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毕设】插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插床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2. 学习并掌握插床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机械加工中的安全技术;3. 掌握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插床操作中问题的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操作插床,完成简单的金属切削加工;2. 能够根据加工要求,合理选择和安装插床刀具;3. 能够分析插床加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加工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插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插床的基本原理:参照课本第三章第二节,讲解插床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结构组成;- 刀具选择与安装:结合课本第四章第一节,介绍插床刀具的类型、选用原则及安装方法;- 安全技术:依据课本第十二章,阐述插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及事故预防措施。
2. 实践操作:- 插床操作步骤:按照课本第五章,让学生实际操作插床,掌握基本操作流程;- 加工工艺:结合课本第六章,教授简单零件的加工工艺,提高学生实际加工能力;- 问题分析与解决: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参照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和解决。
3. 教学进度安排:- 理论部分:共计4课时,分别讲解插床原理、刀具选择与安装、安全技术;- 实践部分:共计8课时,分阶段进行插床操作、加工工艺学习和问题分析。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章节,科学系统地组织,旨在确保学生掌握插床相关知识和技能。
插床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插床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插床机械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功能。
2. 学生能了解插床机械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3. 学生能掌握插床机械的主要参数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插床机械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学生能够根据加工要求,正确选择和调整插床机械的参数,进行简单的加工操作。
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或工具,绘制插床机械的结构示意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机械制造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培养对机械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 学生能够关注机械行业的发展动态,了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插床机械中的应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侧重于插床机械原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插床机械的基本结构- 介绍插床的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如床身、立柱、横梁、工作台等。
- 分析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配合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 插床机械的工作原理- 深入讲解插床机械的工作原理,包括切削力、进给系统、冷却系统等。
- 探讨插床机械在加工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
3. 插床机械的主要参数及其调整方法- 介绍插床机械的主要技术参数,如转速、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
- 讲解如何根据加工要求调整插床机械的参数,以达到理想的加工效果。
4. 插床机械的应用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加工中插床机械的应用案例,如模具加工、零件加工等。
- 讨论不同加工条件下,如何选择和调整插床机械参数,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
毕业设计_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主体机构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题目插床主体机构的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班级机制本(2)班学号指导教师起止日期 2015年6月15日- 19日目录第一章插床主体机构的设计设计任务书 (2)1.1 工作原理 (2)1.2 设计数据表 (2)1.3 设计要求与任务 (3)1.4 技术要求 (3)第二章设计计算过程 (4)2.1 导杆机构分析与设计 (4)2.1.1机构的运动尺寸 (4)2.1.2 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5)2.1.3 绘制所设计的机构运动简图 (5)2.2 凸轮机构设计 (8)2.2.1 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 (8)2.2.2 凸轮廓线的绘制 (11)2.3 齿轮机构设计 (12)2.3.1 确定齿轮机构的基本尺寸 (12)2.3.2绘制齿轮传动简图 (14)第三章设计体会 (15)第四章主要参考文献 (15)第五章附件 (17)5.1 附件1 导杆机构运动简图及速度加速度多边形 (17)5.2 附件2凸轮廓线的绘制图 (17)5.3 附件3齿轮传动简图 (17)第一章 插床主体机构的设计设计任务书1.1 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为插床结构简图及阻力线图。
插床主要由齿轮机构、导杆机构凸轮机构等组成,如图1-1所示。
电动机经过减速装置(图中只画出齿轮21,z z ),使曲柄1转动,再通过导杆机构1-2-3-4-5-6,使装有刀具的滑块沿导路y-y 作往复运动,以实现刀具切削运动。
为了缩短空程时间,提高生产率,要求刀具具有急回运动。
刀具与工作台之间的进给运动,是由固结于轴2O 上的凸轮驱动摆动从动杆D O 4和其他有关机构(图中未画出)来完成的图1-1 插床结构简图及阻力线图1.2设计数据表表1.1导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表1.2 凸轮机构的设计表1.3 齿轮机构的设计1.3 设计要求与任务根据已知条件,要求完成如下设计任务:(1)、导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插床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插床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插床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和制造一台插床,理解机械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以下是该课程设计的详细步骤和内容。
1. 理论学习:学生首先要学习插床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包括主轴、进给系统、床身等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同时还需要学习插床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 选题和方案确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求,选择一种适合的插床项目。
可以是简单的家用插床,也可以是工业用途的高精度插床。
确定方案后,需要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材料选型。
3. 设计和绘图:学生使用CAD软件进行插床的详细设计和绘图。
包括机床的结构、尺寸和零部件的设计。
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插床的稳定性、刚度和精度等因素。
4. 材料准备和加工:学生根据设计图纸,采购所需的材料和零部件。
然后使用加工设备,如车床、铣床等工具,进行零部件的加工和加工。
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和精度。
5. 组装和调试:学生将加工好的零部件组装起来,形成完成的插床。
然后进行初步调试和测试,确保插床的各项功能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6. 总结和展示:学生对插床的设计、制造和调试过程进行总结
和评价。
可以撰写书面报告,或者进行口头展示,与其他同学和教师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心得体会。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将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机械原理在插床中的应用,还能够培养自己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插床课程设计指导书

插床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插床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2. 掌握插床的操作流程、安全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方法。
3. 学会阅读和绘制插床加工的图纸,理解图纸中的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操作插床,完成给定零件的加工任务,保证加工精度。
2. 能够对插床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排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对加工零件进行检验,分析加工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增强对制造业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提高安全意识,遵守操作规程。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插床的操作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中等职业学校年级,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技能,但对实际操作设备尚缺乏经验。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强化安全意识,注重操作规程的讲解和演练。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插床基础知识:- 插床的定义、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 插床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 插床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2. 插床操作技能:- 插床的操作流程及安全规程。
- 插床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
- 插床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调整。
3. 图纸阅读与绘制:- 零件图的识别、阅读及绘制。
- 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的标注与理解。
- 工艺路线的设计与优化。
4. 加工实践:- 给定零件的加工任务及加工工艺分析。
- 插床操作实践,完成零件加工。
- 加工误差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5. 教学进度安排:- 基础知识学习:2课时。
- 操作技能培训:4课时。
- 图纸阅读与绘制:3课时。
- 加工实践:4课时。
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材第三章“机床及其附件”相关,重点涉及插床的相关知识与实践操作。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机械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插床机械设计设计任务书1.1 设计题目插床1.2 插床简介插床是用于加工中小尺寸垂直方向的平面或直槽的金属切削机床,多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
为了适用不同材料和不同尺寸工件的粗、精加工,要求主执行构件—插刀能以数种不同速度、不同行程和不同起始位置作垂直方向的往复直线移动,且切削时插刀的移动速度低于空行程速度,即插刀具有急回现象;安装工件的工作台应具有不同进给量的横向进给,以完成平面的加工,工作台还应具有升降功能,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工件加工。
1.3 设计要求及设计参数设计要求:要求主执行机构工作行程切削平稳、压力角较小。
进给机构压力角不超过许用值。
设计参数如下所示:插床机构设计3号题目参数题号 3主执行机构曲柄转速n2/(r/min)50 曲柄l O2A/mm75插刀行程H/mm120行程速比系数K 1.8 连杆与导杆之比l BC0.55 力臂d(mm) 108 工作阻力F max(N) 10800导杆质量m4(kg) 22 导杆转动惯量J S4(kgm2) 1.2 滑块质量m6(kg) 60进给机构从动件最大摆角max20凸轮从动件杆长(mm) 130 推程许用压力角[]推程42回程许用压力角[]回程50滚子半径r r(mm) 15刀具半径r c(mm) 0.08一:主执行机构设计与分析1:插床机械设计参数以及相关参数计算曲柄转速n 2/(r/min ) 曲柄长度l O2A =75mm插刀行程H=120mm行程速度比系数K=1.8连杆与导杆之比l BC =0.55力臂d=108mm 工作阻力F=10800N导杆4的质量m 4=22kg 导杆4的转动惯量Js4=1.1滑块6的质量m 6=60 一、插床导杆机构的综合1、计算极位夹角 、曲柄角速度1ω、曲柄角加速度1εn 2=50l O2A =75m mH=120m mK=1.8l BC =0.55d=108mmF=10800Nm 4=22kgJs4=1.1m 6=6046.667θ=1 4.922/rad sω=2、求导杆长度CD L 、连杆长度DE L 、中心距AC L 根据插床机构结构示意图,由几何条件可得138.286CD L mm =因为/0.55DE CD L L =,76.06DE L mm =152.114AC L mm =3、求弓形高b 、导路距离e L13.695CD L mm =283.553e L mm =二:主执行机构运动分析已知:曲柄的转速n=45 rad/min ,滑块质量为50kg ,导杆的质量为28kg ,其质心转动惯量为1.2 kg ·2m ,力臂d=110mm ,工作阻力F=9000N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例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例插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插床的基本机械原理,掌握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掌握插床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 学生了解并掌握插床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插床的简单设计和计算。
2. 学生能够分析实际工程问题,提出合理的插床使用方案。
3.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机械原理,培养对机械工程的热爱和兴趣。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分享和尊重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识到机械原理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原理的实际应用课程,以插床为实例,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原理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技能。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插床概述:介绍插床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内容列举:插床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类型。
2. 插床的运动学分析:讲解插床的运动规律、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内容列举: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复合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
3. 插床的动力学分析:探讨插床在加工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强度、刚度分析。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内容列举:受力分析、强度计算、刚度计算。
4. 插床的设计与计算:结合实例,讲解插床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内容列举:设计原则、计算公式、参数选择、优化设计。
5. 插床的应用与优缺点分析:分析插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场景、优缺点及改进措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一、引言。
插床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加工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插床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要点进行介绍,以便于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学习和实践。
二、插床的结构。
插床通常由床身、工作台、主轴、进给装置、传动装置、刀架等部分组成。
床身是插床的基础部分,承受整个机床的重量和切削力,具有高强度和刚性。
工作台用于夹紧工件,是加工的基准面。
主轴是插床的主要运动部件,通过主轴传动装置实现不同速度和进给速度的调节。
进给装置用于控制工件的进给运动,传动装置则用于驱动主轴和进给装置的运动。
刀架是刀具的安装和刀具进给的部分,通过刀架的运动实现工件的切削加工。
三、插床的工作原理。
插床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主轴带动刀具进行切削加工,工件在工作台上进行相对运动,实现对工件的加工。
在加工过程中,刀具通过刀架的进给运动,沿工件的轴向或径向进行切削,完成对工件的加工。
同时,进给装置控制工件的进给速度,使得切削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四、插床的设计要点。
1. 结构设计,插床的结构设计应注重床身的刚性和稳定性,确保机床在加工过程中不产生振动和变形,影响加工精度。
同时,主轴和进给装置的设计要满足不同加工要求,具有良好的可调性和稳定性。
2. 刀具选择,在插床的设计中,应根据加工工件的材料和形状选择合适的刀具,确保切削效果和加工质量。
同时,刀具的安装和调整要方便快捷,提高生产效率。
3. 进给系统设计,进给系统的设计要满足不同工件的加工要求,具有可调性和稳定性。
同时,进给系统的传动装置要可靠耐用,确保加工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4. 控制系统设计,插床的控制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响应速度和精度,能够实现对加工过程的精确控制。
同时,控制系统的操作界面要简单直观,方便操作和维护。
五、结论。
插床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加工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插床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要点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插床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运动学和
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的训练,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
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于机械动力学与运动学的分析与设计有一较完整的
概念。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1、插床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
插床机构由齿轮、导杆和凸轮等组成,如图1-1所示(齿轮、凸轮未画出)。
电动机经过减速装置,使曲柄1转动,再通过导杆机构使装有刀具的滑块沿导路y-y作往复运动,以实现刀具切削运动,并要求刀具有急回运动。
刀具与工作台之间的进给运动,是由固结于轴O2上的凸轮驱动摆动从动杆和其它有关机构(图中未画出)来完成的。
插床设计数据如表1-1所示。
图1-1 插床机构及其运动简图
表1-1 插床设计数据表
2、插床机构的设计内容与步骤
(1)导杆机构的设计与运动分析
步骤
1)设计导杆机构。
按已知数据确定导杆机构的各未知参数,其中滑块5导路y-y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