凛怒气冲冲得意扬扬

(完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计划.docx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一、教材分析: 第一组教材围绕“春光”这个主题进行安排,主要由《古诗两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及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一组成。 本组课文重在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课文中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散文、古诗,有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尽管文章体裁不同,但从内容上都很贴近学生生 活。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反复诵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提升审美情趣。同时还要积极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找春天》图文并茂,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同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 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邓小平爷爷植树》课前师生可共同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教学中要创设情境, 以读带问,以情促思,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比较贴近儿童生活。教师应重点抓住对话进一步开发文本,运用“移情”策略,引导想象,使学生在充分的角色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生字,读会要认的字,掌握识字的规律。 2.在田字格中正确地书写生字,注意左右结构和全包围结构字的间架要求。 3.了解偏旁的意义,区别形近字。 (二 ) 过程与方法 读中感悟、以实践促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掌握识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喜欢识字,主动识字。 四、教学措施: 1.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了学生语言的听说 读写能力。 2.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 提高课堂效率。 五、学具准备: 拼音、生字卡片 六、课时安排: 1古诗两首两课时 2 找春天两课时 3开满鲜花的小路两课时 4 邓小平爷爷植树两课时 语文园地一三课时口语交际一课时

部编三上语文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文段一小苏希原想变成大人后,能尽情玩耍,自由游逛,没人来管束他。可是这天早晨起床后,却没有了玩的兴致。他不敢像以往那样,跳进水塘里去游泳,因为担心着凉、发烧;他想试着爬树,昨天还像小松鼠一般轻松敏捷;可今天,他刚刚拽住一根树枝,树枝就因承受不住他的重量折断了,扑通一声,他摔倒在地。行人瞧见这个老头儿的行为,都捧腹大笑。(节选自《愿望的实现》) 文段二祥儿的胡琴拉得越来越好,拉出来的调子越来越奇妙。他的调子不是泉水的,不是风的,也不是小鸟的,他把三种曲调融合在一起,产生了新的曲调,好像把几种颜色调和在一起,成了新的颜色一样。他常常去看泉水,看泉水睡醒了没有。泉水对他说:“你的曲调比我的好听多了。拉一曲给我听,催我睡着吧!”他常常去看风,跟风谈心。风对他说:“你的曲调胜过了我的。拉一曲给我听,让我高兴高兴吧!”他常常去看小鸟跳舞,听小鸟唱歌。小鸟对他说:“现在你可以教我了。拉一曲给我听,让我学会你的新曲子吧。”祥儿听他们这样说,心里快乐极了,就尽量把自己新编的曲调拉给他们听。泉水听着,安静地睡着了;风听着,微微地笑了;小鸟一边听,一边跟他学。(节选自《祥哥的胡琴》) 文段三长儿这么想着,奇怪极了,他觉得自己已经进了花园,站在花坛旁边。鲜红的花堆得山一样高,只看见一片红色。他发现所有的花都在笑,

默默地对着他笑。从笑着的花上淌下一滴一滴又香又甜的蜜,流到地面都凝成一颗一颗红色的香糖。他的舌尖好像已经尝到了甜味。他想拾一颗糖送进嘴里,再一看,这不是糖,而是鲜红的果子。果子也好,他拾了一满怀。又想到花儿不能不采,他放下果子去采花。一枝半开的,正好插在母亲床头,他采了搂在怀里;一枝比较小,正好扎在帽檐上,他采了插在口袋里;一枝挺茂盛,正好种在自家门前。他举起手正要采,忽然“嘟嘟”一声,汽车的吼叫把他给唤醒了。原来他还在花园门口,并没走进花园一步。(节选自《花园外》) 1.【提取信息】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2.【整体感知】比较阅读这三个文段,完成填空。 (1)三个文段都是________故事。 (2)文段一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二重点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文段三详细描写了长儿幻想自己站在花坛边________和采花的情景,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

第三单元 单元概述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人生道路上的 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单元课文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排的。 本单元安排了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通过细腻委婉的语言,在不断地追问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 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深切情感。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记叙了“我”盼着母亲兑现 在星期天带“我”出去玩的承诺,详细刻画了“我”由开始盼望中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过 程。既表现了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晚操劳 家务的辛劳。《别了,语文课》讲了“我”由开始“厌恶”语文课到后来因全家移民和张先 生的教导而对语文课产生了“喜爱”之情,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表达了“我”强烈的爱国之情。《阳光的两种用法》以“老阳儿”为线索,记叙了“冬天, 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两件趣事,表现了母亲和 毕大妈生活的智慧和温暖的心,说明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是我们所有幸福 和感恩的来源。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3.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 言,增强语感。 4.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 在习作中运用。 重点 1.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 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 在习作中运用。 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来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同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匆匆》2课时 《那个星期天》2课时 习作例文2课时

2020年度秋新部编二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级的学习与生活,学生能自主识字,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喜爱阅读,乐于交流。不少学生的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且能就阅读中感兴趣的内容与他人交流,能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也有个别学生自我要求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阅读兴趣不高,懒于与他人交流,学习比较被动,需要老师、家长多关注、多鼓励、多督促、多提醒,期望经过本学期的学习,这些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学习,第二单元识字学习4 课,另外七个单元都是课文,一共 25 篇。每个单元里包含着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都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2、识字的安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 450 个常用字,写会 250 个生字。教科书集中编排了 1 个识字单元,渗透汉字文化,体现汉字规律,着力于激发识字兴趣,指导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教科书安排了 7 个单元的课文,共选编 25 篇课文进行学习。 第一单元,围绕着“童话”为主题,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以童话的形式介绍了一群小蝌蚪,在鲤鱼和乌龟的指引下,找到了妈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也变成了小青蛙。告诉我们要从小学会独立的生活,遇到问题要多问、多想,才能找到正确答案的道理。《我是什么》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多种变化形态,如云、冰雹、雪等。还讲述了水的利与害。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坏事。我还知道了要让水全心全意为人类服务,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植物妈妈有办法》这首儿歌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为我们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常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告诉我们大自然真的很奇妙,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范文(例文)欣赏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啄木鸟送伞 星期天的上午,小青蛙、小乌龟、小鸭子和小公鸡相约去小河边钓鱼。可是,在他们走到半路的时候,忽然下起了大雨。 他们连忙跑到啄木鸟姐姐的楼下,啄木鸟姐姐从家里拿出了伞,可是只有一把伞,究竟给谁好呢?啄木鸟姐姐把伞递给了小青蛙,小青蛙说:“谢谢啄木鸟姐姐,不过我很喜欢水,可以在雨中洗个凉水澡。你还是把伞给有需要的人吧!”啄木鸟姐姐又把伞递给小乌龟,小乌龟说:“谢谢啄木鸟姐姐,我把头和脚缩进壳里,就不会淋到雨了,你还是把伞给有需要的人吧!”啄木鸟姐姐又把伞给了小鸭子,小鸭子说:“谢谢啄木鸟姐姐,我的羽毛很光滑,雨水落在上面就会滑落,我不会淋到雨的,你还是把它送给更需要的人吧!” 最后,啄木鸟把伞递给了小公鸡,小公鸡感动地说:“谢谢啄木鸟姐姐,要是没有你的伞,我就要变成落汤鸡了。”啄木鸟姐姐说:“不用谢,能帮助到你,我感到很快乐。” 童话主要写了啄木鸟送伞的经过,其中重点运用了对话的形式叙述了小动物们为什么不需要伞,符合它们各自的习性特点。结尾揭示了主旨:我们要热心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文章中心突出,想象合理,语言流畅。 送小公主回家 黄昏的小河边,开放了一整天的玫瑰花小姐感觉有些累了,正准备睡觉。 突然,她听到一阵哭声,四处一看,原来是百花国的小公主爱丽斯正坐在小河边哭泣呢。她可是百花国里最受国王喜爱的小公主,怎么会在这儿呢?玫瑰花小姐忍不住轻轻地问:“小公主,你怎么啦?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呢?”“我偷偷地跑出了皇宫,想出来玩一会儿再回去。但是我现在迷路了,找不到回去的路。”说完,小公主又呜呜地哭了起来。玫瑰花小姐连忙安慰小公主,并对她说:“别着急,告诉我皇宫在哪里,我送你回家吧。”可小公主说她也不知道。这时,玫瑰花小姐抬头看了看天,发现明亮的北极星出来了,正一闪一闪地挂在夜空中。她灵机一动,对小公主说:“你看,北极星出来了,我们沿着北极星所指的方向一直走,一定能找到皇宫的!”说着,玫瑰花拉起小公主的手,往北边走去…… 终于,在星星快消失的时候,她们终于看到了皇宫的大门。当国王知道是玫瑰花小姐把小公主送回来的,便封赏玫瑰花小姐为玫瑰花公主。 小作者充分调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黄昏、小河边等场景和玫瑰花、国王、小公主等角色结合在了一起,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安排合理,体现了乐于助人的主旨。 三年级上册语文背诵闯关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及答案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缘.溪行(沿着,顺着)B.日光下澈.(清澈) 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D.如有所语.(说话)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B.雕栏相望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 D.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B.《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C.《核舟记》是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D.《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民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其基本手法。 4.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2分) (1)青青子衿,。(1分)(《诗经》《子衿》) (2),胡为乎泥中?(1分)(《诗经》《式微》) (3)《关雎》中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4)《蒹葭》中,常被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 (5)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是:,。(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 (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示只要心灵相通,就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的名句是:,。 (8)《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 (9)《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5.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 阡陌交通 ..()心乐.之()卷石底以.出() 罔不因.势象形()高可.二黍许()诎.右臂支船() 二。语段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6 -9题。(8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

部编语文二下教学计划及教学安排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 2017- 2018第二学期) 一、教材简析: 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18年春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为为“春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春天的物候和热爱春天有关;第5~7课为“爱心篇”,意在培养儿童的爱心;识字1~4课为“传统文化篇”,意在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第8~11课为“童话篇”,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第12~14课为“道理篇”意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第15~18课为“自然科技篇”,意在21~24课为“人物篇”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关注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第19~22课为“故事篇”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其中的道理;第23~25课为“历史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新部编本教材新选入14篇课文,其中新选识字4篇:《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识字神州谣》《识字传统节日》《识字贝的故事》《识字中国美食》《枫树上的喜鹊》《我是一只小虫子》《泪水茶》《蛛蛛开店》《青蛙卖泥塘》《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等。口语交际增加了《注意说话的语气》《推荐一部动画片》等内容。 每组课文包括导语、4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字450个,写字250个。 2、学习音序查字法。帮助学生学会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查字典的方法。 3、.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 4、.继续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在“自检”中,学生要自查、互查,交流阅读体会 5、通过“语文天地”中设计的活动,创设写话的情境,使学生愿意写,有东西可写。练习写请假条、个人启事等实用便条。 三、教学措施: 1、注重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联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重视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重视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加强边读边写,试默自查;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二、揭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5.多种形式读文、识字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 2.学习多音字“答”。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原因。 同桌进行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 (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考: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读完后勾画相关语句,至少勾三处 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1)课件出示多音字,学习多音字,相机指导书写“应”,指导理解相关词语。 (2)指名说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从青头帮助红头的过程中你体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 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5.多种形式读文、识字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 2.学习多音字“答”。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原因。 同桌进行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 过渡语: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课文的8-20小节。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 (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考: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读完后勾画相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9、《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 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 他的《归园田居》《饮酒》。 二、特殊词义 【一词多义】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 [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三、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 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 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 四、迁移拓展 1、与本文有关的成语: (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 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 明朗。(联系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怡然自乐:快乐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5)与世隔绝:不与人来往或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待事物。 (6)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2、对联:黄发垂髫享太平,美好理想寄桃源。 3.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10、《小石潭记》知识汇总 一、文学常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代文学家,与韩愈等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他擅长于写山水游记,本文是他《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本文选自《柳河东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 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按原文填空: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写潭中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主旨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