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效率测度方法

合集下载

第七章--等价鞅测度模型和无套利均衡基本定理

第七章--等价鞅测度模型和无套利均衡基本定理

第七章 等价鞅测度模型和无套利均衡基本定理一、等价鞅测度的基本涵义1、鞅的定义:随机过程[Z n ,n ≥0]如果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n Z E ,对于n ≥0的任何n 。

(2)n n n Z Z Z Z E =+}|{01 2、等价鞅测度的定义随机过程{S (t ),),0(+∞∈t }是一个鞅(对应于信息结构t φ和条件概率P *)如果对任意t >0,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S (t )在t φ信息结构下已知。

(2)+∞<|)(|t S E(3)())()(t S T S E =τ,t <T ,以概率为1成立。

即∑===ki t i t S S P T S E 1)(*}|)({*φ式中T 时S (T )的可能取值S 1,S 2……S k 共k 种,P*为相应的条件概率。

则称条件概率P*为真实概率P 的等价鞅测度或等价鞅概率。

根据等价鞅测度的关系,正是表达风险中性定价原则,即各阶段依信息结构t φ决定的条件概率所求的平均价值的现值,总与初始阶段的价值相等,这样就可以求解条件概率P*,在无套利条件下作为现实世界的P ,为期权的风险中性定价服务。

为了更好地理解风险中性定价,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一种不支付红利证券(no-dividend-paying )目前的市价为100元,我们知道在半年后,该股票价格要么是110元,要么是90元。

假设现在的无风险年利率等于10%,现在我们要找出一份6个月期协议价格为105元的该股票欧式看涨期权的价值。

由于欧式期权不会提前执行,其价值取决于半年后证券的市价。

若6个月后该股票价格等于110元,则该期权价值为5元;若6个月后该股票价格等于90元,则该期权价值为0。

为了找出该期权的价值,我们假定所有投资者都是风险中性的。

在风险中性世界中,我们假定该股票上升的概率为P*,下跌的概率为1-P*。

这种概率被称为风险中性概率,它与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概率是不同的。

效率及其测定..

效率及其测定..

效率改进

行政手段
– 结构调整

市场手段
– 购买方竞争 – 提供者竞争
– 筹资改革
– 决策改进 – 管理改进
不同卫生筹资形式的内部激励
内部激励机制 卫生部或财政部 社会保障部门 决策自主权 经营责任 市场暴露度 财务责任 强制的非补偿 性服务提供 有限 政府 无 无或非常有限 高 可变,但常较高 社区筹资部门 高 商业保险公司 高
计量经济学方法
单方程横断面数据模型 – 固定生产前沿模型(deterministic production frontier) – 随机生产前沿模型(stochastic production frontier) 多方程横断面数据模型 – 成本函数 lnC=c(lnyi, lnpi) + Ti+Ai + oi – [(PjXj)/(px)]i=sj(lnyi, lnpi) + ji + ji 组群数据模型(panel data models)
成本前沿模型(128个乡镇卫生院)
自变量 总门诊人次 急诊百分比 总出院人次 平均工资 财产支出 医生数 技术指数 离村的距离 / 似然值 Adj-R2 e 1-(1/ e) 回归系数(t 值) 0.096 (2.26)* 0.002 (0.065) 0.133 (2.96)** 0.799 (10.26)** 0.075 (2.17)* 0.439 (5.42)** 0.274 (3.06)** 0.098 (1.36) 1.158 (2.69)** 0.604 (5.03)** 87.62 0.61 162% 38%
低效率的原因探索
解释变量 是否全民所有 管理和后勤人员数 全乡的平均收入 由政府支付的基本工资 具有竞争性的开业医生数 退休人员平均支出 床位数 非卫生服务收入 截距 Adj-R2 回归系数(t 值) 0.1778 (10.29)** 0.0227 (1.66)* 0.00003 (0.84) 0.000003 (1.94)** 0.00098 (0.96) -0.000025 (0.35) -0.0042 (1.35) 0.00005 (4.99)** 1.2119 (0.29)** 0.21

效率测算模型

效率测算模型

效率测算模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工作和生活的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评估和提升效率,人们设计了各种效率测算模型。

效率测算模型是用来衡量和分析工作或生活中的效率的工具,通过对输入和输出的量化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找出提升效率的关键因素。

一、效率测算模型的基本原理效率测算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将输入和输出进行量化,并计算二者之间的比值来衡量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领域和需求,设计不同的效率测算模型。

二、常见的效率测算模型1. 时间效率模型时间是衡量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时间效率模型通过计算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时间,来评估工作或生活的效率。

例如,在生产制造领域,可以使用生产效率模型来衡量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2. 资源利用效率模型资源是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资源利用效率模型通过计算资源的利用率来评估效率。

例如,在能源领域,可以使用能源利用效率模型来衡量能源的利用效率。

3. 经济效益模型经济效益是衡量工作和生活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经济效益模型通过计算输入和输出的经济价值来评估效率。

例如,在企业管理中,可以使用成本效益模型来衡量投资的回报率。

4. 信息传递效率模型信息传递是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传递效率模型通过计算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来评估效率。

例如,在通信领域,可以使用信息传递效率模型来衡量信号传输的速度和质量。

三、效率测算模型的应用效率测算模型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生产制造领域,可以使用效率测算模型来评估生产线的效率,找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从而提升生产效率。

在企业管理中,可以使用效率测算模型来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在生活中,可以使用效率测算模型来评估日常生活的效率,从而找出节省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

四、效率测算模型的局限性效率测算模型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效率测算模型只能对输入和输出进行量化,无法考虑到一些主观因素。

其次,效率测算模型需要准确的数据支持,如果数据不准确或不完整,会导致评估结果的偏差。

技术效率的测度方法

技术效率的测度方法

技术效率的测度方法作者:于立赵勇来源:《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14期[摘要] 评价企业技术效率的方法至少有五种,本文介绍其中四种。

这些方法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对以下各情况中的数据的假设不同:最佳运营边界的函数形式;是否考虑那些短暂导致一些生产单元或高或低的产出、投入、成本或利润等的随机误差;在存在随机误差的条件下,用来将无效率从随机误差中区分开来的无效率的假设概率分布。

于是,已建立的效率测度方法之间的主要差异就变成了边界形状与随机误差和无效率分布假设之间的差异程度。

[关键词] 技术效率最佳运营边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一、非参数边界非参数法,如数据包络分析(DEA)、自由处置包(FDH)等,几乎未有对最佳运营边界的确定融入结构描述。

DEA是一种线性规划方法,DEA边界是由形成凸型生产可能性集的最佳运营观测值连结起来的分段线性组合形成的,因此,DEA并不需要明确界定函数的形式。

FDH是DEA的一种特殊情况。

DEA模型中联结各顶点的曲线上的点并不包括在边界之内,相反,FDH的生产可能性集仅由DEA的顶点内部的FDH点构成。

因为FDH边界或者与DEA边界一致,或在其内部,FDH将产生比DEA更具代表性的较大平均效率估计。

除不受观测值100%有效外,任何一种方法均允许效率随时间变化,也无须对所有观测值的无效率分布形式进行任何先验假定。

然而,非参数法的关键缺陷是无随机误差假定。

其假定如下:①在做边界图时无任何测度误差;②对于同一各决策制定单元,不存在任何偶然地得到一个年份比下一个年份更好地测度绩效的可能;③不存在因会计规则产生的不精确性,这些会计规则可能使测度投入和产出偏离经济投入和产出。

此类误差确实会在无效率单元的数据中出现,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作为测度效率变化的反映。

更成问题的是,如果处于效率边界单元中的一个单元出现上述误差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改变与该单元或包括该单元的线性组合进行比较的所有单元的测度效率。

二、参数边界参数边界方法主要有三种:随机边界法(SFA)、不定分布法(DFA)和模糊边界法(TFA)。

效率评估方法和效率评估系统

效率评估方法和效率评估系统

效率评估方法和效率评估系统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提高工作效率是各个组织和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高效率的工作流程,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效率评估方法和相应的效率评估系统。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数据分析和绩效评估的效率评估方法,以及设计和实施这一方法所需的效率评估系统。

二、效率评估方法1. 数据收集和整理效率评估的第一步是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

可以通过员工的工作记录、工作流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质量等指标。

2. 数据分析和指标设定基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工作流程中的瓶颈和低效环节。

根据分析结果,设定一些评估指标,如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资源利用率等。

3. 绩效评估和反馈根据设定的评估指标,对员工和团队的工作进行绩效评估。

可以采用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评分、排名等方式对工作绩效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员工和团队,以便他们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并进行改进。

4. 改进措施和追踪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可以通过培训、流程优化、资源调配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需要建立追踪机制,定期评估工作改进的效果,并对系统进行优化。

三、效率评估系统1. 数据采集与管理效率评估系统需要有一个数据采集和管理的模块,用于收集和整理工作数据。

可以通过员工填写工作日志、系统自动记录工作时间等方式获取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

2. 数据分析与报告系统需要具备数据分析和报告功能,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报告应包括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资源利用率等指标的分析结果,以及对工作改进的建议。

3. 绩效评估与反馈系统应具备绩效评估和反馈的功能,能够根据设定的评估指标对员工和团队的工作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评估结果。

可以通过系统自动生成评估报告,或提供评估结果的可视化展示。

4. 改进措施与追踪系统应提供改进措施的跟踪和管理功能,记录制定的改进措施,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追踪。

生产效率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

生产效率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

生产效率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一、引言如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变得尤为关键。

然而,要准确评估和监控生产效率,并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需要有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可行的指标体系。

本文将探讨生产效率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并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和指标。

二、生产效率评估方法1. 效率前沿分析效率前沿分析是一种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找到生产效率最高点的方法。

它可以量化不同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的贡献度,帮助企业找到效率改进的关键点。

常用的效率前沿分析方法包括DEA(数据包络分析)和SFA(随机前沿分析)等。

2. 时间观察法时间观察法是通过记录和观察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来评估生产效率。

该方法可用于定量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时间浪费和低效环节,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不同生产环节的时间观察,企业可以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节点,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3. 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通过比较实际生产成本与标准生产成本之间的差异来评估生产效率的方法。

通过制定合理的标准成本,并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企业可以了解生产效率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效率。

三、生产效率评估指标体系1. 生产率指标生产率指标是衡量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它可以通过比较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来评估。

常用的生产率指标包括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能源生产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生产过程中要素的利用效率和产出的效益。

2. 生产效能指标生产效能指标是衡量生产过程质量和效率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

常用的生产效能指标包括产量合格率、设备利用率、不良品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和资源利用情况。

3. 绩效评估指标绩效评估指标是评价生产效率的综合指标,它可以通过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益和生产质量等方面来评估。

常用的绩效评估指标包括生产效率指数、综合效益指数、产品质量评价等。

这些指标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生产效率评估信息。

效率测度的参数方法

效率测度的参数方法

效率测度的参数方法作者:万磊霞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22期[摘要] 评价保险公司效率的方法主要有指标分析法和前沿分析方法。

前沿分析方法是近年来使用最多的效率测度方法,根据是否需要估计前沿生产函数中的参数,前沿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参数分析法和非参数分析法,本文主要介绍参数分析法。

[关键词] 随机前沿方法自由分布方法厚前沿方法递归厚前沿方法效率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指标分析法,通常是使用财务指标。

该方法根据公司的财务报表计算出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财务指标,如经营绩效指标、成本绩效指标等。

指标分析方法的优点是数据易于获得、结论简单明了、容易被人接受。

该方法的缺点主要是:必须假定待比较的公司规模报酬是不变的;并且该方法计算出的指标解释力不强,具有一定的单一性或者说片面性。

此外,根据该方法评价的公司效率很可能得出互相矛盾的结论。

前沿分析方法是近年来使用最多的效率测度方法。

前沿分析的核心是根据己知的投入产出观察值,确定所有可能的投入产出的外部边界(即生产前沿面),使所有产出值位于边界之内(上),每个观察值与边界的距离即为该生产点的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前沿效率是一种相对效率而不是绝对效率,即效率前沿面始终由样本中最佳机构或其组合构成。

根据是否需要估计前沿生产函数中的参数,前沿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参数分析法和非参数分析法两种。

非参数分析法主要有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和自由排列包方法(Free Disposal Hull)等。

参数法是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确定前沿函数中的未知参数,继而由之计算理论值和实际值的一种计量经济学方法。

根据对前沿函数中无效率项分布的假设不同,参数法主要有随机前沿方法(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自由分布方法(Distribution Free Approach)、厚前沿方法(Thick Frontier Analysis)和递归厚前沿方法(Recursive Thick Frontier Approach)等。

第7章 一种效率评估方法

第7章  一种效率评估方法

五、X效率研究的基本原理
X效率可分为技术效率(TE)、配置效率(AE)和成本效 效率可分为技术效率(TE)、配置效率(AE)和成本效 (TE) (AE) 率(CE)( Farrell,1975)。 (CE)( Farrell,1975)。 技术效率是反映厂商在既定投入的情况下最大化产出 的能力。 的能力。 配置效率为反映厂商在给定投入要素价格的情况下, 配置效率为反映厂商在给定投入要素价格的情况下, 选择最优投入要素比例的能力。 选择最优投入要素比例的能力。 成本效率衡量厂商为生产既定产出, 成本效率衡量厂商为生产既定产出,最小化其生产成 本的能力。 本的能力。 成本效率是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综合反映。其关系 成本效率是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综合反映。 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
D点运行的公司尽管在相对价格线上,但是不具有技 术效率和成本效率。Farrell对D点运行的公司的技术效率 ( TE )的衡量是OC/OD,配置效率( AE )的衡量是OB /OC。D点的成本效率(CE)的衡量是OB/OD,即CE是AE 和TE的乘积。CE和AE的估计都要求有投入的价格信息,TE 不需要价格信息,可从投入和产出的量来估计。通常我们 无法得到关于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工程信息,企业的 生产函数往往也不可观察。这样,只能借用成本、收益或 利润函数来分析企业的效率。
三、效率研究的内容
规模效率,探讨企业在资本扩张的同时, 规模效率,探讨企业在资本扩张的同时,其经营成本与 经营效益是否同步。如果产出的增长高于成本的增长, 经营效益是否同步。如果产出的增长高于成本的增长,该企 业处在规模效率状态中; 业处在规模效率状态中;如果产出的增长率低于少成本的增 长率,该企业处于规模无效率状态中;如果产出的扩张所引 长率,该企业处于规模无效率状态中; 起的成本的增加没有变化,该企业处在规模效率不变中。 起的成本的增加没有变化,该企业处在规模效率不变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了效率的定义:认为效率是“对于某种资源的配置,如果 不 存 在 其 他 生 产 上 可 能 的 配置 , 使 得该 经 济 中的 所 有 人 ( DMU )至少和他们的初始时情况一样良好,而且至少有 一个人的情况比初始时严格地更好,那么资源配置就是最优 的”,这一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 尽管使用的是“最优”这个词,它实际上是效率的定义, 后来“帕累托最优”渐渐被“帕累托有效”代替。
y B C A F
O
图 2 生产率、技术效率以及规模经济
x
结论:当一个厂商是技术有效时,仍可能通过实现规模经济来提高生产率。已知一个厂商的生产规模在短 期内难以改变,某些情况下技术效率和生产率可分别作为长期解释与短期解释。
5.技术进步 如果包括时间因素。当人们依照时间顺序考察生产率比较时,生产率变动也可能由另外一个原因 -----称之为技术 进步(technical change ,又称为技术变化)而引起。这种技术的改进表现为生产前沿的上升。 如图 3 所示,时期 0 的生产边界 OF0 上升到时期 1 的生产边界 OF1。从技术上来看,在时期 1,对应每一种投入 水平,所有厂商的产出都比时期 0 更多。
产出
y B C A F
O
图1 生产边界与技术效率
x
投入
4.生产可能集 生产可能集(feasible production set)是指任何可行的投入产出组合的集合 (input-output set) ,这个集合是由生产边界 OF 与 x 轴之间所有的点(包括边界 点)构成的。生产边界上的点可用来定义生产可能集的有效集。用一个厂商 (DMU)在生产可能集中的点到生产边界的距离测度技术有效性。在讨论多投 入、多产出生产过程以及使用距离函数(distance function)时,生产可能集表示 (set representation)的优点就非常明显。
这些效率测量假设生产技术已知,但事实并非如此,且
效率等产量线必须从样本数据中估计出来。判断这样的生产
x2 / y
S P A Q R
Q′ S′
单位等产量线
O
A′
x1 / y
图 5 投入导向型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
若一个厂商要生产一单位产出使用的投入数量为点 P,公司的技术无效用 QP 的距 离来度量 (到相同产出下的生产前沿上的点的距离) , 关于 QP 的度量通常用百分数 QP/OP 的比率表示,这一比率它就是在不减少产出的情况下,所有的投入按比例减少的数量。
19世纪末,效率( efficiency)主要应用于机械工程方
面,表示输出能量与输入能量的比值,即有用功率对驱动
功率之比值。后来,效率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 领域,反映经济系统的产出与投入或收益与成本的关系。
帕累托的定义
20 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 1848-1923 )
在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讲义》和《政治经济学教程》中给
三、绝对效率的现代定义
Farrell (1957)在 Debreu(1951) and Koopmans(1951)的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测度 企业效率的方法。他认为企业的效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 技术效率反映企业由一个给定投入集合中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通过技术 改进所产生的效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配置效率反映合理划分投入成分并合理安排对应价格和生产技术的能力。 通过管理手段可以提高的效率,即测度管理对产出的影响。反映了在给定价格 和生产技术的情况下以最优比例利用投入要素的能力。 总经济效率=技术效率 配置效率
I

OR OQ
x2 / y
S P A Q R
Q′ S′
O
A′
x1 / y
图 5 投入导向型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
x2 / y
S P 满足技术效率 不满足配置效率
A Q R
Q′
S′ 满足技术效率 满足配置效率 A′
O
x1 / y
图 5 投入导向型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
距离RQ段表示如果生产发生在满足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的Q’ 点上所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可减少量。在Q点生产能力满足技术 效率但不满足配置效率,而在Q’点既满足技术效率又满足配置 效率。RQ表示两者相比之下可减少的产品成本投入。
第 6章 效率测度方法
中国能源利用的效率如何?
中国银行业的效率如何?
第一节 效率测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非参数的DEA方法
第三节 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效率测度的基本概念
一、绝对效率的理论定义
二、相关术语的定义
三、绝对效率的现代定义
四、效率测度中的问题
一、绝对效率的理论定义
本义:“效率”一词最早在拉丁文中是指有效的因素。
第一节 效率测度的基本概念
一、绝对效率的理论定义
二、相关术语的定义
三、绝对效率的现代定义
四、效率测度中的问题
二、相关术语的定义
1.生产率 厂商生产率(productivity,又称为生产力)是指厂商所生产的产出与所需 投入的比值。 生产率=产出/投入 2.全要素生产率 当提及生产率时,一般指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 , 它是一种包括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测量。其他传统的对生产率测量,比如工 厂的劳动力生产率、发电厂的燃料生产率、农场的土地生产率都被称之为部分 生产率测量(partial measures of productivity,又称为偏生产率测量) 。
Q′ S′
O
A′
x1 / y
图 5 投入导向型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
如果价格之比给定,就是说图中的成本预算线 AA’的斜率已知,那么配 置效率的值就可以计算出来。DMU 在 P 点的配置无效的度量配用 RQ 的距 离表示,将 RQ 的距离用比率的形式表达,DMU 在 P 点的配置效率可以定 义为: 配置效率表示为: AE
3.技术效率 一个行业中的厂商如果处于生产边界上,那么此时的厂商是技术有效(technically efficient)的; 如果处于生产边界之下,那么这样的厂商是技术无效的。A 点表示无效点,因为从技术上讲,它能够 增加到 B 点所处的产出水平上,而无须增加任何投入,而 B 点和 C 点表示有效点。 (用是否处于 OF 线上来定义是否有效) 在图 1 中,曲线 OF 表示生产前沿(production frontier,又称为生产边界) ,用来界定投入产出的 关系。生产前沿表示对应每一种投入水平的最大产出。因此,它反映出某一行业的当前技术水平。
樊纲的定义
从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角度看,效率是指个体实际劳 动的使用量与社会必要劳动量之比,即“投入与产出之比” 或“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之比”。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投入
越少,表明经济效率越高,反之,则表明经济效率越低。单
位产品所费资金越少或劳动耗费越少,表明经济效率越高; 反之,表明经济效率越低。
樊纲的定义
康芒斯的定义
美国著名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 1862-1945 )对效率的
定义是:“效率 —— 使用价值的出量对劳动工时的入量的 比例”,显然康芒斯重视投入中的劳动,而对投入中的机 器损耗等其他投入因素不予考虑。康芒斯的效率概念是针 对人的单位时间劳动投入的。
萨缪尔森的定义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萨缪尔森(1915-2009)指
x2 / y
S P A Q R
Q′ S′
O
A′
x1 / y
图 5 投入导向型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
RP 的距离表示总经济效率的无效性,RP 的距离用比率 OR 表示,解释 OP 为成本减少量。因此,总经济效率定义为:
EEI OR OP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乘积结果是整体的经济效率 总经济效率可表示为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乘积:
CP =P 点产出与最佳产出之比 CD AB =最佳投入与 P 点投入之比 AP
y DRTS D P
f ( x)
规模报酬递减技术 一个非效率公司在 点P处运行
面向投入的测量方法
TE=AB/AP
A
B
面向产出的测量方法 TE=CP/CD
O C x
图 4a
DRTS 下的投入和产出主导型技术效率测度
y
只有当规模报酬不变 的技术存在,两者的 结果才会相等。 AB/AP=CP/CD
x2 / y
S P A Q R
Q′ S′
O
A′
x1 / y
图 5 投入导向型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
投入导向型的技术效率为:
TE I
TEI
OQ QP 1 OP OP
的取值为 0~1, TEI 1 代表完全的技术有效,例如 Q 点,因为它在效率曲线
上,表示为技术效率的。
x2 / y
S P A Q R
图 2 中,对于一个特定点,我们用起于原点并过该点的射线来测量该点的生产率,射线的斜率是 y/x, 并以此测算生产率。如果一个厂商从点 A 移动到有效点 B,那么该射线的斜率变大,这蕴涵着在 B 点生产 率更高。如果移动到点 C,来自于原点的射线与生产边界相切,表明了最大生产率的点。第二次移动是寻 找规模经济(scale economies)的一个事例。点 C(从技术上讲)即是最优规模的点,在生产边界上的其他 任何点生产都将导致较低的生产率。
效率的一般性表述
效率概念的共同点: 1.效率是一种比率,是投入和产出能力的度量,是描述资源 利用的最大程度,“有效率”意味着产出一定成本支出最小
化,或支出一定产出能力最大。
2.效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理解和计算时要给出明确的内 容,即什么的效率。 3.效率的测度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和谁比较?实际测度效率 时,和最优状态比较,绝对效率无法测度。
y B C A
F1
F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