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安塞腰鼓 作业设计
2024年《安塞腰鼓》教案(通用

2024年《安塞腰鼓》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塞腰鼓》,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及文化内涵;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相关语法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表演形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安塞腰鼓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表演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安塞腰鼓表演视频、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表演者的动作、表情和鼓声。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表演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表演形式。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详细讲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讲解相关语法知识。
4. 小组合作(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5.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选择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点评并讲解。
6. 情感体验(1)再次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表演者的情感表达。
六、板书设计1. 《安塞腰鼓》2. 内容:历史背景:陕北民间艺术表演形式:鼓舞、舞蹈、演唱文化内涵:勇敢、热情、豪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安塞腰鼓的特点。
(2)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安塞腰鼓的短文。
2. 答案:(1)安塞腰鼓的特点:鼓舞、舞蹈、演唱相结合;表演热情、豪放、激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安塞腰鼓-刘成章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安塞腰鼓-刘成章》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形式——腰鼓。
2.进修《安塞腰鼓》这一经典曲目标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提升文化自大心。
二、教学内容:1.介绍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腰鼓表演形式和历史渊源。
2.进修《安塞腰鼓》的基本曲谱和演奏技巧。
3.分组排演《安塞腰鼓》并进行集体表演。
4.进修腰鼓表演中的舞蹈动作和节奏控制。
5.了解腰鼓表演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进修《安塞腰鼓》的曲谱和节奏。
2.掌握腰鼓演奏中的节奏感和舞蹈动作。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腰鼓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2.分组排演:组织学生分组排演《安塞腰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集体表演: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表演,展示他们的效果。
4.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腰鼓表演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安塞腰鼓》的音乐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腰鼓表演形式。
2.进修曲谱:教师讲解《安塞腰鼓》的基本曲谱和节奏,学生跟读练习。
3.分组排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乐器和舞蹈动作,进行排演。
4.集体表演: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全班同砚观摩并互相评判。
5.总结:教师总结腰鼓表演的过程和经验,引导学生思考表演中的不足和提升空间。
六、作业要求:1.每位学生需背诵《安塞腰鼓》的曲谱和节奏。
2.每个小组需进行至少三次排演,并录制表演视频。
3.学生需要撰写一篇关于腰鼓表演的心得体会,包括对腰鼓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七、评判标准:1.音乐表现能力:包括节奏感和舞蹈动作的准确性。
2.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和协作情况。
3.表演效果:整体表演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4.个人表现:学生对腰鼓表演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腰鼓表演形式,还能够培养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5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5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教学时间1课时学习者分析1.学生基础较好,过讨论,适当的引导就能很好的学完本课。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自己真实的承载着原始的和力量无穷的生命源泉。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图片、声响和学生的行为参与来激发学生的多种官能,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品味作品和感悟生命。
三、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看“安塞腰鼓”的图片,学生能初步激昂、亢奋、雄浑,人茫茫一片,声茫茫一片的忘我场面。
2.借助感官的初步体会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3.借助背景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和深意。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主题的基础上激活自己的生命。
教学资源投影仪、安塞腰鼓的图片,影像资料和制成的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1.导入新课让同学们闭上双眼,让后播放一小节萨克斯轻音乐,听完后马上播放安塞腰鼓的影像。
教学活动21.谈感受1)完后让同学们谈谈听完萨克斯和看完安塞腰鼓影像有什么感受?2)学生可能回答:听完萨克斯让自己心情轻声…看完安塞腰鼓的影像使自己激情澎湃,被那激昂的场面所震撼…教学活动31.师生交流师:那么大家能不能找几个词语来概括安塞腰鼓场面的特点?生:粗犷、雄浑、恢弘、磅礴等。
师:那么同学去朗读的时候能够让听众听出这些特点来吗?同学们自己尝试地朗读一下,一定要能打动听众。
教学活动41.朗读表演1)分角色朗读;2)放朗读的录音;3)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与录音对比后慢慢体会,揣摩作品的意蕴。
教学活动51.学生交流体会揣摩后,同学相互交流自己所得:作者情感,作品深意等。
教学活动61.大家讨论师:作品怎么会给我们展现这么磅礴的力量、亢奋的生命、火热的激情、恢宏的场面,让人的生命得已自由的挥洒?作者到底想给我们表现什么呢?学生自由讨论后推选代表发言。
《安塞腰鼓》教案集合9篇

《安塞腰鼓》教案集合9篇《安塞腰鼓》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__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__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__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一、导入:同学们,在一曲荡气回肠的《黄土高坡》声中,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黄土高原,学习第14课(读题安塞腰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赞叹安塞腰鼓的话?是那一句?(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好”)那么__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安塞腰鼓的“好“?(场面、鼓声、后生、舞姿)二.感知“腰鼓”自主学习1.默读课文6-17自然段,分别在这四个方面中划出让你感受到安塞腰鼓“好”的句子,并在边上写写批注。
小组合作:一读:在小组中朗读你划出的句子。
二说:说说你的感受。
三补充:互相补充三.情动“腰鼓”教师评价小组合作。
首先让我们一起感受安塞腰鼓的场面。
这一段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好”?“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1.排比,有气势,鼓声激荡。
(来,读一读,分享你感受到的气势)2.比喻,读一读这些用来打比方的词:有力量有气势的东西,让人心潮澎湃。
3.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4.是的。
读着这样激动人心的文字,我们的脑海里一定还原了这场粗狂豪放真实场面。
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看到更多、听到更多,谁能来试一试。
课件出示:______一样,是喧腾的鼓声;______一样,是;5.多好的理解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争取读出这种气势来。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1.找出相对意思的词,理解对比的作用,体会安塞腰鼓的感染力;2.指导朗读,理解体会场面的火烈。
《安塞腰鼓-刘成章作业设计方案》

《安塞腰鼓-刘成章》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安塞腰鼓》是一首由闻名音乐家刘成章创作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以其婉转的旋律和奇特的节奏感备受欢迎。
在音乐教育中,通过进修和演奏《安塞腰鼓》,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音乐感知能力、节奏感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安塞腰鼓》的背景和创作故事。
2.掌握《安塞腰鼓》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4.通过演奏《安塞腰鼓》,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
三、教学内容1.介绍《安塞腰鼓》的起源和创作背景。
2.进修《安塞腰鼓》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分组练习演奏《安塞腰鼓》。
4.合并各组演奏,进行整体表演。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安塞腰鼓》的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这首音乐作品的魅力。
2.教学内容呈现:介绍《安塞腰鼓》的背景和创作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这首音乐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3.进修节奏和旋律:传授《安塞腰鼓》的基本节奏和旋律,让学生跟随节奏练习击鼓。
4.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演奏《安塞腰鼓》。
5.整合表演:各小组进行演奏练习后,将各组的表演整合在一起,进行整体表演。
五、教学评判1.观察学生在进修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节奏和旋律的掌握情况、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从而不息提高。
3.通过学生表演的效果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并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资源准备1.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安塞腰鼓》的音乐资料和演奏视频。
3.教学鼓或其他打击乐器。
4.学生分组演奏的练习场地。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息总结经验,及时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不息提高。
同时,鼓励学生多多练习,不息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本次《安塞腰鼓/刘成章》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其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其未来的音乐进修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安塞腰鼓-刘成章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安塞腰鼓-刘成章》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安塞腰鼓》是一首由闻名作曲家刘成章创作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以其漂亮的旋律和奇特的节奏感受深受人们喜爱。
通过进修这首曲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安塞腰鼓》的背景和创作意图;2. 掌握《安塞腰鼓》的基本乐谱和演奏要领;3. 能够进行简单的合奏表演。
三、教学内容1. 介绍《安塞腰鼓》的背景和相关知识;2. 进修《安塞腰鼓》的乐谱和节奏;3. 练习演奏《安塞腰鼓》;4. 进行合奏排演。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示范:老师介绍《安塞腰鼓》的背景和基本知识,然后进行演奏示范;2.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奏,互相帮助,共同进步;3. 合奏排演:全班学生一起进行合奏排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介绍《安塞腰鼓》1. 老师介绍《安塞腰鼓》的背景和创作意图;2. 播放《安塞腰鼓》的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第二课:进修乐谱和节奏1. 老师讲解《安塞腰鼓》的乐谱和节奏;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演奏。
第三课:分组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演奏《安塞腰鼓》,互相交流,共同进步;2. 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纠正学生的演奏技巧。
第四课:合奏排演1. 全班学生一起进行合奏排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2. 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协作,提高整体演奏效果。
六、教学评判1. 学生个人表现评判:根据学生在进修过程中的表现,评定其个人成绩;2. 团队合作评判:评定学生在合奏排演中的团队合作表现;3. 整体演奏效果评判:评定全班学生合奏的整体效果。
七、教学资源1. 《安塞腰鼓》的乐谱和演奏视频;2. 音乐教室的乐器设备;3. 学生的合作意愿和积极性。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表现能力,为以后参与更高水平的音乐比赛和演出做好准备。
《安塞腰鼓-刘成章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安塞腰鼓-刘成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安塞腰鼓》是一首著名的陕北民歌,歌词描绘了安塞腰鼓的魅力和陕北人民的豪迈情感。
而刘成章是这首歌的原唱者,他的深情演绎赢得了数不清听众的喜爱。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进修《安塞腰鼓》这首歌曲,让同砚了解陕北地区的文化特色,感受民歌的魅力,培育同砚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了解《安塞腰鼓》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精通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 能力目标:培育同砚的音乐观览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同砚的演唱技巧。
3. 情感目标:通过进修民歌,培育同砚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大,增强同砚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打算第一课时:介绍《安塞腰鼓》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播放原唱版音频,让同砚感受歌曲的魅力。
第二课时:进修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分组练习歌曲的演唱。
第三课时:进行歌曲的集体排演,培育同砚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第四课时:进行歌曲的表演,让同砚展示自己的演唱技巧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听力教学法:通过播放音频让同砚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2. 合作进修法:分组练习和集体排演,培育同砚的团队合作认识。
3. 表演教学法:通过表演让同砚展示自己的演唱技巧和表演能力。
五、教学评判1. 同砚自评:同砚可以依据自己的表现和进步进行自我评判。
2. 同侪评判:同砚可以互相观摩和评判,提出改进建议。
3. 老师评判:老师依据同砚的表现和进步进行评判,并赐予必定和指导。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同砚不仅可以了解陕北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歌的魅力,还可以培育音乐观览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同砚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
同时,通过表演歌曲,同砚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自大,增强自身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期望同砚在进修《安塞腰鼓》这首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力气,激发自己的潜能,呈现自己的魅力。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培育同砚对传统文化的爱好和热忱。
2024最新-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8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安塞腰鼓》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是敬业的小编小鱼儿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安塞腰鼓》教学设计8篇,欢迎参考阅读。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的1、学习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及其在本文中的作用。
二、课型设计:品读课三、预习要求1、落实字词,会读会写。
2、上网了解作者和安塞腰鼓的情况。
四、教学设想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成都的现代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
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
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2、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
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五、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朗读、感知(一)知内容。
1、放录像。
安塞腰鼓曾在我国多种大型活动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体教学录像。
在正式讲解课文时,放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
学生边看录像边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谈观感。
在学生谈观感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①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②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
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安塞腰鼓
(一)
一、抄写词语。
二、补充词语并选择填空。
()()观止惊()动()()()而止
(1)黑猩猩记忆力令人()——半秒钟记住数字排列。
(2)电视里播放的我爱看的文娱节目因为停电()。
三、选字填空
燥躁
暴()干()()热急()枯()
博搏
()斗()学脉()()览()击
(二)
四、根据要求写成语(四个)
劳动场面: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战斗场面:________ _____
舞蹈场面:______ _____
写出形容静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空
1、“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好在__________;好在
__________;好在_______;好在________。
2、《安塞腰鼓》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的一篇。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描写安塞腰鼓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黄土高原人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
3、课文按____—_____—_____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呈现出
“____—____—_____”的表演过程。
4、为安塞腰鼓写一句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