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实习指导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习题练习(供参考)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流行病学教研室实习一疾病的分布【目的】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掌握疾病按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的流行病学描述方法。
【时间】3学时【内容】一、频率指标计算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频率测量常用的指标有发病率(incidence rate)[包括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e, CI)和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ID)]、罹患率(attack rate)、患病率(prevalence raet)、感染率(infection rate)、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 SAR)、引入率(introducing rate)、死亡率(mortality rate, death rate)、病死率(fatality rate)、超额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 rate)、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death rate)等。
请复习上述指标的概念。
【课题一】某地1995年年初人口为2528人,1995~1998年某病三年间发病情况见图1-1,期间死亡、迁走或拒绝检查者。
图1-1 1995~1998年某病发生情况问题:请计算1995年1月1日、1996年1月1日、1997年1月1日的患病率,三年平均的年患病率。
【课题二】199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人,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中有40人死于糖尿病。
问题:1.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 199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5.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期间患病率。
二、疾病三间分布(一)疾病的时间分布【课题三】 1. 意大利(在北半球)和阿根廷(在南半球)脊髓灰质炎的季节分布如图1-2。
急性传染病控制科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作为一名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在急性传染病控制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和掌握急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以及疫情报告程序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疫情报告程序:实习期间,我熟悉了疫情报告程序,包括病例的发现、报告、核实、分析和反馈等环节。
我参与了疫情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了解了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流行病学分析报告: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一项某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报告。
我负责收集和整理相关病例资料,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地域分布等。
通过这次分析,我深入了解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防控策略。
3. 年度防疫计划的制定:我参与了一项年度防疫计划的制定工作。
我学习了防疫计划的基本原则和制定方法,并根据疫情监测数据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4. 外来人口的卫生管理:我参与了外来人口的卫生管理工作,包括健康教育、卫生检查和预防接种等。
我学习了外来人口卫生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规范,提高了对外来人口卫生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三、实习收获及体会1.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急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掌握了疫情报告程序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研究的方法。
我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防控策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 本次实习使我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实习期间,我学会了与同事和领导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4. 本次实习让我认识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的学生,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预防控制传染病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染病实验1

• 常用于皮毛消毒的药品和方法,是用福 尔马林气体在密闭室中蒸熏。但此法可 损坏皮毛品质,且穿透力低,较深层的 物品难于达到消毒目的。目前广泛利用 环氧乙烷(C2H40)气体来进行消毒。此法 对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及霉菌均有 良好的消毒作用,对皮毛等畜产品中的 炭疽芽胞也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 畜舍预防消毒也可应用气体消毒。药品 是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方法是按照畜 舍面积计算所需用的福尔马林与高锰酸 钾量,其比例是:每立方米的空间,应 用福尔马林25ml,水12.5ml,高锰酸钾 25g(或以生石灰代替)。计算好用量以后 将水与福尔马林混合。
三、地面土壤的消毒
• 病畜的排泄物(粪、尿)和分泌物(鼻汁、 唾液、奶汁和阴道分泌物等)内常常含有 病原微生物,可污染地面、土壤,因此 应对地面、土壤进行消毒,以防传染病 继续发生和蔓延。消毒土壤表面可用含 2.5%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4%福尔马林 或10%氢氧化钠溶液。
• 1.皮下接种法:对马、牛等大家畜皮下 接种时,一律采用颈侧部位,猪在耳根 后方,家禽在胸部、大腿内侧。根据药 液的浓度和家畜的大小而异,一般用 16—20号针头,长约1.2—2.5cm。家禽则 应采用针孔直径小于20号的针头。 • 皮下接种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吸收较皮 内接种为快,缺点是使用剂量多。而且 同一疫苗,应用皮下接种时,其反应较 皮内为大。大部分常用的疫苗和免疫血 清,一般均采用皮下接种。
(3)被污染的器械应放入一定的器皿中消毒、清 洗,不得随处乱放。 (4)万一危险材料滴出或打翻,或发生其他意外, 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及时处理.如手指及皮肤 被污染,应立即用2—3%来苏儿(或其他适当 的消毒药)洗涤,或用酒精棉球擦拭,若被溅 入眼中,应即用5%硼酸溶液冲洗,吸入口中 的可用10%硼酸溶液漱口,必要时立即就医, 衣帽被污染,可用5%石炭酸、10%福尔马林 等浸湿消毒,必要时须用碱水煮洗或高压灭菌, 桌面,地板或土地被污染时,应用5%石炭酸 或10%福尔马林或其他适当消毒药液蘸湿布片 覆盖,经半小时拭去洗净,或倾注多量药液使 充分湿透。
传染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
论著一 学术交流 ・
c H c lM e c lEng ne rng ni a di a i e i 2 09。 1 0 6 【) 2
临 京 医学 a 2 9 月 6 第 t 0 年2பைடு நூலகம்第1 2 程 0 卷
传染病学实习教学 中的实践与思考
孙利 ,张久 聪 ,白雪 帆 ,孙 永涛
传染病护理社 会责任重 。影 响范 围广 ,加强学 生的消毒隔离 观念 很有必要 。为 了使病人 尽快恢复健康 ,切 断传 播途径 ,控制
已越 来越 引起有关 人员 的关 注 【 l 】 。本文结 合多年的传染病学课 堂 传染 病流行 。保护易感人群 ,要求实 习生在进行各 项操作时 ,严 教学 经验 ,对 目前形 势下从 事高校传染病学 临床 带教的几点体会 格遵 循操 作规程 ,强化无 菌意识 和隔离观念 ,严格 执行各种消毒
程序 。要求学 生不能无 故缺席 、迟到早退 ,应认 真完成传染病 学 异常体征多 向学生提 问 ,启 发学生思考 ,充分 调动其积极性 。我
实 习任 务 。
们 还强调 了有针对 性 、 目的性 的病 史询 问和体格检 查的重要性 , 提 醒他们 ,任 何一 个小 的毫 不起 眼的发 现 ,都有 可能 是 明确诊 断 ,缩 短诊断时间 的关键 。通过一些病例 ,让学生认识 到体格检
接触到传染病 ,因此 ,打好传染病学 基础 ,对个人很有好 处 ,然 学生存在 的问题 等 。对进入烈性传染 病病房区域 的学生 ,我们逐 而对于一年实 习期 ,很多学 生并 不珍 惜。面临就业 的压力 ,很多
传染病实习报告总结体会

一、前言作为一名医学生,传染病实习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对传染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疾病防控、患者护理等方面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
以下是我对这次传染病实习的总结和体会。
二、实习背景本次传染病实习为期一个月,我所在的是某市级传染病医院。
医院设有感染科、呼吸科、重症监护室等多个科室,主要收治各类传染病患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结核病等。
三、实习过程1. 观察学习实习初期,我在导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医院的各个科室,了解了医院的基本情况。
随后,我跟随导师进入病房,观察和学习了医护人员对传染病患者的诊疗和护理过程。
2. 实践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以下实践操作:(1)协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问诊、查体,收集病史资料;(2)学习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要点,如隔离、消毒、营养支持等;(3)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如给药、输液、注射等;(4)学习传染病实验室检查方法,如病原体检测、抗体检测等。
3. 理论学习实习期间,我还参加了医院的传染病学术讲座,学习了传染病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
四、实习体会1. 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因此,加强传染病防控,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
2.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性,要求医护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包括:(1)严格执行隔离制度,防止病原体传播;(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3)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4)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团队协作传染病诊疗过程中,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
在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只有加强沟通、相互配合,才能提高诊疗效果。
4. 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传染病诊疗工作要求医护人员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传染科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2023年春季,我有幸在XX医院传染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作为一名即将踏入临床医学领域的学生,我对传染科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传染科作为传染病患者的集中治疗场所,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习期间,我通过跟随带教老师和参与临床工作,对传染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1. 传染病基础知识学习实习初期,我系统地学习了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理论知识。
通过查阅文献、参加讲座和与带教老师的交流,我对传染病的认识逐渐深入。
2. 传染病患者护理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传染科患者的护理工作。
主要包括:(1)协助医生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诊疗活动;(2)根据医嘱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护理等;(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4)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3. 传染病防控知识学习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传染病防控的相关知识,包括:(1)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2)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3)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
4. 传染病护理技术操作实习期间,我熟练掌握了以下传染病护理技术操作:(1)静脉输液、注射、采血等基本操作;(2)传染病患者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营养支持等;(3)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临床实践能力通过实习,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在传染科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与医生、护士、护工等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3.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传染科工作要求严谨细致,我学会了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患者,如何对待自己的职责。
4. 增强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在实习期间,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

供各公共卫生专业使用流行病学实习材料(试用)寇长贵组稿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二○○五年六月实习一疾病频率测量[目的] 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
[时间] 1学时[课题一] 199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人,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中有40人死于糖尿病。
问题1.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问题2.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问题3.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问题4.199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问题5.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期间患病率。
[课题二] 某地人口25万,男132000,女118000,1995年共死亡2000人,肝癌患者300人,死于肝癌者200人,其中男120人,女80人,请计算下列指标:(如不能计算说明理由)问题1. 该地区1995年全死因死亡率问题2. 该地区1995年的性别死亡专率问题3. 该地区1995年肝癌的性别死亡专率问题4. 该地区1995年的肝癌病死率[课题三] (摘自《流行病学实习指导》段广才主编)1986年元旦前夕,某市一所小学,10天内在教职工中突然发生肺炎20例,占职工总人数的42.6%(20/47)。
学生137人虽与教师接触密切但未发现病例。
师生均以症状和胸片胸部异常为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爆发为一次暴露于共同致病因子所致。
发病与接触病人无关,与集体分购甘蔗时,接触并吸入所附尘埃有关。
恢复期病人血清IgE 增高显著。
甘蔗表面分离出以青霉菌、毛霉菌、红酵母及酵母样菌为优势菌株。
吸入菌尘可能是此次过敏性脑炎爆发的原因,资料见下表。
购买甘蔗或在分购现场停留与发病关系购买否 分购时在场否 人数 病人数 罹患率(%) + + 27 16+ - 15 3- + 1 1- - 4 0合 计 47 20问题:试计算上述四种情况下过敏性肺炎的罹患率,将结果填人表中相应栏内。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习题练习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流行病学教研室实习一疾病的分布【目的】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掌握疾病按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的流行病学描述方法。
【时间】3学时【内容】一、频率指标计算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频率测量常用的指标有发病率(incidence rate)[包括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e, CI)和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ID)]、罹患率(attack rate)、患病率(prevalence raet)、感染率(infection rate)、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 SAR)、引入率(introducing rate)、死亡率(mortality rate, death rate)、病死率(fatality rate)、超额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 rate)、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death rate)等。
请复习上述指标的概念。
【课题一】某地1995年年初人口为2528人,1995~1998年某病三年间发病情况见图1-1,期间死亡、迁走或拒绝检查者。
图1-1 1995~1998年某病发生情况问题:请计算1995年1月1日、1996年1月1日、1997年1月1日的患病率,三年平均的年患病率。
【课题二】199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人,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中有40人死于糖尿病。
问题:1.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 199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5.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期间患病率。
二、疾病三间分布(一)疾病的时间分布【课题三】 1. 意大利(在北半球)和阿根廷(在南半球)脊髓灰质炎的季节分布如图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学实习指导(修订版)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二00六年八月传染病学见习指导一、课程名称:传染病学(Epidemiology)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
三、学时:12学时。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人类了解、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理论指导。
传染病见习课是传染病学的重要部分。
通过传染病的见习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传染病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五、教学重点:以传染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传染病见习方法概述】1. 老师讲解疾病的主要内容,提示体格检查的重点、难点。
2.学生6~8人为一组,对病人进行问诊、体格检查。
3.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的问诊、查体,规范操作。
4. 结合具体病人的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病情分析。
5. 实习结束前进行小结,提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6. 所有实习结束后书写完整病历一份。
【传染病见习仪器设备概述】每次见习,学生均应自备白大衣、工作帽、口罩、听诊器、笔记本及笔,随时做好记录。
见习一消毒、隔离【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措施。
2. 熟悉常用的消毒方法、隔离衣穿脱和洗手的方法。
3. 了解传染病房的布局和管理制度。
【见习内容】1. 教师讲授传染病房的设置、隔离消毒的措施(1)讲授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接触隔离,虫媒隔离,血液体液隔离,并讲解常见传染病所用的隔离方式。
(2)介绍消毒种类,各种消毒的方法,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特点,以及各种医疗物品的消毒方法。
2.教师带学生参观传染病房。
(1)传染病房的布局,污染区,清洁区,半污染区的划分。
(2)传染病房出入管理制度。
示教正确的洗手方法和穿脱隔离衣。
【见习方法】1.教师讲解相关消毒隔离的知识。
2.教师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和操作示教。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各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要点,尤其是急性重症肝炎的病情判断。
2. 基本掌握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要点,尤其是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3. 了解认识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消毒、隔离原则。
【见习内容】1. 询问病史:(1)日常生活是否接触被污染的食品和水,食用未煮熟贝类动物,或与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或者接受输血、血液制品及应用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
(2)有无过度疲劳、饮酒、应用肝损药物和其他合并症。
(3)家庭中有无病毒携带者。
2.理解并掌握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1)急性肝炎:突然出现而又无其他原因解释的明显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乏力等。
肝肿大,质地软,伴有压痛或肝区叩击痛,可见黄疸及发热,巩膜、皮肤黄染,但无黄疸型占多数。
(2)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迁延不愈延续半年以上,反复出现疲乏、头晕,消化道症状,肝区不适,肝肿大压痛。
即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若病程超过半年,一般情况差,消化道症状明显,肝病面容,肝肿大质硬,有脾大、蜘蛛痣、肝掌。
肝功能持续明显异常。
应疑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
(3)重症肝炎:黄疸迅速加深,腹水进行性增多,出血倾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等。
(4)淤胆型肝炎: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肝大,黄疸等表现。
3. 体格检查:病人有无蜘蛛痣、肝掌、皮肤巩膜黄染、腹水、肝脾触诊以及意识改变。
4. 了解病人肝功能的结果。
5. 了解病人特异性病原学及免疫学检查对诊断各类型肝炎有一定价值,乙肝病毒免疫标志二对半,丙肝抗HCV抗体和丙肝印迹试验等。
6. 了解病人肝脏B超、CT、AFP、血氨情况。
7. 初步掌握病毒性肝炎的一般治疗原则:(1)按肠道传染病或血行传播传染病隔离、消毒。
(2)卧床休息,适当加强营养,避免饮酒、过劳和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3)药物治疗:目前尚无可靠的特效治疗。
乙、丙型肝炎可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①急性肝炎:适当补充维生素,静脉点滴保护肝细胞降酶制剂。
②慢性肝炎:根据病情可选用非特异性护肝药物;促进解毒功能药物;促进能量代谢及蛋白合成的药物。
也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抗病毒的制剂。
③重症肝炎:应加强支持和对症治疗,积极抢救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
【见习方法】1.老师指导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2.学生查阅相关辅助检查资料。
3.集体讨论、分析及诊断病情。
见习二伤寒(typhoid fever)【目的要求】1.熟练掌握伤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2.基本掌握肥达反应、血培养在伤寒诊断中的意义。
3.基本掌握伤寒的各种并发症及治疗原则。
【见习内容】1. 询问病史:是否与伤寒患者有接触史,饮生水及进食不洁食物史,是否发生于夏秋季。
2. 掌握伤寒的临床表现:病人是否持续发热,发热的热型及程度,是否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表情呆板、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等。
3. 熟悉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细胞消失或显著减少;肥达氏反应阳性;血培养发现病原体。
4. 病人住院前的诊治情况。
5. 掌握伤寒的一般治疗原则:(1)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卧床休息,观察生命征,观察腹部情况和大便性状等。
(2)发热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水分充足;恢复期逐步增加饮食量,防止肠出血及穿孔。
(3)高热时可适当降温用镇静剂。
(4)中毒情况严重时,在使用有效抗生素同时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5)病原治疗可选用喹诺酮类药物等。
【见习方法】1. 老师指导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2. 学生查阅相关辅助检查资料。
3. 集体讨论、分析及诊断病情。
见习三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目的要求】1.熟练掌握菌痢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基本掌握菌痢大便检查的意义。
3.了解认识菌痢的预防、隔离知识。
【见习内容】1.询问病史:(1)是否为夏秋季高发。
(2)是否有不洁饮食史或接触过菌痢病人。
2. 有无下列症状、体征:(1)急性菌痢:发热、恶心、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便和脓血便,左下腹压痛。
中毒型:突发高热、昏迷、惊厥和呼吸衰竭,早期消化道症状不明显。
(3)慢性菌痢:有菌痢病史,超过2月,常伴有贫血,大便培养阳性。
3. 了解实验室检查:4. 掌握菌痢的治疗原则:(1)肠道隔离,卧床休息,给予流质和半流质饮食。
(2)病原治疗:根据病情选用喹诺酮类药物等。
(3)中毒性菌痢:①病原治疗,②对症治疗。
(4)慢性菌痢:①病原治疗:联合使用有效抗菌药物。
②对症治疗。
【见习方法】1.老师指导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2.学生查阅相关辅助检查资料。
3.集体讨论、分析及诊断病情。
见习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目的要求】1.熟练掌握流脑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基本掌握腰椎穿刺的方法及脑脊液检查的意义。
3.了解认识流脑的预防及隔离原则。
【见习内容】1. 询问病史:(1)是否为以冬春季发病较多。
(2)患者年龄。
(3)发病前是否到过公共场所或接触过流脑病人。
2. 发病情况:起病急、高热、头痛、频繁喷射性呕吐,神志改变,皮肤、粘膜瘀点,脑膜刺激征。
3. 实验室检查:(1)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80%;瘀点涂片检查可见G-双球菌。
(2)脑脊液外观混浊如米汤样,压力增高,细胞数100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占多数,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量降低。
4. 掌握流脑的治疗原则:(1)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为宜,保持每日尿量>1000毫升。
(2)高热时物理降温,头痛时可用阿斯匹林或高渗葡萄糖静推,或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点滴。
(3)昏迷病人加强护理,防止呼吸道感染,吸入性肺炎,褥疮发生以及角膜损伤。
(4)及早使用有效抗菌素,首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
【见习方法】1. 老师指导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2. 学生查阅相关辅助检查资料。
3. 集体讨论、分析及诊断病情。
见习五麻疹(measles)【目的要求】1.熟练掌握麻疹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基本掌握麻疹粘膜斑的检查方法及皮疹的观察。
3.了解认识麻疹的预防、隔离原则。
【见习内容】1. 询问病史:(1)麻疹流行季节有否接触麻疹病人。
(2)过去是否患过麻疹。
(3)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
(4)患儿是否到过公共场所。
2. 掌握麻疹的临床表现:前驱期3-4天,发热、咳嗽、卡他症状、发病出疹期全身中毒症状达高峰。
恢复期2-3周。
3. 熟悉实验室检查。
4. 了解有无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喉炎、脑炎、心肌炎等。
5. 熟悉麻疹的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
(2)对症治疗。
(3)并发症治疗。
【见习方法】1. 老师指导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2. 学生查阅相关辅助检查资料。
3. 集体讨论、分析及诊断病情。
见习六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目的要求】1.熟练掌握乙脑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基本掌握乙脑血清免疫学检查的意义。
3.了解认识防蚊、灭蚊的意义及乙脑的预防原则。
【见习内容】1. 询问病史:(1)患者年龄、发病季节。
(2)居住地蚊子情况。
2. 掌握患者临床表现:起病急骤,高热、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病情在2-3日后加重。
有脑膜刺激征,椎体束征阳性,四肢肌张力增强,婴儿前囟隆起。
严重者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水肿、脑疝等。
3. 熟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CSF检查有参考价值;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测定可做出早期诊断;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主要用于乙脑的流行病学调查。
4. 掌握乙脑的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隔离,注意水分的补充给予输液供给能量。
(2)对症治疗(3)抗病毒药物:选用干扰素、利巴韦林等治疗。
(4)中医中药:对症降温醒脑。
【见习方法】1. 老师指导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2. 学生查阅相关辅助检查资料。
3. 集体讨论、分析及诊断病情。
见习七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目的要求】1.熟练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基本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3.了解认识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原则。
【见习内容】1. 询问病史:(1)在流行季节,起病前2个月内去过疫区或与鼠类有接触史。
(2)是否进食过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
2. 掌握该病的临床表现:(1)急起病,有发热头痛、眼眶痛、腰痛或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热退后病情反加重。
多数有出血倾向包括皮肤、粘膜和内脏等处;尿中有蛋白和膜状物、红白细胞及管型。
危重者有昏迷和抽搐等凶险症状。
(2)典型病例分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3. 熟悉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升高,有异型淋巴细胞、尿为蛋白尿,有红白细胞管型、血尿素氮升高,电解质失衡;免疫血清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