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真实验设计
第五章 真实验设计 1单因素完全随机

实验设计中使用的符号
X:表示一种处理,即研究者操作或变化的实验变量(自变量); 在比较不同的处理时,以X0, X1, X2 …表示
O:表示处理前或后的一种观测或度量
自左至右:表示时间次序或先后
同一横行的X或O:表示这些X或O作用于同一组被试
R:表示被试已被随机化选择、分配 M:表示把被试加以配对 ……由虚线所隔开的各组是非同质的,虚线表示不能随机选择和 部署两组
同样A在B2水平上是否简单效应; B在A1水平上是否简单效应; B在A2水平上是否简单效应;
5.比较(comparisons) 对各处理水平平均数之间差异的估价叫比较。
例如,在一个2X3两因素实验中,A因素和B因素的 主效应都是显著的。对于A因素来说,主效应显著 明显是由于A1水平与A2水平之间的差异显著,而B 因素的主效应显著则有多种可能
2.处理与处理水平的结合
处理与处理水平的结合都是指实验中一个特定的、 独特的实验条件。 例如,在一个探讨人在快速呈现条件下命名汉字的 2X2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中,有呈现速度(A)和 汉字频率(B)两个因素,其中呈现速度有50毫秒(A1) 和100毫秒(A2)两个水平,汉字有高频字(B1)和低 频字(B2)两个水平。这时,实验中有4种处理水平 的结合:A1B1、A1B2、A2B1、A2B2 。
第五章 真实验设计
第一节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心理学研究方法
理论(或思辨)的研究方法 现象学(或描述)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个案法 访谈法 实证的研究方法 相关法
实验法 传统实验心理学方法 认知实验心理学方法
认知神经科学方法
做实验研究,需要具备两方面的知识:
1) 是有关研究课题的知识;作为研究基础的理论背 景、研究的基本假设与预期……。研究课题的确 定主要取决于研究者对所要研究的问题的专业知 识,它保证开展的研究在特定的领域中有继承、 有发展、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2) 是有关实验的一般结构,即实验设计及统计学知 识。研究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的实验设计及 统计学知识,它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结论的 合理性。
心理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心理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涉及到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来探索和解释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心理学研究的过程和原理。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最早也是最简单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直接观察和描述人类行为来获取研究数据。
观察法可以是自然观察,即研究者观察真实的行为环境;也可以是实验室观察,即将被观察者置于经过控制的实验条件中。
观察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取真实的行为数据,直接观察对象的行为特征,但缺点是有时会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数据不准确。
二、调查法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的方式获取被调查者的信息和观点。
调查法可以分为横断面研究和纵向研究。
横断面研究是对一组被调查者在同一时间点上进行调查;而纵向研究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同一组被调查者进行多次调查。
调查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取大量的数据,了解被调查者的真实观点和看法,但缺点是可能受到样本选择偏差和回答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法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实验法通过在实验室中精确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者可以观察和测量特定因素对被试者行为的影响。
实验方法可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处理或干预,而对照组则不接受处理,用来作为比较的基准。
实验法的优点是能够精确地控制变量,确定因果关系,但缺点是可能存在实验环境和样本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四、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通过深入研究个别个体或群体的特殊情况来获取心理学数据。
案例研究法通常通过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对个别个体或群体进行全面的描述和分析。
案例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详细的信息和个别案例,但缺点是无法进行统计分析和推广到整个群体。
五、脑电图和神经影像法脑电图和神经影像法是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脑电图通过记录大脑电活动,可以监测到大脑在不同任务和情境下的电信号变化;神经影像法通过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技术,可以观察大脑在特定任务中的血流和代谢变化。
(心理学研究方法)4真实验设计

控制顺序效应的办法——拉丁方设计
N!种顺序:当有3个条件的话就有6种可能的顺序, 包括ABC、 ACB、 BAC、 BCA、 CAB、 CBA
当有6种处理水平的话,就有720种可能的顺序。所以至 少要720个被试。
注意:当N为偶数,只 需一个拉丁方。 当有N为奇数个条件的 话,就必须构建2个拉 丁方。另一个是第一个 反方向。如N=5,那么 第一个拉丁方的第一行 是BAECD,那么第二个 拉丁方是DCEAB
问题2:假设对120个被试进行了前测,测量了每个被试的运动持续性程 度。如何用前测分数来确认上一个问题是否已经发生?
问题3:这是被试内、还是被试间设计?对于现在的干扰因素,你有什么 办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干扰?
问题4:使用被试内设计,该如何分配被试?
多因素实验设计
1、同时探讨字频和字号是否会影响读者的阅读速度 2、自变量:字频、字号、字体三个因素 12种处理水平:字频两个水平,字号三个水平,字体两 个水平 表示为:2字频(高频、低频)×3字号(大号、中号、 小号) ×2字体(正体、斜体)
真实验设计
内容
第一节、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的方法
✓ 控制组(对照组)的设置 ✓ 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
随机化 保持恒定或匹配
第二节、被试间设计
基本概念 优缺点
第三节、被试内设计
控制组的设置
实验研究必须包含控制组(对照组)。 概念
实验组:处理情境称为实验组。 控制组:无处理情境称为对照组(或控制组)。
实验组:20位 对照组:20位
考虑抑郁程度的高低是混淆变量,请分别采用 随机化、恒定、匹配法把40位被试分为实验组 和对照组?
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问题及答案

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问题及答案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依托于严谨的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能够揭示出人类心理的内在机制,为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答案以供参考。
一、样本选择问题在心理学研究中,样本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典型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样本以代表目标人群。
首先,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研究的目标人群是哪些。
然后,可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目标人群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研究样本。
这样做可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使得研究结果的推广性更强。
二、操作性定义问题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准确地操作性定义研究变量。
操作性定义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被实际观察和测量的具体指标。
在设计实验时,研究者需要确定每一个变量所对应的具体操作定义,并且确保这些定义是清晰、明确、可操作和可重复的。
只有这样,研究结果才能被其他研究者复制和验证。
三、实验设计问题实验设计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如何设计有效的实验来验证研究假设。
在设计实验时,研究者需要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是合理的,并且能够对研究变量产生影响。
此外,还需要控制其他可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变量,如使用随机分组和盲法等技术。
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数据收集问题数据收集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如何采集到准确可信的数据。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设计好合适的测量工具,并确保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免数据收集过程中出现失误或数据损失的情况。
此外,对于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数据,研究者还需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五、数据分析问题数据分析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关键一环。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来处理研究数据。
在选择统计方法时,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设计和实际情况来确定使用哪些统计指标和假设检验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22
对不等比较组前测后测设计的评价(2)
但是,当条件不允许采用随机等组的真 实实验设计,面对的是预先组成的团体, 不能做到随机选择和分配两个等组被试 时,采用不等比较组前测和后测的准实 验设计,对于心理学的研究还是具有很 大的应用价值的,而且,虽然准实验设 计对机体变量和其他额外变量的控制不 够充分,但是能够实现某种程度的控制。
O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8
(一)不等比较组设计(4)
库克和坎贝尔曾经举例说明这种设计的作用。 这个例子是有关辅导期的长短对即将假释犯 人在假释期间违反规则次数的作用的研究。 设计模式如下:
X12
O
X9
O
X6
O
X3
O
X0
O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9
(一)不等比较组设计(5)
第五讲 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准实验设计
– 不等比较组设计 – 中断时间序列设计
比较研究
– 横断研究 – 纵向研究 – 跨文化研究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1
一、准实验设计(1)
准实验设计(quasi-experimental design)是一种未能完全符合控制额外 因素作用的实验设计。这种方法不象真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18
(一)不等比较组设计(14)
其次,由经过训练的观察者采用周期性 的取样方法,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每个 学生在课堂上的适宜和不适宜的行为。 然后,对实验组实施实验处理两周,即 给予实验组学生管理课堂活动的机会, 对控制组不给予这种机会,而且控制组 学生也不知道实验组学生能得到管理课 堂活动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方法)4真实验设计

真实验设计的步骤
1
2. 设计实验因素
2
选择独立变量和依赖变量,并决定其取
值范围。
3
4. 实施实验
4
按照预定的程序和条件进行实验操作。
5
6. 数据分析
6
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 论。
1. 确定研究目的
明确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实验的目 的和假设。
3. 随机分组
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 能够控制组间个体的差异,提高内部效度。 • 分配效果能够通过统计方法进行检验。 缺点: • 样本容量要求较高。 • 某些特殊因素可能无法完全平衡。
匹配设计
优点:
• 能够减小组间个体的差异,提高内部效度。 • 可以更好地平衡特定因素。 缺点: • 匹配效果可能不够理想。 • 样本配对要求较高。
实验设计中的威胁因素和对策
实验设计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应用领域
实验设计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如认 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的实验设计将更注重探索多变量之间的复杂关 系,结合新兴技术如脑成像等,深化对心理过程的 理解。
5. 收集数据
记录实验结果和相关数据。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置方法
1. 在组内设置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员分别集中在一起,进行分组处理。
2. 在组间设置
随机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员分配到不同的组别中。
3. 扩展设计
通过增加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量,增加统计效力。
随机分组设计和匹配设计的优缺点
随机分组设计
优点:
心理学研究方:4种真 实验设计
本节将介绍心理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包括定义、重要性、步骤、实验 组与对照组设置、随机分组与匹配设计的优缺点、威胁因素与对策、实验结 果统计分析以及应用领域与未来发展趋势。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1.问卷调查:包括人口学资料、生活事件、心理应激源等。
2.行为实验:设计实验任务,观察和记录特定心理现象的行为表现。
3.心理测量: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如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等,评估心理现象。
4.数据分析:探讨各组间的差异,分析影响特定心理现象的因素。
六、预期成果
1.揭示特定心理现象的群体差异及其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
3.伦理问题:保护研究对象隐私,遵循伦理原则。
4.实验偏差:采用双盲设计,控制实验条件,减少偏差。
九、总结与展望
本实验设计方案旨在深入探讨特定心理现象,为心理健康领域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精细的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成果应用,预计将对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实践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本方案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研究框架和方法论参考。
二、研究目的
1.描述并比较特定心理现象在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背景人群中的差异。
2.探究影响特定心理现象的主要心理社会因素。
3.为心理干预策略和心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选取我国城市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方法,计划招募800名成年人。
2.实验方法:采用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结合问卷调查、行为实验和心理测量技术。
(2)青年女性组(年龄:18-35岁,性别:女)
(3)中年男性组(年龄:36-55岁,性别:男)
(4)中年女性组(年龄:36-55岁,性别:女)
4.实验流程:
(1)发放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
(2)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特定心理现象的表现。
(3)使用心理测量工具,评估研究对象的特定心理现象水平。
2.构建特定心理现象的影响因素模型。
心理学研究方法整理!

1、准实验设计:由库克和坎贝尔提出。
伴随现场实验的发展而发展起来。
→特点:介于真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之间。
从研究中对额外变量的控制程度出发,准实验设计差于真实验,但比非实验设计控制严格,一般准实验设计不容易随机挑选、分配被试,可能产生额外变量与自变量的混淆。
另外,其外部效度不一定好。
→类型:①单组设计:时间序列设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②多组设计:不相等组前后测设计、不相等组前后测时间序列设计2、实验研究:定义:是在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的条件下研究心理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
对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感兴趣。
特点:系统操纵或改变一个变量,观察这种操纵或改变对另一变量所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3、决定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客观规律和因果联系的理论。
(不同于宗教的先决论)4、被试变量:又称被试特性,一般作为自变量处理。
一是被试固有的。
(如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等)二是暂时的。
(如遭遇灾害否、吸毒否)三是被试行为分类。
(如喜欢早上锻炼还是喜欢晚上锻炼)5、检查点:自变量的不同取值。
6、额外变量:会对结果产生影响,但是又不是研究者能够控制的变量。
7、混淆变量:无关变量的一种,该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系统性关联,并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
这个影响的结果叫虚假效应。
(PS.无关变量: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8、因果关系研究:一个变量为操作变量,另一个为随自变量变化的因变量,可以揭示因果关系。
9、相关研究:两个变量都没有任何操作,只是调查、测量、观察的结果。
如两个变量均为被试变量。
(eg.与父母共处的时间与儿童的抑郁水平)注:相关研究对个体差异感兴趣,而因果研究关心某类人的普遍心理规律;相关研究只研究机体间的方差,因果研究关心处理间的方差。
10、交互作用:反映的是两个或多个因素的联合效应。
或者说是因素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当一个因素如何起作用受另一个因素的影响时,我们就认为存在二重交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文献管理
文献导入 分组管理 排序、标记 记录笔记 文献查找 重复文献删除 作者、期刊分析
文献导入
手输入文献信息 数据库文献信息下载导入 Pdf文件直接导入
操作方法: 1、进入cnki网站检索,勾选需要到处的文献 2、点击“导出/参考文献”
每一种处理水平接受不同的被试,被试间设计(betweensubjects design):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每一种处理水平接受相同的被试,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每个被试接受自变量的所有处理水平
被试间设计、被试间变量
汉字的频率是否影响读者命名汉字的速度 自变量:汉字频率 两个水平:高频、低频 把被试分成两组,一组只命名高频字,一组只命名低频字 这个设计是被试间设计,字频是一个被试间变量
最少有两个自变量,多因素实验设计
同时探讨字频和字号是否会影响读者对汉字的阅读速度
自变量:字频和字号两个因素 把被试分成两组,一组只阅读高频字,一组只阅读低频字;每个被试都阅读所有字号水平
的字 字频是被试间变量,字号是被试内变量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维普
Pubmed文献导入
方法:Import option: pubmed(NLM)
排序、标记、记录笔记
三、引文编辑
术语解释:citation? Bibliography? Style? 插入参考文献 顺序调整 更换样式 去除endnote标记
内容
真实验设计
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重点)
真实验设计
基本概念
单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
分类标准:实验中自变量数目的多少 一个自变量:单因素实验设计 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多因素实验设计
处理水平:自变量的类别称为水平
单因素实验设计
例子1 汉字的频率是否影响读者命名汉字的速度 自变量:字频 两个水平:高频、低频
三因素实验设计
同时探讨字频、字号及字体对读者阅读速度的影响 自变量:字频、字号、字体三个因素 12种处理水平:字频两个水平,字号三个水平,字体两个水平 表示为:2字频(高频、低频)×3字号(大号、中号、小号) ×2字体(正体、斜
体)
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
怎样把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中去
例子2 字号的大小是否会影响读者的阅读速度 自变量:字号 三个处理水平:大、中、小号,操作定义分别是1号,5号和8号
多因素实验设计
两因素实验设计 同时探讨字频和字号是否会影响读者的阅读速度
自变量:字频和字号两个因素 六种处理水平:字频两个水平,字号三个水平 表示为:2字频(高频、低频)×3字号(大号、中号、小号)
实验设计的注意点 :
一定要有对照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一定要保证没有差异!
预实验非常有必要!
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 自变量有几个? 因素有几个水平? 组内设计还是组间设计?
ENDNOTE软件使用
作业
在cnki,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各找2篇感兴 趣的文献
“字号”的例子
被试内设计、被试内变量
汉字的频率是否影响读者命名汉字的速度 自变量:汉字频率 两个水平:高频、低频 一组被试,每个被试既命名高频字,也命名低频字 这个设计是被试内设计,字频是一个被试内变量
混合设计(MIXED-DESIGN)
一个实验中既包括被试间设计,也包括被试内设计:既有被试间变量, 也有被试内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