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神经症 ppt课件

神经症   ppt课件

PPT课件
42
惊恐发作 (1)符合焦虑性神经症的诊断。 (2)1个月内至少有3次发作,或者首次典型发作之后继之
以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 (3)以惊恐发作为主要临床象,症状符合以下4项:
PPT课件
43
在没有任何客观危险的环境下发作,以致发作不可预。 两次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之外,没有明显的症状。 发作表现为强烈的恐惧,伴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还往往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
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 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和不 必要的恐惧情绪,而且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自主神经症 状,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不安。患者明 知恐惧情绪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以致影 响其正常活动。恐惧的对象可以是单一的或多种的, 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本病以青 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
与恐怖症的区别
恐怖症的核心表现和急性焦虑发作一样,都是惊 恐发作。
不同点在于恐怖症的焦虑发作是由某些特定的场 所或者情境引起,患者不处于这些特定场所或情 境时不会引起焦虑。例如害怕社交场合或者人际 交往,或者害怕某些特定的环境:如飞机、广场、 拥挤的场所。恐怖症的焦虑发生往往可以预知, 患者多采取回避行为来避免焦虑发作。
B、符合下述情况之一:
发作有利于病人摆脱困境,发泄情绪获取别人同情,得到支持或补偿等。 有自我诱发机制。 症状和病程受环境或暗示的影响。
PPT课件
31
C、妨碍社会功能。 D、起病急、过去有类似的发作,或病程在3个月以上。 E、不符合任何其他一种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PPT课件
32
转换型癔症:
PPT课件
23
2、流行学研究
国内材料:患病率3.55‰;农村5.00‰,城市2.09‰。 国外的材料:3‰-6‰。 发病年龄多在16-35岁之间,少数超过49岁。

周围神经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周围神经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吉兰-巴雷综合征与周期性麻痹鉴别
症状
吉兰-巴雷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而 周期性麻痹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不累及自主神经和感觉系统。
病因
吉兰-巴雷综合征通常由免疫反应引起,而周期性麻痹可能与遗传、代谢异常等有关。
诊断方法
吉兰-巴雷综合征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和相关免疫学检查以确诊,而周期性麻痹通常根据 症状和体征即可诊断。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观察皮肤温度、湿度、颜色变 化等,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神经电生理检查
01
02
03
肌电图
检测肌肉的电活动,了解 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功能 状态。
神经传导速度
测量神经传导速度,判断 神经传导功能是否正常。
诱发电位
通过刺激神经并记录电位 变化,评估神经功能状态。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观察骨骼结构,排除骨骼病变对神经 的压迫。
多发性神经病需要进行全面的神经系 统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确定病 因和病变范围,而单神经病通常根据 症状和体征即可诊断。
病因
多发性神经病通常由多种原因引起, 如中毒、营养缺乏、代谢性疾病等, 而单神经病可能与创伤、压迫、炎症 等有关。
急性与慢性多发性神经病鉴别
01
病程
急性多发性神经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数日或数周内达到高峰,而慢
肌肉无力治疗
针对肌肉无力的治疗包括使用营养肌肉的药物、进行康复训练和物 理疗法。
病因治疗
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
01
根据周围神经病的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控制
血糖、降低血压、停用相关药物等。
免疫疗法
02

周围神经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原则ppt

周围神经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原则ppt
亚急性、慢性
• 糖尿病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 糖尿病近端肌萎缩 • CIDP • CMT • 原发性周围神经病
运动为主 混合 感觉为主




































受累神经是对称?不对称?是感觉受累还是运动受累?
对称性受累 表现为长度依赖性(远端受累): 远端和近端受累:
最常见病因可以从病史、体检和初步辅检中获得
多数患者的周围神经病是以感觉障碍为主, 如果有亚急性的感觉性共济失调,则是因为 粗纤维的功能受损害而导致的位置觉的障碍
而有的只是有细纤维损害,表现出痛温觉和 植物神经障碍
最常见病因可以从病史、体检和初步辅检中获得
药物的副作用(如顺铂、长春新碱) 结缔组织疾病 干燥综合征 或是原发性的感觉神经病 家族中有类似的症状
周围神经病损害分布、病理分类和相关疾病
轴索性周围神经病 感觉运动均受累 对称长度依赖 不对称,神经丛样分布 单或多神经病 感觉性受累 对称或不对称性神经病 运动性神经病
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 感觉运动均受累 对称,远端或近端 运动受累 不对称 感觉+运动
糖尿病,药物,中毒,代谢,遗传 糖尿病性肌萎缩,原发性从性神经病,卟啉病 缺血性、外伤性神经病,感染,HNPP
不对称受累 单神经和神经丛受累 多见: 少见:
感觉性神经病(对称或不对称) 运动性神经病(对称或不对称) 自主神经 (对称或不对称)

精神病学第十章 神经症——第一节 神经衰弱

精神病学第十章 神经症——第一节 神经衰弱

神经症(Neurosis)俗称神经官能症。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版》(CCMD-Ⅱ)中神经症的描述性定义:“⼀组轻度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降低,情绪波动与烦恼,体感性不适增加。

体查⽆器质性基础。

⾃知⼒良好,⽆精神病性症状。

病前有⼀定素质与⼈格基础,起病与⼯作学习负担过重或与精神应激因素有关,但精神就激因素没有在⼼因性精神障碍中那样严重,病程迁延,病程不⾜3个⽉者诊断为神经性反应。

”由于各国学者理解神经症病因学观点不⼀致,多年来对本症的命名、概念、分类等争议较多。

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病分类中删除了神经症。

我国学者仍认为神经症是⼀客观存在的临床实体,在CCMD-Ⅱ中将神经症分为⼋个亚型:焦虑症、癔症、恐怖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疑病症、强迫症及其它神经症。

其共同点是①起病常与素质和⼼理社会因素有关;②病前多有某种性格特征;③临床相呈现出精神和躯体⽅⾯的多种症状,但⽆相应的器质性基础;④除部分癔症患者外,⼀般意识清楚,与现实接触良好,⼈格完整,⽆严重的⾏为紊乱;⑤病程较长,⾃知⼒完整,要求治疗。

神经症是常见病,患病率相当⾼。

WHO根据各国和调查资料推算:⼈⼝中的5%~8%有神经症或⼈格障碍,是重性精神病的5倍。

西⽅国家的患病率100‰~200‰,我国为13‰~22‰。

神经症也是门诊中最常见疾病之⼀。

第⼀节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是指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容易疲劳,常伴有情绪烦恼和⼀些⼼理⽣理症状的⼀种神经症。

神经衰弱⼀词最先由美国医⽣(Beard 1868)提出,近年来⼜在分类中取消这⼀名词。

在我国和国际疾病分类中均保留神经衰弱这⼀诊断。

⽬前,国际上有把神经衰弱的症状局限于容易疲劳为主要表现的倾向。

青壮年期发病较多,脑⼒⼯作者较常见。

占门诊就诊神经症患者的半数以上。

[病因及发病机理] ⼀、精神因素是诱发神经衰弱的重要原因。

凡能引起神经活动过度紧张并伴有不良情绪的情况都可能是神经衰弱的致病因素。

许又新神经症诊断标准

许又新神经症诊断标准

许又新神经症诊断标准
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焦虑、恐惧、强迫、抑郁等症状。

针对神经症的诊断,许又新提出了一套较为全面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神经症患者。

首先,许又新神经症诊断标准将患者的症状分为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

主要症
状包括焦虑、恐惧、强迫、抑郁等,而次要症状则包括失眠、食欲改变、体重波动等。

通过对患者症状的详细观察和记录,医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其次,许又新神经症诊断标准强调了对患者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的评估。

持续时间是指患者症状的持续时间,通常需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出现才能被诊断为神经症。

而严重程度则是指患者症状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严重程度越高,患者的病情也越严重。

另外,许又新神经症诊断标准还强调了对患者症状的全面评估。

全面评估包括
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况的评估,以及对患者家族史、生活事件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通过全面评估,医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最后,许又新神经症诊断标准还强调了对患者的个性特征和社会环境的考虑。

个性特征和社会环境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诊断神经症时,医生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性特征和社会环境,以便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总之,许又新神经症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套全面、科学的诊断标准,
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神经症患者。

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新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诊断技能课件

新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诊断技能课件

2.焦虑性神经症 特点:(1)焦虑的情绪体验 (2)焦虑的身体表现 (运动不安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类型: (1)急性焦虑发作 临床相: 鉴别诊断: (2)广泛性焦虑 临床相: 鉴别诊断:
3.恐惧性神经症: 特点:(1)害怕和处境不相称 (2)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 物神经功能障碍。 (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 损害。 鉴别诊断:疑病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神经症:
躯体化障碍鉴别诊断:
寻求镇痛药物以减缓疼痛也可能是药物使用障碍的一个症状。 抑郁症 焦虑症 急性妄想发作
6.进食障碍
主诉: 可能因为暴食或采取极端的节食手段等来就诊。 诊断要点: 常见的要点有: 不可理喻地害怕长胖或体重增加 过分努力控制体重 否认体重或饮食习惯是问题所在 神经性厌食患者通常表现为: 体重很低仍严格节食 扭曲的体像 停经
6.抑郁神经症
抑郁的表现: A 兴趣减退甚至丧失 B 对前途悲观 C 无助感 D 感到精神疲惫 E 感到自我评价下降 F 感到生活或生命没意义 (1)轻度抑郁症 临床相:1、情绪低落;2.社会功能受损;3,2周以上 (2) 抑郁神经症:心理低落伴随着尖锐而持久的心理冲突; 症状至少持续二年,且三分之二时间处于抑郁状态。
2.神经症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排除可能存在的器质性病变)
(1)可疑神经症病人都必须进行常 规的身体和神经系统检查。 (2)内科疾病和神经症可并存。
3.神经症与人格障碍
A、提倡多轴诊断 Ⅰ轴为求医主要精神疾病; Ⅱ轴为人格障碍和智能障碍; Ⅲ轴为躯体疾病; Ⅳ轴为社会心理因素; Ⅴ轴为病前一年最佳社会功能水平。 B、了解每一位神经症病人的人格对治疗和推断预后都有必要。 C.神经症与人格障碍可以并存,也可以是因果关系。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单元神经症与精神病的鉴别诊断
不同类型的神经症
神经衰弱
焦虑性神经症 恐怖性神经症 强迫性神经症 躯体形式的疑病性神经症
不典型的神经症
•抑郁神经症 •人格解体神经症
第一单元神经症与精神病的鉴别诊断
(二)区分不同类型的神经症 1.神经衰弱 症状可分三组: (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 (2)情绪症状主要有三个方面: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 并且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①病人感到痛苦,并常常向别人倾诉,寻求帮助或治疗; ②感到控制不了或摆脱不了; ③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 (3)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①睡眠障碍;②头部不适感; ③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
第二单元 识别重性精神病
鉴别诊断 许多躯体的疾病可能引起类似于惊恐发作的症状(心 律失常,脑缺血,冠心病,甲状腺毒肿)。这些诊断 大都可以从病史及躯体检查加以排除。 如果发作仅仅发生于某些特定的恐惧场所,参见恐怖 障碍——F40 如果同时存心境低落或悲伤,参见抑郁症——F32#
第二单元 识别重性精神病
第一单元神经症与精神病的鉴别诊断
2.神经症与器质性病的鉴别 诊断神经症不能单纯依靠排除。内科病症与神经症的共病 时,如果神经症症状典型而持久,神经症诊断仍然可以成 立。 3.神经症与人格障碍 据P.Tyrer(1983),神经症病人的40%有人格障碍, A.Sims(1975),一组神经症病人追踪12年发现70%有人 格障碍,而对照组外科病人有人格障碍者只占25%。 弄清楚神经症病人的人格是重要的。 神经症病人后来出现非器质性精神病状态的,几乎都有人 格障碍。
第二单元 识别重性精神病
患者可能因为恐惧而不能离开家或不能独处。 鉴别诊断 如果焦虑发作突出,参见惊恐障碍——F41.0 如果心境低落或悲伤突出,参见抑郁症——F32 治疗指南中的许多原则也可以反过来帮助对特定的恐怖(如 恐水、恐高)进行鉴别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及分类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及分类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及分类
(一)神经症诊断标准
1、与心理问题相鉴别:心理冲突变形,与现实处境没有直接联系,无明显的道德色彩(即无对与错)
2、排除器质性疾病(有无器质性病变)、人格障碍(观察神经痛苦程度)与精神病(自知力是否完整)
3、神经症诊断评定标准
(1)病程:
不到三个月为短程,评1分;三个月到一年为中程,评2分;一年以上为长程,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
轻度病人可自行设法摆脱,评1分;
中度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须靠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
重度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评3分。

(3)社会功能:
轻微妨碍无明显变化,评1分;中度,效率显著下降,评2分;重度受损,完全无法工作、交往,评3分。

(4)总分
<3分,不够诊断为神经症;>6分,确诊为神经症;4~5分,为可疑神经症。

神经症和可疑神经症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太短不可靠
(二)分类
1、ICD-10国际分类标准
2、DSM-IV分类——美国标准
3、CCMD-3分类——中国标准
(1)恐怖症:①场所恐怖症②社交恐怖症③特定恐怖症
(2)焦虑症:①惊恐障碍②广泛性焦虑
(3)强迫症
(4)躯体形式障碍:①躯体化障碍②未分化躯体障碍③疑病症④躯体植物神经紊乱⑤持续躯体疼痛障碍(5)神经衰弱
(6)其它神经症:人格解体神经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求职过程不顺利,考虑到和自己只是个大专学历有关。 开始参加本科自学考试。学习遇到困难时,不免想起 现在的被动局面都是因为当初父母不能克服困难,做出一些牺 牲,让自己复读。同时也认为与自己当时没有坚持要复读有 关,特别想到和自己情况差不多的姨家表妹复读后考取了一所 理想的大学本科,更加伤心后悔。一天夜间又听到自己房间里 现声音,怀疑老鼠作怪,紧张得一夜没睡好。次日,检查并无 自己房间有老鼠的证据,但还是不放心,认为院里和马路上都 会有老鼠的踪迹。碰到垃圾箱要远远地绕开走。从外面回家要 反复洗手,虽然知道没有必要,但就是不能控制,否则就很难 受。
仅人际交往受轻微妨碍,评分1;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 率下降,须减轻工作或部分工作,评分2;完全不能工作学 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评分3。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评定结果分析
总分为3,还不够诊断神经症 总分为4-5为可疑,需进一步观察确诊 总分不小于6 (非大于6),神经症的诊断可以成立 注意: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 虑近三个月的情况,评定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没想到对方不同意,困惑之余,想到也可能对方考 虑到经济问题,想傍个大款,但这似乎又与对方每 天都来电话的热情态度相矛盾。况且自己非常喜欢她, 每天晚上通完电话后都久久不能入睡,次日上班没有精 神。这种矛盾心情持续半年多了。我这个单位纪律很 严,或也没有机会去看她,她刚到这家公司工作统管财 务,一天也不能离开。俩人沟通只见声,不见人,很多 问题说不清楚,就怕哪一天她提出分手。原来我还有 “雄心壮志”想自学考试,想出人头地。这几个月来感到 什么事都没有劲头,连喜爱的足球比赛也不想看了,整 天呆在宿舍里发呆,想发脾气也没有可发,胸前像压了 一块大石头沉沉的,很难受,两条腿发软,觉得自己的 心呆在半空,一动就出虚汗,我年纪轻轻的,这是得的 什么病?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共性六:一般自知力完整,有求治要求
重性精神病在疾病发作期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自 知力损害。
而神经症在疾病发作期均保持较好的自知力, 现实检验能力通常不受损害,不仅能识别他们的精 神状态是否正常,也能判断自身体验中哪些属于病 态,常对病态体验有痛苦感,有摆脱疾病的求治欲 望。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CCMD-Ⅲ神经症总的诊断标准如下: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①恐惧;②强迫症状; ③惊恐发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⑥躯体化障碍; ⑦疑病症状;⑧神经衰弱症状。 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
促使其主动求医。 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
一天上午在把重要文件放进保险柜锁好后发现 抽屉里还拉下一份文件,病人十分恐慌。当她把这 份文件锁进保险柜后,感到不放心,怕没有锁好, 便打开重新再锁。就这样,她陷入了开了又锁,锁 了又开的强迫动作之中,从此,病人一上班就纠缠于 保险柜是否锁好了的强迫观念和反复锁柜的强迫动作 之中。 第一阶段是常形,第二阶段是变形。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五、神经症与人格障碍的鉴别
1、弄清每一位神经症患者的人格是重要的,这对 治疗和推断预后都有必要。神经症与人格障碍不是非 此即彼的问题,可多轴诊断。 2、很多神经症病人有人格障碍(40%),神经症病 人比其他器质性疾病病人更容易出现人格障碍。 3、在不同的时期,同一病人完全可能处于不同的状 态(神经症状态和精神病状态)。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 断
2020/12/5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l 心理正常: ◆ 心理健康: ◆ 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
l 心理异常:确诊的神经症 人格障碍 各类精神病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一、神经症与精神病的总体区分
1、轻重程度区分(相对标准) 神经症又称轻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又称重 性精神疾病。 衡量轻重从三个方面: A、症状自知力; B、对客观现实歪曲程度; C、社会功能受损害的程度。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l 精神病性只限于下述症状的描述: 1、幻觉; 2、妄想; 3、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 4、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
的社会性退缩; 5、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
(思维发动的迟滞和思流的缓慢;伴有注意力和记忆 力的下降;在行为上表现为运动迟缓) ; 6、紧张症性行为(如木僵、腊样屈曲)。
症”。 神经症的症状产生必须是 “功能性的”。此处
功 能性是指目前科学技术水平还未能肯定的病理性改变。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共性四、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相对重性精神病,多数患者社会功能是完好的。 和正常人或与病人病前相比,其社会功能只能是 相对完好,其工作、学习效率和适应能力均有不 同程度的减退。 社会功能相对完好是从神经症这一群体水平来考 虑,并不排除某些神经症患者可能有严重的社会 功能障碍。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四、神经症与器质性疾病的鉴别
对每一位可疑神经症病人都必须进行常规的身 体和神经系统检查。
身体和神经系统检查阴性不能构成神经症诊断 的充分根据;
反之,如果神经症症状典型和持久,即使病人 确有内科疾病,神经症的诊断依然可以成立。在某 些情况下,必须下两个诊断,即内科疾病和神经症。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作为一组人为合并起来的病症单元,神经症的各 亚型有着各自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治疗反应及病程与预后。但神经症仍有不少共 同之处而使其有别于其他类别的精神障碍。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共性一: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许多研究表明,神经症患者在病前较他人遭受 更多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主要以人际关系、婚姻 与性关系、经济、家庭、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多见。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4、典型的神经症持续多年后出规的精神病状态照 例是不典型的。反之,如果病人表现为典型的精神 分裂症,既往的临床相照例不是典型的神经症,病 人过去的障碍与其说是持久而烦恼的心理冲突,不 如说主要是社会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尤其是人际 关系上的异常行为。 5、神经症病人后来出现非器质性精神病状态,几 乎都有人格障碍。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二、神经症的总体特点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 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的精神障碍。 本障碍患者病前多有一定的易患素质基础和个性 特征;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的影响;症状没有可以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与 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 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有求治要求; 病程大多持续迁延。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2、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 (通科或非专业医生的简单评定方法)
(1)病程: 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
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 (2)精神痛苦的程度:
轻度可以主动摆脱,评分1;中度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 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重度者几乎完全 无法摆脱,即便别人安慰开导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息也无济 于事,评分3。 (3)社会功能: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晚上看书时,更时时刻刻地注意有无老鼠活动的 声音,失眠、头晕、心慌、学习效率很差,心烦, 总想发脾气,对父母的态度不好。
l 思考:从那些方面可以诊断神经症? 害怕老鼠是常形还是变形?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例2 某男,25岁,未婚,某单位(要求保密)的 轿车司机。
高中毕业后于7年前到本单位工作,3个月前领导发 现驾车时打瞌睡,自己说无法克制。暂停工作,去某医 院神经科检查,认为没有病,同事们反映他消沉、闷闷 不乐已经有好长时间了。
自述:有一女友,是中学同学,现在家乡附近的一 个大城市里的一家公司做会计。女友的长相,工作性格 都很好,自己非常满意。但其家庭负担较重,母亲务病去 世,欠下一些债务。考虑到调到对方所在的城市工作可 以对她多一些照顾,为此,在她父亲去世后,向她提出 “订亲”的要求,以便有理由向领导提出调动。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共性五: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
神经症患者罕见精神病性症状。尽管极少数病人 可能出现牵连观念、幻听等症状,多持续时间短暂, 绝非主要临床相。
个别强迫症患者的强迫行为可能显得非常古怪, 但患者能就此做出心理学上的合理解释,通常是为了 缓解焦虑,
临床上可见到某些疑病症患者的疑病观念可能达 到妄想的程度。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六、区分不同类型的神经症
1、神经衰弱
A 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 B 情绪症状(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 C 心理生理障碍 (睡眠障碍、头部不适、
内脏功能障碍)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A 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
(1)精神易兴奋与躁狂的区别 精神易兴奋主要表现为联想和回忆增多且杂乱,
规定。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 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与偏 执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等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三、神经症与不健康心理的鉴别
1、心理冲突的性质:心理冲突有常形和变形之分。 什么是心理冲突的常形?一是与现实处境直接
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二是有明 显的道德性质。
、记忆差或内脏功能障碍——疑病表现),也容易发
生变形。
归纳:情有可缘属于常形;
难以理解属于变形,情有可缘但表现得难以理
解也属变形。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病人,女性,30多岁,某机关党委办公室秘书。 中央发出反腐败号召,病人陷入了心理冲突:她知 道上司党委书记有不正之风,想检举又怕检举反遭 报复,十分痛苦。约半月之久,眠食不安,工作无心。
一方面可能遭受应激事件多的个体易患神经 症;而另一方面则可能是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特点 易于对生活感到“不满”,对生活事件更易感,或 者是其个性特征易于损害人际交往过程,从而导 致生活中产生更多的冲突与应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