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1)
新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1)

新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
错误的一项是()A.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 “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答案】B【解析】【分析】错误项分析: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也用以尊称对方。
此处“对自己的谦称”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主要题型有古代称谓、宗法、历法、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等。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乡愁》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托物寄意,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B. 古代文体“记”以记事为主,如《小石潭记》;“说”则多就事、物、现象抒发感想,常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如《爱莲说》。
C.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D. 谈吐可显儒雅之风。
问候别人的父亲时,可以用“令堂近来身体可好”;写了文章,想请别人指点一二时,可以用“请不吝赐教”。
【答案】 C【解析】【分析】A.《乡愁》是余光中的作品;B . 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铭”;D.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是“令尊”,“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故选C。
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与朱元思书》虽是一封书信,文中却并无书信格式,但从内容看,又与一般书信无异。
B.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门对”,它是中华民族艺术形式,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C.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作者借小石潭景色与环境的清幽来表现他孤寂和悲凉的心境。
D. 从汉武帝起,皇帝开始用自己的年号纪年,如“庆历四年春”中“庆历”指的就是年号。
【答案】 A【解析】【分析】A.表述有误,《与朱元思书》虽是一封书信,文中却并无书信格式,内容也都是写景的,描绘出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时注意回忆的准确性,平时学习时注意将这些知识整理成体系并积累下来。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的文学家。
B.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故乡》《社戏》等。
C. “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庄子》《孟子》。
D.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
B. 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新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秦琼是哪回戏里的人物?()A. 《一箭仇》B. 《二进宫》C. 《三家店》D. 《四进士》【答案】 C【解析】【分析】京剧《三家店》又名《秦琼发配》。
说的是隋末,秦琼被靠山王杨林提至登州问罪,押解途中宿于三家店,思念亲朋,不胜愁闷。
差官罗周为罗艺(罗成之父)的养子,秦琼嗟叹中道出罗成姓名,罗周始知与秦琼为姑表亲。
此时瓦岗寨的史大奈奉命来探,遇秦、罗,共同定计,由秦琼修书,史带回音信,约期攻打登州。
故答案为:C【点评】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唱《明星反串闹新春》,陈羽凡、胡海泉表演京剧《三家店》选段。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
欣赏这样的对联,可以陶冶情操,学到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B. 如果欧阳修想再收一位门生,从生活现实的角度他应该从“李清照、纳兰性德、元稹、黄庭坚”四人中找李清照。
C. 假如你的一首七言律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140元稿费。
D.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
《童年》中高尔基捡破烂换钱来给外祖母补贴家用,他的懂事能干让外祖母感动落泪又万般心疼。
【答案】 A【解析】【分析】B项,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他们没有同时在世的时间,所以B项说法有误。
C项,七言律诗共七句,每句八个字,计算结果应该是280元。
所以C项说法有误。
D项,《童年》中高尔基捡破烂,说法有误,应该是阿廖沙捡破烂。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能力。
逐项阅读分析其中涉及的作家作品,或者是故事情节等内容,紧扣字眼,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比如年代、流派等,因为有些题目的错误之处很隐蔽,根据平时的积累回忆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进行对照即可。
新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不属于我国民间文学中的“四大爱情传说”的是()A. 《牛郎织女》B. 《孟姜女》C. 《梁山伯与祝英台》D. 《孔雀东南飞》【答案】 D【解析】【分析】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是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四个神话传说。
它们和其他民间传说故事构成了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
这四个传说全部是爱情故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真挚感情的认可。
它包括: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故答案为:D【点评】《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
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
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
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诸葛亮的作品源远流长:《诫子书》谆谆告诫儿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师表》向后主刘禅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三顾茅庐》表达了对刘备赏识的感激之情。
B. 《陋室铭》与《爱莲说》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和周敦颐,他们皆属“唐宋八大家”,题中的“铭”与“说”在古代都是一种文体,可叙事,可议论。
C. 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第五幕,屈原就用了大量的独白表达了对风、雷、电的赞颂。
D. 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与德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表现手法异曲同工,都是通过人物前后态度行为的转变折射社会现实,前者反映人情冷暖,后者体现家国情怀。
【答案】 C【解析】【分析】A.《三顾茅庐》表现刘备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报负。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含答案(1)

新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是《羊脂球》,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 谥号,是古代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事迹和品德给予的称号。
如欧阳修被称为“欧阳文忠公”,韩愈被称为“昌黎先生”。
D.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之情。
【答案】 C【解析】【分析】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
韩愈的谥号是“文”,“昌黎先生”是世称。
故答案为:C【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阿城的《溜索》都是短篇小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是中篇小说。
B. 在《儒林外史》中,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C. 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D. “中国梦”“精准扶贫”“一带一路”“振兴中华”“互联互通”等短语是同一结构的短语。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 “中国梦”“精准扶贫”是偏正短语,“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是并列短语,“振兴中华”是动宾短语。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及短语类型。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1)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请根据情境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手足”指同学,等等。
B. 兰兰勇敢地制止了商场里的一个小偷的偷窃行为,李晓明夸赞她说“你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C. 你到同学家做客,同学对你的到来表示欢迎说:“你大驾光临,我们家真是蓬荜生辉啊!”D. 小华最近写了一幅书法作品想请教书法家王老师的指导,她恭敬的对王老师说:“请王老师斧正。
”【答案】 A【解析】【分析】A.有误。
“手足”指兄弟。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这是一道选择题,考生要逐项审读,仔细辨析选项的内容。
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基本的文化常识的积累。
2.对下列文学常识、语法知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更定”指每晚八时左右。
B. 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C. “我坚信:虽然道路坎坷泥泞,但是曙光就在前方。
”这个句子是单句。
D. “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
”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答案】 D【解析】【分析】“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
”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选项“并列关系的复句”错。
故选D。
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
其诗多咏山水田园。
王维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B.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如“浣溪沙”“水调歌头”都是词牌名。
新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沁园春·雪》是古典诗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B. “鸟”是诗人常用的意象。
如“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子规”指的是杜鹃鸟。
C.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最发达的主题,很多优秀作品流传至今。
D.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四月”正处于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答案】 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
D项错误。
“春分”应该是每年的3月21日,不是四月。
四季的划分应该是: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月、二月是冬季。
故答案为:D【点评】做此题时,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一定要多,所以平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积累,才能顺利故好此题。
有关四季划分的内容一定要了解。
2.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楷书草书行书B. 行书楷书草书C. 行书草书楷书D. 草书行书楷书【答案】 B【解析】【分析】A.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王羲之以行书著名;B.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真卿以楷书见长;C.唐朝怀素的草书作品《自叙帖》,怀素以草书著名。
三幅作品分别属于行书、楷书、草书,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书法鉴赏。
答题时应注意,调动平时相关的书法知识的积累,根据书法家的主要风格,擅长的字体,著名作品,分析书法作品的字体特点,准确判断作答。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表,文中以实情、实礼、实事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牡丹亭》属于哪一剧种()A. 昆曲B. 杂剧C. 戏剧D. 黄梅戏【答案】 A【解析】【分析】《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属于昆曲。
故答案为:A【点评】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
正因如此,许多地方剧种,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哺育和滋养。
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2.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游记》中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他们本来是太上老君看守炼丹炉的童子,被观音借去下界为妖,来考验唐僧取经决心。
B. 《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后,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
C.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由第二十五步兵师和巴什基尔骑兵旅组成的一支部队奉命渡过第聂伯河,并在伊尔沙车站附近切断基辅到科罗斯坚的铁路线,舍佩托夫卡共青团组织的一个团员米什卡·列夫丘科夫在这次渡河时牺牲了,谢廖沙是四天以后才知道的。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表述错误,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的是王伦。
故答案为:B【点评】名著知识要识记,并对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情节要熟知。
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诸葛亮的作品源远流长:《诫子书》谆谆告诫儿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师表》向后主刘禅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三顾茅庐》表达了对刘备赏识的感激之情。
B. 《陋室铭》与《爱莲说》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和周敦颐,他们皆属“唐宋八大家”,题中的“铭”与“说”在古代都是一种文体,可叙事,可议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古代的交际用语常有敬辞与谦辞之分,比如“惠顾”“垂问”“见教”是敬辞,“舍弟”“愚见”“拙作”是谦辞。
B.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都是对中国戏曲现象生动的描述,这种描述反映出中国戏曲场景虚拟化的主要特点。
C. 梅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凌霜自行,不趋炎势”、“筛风弄月,潇洒一生”、“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分别表现的是菊、竹、梅的风骨。
D. 成语“温故知新”“一鼓作气”“熟能生巧”分别出自《论语》、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欧阳修的《卖油翁》。
【答案】 D【解析】【分析】D项“一鼓作气”出自编年体史书《左传•曹刿论战》,表述有误,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敬辞谦称、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习俗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
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知识和常识,找到关键词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词句,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是对我国相关传统文化、文学常识的理解,其中说法有误的是()A. (纪年)我国古代用干支或皇帝的年号纪年。
元丰六年(《记承天寺夜游》)、文帝之后六年(《周亚夫军细柳》)、晋太元中(《桃花源记》)所用纪年方法相同。
B. (称谓)古人讲究礼节,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用敬称,如“令郎”“家君”“贤弟”,对自己一方则用谦辞,如“尊君”“舍妹”“小儿”等。
C. (年龄)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岁。
D. (文体)词在隋唐兴起,宋代进入全盛时期,又称“曲子词”,也叫“长短句”“诗余”等。
【答案】 B【解析】【分析】“家君”:家父。
是谦辞。
“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是敬称。
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3.下面选项中不是“酒杯”名称的一项是()A. 樽B. 白C. 觥D. 筹【答案】 D【解析】【分析】ABC三个词语都是酒杯的意思,D.“筹”,是计数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4.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包括《诗》《书》《礼》《易》和《春秋》。
B. “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幅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C. 《小石潭记》《屈原》《海燕》《白杨礼赞》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郭沫若、高尔基、茅盾。
D. 红孩儿、小福子、奥斯特洛夫斯基、孔乙己分别是《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答案】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
ABC正确。
D项中奥斯特洛夫斯基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5.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
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B.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答案】 A【解析】【分析】A.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
故选A。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基本能力。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6.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元丰六年、庆历四年、崇祯五年等都是采用年号纪年法。
B. 家君、鄙人、晚生、世先生等词语都表示谦称。
C. 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被称为“永嘉四灵”,因为他们的名或号都有“灵”字。
D.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不同朝代典型的文学样式。
【答案】 B【解析】【分析】B“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尊称;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7.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它率意灵动体式全无定法,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B. 张老师在书房里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经霜更知秋水明”,下联是“历劫方显钢骨硬”。
李老师说上下联挂反了。
李老师的判断是对的。
C.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活动丰富多彩。
D. 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我今年4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答案】 B【解析】【分析】A项错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项正确。
C项错误,赏月、猜灯谜不是重阳节的习俗。
D项错误,知天命表示年龄“五十岁”。
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8.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的是( )A. “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B. “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C. “河北”,古时指黄河以北的大片地区,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这个词可算是古今异义。
D. “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多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所为。
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
【答案】 A【解析】【分析】A.错误,“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
故答案为:A【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9.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是()A. “是日更定”,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更定。
B. “故自号曰醉翁”,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生前有谥号,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C. 下面称呼按年龄从小到大的排序为:垂髫、豆蔻、及笄、弱冠、而立。
D. “晚生蒙老先生垂爱,得赐登龙,已出望外。
”中的“垂爱”是敬辞。
【答案】 B【解析】【分析】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
死后有谥号。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布衣,古代借指穿廉价衣服的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B. 普希金的代表诗作有《自由颂》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发展影响很大。
C.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宋代达到全盛时期。
D. 《儒林外史》《水浒传》是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答案】 D【解析】【分析】 ABC说法正确。
D.《儒林外史》《水浒传》是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但不是历史演义小说。
故答案为:D【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11.国学,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
(选做三个)(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学,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2)二十四节气中“春分”过后是什么?(3)古人常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
这句话出自哪里?(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有一部是谁写的?作品名字是什么?【答案】(1)乐曲(2)清明(3)《弟子规》(4)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结合课下注释或词典对词语的意思总结背诵,做题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乐曲。
(2)清明(3)出自《弟子规》(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分别为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以及曾朴的《孽海花》。
故答案为:(1)乐曲(2)清明(3)《弟子规》(4)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重视。
1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编年体史书。
B. 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等。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
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D.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宣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英雄壮举的传记。
【答案】 D【解析】【分析】D“传记”错。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