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后强化作业: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分层作业6 辛弃疾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六)一、基础运用层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水随天去秋无际.际:边际 B .鲈鱼堪脍.脍:把鱼、肉切细 C .赢得仓皇北顾.顾:回头,回头看 D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饭量D [“饭”是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 断鸿: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 会: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风度,气质D.⎩⎨⎧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舞榭.歌台 榭:楼台 A [B 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 项,“风流”指英雄业绩;D 项,“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3.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11162049】A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B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C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导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明自己的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B[B项,应是“赞扬当年刘寄奴北伐的英雄气概”。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句是()【导学号:11162050】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
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B.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题目。
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南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赏析】这首词开篇用了移情入景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并借此含蓄地表达了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词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
接下来两句借“烟雨”表达自己的思想,词人壮志未酬,希望抗战高潮到来。
下片集中写“愁”。
作者先写自己因忧愁而头发变白,结尾两句,诙谐有趣,而寓意颇深。
本词设喻巧妙,想象奇特,作者深沉的思想、胸中的抱负和愤懑,都在写景中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初读强基·自主学习一、词语积累1.易混辨析。
仓促·仓皇2.易错识记。
(1)舞榭歌台: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
易望文生义。
(2)风吹雨打:遭受风雨的打击,比喻遭受摧残、挫折或磨难。
易大词小用。
(3)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
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易用错色彩。
(4)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易用错色彩。
(5)求田问舍: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
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
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易用错色彩。
二、词语运用1.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填在横线处。
四川阿坝州一处山体发生塌方,巨石瞬间倾泻而下,围观村民仓皇逃生。
(仓皇·仓促)2.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误。
(1)暗昏柳眼,勒绽梅腮,掩蔽了重重禁阙宫阶,遮掩了沉沉舞榭歌台....。
(√。
舞榭歌台: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2)风吹雨打....知生活,苦尽甘来懂人生!其实人生,就是一种感受、一场历练、一次懂得!(√。
风吹雨打:遭受风雨的打击,比喻遭受摧残、挫折或磨难)(3)这本书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强大国防和军队的不凡历程,细细读来,沙场呐喊声声在耳,战火硝烟历历在目,金戈铁马....扑面而来,历史和现实碰撞!(√。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6辛弃疾词两首(附答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水龙吟》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 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 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他为了消愁而登上赏心亭,面对着大好江山,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 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
【目标一】 理解《水龙吟》的内容与情感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两句极力渲染“秋”字,有什么 含义? 参考答案::指出登临的时间,渲染凄清悲凉的氛围,为全词奠定感 伤的基调。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愁”“恨” 缘何而发? 参考答案::采用移情于物(拟人、比喻)的手法,人心中有愁有恨, 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中原收复无日,朝廷偏安苟和,志 士不得其位。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 南)人。他的祖父虽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受其祖父影响,辛弃 疾21岁时聚集了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 朝。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 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始终未能实现 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赍志以殁。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中“落日”“断鸿”“游子”几 个意象具有怎样的含义?这三句在写景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落日”: “断鸿”: “游子”:
特点:
参考答案::“落日”本是自然景象,在此含有南宋国势衰败的意思。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 指词人自己,词人南渡后,漂泊孤单,抑郁不得志。特点: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虚实相生。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表 现词人的孤寂和悲苦。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爱国1.当他豪放的栖居被入侵者的铁骑恣意践踏时,他选择了“南飞”,去做一只梦想收复失地的带着乡愁的鸟儿,他相信,他满腔的热血可以燎原,终有一日,山河收复,失雁北归。
他是数着步子踏上那块宫台紫殿的,他站得笔直,两眼急切地望向北方。
他不知道,他曾经魂牵梦绕的家乡只是空中楼阁;他梦中千千万万次的奔跑,却只沉睡在那个唤做幻梦的地方;他絮絮念叨的战场容不了他闪着金光的铁戟。
辛弃疾的战场是没有硝烟的,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是他唯一的武器。
2.爱国就是苏武的持节南望。
当大漠的风将沧桑刻上他的双手,当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他依然手握节毛尽落的旄节,眼睛跨越千山万水,寻找着回家的方向。
叛将卫律的威胁不能让他容色稍变,匈奴千金封侯的许诺不能让他动摇,因为他心中装着两个字——祖国。
为了这两个字,他把“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信条铭记心间。
于是我知道了,爱国需要一种坚毅的品格,它使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背叛自己的祖国。
3.岳飞怀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却被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英雄再难以倾力保家卫国。
纵然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哀痛令人心酸,也敌不过朝野中奸佞小人的流言蜚语,最终只能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被害。
但他在那一刻化成了忠诚报国之魂。
岳飞的爱国呐喊摇撼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们看到了“精忠报国”的铮铮铁骨,让我们听到了满腔热血的澎湃……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
又是爱国词派的代表。
曾多次上书,陈抗金复国方略,都未被采纳。
历官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但都不久于职。
终以报国无路,忧愤而死。
辛弃疾的词作现存六百二十余首,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抒写爱国思想之作占有极大分量。
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著有《稼轩长短句》。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是词牌名。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训练反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训练反馈(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知识(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螺髻.记.恨发际.计.日程功季.鹰归未B.茁.壮笨拙.罢黜.咄.咄逼人相形见绌.C.黩.武渎.职案牍.买椟.还珠嫉贤妒.能D.燥.热辞藻.害臊.不骄不躁.声名大噪.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赢得舞榭歌台金戈铁马有志者事竞成B.纶巾寻常巷陌玉簪螺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C.寒暄毛骨耸然献愁供恨英雄无觅孙仲谋处D.什物如火如茶栏杆拍遍水随天去秋无际3.下列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断鸿(失群的孤雁)B.神鸦(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社日祭神所奏的鼓乐)C.楚天(楚国的天空)遥岑(远处的山岭)D.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舞榭(建在高台上演出歌舞的房子)4.下列词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3分)()A.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B.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D.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默写(8分)(1)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日楼头,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会,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
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6.“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请就作者的词风和情感对本词进行简要赏析,可以结合上下片进行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6: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6 辛弃疾词两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脍.炙(kuài)玉簪.螺髻(zān)遥岑.远目(cēn)B.巷.道(xiànɡ) 寻常巷.陌(xiànɡ) 封狼居胥.(xù)C.鲈.鱼(lú) 求田问舍.(shě) 揾.英雄泪(wèn)D.赢.得(yínɡ) 可堪.回首(kān) 舞榭.歌台(xiè)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遥岑远目,献愁拱恨,玉簪螺髻。
B.休说鲈鱼堪哙,尽西风,季鹰归未?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把吴钩看了,阑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鲈鱼堪脍.脍:把鱼、肉切细遥岑.远目岑:小而高的山B.舞榭.歌台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求田问舍.舍:房舍C.元嘉草草..草草:缭乱,潦草把吴钩看了.了:结束、完毕D.无人会.,登临意会:领会断鸿..声里断鸿:失群的孤雁4.对下列句子中使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扬当年北伐的英雄气概。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达自己雄心犹在、报国决心不变的情怀。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元嘉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的典故,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5.课文名句默写。
(6分)(1)落日楼头,________________,江南游子。
(2)倩何人换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_____。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人教必修4课后演练:2.6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x

6辛弃疾词两首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遥岑.(cén)玉簪.(zān)水龙吟.(yín)B.倩.影(qiàn)鲈.鱼(lú)佛狸祠.(sì)C.巷陌.(mò)揾.泪(wèn)孙仲.谋(zhōng)D.螺髻.(jī)堪脍.(kuài)封狼居胥.(xū)解析:B项,“祠”应读“cí”;C项,“仲”应读“zhòng”;D项,“髻”应读“jì”。
答案:A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遥岑远目.目:眺望。
B.倩.何人唤取倩:请求。
C.揾.英雄泪揾:擦拭。
D.尽.西风,季鹰归未尽:完尽。
解析:“尽”的意思是“全”“遍”“到处都是”。
答案:D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更那堪冷落清秋节B.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多情自古伤离别C.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青楼薄倖名D.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解析:A项,“清秋”都是凄清的秋季。
B项,“多情”,①多愁善感;②有情人。
C项,“赢得”都是“落得”的意思。
D 项,“风流”都是指英雄业绩。
答案:B4.在古代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倒装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解析:A项,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C项,应为“北望中原气如山”;D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答案:B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这三篇都含有恢复中原的渴望和对南宋政府苟且偷安的不满,。
就通常所谓的思想意义来说,两者是一致的。
《水龙吟》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是说远望中原群山只能滋生愁恨。
③这与陆游的“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含义相近。
高中 第六课 辛弃疾词两首第1课时课后强化作业 必修4 试题(共8页)

【答案】 是一样的,都表达了登高凭阑倍感壮志难酬的思想。王词“谁会凭阑意〞以反问的语气说明没有人可以理解自己登临的意图,含蓄地流露出作者客居异乡、抑郁愁闷壮志难酬的心情。辛词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宝剑,拍遍栏杆的典型动作,生动表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心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9.“雨恨云愁〞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哪一项( )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
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wúɡōu)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
【答案】 A(B项断鸿:失群的孤雁。C项风流:指英雄业绩。D项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12.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辛词作比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A.两词均为登高怀古之作,且均借古伤今,忧愁国势,感慨身世。只是?水?抒发了作者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抑郁心情;?永?借咏史而言现实,表现了作者重要的HY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双基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遥岑.(cén)鲈鱼堪脍.(kuài)倩.何人(qiàn)B.玉簪.(zān) 舞榭.歌台(xiè)佛狸.(lí)祠C.螺髻.(jì) 求田问舍.(shè)揾.英雄泪(wèn)D.巷陌.(bāi) 献愁供.恨(ɡònɡ)羽扇纶.巾(ɡuān)【答案】D(陌:mò)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栏杆拍遍神雅社鼓远目嬴得B.犹愁风雨金戈铁马天际可堪C.红巾翠袖邪阳草树吴钩仓皇D.千里清秋气吞万里登临烽火【答案】D(A雅—鸦、嬴—赢;B.犹—忧;C.邪—斜)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答案】C(“雪”是借喻,比喻浪花)4.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宋文帝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 【答案】C(应是“赞扬当年刘寄奴北伐的英雄气概”)5.《永遇乐》的上半阕凭吊雄踞东南的孙权、气吞中原的刘裕,作者的用意是()A.歌颂历史上江东的英雄人物。
B.感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足迹无处寻觅。
C.颂扬历史上的英雄,抒发今不如昔的喟叹。
D.赞美昔日的英雄,寄托自己的壮志空怀的恨事。
【答案】 D6.对词的上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两句既有写实,又有怀古,是即景生情的联想。
B.“舞榭”两句用语双关,揭示了历史规律,充满了沧桑感。
C.“斜阳”三句用对偶手法写眼前景象,怀古中感慨万分。
D.“想当年”三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借代、比喻和夸张。
【答案】C(“斜阳草树”与“寻常巷陌”不能构成对偶。
)7.对词的下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元嘉”三句写宋文帝空怀霍去病的建功志向,元嘉年间用兵却有失草率,结果被金兵击败,发出“仓皇北顾”的叹息。
B.“四十三年”三句写诗人痛彻的回忆,自宋文帝战败,诗人从北方抗金南归,已历四十三年,仍牢记扬州连天的战火。
C.“可堪”三句写眼前一派升平景象,人们设祭击鼓,纷纷杂杂,有谁还记得这佛狸祠曾是北国异族胜利后建立的行宫?D.“凭谁问”三句写春秋时期廉颇的故事。
廉颇最终虽因年老没被赵王起用,但终究还是有人探问,而自己谁来过问?【答案】C(A宋文帝时代没有金兵;B此句与宋文帝没有关系;D廉颇为战国人。
)8.对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永遇乐》写于1205年镇江(京口)知府任上。
1204年执政的韩侘胄(tuōzhòu)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抗战派辛弃疾任镇江知府。
镇江濒临前线,乃军事重镇,辛边备战,边劝谏韩不可草率用兵。
韩不但不听,反而将辛调职。
若换个角度理解,本词堪称一篇“谏书”。
B.“怀古”,即为伤今。
然而,本词自始至终保持着豪迈的基调,不愧为豪放派辛词的代表作。
其豪放的格调,可从两个角度折射出来:其一,选古代英雄事迹作为词的题材;其二,刻画了侠肝义胆,抒发忠义之情。
C.诗言志,词也言志。
上阕赞颂孙权、刘裕,旨在表明诗人自己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同时也是对韩侘胄的期望;下阕借对刘义隆草率北伐而招致失败史实的讥讽,警戒当权者:切勿急于求成,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
D.《永遇乐》用典较多,且全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即:借典故来表达诗人对宏图大业的深谋远虑。
诗人“怀古”的态度,不是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去评价史实;其用典原则,是“古为今用”,即以艺术的眼光取材,调动历史人物为自己抒怀服务。
【答案】B(“侠肝义胆”错)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9~11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9.“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几句词写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
词人借这些京口当地的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隐约地表达了自己抗敌救国的心情。
10.辛弃疾用宋文帝“草草”北伐终于失败的历史事实来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辛弃疾用宋文帝“草草”北伐终于惨败的历史事实,来作为对当时伐金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的鉴戒。
11.下面对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起始“千古江山”四句,借追忆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而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力挽狂澜、抵御外侮。
B.紧承“斜阳草树”六句,借缅怀刘裕,盛赞其北伐时的雄姿和声威,暗示出词人杀敌报国的决心。
C.下片开头“元嘉草草”三句,借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故事,从反面透露词人对出兵北伐的渴望,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取得胜利。
D.“可堪回首”三句,借眼前所见情景,揭示了由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妥协投降而给国家带来的恶果。
【答案】C(借刘义隆北伐失败之事,表达了词人虽积极主张抗金,但又强调必须有充分准备,切不可盲目草率的观点。
)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13题。
江城子[南宋]李好古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③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
②馘(guó):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记功。
③治安:贾谊曾给汉文帝上《治安策》。
12.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阕既描写了扬州(维扬)经过战争劫难后的荒凉景象,又陈述了古往今来的英雄都随着时间消逝的史实,在此基础上,“徒感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已逝的深沉思索与感叹。
下阕作者先写自己年轻时的志向远大,但随着时间流逝,壮志成空,“空怅望”表现了作者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
13.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借景抒情。
作者运用了单调的景物,形成辽远、凄迷的意境,抒发了对国事的担忧、惆怅之情。
②运用典故。
作者运用了“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等典故,书写了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
③直接抒情。
作者直接运用“徒感慨,漫悲凉”“空怅望”抒发悲伤、惆怅之情。
④对比。
作者把年轻时的远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泗州东城晚望秦观渺渺孤城白水环,舶舻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14.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丽画卷?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词的意境呈现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带白水环绕着孤城,夕阳余照中,行船上远远飘来若断若续的说话声;淮水静静地流淌,天际树头的一抹青山映入眼帘。
好一幅美丽的淮河水乡晚景。
15.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山水?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映衬(对比映衬)。
将淮水如带与孤城屹立相映衬,写出了夕阳西下后朦胧、恬淡的境界;以远远飘来的人声打破沉闷的气氛,表现环境的静谥;以林梢为陪衬来突出主体青山,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
四、高考热点16.阅读下列文字,概括文段的内容要点。
(不超过30字)央视《真相调查》栏目调查显示,其委托的国内一个具有领先水平的专业电子检测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目前市面售卖的金属纤维或银离子防辐射孕妇装足够抵挡单一来源的近90%的辐射;而模拟现实复杂辐射环境试验发现,电磁波在这些服装里有反射,相当于对信号有收集作用,这意味着都市准妈妈们所热衷的“标准装备”对于来自某些方向的辐射源不仅没有防护作用,反而会令辐射强度变大。
有学者称,现实环境中的辐射源非单一非单向,这些辐射会被接触电磁辐射的身体的任何部位吸收或反射;日常电器产生的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甚微;一个人只有穿着像宇航服那样的全封闭式屏蔽服,人体才有可能不接触电磁辐射。
新闻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央视调查显示市面售卖的金属纤维防辐射孕妇装有害无益。
17.请用简洁的文字对下面新闻事件中公交公司的做法进行点评。
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100字左右。
公交“带电”乘客害怕近些天宣城市区公交车上多了个铁盒子,手提箱大小,放置在司机背后原本摆座位的地方。
铁盒上用红色标语警告:“有电危险,禁止乘坐、倚靠。
”旅客站在铁盒边总觉得害怕。
公交公司安检部工作人员称,“有电危险”其实是唬人的。
铁盒实际上是监控系统,电压只有24V,是安全电压。
此举是防止乘客上车后坐在铁盒上面,压坏盒子里的集成电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此公交公司原本是好意,想以此防止乘客压坏盒子里的集成电路,但弄这样一个“唬人”的标语有欠考虑,给乘客带来心理压力和不必要的紧张。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标语改成温馨提示,并在监控系统周围加设围栏。
18.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