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肉牛新品种BMY牛
BMY肉牛新品种(系)优化育种规划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BMY肉牛新品种(系)优化育种规划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目前,国内的肉牛品种主要有海南黄牛、北京黑牛、西门塔尔牛等,但存在生长速度慢、肉质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为了提高肉牛的生产效率和肉质品质,优化育种规划势在必行。
二、选题意义本研究旨在优化BMY肉牛新品种(系)的育种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推动肉牛增产增效。
通过选育适应性强、生长快、肉质好的BMY肉牛新品种(系),可以提高肉牛的生产效率,促进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2. 提高畜产品质量。
BMY肉牛新品种(系)具有更好的肉质品质,可以满足国内高端畜产品市场的需求,提高牛肉的供给质量和消费水平。
3. 加速育种进程。
优化育种规划可以更好地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缩短育种周期,加快选育新品种(系)的进程,提高育种的效率和成果。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查、试验、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BMY肉牛新品种(系)优化育种规划的相关问题。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BMY肉牛新品种(系)的选育目标。
根据市场需求和畜产品质量要求,确定BMY肉牛新品种(系)的选育目标,包括生长速度、繁殖性能、肉质品质等方面。
2. BMY肉牛新品种(系)的遗传改良。
采用基因组学、分子遗传学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设计优化遗传改良方案,提高目标性状的遗传水平和遗传变异度,促进高效遗传进展。
3. BMY肉牛新品种(系)的实地试验。
通过实验室和实地试验,检测BMY肉牛新品种(系)的生长速度、繁殖性能、肉质品质等指标,并记录数据和信息,评估新品种(系)的稳定性和遗传进展。
4. BMY肉牛新品种(系)的统计分析。
应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评估BMY肉牛新品种(系)的遗传力、遗传方差、遗传相关度等参数,为肉牛新品种(系)的选育、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获得以下成果:1. 确定BMY肉牛新品种(系)的选育目标和遗传改良方案,促进BMY肉牛新品种(系)的优化育种规划。
垫料在生产高档雪花牛肉的BMY牛育肥中的作用初探

板上 , 常会发 生严 重 的蹄 病 , 影 响育肥 效果 ; 另外 , 有
的牛场 为保持 牛舍 清 洁 卫 生 , 让 饲 养员 每 天 冲洗 牛 舍 地面 , 导致舍 内地面常 年湿 滑 , 使 牛 只产生 较大 的
应激 反应 , 影 响牛 只 的生 产性 能 , 甚 至会 因造 成严 重
倍 。 总 的来 说 , 经过 1 8 个 月 的 育肥 , 试 验 组 的 增 重 明 显 高 于对 照 组 , 试 验 组 比对 照 组 多 增 重 5 2 8 . 5 6 k g , 平 均 每
头多增重 6 6 . O 7 k g 表 明使用垫料 的饲养方式可获得较高 的经济 效益 。
养殖与饲料 2 0 1 3年 第 5期
试验 研 究 .2 1.
垫 料 在 生 产 高 档 雪花 牛 肉 的 B M Y 牛 育 肥 中 的 作 用 初 探
金显栋 王安奎 王 拮 付 美芬 杨 凯 杨 国荣 袁 希平 黄必志
云 南省 草地 动物 科 学研 究院 , 昆明 6 5 0 2 1 2
每 间牛 舍 养 4头 ( 约 1 5 m。 / 头) , 牛舍 地 面 为 水 解决 以上难 题 , 云南 省 草 地 动 物科 学 研 究 院 联合 云 养 , 用 锯末 作为 垫料 ( 厚度 1 0  ̄1 5 c m, 1个 月更 南 富滇农 业开发 有 限公 司 , 在 生 产高 档 雪 花 牛 肉的 泥地 面 , 次) ; 对 照组 与 试 验 组 牛舍 相 同 , 但 牛舍 水 泥 地 肉牛 育肥 过程 中采 用 小栏 散 养 , 对 舍 内水 泥 地 面饲 换 1 由饲 养员 每天 清 粪 。试 验 组 和 对 照 养 和舍 内水 泥地 面加 锯末 垫料饲 养 的效果 进行 了研 面上未铺 垫 料 ,
热带亚热带BMY牛的繁殖性状研究

第 3 卷第 3 2 期
中国牛业科学
h n tl ce c iaCa teS in e
V0 . 2 1 3 No 3 . Ma, 20 v 06
文章编号 :0 19 1 (0 60 0 60 10 —1 1 2 0 ) 305 —1
2 3 配种时间 .
1 材料
B MY 牛具有婆 罗门耐热抗 蜱、 莫累灰高繁殖
为了管理和销售以及云南牧草的生长与牛群需 要 同步 ,MY牛 的繁殖采用季节性繁殖 , B 即每年 6 月 1日至 7 3 月 1日为配种期 , 相应的产犊在 3- "4 '
月份 。
24 繁殖性状测定 . 和云南黄牛适应性强的特性 。 体型细致紧凑 , 各部结 B MY牛 的繁殖性状测定内容主要是根据每年 合 良好 。 头稍小 , 大多数无角 , 耳稍大 , 眼明有神。 颈 的参加配种母牛数、 产犊数、 犊牛成活数等计算 。 细长, 垂皮稍小 , 肩峰 明显 , 背腰长而窄, 胸窄深, 腹 ×1 0 0 % 犊牛成活率( ) = 稍小。 尾细长 , 四肢细长 , 蹄质坚实, 毛色多见黑色和 黄色 。初生重 舍3 . 9 g 早2. 5k ; 月龄重 舍 4 9 , 8 5 g 6 k ×1 0 0 繁觥 活率( ) = 10 2 g 旱1 30 g 1 月龄重 舍20 5 g 旱 8 .8k , 7 .6k ;2 5. 6 , k 2 9 9 g 1 月龄重 舍3 37 g 旱38 4 g 2 4 . 2 ;8 k 4 .8k , 2 .9 ;4 k 3 结果 月龄重 舍447 g 旱311 g 2.6k , 8.7 。成年牛体重 旱 k 4 0 g  ̄5 g 舍70 g- 0 g 产肉性能好,4 5 -50 , 0 ,90 。 k - k k- k - 2 20 年至 20 年的繁殖性状资料统计结果表 01 05 月龄平均 屠宰率 为 6 , 肉率 为4 . , 1 净 97 优质 肉 A o 明, 扩繁点 B MY牛 的平均繁殖成活率 为 6.6 , 84 占净 肉的 6 .9 。 0 9 其中 20 年 5.6 20 年 6.5 、20 年 01 28 %、 02 88 03 ( 下转第 6 页) 9
BMY母牛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BMY母牛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许兆君;杨章平;黄必志;杨国荣;毛永江;廖想想【摘要】[目的]探索BMY母牛的生长发育规律。
[方法]用Excel2003进行体重生长曲线模拟分析,最适合的模拟方程为y=72.742x0.4503,决定系数为0.9788,对BMY母牛的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速度进行研究。
[结果]研究发现,12月龄之前的体重体尺生长速度均增快,之后生长速度均减慢,BMY母牛早期生长强度明显高于后期,随着月龄的增加,生长强度逐渐降低;生长强度最高的为体重,其次是胸围、体斜长、体高。
[结论]BMY母牛的饲养重在前期的饲养,断奶之后到12月龄饲料供应应充足,保证足够的体重进行初配。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Yunnan province. [Method] The stimulation exp of b lor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ule of BMY cows in ody weight growth curve was analyzed by Excel 2003, and 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growth speed of body weight and measurement were analyzed. [Result]The most fitting simulation equation was y= 72. 742x0.4503 and R2 was 0. 9788. Body measurements and weighl in creased faster before 12 months, and growth speed were slow down after 12 months. The growth strength of little BMY cows was obviously higher.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growth strength gradually reduced. The growth rate and growth strength of weigh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ody measurements. The highest growth strength for weight, followed by the [Conclusion]The early feeding of BMY cows provided to meet the need of BMY cows from enough body weight for the first mating. chest measurement, body inclined length,and body height. should betaken into account. Enough nutrition should be weaning to 12 month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o as to get【期刊名称】《中国牛业科学》【年(卷),期】2012(038)005【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BMY母牛;生长曲线;绝对生长;相对生长【作者】许兆君;杨章平;黄必志;杨国荣;毛永江;廖想想【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云南省草地动物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12;云南省草地动物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12;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2云南省的肉牛产业开发必须面对两个问题:一是云南黄牛体型较小、早期生长速度慢、个体产品率低;二是牛蜱等外寄生虫危害严重[1]。
肉牛新品种和养殖新技术

肉牛新品种和养殖新技术
肉牛新品种:
1. 安格斯肉牛:该品种原产于苏格兰,因其肉质优良、快速生长、抗
病能力强等特点,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养殖。
2. 利木赞肉牛:该品种源于西班牙,具有肌肉丰满、风味鲜美等特点,适合肉牛养殖。
3. 西门塔尔肉牛:该品种来自法国,以肉质优良、适应性强、能在不
同天气环境下生产高品质肉类等特点为人称道。
养殖新技术:
1. 精细化喂养技术:根据肉牛生长期的不同需要,精确计算饲料量和
营养成分,使得肉牛的生长速度更快、肉质更佳。
2. 健康管理技术:采用现代化的养殖场设备和养殖管理系统,对肉牛
进行定期体检、疫苗接种等保健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3. 环保型养殖技术:采用科学的排泄处理技术,有效减少了养殖场的
环境污染,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BMY牛血细胞研究

白细胞 ( B 、 W C) 中性 粒 细 胞 比 ( UT ) 淋 NE 、
巴细 胞 比( YM ) 单 核 细 胞 比( L 、 M0N0 、 D) MI 、
嗜酸 细胞 比 ( E%) 嗜 碱 细 胞 比 ( AS ) 中 性 粒 、 B O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供 试 动 物 .
细胞 绝对值 ( UT#) 淋 巴细 胞 绝 对值 ( YM #) NE 、 L
单 核 细胞绝 对 值 ( MONO#) 嗜酸 细 胞 绝对 值 勤 ( 、 E #) 嗜碱 细胞 绝对 值 ( AS B o#) 红 细胞 ( C 、 、 RB ) 血红
差 异不 明显 , 而红 细胞分 布宽 度 标准 差 , 牛 只年 龄 随 的增 长 而 逐 渐 变 大 。血 小 板 数 随 年 龄 增 加 逐 渐 升
表示 , 用 S S 1 . 利 P S 3 0软件 分析 。
2 结 果
从 不 同年龄 阶段 牛 只 血 常 规 检 测结 果 看 , 白细 胞 数 以 4 6月 龄 断乳 犊 牛 的最高 , 均 为 2 . 6 ~ 平 25 ×
全 自动血 液 分 析 仪 , 家 : 厂 日本 希 森 美 康 ( y — S s
me ) x 株式 会社 生 产 , 号 : B 21 0 每 小 时可 完 成 型 X 一 0 , 对 1 0个 样本 的检 测 。 5
1 5 主 要 测 定 内 容 .
测定 , 为今 后 检 测 B MY 牛 的 健康 状 况 和 科 学 饲 养
1 6 数 据 处 理 .
与 红细胞 体积 呈正 相关 。不 同生 长 阶段 间 的平 均 红
细 胞血 红蛋 白浓 度 变 化 不 明显 , 年 龄 增 长 而 逐 渐 随
不同啤酒糟比例的全混日粮育肥BMY牛试验

( <O 0 )⑤饲 料成本随 日粮 中啤酒糟 比例 的增加而降低 。2组的增重料耗 比最低 , P .5 。 获得 的增重收益最高 , 1 比
组 提高了 2 . 2 ; 8 2 3组总饲料成本虽然 比 1组降低了 3 . 9 , O 1 获得 的增 重收益反而是最低 的 , 比 1 降低 了 它 组 4 . 7 。养分分析 和饲 养试 验的结果表 明, 5 9 啤酒糟是 肉牛较 好 的精 料来 源 , 而且 湿啤酒 糟 的饲用成 本非 常低 , 添加 比例为 3 替代精料补 充料时增重较快而料耗 比较 低 , 5 经济效 益也较 高 。但 湿啤酒糟 的适 口性不好 , 提高 其在 日粮中的添加 比例会 降低 日粮的适 口性而影 响采食效 果 。而屠宰试 验结果 表 明, 日粮 采食量 对 B MY 牛 的 产 肉性 能有一定 的影 响。因为采食 量较大的试验组从 日粮 中摄入 了更 多的 营养素 , 以获得 较高 的体增 重 , 可 因
组 (. 6k ) 3组 (. 5k ) 增 重 料 耗 比 ( F 以 啤 酒 糟 在 日粮 中 的添 加 比 例 为 3 时 最 低 ; 除 了 肉 骨 比外 6 3 g < 8 2 g , G: ) 5 ④
的各项产 肉性能指标 , 包括宰前体重 和胴体 重 、 眼肌 面积、 肉重 和骨 重 , 净 屠宰率及净 肉率 , 膘厚度 和胴体脂 肪 背 总重 , 以及 各优 质 肉块 的产量 、 优质 肉块总重 和优质切块 比例都随着 日粮 中啤酒 糟 比例 的提高 而呈下降 的趋势 ; 肉骨 比以 2组最高 , 组 最低 , 3 但各组 间差 异不显著 ( P>0 0 ) . 5 。组 问 比较 的结果 , 1组 、 间所 有指标 差异都 2组 不 显著 ( P>O 0 ) 3组 则 在除 了肉骨 比和 优质 切块 比例 而 外 的各项 指标 方 面都 与 1 、 .5, 组 2组 有 显著 性差 异
用BMY牛改良德宏本地黄牛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通 过 近 6年 的试 验 示 范 证 明 , MY 牛 与 德 宏 本 B
地 黄牛 杂交 , 杂 交 后代 具 有 体 型 大 、 其 耐粗 饲 、 病 抗 强 、 长快 、 价高 、 生 卖 效益 好等 特点 , 深受 广大 养殖户
中: 丽市 2 瑞 6头 、 川 县 2 陇 3头 , 江 县 1 盈 7头 、 西 潞
市 6 、 畜 牧 站 4头 ; 进 B 头 州 引 MY 牛 冻 精 1 0 34 0
支 ; 进 B Y 能 繁种 母 牛 7 引 M 2头 , 德 宏 实 施 B 为 MY 牛 扩 繁 及 改 良本 地 黄 牛 奠 定 了种 源 基 础 。
3 3 BM Y 牛 杂 交 改 良效 果 及 分 析 .
6 . 1 和 7 . 3 ;2月龄 平 均 体 重 舍1 ok ( 4 7 1 4 1 8 g 本 地牛 1Ok ) 旱1 ok ( l g , 6 g 本地 牛 l 2k ) 分 别 比本 O g ,
地黄 牛提 高 了 6 . 4 和 5 . 6 3 6 6 8 %。从 表 3体 重 资 料看 , 初生重 本地 黄 牛公 母 和杂 交 牛 的公 母 牛都 差 异显著 ( P< 0 0 ) 本 地 牛公 母 之 间差 异 不 显 著 , .5 ; 杂交 牛之 间差异 极显 著 , 地 牛 与 杂交 牛 之 间差 异 本 极显著 ( <0 O ) 6 龄和 1 P .1; 月 2月 龄牛体 重差 异都
中 国 牛 业 科 学 2 1 ,7 2 :72 ,2 0 1 3 ( ) 2 —8 3 C i a Ca teS in e h n tl ce c
科 学 试 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上表可见平均屠宰率为60.8%,净肉率为51.2%,分 别比本地黄牛提高23.3和26.8个百分点。 (六)结论 以BMY牛为父本,本地黄牛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繁 殖、生长性能均表现出较好的杂交优势,初生重、6月龄、
12月龄的体重均有较大提高,BMY牛为较好的热带亚热带肉
牛新品种(系),其与本地黄牛的杂交改良技术在热区推 广前景看好。
一、曼中田牧场BMY牛杂交利用情况
(一)曼中田牧场概况 曼中田牧场占地面积3万亩,位于普洱市东南部曼老江边, 地处E100°19'~101°27',N22°27'~23°06'之间,年均气温
17.8°C,年均降雨量1524.4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
和。因水、热、光照条件得天独厚,曼中田牧场是全国仅存唯一 的四季常绿牧场。
合计/ 平均
♀
623
23.2
24.0
139.1
143.9
206.2
213.9
表3
品种及杂交组合
BMY及其杂交后代初生重与6、12月龄体重的杂种优势率
性别 ♂ 初生 n/头 233 244 41 52 629 623 体重/kg 30.8 29.4 30.1 17.4 16.4 40 49 314 312 n/头 50 62 6月龄 体重/kg 180.6 175.7 178.1 107.9 100 35 49 90 89 n/头 25 31 12月龄 体重/kg 251.6 242.1 246.3 158.6 146.7
♀
♂ ♀ ♂
34
11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14 231
20.8
24.2 22.7 24.9
133.5
142.2 136.7 149.8
198.7
218.1 202.8 220.8
♀
♂ ♀ ♂
230
244 245 629
23.4
25.2 23.7 24.7
138.9
152.2 141.1 148.6
206.5
225.6 208.5 221.6
在0~4℃的条件下排酸48h
分割测定
屠宰测定结果见表4。
表4
牛号 性别 屠宰月龄(月) 营养状况 断食前活重(kg) 宰前活重(kg) 胴体重(kg) 净肉重(kg) 脂肪重(kg) 骨重(kg) 血种(kg) 消化器官重(kg) 生殖器官重(kg) 其他器官重(kg) 头蹄皮尾重(kg) 骨肉比 屠宰率(%) 净肉率(%)
(五)数据统计与分析
1、繁殖性能情况
曼中田牧场饲草资源充足,牧场技术员的繁育
管理技术逐步提高,参配母牛营养状况较好,平均 产犊率、成活率、繁殖成活率较高,分别为82.38%、 95.87%、79.17%,详见表1。BMY牛与本地黄牛杂交 表现出较高的繁殖性能。
表1 年份 2007 2008 2009
三、存在问题
1、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公司已从事畜牧产业多年,积累 了畜牧养殖、种植及其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经验,达到了一定的
养殖规模,但要提高优质肉牛比重,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肉牛生产技能。因此,就整 体而言,公司在专业技术方面的人才较为欠缺,特别是冻改配
种、兽医等人员不足。
BMY
♀ 平均 ♂
YY
♀
平均
♂ BMY×YY ♀ 平均
16.8
24.7 23.2 24.0
103.6
148.6 139.1 143.9
151.7
221.6 206.2 213.9
与YY比
父母平均 ♂ ♀ ♂ 杂种优势率/ % ♀ 平均
﹢7.2
24.1 22.9 2.5 1.3 1.9
﹢40.3
144.3 137.9 3.0 0.9 1.9
热带肉牛新品种BMY牛
杂交利用进展
云南爱伲农牧集团 二0一一年一月
目
录
一、曼中田牧场BMY牛杂交利用情况
(一)投入人员及工作量 (二)材料 (三)杂交利用方法及技术路线 (四)监测内容 (五)数据统计与分析
二、推广BMY与YY的杂交改良技术情况
三、存在问题
前 言
为了提高公司的优质肉牛生产水平,向周边养牛
重。
2、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是指不同品种、品系间杂交,其杂交后代 通过杂种F1代某一数量性状平均表型值和双亲的平均表 型值相比较加以度量,即杂种优势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F1代平均表型值 双亲平均表型值 杂种优势率( %) 100% 双亲平均表型值
的生活力和若干生产性能平均值超过双亲平均值的部分。
﹢62.2
205.1 194.4 8.0 6.1 7.1
BMY犊牛
BMY牛育肥前期
BMY牛育肥后期
3、屠宰测定
从育肥后的30月龄去势杂交牛中随机选择5头在 公司肉牛屠宰加工厂内进行屠宰测定。整个屠宰过程 均采用欧盟标准进行,屠宰步骤如下:
断食24小时 去内脏
称重 淋浴 击昏放血 剥皮去头蹄
称胴体重
12月龄平均体重为213.9kg,较YY重62.2kg,增重比率 为41.0%。初生重、6月龄重及12月龄重的杂种优势率 分别为1.9%、1.9%、7.1%,详见表2、表3。BMY牛与本 地黄牛(YY)杂交后代表现出较快生长性能。
表2 曼中田牧场BMY牛与本地黄牛杂交后代生产性能统计表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性别 ♂ 数量 (头) 36 月龄体重(kg) 初生 22.5 6 138.1 12 211.2
的《合作繁育优质肉牛合同书》和犊牛信息卡,每头补助
50元,其中补助配种员30元/头,补助配种农户20元。出生 后的犊牛由农户代养至8-10个月,公司按照合同规定价格 回收。
目前为止,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繁育优质 肉牛合同书》165份,提供 2000剂BMY冻精给指 定配种员,开展BMY牛杂交利用技术的推广工作。
2、对肉牛各阶段的养殖、管理方法上缺乏科学性,对各 牧场提供的饲草营养平衡问题意识不到位,肉牛日粮搭配(营 养供给)方面经验不足,肉牛生产技术及方法有待提高。
汇报完毕
请各位领导、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谢 谢!
二、推广BMY与YY的杂交改良技术情况
为促进普洱市优质肉牛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010年以来,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工厂” 的合作方式开展BMY牛杂交利用技术的推广工作。
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繁育优质肉牛合同书》,免费 提供BMY牛优质精液给当地畜牧局指定的配种员,由该配种 员对农户提供的合格母本黄牛进行人工受精。经配种人员 配种后,母牛成功受孕并出生犊牛,公司根据与农户签定
曼中田牧场BMY牛与本地黄牛杂交的繁殖性能统计表 参配数 (头) 105 297 542 产犊数 (头) 78 241 469 成活数 (头) 70 232 461 产犊率 (%) 74.29 81.14 86.53 成活率 繁殖成 (%) 活率(%) 89.74 96.27 98.29 66.67 78.11 85.06
2010
合计 平均
563
1507
493
1281
489
1252
87.57
99.19
86.86
82.38
95.87
79.17
2、生产性能情况
BMY牛与本地黄牛(YY)杂交后代的平均初生重为
24.0kg,较YY重7.2kg,增重比率为42.9%;6月龄平均
体重为143.9kg,较YY重40.3kg,增重比率为38.9%;
本地母本黄牛 BMY种公牛
(三)杂交利用方法及技术路线 以BMY种公牛(或冻精)与本地黄牛杂交,杂交F1 代在半放牧+半舍饲条件下,饲养至18月龄后转入育肥 阶段,育肥至30月龄前进行屠宰。其技术路线如下:
♂BMY×♀YY F1 ♀ 作后备母牛
♂
半放牧+半舍饲
18月龄
育肥
30月龄
屠宰
(四)监测内容 1、体重 根据出生记录,从初生、6月龄、12月龄相应 时间的上午空腹称重,初生重于出生后未哺乳前称
户示范推广优质肉牛杂交改良技术,促进普洱市肉牛
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自2005年以来,公司从云南省草 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引进BMY种公牛40余头及冻精5500 剂,以本地黄牛及婆罗门牛为母本,以本交和人工受 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BMY牛的杂交利用工作。通过
对BMY与本地黄牛杂交后代的跟踪监测,分析其生长
性能和BMY牛的杂交利用情况总结如下:
BMY与YY杂交后代的屠宰测定
M389 ♂ 30 中偏上 528 513 305.7 264.5 12.9 41.2 18.3 20.6 0.87 11.7 58.6 1:6.4 59.59 51.56 M408 ♂ 30 中 517 503 320.6 259.9 14.5 60.7 19 18.6 0.84 10.5 57.2 1:4.2 63.74 51.67 M435 ♂ 30 上等 550 534 328.6 276.4 13.5 52.2 15.6 19.8 0.98 11.8 59.6 1:5.2 61.54 51.76 M378 ♂ 30 中偏上 534 520 307 259.1 13.9 47.9 16.8 19.3 0.95 10.9 59.3 1:5.4 59.04 49.83 M415 ♂ 30 中偏上 574 559 336.6 284.9 14.7 51.7 18.2 21.5 1.1 12.6 62.3 1:5.5 60.21 50.97 540.6 525.8 319.7 269.0 13.9 50.7 17.6 20.0 0.9 11.5 59.4 1:5.3 60.8 51.2 平均
(二)材料
杂交父本为BMY及其冻精。BMY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