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
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新中国建立到1952年,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努力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1952年底,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后,国内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49—1952年人民大众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1952—1956年,既土地改革以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但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A)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B)经济上是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的经济体制,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①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② 个体经济(资本主义性质)③ 合作社经济(个体私有、集体合办;半社会主义性质)④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⑤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公私合营;带有社会主义性质)C)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个过渡社会,它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
3、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1)社会主义因素:① 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② 国营、合作社经济;③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带有若干社会主义因素;④ 新民主主义社会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也带有社会主义因素。
2)非社会主义因素:①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②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③ 小商品经济;④ 农民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3)社会主义因素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不断增长,克服各种非社会主义因素以保证向社会主义过渡。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5、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 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 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重要保证。下面属于党的群众路线内容的是 ( ) ①相信群众 ②一切为了群众 ③一切向群众负 责 ④一切依靠群众 ⑤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去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0.恩格斯在谈到西欧三国(英、法、德)资产阶 级革命时指出: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都是 农民提供了战斗部队……无论如何,如果没有这 种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 争进行到底,也决不会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这说明了(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农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在资产阶级领导下进行的
D
前进的、上升的 过程是曲折 的
实现 途径
决定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通 过
实践
不 断 解 决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阶级社会 —阶级 斗争 社会主义 —改革 社会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 民 通过 实践 创造 群 众
创造了物质财富 历史 创造了精神财富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 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 求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意 义 两个重要保证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A.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 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 了必要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B.机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C.人民群众是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社会财富是由少数发明家发明创造的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的C.敌我矛盾D.人民内部矛盾【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两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含义:所谓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一般过程,作过经典式的表述。
列宁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的思想,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等著作中,结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曾作过精辟的论述。
1957年,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这一科学概念,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两对基本矛盾包含着3个要素,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它们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种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构成了以生产力发展为最终动因的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2020年考研政治毛概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四)

2020年考研政治毛概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四)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1.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党内首先提出以苏联为戒,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人是(A )A.毛泽东B.周恩来C.陈云D.邓小平2.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山之作,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是( B )A.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B.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C.正确处理好农、轻、重的关系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3. 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针,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 )A.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纠正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重大失误C.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D.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国内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是( A )A.人民内部矛盾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 无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D. 无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的矛盾5、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其性质是( A )A.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B.不相适应的矛盾C.对抗性的矛盾D.不可调和的矛盾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是( C )A.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B.进行社会主义革命C.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D.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7.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D )A. 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C. 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8.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A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B.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9、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毛泽东强调,要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需要( D )A、10年B、15年C、50年D、100年或者更多时间。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 )A.非对抗性的B.对抗性的C.可以转化的D.相一致的正确答案A基本社会矛盾是指在社会有机体的全面约束中发挥根本作用的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在所有社会中,都存在着限制其他社会矛盾及其运动的矛盾,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
它们之间的矛盾是根据法律规定的,即生产关系必须适合于生产力的发展,即改变不适合甚至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稳定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改革其具体形式。
含义在马克思1859年撰写的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的序言中,他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的一般过程作了经典的描述。
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的思想,并指出只有将社会关系归因于生产关系,并将生产关系归因于生产力的高度,才有可靠的基础将社会形态的发展视为自然的历史过程。
在他的矛盾著作中,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报告结合历史他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的原则。
他作了精彩的论述。
1957年,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基本社会矛盾的科学概念。
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中,规定了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
这两对基本矛盾包含三个要素:生产率,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产生反应。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上做出反应。
层层决策与层层反应之间的关系,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动力,构成了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普遍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在1957年2月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在这两对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毛泽东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是根本利益的对立与冲突。
人民内部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在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分析,同那种不承认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矛盾,一遇到矛盾又把它当做敌我矛盾来处理的理论和实践严格区别开来了。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的矛盾问题。
列宁
★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
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 ★规律的系统研究。
斯大林
★在社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生产关
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但没有把它当作根本性的问题
提出来。
毛泽东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
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一文中,全面阐述了社 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共性: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
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 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结果:文化大 革命:“一个 阶级推翻另一 个阶级” 结果:体制改 革:废除僵化 的旧体制,发 展社会生产力
差 异 比 较
判断:资产阶级与 无产阶级之间的矛 盾是主要矛盾 判断:落后的生产 力与人民国家需要 之间的矛盾是主要 矛盾,具体表现为 高度集中的僵化体 制与生产力的矛盾
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旧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 因此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 “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 大人民的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 品紧缺。
“‘文化大革命’ 是一场由领导人错 误发动的,被反革 命集 团 利用 , 给党 、 国家和人民带来严 重灾难的内乱。” 它不是也不可能是 任何意义上的革命 或 社 会 进 步 。
社会主义社会的 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图示
社 会 发 展 的 根 本 动 力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生 产 方 式 社 会 形 态
社 会 基 本 矛 盾
经济基础
推 动 社 会 形 态 的 更 替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看法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揭示了社
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是生产 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 间的矛盾。
2.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 点。
性质: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社 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 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 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 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特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又相适 应又相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 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还很不完善,这些不 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此外,上层 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也存在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3、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途径和办法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是在人民 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具有“又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 自身的不断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 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和平的、渐进的、非对抗性 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
1、关于我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的认 识
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 社会,但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巩固,不完善。具体表 现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但又很不 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也存在着薄弱环节。 发展阶段:目前中国还处于不打发的社会主义阶 段。
三、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 矛盾
1、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 矛盾。 毛泽东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 同性质的矛盾,并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社会矛盾,即敌我矛 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是对抗性 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 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因此,要严格区分 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对于发展社会 主义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