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及乔木样方调查表
生态学实验报告(经典)

实验一.不同生态系统中生态因子的测定及其比较(一)、实验内容: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温度、水分、容重和pH测定的仪器与使用方法; 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
(二)、目的要求:熟悉生态学生态因子测定的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悉若干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特点和规律;比较分析以上生态因子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异同及其原因。
(三)、主要仪器设备:温度计、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环刀、铝盒、土壤钻、小铲、烘箱、50ml小烧杯、玻璃棒、土壤筛(孔径1mm)、分析天平、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等。
(四)、实验方法及原理:研究生助教介绍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等仪器使用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后,学生分成8组,在校园中选取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开展光照强度、气温、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pH等的时空测定。
照度计:测定太阳辐射强度(单位为umol m-2 s-1)。
一般采用照度计,它是利用光电原理制成的。
光电池具有一个氧化层,在光的作用下,从那里放出电子,只要用一个低电阻的电流表把金属膜和金属基部相连接,就会发出一个与光强度成正比的电流。
这种电池对300-700nm的光是不是灵敏的,而且具有反应迅速、不需要外接电源等优点。
测定时,在照度计的电池槽内装上电池,把光电头插头插入仪器的插孔,打开开关及探头盖,照度计的显示屏上显示读数,待数字稳定后,把光敏探头置于欲测光源处,便可读数。
显示屏的读数分4档,每档相差10倍(单位为lx)。
温度计:温度包括气温和土壤温度。
主要介绍土壤温度计。
土壤温度计的原理与构造与一般的水银空气温度计相似,所不同的是土壤温度计一端弯曲,以便读数。
土壤温度计有不同长短的一组温度计组成,以测定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
测定时,在土壤表面挖不同深度的小坑,把不同深度的温度计埋至不同的深度(注意温度计的底部与地表平行),把土填回,用手压实,一小时后便可读数。
pH计:pH计有多种类型,可根据精度的需要选用不同的pH计。
灌木及乔木样方调查表

精心整理灌木及乔木样方调查表地点:蛮汉山样方号:面积:5*5m2日期:经度:112°18′02″E纬度:40°39′48″N海拔高度:1394m群落类型:灌木、乔木群落盖度:80%群落周围条件:山地生境:平缓山地坡向:坡度:坡位:土壤类型:土壤表面特征:植物种名高度(cm)丛幅(cm*cm)分盖度% 鲜重(g)干重(g)隐子草37 16 1649 41 2557 20 1548 10 1739 46 2812 12 8544 29 1657 90 656 80 759 7 555 22 1844 10 1340 25 1839 19 1345 31 1235 12 2337 20 2425 31 42 冷蒿28 55 2950 69 4554 33 38 油蒿26 65 2650 46 5017 20 1763 46 6339 15 3937 34 3735 30 3540 28 4058 19 5837 39 3746 19 4670 52 7047 30 4755 54 5540 31 4055 95 5550 56 5660 72 6050 50 5024 27 2456 66 5650 30 5035 20 3545 40 4547 60 4750 50 5054 70 5478 116 7862 40 6213 33 1354 59 5447 56 4950 40 5058 57 5840 80 4066 91 6653 30 5350 70 5055 41 5554 68 54备注:重要值计算公式:相对高度=某种的高度/所有种的高度之和*100%相对密度=某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100%相对生物量=某种的干重/所有种的总干重*100%重要值=(相对高度+相对密度+相对生物量)/3小叶青杨高度5.4米,周径41厘米生物量计算公式:生物量=0.0755*(D2H)*0.8941(D-平均胸径H—平均高度)生物量=0.0755*(D2H)*0.8941=6.1277Kg根据样方调查结果可知:样方是以落叶乔木层片和丛生禾草为主。
地坛公园植物调查记录表

地坛公园植物调查记录表摘要:1.引言2.地坛公园植物种类概述3.调查方法与过程4.植物种类及数量统计5.植物群落特点分析6.结论正文:【引言】地坛公园位于我国北京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公园。
公园内植物资源丰富,为游客提供了优美的景观同时,也为动植物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地。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坛公园的植物资源,我们进行了一次植物调查,并整理成了这份记录表。
【地坛公园植物种类概述】地坛公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涵盖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多种类型。
根据调查记录,共发现植物种类200 余种,其中包括不少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
【调查方法与过程】本次调查采用样方调查法,将地坛公园划分为若干个样方,对每个样方内的植物进行详细记录,最后汇总统计。
调查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植物图鉴和专业设备,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植物种类及数量统计】调查发现,地坛公园内的植物种类以乔木为主,占总植物种类的50% 以上。
其中,最常见的乔木种类有银杏、白玉兰、紫玉兰等;灌木类植物主要有玫瑰、康乃馨、荆棘等;草本植物则以蒲公英、苜蓿、野菊花等为主。
此外,还发现了少量的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植物群落特点分析】地坛公园的植物群落具有以下特点:1.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性较高;2.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多种类型相互搭配,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3.部分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如银杏、白玉兰等。
【结论】通过对地坛公园的植物调查,我们了解到公园内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
希望本次调查能为公园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为今后的植物研究奠定基础。
环境生态学群落调查与分析实验报告

群落调查与分析【实验目的】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群落分析方法。
【实验材料】海拔表、皮尺、卷尺、样绳、照度计、GPS。
【实验原理】群落调查是考察与研究群落的基本途径,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是样地法。
样地是在群落中圈出的能代表群落基本特征的一定面积地段,通过对样地的调查来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运用样地法进行群落调查时,首先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样地的形状、面积与数量,并确定样地设置的方法。
样地设置的原则是使设置的样地具有代表性。
样地形状一般有方形、圆形、条形等。
样地的大小和数目根据群落的不同而不同,一般群落越复杂,样地的面积要越大。
通常草本群落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m2,较高的草本群落也有用4 m2或更大的样方。
灌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3m×3m、4m×4m甚至5m×5m。
乔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00 m2。
样方的数目据群落的类型、物种的丰富程度以及人力和时间等确定。
但全部样方的总面积,应略大于群落的最小面积。
样地设置的方法有随机设置、系统设置、典型设置等。
随机设置是使所有被抽中的机率相等,可在群落中系统地设置一些点,编上1,2,3,……100等数字,然后随机地抽取其中的数字,以确定样地的位置。
系统设置即在群落中以一定的规则确定取样位置,如在群落中设置几条等距离的样线,然后在每一样线的相等间距设置样方。
典型取样即在认为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样方。
【实验方法与步骤】1.样地设置每组4-5人,在马尾松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10样方。
10m×10m的乔木样方,在乔木样方内设置一个5m×5m的灌木样方,再于乔木样方的4个角分别设置1个1m×1m 的草本样方。
2.调查记录调查记录的内容、项目随研究目的不同而不同。
细致的数据整理分配工作应在室内进行。
研究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可使用群落调查表格,群落调查表格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而制订。
乔木层调查采用每木调查的方法,即分别调查每株树木的物种名、胸径、树高等。
综合实验三

实验名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专业班级:12生物科学班执笔人:付薪蒙121200141038同组人:李星 121200141037刘春杏121200141036贾贺婷121200141013实验时间:2014年11月15日实验三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学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了解各类指数的特点和生态学意义;熟悉和掌握最常用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方案设计1、实验地点我们选取学校学校新建篮球场北面外围绿化区域为样地,此处的群落大致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其中乔木为优势种,分散在此片绿化区域的不同部分,天气状况为:阴且有风。
2、实验原理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物种多样性具有两种涵义:一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数目或丰富度);二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的数目分配状况(均匀度)。
群落的复杂性可以用多样性指数来衡量。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是群落中所含的不同物种数和它们的多度的函数。
多样性依赖于物种丰富度(物种数)和均匀度或物种多度的均匀性。
两个具有相同物种的群落,可能由于相对多度的分布不同而在结构和多样性上有很大差异。
3、实验材料皮尺、卷尺、纸、笔、计算器等。
4、方法与步骤(1)样地的选择样地是指能够反映植物群落基本特征的一定地段。
样地的选择标准是:各类成分的分布要均匀一致;群落结构要完整,层次要分明;生境条件要一致(尤其是地形和土壤),最能反映该群落生境特点的地段;样地要设在群落中心的典型部分,避免选在两个类型的过渡地带;样地要有显著的实物标记,以便明确观察范围。
(2)群落类型及样方大小的选择在野外选择一个乔木群落,按样地的选择标准选择样地。
我们选取5m×5m的样方3个,作为检验的样本。
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草原样方调查表

3.灌木及高大草本产草量折算(kg/hm2)=Σ鲜重(干重)×株丛数/10
4.总产草量=草本及矮小灌木产草量折算×(100-灌木覆盖面积)/100+灌木及高大草本产草量折算合计,这个值在将其它信息输入后软件会自动计算出来。
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草原样方调查表
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人:
监测点编号
小区名称
小区编号
照片编号
海拔
样方定位
经度:纬度:
100平方米样方内草本及矮小灌木调查
1平米草本及矮小灌木小样方
植物种数
主要植物种
平均高度(cm)
产草量(g)
平均产草量折算(kg/hm2)
可食产草量(g)
平均可食产草量折算
(Kg/ hm2)
鲜重
风干重
鲜重
风干重
鲜重
风干重
鲜重
风干重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100平方米样方内灌木及高大草本调查
灌木及高大草本名称
大株丛(cm,g)
中株丛(cm,g)
小株丛(cm,g)
覆盖面积(m2)
产草量折算
(kg/hm2)
灌丛高度(cm)
丛径鲜重风Fra bibliotek重株丛数
丛径
鲜重
风干重
株丛数
丛径
鲜重
风干重
株丛数
鲜重
风干重
合计
植被总盖度
总产草量
鲜重:(kg/hm2)风干重:(kg/hm2)
枯落物
(风干重)
土壤含水量
1
2
3
平均
地表特征
枯落物情况(有/无);覆沙情况(有/无);侵蚀情况(有/无),侵蚀原因(风蚀、水蚀、冻融、超载、其它);盐碱斑(有/无);裸地面积比例(%)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样地法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一)样地的设置样地不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
对植物群落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
(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
(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
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
其方法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是样方的边界.2.样地面积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热带雨林2500m23.样地数目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
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
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4.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 (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
(3)土壤条件.(4)人类影响。
(5)气候条件。
2.组成特征调查:(1)种类组成。
记录一份完整的种类名单。
在设定的样地内调查,记录,完成.为防遗漏,还应在样地周围反复踏查。
附表1林木乔木资源调查表

附表1 林木(乔木)资源调查表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小地名)经纬度:起点N S 终点N S 海拔: ~m 坡位:坡向:坡度:群落类型及组成:调查人:调查日期:样方(线)编号:表格编号:调查方式:全查□样线(带)调查□样线(带)长m 宽m 样方调查□样方面积m×m—1—注:(1)数量:株数;(2)分布方式:集中分布、片状分布、散生、零星分布;(3)受威胁因素:过度利用、生境破坏、病虫害等及潜在威胁。
附表2 林木(灌木及木质藤本)资源调查表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小地名)经纬度:起点N S 终点N S 海拔: ~m 坡位:坡向:坡度:群落类型及组成:调查人:调查日期:样方(线)编号:表格编号:调查方式:全查□样线(带)调查□样线(带)长m 宽m 样方调查□样方面积m×m—2—注:(1)高度:用两位小数表示;(2)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用两位小数表示;(3)分布方式:集中分布、片状分布、散生、零星分布;(4)受威胁因素:过度利用、生境破坏、病虫害等。
附表3 栽培经济林木(果树)物种资源调查测算表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小地名)经纬度:N S 海拔:m 生境:地貌:坡向:坡位:坡度:土壤因子:土壤类型:土壤厚度:腐殖质厚度:调查方式:全查□:株样线(带)调查□:m 样方调查□:m×m 样方(线)号:物种名称:属:科:调查人:调查日期:表格编号:—3—注:(1)资源来源:育成品种、地方农家品种、国外引进品种、野生或野生驯化;(2)资源综合评价:对种质资源最主要的保护与利用价值进行评价。
附表4 林木物种资源访谈调查表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日期:访谈单位:被访谈人姓名:性别:职业:民族:文化水平:年龄:调查人:访谈地点:访谈时间:表格编号:—4—注:(1)分布面积:写出分布大概面积;(2)用途:材用、药用、观赏等;(3)利用方式:民间、企业等;(4)年采伐量:根据资料直接填写年采伐吨数;(5)流失现状:流失途径、流向国家及用途;(6)保护管理现状: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木及乔木样方调查表
地点:蛮汉山样方号:面积:5*5 m²日期:2014.6.27
经度:112°18′02″E 纬度:40°39′48″N 海拔高度:1394 m 群落类型:灌木、乔木群落盖度:80 %
群落周围条件:山地
生境:平缓山地
坡向:坡度:坡位:
土壤类型:土壤表面特征:
植物种名高度(cm)丛幅(cm*cm)
分盖度% 鲜重
(g)
干重
(g)
隐子草37 16 16
49 41 25
57 20 15
48 10 17
39 46 28
12 12 85
44 29 16
57 90 6
56 80 7
59 7 5
55 22 18
44 10 13
40 25 18
39 19 13
45 31 12
35 12 23
37 20 24
25 31 42 冷蒿28 55 29
50 69 45
54 33 38 油蒿26 65 26
50 46 50
17 20 17
63 46 63
39 15 39
37 34 37
35 30 35
40 28 40
58 19 58
37 39 37
46 19 46
70 52 70
47 30 47
55 54 55
40 31 40
55 95 55
50 56 56
60 72 60
50 50 50
24 27 24
56 66 56
50 30 50
35 20 35
45 40 45
47 60 47
50 50 50
54 70 54
78 116 78
62 40 62
13 33 13
54 59 54
47 56 49
50 40 50
58 57 58
40 80 40
66 91 66
53 30 53
50 70 50
55 41 55
54 68 54
备注:重要值计算公式:
相对高度=某种的高度/所有种的高度之和*100%
相对密度=某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100%
相对生物量=某种的干重/所有种的总干重*100%
重要值=(相对高度+相对密度+相对生物量)/3
小叶青杨高度5.4米,周径41厘米
生物量计算公式:生物量=0.0755*(D²H)*0.8941 (D-平均胸径H—平均高度)生物量=0.0755*(D²H)*0.8941=6.1277Kg
根据样方调查结果可知:
样方是以落叶乔木层片和丛生禾草为主。
观察可知小叶清扬的数目分布与它所处的位置有直接的关系,如山坡上的生长比较集中而山顶生长比较稀疏,这个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山坡与山顶水分的热量分布不同导致的,山坡的水分和热量比较适合与小叶青阳的生长。
植物种名总株
数覆盖
率%
干重(g)鲜重(g)相对高
度
相对密
度
相对生
物量
重要值
隐子草18 35 23.4 54.9 0.2899 0.4375 0.1580 0.2951
冷蒿 3 5 62.7 108.6 0.3188 0.0625 0.4543 0.2785 油蒿40 40 42 120 0.3913 0.5 0.1580 0.3498
由调查结果可知:本次实验对蛮汗山的灌木进行调查,因为气候的恶劣以及种间的强烈
竞争,样方中只有三种灌木。
并且以隐子草和油蒿为主,如表所示。
该两种植物为了更好的
防止干旱,适应干旱蒸发,集群生长,其平均高度都在40cm左右。
通过这次灌木样方的实验,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灌木方面的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