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形声字声符的表音功能

合集下载

浅论形声字声符的表义功能

浅论形声字声符的表义功能

浅论形声字声符的表义功能摘要:形声字声符表义是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现象。

本文对历代关于形声字声旁表义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从声旁表义的原因,声旁表义的使用范围和声旁表义与形旁表义功能的区别三个方面进行了略述。

关键词:形声字;声符;表义功能形声字,因其“半主义,半主声”[1],构字能度强,而成为汉字系统的主体。

义符和声符是组成形声字的两大构字部件。

义符具有从某一侧面提示形声字所记录的词的意义范畴的功能并有一定的类化作用,声符与形声字所记词的语音有特定联系,同时,声符还能显示形声字组的语源关系。

从功能角度看,声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记音的,这类声符仅具有表音功能,是纯粹的记音符号,声符的读音与该形声字所记录的词的意义没有必然联系,这类声符对语源研究不起作用;另一类声符则不然,它不仅记音,而且与形声字所记录的词在意义上也有联系,这类声符除具有表音功能外,还具有表义功能(示源功能),对语源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从理论上讲,这两种类型的声符,它们的界限是分明的。

我们讨论声符的表音功能时,所说声符可能是仅记音而不表义的,也可能是既记音又兼表义的。

一、历代关于形声字声旁表义的研究综述1、萌芽期形声表义研究汉代刘熙、许慎在《释名》《说文解字》中就较早地利用声旁为形声字作声训来推究词源。

如:《释名》中“山夹水曰涧。

涧,间也。

言在两山之间也。

水草交曰湄。

湄,眉也。

临水如眉临目也。

注沟曰浍。

浍,会也。

水沟之所聚会也。

”[2] 《说文解字·言部》:“诏,告也,从言、从召,召亦声。

”[3]遗憾的是,刘熙等人虽然看到了声旁表义这一现象,却没有对这种表义的声旁做出理论性的概括,而且他的有些提法都有些牵强附会。

真正的成系统地研究声旁表义的是“右文说”。

2、拓展期形声表义研究晋人杨泉《物理论》:“在金曰坚,在草木曰紧,在人曰贤”[4],这一说法被世人称之为“开右文之端绪”者。

其后,王安石在其所著《字说》、郑樵在《六书略》中对这一观点也有所阐述,只是不详。

论形声字声符表意特点

论形声字声符表意特点

论形声字声符表意特点
形声字是汉字中的一类字形,它们的特点是由“形”和“声”两个部分组成。

“形”部分表意,也就是字的意义;“声”部分表音,也就是字的发音。

在形声字中,“形”部分往往和字的意义相关,例如皇字的“一”部分象征着天子,字的意义就是天子的意思。

形声字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独特的构造:形声字的构造形式独特,通常由一个意义相近的偏旁部分和一个表示读音的部分组成。

例如“皇”字,它的偏旁部分是“白”,表示皇帝的颜色;读音部分是“黄”,表示该字的读音。

2. 易于记忆:形声字通常通过构造字形,把字的意义和发音直观地表达出来,这样使得人们更容易记住这些字。

比如“笔”字的“⺮”部分表示它的意义是“木制的”,读音部分“毕”表示它的发音。

3. 丰富的变体:形声字的构造和意义可以有多种变体,它们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偏旁部分和读音部分来创建不同的字形。

例如“果”字的变体有“杲”、“够”等。

4. 衍生词的相似性:由于形声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很多形声字可以通过改变部分字形来创造新的词汇。

例如“戈”部分被改为“木”,就变成了“本”字,表示书的意思。

5. 情感表达:形声字可以通过部分字形的变化来表达情感。

例如“痛”字的“疒”部分表示疾病,读音部分“甬”表示忍受的痛苦。

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它们丰富了汉字的结构和意义,使得汉字成为了一种功能强大的文字系统。

通过学习和理解形声字,我们可以更好地读写汉字,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

形声字的形符表意功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形声字的形符表意功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形声字的形符表意功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2019-09-27形声字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中的主体⽂字。

本⽂将从汉字的性质、形声字的分类、形声字形符表意的复杂性、形符表意的局限性等⽅⾯对形声字的形符表意功能加以分析。

⼀、汉字的性质与形符功能1.汉字的性质汉字是表意⽂字。

从读⾳看汉字缺乏体系,⽽从意义⾓度看汉字⾮常有规律,⽽且字形结构⼜反映出字义特点,例如桦、桉、柳、桂、椅均以“⽊”表⽰字义类属,体现出表意特点。

清代语⾔学家戴震在分析汉字六书时提出“四体⼆⽤”的理论。

象形、指⽰、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为⽤字法,这就是“四体⼆⽤”。

汉字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形、⾳、义三位⼀体的⾳节⽂字。

2.形声字形符的功能(1)姚孝遂先⽣认为形符没有多⼤的表意作⽤,“声符是表⾳符号,形声结构作为符号整体的功能和性质是表⾳的,只是利⽤形符的标指来暗⽰字义的范围,从⽽区别同声符的形声字” 。

(2)王⼒先⽣认为:“意符表⽰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声符表⽰形声字的声⾳。

意符相同的形声字,在意义上⼤都和意符所标⽰的事物或⾏为有关。

”他⽤以“贝”或“⾔”为意符的形声字并不都是等义词为例,说明“意符相同的并不就意味着词义相同”。

⼆、形声字形符的分类汉字之所以不断向形声字结合的⽅向发展,主要原因是形声造字法造字便捷,识读有规律,理据性强,能增强同⾳字的区分度,便于理解、识记和掌握。

1.根据形符意义和字义的关系划分(1)形符义和字义完全相同。

如“⽗”和“爸”。

(2)形符义和字义有⼀定的联系,但不等同。

如“⽔”与“渔”。

(3)形符义和字义已经没有任何联系。

如“⽿”与“耻”,“⽵”与“笑”,“⾍”与“闽”。

2.根据形符的功能划分(1)为区别假借⽽增加的形符例如“然”的本意是“燃烧”,后假借来记录表⽰“如此,这样”意思的指⽰代词。

为保留本义,便增添形符“⽕”即“燃”来区别假借义。

(2)为区别同源词⽽增添的形符例如“”指缺⼝、断⼝。

“缺”指器⽫有缺⼝;“决”指⽔坝有了缺⼝;这⼀类词族都有“缺⼝”的意思,都以形符各异⽽相互区别。

论形声字声符表意特点

论形声字声符表意特点

论形声字声符表意特点
形声字是汉字中的一类特殊字,它由声旁和形旁组合而成。

声旁表示该字的音,通常在字的左侧,而形旁则表示该字的意义,通常在字的右侧。

形声字是汉字中数量最多、使用最频繁的一类字,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下面详细介绍论形声字的声符表意特点。

一、形声字的音符特点
1、声旁通常由一个固定的音节构成,例如“木”、“人”、“口”等。

声旁表示该字的音节,有时与字的意义没有直接关系。

2、声旁的音节通常在同一类字中使用,例如以“木”作为声旁的字有很多,如“林”、“松”、“森”等。

3、同一个声旁的字,它们的音节可能有些许的不同。

例如“佛”、“否”、“夫”等字,它们的声旁都是“夫”,但音节却不同。

1、形声字的表意通常有一个基本含义,该含义由形旁表示,它是该类字的共性,例如“木”表示植物,“亻”表示人类等。

综上所述,形声字是一种既具有音符特点,又具有形符特点的汉字,它们的表意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字的运用规律。

对于读者来说,了解形声字的声符表意特点,可以帮助准确理解和记忆汉字的含义、用法和读音。

形声字的形符表意功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形声字的形符表意功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朱 慧燕
2 . 有些意符已经看不 出它 的表意功能 如“ 理” 字“ 从玉 里声” , 本意 是“ 治玉” , 后 引 申为本声” , 《 说文》 释它 的本义是“ 竹裹” , 后
局 限性等方面对形声字 的形符表意功能加 以分析。

形符 为所辖形声字的本 义指示 出一个总的方向 ,划 出一个
基本范围 , 而所 辖 形 声 字 就 在 该 方 向和 这 个 基 本 范 围 内 。可 根 据 表 意需 要 选 定 自己的 本 义 , 如“ 水” 指无 色无 味 的透 明液 体 , 它
所辖的形声字从水 的本义出发 , 从而选定 自己的特定含义。 而且在汉字的形符 中可 以发现 不少 对等义词 。如 “ 牙” 与 “ 齿” , “ 皮” 与“ 韦” 等, 它们形成一种互补 关系 , 在约定俗成的规
不断提高 , 如“ 鲸” , 刚开始人们把它归为鱼类 , 后来经 过不断探 索和发现 , 认识 到“ 鲸” 是一种哺乳动物。
五、 形 声 字 的形 符表 意 功 能 在 教 学 中 的应 用 1 . 推知古义 , 提高学生的 自学能力
汉字之所以不断 向形声字结合的方 向发展 ,主要原 因是形 声造字法造字便捷 , 识读有规律 , 理据性强 , 能增强 同音字 的区
2 . 减少或纠正错别字 对于那些形体相近 、 读音相同或相近( 音符相同 ) 的汉字 , 可 通过形符来 了解字义 , 加深印象。如拥 、 佣、 痈、 涌、 踊等。 3 . 归纳 同义词
( 3 ) 形符义和字义已经没有任何联系。 如“ 耳” 与“ 耻” , “ 竹” 与“ 笑” , “ 虫” 与“ 闽” 。 2 . 根据形符 的功能划分 ( 1 ) 为 区别假借而增 加的形符

试论形声字声符的表音功能

试论形声字声符的表音功能

试论形声字声符的表音功能作者:孟凡玉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07期摘要:自东汉许慎以来,有关形声字声符功能的研究就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但对其基本的表音功能的研究缺乏重视。

本文从形声字声符表音的程度、示音功能较弱的原因等方面着眼,讨论形声字声符的表音功能。

关键词:形声字;声符;表音功能一、形声字声符表音度关于形声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为其下定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段玉裁注:“譬者,谕也。

谕者,告也。

”由于造字及历史音变等原因的影响,声符不可能与所构成的每个形声字绝对同音,大部分只能是相近、相似,有的差异还比较大。

(一)读音完全一致读音完全相同,即形声字的读音和它的声符在声母、韵母和声调方面完全一致。

例如“皇huáng”作声旁的有“凰、惶、蝗”等字都读huáng;以“耳ěr”作声旁的有“饵、洱、珥”等字都读ěr。

从表一所显示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这种完全一致的情况在汉字中还是有一定比重的。

(二)读音不完全一致李燕等建立的“现代汉语形声字数据库”,对此进行过细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如表二。

周有光先生(1978)对《新华字典》(1971年版)的全部8075个正字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形声字的声旁表音率为39%。

由此可知,形声字声符的表音功能还是很普遍的,我们完全可以在教学、应用等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形声字的这一功能。

二、声符与形声字读音出现差异的原因周有光先生在《声旁的表音功能》一文的开头,提出了“在现代汉字中有多少声旁能准确表音”的问题。

他把“准确表音”定为声旁表音功能的理想标准,最后得出39%的结论。

标准的形声字,本应要求声符的声、韵、调与全字的声、韵、调完全一致,但事实上,要做到这点,是有难度的。

因此,实际造字时,往往是三要素声、韵、调全同的组合较少,大多是声、韵、调两项同或某一项同即可。

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成两点:造字原因和古今语音演变。

形声字的“声符表义说”研究

形声字的“声符表义说”研究
“声读 ”是指带有 表义作用的形声字 的声符 ,即 “声 符表 义 ”。形 声字声 符 的表 义作用 早在 秦汉时就 被人 们注 意 ,后人抓 住这 一特点对 形声 字进行 了深入 的研 究 。可见形声字 声符表义对文字学发展 的影响。
一 、 “声 符 表 义 说 ”启 发汉 字 字 族 学 的 建 立 在发现形声字声符表义这一特点之后 ,人们就意 识 到 ,由“声符 表义说 ”可 知 ,从 同一 声符得 声 的字 ,它 们 有共 同的语 义 ,只是所 类属事物 不 同 。学 者们受 这 一 特 点 之启发进 行字族 研究 。关于 字族 的概 念 ,是 由 周祖谟 先生提出 的 ,周先生指 出 :“‘族 ’是族 类的意思 , 汉 字在 历史发展 中 的增 衍繁 多主要 是形 声字 ,同从 一 个 声符 的字可 以有很 多 。其 中有 的只起 表音 的作 用 , 有 的不仅 表音还 兼表义 。表 音兼表 义的 ,可 以归在 一 起 ,称之为 ‘字族 ’(只起表音作 用的不在 其内 )。” 宋 代王 圣美提 出 “右文 说 ”,开创 了字族 研究 的先 河 。其后戴侗 、黄生 、段玉裁 、王念孙 、焦循 、阮元 、黄承 吉 、梁 启超 等人都 不 同程 度地对 字族进 行 了探索 。近 代以来 ,章 太炎 、刘 师培 、黄侃 、杨 树达 ,特别 是沈兼 士 更 是对字族研究做 了不懈 的努 力。后继者 ,如 陆宗达 、 王宁 、刘又辛等人把字族 研究向前大大推 进了一步 ,使 得 “声符表 义说 ”日趋成 熟。 纵观 以上学 者 的字 族研 究 ,他们都 是受 形声 字声 符 表义启发而研 究的 ,从某 字得 声 的字 ,一般都可 以作
罐I1l 中学语文·语言学习
水 ,洁 白的渡轮 ,将蓝 与自强烈 的对 比发挥 到极 致 ,形 成 了一帧 绚美的海 天画 卷 。

论形声字声符表意特点

论形声字声符表意特点

论形声字声符表意特点形声字是汉字中一个重要的构词方式,它的特点在于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形,声旁表音,二者合成表意。

形声字在汉字中占的比例很大,可以说是汉字的主要构词方式之一。

下面就形声字的声符表意特点进行一些阐述。

一、声符表音声符是形声字的一个构成部分,它可以表音。

声符的作用就是通过它的音的使用,来确定形声字的读音和发音。

在形声字中,声符通常放在字的右边,形旁在左边。

它们的结合在形声字的发音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意符表意意符是形声字的另一个构成部分,它可以表意。

意符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这个构词方式可以很好地表现汉字的形与音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种形声字的构成,我们可以认识到汉字精髓的妙处在于形和音的巧妙结合,从而达到了形、音、义的协调统一。

三、形声字的构成形声字的构成,即形与声的结合,能真实地反映出汉字中思想的精髓所在。

形声字的构成来源于古代的表意文字,那时候还没有字母文字这种方法。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文字中,很多成词的方式都是从所指的物体或实体的形状或声音切入的。

例如“夏”字,夏指的是炙热的季节,而夏字中的“火”表现出它的炎热,并结合声符“叚”,来表示它的读音。

再如“花”字,表现出花的美丽和缤纷,其由“艹”表形,而“化”则表现出花的美丽,同时也表现出了它的读音。

四、形声字的记忆和使用形声字的构成非常具有时代性和文化特色。

在学习汉字时,我们需要掌握形声字的结构,学会通过形声字的组合来记忆汉字,同时也可以发现一些相似和相对的汉字,这样能减小记忆难度,提高汉字的识记能力。

在使用汉字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形声字的结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僻字和古汉字,从而能更好地读懂古代文献和书籍。

总之,形与音的巧妙结合是汉字的一大特色,也是汉字的魅力所在。

形声字的声符表音,意符表意特点,不仅表现出了汉字中思想精髓的独特性,而且在汉字的学习和使用中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说明形声字声符的表音功能【篇一:举例说明形声字声符的表音功能】吴洁;;[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篇二:举例说明形声字声符的表音功能】■ 匪形声字声符表音功能的特点及其造字原因浅探翁明鹏袁周 (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 100081) 摘要:声符具有指示整个形声字读音的功能,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功能是有限制的,读音与声符完全相同的形声字在形声字家族中的比例甚至不到一半。

文章主要从形声字的声符入手,探讨其表音功能的特点及其造字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形声字声符表音功能特点造字原因形声是传统六书中最具生命力也最能产的造字法。

随着汉语的发展和汉字的更革,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作为汉字最主要的结构类型.形声字是采用意符和声符相互配合来造字的,前人习惯笼统地概括为意符指示形声字的意义,声符指示形声字的读音。

如段玉裁在《说文解字序注》中说:其字半主义,半主声。

①王力先生在其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说:意符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声符表示形声字的声音。

c 实际上,形声字声符的表音特点是相当复杂的,声符与形声字的读音决非简单的对等关系。

周有光先生以《新华字典》 (1971年版 ) 中的8075个字作为研究对象,得出了现代汉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是39%的结论③。

项菊先生基本采用周有光先生的统计办法,以现代汉语3500个常用字为考察对象,得出的结论是36%④。

李燕等人选取《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7000个形声字作为研究范围,统计结果显示声韵调完全相同2285字,占形声结构的比例为40. 54%⑤。

高家莺等对倪海曙编著的《现代汉字形声字字汇》所收5990个正字进行统计.得出的结论是一音声旁所组成的形声字 ( 除去多音形声字 ) 中,字音与声旁读音完全相同的约 1578个,占形声字总数的26-3%⑥。

北京语言大学根据《汉字等级大纲》中的2001个形声字进行分类统计.得出的结果是现代形声字中声旁与形声字声韵调完全一致的占3l %左右。

在这些统计结果中,声旁有效表音率最高的也没有超过50%。

因此,形声字声符的表音功能是极为有限的,其表音准确度降低、表音能力弱化的事实已为学术界所公认。

形声字表音的特点概括起来说其实就只有两个:一是形声字的读音与其声符字的读音完全相同,二是形声字的读音与其声符字的读音不相同。

产生第二个特点的造字原因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形声字的读音与其声符字的读音完全相同在传统六书当中,形声字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起表音作用.段玉裁说:会意合体主义,形声合体主声。

⑦根据甲骨文的取样调查.声符与其构成的形声字声韵调全都相同的大概占37%,就算到了现代汉字里面,仍旧还有相当比例的形声字的读音与其声符字的读音是完全相同的.如谓、城、湖、轮、鹏、攻、茅、笠、露、藻、盒、溢、理等。

这种现象的产生.在造字之初便如此.且声符字与形声字在语音演变过程中又平行变化⑧.如从成得声的字城、诚、盛、郧、成等,上古音同为禅母耕韵平声;从皇得声的字徨、惶、隍、惶、徨、煌、蝗、篁等,上古音同属匣母阳韵平声;从残得声的字楼、磺、璇、谶、键、糕等,上古音同属见母微韵平声;从容得声的字熔、榕、溶、搐等,上古音同为喻母东韵平声。

( 本文上古音拟音皆依唐作藩《上古音手册》,下文同。

如参考其他学者的拟音则另行注明) ⑨二、形声字的读音与其声符字的读音不同许慎《说文解字》给形声字下的定义是: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

段玉裁注:譬者,谕也。

谕者,告也。

?? ?? 江、河之字以水为名,譬其声如工、可,因取一工、可成其名。

⑩取譬就是择取相近似的声音譬喻。

@既是譬喻,就说明人们在造字时.只需声符字的读音与所造之形声字的读音相近、相似即可。

如火蜗之熳,《说文》解释作从火蜀声。

但髑的上古音为章母屋韵人声,其声符字蜀却为禅母屋韵人声。

又如从王的廷字上古音为定母耕韵平声,王却是透母耕韵上声。

又如轴《说文》解释为从车由声,妯《说文》释作从女由声,此二字声符皆是由,但是轴上古音是定母觉韵的人声字。

妯为透母幽韵的平声字,由为喻母幽韵的平声字。

声符表音的不准确然也。

因此,许慎在解释篆字读音时,采用最多的术语就是读若,如玉部璎,《说文》解释作从玉矍声。

读若柔。

而璎 n6o)为泥母幽韵平声,柔为日母幽韵平声。

又,水部冲字《说文》释为从水中声。

读若动。

冲为上古音为定母冬韵平声,动为定母东韵上声。

根据上文所引的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成果.到了现代汉字中。

声符不能准确指示字音的形声字将近占到了形声字总数的60%。

它们或声母不同,或韵母不同,或声调不同,或声韵调皆不同。

声母和声调皆同而韵母不同者如绿、狼等;韵和调皆同而声不同者如悲、忙、融、松等:声韵皆同而调不同者如领、达、花、符等:声韵调皆不同者如滇、域、偷、腻、撞、都、调、狐等。

产生这种现象的造字方面的原因.在上文说特点的时候已经提及了。

因为形声字的声是取譬而来的,所以必然存在用不完全同音的字充当声旁的情况。

于是,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 一 ) 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意符形成的形声字。

即所谓分化字.在产生之时就跟声旁不完全同音。

1.在假借字上加注意符而造的形声字由于一个字原来的读音跟它用作假借字时的读音不一定完全相同。

在假借字上加注意符而成的形声结构的分化字,也有可能跟声旁不同音 @。

例如:古代常常借男女之女来表示第二人称汝 (《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

) 的女 (n ) 跟汝 (ha) 不同音,因此在女字上加注水旁而成的汝字也跟声旁不同音。

又如耆老之耆 (qi) 多借作与嗜好之嗜(sh1)(《孟子告子上》:日:耆秦人之炙。

无以异于耆吾炙。

) 。

耆、嗜不同音。

因此在耆字上加注口旁而成的嗜字也跟声旁不同音@。

2.为明确引申义加注意符而造的形声字在古代汉语里,我们会发现不同的两个字在意义上可以发生联系。

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引申义距离较远,如果不深究。

则一般人已经意识不到它是一个意义的引申。

为了要求区别,人们打算另造一字来记录它。

例如懈怠的懈本作解,《诗经大雅蒸民》有夙夜匪解,到《孝经》里作夙夜匪懈。

解是解散之义.由此引申出心理上的松解是很自然的,懈就是在解字上加注心旁而成的分化字。

又因为懈的读音与解的读音只有细微的差别( 解为见母支韵上声,懈为匣母支韵上声 ) 。

有学者就将这种派生词称之为变音的引申义 @。

由于这些变音引申义的分化字是以记录其本义的字为声符的,二者读音必然也就不同了。

3.为明确本义加注意符而造的形声字需要加注意符明确其本义的字,其假借义和引申义都应该比较通行而造成本义被遗忘、废弃或者引起字义的混乱。

解决字词之间的游动性的途径只能是加强字与词间的固定性,使专字表专词、专词用专字。

形声字就是解决词有定字、专考试周刊 2 01 4 年第 4 2 期字专用的途径 @。

一旦加注意符来固定本义的分化字出现以后.其初文往往就不再表示本义.只用来表示假借义或引申义。

于是,一般人通常就只熟悉它们的初文记录引申义或假借义时的读音.而将其本字记录本词的读音给遗忘了。

典型的如蛇字。

蛇是在其初文它 (读sh6) 上加注意符虫旁而成的形声字,它甲骨文作 z 或是,是蛇的象形,由于它经常被借作表示指示代词( 渎与他同 ) ,而且一借不还,鸠占鹊巢,在古书当中的使用假借义的频率远远高于使用本义的频率,这就迫使表示爬行动物的这一词义另造新字,于是产生了蛇字。

一般人就会记住ta音而忘记了sh6音,导致声符它在蛇字中的表音功能完全丧失。

类似的情况如躲与憋,莫与暮等。

( 二 ) 改换形声字的偏旁造的形声字。

在汉字里.改换某个形声字的一个偏旁,分化出一个新的形声字来表示专门表示它的某种意义的现象,也很常见 @。

但是其中有些形声字在造字之初本身就与声旁不同音.在此基础上通过改换偏旁又造的新形声字仍旧与声旁不同音。

例如:振作之振,《说文》释为举救也。

从手,辰声。

许慎直接解释作赈济、救济之意。

古书中也常出现这种用法,如《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周礼大司徒》:三日振穷。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

等。

又,无名氏《小尔雅》:振,救也。

邵瑛《群经正字》:此(振)即俗赈济之本字。

⑩由于振字还有挽救 ( 《韩非子五蠹》:智困于内而政乱于外,则忘不可振也。

) 、摇动( 《诗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

) 、挥动 (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等意义.所以后来把振字的手旁改成贝旁。

分化出赈字来专门表示赈济的意思。

振与赈同音,皆音震,故与辰 ( 音甚,甲骨文作,即蜃之本字,商代人们开始用蜃壳来制作农具,徐中舒《甲骨文字典》称其为蚌镰 @。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辰实古之耕器,其作贝壳形者。

盖蜃器也。

@当可信。

) 不同音。

( 三 )把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改换成音符造的形声字。

古人为了使新旧字形有比较明显的联系.往往把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改成形状跟这部分字形相近的一个声旁.有些字的读音便发生了变化。

如碱( 馘 ) ,《说文》:军战断耳也。

《春秋传》日:以为俘碱。

从耳,或声。

由此可见,古人在打仗时有割去敌人左耳以记功的习惯,叫做贼。

裘锡圭先生认为碱的表意初文为可 (图) ,是从戈从耳会意的会意字,后来戈改成从戈的或,就成为从耳或声的形声字了。

或 (hub) 和碱 ( gu6) 读音不同。

再如羞,《说文》:进献也。

从羊,羊,所进也;从丑,丑亦声。

甲骨文作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中》:从手持羊是进献之象。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许君云从丑,正以手谊说丑。

从丑、从又,意同也。

@可见羞的本义是进献美味的食物,其甲骨文从又持羊。

后来大概丑、又形近可通 ( 篆文丑作可 ) ,就成为从羊丑声的形声字。

丑 (ch6u)和羞 (xiq) 读音也不同。

( 四) 人们在选择形声字的声旁时.会拣字形比较简单的字或非生僻字。

形声字的声旁不宜用生僻字或者笔画繁复的字充当,因为形声字是主声的,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指示人们读音。

如果用一个生僻字在作声符.则不仅不能起到指示读音的作用.反而必然会随着人们的排斥和书写、印刷便利的要求而被社会淘汰。

为了使新造字能较好地满足语言发展的需要和流传。

并且让人们普遍接受.造字时就不得不在语音条件上放松一点.用笔画简单且语音相近的字充当声符,这就自然造成了形声字与声符字读音不完全相同。

这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制定的《简化字总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磁的简化字础跟出声调不同:横的简化字柜与巨声母、韵母皆不同:禊的简化字袄跟夭,一个有韵头i ,一个没有韵头i ,且声调也不同了。

( 五 ) 省声现象。

古人在造字时为了使声符的笔画简省一点,或者照顾到汉字的整体平衡、对称美观或容易书写识记,往往将声符的某些笔画或部件省略不写,这就是所谓的省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