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2章

合集下载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测试卷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测试卷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测试卷7.在一个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

下列有关对阴湿山洼草丛及其生物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阴湿山洼草丛是一个生态系统B.阴湿山洼草丛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C.阴湿山洼草丛中的草是一个种群D.苔藓是异养生物,属消费者8.(益阳中考)下列关于生物圈、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B)A.益阳回龙山的所有植物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B.雄安新区的“白洋淀”是一个生态系统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虾米→小鱼→大鱼”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9.(黄冈中考)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B.“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若水体受到污染,则大鱼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多10.(昆明中考)“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下列甲~丁四项事实中,支持这一观点的共有(C)甲:20世纪70年代,在南极的企鹅等动物体内检测到DDT乙:大气在不停地有规律地环流丙: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丁:红嘴鸥每年从西伯利亚迁徙到昆明越冬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11.(营口中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下列做法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B)A.工业废气不经处理就排放B.参与环保宣传,植树造林C.随意焚烧固体垃圾D.果园中大量喷洒农药12.对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C)A.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都是不断循环的B.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是单向的而且不断减少,而能量则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中反复循环C.生态系统中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可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中不断反复循环D.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因此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不断减少13.(江西中考)如图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册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单元卷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册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单元卷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与环境单元卷一、单选题1.近期,有市民在西溪湿地看到了朱鹮,如图所示。

如果你看到了,千万别靠近,它们正在求偶、繁育宝宝。

西溪湿地内的所有朱鹮属于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2.目前,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有条件生育二孩"调整为“全面二孩" ,这一调整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人口()A.数量太少B.性别比例失调C.死亡率太高D.年龄结构不合理3.云南西双版纳有一种植物叫“风雨花”,每当暴风雨来临时,高气温、低气压会刺激它的开花激素猛增,从而开出许多花朵。

这种现象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环境适应生物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影响环境4.2022年5月1日起,我国多个海域全面进人休渔期,期间禁止一切捕捞活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鱼类与非生物部分组成了海洋生态系统B.过度捕捞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C.设置休渔期是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有效措施D.禁止捕捞可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生物数量不变5.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相互联系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D.人类可以模拟地球生物圈的条件,建造可供人类长久居住的生物圈Ⅱ号6.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海洋中全部的鱼B.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D.一个池塘里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其中甲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8.2021年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太会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动物园中培育大熊猫属于就地保护C.生物自然衰老和死亡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D.建立濒危物种的基因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9.如图为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①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③可将②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供①利用C.①→②→③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D.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②积累的毒素最多10.如图为水稻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水意图。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全套(含答案) (2)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全套(含答案) (2)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全套(含答案)第1章章末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目前,下列说法能够被大部分人认同的是( )A.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绕着太阳转动的C.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D.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不一致的2.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

下列现象与假说对应的有( )①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②《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哥白尼的“日心说”③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板块学说④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⑤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一个球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⑤3.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A.原始海洋的形成B.原始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的形成C.出现原始界膜,进行原始的物质交换D.具有原始的新陈代谢作用并能进行繁殖4.星系的运动特点不包括( )A.所有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B.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快C.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D.宇宙中的星系都以地球为中心向外运动5.许多特殊的动植物被称为“活化石”,如我国的银杏树。

1938年在南非附近印度洋中捕获了第一条被称为“活化石”的腔棘鱼。

银杏树和腔棘鱼被称为“活化石”是因为它们的特征是( )A.在自然界十分稀有和珍贵B.该物种出现年代早,但形态结构至今无多大变化,在自然界仍有后代生存但十分稀有珍贵C.该物种出现年代早,但至今仍有后代繁衍D.该物种在地球上出现的年代很早,其化石十分稀有和珍贵6.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条件的是( )A.原始地球中有水蒸气、氨、甲烷等原始大气B.原始地球存在高温、紫外线、雷电等自然条件C.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D.原始地球有丰富的氧气,供给原始生命进行呼吸7.有关研究表明,人和黑猩猩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盲肠也相似,都有蚓突,胚胎在五个月以前也是完全一样的……这些事实说明( )A.人是由黑猩猩进化的B.人和黑猩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C.人比黑猩猩高等D.现代的黑猩猩也能进化成人8.医生在治疗感染H7N9病毒的患者过程中,发现抗病毒药物对一些重症患者很难起作用,研究证明H7N9病毒已出现变异,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抗病毒药物选择使有耐药变异的H7N9病毒留下B.H7N9病毒的耐药性永远都是有利的C.抗病毒药物的质量越越差D.H7N9病毒的繁殖速度越越快9.科学家认为原始大气中并没有氧气,后随地球的演化逐渐增加。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单元测试--浙江省温州市英才学校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单元测试--浙江省温州市英才学校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共 3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2分)1.如图所示是一只枯叶蝶,其形态体色与枯叶十分相近,因此天敌很难发现它的踪迹。

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被称为()A.伪装B.拟态C.保护色D.警戒色2.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雷鸟冬天换上以白色为主的羽毛,以逃避敌害。

有一年,冬季天气特别暖和,迟迟不下雪,,结果雷鸟减少了许多,与此相关的生物学现象为()①警戒色②拟态③保护色④适应⑤适应的相对性A.①④B.①⑤C.③⑤D.②③3.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A.水葫芦繁殖破坏生态B.铁线蕨用孢子繁殖C.鲫鱼用鳃呼吸D.蝗虫具有外骨骼4.2020年2月东部非洲国家遭受了严重的蝗灾,世界粮食产量面临严峻考验。

肯尼亚发生了70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入侵。

肯尼亚境内所有的沙漠蝗虫构成了一个()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5.温州泰顺乌岩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珍稀濒危鸟类黄腹角雉,还有一级保护动物云豹等共8种。

保护区内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南方红豆杉、莼菜等4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云豹的胚胎发育方式是胎生B.黄腹角雉和红豆杉的细胞都有细胞壁C.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的生物是一个种群D.整个自然保护区就是一个群落6.下列有关森林中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植物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森林中的动物一般随植物呈垂直分布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了森林群落D.森林中的乔木适应环境能力最强,苔藓和地衣适应环境能力最差7.杭州西湖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活在西湖中的所有草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B.西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水域生态系统C.西湖中物质与能量的来源主要靠外界输入,因而它没有生产者D.西湖面积广阔,若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西湖,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会受到影响8.小明发现学校农场里有青菜、菜青虫、食虫鸟、细菌等生物。

浙教版九年级下科学第二章2.1-2.3练习以及答案解析

浙教版九年级下科学第二章2.1-2.3练习以及答案解析

浙教版九年级下科学第二章2.1-2.3练习以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在进行户外运动的时候,甲同学提出可以涂上防晒霜防止皮肤被晒伤;而乙同学对防晒霜的功能提出的质疑,认为没有效果。

因此,几位同学准备利用这次户外活动做一个关于防晒霜的实验,看他是否有效。

设计方案如下你认为4人种谁的实验方案最好( )A. 甲B. 乙C. 丙D. 丁2.在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B. “南橘北枳”,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C. 叶片退化为刺的仙人掌,可以适应干旱环境D. “适者生存”的生物,将永远都能适应环境3.麻雀曾被认定为主要害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剿灭麻雀”运动,现在又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声,对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现在的麻雀被人们的“剿灭行动”吓怕了,变乖了,不啄食和糟蹋农作物B. 现在认识到麻雀只是在食物非常稀缺时或繁殖季节才危害农作物,平时也啄食害虫C. 现在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麻雀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D. 大量捕杀麻雀,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4.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鸭的之间有蹼适应水中生活B. 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C. 爬行动物的皮肤角质化D. 青蛙有肺适应水中生活5.不同的生物的适应能力不同。

下列哪组生物在地球上分布范围极为狭窄? ( )A. 北极熊和家蝇B. 大熊猫和家蝇C. 蟑螂和麻雀D. 袋鼠和大熊猫6.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环境与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界中每种生物都必须适应环境,否则就会被淘汰。

分析以下生物的特性,可能会被环境淘汰的是()A. 根系发达的旱生植物B. 能用巧妙的方法把自己隐藏在环境中的变色龙C. 竹叶虫的形状像竹叶或树枝D. 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蚯蚓7.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学B. 生物学可以促进农业发展C. 生物学能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所有问题D. 克隆技术对保存濒危物种,繁育优良品种等有重要实际意义8.各种动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野鸭趾间有蹼是对( )生活的适应。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测试卷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测试卷新版浙教版

第2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小张某天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这其中的原因是( )A.其他饭菜没有火锅的辣B.吃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C.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D.其他饭菜的味没有火锅的浓2.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A.鼓膜的振动B.听小骨的振动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D.神经冲动的传导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4.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

这表明(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5.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 A.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B.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6.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A.变浅的虚像B.变浅的实像C.变深的虚像D.变深的实像7.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8.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测试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单元测试卷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测试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单元测试卷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测试二第2章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剿灭劣V类水”的动员令,推动“五水共治”向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

这些小微水体属于()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非生物成分3﹒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

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构成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这称B.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多C.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彼此独立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5﹒下列关于生物圈、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目山的所有植物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B.杭州西湖是一个生态系统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虾米→小鱼→大鱼”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6﹒如图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据此食物链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⑤→①→②→③D.④→③→②→①7﹒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B.光照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如小麦喜欢生活在光照充足处,而人参喜欢生活在阴暗处C.“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生物间最常见的捕食关系8﹒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狐全部杀灭,图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 B C D9﹒衢州市有许多风景名胜,下述自然景象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江山江郎山上的赤丹岩B.开化古田山所有生物C.衢州烂柯山中所有松树D.龙游石窟中所有微生物10﹒如图为小科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它是不是生态系统呢?下列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生物种类少,不是生态系统B.生物数量少,不是生态系统C.包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生态系统D.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11﹒“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A.蚯蚓能疏松土嚷,提高土壤肥力B.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C.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D.秋冬季节,杨树落叶12﹒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树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

最新-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A卷浙教版 精品

最新-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A卷浙教版 精品

初中科学九年级(下)第二章A卷班级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各项属于群落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蝌蚪和青蛙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C.一个水库中的全部鱼类D.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2.海洋中的藻类同高山植物一样,也有垂直分布现象,这主要是受以下哪个非生物因素的影响()A.阳光B.温度C.水D.大气3.原始森林中的一颗老树死了,长期横倒在地,苔藓、蕨类、蘑菇、白蚁、老鼠均以这颗朽木为生。

这里构成了一个()A.群落B.生态系统C.食物链D.食物网4.森林生态系统对太阳的利用率远远大于草地生态系统,这是因为森林中()A.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结构B.有许多地衣和苔藓C.有许多动物D.有许多乔木5.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到附近海岛调查生物数量和种类,并采集藻类和贝类标本,同时统计了它们的数量和种类,以下关于此次调查研究的叙述有错误的是()A.在此海岛生态系统中藻类属于生产者B.调查中发现海岛生物的分布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某种贝类的种群密度为生物个体数与种群生存的面积的比值D.海岛生态系统长期处在较为稳定的状态,是因为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少6.小明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蚕豆叶下表皮的物像,但物像不清晰,这位同学还需要()A.移动蚕豆叶下表皮装片B.调节细准焦螺旋C.调节反光镜,把平面镜换成凹面镜D.调节光圈,使之变小7.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A.营养植物→鼠→蛇→鹰B.大米→鼠→蛇→细菌C.青草→鼠→蛇→鹰D.阳光→青草→鼠→蛇→人8.据报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灭绝。

造成这一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是()A.天敌增多B.自然灾害频繁C.动物病害D.人类活动9.二氧化硫对空气的轻度污染可通过植物的吸收等作用被消除,这说明()A.生态系统能进行能量流动B.生态系统能进行物质交换C.空气污染不会改变生态平衡D.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平衡能力10.生长着各种植物和一些小动物的一片草地,按生态学知识来看,草地、草地中的各种生物及草地中的东亚飞蝗,可依次称为()A.生态系统、群落、种群B.种群、群落、生态系统C.群落、生态系统、种群D.种群、生态系统、群落11.在林区放赤眼蜂,结果松毛虫被消灭了,原因是赤眼蜂的卵产在松毛虫的卵里,使松毛虫卵的空壳率达到97%,赤眼蜂的生活方式及两者的关系实质是()A.捕食和种间互助B. 共栖和种间互助C.互利共生和种间互助D.寄生和种间斗争12.如果有一天太阳毁灭了,那么,无法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只有()A.人类B.人类和其他动物C.人类和绿色植物D.所有的生物13.某校科学兴趣小姐,对一片1500m2的海滩进行动物数量调查,得到单齿螺15只/m2,蟹守螺120只/m2,寄居蟹5只/m2,海豆芽12只/m2,其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A.单齿螺B.蟹守螺C.寄居蟹D.海豆芽14.通产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蔬菜和粮食高,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由于()A.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B.动物饲养麻烦,化功夫多,投资大C.植物栽培比较容易D.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15.在生物圈中,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是()A.动能B.化学能C.太阳能D.热能16.“好好对待每种生物对大家都好”,这个生态保护的宣传语折射出的生态观是()A.人是生物圈的主宰,有权处置任何一种生物B.人类应利用每种生物,这对人类有利C.人类应保护各种生物的生存而不能加以利用D.人和各种生物都是生物圈的成员,彼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7.201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给人们欢乐,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其理念的是()A.大量砍伐森林,利用其资源美化我们的家园B.尽是减少一次性木筷、餐巾纸、塑料袋等物品的使用C.开展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18.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少生优生,从生态学角度看,其目的主要是()A.控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B.控制年龄组成,稳定种群密度C.控制死亡率,降低种群密度D.控制年龄组成,降低种群密度19.2001年2月20日开始,温州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飞机播种造林工作,用马尾松种子飞播后,采用阔叶树种(木荷、枫香、台湾相思树)人工点播或补植,以形成针阔叶混交林,这样做对于保护生态平衡的价值是()A.提高森林的观赏价值B.提高树种的成活率C.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降低人工造林的成本20.DDT是一种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它会沿着生物食物链而被逐渐浓缩积累,下列生物体内的DDT含量最高的是()A.绿藻B.水蚤C.青鱼D.草鱼21.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农业害虫可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生物和环境第一节种群和生物群落(一)一、选择题1.种群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A.同种生物的个体总和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同种生物的幼体总和D.同种生物的成体总和2.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B.一个牧场上全部的牧草C.同一牧场上的牛和羊D.同一饲养场上全部的肉用黄牛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长江里所有的扬子鳄B.一个湖泊里的全部草鱼C.一个县里的全部人口D.一个果园里的全部果树4. 在一个棉田中有蚜虫卵、蚜虫幼虫、有翅蚜虫、无翅蚜虫。

这些蚜虫共同组成()A.种群B.群落C.群体D.社会5. 能影响种群密度的是()A.年龄结构B.性别比例C.出生率、死亡率D.以上都是6.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少,年老的个体多,则种群密度会()A.越来越大 B.相对稳定 C.越来越小 D.绝对不变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会()A.明显增加B.明显减少C.先减后增D.相对稳定8.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并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至40年,美国需40至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依据是()A.人口种群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9. 狮子种群中的性别比例一般属于()A. 雌雄相当B. 雌多于雄C. 雄多于雌D. 无法确定10. 2001年11月1-10日,我国开展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从生态学角度看,调查对象应属于一个()A.种群B.生物体C.群落D.以上都不是11.甲具有出生、年龄、性别、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

则甲、乙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种群 B.种群、物种的个体 C.植物、动物 D.物种的个体、植被12.小晨学习了种群的概念后,对种群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你认为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有一定的年龄结构 B.必须有相当多的生物数量 C.有一定的密度 D.有一定的性别比例二、填空题13.一个物种就是一群生物,它们的、相似,并能相互而生育后代。

种群是由同一的许多生物个体组成。

14.种群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如:、、和15.我班男女的性别比是:。

16.出生率是指在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新个体数;死亡率是指在内,平均每千个个体的个体数。

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某市总人口首次超过百万达到1000530人,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出生的人口为7364人,死亡人口为6425人。

请问该市的人口出生率为%0,死亡率为%0。

三、分析题17.如图所示为某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1)此种群中,个体多,个体少。

(2)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种群)年龄组成与此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人口发展呈现了趋势。

(3)2005年1月6日凌晨,中国内地第13亿名小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这比预计的整整推迟了4年。

我国人口增长的减缓主要得益于多年来实行的这一基本国策。

第一节种群和生物群落(二)一、选择题1.在一个池塘中生活着水蚤、藻类、虾、鲤鱼、莲等各种生物,这些生物的总和可以看成一个()A.种群B.群落C.物种D.社会2. 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B.一块水稻田里的蝌蚪和青蛙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生物D.一个湖泊中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3.一个池塘中的生物群落不包括()A. 细菌和真菌B. 所有植物C. 所有鱼类D. 水和土壤4.雀鸟、煤山雀、血雉等在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分层次地分布,这体现了()A.种群的密度 B.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种群的水平结构5.分析下列生物现象,其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素分别是(1)苹果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2)阳面山坡的小麦比阴面的长得好()(3)荒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A.温度B.水C.阳光D.土壤6.下列生物的生活习性,受温度影响的是()A.仙人掌的变态叶B.蛾类喜夜间生活C.侯鸟的迁徙D.杜鹃产卵于别的鸟窝内7.生活在海藻中的一种鱼,遇到敌害时,身体侧立不动,似一株植物,从而逃避敌害,这是一种( )A.保护色 B.警戒色 C.拟态 D.变态8.下列属于保护色的是( )A.雌黄蜂与蜂兰的唇形花瓣相似 B.比目鱼的体色能与环境色彩变化保持一致C.黄蜂腹部具有黑黄相间的条纹D.无毒蛇具有毒蛇的鲜艳花纹9.南美洲鲈鱼形如败叶;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毛色雪白;瓢虫体表的斑点;尺蠖爬行时拱腰成枯枝状。

这四种现象分别是()A、拟态、保护色、拟态、警戒色B、拟态、保护色、警戒色、拟态C、保护色、拟态、警戒色、保护色D、保护色、拟态、保护色、警戒色10.下图为生活在同一培养缸中的两个群体M和N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对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A.M以N为食 B.N以M为食C.M与N无捕食关系 D.M和N的数量改变相同11.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素是()A.水B.温度C.阳光D.大气12.种在同一穴中的玉米,如果过稠会出现瘦苗和弱苗现象,这在生物学上称为()A.种内斗争B.种内互助C.竞争D.共生13.在林区放赤眼蜂,结果松毛虫被消灭了,原因是赤眼蜂的卵产在松毛虫的卵内,使松毛虫卵的空壳率达到70%以上,赤眼蜂的生活方式及两者的关系实质是()A.捕食和种内斗争B.互利共生和种间互助C.互利共生和种间斗争D.寄生和种间斗争14.下列各组都属于捕食关系的是()A.狼吃羊和植物的生长需要光B.狐吃兔和大鲈鱼吃小鲈鱼C.蛇吃鼠和牛喝水D.鸟吃虫和羊吃草15. 属于种内互助的一组生物是()A.海葵和寄居蟹B.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C.蜂群中的工蜂和蜂王D.水池中的草履虫与水螅二、填空题16.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

17.我们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

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

18. 森林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结构,从高到低依次是层、层、层和地衣、苔藓植物层等。

19.到了寒冷的冬天,柳树落叶,而松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它们都能寒冷环境;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说明生物也能环境。

三、分析题20.浙江省盛产柑橘,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在15摄氏度以上,一月的平均气温在5摄氏度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有水源。

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1)选择90株柑橘苗,将它们分为A、B、C三组(2)A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150米的朝南坡地,B 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C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450米的朝南坡地。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回答:(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至少答出两个)(2)从实验结果分析得知,柑橘适宜种植在(3)上述方案中,有几处是不合理的,请至少指出一处。

第二节生态系统(一)一、选择题:1. 下列不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红树林B.梅林水库 C.西丽果场 D.封闭的一瓶蒸馏水2. 原始森林中一棵老树死了,长期横倒在地,苔藓、蕨类、蘑菇、白蚁、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

这里构成了一个()A.群落B.生态系统C.种群D.物种3.生长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从生态角度看,一片草地、草地里的各种生物、草地里的所有植物、草地里的蝗虫依次可称为()A.生态系统、群落、植被、种群B.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群落C.群落、生态系统、种群、种群D.种群、生态系统、群落、群落4.生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结构较稳定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水域生态系统5.就全年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而言,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

这主要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A.木本植物为主B.土壤肥沃C.不施农药D.植物群落具有分层结构6.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7.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阳光→草→兔→狼B.野蘑菇→鹰→野兔C.草→昆虫→青蛙→蛇D.蛇→蛙→昆虫→草8.在某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中可以缺少的成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9.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A.农民B.庄稼C.土地D.田鼠10.有关生物圈的正确叙述是()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B.生物圈是地球外部最厚的圈层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生物圈是地球上有机物的总称11. 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A.光能细菌B.草履虫C.蘑菇D.蝗虫12. 由于施肥不当,造成黄瓜幼苗大量死亡,随后,黄瓜地里的细菌和真菌将()A.不能生存B.数量下降C.数量上升D.数量不变13. 在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能影响鹿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①狼群中狼的数量;②初级消费者昆虫和树木;③冬季的大雪低温;④夏季长期干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的是()A.森林中阳光较弱,小松树生长不好B.当温度降到24℃以下时,蝉停止鸣叫C.由于青蛙大量捕杀,造成稻田虫害成灾D.由于久旱无雨,造成作物颗粒无收二、判断:15.黄羊、跳鼠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都生活在草原生态系统中。

()16.只有农田生态系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生态系统。

()17.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就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如兔、鼠等。

()18.无论在什么生态系统中,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

()三、分析题19.典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请依据这一生态情景,分别将黄雀、柳树、螳螂和蝉,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之间的食物关系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0.图2-3是某一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辨别这张食物网中每一种生物,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2)写出一条包含蛇的食物链。

(3)图中的所有生物能否称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说明理由。

21.蝗虫要嚼食绿色植物的枝叶,2002年夏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发生大面积蝗灾,国家农业部强调要科学治蝗,新疆某地区利用所养的鸭子来吃蝗虫,既注意了治蝗的效果,又注意保护生态。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一条食物链(2)下列关于治蝗的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蝗虫是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只要不成批起飞成灾,不必将其完全消灭B.应积极推行生物治蝗、生态治蝗C.治蝗的最佳时间是蝗虫大批繁殖,但未起飞前D.要喷洒大量农药,使蝗虫灭绝22.生态系统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