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脑与心理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心理与脑

第二章  心理与脑
1、神经过程的扩散与集中:兴奋或抑制在皮层上产生后,并不停留在原来的发生地点(原发点),而是沿皮层向临近部位传播开来,使这些部位也出现同样的活动,这种现象叫扩散。跟扩散相反的运动叫集中,即扩散开来的神经过程又返回原发点上。
二、高级神经过程的基本规律
2、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在大脑皮层上一种神经引起或加强另一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叫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二、内分泌腺、激素及其功能
脑垂体
脑垂体位于大脑底部,有一个漏斗形短柄与脑相连。成年人的脑垂体约重0.6克,只有一粒豌豆大小。
由于脑垂体分泌的激素较多,并能控制多种不同的内分泌腺,因而具有“主腺”的称呼。
甲状腺
甲状腺位于气管上端两侧,左右各一个。它
所分泌的激素为甲状腺素。这种激素能促进机体代谢功能,增进机体发育过程。
专业及班级 心理咨询专业07级 周次 第二周 日期 2007.10.15
教学课题 第二章 心理与脑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能够:
1、了解神经元和神经冲动。
2、了解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3、比较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发射。
4、掌握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教学重点 1、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
相互诱导有正诱导和负诱导两种。由抑制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叫正诱导。反之,由兴奋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叫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除了神经系统对有机体进行整合调节以外,内分泌系统也具有整合调节机制,这主要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来实现的。内分泌腺也被称为无管腺,不经由任何管道,而将其新分泌的化学物质,直接渗透至血液中,来影响有机体内其它细胞的功能。
联合区
4.联合区: 人类的大脑皮层除上述有明显不同机能的区域外还有范围很广、具有整合或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称联合区.联合区不接受任何感受系统的直接输入,从这个脑区发出的神经纤维,也很少直接投射到脊髓,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运动.联合区可分成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

第二章脑与心理

第二章脑与心理

脑神经
12对,按顺序分别为:1 嗅神经;2 视神 经;3 动眼神经;4 滑车神经;5 三叉神 经;6 外展神经;7 面神经; 8 听神经;9 舌咽神经;10 迷走神经;11 副神经;12 舌下神经。
可分为三类:
感觉神经(1,2,8); 运动神经(3,4,6,11,12) 混合神经(5,7,9,10)
相当于成人 脑重的比例 20% 25% 50% 60% 80%
95%
2. 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 人类胚胎发育反映了动物种系发生的演化过
程,在种系发生中比较古老的结构先发育 ,在进化中出现较晚的结构后发育。
6、7个月的胎儿,脑的基本结构已经具备, 出生后,大脑各区域逐渐分化
3岁左右小脑的发育基本完成 6岁左右完成大脑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第二章 脑与心理
问题: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哪里?
心理活动的器官是 而不是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二章 脑与心理
内容概览 第一节 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 第二节 脑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脑与心理活动 第四节 脑功能开发
第一节 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
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心理是神经系 统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脑组成。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是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作为神经传入和传 出的中间站; 二是可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 的反射活动。
反射弧
反射弧是通过五个 环节而实现的。即 感受器→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神 经中枢→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效 应器。
晚期猿人与现代人完全一样。 (2)皮层相对大小及结构的变化 人类皮层的增长不仅表现为数量的增加,也表现为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脑与心理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脑与心理

1.2 中枢神经系统
2.脑干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部分,它是深藏在大脑下面的一个奇特而复杂的 结构。延脑在脑的最下方,与脊髓相连,它支配着呼吸、心跳、吞咽、肠胃等 活动,被称为“生命中枢”。桥脑在延脑上方,是周围神经系统向大脑传递信 息的必经之路,它调节和控制人的睡眠。中脑位于丘脑底部,小脑与桥脑之间。 从横切面看,中脑可以分为中央灰质、中脑四叠体和大脑脚三个部分。
网状系统分布在脑干各段的广大区域,它由白质与灰质交织混杂组成,主要包 括延髓的中央部位、桥脑的被盖、中脑部分。网状结构按功能划分为上行系统 和下行系统的两部分。
1.2 中枢神经系统
3.间脑
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是中继站,其后部有内、外侧膝状体,分别接受听神经和视神经传入的信
息。所有来自外界感官的输入信息,除嗅觉外,均通过丘脑再传向大脑皮层, 从而产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丘脑也是网状结构的一部分,对控 制睡眠和觉醒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丘脑与机体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具有密切的关系。下丘脑可 以调节机体的情绪,控制机体的体温、摄食、饮水、内分泌等,是内脏活动的 调节中心。下丘脑、一部分丘脑和大脑内侧的一些皮质结构组成机体的边缘系 统,包括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等,与机体的记忆、动机、行为、情绪等有 关。
3.1 脑与认知
1.编码 编码是将外界接收到的信息,转化为大脑可以接受和处理的信息。在感受到的信息
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被大脑真正获得,并进一步地加工处理。注意对外界信息的 获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注意对外界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便没有大脑的记忆。如果目标 和对象没有引起人脑的注意,听觉、视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信息将无法在 大脑中留下印象,也无法产生记忆,古人所说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注意在记忆的编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

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1891年,瓦尔岱耶(waldeyer)提出神经元这一名称,并确立了神经元学说。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

轴突一般较长,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轴突,在轴突主干上有时分出许多侧枝。

哺乳动物脑神经元的数量大概在100亿个以上。

胞体的形态和大小有很大的差别。

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分成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

按功能可以分成内导神经元或感觉神经元、外导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者之间,起联络作用。

这些中间神经元的连接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这是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

(二)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为数10倍于神经元的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了线路,就像葡萄架引导着葡萄的生长一样。

在发育的后期,它们为成熟的神经元提供了支架,并在脑细胞受到损伤时,帮助其恢复,起着支持作用。

胶质细胞的另一作用是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

这种绝缘层叫髓鞘,由某些特异化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髓鞘有绝缘的作用,能防止神经冲动从一根轴突扩散到另一轴突。

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行为分化的重要条件。

胶质细胞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之间过多的神经递质。

比如由胶质细胞构成的脑血管屏障就可以有效防止有毒物质侵入脑组织。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一)神经冲动的含义冲动性是神经和其他兴奋组织(如肌肉、腺体)的重要特性。

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细胞膜对钾离子有较大的通透性,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很差,致使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内负于外),这时测到的电位变化叫静息电位。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一、定位说脑功能的额定位说开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提出的卢相说。

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对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

1861年布罗卡对失语症病人的研究,发现病人左侧额叶受到损伤。

1874年,威尔尼克发现一种新的失语症,病人的脑损伤发生在颞叶,病人说话流畅,但所说的话没有意义,病人有听觉,但不理解别人的话语。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潘菲尔德用电刺激发研究颞叶发现,微弱的电刺激能使病人回忆起童年的一些事情,这说明记忆可能定位在颞叶。

另外,科学家发现,海马与记忆有关,杏仁核与情绪有关,下丘脑与进食和饮水有关,三人行提示,这些发现都有利于功能的定位说。

二、整体说弗洛伦斯用鸡和鸽子等动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采用局部毁损法,切除动物脑的一部分,然后观察行为。

通过他的观察结果,他得出结论,不存在皮层功能的定位,功能的丧失与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而与特定的部位无关。

美国心理学家拉什利的脑功能“整体说”认为,人的学习活动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任何学习活动都是一种整合过程,与大脑皮层各个部分都存在着紧密联系,并不存在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都与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相联系。

人的学习活动与受到损害的大脑皮层的部位关系不大,而与大脑皮层被损害部位的面积大小有关,被损害的区域越大,对学习活动的影响就越大。

三人行提示,根据拉什利的研究可以可以得出推论,学习活动效率并不依赖于大脑皮层的精细结构定位,而与大脑皮层广泛的神经细胞的活动有关。

三、机能系统学说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确实会受到影响。

三人行提示,鲁利亚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第一机能系统: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

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

它的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第二机能系统:接受信息、加工和存储的系统。

它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皮层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

第二章 脑与心理 心理学概论课件

第二章 脑与心理 心理学概论课件
2020/6/16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割裂脑的研究 左半球:认知的大脑 右半球:艺术的大脑
2020/6/16
第五节 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一、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
甲状腺 副甲状腺 肾上腺 脑垂体 性腺
二、神经—体液调节
2020/6/16
第六节 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脑的机能,并不等于说脑本身就可以产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并不是像镜子那样简 单、机械、消极、被动地反映,而是积极、能 动地反映。人的心理不仅要认识客观现实,更 重要的是能够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反作用 于客观现实,改造客观现实,以创造更适合自 己的生存空间。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具 有主观性。因为,在个人以往的实践中形成的 知识经验、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不同,所以,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就不完全相同,即 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不同时间、不同阶 段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会不完全一样。
2020/6/16
神经元之间是以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 元的树突或胞体相联系的。这种特殊的联系结构 称为突触。神经元的这种联系方式叫作突触传递。 突触传递是通过神经化学递质和电变化两个过程 完成的。
2020/6/16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两大类,即中枢神经系统和周 围神经系统(见下图)。
2020/6/16
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2020/6/16
脑神经 12对 脊神经 31对 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脊髓
脑干
脑 间脑
延脑 脑桥 中脑
丘脑 下丘脑
小脑
大脑 左半球 右半球
第四节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 脑与心理

第二章 脑与心理

第二节 脑的结构与功能
6. 泛脑网络论
泛脑网络论认为,机能定位既可以是相对隔离的结构, 又可以是动态联系的体现。人的大脑和脊髓可从宏观到微观分 为回路、神经元群、神经元和分子序列四级层次的网络。
泛脑网络论主张从不同层次研究人的大脑,在相互联系 中看待大脑。
第三节 脑与心理活动
一、脑发展与心理发展 二、脑与认知 三、脑与情绪 四、脑与行为 五、脑与人格
大脑皮层不同脑区的位置
第二节 脑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与特定功能相连
大脑皮质感觉机能和运动机能定位
第二节 脑的结构与功能
二、脑的功能
(一)大脑的功能
一般认为: 左半球(控制我们的右半身):负责语言运用、数字运
算、思考分析、抽象与逻辑能力的发展 右半球(控制我们的左半身):负责空间关系知觉、情
研究发现,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是与不同的脑区域相联 系的。与外显记忆相联系的脑区主要有内侧颞叶,与内隐 记忆有关的则是杏仁核和小脑。
遗忘症既可以产生于颞叶中央系统的受伤,也可以产生 于间脑的受伤。这两个区域通过由海马分化出来的一个特 殊结构而密切相连。
第三节 脑与心理活动
(二)脑与创造 1. 打破心理定势 2. 超越线性思维 3. 相信直觉
第三节 脑与心理活动
(三)脑与心身健康 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脑结构与功能正常与否
直接影响到人的心身活动能否正常运转。
第三节 脑与心理活动
五、脑与人格
(一)神经活动类型与人的气质
气质特征与人的神经活动类型有关。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由三个标准来衡量:强度、平衡性与灵活性。
❖前苏联学者鲁利亚提出“三个机能系统”,思维过程始 终是在三个系统的共同参与下进行的。

第二章 脑

第二章       脑

3、两种信号系统
在条件反射中,条件刺激成了无条件刺激 的信号,条件反射实际是一种信号的活动。由 条件反射组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也叫信号系 统。 客观环境中的所有刺激分成两种信号刺激 物,即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条件反射系统存 在两种信号系统,即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 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以第一信号系统为基础,第 一信号系统受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与支配,两 者协同作用,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大脑的容量有大?
人脑细胞有140——160亿条,被开发利用 的仅占1/10。人脑子里储存的各种信息,可相 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0倍,即5亿本书的知 识。 吉尼斯世界纪录中记纸牌记得最多的是一 名英国人,他只需看一眼就能记住54副洗过的 扑克牌(共计2808张牌!)。 上世纪二十年代,亚历山大.艾特肯 (Alexander Aitken) 能记住圆周率 小数点后 1,000位数字,但这一纪录在1981年被一位印 度记忆大师打破,他能记住小数点后31,811位 数字;这一纪录后来又被一位日本记忆大师打 破,他能记住小数点后42,905位数字!
脊髓的结构
灰质
白质
后根
脊 神 经 节
前根
从横切面来看,脊 髓中央是“H”形的灰质, 灰质外面是白质。灰质两 侧前端成角状膨大,称前 角,含有大量的运动神经 元,其轴突组合成脊神经 的前根,直接支配骨骼肌 的运动。灰质两侧后端狭 长突出,称为后角,内含 感觉细胞,主要接受脊神 经后根传入的感觉冲动, 再由此传至中枢。
大脑半球表面由灰质覆盖,称大脑皮质或 皮层。 皮质分为旧皮质和新皮质,其中96%为新 皮质。新皮质细胞从外到内分为6层:分子层、 外颗粒层、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节细胞层 和多型细胞层,其中颗粒细胞接受感觉信号, 锥体细胞传出运动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脑的结构与功能
一、脑的结构
(1)脑细胞 (2)中枢神经系统 (3)大脑结构 二、脑的功能 (1)大脑的功能 (2)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脑细胞
神经元的结构图
脑内信息传递的基 本过程: 信息以神经冲动的 形式(电冲动)在 一个神经元中传导, 又通过化学物质实 现了神经元之间的 传导。
中枢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
脊神经
依脊柱走向,分为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
,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有两种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具有四种不同的机能成分:
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模块说
泛脑网络论
颅相说
颅相说是关于颅骨外形特征与性格相关的
一种学说。 19世纪德国医生加尔提出,其弟子施普茨 海姆采用颅相说一词。 加尔认为颅骨的外部形状与内部脑的结构 有关,并且心理特征与颅骨形状也有一定 相关。
颅相说
加尔通过观察周围熟悉人的心理与颅骨外
形特征,确定了27个功能区,后施普茨海 姆修订为35个。 曾一度受到人们关注,但仅是主观推断, 未得到实证研究支持。
统的功能。 脑并不能独立地产生心理活动。人的心理 活动有赖于整个神经系统的作用。
神经系统的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脑: 大脑、脑干、间脑、小脑、边缘系统
脊髓: 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自主神经:植物性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二)脑与创造 1.打破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是一种反应的准备状态,指人们在 头脑中以一种固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去认 识事物或解决问题的现象。 心理定势往往阻碍人们进行创造性思维。 例如:卢钦茨的量水实验
定势实验(Luchins,1942)
题号 1 2 3 4 5
6 7
水桶容量 A B 21 127 14 163 18 43 9 42 20 59 23 49 15 39
三、脑与情绪
动物的下丘脑中存在快乐中枢,同样也存在痛苦 中枢。 心理学家把微电极插入其他一些脑部位,同时把 开关装置改装一下,使老鼠按压横杆时能截断电 流刺激。实验时,先对老鼠的这些脑部位进行电 流刺激,老鼠会很不舒服,并学会按压横杆,截 断电流。这些部位可能就是老鼠的痛苦中枢。 恐惧中枢:下丘脑的某一区域。(赫斯对猫的实 验)
三、脑与情绪
1.脑调控人的情绪 中枢神经系统的很多部分涉及到情绪。 以海马为核心的神经环路,是一个负责情 绪的神经框架,以后扩展为边缘系统。 以杏仁核为中心的杏仁复合体与攻击行为 、恐惧感相关。 2. 情绪对脑的反作用 在极端、强烈情绪下的“大脑空白”
三、脑与情绪
快乐中枢与痛苦中枢
7岁前儿童脑重的变化
时 间
胎儿出生到6-7个月 出生时 6个月时 1岁时 2岁时 7岁时


200-300克 300-390克 650克 800-900克 1000-1150 克 1280克
相当于成 脑重的比例 20%
25% 50% 60% 80% 95%
2. 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 人类胚胎发育反映了动物种系发生的演化过 程,在种系发生中比较古老的结构先发育 ,在进化中出现较晚的结构后发育。 6、7个月的胎儿,脑的基本结构已经具备, 出生后,大脑各区域逐渐分化 3岁左右小脑的发育基本完成 6岁左右完成大脑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在皮肤、骨骼肌、腱和关节;
脑神经
12对,按顺序分别为:1
嗅神经;2 视神 经;3 动眼神经;4 滑车神经;5 三叉神 经;6 外展神经;7 面神经; 8 听神经;9 舌咽神经;10 迷走神经;11 副神经;12 舌下神经。 可分为三类: 感觉神经(1,2,8); 运动神经(3,4,6,11,12) 混合神经(5,7,9,10)

常见的几个物种脑的大小比较
物种
鼠 猫 罗猴 猩猩 人
脑容积
2.3 25.3 106.4 440.0 1350.0
脑指数
0.40 1.01 2.09 2.48 6.30
(二)个体发展 脑的重量增加 从胎儿期到出生六个月 脑细胞数量的增长最 为迅速 第一次脑激增在妊娠10-18周 第二次脑激增在出生后开始
四、脑与行为
五、脑与人格
一、脑发展与心理发展
(一)脑的进化
单细胞动物的各种机能由细胞核来完成,没 有神经系统。 多细胞动物出现了协调身体各部分的神经系 统,随动物进化,神经系统也在不断进 化。 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区分为中枢神经和 周围神经,出现真正的脑。 两栖动物的大脑分为左右半球 爬行动物的脑出现大脑皮层。 哺乳动物的大脑皮层更为完善。 灵长类动物是哺乳动物发展的高级阶段,类 人猿的脑与人脑有396个相同点。
第一节 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
脊神经:发自脊髓,共31对,联结中枢神经系统与 外部世界 脑神经:由脑发出,共12对 植物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由分布在内脏器官、 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等器官的运动神经元构成。 下丘脑是其主要管制中枢。 (1)交感神经系统:唤醒时活动(主要功能是在机 体应付紧急情况时产生兴奋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2)副交感神经系统:安静时活动(具有保持安静 时的生理平衡的作用)

机能系统说

苏联著名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提出。 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技能系统。把脑 分成三个紧密相互联系的机能系统: 第一机能系统:为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技能系 统,也称动力系统,由脑干的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 。 第二机能系统:信息接收、加工、储存的系统。位于 大脑皮层的后部。 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负责编制行为程 序、调节和控制行为,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 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彼此作用 、协同活动的结果。
第二章 脑与心理
问题: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哪里?
心理活动的器官是
而不是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二章 脑与心理
内容概览 第一节 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 第二节 脑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脑与心理活动 第四节 脑功能开发
第一节 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
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心理是神经系
一、脑发展与心理发展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从生物进化过程看 低等动物--神经网和头部神经结--感觉知觉 灵长类动物--脑--初步的思维能力 人类--人脑--意识 (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
可见,心理活动水平取决于脑的发展水平
人脑的进化 (1) 脑量的变化 从猕猴到黑猩猩到猿人再到人,脑容积不断增长, 晚期猿人与现代人完全一样。 (2)皮层相对大小及结构的变化 人类皮层的增长不仅表现为数量的增加,也表现为 功能的增加 (3)新机能区的出现 例如语言中枢
图像的运动方向是顺时 针呢还是逆时针呢?? 每个人看来都是不一样 的。
顺时针的话,属于是用 右脑较多的类型 逆时针属于是用左脑较 多的类型 大部分人的眼里是逆时 针方向转动,但 也有人看来是顺时针方 向转动的。 顺时针的情况,女性比 男性多。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颅相说 定位说 整体说
机能系统说
3. 相信直觉 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直觉与顿悟。 例如:阿基米德在洗浴时发现了浮力;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
(三)脑与想象 想象指的是把原有表象加工改造为新的形象 的思维方法。 想象是头脑中的实验,使我们可以制造新奇 的产品,拓宽大脑的空间、超越现有事物 的限制,是引导个人开发潜能进行自我实 现的一条途径。 (四)脑与语言 (五)脑与思维
定位说




根据大量脑功能实验结果和临床观察的事实,尤其是脑损 伤病人发生的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而确立。 认为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各有其功能,并排列在不同 的等级上,依次是大脑皮层、基低节、间脑、小脑、脑干 和脊髓。 18-19世纪,发现布洛卡言语中枢、温尔尼克区、运动 中枢与感觉中枢; 20世纪50年代,潘非尔德用电刺激法绘制出大脑技能定 位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斯佩里通过对“裂脑人”的研究,提 出大脑半球优势化观点。
1954年 欧兹与米勒在老鼠丘脑下部的不同区域进行一系列实 验。 微电极的一端接下丘脑背部,另一端连接杠杆,老鼠 只要压杠杆电源就接通,脑部就会受到微弱的电刺激。 结果发现,老鼠不仅学会了按杠杆获得电流刺激,并 且压杠杆的频率每小时达8000多次,并能连续按压杠杆20 多小时,直到筋疲力尽、过度疲劳而倒下,然而,当它醒来 后又立即以高频率投入“工作”。 德尔加多将一个电极插在一头特别易怒、好斗的公牛的下丘脑 中,当被激怒的公牛拼命向他冲过来时,他从容不迫地接通 电极,公牛立刻变得出乎意料的驯服,并停止了冲撞。
脑与认知
(一)脑与记忆
记忆是一种普通的心理现象,指获得的信息或经验 在大脑中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分三个阶段:信息的登录、巩固和 再现。
遗忘
(1)遗忘症或失忆症 严重的记忆障碍或记忆丧失 (2)生理性遗忘,即正常遗忘 正常的遗忘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心理现象,也 有积极的一面,可以减轻人们记忆负担。
模块说
由美国生理学家加查尼加提出。 认为在结构和功能上,人脑是由高度专门
化的、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 模块之间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 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人脑的功能模块是一种快速、特异的信息 过程。 目前已得到许多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 和大量用无创伤脑功能成像技术所获得的 科学事实的支持和证明。

三、脑与情绪
人的下丘脑中是否也有快乐与痛苦中枢? 20世纪60年代,美国医生扎克布森和汤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