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

合集下载

通风系统调整方案

通风系统调整方案

通风系统改造方案泰山隆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审批表泰山隆安煤业通风系统改造方案由于我矿回风井通风断面小,不能满足通风行人要求,需将断面扩大,为便于施工,经矿领导研究,决定对我矿通风系统进行改造,特编制通风系统改造方案。

一、成立通风系统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虎副组长:曾泰杨鑫李润禄卢义马海林成员:郭继斌宁丽君杨来世高俊珍刘宇杰工作职责组长——协调各职能部门、各项目部工作,确保安全有序、顺利完成通风系统的改造工作。

副组长——根据组长指示,安排布署分管部门的工作。

成员——根据分管领导指示,积极组织实施本部门的工作。

二、改造方案将原有回风井改为进风井;原主斜井为进风井,系统改造后仍为进风井,保持不变;副平峒原为进风井,改为回风井,在其位置上安设两台FBCDZ-6-No.17对旋风机,通风能力1524——4500m³/min(通风系统改造前、后示意图附后)。

三、改造后矿井需风量计算Q=(q掘+硐室+其它)×1.15Q——矿井总需风量,m³/minq掘——掘进工作面需风量,m³/min主运输巷需风量计算按排瓦斯计算:q掘=100×q×1.3q=绝对瓦斯涌出量,取0.3 m³/min1.3为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系数q掘=100×q×1.3=39 m³/min按工作面最多工作人数计算q掘=N×4N——工作面最多工作人数,取15人q掘=N×4=15×4=60 m³/min按风机吸风量计算q掘= q吸+15×sq吸——风机吸风量,取600 m³/mins——掘进巷道断面,取17m²q掘= q吸+15×s=600+15×17=855 m³/min掘进工作面配风量选最大值855m³/min风速验算V =855÷60÷17=0.84m/s,掘进工作面风速0.25<0.84<4 m/s,符合规程要求。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计划及措施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计划及措施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计划及措施一、背景在煤矿等地下工程建设中,通风系统被视为关键设施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地下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中央矿井是一家地下采煤企业,其矿井通风系统近期出现了问题,需要实施调整计划以保障煤矿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生产安全。

二、问题分析中央矿井的通风系统出现了以下问题:1.通风系统过于老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通风系统的风量不足,无法满足矿工的工作需求;3.通风系统的布置方式存在问题,部分区域的通风效果不佳。

三、调整措施中央矿井将采取以下措施对通风系统进行调整:1. 设计更新计划中央矿井将于本年度内重新设计通风系统并进行更新,以确保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更新计划将包括以下内容:1.更换老化的通风设备,并引进一些新型的通风设备以提高通风系统的效率;2.更新通风系统布置图,加强对整个矿区的通风覆盖;3.设计并建造一个新的通风主井道,以增加通风系统的容量。

2. 维护计划中央矿井将制定维护计划,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的运行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大型维护和检修。

维护计划将包括以下内容:1.对通风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的问题,防范可能的故障;2.对故障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和更换;3.定期进行设备清洗和消毒工作,确保设备的卫生安全。

3. 建立管控机制为了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运行,中央矿井将建立管控机制,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通风系统值班制度,确保通风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2.设立通风风量监控系统,对矿区内各地的通风风量进行在线监测,并及时调整通风系统的风量;3.建立通风系统考核评价机制,对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为后续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四、预期效果通过对中央矿井的通风系统进行调整,预计将取得以下效果:1.提升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员工的安全生产提供充分保障;2.提高通风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通风系统的运行费用;3.优化通风系统的布置方式,提高整个矿区的通风效果;4.建立健全的管控机制,对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掌控和管理。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山西天润煤化集团德通煤业有限公司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单位:通防技术科编制人:杨震2018年9月16日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一、编制目的根据《山西天润煤化集团德通煤业有限公司通风系统变更初步设计》要求,待后期风井装备完成具备挂网运行条件后,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调整,为保证新旧通风系统切换时的安全,特制定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二、编制依据1、《山西天润煤化集团德通煤业有限公司通风系统变更初步设计》;2、临煤审发【2017】10号文,关于山西天润煤化集团德通煤业有限公司通风系统变更初步设计的批复;3、《煤矿安全规程》(2016);4、《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 AQ1028-2006。

三、风险辨识1、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贯彻不到位,参与人员未按照系统调整顺序进行系统调整,造成系统紊乱、风流短路、用风地点风量不足,造成窒息、中毒。

防范措施:通风系统调整前,制定详细通风系统调整流程图,召开预备会,进行详细安排部署,将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传达至每个参与人员并签字确认。

2、通风设施施工不到位或施工质量较差,造成通风系统紊乱,局部地点风量不足。

防范措施:通风设施严格按设计施工,系统调整前要经通防技术科和安全监察科共同验收合格,方可进行通风系统调整.3、系统调整过程中,仪器仪表不完好或操作不当,导致通风参数测定不准确,影响通风。

防范措施:各种仪器仪表不完好不得入井,现场使用仪器仪表时,必须再次检查完好性。

4、系统调整过程中,现场警戒未设置或设置不到位,人员进入微风、无风区,造成窒息、中毒。

防范措施:通风系统调整期间,对可能存在微风、无风区域要设置警戒,悬挂“严禁入内"警戒牌,严禁人员进入。

四、组织机构为保证调整工作顺利进行,成立通风系统调整领导组。

组长:孙毅(矿长)副组长:李云义(总工程师)魏庆阳(生产矿长)徐衍超(通风矿长) 孙玉宝(机电矿长)王荣年(安全矿长)成员:王志刚(通防副总)徐小波(机电副总) 周成(安全副总)李建华(技术副总)娄峰(生产副总)于刚(地测副总)阴法滨(通防技术科科长)武明刚(安全监察科科长)刘院(机电技术科科长)杜建廷(采掘技术科科长)高照全(地测技术科科长)孙兆军(调度室主任)巩金涧(监测监控队队长) 张广勇(通防工区区长)设立井筒贯通与风机挂网运行指挥部,指挥部设在调度室。

煤矿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第一,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

通风设备包括风机、通风管道和通风了望等。

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设备可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如果有任何故障或老化现象,应及时修理或更换设备,以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第二,合理布置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的布置应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矿井的采矿方法和矿井的载体形状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通风系统应能覆盖整个矿区,并确保通风风流的均匀分布。

风机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矿井的大小和通风需求进行合理布置,以确保矿井内部的空气流动和清新。

第三,采取适当的通风方式。

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正、负压通风或双向通风方式。

正压通风适用于排风需求大的场所,如采煤工作面;负压通风适用于需要排除有害气体和放射性气体的场所,如爆炸作业区;双向通风适用于需要同时进行采煤和通风的场所,如走向连续采煤工作面等。

第四,严格控制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速。

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速直接影响矿井内的气流分布和矿工的舒适度。

通风系统的风量应根据矿井的规模、采煤强度和工作面的数量进行合理调整,以确保足够的气流量满足矿井的通风需求。

通风系统的风速应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和矿工工作环境的要求进行合理控制,以确保矿工工作时不会因风速过大或过小而造成危险。

第五,加强瓦斯检测和粉尘防治。

在矿井通风系统中加装瓦斯检测装置,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矿井内的可燃气体,以防止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在矿井通风系统中加装粉尘防爆装置,可以有效地防止矿井内的粉尘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同时,矿井通风系统应配备粉尘监测设备,及时掌握矿井内粉尘浓度的变化,以确保矿井内的粉尘不超过安全范围。

总之,煤矿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是确保矿井安全运营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合理布置通风系统、采取适当的通风方式、严格控制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速以及加强瓦斯检测和粉尘防治措施,可以保障矿井的通风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矿井工作环境的安全。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计划及措施正式版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计划及措施正式版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计划及措施正式版一、调整目标1.提高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速,保证矿井的空气质量2.优化通风系统的布局和管道的设计,减少能耗和噪音3.安装新的通风设备或更新旧的设备,提高通风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4.强化通风系统的监控与维护,确保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二、调整措施1.优化通风系统布局和管道设计a.根据矿井的采矿工艺和空间限制,重新规划通风系统的布局,确保通风风道畅通,减少通风阻力。

b.对通风系统中的主要管道进行检测和清理,清除积尘和堵塞,提高通风效果。

c.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分岔管道和调节阀门,实现对不同工作面和巷道的精细调节。

2.提高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速a.安装新的风机或更换老化的风机,提高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速。

b.配备高效的风机叶轮和电机,降低能耗并提高风机的吹风效果。

c.进行风机变频调速,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风量和风速。

3.安装新的通风设备或更新旧的设备a.安装局部通风装置,在有毒有害气体较集中的地方增加局部排风设备,保证矿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b.更新老化的通风设备,如瓦斯抽放器和风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c.安装新的通风监测设备,提高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监控能力,及时预警和处理问题。

4.强化通风系统的监控与维护a.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运行记录和维护档案,记录通风系统的运行状况、维护记录、故障处理等信息。

b.加强对通风系统的巡视和检查,定期清理风道、更换滤清器和检修设备。

c.配备专业的通风系统维护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通风系统的故障。

三、调整计划1.制定调整计划并明确目标和时间节点。

2.调动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的力量,组成专项调整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实施调整计划。

3.分阶段进行调整,先优化布局和管道设计,再提高风量和风速,最后安装新设备和加强监控与维护。

4.在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和优化后续的调整计划。

总结:通过以上调整计划和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矿井通风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保证矿工的工作安全和身体健康。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因工作需要,需将通风井筒格局三进一回(主斜井、副斜井、立井为矿井总进风井,箕斗斜井为矿井专用回风井)改为三进一回(主斜井、副斜井、箕斗斜井为矿井总进风井,立井为矿井专用回风井)。

为保证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期间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一、通风系统调整期间人员分工成立通风系统调整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一)通风系统调整指挥部设在调度室,指挥部下设8个工作组:1.地面指挥组:由等组成,负责通风系统调整期间全面指挥和指令下达,并对突发的问题做出处理办法,并安排人员进行处理。

2.动力组:由等组成,负责通风系统调整期间协调各单位进行各区域的停、送电工作。

3.主要通风机组:由等组成,负责通风系统调整前、后检查主要通风机、闸板、防爆盖的维护和就位情况,并负责收集通风系统调整期间主要通风机及电动机的全部参数及风机风叶角度的调整操作;负责通风系统调整期间全面检查配电系统,主要通风机及电动机,及时处理通风系统调整期间各主要通风机启动时可能出现的故障工作。

(通风系统调整前郭兴喜负责箕斗斜井主要通风机,确保正常运转;刘海生负责立井主要通风机)。

4.通风设施组:由等组成,负责通风系统调整期间井下通风设施的新建与拆除,负责相关风门的开启与关闭。

5.通风瓦斯组:由等组成,负责测定通风系统调整期间及调整前、后的风量、风流方向及瓦斯浓度情况并做好记录,有问题及时处理。

主要测风地点::立井、26回风下山、箕斗斜井、立井、2604主巷掘进工作面、2604副巷掘进工作面。

:-120大巷进风、-135大巷进风、25采区回风、2503采煤工作面。

6.通讯组:由等组成,负责通风系统调整期间指挥部与箕斗斜井主要通风机房、立井主要通风机房及各地区工作面和拆除、新建通风设施处的通讯工作,确保通讯畅通。

7.调度协调组:由等组成,在通风系统调整总指挥的带领下负责各单位的调度协调工作。

8.安全监督组:由等组成,负责通风系统调整措施的落实,必须在现场监督检查,杜绝违章作业。

调整通风系统技术方案及应急措施

调整通风系统技术方案及应急措施

调整通风系统技术方案及应急措施调整通风系统技术方案及应急措施目前我矿矿井通风系统调整的条件已具备,为保证通风系统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成立通风系统调整领导小组:组长:冯庆文(总工)副组长:薛德平(通防矿长)白玉生(安全矿长)张江海(通风副总)成员:赵业跃黄世成陈峰青孙波李良民常俊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通风安全部,通风安全部主任兼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次调整通风系统的顺利进行。

通风安全部负责对各施工队建筑设施质量进行验收。

二、系统调整前的准备工作通防队作好调整系统前的准备工作,完善挡风墙装置、安全监测系统、风门闭锁装置,将用于控制风流的风门按顺序依次全部关闭。

三、调整前、后的通风系统1、调整前的通风系统一水平轨道下山一水平运输下山→南翼回风→总回风北翼回风详见《矿井调整前的通风系统示意图》 2、调整后通风系统南翼回风→→总回风北翼回风详见《矿井调整后的通风系统示意图》四、通风系统调整所需的设施1、1700米一水平运输与北翼回风联络巷建筑2道永久无压风门;2、一水平运输与北翼回风(汇水联络巷)建筑调节无压风门2道;3、一水平运输与北翼回风(1501S溜子道)回风侧建筑挡风墙1道;4、一水平运输与南翼回风(最下部)建筑临时风门2道;5、一水平轨道运输联络巷(1850米联络巷)补建临时风障一处;6、一水平轨道巷与南翼回风之间(1700米联络巷)建临时风门1道,确保采区配电所风量稳定;7、清煤斜巷上部建筑永久调节无压风门2道;8、行人联络巷运输和北翼回风之间建筑临时风门2道;9、北翼回风上部原挡风墙需根据现场调整通风断面,预计调节窗扩到1.5米*2米。

详见《矿井调整通风系统设施构筑示意图》五、测风工作1、测风地点安排如下:总回风、主斜井、副斜井、一水平运输下山、一水平轨道下山、南翼回风、北翼回风。

2、测风要求:通风系统调整前测2-3次风量,调整后各测2-3次风量,以确定各地点风量变化情况。

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方案

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方案

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方案矿井通风系统在矿山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乎矿工的健康和安全,也直接影响到矿山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因此,合理设计和优化通风系统对于矿山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方案进行探讨。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1. 矿井通风系统的结构矿井通风系统可分为主风机系统、辅助风机系统和通风道路系统。

主风机系统是通风系统的核心,负责为矿井提供主要的通风动力;辅助风机系统则为主风机系统提供支持,保证矿井通风的全面和充分;通风道路系统则是通风气流的传输通道,要求通风道路布局合理,通风阻力小。

2. 矿井通风系统的参数设计在设计矿井通风系统时,需要确定一系列参数,包括通风量、风速、阻力损失、风机数量和位置等。

通风量决定了煤矿内部的空气流通情况,风速影响矿工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阻力损失直接影响通风系统的能效,合理确定这些参数是通风系统设计的核心。

3. 矿井通风系统的控制设计矿井通风系统的控制设计包括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通风系统的自动化控制、通过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通风系统运行状态以及建立预警机制,确保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合理设置通风系统的运行模式和运行参数,以适应矿山生产的不同需求。

二、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方案1. 优化风机配置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和通风需求,合理配置风机数量和位置,避免盲目增加风机数量,提高通风系统的能效。

可以采用CFD仿真技术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模拟,找出通风系统中的瓶颈和不足,优化通风系统的布局和结构。

2. 优化风门和风堰设计通过合理设置风门和风堰,控制通风系统中的气流分布,避免气流短路和死角,提高通风系统的通风效率。

在设计风门和风堰时,考虑通风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气流传输路径,保证通风系统的全面、均匀通风。

3. 优化通风道路设计通风道路是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风道路的设计直接关系到通风系统的通风效果和能效。

在设计通风道路时,应考虑通风道路的长度、截面形状、材料和阻力损失,合理设计通风道路的曲线和分岔,降低通风道路的阻力损失,提高通风系统的通风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马幺坡矿业有限公司马幺坡煤矿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二○一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1、矿井现状
马幺坡煤矿按照黔能源审[2016]36号批准的《关于贵州马幺坡矿业有限公司马幺坡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的批复》进行矿井建设,即:改造新施工的回风斜井为副斜井;将原设计的副斜井、行人斜井(经改造后为平硐)在接近地表位置通过联络巷沟通合并改造作回风井;主斜井不变;将原设计四个井筒(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行人斜井)为三个井筒(主斜井、副斜井、回风平硐);首采工作面位于M8煤层运输上山1段东侧+1345.0m标高至+1328.8m标高之间;10802接替掘进工作面位于M8煤层1#回风上山1段、2段西侧+1320m标高至+1310m标高之间;采区主要硐室,集中布置于副斜井与1#回风上山1段之间的巷道中,巷道标高+1292.6m标高至+1287.7m 标高之间。

截止至2016年11月30日止,矿井除10802接替掘进工作面尚未竣工外,其他井巷工程改造已基本完成,具备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条件。

2、目前矿井通风概况
矿井目前的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三个井筒进风(主斜井、原副井、新风井),一个井筒回风,矿井总进风量3172.2m3/min (见通风系统示意图图1)
二采区回风斜井主扇风机技术参数如下表(表1):
二采区回风斜井现排风量4285m3/min,风压为2345Pa。

矿井总进风量4115m3/min,其中一采区主斜井进风1895m3/min,二采区副斜井进风2150m3/min,可以满足二采区矿井目前各个用风地点的风流情况见下表(表2)。

矿井各用风地点风流分配表(表2)
二、组织措施
为了保证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通风系统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田奎国(矿总工程师)
副组长:王凤臣(机电副经理)、宴扬雯(安全副经理)
谭显友(通防副总工程师)
成员:文臣(通防部主任)
臣(通防部主管)
薛云贵(机电副总工程师)
王居臣(调度室负责人)
明(安环部主任)
胡能(通风工区区长)
职责:
1、组长:通风系统调整的全权指挥者,统一协调指挥矿井通风系统调整工作,负责通风系统调整工作人员的调动,负责向董事长、经理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召集领导组成员及相关人员现场研究。

2、副组长:在组长的领导下组织开展自己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工作,保证通风系统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3、领导组成员:在分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分工把关,做好领导安排的全面工作。

三、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时间
2014年月日。

四、系统调整前的准备工作
新回风立井正式运转后,二采区原回风井将变为进风井筒,二采区的回风井为新风井。

二采区副斜井、一采区主斜井、二采区原回风井为二采区的主要进风井筒。

1、需要建造、拆除或改造的通风设施
⑴二采区轨道上山、运输上山及回风巷之间建造永久挡风墙。

靠轨道上山侧的二采区临时变电所建造防火门并安装正、反向防火门。

⑵拆除二采区新风井贯通处的控风设施回风巷之间密闭墙;
⑶拆除二采区防爆门。

⑸在二采区回风巷与原南回风巷交叉处砌筑永久密闭墙,切断二采区回风巷与北回风巷联系。

⑹拆除二采区原总回风巷之间联络巷中风门,安装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处砌筑永久密闭墙;
各设施具体位置见下图(图1)
2、矿井各巷道及工作面需风量的确定
根据矿井转入生产时最大需风量为4560m3/min,主斜井进风量3652m3/min,最高风速6.85m/s;副斜井进风量4200m3/min,最高风速7.2m/s;通风系统调整后矿井各区域的风量需求见下表(表3):通风系统调整后矿井风量需求明细表(表3)
五、工作顺序
第一步:完成如下工作
1、完成用于调整通风系统所必要的通风设施建造,作好井下风流调整准备工作(具体工作为第二部分第1款第⑴-⑷项工作);
2、完成回风立井地面土建工程,内容包括地面电缆沟建筑、井口防爆门安装、主要扇风机及扇风机辅助设施的安装;回风井口各类
门安装,主扇风机房机电部分安装。

3、通风系统调整按《煤矿安全规程》第107条执行,制定相关安全技术措施,由企业负责人审批后,贯彻到每个参与通风系统调整人员;
4、拆移措施井口备用主扇风机并安装于回风立井口主扇风机位置,封堵措施井口备用主扇风机风道,封堵回风立井口备用主扇硐口及其检修道等。

第二步:启动回风井主扇风机,调整矿井通风系统
1、启动新主扇风机,使矿井处于三进两回的状态(主斜井、副斜井、行人斜井进风,回风立井、措施井回风),防止矿井在系统调整时处于无风状态。

其顺序是:打开回风井底与总回风巷之间的挡风墙,启动新风机(先启动一级,30分钟后再启动二级,以便测定一级及二级时的风量)。

2、停止措施井主扇风机,切断措施井的回风路线。

回风立井主扇风机运行稳定后,停止措施井主扇风机,慢慢关闭内机蝶阀,接着完成第二部分第1款第⑸项工作。

风流稳定后,完成第二部分第1款第⑹项工作。

六、测风工作
1、测风地点及测风人员安排如下:
⑴主斜井测风站:负责人陈雨;
⑵副斜井测风站:负责人崔建文;
⑶行人斜井测风站:负责人崔建文;
⑷总回风巷测风站:负责人梁宝生;
⑸二采区运输巷测风站:负责人杨虎成;
⑹二采区轨道巷测风站:负责人杨虎成;
⑺二采区回风巷测风站:负责人岳建龙;
⑻一采区运输巷没风站:负责人赵承东;
⑼一采区轨道巷测风站:负责人赵承东;
⑽一采区回风巷测风站:负责人岳建龙。

2、测风要求
通风系统调整前测3次风量,回风立井主扇风机一级电机启动后,在总回风巷测3次风量,二级电机启动后在总回风巷中测3次风量,停止措施井主扇风机,全矿井风流稳定后,进行全矿井测风,每个测点测3次。

4、通风系统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⑴通风系统调整过程中,加强瓦斯监测,注意局部风流倒向过程中的瓦斯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调整初期,对矿井各用风地点的风量进行综合分析分配,避免发生较大的漏风、配风量过大。

⑵通风系统调整后,若个别工作面或局部巷道风量不够,分析其原因。

如果2608工作面风量不足,原因有可能是:
⑴ 2608工作面回风段阻力过大,通过调节北翼主扇风机叶片角度解决;
⑵ 2600皮带上山风量过大,通过调节2600皮带上山上部调节风窗解决;
如果2226、2609工作面风量不足,原因有可能是:东风井排风量不够,通过调节东风井主扇叶片角度解决。

⑶如果2609、2608、2226三个工作面风量过大,可通过调节各
风机叶片角度来解决。

七、安全注意事项
1、井下停止所有工作。

2、除瓦检员、电工和测风控风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撤出矿井。

3、中央变电所切断矿井其他所有动力电源。

4、通风系统调整过程中,必须设1人守在井底车场电话处,以便井下和地面保持联系。

5、通风系统调整过程中,加强瓦斯监测,注意局部风流倒向过程中的瓦斯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调整初期,对矿井各用风地点的风量进行综合分析分配,避免发生较大的漏风、配风量过大。

7、矿井通风系统调整后,进行一次全矿井风量测定和分配,并对矿井所有通风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缮,保证调整后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