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常用中医养生方法共59页

合集下载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中医养生,历史悠久,渊源极深。

在中医第一部经典巨作中,就提到了很多的中医养生方法。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中医养生的秘诀吧,喜欢养生的朋友值得一看哦。

中医养生的秘诀生活规律顺应自然养生专家说,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一年有寒、热、温、凉,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所以要“动作以避寒,隐居以避暑”,和于四时,顺应自然之气。

尤其年老体弱者,更应适宜寒暑,“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早晨活动不宜过早,以见到阳光为宜。

冬季三九天,多在室内活动,以免寒气伤阳。

夏季三伏天,避暑要及时,但也不宜过凉。

总之,人要适应自然,生活要规律,寒温要适度。

动脑动手形神受益养生专家认为,健康需要活动,但必须适当,不可劳倦过度,尤其是老年人和病人,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他多年来的活动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每天早晚各慢走一公里,坚持不懈;二是坚持门诊看病,为病人解除了病痛,他内心无比欣慰,也有益于脑力活动,一举多得。

三是在带徒弟和传承学术经验中,他感受到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内心充实和满足,同时也启发他经常思考问题,增强了思维分析能力,加上常与青年人相处,增加了活力,振奋了精神。

四是练习书法,他以练习楷书为主,一笔一划,一丝不苟,使人心静、神安、志定,既陶冶了情操,也活动了肢体,达到形神受益。

揉搓经穴养生防病养生专家非常重视经穴,常以指代针揉搓经穴养生治病。

他每日睡前和起床时,常用手指揉搓百会穴及头面部,以促进头面部血液循环;揉搓涌泉穴、膻中穴以补肾、强心、健脑;揉搓听宫、耳门、颅息等穴以助听力;揉搓童子髎、睛明穴以增强视力;揉搓迎香、风池穴以防感冒;指压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等穴,以增强胃肠消化吸收功能。

每个穴位揉搓按压50~100次,四肢和腹部穴位揉压150次。

他还时常叩叩牙齿,以强齿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他说,通过20多年的穴位揉搓按压,确实收到了行气血、调营卫、益心脑、防外邪、强耳目的效果。

中医养生的方法

中医养生的方法

中医养生的方法中医养生的方法中医养生是指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医养生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养生的方法1、参苓健脾补益汤成份:党参8.3g,云苓19.2g,炒薏米3g 甘草2.4g,芸豆19.3g,白术15g,枸杞9.7g等。

功效:参苓健脾补益汤补气健脾养颜,补肾护肝,抗疲劳,有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配搭材料:瘦肉/鸡肉/猪肚,蜜枣等。

方法:肉类洗干净焯水后与其它材料及清水加入汤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约2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

2、雪梨滋阴润肺汤成份:雪梨干28.3g,百合16.7g,沙参14.9g,玉竹8.5g,天冬10.7g,麦冬8.2g等。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常饮有助增强肺腑免疫能力。

搭配材料:250克瘦肉,生姜。

方法:肉类洗干净焯水后与其它材料及清水加入汤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约2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亦可直接煲水当日常饮品饮用。

3、天麻八珍汤成份:天麻10.6g,党参10g,白术9.5g 茯苓19.9,甘草3.2g,当归7.4g,白芍10.7g 等。

功效:天麻八珍汤补气益血,调理身体。

宜气血两虚的人士,外感人忌服。

搭配材料:鸡,鱼头,羊肉,生姜。

方法:肉类洗干净焯水后,鱼头可先用油煎至金黄,与其它材料及清水加入汤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约2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

4、四乌补益汤成份:首乌28.7g,杜仲15.4g,乌枣24g,黑豆39.5g等。

功效:补肾益精,生发乌发,益气补血。

搭配材料:取核桃10个去壳留仁,羊肉500克(或乌鸡一只),生姜三大片。

方法:肉类洗干净焯水后与其它材料及3000毫升清水加入汤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约3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

5、养心安神汤成份:金针18.6g,黄豆20.7g,元肉14.5g,枸杞10.6g,莲子13.5g等。

功效:养心安神汤安心养血宁神,明目益智,清润除燥。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中医养生妙招篇一动形养生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

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修身养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静神养生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调气养生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

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

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养生减肥方法篇二1.中药减肥茶配方:决明子绿茶原料:决明子、绿茶各5g做法:把决明子放入锅中开文火炒出香味,待凉,然后放入杯中,加上准备好的绿茶,用烧开的热水冲泡,盖上盖子焖3-5分钟后即可饮服,随饮随续水,直到味淡为止。

具有清热平肝、降脂降压、润肠通便的功效。

2.中药减肥茶配方:大麦芽茶原料:炒麦芽5钱、山楂5分做法:把准备好的炒麦芽、山楂按量调配好,然后用烧开的沸水冲泡,加上适量的冰糖,待冰糖溶化后即可饮用。

常用中医养生的方法

常用中医养生的方法

常用中医养生的方法常用中医养生的方法推背:一方俯卧于床上,枕枕头,头侧向一方,上肢放松。

另一方立于床边,面向俯者头部,双腿拉开小弓字步,双手五指展伸,并列平放于俯者背上部(注意手掌与背部贴紧),然后将腰腿部的力量作用于前臂和掌上,力量适中,向前推出,使背部皮肤肌肉在瞬间随手掌迅速推移,自上而下,推至腰部。

推10次左右,再令俯者将头倒向另一方,仍按上法推10次左右。

然后,操作方右手握拳,用腕力捶背,力量适中,自上而下捶打数遍,即可停止。

现代医学证实,人的背部皮下蕴藏着大量“战斗力很强”的免疫细胞,通过推背,可以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达到疏通经络、流畅气血、调和脏腑、祛寒止痛之目的。

捏脊:一方俯于床上,暴露整个背部。

另一方沿脊椎两旁二指处,用双手食指和拇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然后将皮肤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下最高的脊椎部位,算作1遍,由下而上连续捏拿4—6遍,算作1次。

第2或第3遍时,每捏3下须将皮肤斜向上方提起,如提法得当,可在第二至五腰椎处听到轻微的响声。

最后,再用双手拇指在腰部两侧的肾俞穴上(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旁开4.5厘米)揉按一会儿,每晚1次。

长期坚持,可健脾养胃,使人胃口好转,面色红润,并可防治营养不良症的发生发展。

触腋:腋窝部蕴藏着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结,如他人用手触摸,被触者就会大笑,被专家称为“腋窝运动”,夫妻间行此运动,则更加简便可行。

一方可趁另一方不注意时,轻触腋窝,使其发笑,或经常轻抚、轻挠腋窝部,保持笑口常开。

其强身奥秘,至少有两点:一是刺激此处的神经、血管、淋巴结,可以加速神经体液循环,从而带动全身其他器官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分。

二是触腋致笑。

笑能带动身体所有器官都得到运动,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的分泌,提高肌体的抵抗力,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尤对脑、心、肺最为有益。

摩腹:此方可两人操作,亦可自我保健。

睡前平卧于床,搓热双手,手在脐腹周围,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摩腹数十圈,注意力量适中。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用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用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用方法起居养生的方法主要有那些呢,现介绍如下:面宜常搽:每天清晨,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搽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可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发宜常梳:用双手十指伸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50—100次,可流通气血,清醒头脑。

目宜常运: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10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10余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

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耳宜常凝: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头脑清净,驱除杂念;常做这种动作,可去头眩之疾。

齿宜常叩: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可令人牙齿坚固不痛。

口宜常闭:每日经常闭口调息,舌抵上颚,呼吸均匀和缓。

津宜常咽:每日清晨,以舌抵上颚,或用舌尖舔动上颚,漱津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功能。

气宜常提:在吸气时,稍用意用力,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每日可做5—7次;有利于气机升降。

心宜常静: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排除各种杂念的干扰,静心安神,从而使气血平和,思维敏捷。

神宜常有:经常保持心情舒畅,神志安宁,无烦恼忧愁,性格乐观;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背宜常暖:背部为督脉巡行的主要部位;保持背部温暖,一可预防感冒;二可以强腰壮肾。

腹宜常摩:每于饭后,用手按摩腹部;用掌心在以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可按摩30次左右;以帮助消化,消腹胀。

胸宜常护:心肺位于胸部,因此宜多加保护,避免各种外伤;并可经常用手按摩胸部,以宽胸理气。

囊宜常裹:常以两手兜裹外肾,闭目调息;可以固肾强腰。

言语宜简默:为养生平时讲话不宜过多,以免耗伤真气。

皮肤宜干沐:将两手搓热,从头顶百会开始搓摩,依次为面部、肩臂、胸部、腹部、胁部、腰部、腿部等;每日一到两次,可舒畅气血。

肢体骨节宜常摇:每日伸展手脚,摇动躯体,以帮助气血流通。

足心宜常摩: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左对右,右对左,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中医养生方法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调整人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交环境来保持健康。

下面将介绍五种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

第一,针灸养生。

针灸是中医养生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流通,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调理身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调节内分泌等。

常见的针灸养生方法有,按摩穴位、镇痛、平衡身体各个方面的功能。

例如,按摩太冲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感,保护心脏健康。

第二,食疗养生。

中医认为食物有药性,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功效,可以通过食疗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食物的颜色、味道、性质等都与身体的不同器官有关系。

例如,红色的食物有助于补血养气,黄色的食物有助于消化,绿色的食物有助于排毒。

食疗养生的常见方法有,补益调理、清热解毒、利水通便等。

例如,冬天可以食用一些温热食物,如生姜汤、红糖水等,可以暖胃驱寒。

第三,气功养生。

气功是中医养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气功通过调节呼吸、运动和意念等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气功能够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力。

常见的气功养生方法有,五禽戏、六字诀、龙凤呼吸法等。

例如,五禽戏可以锻炼人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增强心肺功能,放松身心,提高抵抗力。

第四,中药养生。

中药养生是通过中药的使用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药养生主要通过中药的药性和药物配伍的原则来调理身体。

中药的应用可以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常见的中药养生方法有,养肝护肝、清血明目、安神养心等。

例如,人参、黄芪等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增加体力。

第五,养生按摩。

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不同部位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方法。

按摩能够刺激和调整人体的经络、腧穴,促进气血的流通,改善脏腑功能,抵御疾病侵袭。

按摩可以按摩全身,也可以按摩特定部位,针对不同的疾病进行养护。

常见的按摩养生方法有,推拿、拍打、揉捏等。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5篇)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5篇)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5篇)中医补肾养生方法篇一1、参元汤:人参(或西洋参)功用益气健脾,桂圆肉功用养血安神;以人参6g加桂圆肉10枚,共煮内服,对慢性肾功用不全病人贫血、心悸怔忡者,有养血安神之成效。

2、参枣汤:人参(或西洋参)功用益气健脾,红枣功用健脾和胃,以人参6g加红枣6枚,共煮内服。

对慢性肾功用不全病人贫血者,有提高血红蛋白作用。

3、山药小米粥:小米、大枣、赤小豆、山药(鲜)各过量,加水共煮成粥,熬时加过量食碱,经常服用,慢性肾功用衰竭病人贫血服用,有健脾利水、和胃养血的成效。

板栗补肾板栗无论是配菜还是单吃,在我国南方地域随处可见。

它含有少量的淀粉和丰厚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性味甘温,能厚肠胃、补肾气,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消肿等成效。

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小便多和脾虚寒惹起的慢性腹泻,也能强筋健体。

从食物的药性来看,栗子性味甘,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成效。

唐代著名医学巨匠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著作“栗为肾之果肾病肾虚者常食效果显,肾为生命之源肾健则短命也”。

板栗配鸡肉,补肾虚、益脾胃,适宜于肾虚人群食用,也是一般安康人强身健体的美味佳肴。

制造方法:1、取整只鸡,切块。

2、预备半斤生栗子,煮点热水,栗子放出来泡一会儿,皮很快就上去了。

3、姜切片,4个蒜瓣,5个小葱打结,还要几个八角。

做法:1、锅里先放往常炒菜2倍的油,6成热时把鸡块放出来炒一会儿,皮皱起来就盛出来。

2、锅里的油可以直接把姜、蒜,还有花椒炒香,然后放鸡肉,接着放一点料酒,再放酱油,炒一炒,放水刚好盖住鸡肉就可以了,这下放盐葱结、八角、花椒粉,大火煮开,关小火炖10分钟,再把栗子放出来,再炖15分钟左右,放点鸡精,出锅。

儿童中医养生方法篇二儿童的身体从小都必须要养好,这样对孩子来说才是负责,而儿童有很多从小的身体都很虚弱,长期下来对孩子的身体来说影响也是很大的,儿童的身体在做护理和养生的时候可以采用中医保健的方式来养生,中医养生是有提高身体免疫的效果,而孩子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选择中药来治疗的,那么儿童中药养生方法有哪些?捏脊(1)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doc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doc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1.动形养生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

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饮食养生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3.修身养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4.静神养生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5.调气养生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

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

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养生注意事项1.生活规律顺应自然养生专家说,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一年有寒、热、温、凉,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所以要动作以避寒,隐居以避暑,和于四时,顺应自然之气。

尤其年老体弱者,更应适宜寒暑,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早晨活动不宜过早,以见到阳光为宜。

冬季三九天,多在室内活动,以免寒气伤阳。

夏季三伏天,避暑要及时,但也不宜过凉。

总之,人要适应自然,生活要规律,寒温要适度。

2.动脑动手形神受益养生专家认为,健康需要活动,但必须适当,不可劳倦过度,尤其是老年人和病人,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