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的节能与环保措施

装配式建筑的节能与环保措施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将主要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后再进行现场组装,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同时也为节能和环保措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将重点讨论装配式建筑的节能与环保措施。
一、节能措施1.1高效保温材料的应用装配式建筑使用高效保温材料是实现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墙体、屋面和地板等结构部位,常常采用聚合物材料作为保温层。
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和低导热系数,可以有效降低室内外温差对室内空调的需求量。
1.2智能化节能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节能系统也逐渐成为装配式建筑中常见的特点之一。
通过使用传感器、自动灯光及空调控制系统等技术设备,在人员撤离或根据室内外环境变化等情况下,可以自动调整室内温度、照明亮度和能源消耗。
这种系统不仅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性能,还提升了使用者的舒适感。
1.3光伏发电系统装配式建筑广泛利用光伏发电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进行使用。
在屋顶或外墙表面安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可供建筑消耗的电能。
这不仅为建筑自身提供了一部分所需的电力,还实现了清洁、低碳的能源利用模式。
二、环保措施2.1水资源回收与利用装配式建筑不仅注重节约水资源,在设计和施工中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回收和利用水资源。
例如,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降水蓄存起来,用于浇灌植物或冲洗马桶等非饮用水方面。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市政供水的需求量,并减少对自然水源的压力。
2.2新型墙体材料传统建筑常使用砖块、混凝土等材料作为墙体,而装配式建筑则广泛应用新型环境友好的墙体材料。
例如,绿色节能墙体材料如轻质隔墙板、水泥纤维板等可以替代传统砖块,在保证建筑结构稳定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消耗。
2.3减少建筑垃圾和能源消耗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是工厂预制,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较少。
相比传统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使得施工现场更加整洁,并能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产生的废弃材料。
装配式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案例

装配式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案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业一直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的挑战,人们开始探索更加节能环保的建筑解决方案。
在这一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技术应运而生。
装配式建筑具有快速、节能、环保等优势,在实际工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将介绍几个国内外的装配式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案例。
一、上海中国电信大厦上海中国电信大厦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层装配式建筑项目。
该项目采用了钢结构模块化设计与组装方式,并且在墙体和楼板上使用了高性能保温材料,有效降低了热量传递和传导造成的能量损失。
同时,通过外窗系统的优化设计,实现了良好的光热利用以及室内空调系统和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
这些节能技术的应用使得该大厦达到了较高水平的节能标准,有效地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二、德国宜家超市宜家超市是世界知名的家居用品零售巨头,在其位于德国哈雷市的一家分店中,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技术实现了节能效果。
该超市利用了太阳能光伏板在白天发电,并将多余的电力储存起来以供晚上使用。
此外,超市的集中供暖系统经过精心设计,有效利用余热回收技术,在保持舒适温度的同时减少能源浪费。
这些措施使得宜家超市在功能与环保性方面兼顾,并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三、中国南京江东城战略新区作为一个大规模城市更新项目,南京江东城战略新区在塑造城市形象的同时也注重了节能环保。
该项目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与组装方式快速搭建建筑结构。
此外,在墙体和屋顶上选择了具有良好隔热性能和保温效果的建筑材料,并配备了高效节能设备和系统,如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江东城战略新区在节能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美国西雅图SLU 517住宅项目SLU 517住宅项目是美国西雅图的一个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
该项目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技术,通过工厂预制和模块化设计,在减少建筑废料和施工噪音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
研究装配式建筑的节能技术

研究装配式建筑的节能技术节能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在节能领域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的节能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装配式建筑介绍装配式建筑又称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中进行部分或全部构件的预制加工,并在现场通过组合、安装等方式完成整体建造的一种新型建筑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周期短、质量可控、资源节约等优势。
二、装配式建筑节能优势1. 绝缘材料选择:装配式建筑往往采用优质隔热绝缘材料,如保温板、高效玻璃等,有效地阻止了室内外能量交换,提高了保温性能。
2. 空气密封性:由于构件在工厂中完成制造,在现场组装时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密封性,可以有效减少门窗漏风、墙面透风等问题。
3. 新风管理:装配式建筑常常搭配新风系统,利用能量回收装置对室内外空气进行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并控制能量损失。
4. 高效隔热:装配式建筑的墙体和屋顶设计采用了多重隔热层,有效减少了热量传递,提高了保温性能。
5. 太阳能利用:装配式建筑通常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集成在一起,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降低能源消耗。
三、装配式建筑节能技术1. 结构优化: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合理布局和材料选择。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减小冷、热桥现象,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材料使用量。
2. 能耗监测与管理:利用智慧建筑系统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以确保各个系统的运行效率达到最佳状态。
3. 废弃物处理:在装配式建筑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
合理进行分类、再利用或环保处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4. 高效供热与制冷系统:装配式建筑可以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集热器等高效供热与制冷系统,降低能源消耗。
5. 智能控制技术:通过安装智能传感器、自动化控制设备等,实现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调节。
四、装配式建筑节能实践案例1. 规划设计方面:利用3D建模技术精确分析建筑围护结构,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尽量减少能源损耗。
装配式建筑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分析

装配式建筑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分析节能减排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绿色建筑技术,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本文将从材料利用率、施工过程能耗、建筑运行能耗等方面,对装配式建筑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
一、材料利用率高装配式建筑采用预制构件进行组装,相较于传统施工方式,其在原材料利用率上有明显的优势。
传统施工存在大量浪费现象,例如模板支撑和混凝土浇注后需拆除的模板,以及因误差或不符合标准而被废弃的构件等。
而装配式建筑中,由于构件经过精确设计和定制生产,可以实现高度场地化生产和定点供应,减少了二次加工和裁剪过程,降低了材料浪费。
此外,在装配式建筑中还可以采用环保材料,并对造成环境污染的材料进行可控处理,进一步提升了材料利用率。
二、施工过程能耗低传统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规砌筑、浇筑混凝土、搭设脚手架等过程均消耗大量的能源。
而装配式建筑采用预制构件进行快速组装,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人力和机械能耗。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构件生产、运输与组装,这些过程都是在工厂完成的,不受外界天气条件的限制。
相较于传统施工现场,装配式建筑材料的存储和加工更集中,减少了修补和拆除旧材料等次要操作,进一步降低了能源消耗。
三、建筑运行能耗较低节能减排不仅仅关乎建筑的施工阶段,在建筑运行过程中也有重要意义。
装配式建筑在节约能源方面具有很多创新之处。
首先,由于模块化设计理念的应用,装配式建筑可以更好地实现隔热断桥效果。
采用优质保温材料,并且在构件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避免热量传递,减少了能源损耗,提高了建筑的保温性能。
另外,装配式建筑还可以采用太阳能光伏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等新能源技术,实现自给自足。
这些措施在降低建筑运行过程中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装配式建筑在整体节能减排方面的综合优势综合考虑材料利用率高和施工过程能耗低等因素,在整体节能减排方面,装配式建筑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较于传统施工方式,其节约资源、降低排放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装配式建筑节能性能分析

装配式建筑节能性能分析1. 引言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建筑方式,具有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智能化等特点。
它通过将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工厂中预制,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从而实现建筑的高效、快速、节能、环保。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的节能性能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2. 装配式建筑节能优势分析2.1 预制率提高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化生产,预制率相对较高。
预制构件在工厂中生产,可以在受控环境下进行施工,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能。
高预制率使得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减少了很多能源消耗,如混凝土浇筑、模板安装等,从而实现了节能。
2.2 施工过程节能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具有较高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
施工现场的作业内容主要是构件的安装,而非传统建筑的现场浇筑、砌筑等作业。
这使得施工现场的能源消耗降低,据统计,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耗仅为传统建筑的1/3左右。
2.3 建筑材料节能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能够充分利用建筑物的空间,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
同时,装配式建筑可采用新型节能材料,如保温隔热材料、高强度钢材等,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性能。
2.4 运维成本降低装配式建筑的高效性能和节能特性,使得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运维成本降低。
据统计,装配式建筑的运维成本仅为传统建筑的50%左右,这主要得益于其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高效的能源利用以及较低的维修保养需求。
3. 装配式建筑节能性能不足及改进措施3.1 连接节点热桥现象由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在工厂中生产,现场施工主要是构件的组装,因此连接节点成为建筑物的薄弱环节。
连接节点处易出现热桥现象,导致能源浪费。
为改善这一现象,可以采用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连接材料,提高连接节点的保温隔热性能。
3.2 建筑个性化程度较低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模块化设计使得建筑物个性化程度相对较低。
为满足不同需求,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建筑物的个性化定制。
装配式建筑节能技术解析与应用

装配式建筑节能技术解析与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逐渐成为了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
在这个背景下,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节能技术进行深入解析,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一、装配式建筑节能技术的原理与特点装配式建筑是一种通过工厂预制构件,再在现场组装而成的建筑方式。
它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生产,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并减少对现场资源的依赖。
在实际应用中,装配式建筑还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 高度集成化:由于构件在工厂内预制完成,所以各项细节都可以精确控制和安排,保证了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和密封性。
2. 环保可持续:装配式建筑利用可再生材料进行生产,并且在制造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和要求。
3. 节能减排:装配式建筑采用了优质的隔热材料和节能设备,有效地降低了建筑物自身所消耗的能源,并减少了对外部环境造成的污染。
二、装配式建筑节能技术的具体应用1. 墙体隔热技术装配式建筑在墙体隔热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工厂预制墙板中大量采用了高效保温材料,如聚苯板、岩棉等,并结合密封技术提高保温性能。
相比传统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的墙体更加均匀、致密,从而可以有效阻挡外界冷热空气的侵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2. 高效节能设备应用装配式建筑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了节能设备的配置和应用。
室内空调系统利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精确调节,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保持室内温度舒适稳定。
另外,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新能源装备,将建筑与可再生能源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
3. 水资源利用与回收装配式建筑在水资源利用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
通过应用先进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设备,将雨水和废水进行有效收集、处理和再利用。
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对自来水的依赖,同时也降低了排放废水给环境带来的压力。
三、装配式建筑节能技术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周期短、质量易控制、环境适应性强等显著优势。
装配式建筑节能减排措施研究

装配式建筑节能减排措施研究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通过将建筑构件在工厂内进行加工和预制,然后再现场组装而成。
这种建筑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节能减排措施,并从材料、设计和技术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材料方面装配式建筑采用的是预制构件,因此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其节能性和环保性。
首先,在墙体隔热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用聚苯板、岩棉板或外墙悬挂系统等材料,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
同时,在地板和屋顶隔热材料的选择上也要注重其热传导系数以及声学性能。
其次,为了降低装配式建筑的碳排放量,可以采用可再生资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
例如,使用竹木或者农作物秸秆来替代传统建筑常用的水泥、钢铁等材料。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原始资源消耗,还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
二、设计方面装配式建筑的节能减排还需要在设计上进行考虑。
首先,应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建筑形式和方向。
合理的建筑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
其次,在外墙界面材料的选择上,应该注重其反射性能。
浅色或者高反射率材料可以降低夏季气温,减少空调负荷。
同时,在室内使用遮阳设施或者窗帘也可以有效阻挡太阳直射入室,提高室内舒适度。
另外,在装配式建筑中还可以考虑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电池板等设施。
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并利用雨水来冲洗厕所、浇灌花园等,减少自来水使用量;太阳能电池板则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建筑中的照明、通风等设备使用。
三、技术方面除了材料和设计方面的改进之外,装配式建筑在技术上也有一定的突破。
首先,在隔热材料的施工上,可以采用高效隔热防水材料进行施工。
这些材料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和良好的保温性能,可以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
其次,在空调系统方面,可以使用地源热泵系统来替代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系统。
地源热泵利用地下的稳定温度进行换热,既可以供暖又可以制冷,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
装配式建筑节能方案及施工流程

装配式建筑节能方案及施工流程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逐渐受到重视。
装配式建筑具有节能、快速施工、资源可再利用等优势,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介绍装配式建筑节能方案及施工流程,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一、装配式建筑节能方案1.选材:装配式建筑的节能特点主要体现在材料的选取上。
首先,选择具有低热导率和良好保温性能的材料,如聚苯颗粒板、岩棉板等。
其次,在外墙保温层加入隔热涂料或膨胀剂,增强隔热效果。
同时,在门窗处选用中空玻璃和断桥铝合金门窗,减少室内外换热。
2.设计:合理的设计是实现装配式建筑节能的关键。
通过考虑日照角度、风向等因素进行定位,并合理设置遮阳设备、通风系统等。
3.设备:在装配式建筑中,可以设置节能设备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等可替代传统能源供应;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和空调系统,减少能耗。
4.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实现装配式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的运行管理和定期检查维护设备,保证节能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流程1.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需要参考现场情况进行方案设计,并确定主体结构、隔墙结构及其他部分的尺寸和材料要求。
2.工厂制造:在工厂中进行模块化或预制化生产。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将各个组件进行加工和装配,包括墙板、楼梯、门窗等。
通过生产线作业方式,提高施工效率。
3.运输与安装:完成组件后将其运输到现场。
为了确保安全及精准度,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固定组件避免损坏,并遵守相关交通规定。
到达施工现场后进行组合与安装作业,利用起重机械将组件吊装到指定位置,然后进行固定。
4.施工与收尾:在组件安装完成后,进行管线的布置、墙面整平等。
之后进行内外装修、细化设施和设备的调试,并开展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
最后,做好完工结算、竣工资料的整理归档等收尾工作。
三、装配式建筑的优势1.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采用模块化生产和设计,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能装配式建筑
【摘要】:住宅建设不仅投资数额大、参与主体多、施工周期长,而且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造成环境和生态影响。
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住宅建设耗用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20%,耗用水泥占比17.6%,城市建成区30%用地用于住宅建设,城市水资源的32%在住宅中消耗。
住宅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0%左右。
为破解能源资源短缺矛盾,突破建筑业管理粗放和劳动密集的发展瓶颈,我国自1999年开始推进住宅预制装配式发展模式。
住宅预制装配式的涵义是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排放。
住宅预制装配式多为预制装配式住宅,其建造施工过程较现浇住宅在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优势,而预制装配式住宅与现浇住宅进行节能减排和碳排放对比测算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本文结合国际能源署研究框架协议之终端用能:建筑与社区节能ANNEX57《建筑构造过程能耗及碳排放评价》课题成果,对预制装配与现浇两种模式的节能减排进行比较研究,研究测算对象和框架,拟定研究模型,并在分析测算数据基础上提出建议。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预制装配式住宅在欧洲、北美和亚洲日本应用较为广泛,发展相对成熟、完善,对预制装配式住宅的节能减排效果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欧盟的ecoinvent 数据库是全球领先的生命周期清单数据来源。
英国建筑研究所ENVEST软件,从设计阶段开始对建筑环境和资金两个方面进行衡量。
美国环保局开发的BEES 的计算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制造、运输、安装、使用、回收利用和废物处理阶段,得出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
日本建筑师学会发布《建筑物的生命周期评价指南》并开发了计算软件。
根据以上国家对建筑建造过程节能减排的研究,发达国家对预制装配式住宅建造阶段的研究多集中于材料节约和废弃物减量两个方面。
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节能减排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数据库建设和量化计算研究方面与国外尚有一定差距。
王志宏教授主持的“材料环境协调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取得了水泥、钢铁、陶瓷、建筑涂料等典型建筑材料环境影响数据。
李小东等人提出基于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量的评价框架和方法。
尚春静等人界定了建筑生命期的碳排放核算范围,明确了物化阶段包括材料生产、运输以及施工设备的能源消耗。
王蕴以万科工业化实验楼为例,分析能耗和资源损耗。
诸英霞对预制装配式建造模式较现浇建造模式在节能、节水、节地和环保方面的优势进行定性分析。
纪颖波从建造过程的节地、节材和使用过程的节能、节水对预制装配式住宅优势进行可预测分析。
二、两类住宅测评
方案针对预制装配式和现浇方式住宅项目,对预制构件生产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现场和现浇住宅施工现场等环节,收集建筑工程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对比研究,从资源消耗、生态破坏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两类住宅综合环境效益比较结论。
1、测评项目概况
选择京投万科新里程二期项目,本项目位于房山区长阳镇水碾屯村10-03-21地块。
地块总用地面积为40603㎡,容积率为2.0,地上总建筑面积81206m2。
其中1#、2#、4#、5#、7#、8#六栋为产业化住宅,地上总建筑面积为59424㎡。
1#楼地上建筑面积8413㎡,地上13层,建筑高度36.4m;2#、4#、5#楼地上建筑面积9243㎡,地上12层,建筑高度33.6m;7#、8#楼地上建筑面积11641㎡,地上15层,建筑高度42m。
1#、2#、4#、5#、7#、8#楼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抗震等级为二级。
外墙板采用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保温板为50厚阻燃型挤塑聚苯板。
钢筋竖向连接方式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本文研究的数据及其监测针对该项目多个标准层的构件生产、运输、吊装施工安装过程。
该项目产业化部分与现浇部分各方参建单位均相同,在同一施工现场内,避免由于管理措施、技术水平和材料供应的差异造成数据影响。
2、测评内容
将预制装配式和现浇住宅在制作方式、施工工艺上存在差异的部件作为重点比较对象,包括外墙、楼板、楼梯、阳台、飘窗、空调板和阳台装饰板。
确定预制装配式住宅评价范围包括预制构件生产环节、施工安装。
现浇住宅评价范围包括材料加工过程(如商品混凝土搅拌)和现场施工安装过程。
3、测评数据分析
设计方和施工方对住宅施工影响责任有所不同。
各类主要建筑材料由设计方决定,施工方决定影响因素包括:非投入结构的钢材、木材、水资源等施工辅助材料;施工机械设备运行消耗的汽油、柴油、电等能源消耗;施工过程产生的各类固体废弃物。
上述两部分构成基础数据收集资料。
设计环境数据可通过设计文件获取,施工环境影响数据可通过对构件生产工艺、现场装配工序进行系统分级和单元过程分解来进行收集。
具体包括:
建筑材料和构配件使用量:各类建筑材料、部品、构配件的投入量。
施工辅助材料及构配件:由施工方案确定的、非投入于结构中的钢材、木材、施工安装及外装修周转材料的消耗量等。
资源及能源消耗:施工运输、安装及外装修过程中消耗的水资源及各类机械运行消耗的汽油、柴油、电等。
固体废弃物:由于施工洒落、切割、拆除、丢弃、损坏产生的各类固体废弃物。
大气排放:施工机械运行、各类能源消耗引起的有害气体排放。
4、测评布点
设立四个监测点:预制构件生产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现场和现浇住宅施工现场。
制构件生产厂:资源消耗包括水资源和各类材料的消耗。
能源消耗包括生产设备耗油量和耗电量。
水资源消耗通过生产水表计量和工作量测算相结合的方法测量;各类一次性投入材料的消耗量通过工程量清单和材料投入清单获得。
钢筋工程资源、能源消耗见表1。
混凝土工程资源、能源消耗见表2。
▲ 混凝土工程资源、能源消耗数据表
次。
▲ 模版工程资源、能源消耗数据
▲ 外装修工程资源、能源消耗数据
▲ 运输工程资源、能源消耗数据位,导致现浇住宅保温板废弃量较大。
如表6所示。
▲ 施工废弃物数据表
▲ 碳排放数据表
一是在场内运输方面,电耗差异最主要来源为运输工程的塔吊使用。
预制装配式住宅多是大型构件吊装,而现浇住宅是将钢筋、混凝土等各类材料分多次吊装,现浇住宅塔吊用电量偏多。
二是在装修工程方面,预制装配式住宅预制外墙采用夹心保温,不需要使用电动吊篮。
三是现浇住宅木模板使用量大,加工能耗增加。
四是混凝土工程中预制装配式住宅混凝土消耗量较大,空压机振捣器工作量较大,耗电量增加。
所以,现浇住宅比预制装配住宅耗电量增加较大。
油耗和煤耗方面
现浇住宅混凝土浇筑使用泵车进行垂直向上浇筑,需要消耗大量柴油。
而预制装配式住宅现场吊装主要是消耗电能。
预制装配式住宅预制构件蒸汽养护中锅炉运行消耗煤,现浇住宅采用自来水养护,不消耗煤。
总之,从资源消耗水平上看,预制装配式住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砂浆、木材、保温板及其他材料用量上,而在钢材、混凝土等主材消耗方面相比现浇住宅尚无优势。
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量方面看,预制装配式住宅较现浇住宅具有明显优势。
2、发展建议
(1)通过规模化发挥预制装配式住宅的节能减排效益
从测评和各地已完成的预制装配式住宅项目的建造和运行情况看,预制装配式住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明显,但目前我国预制装配式住宅面积总量还比较小,预制装配式住宅建设应成片开发,形成规模,才能充分体现预制装配式住宅的节能减排效益。
(2)加大预制装配式住宅的标准化研究
预制装配式住宅规模化建设的前提是标准化,应从设计阶段就综合考虑标准化、集成化和集约化理念,引导叠合楼板、内外墙板、楼梯板、阳台板等预制构配件的系列化开发、规模化生产,促进预制装配式住宅项目建设工期缩短、成本降低以及运营管理效率提高,确保节能减排综合效益。
(3)研究改革现行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和模式
从管理角度而言,应尽快对与预制装配式建设模式相配套的部品生产、工程计价、招标投标、开工许可、工程监理、工程验收等环节进行建设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完善不同建造施工环节顺畅连接,减少现场工作量。
(4)培养专业的预制装配式住宅的施工队伍
目前掌握预制装配式住宅设计、施工、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员还比较缺乏,应注重能力建设,通过完善职业教育、加强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熟练的预制装配式施工队伍,达到提升效率、节约工期、减少时间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