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三国成语故事三则
三国成语故事简短(5篇)

三国成语故事简短(5篇)1.三国成语故事简短: 草船借箭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 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一天, 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 并说10天内就要。
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 说: “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
”周瑜很吃惊。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 600名士兵, 把每条船用布蒙上, 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
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 心里非常怀疑, 不知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到第三天, 天还没亮, 诸葛亮便派人将鲁肃请来, 说:“请您和我一同去取箭。
”然后, 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 一直往江北驶去。
当时, 长江上雾云很大, 对面看不见人。
鲁肃心里不明白, 问诸葛亮怎么回事。
诸葛亮只是笑, 并不回答。
不久, 船靠近曹操的水寨。
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 一字摆开。
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
曹操听了报告, 说: “雾天作战, 恐怕有埋伏。
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 雾散后再进军。
”于是, 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那20条船。
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 排得密密麻麻。
过了一会儿, 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 再由西向东排开, 于是, 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
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 雾也快散了。
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 并一起大喊: “谢谢丞相的箭!”船到了南岸, 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 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
鲁肃见了周瑜, 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
周瑜叹气说:“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 我实在不如他啊!”2.三国成语故事简短: 七擒七纵公元225年, 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 率领军队南征。
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 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 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 孟获不但作战勇敢, 意志坚强, 而且待人忠厚, 在彝族中极得人心, 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 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 但不善于用兵。
第一次上阵, 见蜀兵败退下去, 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 不顾一切地追上去, 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1. 三顾茅庐:想当年,刘备那可是真心求贤呐!他为了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竟然三次亲自到诸葛亮住的茅庐去拜访,这得是多大的诚意呀!就好比你特别想要一个超级厉害的老师来教你学习,你是不是也会不辞辛苦地一次次去邀请呀!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足够真诚和坚持,就一定能打动别人。
2. 草船借箭:哎呀呀,诸葛亮可真是神了!他能巧妙地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用草船从曹操那儿“借”来了那么多箭!这就像你在玩游戏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个超级棒的点子,一下子就赢了好多奖励一样!这不就是智慧的力量嘛!他的这个计谋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3. 乐不思蜀:刘禅这家伙,降了魏之后居然沉迷享乐,一点儿都不想念蜀地了!这就好像一个人到了一个新地方,完全被新的好玩的东西吸引住,把自己原来的家都给忘得一干二净了!这样真的好吗?不过也从侧面反映出刘禅的没心没肺呀!这个成语警醒我们可不能太容易被安逸迷了眼。
4. 望梅止渴:曹操可真有办法呀!士兵们口渴难耐,他就说前面有梅林,让大家想着酸甜的梅子就不那么渴了。
这不就好比我们在特别饿的时候,想想美味的食物就能稍微缓解一下饥饿感吗!他用这个办法激励士兵继续前进,实在是高!这让我们知道了有时候心理作用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呢。
5. 单刀赴会:关羽那胆子可真是大得很呐!一个人就敢去赴鲁肃的宴会,这得多有气魄呀!这就像是你一个人面对一群很厉害的对手,但你一点儿都不害怕,还敢勇敢地去挑战他们!关羽的这份胆识和豪气真的令人赞叹不已。
6. 鞠躬尽瘁:诸葛亮为了蜀汉,那真的是尽心尽力呀!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直到最后一刻还在为国家操劳。
这就好像你非常热爱一个东西,你就会为了它不停地努力,付出所有!诸葛亮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要为自己热爱的事情全力以赴啊!我觉得这些成语故事都特别精彩,每一个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三国成语故事15篇

三国成语故事15篇三国成语故事15篇三国成语故事11.三国成语故事经典:势如破竹三国时,司马炎当上晋国的皇帝,史称晋武帝。
他吞并了蜀国后,又出兵灭吴,准备统一中国。
司马炎召集大臣们商量灭吴大计,许多人主张马上灭吴,等积蓄了足够的兵力再说。
因此,司马炎一直下不了决心。
这时,大将杜预写了一道奏章给司马炎,认为必须乘吴国衰弱的机会,一举歼灭。
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大臣张华征求意见。
张华权司马炎趁早伐吴。
司马炎便下了决心,封杜预为征南大将军,南下灭吴。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20多万兵马,分成六路,讨伐吴国。
第二年,杜预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将伍延。
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闻风丧胆,纷纷开城投降。
接着,司马炎下诏,命杜预从水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
有人担心吴国立国长久,一下子歼灭它不切实际,主张把战役推迟到冬天。
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如今晋军斗志昂扬,犹如利刀劈竹子,劈过几节后,就迎刃破裂,灭吴不会再费大的气力了!”在杜预的指挥下,晋军一鼓作气,攻占了吴国国都建业,终于统一了全国。
2.三国成语故事经典:出言不逊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亲率精兵攻打袁绍的粮仓乌巢,袁绍不听大将张郃的援粮仓守军的建议,采用谋士郭图的取曹大本营的建议,结果兵败,郭图借机诬陷张郃对袁绍出言不逊,造成张郃投奔曹操,助曹统一北方。
6.乐不思蜀: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
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
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
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
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3.三国成语故事经典:负薪救火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
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
三国演义的经典成语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

三国演义的经典成语故事汉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而又极富特色的组成部分,成为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等学科研究课题中的重要分点。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国演义的经典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三国演义的经典成语故事篇一: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有位将领,名叫吕蒙。
他一直跟随孙权南征北战,为东吴的建国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位吕蒙不愧为英勇的战将,然而,自小未曾,所以,文墨没有,行事粗鲁,又全不懂礼仪文饰。
大家都呢称他为“吴下阿蒙”。
一次,孙权与吕蒙在一起时,孙权说:“吕将军,你现在与我一起执掌国家大政,应该多读点书,学点历史和文化知识,这样才好。
”吕蒙一听,马上说:“我一天军务都忙不过来,哪有读书?以前,我不读书,不是照样带兵打仗吗?”孙权笑着回答:“要说忙,你不会比我忙吧?我自渡江以来,就抽空读了《史记》、《汉书》和各种兵书。
“你更不比曹操忙吧?曹操带兵打仗经常都忘不了读书,越老越喜欢看书。
东汉的开国之君刘秀,时常手不离书,这些都是人所皆知的。
”“要说读书与不读书,那可大不一样。
书中有很多道理,可以使人聪明;书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可给人启示警惕。
我治国理政,许多都是从书中受到教育启发的。
”听了孙权的这一番话,吕蒙才知读书的重要,从此以后,每天军务再忙,他都要抽一些时间来读书。
他还聘请了二位文士,来指导他读书。
开始读书时,吕蒙倒没什么特别感受。
渐渐地,吕蒙读出味来,眼界不断开阔,思路日益活泛,才发觉自己以前的许多愚昧无知。
于是,越读越有味,后来竟成为一位饱学之士。
周瑜去世后,孙权任命鲁肃为大都督。
这位鲁肃是吴国一位名士,学问渊博,读书破万卷。
他与吕蒙都在周瑜手下做过事,常戏谑吕蒙,“吴下阿蒙”就是由他叫出名的。
一次,鲁肃到吕蒙的驻军去巡视。
空闲时,吕蒙主动与他谈起学问来,鲁肃大感意外。
开初,吕蒙是以请教者的身份与鲁肃交谈;不一会,吕蒙提了几个问题,鲁肃都答不上来;后来,鲁肃只有听吕蒙一个人讲的份了。
三国演义有哪些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有哪些成语故事1、步步为营三国时,黄忠和严颜攻占太阳山后,黄忠又带领人马向定军山进军。
来到定军山,黄忠多次去挑战,定军山的守将夏侯渊就是不出来应战。
因为那里地形相当复杂,也离开不清楚敌人的,黄忠只好安营扎寨住下来。
这时,曹操命令夏侯渊主动出击,并写信告诫,一要刚柔结合,二要有勇有谋。
夏侯渊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
他让夏侯尚去引诱黄忠,自己乘机大伏击。
结果,黄忠手下的将军陈式果然上了当,被夏侯渊活捉。
黄忠很着急,采纳法正的意见,大军队的所有钱物都赐给全军将士,将士们一时间斗志昂扬,决心死战到底。
当天,军队就启程了。
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设下一道营垒,然后又继续向前推进。
黄忠行军谨慎,防备又严密。
夏侯渊不听张颌劝阻,轻率出击,不仅吃了败战,还伤了部将夏侯尚。
黄忠的军队顺利推进到定军山下,夺取了定军山对面的高山。
2、负薪救火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
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败。
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
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
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
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厘王坐卧不安。
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厘王本来就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
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主权,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望。
关于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关于三国演义成语故事三国演义是一本精彩绝伦的名著,里面出现了很多成语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国演义成语故事,欢迎阅读!1、单刀赴会周瑜死后,刘备为了和吴国重新联合起来,答应孙权等他攻占西川后就把荆州交给吴国。
这时刘备已经很强大了,他的军队很快就攻占了西川。
刘备在西川建立了蜀国,派关羽和他儿子关平驻守在荆州。
孙权听说刘备占领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国向刘备要荆州。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计谋,写了一封信交给吴国的大使,让他到荆州去找关羽。
吴国的大使拿着信来到荆州,却被关羽拒绝了。
关羽说:“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能相信一封信呢?”然后就把大使赶回了吴国。
孙权大怒:“刘备分明就是在捉弄我。
”鲁肃出了一个主意:请关羽到吴国来吃饭,趁机把他抓起来,逼迫关羽交出荆州,不然的话就杀死他。
关羽接到邀请信后,笑着说:“我才不怕他们,我一个人去,看他们敢把我怎么样?”第二天,关羽乘船来到吴国。
鲁肃早已经布置好了军队,只要关羽不答应,马上就把他抓起来。
在酒席上,鲁肃笑嘻嘻的提出归还荆州的事,关羽就说:“我今天是来喝酒的,国家的大事我们不谈”但鲁肃还是一个劲儿地提起荆州。
过了一会儿,关羽站起来拉住鲁肃说:“我有点醉了,荆州的事以后再商量吧。
”说完就拉着鲁肃向江边走去。
吴国的士兵怕误伤到鲁肃,不敢对关羽下手。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关羽拉着鲁肃走出去。
关羽一直把鲁肃拉到江边才放开手。
等吴国军队来追赶时,关羽的船已经开出很远了。
2、得陇望蜀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
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
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
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
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陇:在今甘肃东部,陕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人物及故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著名的成语和人物故事。
以下是一些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成语和人物故事:
1. 曹操献刀:故事描述曹操为了行刺董卓,将宝刀赠与董卓,趁其不备时欲行刺,后被董卓发现,谎称献刀,最终以献刀为由,逃离京城。
2. 温酒斩华雄:故事描述关羽在温酒未冷却之际斩杀了敌将华雄,展示了他的神勇。
3. 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虎牢关前与吕布激战的故事。
4. 煮酒论英雄:故事描述曹操与刘备在煮酒论英雄时,刘备借雷声掩饰自己的野心,展现了刘备的机智。
5. 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共同誓死相扶的故事。
6. 连环计:王允使用连环计,先将貂蝉许配给吕布,后又将她送给董卓,挑拨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关系。
7.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为了寻找刘备,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8. 草船借箭:诸葛亮利用东风,以草船借取敌军的箭,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9. 空城计:诸葛亮使用空城计吓退敌军的故事。
10. 七擒孟获:诸葛亮七次擒获孟获,但每次都放他走,展示了他的仁慈和智谋。
以上是一些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成语和人物故事,其中包含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情节,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精选21篇)

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精选21篇)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精选21篇)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有很多,不知道被你熟知的是哪个呢?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整理的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三国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篇11、士别三日成语故事“士别三日”出自三国时期,后人用这个成语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
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
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
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跟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
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谋略,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2、开诚布公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
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
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
马谡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
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
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
诸葛亮自已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
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
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
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三国成语故事三则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
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
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
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不过,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
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
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
“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
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
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
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很多。
步步为营的故事
三国时,黄忠和严颜攻占太阳山后,黄忠又带领人马向定军山进军。
来到定军山,黄忠多次去挑战,定军山的守将夏侯渊就是不出来
应战。
因为那里地形相当复杂,也离开不清楚敌人的详细情况,黄忠
只好安营扎寨住下来。
这时,曹操命令夏侯渊主动出击,并写信告诫,一要刚柔结合,
二要有勇有谋。
夏侯渊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
他让夏侯尚
去引诱黄忠,自己乘机大伏击。
结果,黄忠手下的将军陈式果然上了当,被夏侯渊活捉。
黄忠很着急,采纳法正的意见,大军队的所有钱
物都赐给全军将士,将士们一时间斗志昂扬,决心死战到底。
当天,军队就启程了。
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设下一道营垒,然后又
继续向前推动。
黄忠行军谨慎,防备又严密。
夏侯渊不听张颌劝阻,
轻率出击,不但吃了败战,还伤了部将夏侯尚。
黄忠的军队顺利推动
到定军山下,夺取了定军山对面的高山。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出处:《三国演义》四十九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义: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故事: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0方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企图打败刘备以后,再攻打孙权。
刘备采用联吴抗曹之策,与吴军共
同抵抗曹操。
当时,孙权和刘备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将广,处于压倒性优势。
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商讨破敌良策,两人不谋
而合,都主张只有火攻,才能打败曹操。
可等一切都准备好后,周瑜却发现曹操的船只都停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只靠南岸。
这时正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如果用火攻,不
但烧不着曹操,反而会烧到自己的头上,只有刮东南风才能对曹
军发起火攻。
周瑜眼看火攻不能实现,急得口吐鲜血,病倒在床上,名医、良药都治不好他的病。
这时诸葛亮去探望周瑜,问他为何
得病。
周瑜不愿说出实情,就说:“人有旦夕祸福,怎能保住不得病呢?”
诸葛亮早猜透了他的心事,就笑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怎能
预料到呢?”周瑜听到诣葛亮话中有话,非常惊讶,就问有没有治病的
良药。
诸葛亮说:“我有个药方,保证治好您的病。
”说完,写了16
个字,递给周瑜。
这16个字是: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一看,大吃一惊,心想:“诸葛亮真是神人啊:”他的心思既然已被诸葛亮猜中,便请教破敌之策。
谙葛亮有丰富的天文气象知识,他预测到近期肯定会刮几天东南风,就对周瑜说:“我有呼风唤而的法术,借结你三天三夜的东南大风,你看怎样?”周瑜高兴他说:
“不要说三天三夜,只一夜东南大风,大事便成功了:”
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准备,等候诸葛亮借来东风,马上进兵。
诸葛亮让周瑜在南屏山修筑七星坛,然后登坛烧香,口中念念有词,装做呼风唤雨的样子。
半夜三更,忽听风响旗动,周瑜急忙走出军帐观看,真的刮起了东南大风,他连忙下令发起火攻。
周瑜部将黄盖,率领火船向曹操水寨急驶,当火船靠近曹军水寨时;一声令下,士兵们顺风放火。
风助火势,火借风威,把曹营的战船烧个一千二净,岸上的营寨也被烧着,兵马损失不计其数。
在烟火弥漫中,曹操仓皇逃命,从小道退回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