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合集下载

【历史】3.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历史】3.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③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是直接原因。
像德国的纳粹党、意大利的法西斯一 样,在日本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过程中, 也有一股核心力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这股势力就是军部。按照惯例,一个国家 的军事部门应该由政府领导,可日本的军 部却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按照日本宪 法,日本天皇才是国家军队的最高统帅, 一切军事机构都要直接对天皇负责,政府、 议会根本无权过问。法西斯分子要求在天 皇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 侵略扩张。
既然人们收入不高,购买力并不强,为什 么2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显得那么繁荣呢?
第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 场的虚假繁荣。 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 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用句 时髦话来说,就是所谓“花明天的钱, 办今天的事”。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 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 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 矛盾日益尖锐。
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
工人失业 市场低迷
经 济 大 危 机!
时间长:从1929年到1933年,
1937年又陷入新的危机;
范围广:从财政危机波及到工农
业生产部门,从资本主义国家蔓延 到殖民地附属国,危机不断深化、 激化; 破坏性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 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下降 2/3以上,失业工人有3000万人之多。
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 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 善本国经济形势,一方面设臵关税壁 垒以限制进口,而另一方面又加紧在 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 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为尽快摆脱 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 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 趋紧张,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市场供需出现矛盾。人们所能认识

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

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

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党,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打击,希特勒与纳粹党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本二、二六兵变,季米特洛夫,共产国际“七大”,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美的绥靖政策,西班牙内战。

通过对法西斯专政建立和发展的分析和认识,培养学生通过史料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法西斯专政建立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而演变的政治危机,是其国内矛盾激化的产物。

英法美的绥靖政策是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两国反法西斯失败的主要原因。

教学设计示例重点: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讲授新一、德意日的法西斯化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在三个法西斯国家中,意大利早在一战后就出现了经济衰退和政治混乱的严重局面。

利用这样的条,墨索里尼在1922年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墨索里尼加紧了世界范围的武力扩张。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原因20年代下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道威斯计划后大量流入德国的英、美资本。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英、美抽走大量资本,这无异于釜底抽薪,使德国成为首批牺牲者而很快卷入危机。

另外,由于德国是战败国,既丧失了全部殖民地,又不能以关税壁垒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因此,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对德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人们对现实和《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煽动民族复仇的情绪,骗取了社会各阶层日益广泛的支持,势力大增。

在此基础上,希特勒又乘机向对他夺取政权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垄断资产阶级靠拢。

1931年下半年,他跑遍整个德国,同企业界的重要人物会谈,争取他们的支持,使处于危机震荡中的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把支持希特勒看作是既可以扼制自共产党左派的威胁、稳住动荡不安的国内政局,又可以对外夺取更大的生存空间、扩大原料和产品市场的一种不错的选择。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
1、背景:一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恳,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

2、建立标志:1922年墨索里尼组阁。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1、背景:1929一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
2、建立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专政措施:①专制独裁:解散国会、工会,制造"国会纵火案",控制思想,屠杀犹太人。

②扩军备战: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庞大军队,进军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三、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1、背景: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
2、扩张:1931年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

3、建立标志: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进而制造七七事变,中国全明族抗战开始。

四、法西斯的含义
代表垄断(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扩列的政权。

表现为德国的纳粹主义、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日本的军国主义。

五、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专政的比较。

1、背景:德国、日本经济危机
导致政治危机,意大利是一战导致危机。

2、核心力量:德国、意大利是法西斯政党(分别为纳粹党和法西斯党),日本是军部。

3、建立过程:德国、意大利选建立政党,然后通过合法选举建立,日本先扩张增强军部力量,然后通过政变(二二六政变)上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2、影响:⑴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⑵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①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②激化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矛盾二、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B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绪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③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人民、军队、资产阶级广泛的支持。

⑵建立:①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②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

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建立强权政治。

B不满华盛顿体系对其的压制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极度贫乏)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

③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了侵略,制造了一连串暗杀事件、加强了左右政局的能力。

⑵建立:①时间:1936年。

②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③影响: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3、对比日本和德国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有何异同?⑴相同点: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都有军事封建性的历史传统;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都有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⑵不同点: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的方式夺取政权。

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而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

三、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⒈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⑴原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35年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⑵时间:1935年——1936年⑶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⑷失败原因:①意强大装备先进,准备充分,训练有素,埃弱小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极其落后。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1课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原因(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2、时间:1917年3月任务:推翻沙皇统治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结果: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5、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二、十月革命1、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④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发动。

⑤俄国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2、时间:1917年11月7日,3、地点: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指挥部:斯莫尔尼宫)4、性质:社会主义革命5、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6、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7、启示: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8、1918—1920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粉碎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9、十月革命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总结:三、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理解)时间:1918—1920年措施:①加强红军建设;②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果: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内容:P5小字(现象:无余粮、无私企、无市场)②作用:为战胜国内外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济:新经济政策(“新”在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相联系)1、原因: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2、时间与领导人:1921年,列宁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4、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5、启示:①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勇于改革创新;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过程

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过程

4、德、日两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有何相同之处?又有
何不同点?
三、德、日法西斯专政的比较:
1、同:1)历史原因:都有军事、专制传统
2)利用的时机:都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动荡不安
3)政权特征: 国家权力高度集中,职能无限扩大
4)内外政策: 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5)代表的利益: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2)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
2、过程:1)制造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排除异已
2)“九一八”事变,加强了军部的势 力 3)”二二六“兵变,使军部势力大大增 强 4)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3、内外政策:(对内独裁、扩军;对外扩张)
阅读课本《基本国策纲要》材料,回答:
1、《基本国策纲要》是什么性质的方案?
是日本政府对外侵略扩张的方案
2、材料中“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 和“向南方海洋发展”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称霸亚太地区
3、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日本国 内外形势的特点。
国内:建立了军部法西斯专政,军部控制了 政权,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国外:德、意法西斯积极对外侵略扩张,“凡--华”体系逐步瓦解,英、法、美奉行绥靖政 策。
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
1)受经济危机打击,资产阶级倾向建立独裁政权 2)纳粹党的欺骗宣传取得了广泛的信任 3)纳粹党赢得了军队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
2、过程:1932 1933 1934
1)政治:加强独裁统治
3、内外 2)经济: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政策 3)文化:用纳粹党理论钳制人们思想
4)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5)外交:退出国联 6)民族:种族灭绝政策
为克服危机美德所走的不同道路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魏玛共和国的关系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魏玛共和国的关系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魏玛共和国的关系
一战后建立的魏玛共和国是一个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政府,比起之前的德意志帝国来讲,它由专制走向了民主,是德国历史的进步。

然而,如此一个进步的政府却先天不足,从它一建立开始,第一件做的大事,确实是签订了让德国人感到屈辱的《凡尔赛和约》。

而它的这一行为,遭到了德国左派和右派的一致反对。

本来,战胜各国在德国建立如此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政府,是为了加速德国的民主进程,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使德国不至再成为战争的策源地。

这也是为了保证各国日后的安全。

但它们没有想到的是,魏玛共和国成了战败的替罪羊,成为德国民众发泄不满的出气筒。

魏玛共和国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民心。

它被认为是一个软弱的政府,全然可不能给人民带来荣誉,只能给人民带来苦难和屈辱。

和魏玛共和国相比,人们更加怀念强大的德意志帝国,怀念强权人物威廉二世。

在一战后,德国任人宰割的处境,使人们盼望有一个像威廉二世那样的强有力的人物出来,领导德国走出困境,重振国威。

这成为希特勒上台的群众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知识点归纳世界现代史第⼀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危机(=⼤萧条) 政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希特勒组织了纳粹党。

(2)法西斯专政建⽴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我的奋⽃》)(3)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标志:希特勒集总理和总统⼤权于⼀⾝,出任国家元⾸。

(4)内外政策:①建⽴法西斯恐怖专政:A、1933年制造国会纵⽕案,逮捕共产党和进步⼈⼠;B、解散⼀切⼯会,取缔其他⼀切政党,镇压反法西斯战⼠;C、焚毁⼤量进步书籍,残酷迫害犹太⼈(⽔晶之夜);②⼤搞国民经济军事化,疯狂扩军备战: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普遍义务兵役制。

2、意⼤利法西斯专政的强化(1)背景:⼀战后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农运动⾼涨(2)标志:墨索⾥尼组织了法西斯党,1922年进军罗马,建⽴了法西斯政权。

(3)强化:1929—1933经济危机沉重打击意⼤利,为转移国内⼈民的注意⼒,墨索⾥尼加紧武⼒扩张。

3、⽇本军部法西斯化(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本阶级⽭盾异常尖锐(2)过程:①1931年9⽉18⽇⽇本发动九⼀⼋事变,开始侵华,霸占中国东北。

②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③1937年7⽉7⽇发动卢沟桥事变,全⾯侵华。

4、法西斯国家结盟:(1)1936年三个国家结成军事同盟——柏林---罗马---东京轴⼼,⼜称轴⼼国集团,(2)性质: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3)影响:轴⼼国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和平⾯临严重威胁。

第三单元第⼆次世界⼤战第6课第⼆次世界⼤战的爆发1、慕尼⿊阴谋:1938年9⽉,德、意、英、法四国⾸脑希特勒、墨索⾥尼、张伯伦、达拉第在德国的慕尼⿊签订协定。

2、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以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3、后果:使德国野⼼进⼀步膨胀,不但吞并苏台德,不久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把⽭头指向波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设计1:
说出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标志:
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国 别 背 景 建立时间和标志 内外政策 影 响
意大 利 德国
日本
问题设计1:
说出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标志:
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国 别 背 景 建立时间和标志 内外政策 影 响
走上了对 外侵略的 道路,形 成了欧、 亚战争策 源地,严 重威胁世 界和平, 最终引发 二战
温故知新:
20世纪 20年代 一战后 经济大危机 摆脱危机 资本主义 资本主 固有矛盾 1929—1933 寻找出路 义发展 的短暂 的繁荣 时期 美 国 罗斯福新政
德、意、日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时间、 人物、内容(核心措施)、特 点、实质、作用、启示。
德日法西斯专政
自主学习: 1、了解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时间、 标志、暴行; 2、了解希特勒上台的原因; 3、通过法西斯的暴行,体会到法西 斯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知识小结
德国 意大利 危机 日本 经济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法 二战爆发
世界和平受到严重威胁
问题设计2:
2、思考希特勒上台的原因;欧洲战争策 源地形成——德国法西斯暴行的具体表 现(1、2、3)、影响;
政治
欧 洲 战 争 德国 策 法西斯专政 源 地 撕毁和约 退出国联 军事 扩军备战(60万) 对外关系 开进莱茵区 形 成
国民经济军事化 实行文化专制
国会纵火案 实行纳粹党一 党专政,取消 公民基本权利 种族灭绝政策,残 酷迫害犹太人。
经济
文化
问题设计3: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 专政的建立 ???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
日 本 结果或影响
1931年 1935年 1937年
结果或影响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 1931年 制造九一八事变 不到半年时间日本占领东北三 省,建立伪满洲国; 局部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1935年 制造华北事变 华北危机;一二· 九学生运动; 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 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发动七七卢沟桥事 变; 二十九军的抵抗(佟麟阁、赵 占领平津; 登禹); 1937年 8月进攻上海; 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建 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 灭中国的妄想; 12月13日占领南京、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 每年的“国家公祭日” 进行南京大屠杀 (两周、30万)
德国法西斯建立的原因: 1、历史原因:第一,缺乏民主传统。第二,德 国战败后,协约国强加给德国的制裁性的《凡尔 赛和约》,使德国人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激发 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
2、经济危机的打击、统治阶级的需要是客观原因。
3、纳粹党的煽动是主观原因。
工业生产下降40.6% 农业生产下降30% 对外贸易缩减69.1% 失业工人占1/3,达600万人


美德两国摆脱危机的不同方式及原因?
方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巩固了资本 主义民主制度;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企图通过 对外侵略扩张转嫁危机。 原因:1、德国有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美国 有民主传统——政治 2、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改革的方 式来摆脱危机;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 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于用侵略扩张的方法 来转嫁危机——经济 3、罗斯福和希特勒的个人作用——个人
1922年墨索里尼 经济衰退,政治混 乱,工农运动高涨 进军罗马(最早) 对内专制 独裁 1933年希特勒 对外侵略 德国 经济危机 就任总理 扩张
意大 利
1936年建立军部 政治危机 日本 法西斯专政
问题设计2:
思考希特勒上台的原因;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法 西斯暴行的具体表现(1、2、3) 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