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一天24小时的养生方法
二十四小时养生方法

二十四小时养生方法《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方1:子时(23:00~1:00)前要睡觉(胆经)2:丑时(1:00~3:00)要愉快入眠(肝经)3:寅时(3:00~5:00)要有较深的睡眠(肺经)4:卯时(5:00~7:00)宜喝温开水、排便(大肠经)5:辰时(7:00~9:00)该吃早餐了(胃经)6:巳时(9:00~11:00)要适量喝水、适时活动(脾经)7:午时(11:00~13:00)宜小憩(心经)8:未时(13:00~15:00)消化吸收功能最旺盛(小肠经)9:申时(15:00~17:00)多喝水,利排尿(膀胱经)10:酉时(17:00~19:00)工作完毕多休息(肾经)11:戌时(19:00~21:00)要保持心情愉快(心包经)12:亥时(21:00~23:00)睡眠以休生养息(三焦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子时养生——照顾好胆经是最好的进补丑时养生——养肝如同养护树木寅时养生——娇生惯养的肺经可以这样养卯时养生——只有大肠经通了肠道才通畅辰时养生——辰时是胃经“瓜分”食物的最佳时刻巳时养生——脾为后天之本午时养生——心经会告诉你有多棒未时养生——小肠经能治大病申时养生——膀胱经上有“灵药”酉时养生——肾主封藏戌时养生——心包经是一条让人快乐的经亥时养生——三焦通则百病不生子午流注与12时辰养生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12个时辰与人体12条经脉的关系,可以看成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午流注纳支法十二经脉的气血循行:一天中的二十四小时分布,从半夜子时(23时)算起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经脉为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十二时辰养生法

胆经
①补充阳气最佳法--晒太阳,灸关元配劳宫涌泉②疏胆经,防鬓白(手指梳头)③每天拍打大肠经1—2
丑时1:00-3:00
肝经
①早晨起来伸懒腰,按摩颈部搓两胁,疏肝理气右季肋,捏拿捻动掌横擦。太冲行间章门穴,晚睡之前要记得
旺经口诀:肺寅大卯胃成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天上日月星,人活精气神,微旋养精,微提养气,微笑养神。
穴位分左右左边的穴位是向脏腑输送经气的,右边的穴位是把脏腑里气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按摩或艾灸右侧足三里每次5-7分钟,每周2-3次,能调治各种妇科疾病;配公孙穴和内关穴,每周2-3次能改善孩子偏弱的体质。但要注意:艾灸足三里只适合40岁以上的人。
十二时辰养生法(王彤)
时辰
旺经
养生方法
寅时3:00-5:00
肺经
①如果失眠,赤龙搅海②床上小动作:梳头揉耳转目按脐提肛搓脚心③鼻吸口呼“”④按摩列缺、太渊鱼际
卯时5:00-7:00
大肠
①一杯白开水,润肠排毒②敲打大肠经,揉合谷③肾阳虚五更泻找三里④便秘赤龙搅海按摩天枢
辰时7:00-9:00
胃经
①早起没精神食欲找阳陵泉②搓脸抓乳推腹揉三里③要想美容敲胃经④每月艾灸足三里,胜服长生不老丹
巳时9:00-11:00
脾经
①脚趾抓地②上班族“4”字腿③保养脾四大穴(隐白、三阴交、血海、食窦)肌肉酸痛找太白,便血尿血找隐白④长夏补脾最适宜⑤每日早起茯苓粉5克冲牛奶⑥茯苓15克薏米60克大枣10枚熬粥⑦山药薏米芡食粥⑧土里食物补脾(土豆、红苕)⑨动舌头(伸缩、吐芯)
午时11:00-13:00
心经
①美食②小憩③心神不安找神门,两少(少海、少府)一极泉(嘴发干),守好神门是重点
24时的养生方法

24时的养生方法一天24小时要如何养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4时养生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凌晨保肝正午养心傍晚护肾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
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
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步骤子时(子夜11时—凌晨1时),胆经当令。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
《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
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时—7时),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上午7时—9时),胃经当令。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
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
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巳时(上午9时—11时),脾经当令。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
酒可喝但不能醉。
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午后1时—3时),小肠经当令。
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申时(午后3时—5时),膀胱经当令。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
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中医每日一方

中医每日一方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方法以草药方剂为主要手段。
在中医理论中,讲究“因人制宜”和“治未病”,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每日一方的中医养生方剂,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健康,改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以下是几个中医每日一方的养生方剂建议。
一、晨起一杯生姜红糖水材料:姜块适量,红糖适量,热水适量制作方法:将姜切片或捣碎,加入热水中,再加入适量的红糖,搅拌均匀。
功效:生姜具有温中散寒、祛除湿气、护肝健胃的作用,红糖则具有补充能量、活血化瘀的功效。
晨起喝一杯生姜红糖水可以温暖胃部,提神醒脑,并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
二、午餐后喝一杯桂花绿茶材料:桂花适量,绿茶适量,开水适量制作方法:将桂花和绿茶放入茶杯中,加入开水,浸泡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桂花有疏肝理气、润肺润肤的作用,绿茶则具有清热解暑、提神醒脑的功效。
饭后喝一杯桂花绿茶可以起到消食化滞、健脾胃的作用,并且有助于减轻油腻食物的负担。
三、下午食用一份枸杞粥材料:糯米适量,枸杞适量,冰糖适量,水适量制作方法:将糯米淘洗干净,加入适量水煮成粥,粥煮熟后加入适量的枸杞和冰糖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糯米有健脾益胃、和中止泻的作用,枸杞则具有滋补肝肾、明目养颜的功效。
下午食用一份枸杞粥可以补充体力,提高免疫力,并有助于保护肝肾功能。
四、晚餐后喝一杯菊花蜂蜜水材料:菊花适量,蜂蜜适量,开水适量制作方法:将菊花放入茶杯中,加入开水浸泡5分钟,待凉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功效:菊花有清热解毒、明目降压的作用,蜂蜜具有补益气血、滋养肝脾的功效。
晚餐后喝一杯菊花蜂蜜水可以帮助消化,减轻肠胃负担,同时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五、睡前泡一个足浴材料:盐适量,生姜适量,热水适量制作方法:将足浴盆中加入适量的热水,加入适量的盐和生姜,将双脚浸泡在水中,按摩双脚5分钟。
功效:盐具有软化角质、消炎杀菌的作用,生姜则具有温中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
一天24小时的养生方法

一天24小时的养生方法凌晨保肝正午养心傍晚护肾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
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子时(子夜11时-凌晨1时),胆经当令。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
《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
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时-7时),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辰时(上午7时-9时),胃经当令。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
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
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巳时(上午9时-11时),脾经当令。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
酒可喝但不能醉。
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午后1时-3时),小肠经当令。
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申时(午后3时-5时),膀胱经当令。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
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时(午后5时-7时),肾经当令。
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是根据人体的生理规律和自然界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不同的脏腑经络和养生法则。
以下是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的概述:
1. 子时(夜半11点-1点):养肾。
应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2. 丑时(凌晨1点-3点):养胆。
应保持心情平稳,避免过度激动。
3. 寅时(凌晨3点-5点):养肝。
应清晨起床,进行适量运动,呼吸新鲜空气。
4. 卯时(早晨5点-7点):养肺。
应进行深呼吸,锻炼呼吸功能。
5. 辰时(早晨7点-9点):养胃。
应适当进食早餐,注意饮食卫生。
6. 巳时(上午9点-11点):养心。
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
7. 午时(中午11点-1点):养小肠。
应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
8. 未时(下午1点-3点):养膀胱。
应适量饮水,定时排尿。
9. 申时(下午3点-5点):养三焦。
应适当休息,放松身心。
10. 酉时(傍晚5点-7点):养肾。
应进行适量运动,保持身体活跃。
11. 戌时(晚上7点-9点):养胆。
应保持心情平稳,避免过度激动。
12. 亥时(晚上9点-11点):养肝。
应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强调根据不同的时辰,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以促进人体的健康和平衡。
这些法则在中医养生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但仍需结合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2时辰养生法

十二时辰养生法一、子时(23~1点):胆经旺,此时正睡觉。
平时可敲胆经穴。
二、丑时(1~3点):肝经旺,此时应保持熟睡。
三、寅时(3~5点):肺经旺,此时应睡的最沉。
如早醒可静坐。
四、卯时(5~7点):大肠经旺,起床前按摩肚脐(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重叠,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按摩,按摩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
这样做可以帮助食物消化、吸收,消除腹胀)→喝水(喝20~25℃的白开水,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它比较容易透过细胞膜,并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要求在头开晚上晾开水时一定要加盖,因为开水在空气中暴露太久会失去活性)→排便→按摩合谷→推按合谷到商阳穴之间(从合谷推向商阳,长期坚持,可增强肠蠕动,大便就会很容易排出。
商阳穴在食指尖拇指向一侧)→打坐调息行道家六字诀(连续各做六次)→敲打大肠经(由肩开始从上向下敲打手臂外侧,直至食指,每次10~15分钟,坚持一个月以上,大便就会顺畅了)。
五、辰时(7~9点):胃经旺,搓手梳头(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做10次。
这样做可以明目祛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搓手洗面(搓手36下,暧手后上下扫面,或双手同时向外按摩脸部。
这样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不会有皱纹。
然后揉搓迎香、印堂、大小眼角、眉角、承泣、太阳穴各36次)→鼓耳、轻揉耳轮(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外拨,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下;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用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
该动作每天睡前做,可以增强记忆力和听力)→叉腰摇头(双手叉腰,闭目垂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
反方向重复。
这样做可令头脑灵活,预防颈椎病。
)→转眼(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三次。
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套动作可以保护眼睛,纠正近视。
24时辰养生

24时辰养生24时辰养生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24时辰养生的知识,希望对你有用!时辰养生:子时(晚上23点~凌晨1点)胆经最旺盛。
此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辰,阳气开始生发。
《黄帝内经》曰:“凡十一脏皆取于胆。
”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
子时睡眠了,胆经才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子时不入睡者,日久面色青白,易生肝胆疾病。
因此,人在此时入睡,对一天至关重要,也就是在养阳气,养好阳气对人的寿命至关重要。
时辰养生:丑时(1~3点)肝经最旺盛。
《素问·五脏生成篇》曰:“故人卧血归于肝。
”肝内血液充足,可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充分发挥解毒滤过的作用。
此时一定要睡好,就能养好肝血。
否则易出现急躁易怒、焦虑、神经衰弱,老年人易患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时辰养生:寅时(3~5点)肺经最旺盛。
将肝贮藏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到全身。
《素问·经脉别论》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肺主呼吸,调节全身的气机。
此时肺经旺盛,有助于肺气调节和输布血液,运行百脉。
这个阶段是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
肺脏有病、心功能不太好的老年人不要急于起床,也不提倡早起晨练。
等太阳出来之后,空气新鲜时,可以活动一下,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要顺其生发,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时辰养生:卯时(5~7点)大肠经旺盛。
中医有“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卯时肺经气血入大肠经,此时天已亮了,早晨起床喝适量水,促进排便,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排便后多做提肛运动,可防止便秘、痔疮、脱肛等病。
时辰养生:辰时(7~9点)胃经旺盛。
此时是人们吃早点的时候,一定要吃好,这也是胃部消化吸收能力最旺盛的时辰。
时辰养生:巳时(9~11点)脾经旺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一天24小时的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要对时对症,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节气有不同的养生方法,每天不同的时辰也有具体的养生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一天24小时的养生方法。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
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
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令。
“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
对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
《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
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令。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
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
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
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
酒可喝但不能醉。
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午后1~3时),小肠经当令。
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
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时(午后5~7时),肾经当令。
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
晚饭宜吃少、清淡,可以喝点粥。
戌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令。
准备睡眠,睡前要静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宜采取右侧卧位。
这种养生法的核心就是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重点睡好子午觉,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十二时辰的养生方法,现代人晚上睡得晚,早上起得也晚,这样的生活方式不利于身体健康,能早点睡的话还是早点入睡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