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在1957年2月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在这两对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毛泽东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是根本利益的对立与冲突。
人民内部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在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分析,同那种不承认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矛盾,一遇到矛盾又把它当做敌我矛盾来处理的理论和实践严格区别开来了。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旨在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虽然消灭了剥削和压迫,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基本矛盾。
这些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之一,理解和解决这些矛盾对于我们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个基本矛盾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通过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方式,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和劳动的社会化。
但是,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关系可能会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产生矛盾。
这种矛盾可以表现为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过剩或者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个基本矛盾是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强调共同利益和公共利益,但同时也要尊重和保护每个个体的权益。
个体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和矛盾。
个体的追求个人利益可能会损害集体利益,而过于追求集体利益可能会忽视个体权益。
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合理权衡个体和集体的利益,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个基本矛盾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个基本矛盾是平等和公正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但是由于社会阶层分化、贫富差距等因素的存在,平等和公正之间可能存在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加强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第五个基本矛盾是专业化和大众化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鼓励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和国家事务,但是由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可能会产生专业化和大众化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强公民教育和职业培训,推动人民素质的提高。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 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 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 度,不断地得到解决。
(二)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 本任务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政 治上制造个人崇拜,破坏法制,引起人民强烈不满。1956年10月23 日,布达佩斯近20万名大学生和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第一书记格 罗辞职 ,游行者推倒了市内的斯大林铸像,同保安部队发生武装冲 突。
• 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情况,如何从理 论上正确加以总结和概括,正确认识 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是 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新任务和 新课题,也日益成为党中央和毛泽东 同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同 志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 次(扩大) 会议上作了《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的重要讲话,对人 民内部矛盾问题作了全面、 深入的论述。该文后经毛 泽东同志修改,于1957年6 月19日在《人民日报》公 开发表。
为何提出该报告?
• 1.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苏联领导人没有专门 作过论述。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长 期不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矛盾,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后果。 毛泽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 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 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 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 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推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补充:1. 试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讨是“始于毛,成于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一、始于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率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其思想成果主要有: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毛泽东提出要以“以苏为鉴”,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方面,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的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方面,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社会矛盾学说;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监督,健全法制,反对官僚主义,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强调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等。
总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进行了认真和富有开创性的探索。
由于种种原因,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出现了严重曲折和重大失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损失,但是,这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步。
这一探索所取得的思想成果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宝贵思想财富,为后来我们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和宝贵经验。
二、成于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初步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之所以说“成于邓”,理由有三: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最初源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最初就是邓小平理论;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两个基本元素——民族化和当代化,源于对邓小平理论的概括;三是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原创与传承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主要内容: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它们与旧社会织锦缎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们的特点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
它们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得到解决。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必须用强迫的及专政的方法解决;而人民内部矛盾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
第三、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提出:革命时期大规模的、急风暴雨似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还没有完全结束,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还客观存在,但将越来越少,而大量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因此,我们必须把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作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第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在国家全局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经济方面,实行监督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方针。
政治方面,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民族关系上,实行既反对大汉族主义,又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的方针;在科学文化艺术方面,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解决科学文化中的矛盾;用“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法解决经济建设中的矛盾。
在对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真善美和假恶丑、乱子的二重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问题的分析和论述中,阐发了事物发展的辩证法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4.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提出的历史背景。
我们先看国内,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再加上一些干部存在官僚主义作风,工作脱离群众,引发了部分群众的不满。
因此,大量人民内部矛盾日渐凸显出来,逐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
再看国际上,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作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说是“秘密报告”,但由于保密措施没有做到位,美国中央情报局获取了“秘密报告”的文本,这成为西方政客攻击共产党,攻击社会主义国家的有力武器。
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里,斯大林那是革命领袖,是当时很多人的偶像,因此,对他的全盘否定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弥漫着动荡不安的气氛,相继发生了波兰和匈牙利事件,波匈事件对我国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国际国内因素共同作用下,1956年秋冬,我国也出现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在一些农村、工厂、学校出现了“闹事”的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从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的半年时间里,大约有1万多名工人罢工和1万多名学生罢课的情况发生。
一些省份如广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山西、河北、辽宁等省的农村出现了部分农民闹退社的风潮。
对政府批评的意见,对现实不满的言论,也多起来了。
面对这种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许多党员干部缺乏思想准备,也缺乏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的经验,甚至有一些干部认为“好人不闹事,闹事无好人”,“凡是与政府闹事的就是敌我矛盾”,把群众对政府的批评意见和少数闹事行为视为阶级斗争,试图用简单粗暴的办法进行压制。
对此,毛泽东说,“现在我们有些同志,对待人民内部问题动不动就想‘武力解决’,这是非常危险的,必须坚决纠正的。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在1957年2月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在这两对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毛泽东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是根本利益的对立与冲突。
人民内部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在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分析,同那种不承认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矛盾,一遇到矛盾又把它当做敌我矛盾来处理的理论和实践严格区别开来了。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在1957年2月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在这两对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毛泽东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是根本利益的对立与冲突。
人民内部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在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分析,同那种不承认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矛盾,一遇到矛盾又把它当做敌我矛盾来处理的理论和实践严格区别开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在1957年2月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在这两对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毛泽东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是根本利益的对立与冲突。
人民内部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在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分析,同那种不承认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矛盾,一遇到矛盾又把它当做敌我矛盾来处理的理论和实践严格区别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