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复习资料
南京林业大学测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1. 根本测树因子:树干直径是指垂直于树干轴的横断面上的直径。
树干的根颈至主干梢顶的长度称为树高。
树干材积是指根颈〔伐根〕以上树干的体积。
2. 测定工具:卡尺卷尺、布鲁莱斯测高器3. 树干的形状通称为干形;假设过树干中心有一条纵轴线,称为干轴;及干轴垂直的切面称为树干横断面,其面积称为断面积。
4. 伐倒木根本材积公式:1、中央断面积式:L d L g V 4221π==2、平均断面积式:()L d d L g g V n o n o ⎪⎪⎭⎫ ⎝⎛+=+=242122π 公式来源:由干曲线r px y =2取1旋转积分而得。
关于上两个公式的误差:①、很显然,当1或0时,两式无误差且相等。
②、当r >1时,平均断面积式长生偏大误差,中央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
③、当0<r <1时,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中央断面积式产生偏大误差。
3、继而得出如下牛顿经历公式:5. 伐倒木区分求积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假设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分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
该法称为区分求积法。
梢端缺乏一个区分段的局部视为梢头,用圆锥体公式''31l g V =〔梢头的断面积及长度〕。
1、中央断面积求积式:''131l g g l V n i i +=∑= 将树干按一定长度〔1m 或2m 〕分段,量出每段中央直径与最后缺乏一各区分段梢头底端直径。
2、平均断面积求积式:()''113121l g l g g g V n i i n o +⎥⎥⎥⎦⎤⎢⎢⎢⎣⎡++=∑-=材积误差依段数增加而减少,当区分段数在5个以上时减少的趋势平稳,区分段数不得少于5段。
6. 直径与长度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精度的影响:L d V P P P +=27. 单株立木测定特点:①、立木高度 除幼树外,一般用测高器测定②、立木直径 取离地面1.3m 处为胸径。
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测树学(复习)第一章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一、伐倒木: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三、近似求积式精度:中央断面式中等平均断面式最差中央断面常出现“负误差”平均断面“正误差”四、区分求积式:把树干分成若干段,段长1或2m ,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V=g 1l+g 2l+…+g n l+1/3g ’ ·l ’=(g 1+g 2+…+g n ) ·l+1/3g ’ ·l ’g 1、g 2、…、g n 为各区分段断面积,l 为区分段长,l ’为梢头长,g ’为梢头底面积 23、区分求积式的精度:在同一树干上,某个区分求积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分段个数的多少,断数愈多,则精度愈高。
一般区分段数以不少于5个为宜。
五、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对树干材积V= g L 求导,得:P v =2Pd+PL当长度测量误差率与直径测量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1倍。
六、形数:一般定义:树干材积与树干在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称树干在该处的形数。
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
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1f1.3 的实践意义: 把易测的比较圆柱体体积转换为树干材积的换算系数。
式中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通称为立木材积的三要素。
(形数仅说明相当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成数,不能独立的具体反映树干的形状。
)2、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度(如0.1h )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 。
正形数只与r 有关,而与树高无关。
克服了胸高形数依树高而变化的缺点。
能3高度为树高(h )加3。
吸收了胸高形数量测方便和正形数不受树高影响两方面的优点。
实验形数的材积公式为: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实验形数比较稳定。
测树学复习资料

测树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1.伐倒木材积基本公式:中央断面积式:V=g0.5l平均断面积式:V=(g0+g n)l/22.两个基本公式的误差分析:y2=px r (孔兹干曲线)当r=0或1时,两式均无误差且相等。
当r>1时,平均断面积公式偏大;中央断面积公式偏小。
当0<r<1时,误差规律正好相反。
3.牛顿公式:V=(2V中+V平)/34.为什么采用区分断面求积法?有效地减少伐倒木材积计算误差,提高计算精度。
区分段数量不是越多越好。
5.胸径测量时的注意事项:○11.3米以下分杈时,对每个枝条进行测定2斜坡上测胸径以高位为准○3采用轮尺或围尺,误差不同4胸高处出现节疤、凹凸时,应在胸高断面上下距离相等而干形较正常处,测直径取平均值6.立木树高测定方法:采用布鲁莱斯测高器7.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的比成为形数(form factor),有胸高形数与实验形数。
8.胸高形数的性质:如果把树干干形看成是遵从孔兹干曲线的规则集合体,则胸高形数与树干形状r和树高h的函数,当r一定时,胸高形数依树高的增加而减少。
9.实验形数的性质:不随树高而变化。
10.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
11.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d1/2)与胸径(d1.3)之比称为胸高形率,用q2表示。
12.望点和望高:把树干上部直径等于1/2胸径处称作望点。
望点至干基长(高)度称为望高。
13.立木材积近似计算的三种方法:○1形率法:V= f1.3 g1.3ha.胸高形率的测定与计算b.由胸高形数与胸高刑律的关系式计算胸高形数c.根据胸高形数的定义计算树干材积○2平均实验形数法:V=f(实验形数)g1.3(h+3); ○3望高法:V=2/3 g1.3(h R+1.3/2)○4形点法第二章树木生长量测定1.生长与生长量:一定间隔期内树木某因子所发生的变化统称为生长, 变化的量称为生长量。
2.树干年龄的测定方法:○1查数年轮法:树木正常情况下每年形成一个年轮,根颈位置横断面上的年轮数就是树木年龄。
(完整版)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复习)第一章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一、伐倒木: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三、近似求积式精度:精度高低为:牛顿式精度最高中央断面式中等平均断面式最差中央断面常出现“负误差”平均断面“正误差”四、区分求积式:把树干分成若干段,段长1或2m ,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V=g 1l+g 2l+…+g n l+1/3g ’ ·l ’=(g 1+g 2+…+g n ) ·l+1/3g ’ ·l ’ g 1、g2、…、g n 为各区分段断面积,l 为区分段长,l ’为梢头长,g ’为梢头底面积 23、区分求积式的精度:在同一树干上,某个区分求积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分段个数的多少,断数愈多,则精度愈高。
一般区分段数以不少于5个为宜。
五、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对树干材积V= g L 求导,得:P v =2Pd+PL 当长度测量误差率与直径测量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1倍。
六、形数:一般定义:树干材积与树干在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称树干在该处的形数。
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
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1比,即: f1.3式中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通称为立木材积的三要素。
(形数仅说明相当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成数,不能独立的具体反映树干的形状。
) 2、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度(如0.1h )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 正形数只与r 有关,而与树高无关。
克服了胸高形数依树高而变化的缺点。
能较好的反映不同的干形。
3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h )加3吸收了胸高形数量测方便和正形数不受树高影响两方面的优点。
实验形数的材积公式为: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实验形数比较稳定。
实验形数是一个树种的平均干形指标。
七、形率:定义: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测树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曲干线:以树干中心假想的干轴作为直角坐标系的x轴,以横断面的半径作为y轴,并曲树梢为原点,按适当比例作图可得出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
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胸高形数:树干材积与树木胸高处的直径为直径,树高为高的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某相对高处的直径为直径,树高为高的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以胸高断面直径为直径,高为树高加3米的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形率:树干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正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1/10树高处直径之比望高:自地面到望点的高度林分:森林内部特征相同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林分调查因子: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绝对同龄林:林木年龄完全相同的林分相对同龄林:林木年龄相差不足一个龄级的林分异龄林:林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株数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之比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地位指数:标准年龄时,优势木平均高所能达到的数值。
林分的条件平均高:在树高曲线上,与林分平均直径相对应的树高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直径分布:在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按径阶的分配状态。
径阶是指一般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成为径阶原条:伐倒木剥去树皮且截去直径(去皮)不足6cm的梢头部分原木:原条按照用材用材需要,截成各种不同规格尺码的木段锯材:原木经过进一步加工而成的各种不同规格的板材削度:树干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减小,其单位长度(通常1cm)直径减少的程度为削度绝对削度:树干上相距1cm的两端直径之差成为绝对削度相对削度:树干上各个不同部位的直径与某一固定部位直径之差与该固定部位直径相比平均削度:用长度除两头直径之差表示生长率:树木某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总生长量的百分比毛生长量:林分中全部林木在间隔期内生长的总材积进界生长量:期初调查时未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之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成为进界生长量角规控制检尺法:对树木测胸径,并按径阶归组,统计各径阶的计数株数单层林:明显地只有一个林层的林分称单层林复层林:只有或两个以上明显林层的林分称复层林二、简答题与问答题一、林木标准地选择的基本要求:1、标准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2、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3、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至少应距林缘1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4、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该均匀二、一元材积表的应用1、设置标准地每木调查(亦称每木检尺),统计各径阶株数2、分别树种,选用一元材积表,分别径阶(按径阶中值)由材积表上查出各径阶单株平均材积值3、各径阶单株平均材积乘以径阶林木株数即可得到径阶材积4、各径阶材积之和就是给树种标准地林分蓄积量,各树种的林分蓄积量之和就是标准地林分总蓄积量。
测树学总结资料

测树学总结一、名词解释★测树学:测树学是以森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测算树木、材分、材产品的材积(蓄积)、生长量、重量以及收获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误差: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会区分,可能会出选择根径:贴着地面的树干的直径。
地径:距根径10cm处的直径。
胸径:距根径1.3m处的直径。
伐倒木(felled tree) :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桠所剩余的主干。
树干材积:指根径(伐根)以上树干的体积。
树高:树干的根颈处到主干梢顶的长度称为树高。
枝下高分为活枝下高和死枝下高。
冠幅:根幅:树干直径:指垂直于树干轴的横断面上的直径(Diameter)。
用D或d表示胸高直径:位于距根颈1.3m处的直径,简称为胸径(DBH,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树高(tree height):树干的根颈处至主干梢顶的高度。
胸高断面积(basal area of breast-height) :树干 1.3m处的断面积。
树干材积:指根颈以上树干的体积(volume),记为V。
树干直径随从根颈至树梢其树干直径呈现出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变化多样。
影响因子:1)内因:遗传特性、生物学特性、年龄和枝条着生情况;2)外因(环境条件):立地条件、气候因素、林分密度和经营措施等任何规则的几何体,若要计算其体积必须先知其形状。
树干形状是由树干的横断面形状和纵断面形状综合构成。
树干横断面:假设过树干中心有一条纵轴线(称为干轴),与干轴垂直的切面。
树干横断面形状近似圆形,更接近椭圆形。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视其为圆形,平均误差不超过±3%。
树干横断面的计算公式为:纵断面:沿树干中心假想的干轴将其纵向剖,所得纵剖面的形状。
干曲线:围绕纵剖面的那条曲线干曲线方程-将干曲线用数学公式予以表达。
干曲线自基部向梢端的变化大致可归纳为:凹曲线、平行于x轴的直线、抛物线和相交于y轴的直线这4种曲线类型。
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doc

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第一章、绪论K测树学的概念:测树学是以森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株木、林分、大面积森林以及原木产品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生长动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
2. 测树学的目的:在分析树木形状、林分结构规律及林分特征因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研究树木、林分的数量(材积或蓄积、生物量x质量(材种岀材量) 及其生长量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
3、测树学发展简史:(1) 测树学的萌芽阶段:19世纪早中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2) 形成和发展时期:19世纪末期开始,德国完成适用伐倒木和木材材积测定公式的理论推导和检验,确定了形数的概念和测定立木的材积公式,并且进行一些简单的测仪器的研制。
(3) 成熟和稳定期: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数理统计、遥感技术、抽样技术和电算技术的发展及广为应用,以及角规测树学理论技术陆续发展起来。
(4) 新技术应用阶段:近10-20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航天遥感、动态预测、角规测树等新技术在森林调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这预示着一个新的时期的到来。
4、测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树木和林分的蓄积量(材积X材种出材量生长量及其生物量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
5、测树学中的误差:从误差的来源分,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6、测树学中的有效数字运算规则:%1加减乘除运算:结果保留位数与有效数字位数最少者相同。
%1乘方或开方运算:结果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1对数运算:对数尾数的位数应与真数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1表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时,误差和偏差只取一位或者两位有效数字。
%1计算中涉及到常数TT、e以及非测量值,如自然数、分数时,不考虑其有效数字的位数,视为准确数值。
%1为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在计算过程中可暂时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计算完后在修约。
运用电子计算器运算时,要对其运算结果进行修约,保留适当的位数,不可将显示的全部数字作为结果。
7、测树学所使用的符号和单位:单木:林分:第二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K基本测树因子:树木直径、树高、树干横断面积、树干材积。
测树学复习题_

测树学复习题_林学本科《测树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 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B、胸高断面积C、胸高形率D、树高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B、1/2胸径C、1/3树干中央直径D、1/3胸径 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断面积()备注 1 18.0 0.0254 3 16.0 0.0201 5 13.2 0.0137 7 8.8 0.0061 9 3.6 0.0010 10 2.00.0003 梢长1.1m 以中央断面积区分求积式可得到此树干材积为(A) A.0.137; B.1.37; C.0.685;D.0.0685 20、设一树高7.4cm,按1m为区分段采用中央断面积求材积,需在()米处取圆盘。
A. 根颈.1、2、3、4、5、6、7;B. 根颈、胸径、1、2、3、4、5、6、7; C. 根颈、胸径、0.5、1.5、2.5、3.5、4.5、5.5、6.5; D. 根颈、胸径、0.5、1.5、2.5、3.5、4.5、5.5、6.5、7 三、多项选择题 1、(A、D)不能独立反映树木干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树学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立木:生长着的树木伐倒木: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桠所剩余的主干称为伐倒木。
径阶:在测定树木直径时,为了读数和统计方便,一般是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
胸径:成人的胸高位置的立木直径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称为胸高形数。
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
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
伐倒木区分求积法的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或是减少材干求积的误差,根据干形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
计算:中央断面积公式平均断面积公式—第二章:林分调查林分调查因子:为了将大片森林划分为林分,必须依据一些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这些因子称为林分调查因子。
常用的林分调查因子有:林分起源、林相、树种组成、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立地质量、林木的大小(树高和胸径)、数量(蓄积量)和质量等。
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树种组成: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称作树种组成。
根据林分的树木的年龄,林分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期限的林分。
!年龄:树木自种子萌发后生长的年数。
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株树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树称为株树密度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立地质量:地位质量,它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评价指标:地位级和地位指数地位级:是根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H 及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的等级。
是反映既定树种所在林地的立地条件优劣或林分生产能力相对高低的一种指标。
】地位指数:是依据既定树种优势木平均高H 与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地位指数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高低的指数,地位指数也是评定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高低的一种指标。
实际上就是某一立地上某树种林分在标准年龄时优势木所达到的平均树高值。
林分蓄积量(M):林分中所有活立木材积的总和。
标准地调查:标准地:人为选定的、并且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
标准地用途:①某些专业性的调查研究工作;②林分调查标准地种类:按目的与用途分为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
标准地设置:一、基本要求:①必须对所预定的林分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②|③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④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
④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
二、标准地的形状和面积: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
三、标准地的境界测量。
四、标准地的位置及略图标准地调查工作:一、每木调查(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精确到)。
①径阶大小的确定;②:③起测径阶;④划分材质等级;⑤每木检尺的注意事项和林分平均直径的计算。
二、测树高:林木平均高和优势木平均高三、测定年龄四、计算其他各项林分调查因子:平均直径、平均高、年龄、树种组成、地位级、疏密度、蓄积量等。
第四章: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密度指标:①株树密度;②每公顷断面积;③疏密度;④立木度;⑤郁闭度;⑥林分密度指数;⑦树冠竞争因子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定测定方法:标准木法:平均标准木法、分级标准木法材积表法:一元材积表法、二元材积表法、三元材积表法、树高级立木材积表 3P样木法、标准表法、平均实验形数法、角规测树法平均标准木法:标准木: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标准木法:根据标准木的平均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平均标准木法步骤:①测设标准地,并进行标准地调查②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平均直径,根据所得树高曲线,求出林分平均高③寻找1~3株与林分平均直径D 和平均高H 相接近(一般要求相差在±5%以下)且干形中等的林木作为平均标准木,用区分求积法测算其材积④按下式计算标准地蓄积量,并根据标准地面积换算为单位面积蓄积量。
—一元材积表法:一元材积表: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的回归关系编制的表。
编制:①材积编表数据:相同树种、来自同一地区、一定数量的胸径②选择合适模型③检验二元材积表法:二元材积表:根据材积与胸径、树高两个因子的回归关系编制的材积数表。
编制同一元材积表法…第七章:树木生长量测定年轮:树干横断面上由早(春)材和晚(秋)材形成的同心“环带”。
早(春)材:生长迅速、细胞大而壁薄、颜色浅晚(秋)材:细胞小、壁厚而分布密集、木质颜色比内侧显著加深。
生长量:一定间隔期内树木各种调查因子所发生的变化称为生长,变化的量称为生长量。
总生长量:树木自种植开始至调查时整个期间累积生长的总量。
定期生长量:树木在定期n年间的生长量,一般以Zn表示。
|总平均生长量:总生长量除以总年龄定期平均生长量:定期生长量除以定期年数连年生长量:树木一年间的生长量,以Z表示树干解析内业工作:①查定各圆盘上的年轮个数②各龄阶直径的量测:量测每个圆盘东西、南北2条直径线上各龄阶的直径,2个方向上同一龄阶的直径平均数,即为该龄阶的直径。
③各龄阶树高的确定④绘制树干纵断面积图:以横坐标为直径、纵坐标为树高,在各断面高的位置上,按各龄阶直径的大小,绘成纵断面图。
⑤:⑥各龄阶材积的计算:各龄阶的材积按伐倒木区分求积法计算。
⑦计算各龄阶的形数⑧计算各龄阶的生长量⑨绘制各种生长量的生长过程曲线第八章:;林分生长量测定林分生长:通常是指林分的蓄积随着林龄的增加所发生的变化林分蓄积生长量:组成林分全部树木的材积生长量和枯损量的代数和【林分生长量的种类:①毛生长量:林分中全部林木在间隔期内生长的总材积。
②纯生长量:毛生长量减去期间内枯损量以后生长的总材积。
③净增量:期末材积和期初材积两次调查的材积差。
④枯损量:调查期间内,因各种自然原因而死亡的林木材积。
⑤采伐量:一般指抚育间伐的林木材积⑥进界生长量:期初调查时未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之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一次调查法确定林分蓄积生长量:一次调查法:利用临时标准地一次测得的数据计算过去的生长量,据此预估未来林分生长量的方法,称作一次调查法。
应用前提:预估期不宜太长,林分内林木株树在间隔期内既未增加亦未减少。
一次调查法:材积差法、林分表法、一元材积指数法各种方法异同:①数据一样,方法不一样;②都是用直径生长来测材积生长所需资料:①林分中样木胸径生长量测定数据;②适用的一元材积表;¥③每木检尺数据需满足基本条件:只针对净生长量测定,前后期树高曲线无显著差异(使用同一材积表时)材积差法:利用一次测得的各径阶的直径生长量和株树分布序列,推算林分蓄积生长量。
步骤:首先胸径生长量的测定和整列:①胸径生长量的取样②胸径生长量样木资料的计算③林木胸径生长量的整列其次根据每木检尺的结果得各径阶株树分布,-然后根据前两项实测资料,应用一元材积表计算蓄积生长量。
一元材积指数法:将测定的胸径生长率,通过一元幂指数材积式()转换为材积生长率式,再由标准地每木检尺资料求得材积生长量的方法。
步骤:①测定各径阶胸径生长量②计算各径阶的平均胸径生长率③将P 乘一元材积式的幂指数a1,即得相应各径阶的材积生长率④再利用一元材积表,由标准地的林分蓄积量,算出材积生长量。
第九章:角规测树,角规: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
影响因素:①绕测基本操作规范②断面积系数的选择③坡度改正④临界树的正确判定⑤林缘误差的消除⑥角规点个数的确定"抽样:抽样调查基本步骤:抽样方案设计:总体范围确定抽样单位划分抽样方法确定样本单元数预估与样本单元抽取样本单元定位与测定总体参数估计森林抽样调查:以随机变量特定概率分布为基础,在既定调查成本与容许抽样误差以及所能承受风险限度内,设计最佳抽样方案,对调查总体统计特征作出适度估计。
总体:在抽样调查中,把整个调查范围或对象称作总体。
总体单元:总体是由若干个总体单元构成。
样本:抽样调查中,在总体范围内按照一定法则(随机或机械)抽取一部分总体单元,被抽中的总体单元的全体称为样本。
样本中的单元称为样地。
两类误差: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中,随机等概地抽取n个单元组成样本,根据样本单元测定的结果估计总体的方法。
系统抽样:从总体中,首先随机抽取一个样地号作为第一个样本单元,然后,按照一定的间隔确定出其余的样本单元号,由这些单元组成样本,并根据样本单元观测值推算总体,这种抽样调查方法称作系统(机械)抽样。
优点:组织样本方法简单、分布均匀、样点定位方便周期性误差:系统抽样中,若总体单元待测标志呈现周期性分布,且所抽样本单元分布与总体周期性分布相吻合,致使系统抽样出现偏差。
分层抽样:按照既定的因子把调查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类型,在每个类型内随机等概地抽取样本单元组成样本,根据各类型的抽样调查结果估计总体的方法。
副总体:调查总体分层后,每一个层就是一个独立的抽样总体,所以,层又叫作副总体。
采用分层抽样应满足条件:①各层的总体单元数数值确知或各层的权重确知。
②总体分层后,每一个总体单元只能属于某一个层,不允许跨层或遗漏。
③各层样本单元数的抽取相互独立。
优点:①在不增加调查总体的样本单元数的情况下,可以减小抽样误差,即提高抽样精度。
②在森林资源调查中,采用分层抽样调查的结果,不仅可以提供调查总体的估计值和抽样调查精度,而且还可以提供各层的估计值和抽样调查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