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肺包虫CT诊断

肺包虫CT诊断

肺包虫CT诊断目的:探讨肺包虫病的CT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CT诊断的认识。

方法:回顾我院2001~2009年内就诊患者7例,均行胸部X线正侧位投照,并行CT 扫描,且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结果:肺包虫病CT表现为,可单发或多发囊性病灶,单发较多,5例为单发囊性病灶,2例为多发囊性病灶,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锐利,右肺较多见,囊内密度均匀一致,比较典型的征象为囊内子囊。

1例合并感染及囊壁钙化。

合并感染时内部密度可不均匀增高,外囊壁可见弧形或蛋壳状钙化,囊内可见无定形条片状钙化,并可见“新月征”、”双边征”、“水上荷花征”及“飘带征”。

结论:肺包虫在CT影像上的表现比较有特征性,能较好地显示病变及并发症,因此CT在肺包虫病的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标签:肺包虫病;CT;囊性病灶肺包虫病为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在肺内寄生所致,是肺部较常见的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疾病。

肺包虫的发生率仅次于肝脏,远比在肌肉、脾、肾、脑和骨骼等部位发生的几率高。

由感染至出现症状一般间隔3~4年,甚至可达一、二十年。

症状因囊肿的大小、数目、部位及有无并发症而不同,囊肿较小时,一般无明显症状,常经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

囊肿增大引起压迫或并发感染时,可有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症状。

当囊肿巨大或位于肺门附近时,可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及其他相关症状。

本病最多见于畜牧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西藏等省区。

现将我院2001~2009有完整临床资料的7例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以提高对该病CT诊断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1~2009年来我院就诊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7~59岁,均为蒙古族,并且有牛、羊等牲畜接触史,5例患者有临床症状,2例患者体检时发现。

棘球蚴皮内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均呈阳性。

1.2 临床表现早期单纯性囊肿或囊肿较小时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长大到一定程度对周围组织有压迫的时候则可以有咳嗽、咳痰、胸痛和发热等表现,偶有咳血表现。

包虫病的CT和MR诊断及新技术进展

包虫病的CT和MR诊断及新技术进展

中发 病率 较 低 的类 型 .因其几 乎 可 以 侵犯 全 身各 个 器 官 , 且
具 有 类 似恶 性肿 瘤 不 断 向周 围组 织 侵 润性 生 长 的特 点 , 患 对
螺 旋 C MS T 、 共 振 ( I 等影 像 学 检 查通 过各 自的影 T( C ) 磁 MR ) 像 学特 征 表现 了 以上病 理 学类 型
21肝 泡 型 包 虫 病 B 超 的 影 像 形 态 学 表 现 .
者 健 康 产 生 非 常严 重 的后 果 。 肝 泡 型包 虫 (e ai avoa h p t le lr c
ehn cc oi, AE) 于误 诊 为 肝 癌 , 被 称 为 “ 癌 ” 多 c ioo cs H s 易 又 虫 。 年 来 国 内外 许 多学 者 对 包 虫 病 诊 治 进 行 了大 量辛 勤 的研 究 工作 , 获得 了 很 多有 益 的研 究 结 果 , HA 因 E在形 态 学 上具 有 较 为 典 型 的影像 学 表 现 ,对 诊 断该 类 疾病 具 有重 要 的意 义 , 现 将 其 中关 于超 声 C MR 等 影 像 学 研 究 的部 分 研 究 结 果 T、 I 综述如下:
【 摘要】 泡型包虫病 ( E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畜共患病 , A ) 具有类似恶性肿瘤不断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的
特 点 , 文针 对 肝泡 型包虫 病 、 外转 移 泡型 包虫 病 的病 理 学研 究 、 像学 诊 断研究 及 新技 术作 综 述 。 本 肝 影
【 词】 关键 泡型 包虫病 ; 影像 学研 究 ; 外 转移 肝 【 图分类 号】 3 33 R 4 中 R 8 .; 4 5 [ 献标 识码 】 文 A 【 编 号】 6 3 7 1 (0 2 O ( )0 0 — 3 文章 1 7 — 2 0 2 1 )5c 一 0 5 0

包虫病的诊断技术与方法比较研究

包虫病的诊断技术与方法比较研究

包虫病的诊断技术与方法比较研究包虫病是一种由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引起的寄生虫病,常见于犬、狼以及家畜等动物身上。

它可以通过食用感染了包虫卵的食物或饮用受污染的水而感染到人体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因此,准确、快速地诊断包虫病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目前常用的包虫病诊断技术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一、影像学诊断包虫病的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通常包括超声、CT和MRI等。

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易行、无辐射的方法,可以用于包虫液囊肿的诊断和定位。

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并能辅助确定囊肿的类型(单囊、多囊、包虫囊肿)和大小等。

MRI相对于超声和CT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更准确地显示囊肿的内部结构和囊壁。

二、免疫诊断免疫诊断是一种依靠检测宿主体内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来判断感染的方法。

包虫病的免疫诊断包括血清学检测和免疫组化检测。

血清学检测常用的方法有ELISA、免疫印迹和补体结合试验等。

ELISA可以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

免疫印迹是一种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并用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的方法,可用于检测包虫病的抗体或抗原。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间接测定方法,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对包虫病抗原的结合情况来判断感染情况。

三、分子诊断分子诊断是一种通过检测DNA或RNA的方法来判断感染的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PCR是一种常用的分子诊断方法,通过扩增病原体特定基因片段来判断感染情况。

PCR方法可以检测血液、组织和体液中的寄生虫DNA,对包虫病的早期诊断和定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PCR的一种改进方法,可以利用荧光信号实时监测PCR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扩增产物,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四、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一种通过检查患者的组织标本来判断感染的方法,常用的包括活检和细胞学检查。

活检是一种通过切取患者体内受损组织进行镜下检查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包虫病的寄生虫、虫卵或囊壁等结构,可用于包虫病的确诊。

肝包虫病影像学表现

肝包虫病影像学表现
肝癌
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与肝包虫病在影像学上有时难以区分,但肝癌通常具有侵袭性,边界不清,而肝包虫 病囊肿通常边界清晰。
肝脓肿
肝脓肿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炎症,与肝包虫病在影像学上有时相似,但肝脓肿通常伴有发热 、白细胞升高等感染症状。
Hale Waihona Puke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01
02
03
04
囊肿大小
通过影像学检查测量肝包虫病 囊肿的大小,可以初步评估病 情的严重程度。
影像学技术发展趋势及挑战
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分辨率、多模态、功能成像等新技术在肝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提高了 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技术挑战
肝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不同阶段的病变以及合并其他肝脏疾病的情况,影像学 诊断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提高肝包虫病影像学诊断水平策略
囊肿内部回声特点
01
02
03
囊液
清亮,含少量蛋白质,超 声下呈无回声区。
子囊
囊肿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 的圆形无回声区,为子囊 ,呈“囊中囊”征。
漂浮物
有时可见漂浮在囊液中的 点状、絮状或团块状回声 ,为坏死组织或脱落的内 壁碎片。
并发症影像学表现
感染
囊肿合并感染时,囊壁增 厚,毛糙,内部回声增强 ,可见点状强回声及气体 回声。
实时动态观察
超声检查可实时观察肝包虫囊肿的形态、大小、位 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80%
分辨率高
CT检查可清晰地显示肝包虫囊肿 的囊壁、钙化及囊内分隔,有助 于明确诊断。
100%
评估并发症
CT检查还可评估肝包虫囊肿是否 合并感染、破裂及胆道梗阻等并 发症。

脑包虫病的CT影像诊断

脑包虫病的CT影像诊断
青 海 红 十 字 医 院 CT室 ,青 海 西 宁 810000)
LIU Gang
fcT Room,Qinghai Red Cross Hospital,Xining 810000,China)
【关键 词 】 脑 疾 病 ;棘 球 蚴 病 ;体 层 摄 影 术 ,X 线 计 算 机 【中 图分 类 号】 R742;R532.32;R814.42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8—1062(2008)05—0359—02
脑 包 虫 病 又 称 脑 棘 球 蚴 病 ,主 要 流 行 于 畜 牧 业 区 。 由 于 血 液 循 环 的 特 点 ,包 虫 病 最 常 见 于 肝 脏 和 肺 ,发 生 于 脑 者 甚 为 少 见 ,发 病 率 仅 为 1%一2%1”。作 者 搜 集 本 院近 年来 所 见 43 例 脑 包 虫 病 ,探 讨 本 病 的 病 因 、临 床 表 现 、CT影 像 表 现 及 鉴 别 诊 断 。
1 资料 与方 法
43例 脑 包 虫 病 患 者 ,男 3O例 ,女 13例 。 儿 童 及 青 少 年 29例 。年 龄 9-56岁 。汉 族 7例 ,各 少 数 民 族 (主 要 为 藏族 )36 例 。43例 患 者 经 手 术 证 实 为 包 虫 病 ,手 术前 均 行 CT平 扫 加 增 强 扫 描 。检 查 使 用 GE Hispeed NX/i双 排 螺 旋 CT机 ,层 厚 、层距 均 为 10mm。
维普资讯
垦l临床医学影像 杂志 2008年第 19卷第 5期 J Chin Clin Med Imaging,2008,Vo1.19,No.5
论 著 摘 要
脑 包 虫病 的 CT影 像 诊 断

骨包虫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

骨包虫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

骨包虫病影像学检查
3、MRI检查:
MRI在骨包虫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脊柱包虫的诊断。 由于包虫呈多囊性生长,T1WI呈囊状、多房性低信号,其囊壁与肌肉 等信号或呈略低信号,而子囊呈明显低信号。
T2WI呈中高信号,与脑脊液相似,簇集呈"葡萄串样",其囊壁与囊 内容物均呈高信号,且囊内容物信号明显高于囊壁,当囊内充满大小 不等的子囊或排列于囊壁周边时,包虫病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引起的原发途径感染,继发性骨包虫 病罕见。棘球蚴进入体循环在骨内的分布取决于局部血供和生长的活 跃程度。病变通常自血供丰富、生长旺盛的松质骨、长骨干骺端或骨 髓腔开始逐步发育成包虫囊。
因此,骨包虫病以骨盆和脊柱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四肢长骨干骺端、 肩胛骨、肋骨等部位。滞留于松质骨内的棘球蚴沿骨小梁间隙向阻力 小的方向生长,棘球蚴虫不同,骨质破坏的机制也不同。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细粒棘球蚴主要通过侵袭膨胀性生长方式引起骨质吸收、压迫和 破坏,使位于松质骨内的幼囊逐渐扩大延伸,而多房棘球蚴主要通过 侵蚀溶骨性生长方式引起骨质破坏,与骨结核和肿瘤类似,二者分别 发展成囊型和泡型包虫病。
骨囊型包虫膨胀性生长和泡型包虫侵蚀性生长的方式分别决定了 其呈囊性和多房性导致的不同溶骨性骨质破坏的特点。
3、MRI检查:
晚期可发生病理性骨折,亦可穿破骨皮质而侵犯软组织致骨皮 质连续性中断。
1.X线检查(常用方法)
脊柱包虫病早期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随病变进展椎体呈不规则 骨质破坏,外形变扁、增宽或被压缩呈楔形,侵入椎弓根和椎板致椎弓 根结构不清等,与脊柱结核、肿瘤等疾病类似。
包虫病首先累及椎旁和椎管内软组织时,X线片上无特征性表现。包虫 病常见于椎体前部,一般不累及椎间盘,进入椎旁形成球形或半球形假 性椎旁脓肿影,很少为梭形或向远处扩散,这是与脊柱结核和肿瘤相鉴 别的主要影像学特点。

肝包虫病影像学表现

肝包虫病影像学表现

肝包虫病影像学表现
肝包虫病是一种寄生在肝脏组织内的寄生虫感染疾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感染病,由于肝包虫病的检测方法,可能需要通过X射线、CT 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来进行确诊。

以下将详细介绍肝包虫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

在X射线检查中,肝包虫病的典型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囊肿影。

这些囊肿影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内部密度均匀,边缘密度稍高。

囊肿边缘可有一层致密环带,即“包囊样征”,这是肝包虫病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之一。

在CT检查中,肝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也比较明显。

囊肿显示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病灶,边缘光滑,密度均匀,CT值约0~25Hu。

当囊内充满液体或含有膿液时,内部密度可不均匀。

肝包虫病囊肿CT增强扫描显示,包囊壁强化厚薄不均,囊内一般不强化。

MRI检查是诊断肝包虫病的重要方法之一,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和周围组织的情况。

肝包虫病的MRI表现为T1加权像上囊肿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囊壁部分强化,囊内一般不强化。

除了X射线、CT和MRI检查外,超声检查也是常用于肝包虫病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之一。

超声检查可以看到肝脏内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囊壁薄,囊液呈无回声,常有无回声分隔。

囊肿周围常见圆形高回声,为囊肿周围纤维化、炎症反应所致。

综上所述,肝包虫病在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包括X射线、CT、MRI和超声检查。

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影像学表现,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检查结果,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肝包虫病,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肝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有所帮助。

肺包虫CT诊断

肺包虫CT诊断
区 。 现 将 我 院 2 0 ~ 0 9有 完 整 临 床 资 料 的 7例 患 者 的 C 0 120 T 表 现 进 行 【顾 性 分 析 和 讨 论 , 提 高 对 该 病 C 亘 l 以 T诊 断 的 认 识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围 部 分 . 期 囊 肿 直 径 < m 以 下 时 , 现 为 边 缘 模 糊 的 片 早 1e 表
则 可 见 内 部 有 花 瓣 状 或 蜂 窝 状 分 隔 , 而 且 子 囊 较 母 囊 密 度
低 . 染 时 囊壁 明 显增 厚 , 缘 变 得 毛 糙 , 限 较模 糊 , 感 边 界 内部
密 度 增 高 , 去 典 型 征 象 , 似 肺 脓 肿 表 现 , 染 严 重 者 呈 大 失 类 感 片 状 密 度 影 。 如 果 外 囊 破 裂 , 气 进 入 内 外 囊 之 间 . 可 见 空 则
2 0 ~ 0 9年 来 我 院 就 诊 患 者 7例 , 中 , 5例 . 0 1 20 其 男 女 2例 , 龄 1 ~ 9岁 , 为 蒙 古 族 , 年 75 均 并且 有 牛 、 等牲 畜 接 羊 触史 , 患 者有 临床 症 状 , 患 者体 检 时发 现 。棘 球 蚴皮 5例 2例
致 . 肺 部 较 常 见 的 寄 生 虫 病 , 畜 共 患 疾 病 。 包 虫 的 发 生 是 人 肺 率 仅 次 于 肝 脏 , 比 在 肌 肉 、 、 、 和 骨 骼 等 部 位 发 生 的 远 脾 肾 脑
扫描 囊壁 强 化 , 内无 强化 。 囊
2 结 果
包 虫 囊 肿 大 小 不 一 , 发 或 多 发 , 发 生 于 肺 中 下 野 外 单 多
“ 月征 ” 如果 内外 囊 都破 裂 , 新 , 内囊 液体 部 分 性排 除 . 空气 同 时 进入 内囊 和外囊 . 内囊 内 液 平 面 上 方 可 见 两 层 弧 形 的 透 亮 带 , “ 边征 ” “ 称 双 或 日环食 征 ” 如果 内外 囊 均破 裂 , 。 内容物 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泡球蚴的增殖过程形成浸润带,随病变进 展纤维化、钙化及液化/空腔三种病变,相继发 生,同时共存。
* 泡性包虫病的诊断 基本特征:不均质的实质性肿块,不强化 特异征象: 小囊泡,钙化,中心液化坏死 重要征象:肝质边缘收缩凹陷,
健叶或段的代偿扩大
* 泡型包虫的分期 早期:病变局限两个肝段 中期:病变超越两个肝段 晚期:并发梗黄、门脉高压、转移
* 囊性包虫病的诊断
基本征象:囊肿 特征表现:囊壁及钙化
子囊征象 囊膜剥离征象
* 囊性包虫病的分型 单发型、多发型、子囊型、钙化型、
实变型、感染型、破裂型
泡性包虫病的病理形态
泡球蚴的生长是向外芽生增殖, 千万个小 泡球蚴聚集成结节状, 无限制浸润组织, 使结节 状病灶扩展融合成不规则的巨块, 硬如橡皮、 切割无血, 病灶坏死液化形成积液空腔。
肝囊性包虫病的影像
一、单发型(1965例 79.7%)
圆形液性B超暗显区示边界整齐
CT显示
CT显示
卵圆形囊肿边缘整齐密度均匀哑铃形液性囊肿,边界清晰
B超显示“双壁征”
CT显示“双壁征”
MRI显示“双壁征”
单发包虫囊肿
二、多发型(499例 20.3%)
B超显示一个外囊 内含两个包虫
B超显示 两个包虫
中等 较贵 较贵
全身 全身 ? 各部 各部
易, 易, 难, 普及 不普及 不普及
后壁强回声及声影
钙化带及液化空洞
及空洞形成“地图征”
泡球蚴浸润带与钙化带相间分层
B超显示不均质强光团
肝内两个泡球蚴
CT显示浸润带与钙化 带相间呈“年轮征”
MRI显示同前病例 “年轮征”
B超显示不均质强回声 CT显示两个不均质
光团含液性暗区
浸润、钙化及液化病灶
CT显示两个病灶
泡球蚴病CT
泡球蚴病CT
CT显示 外囊呈壳状钙化
CT显示 呈絮状钙化
B超显示
B超显示
囊液吸收囊壁折叠 “脑回征”
CT显示 囊内呈酐酪样
MRI显示 囊液吸收囊壁折叠
六、感染型 (472例 19.2%)
B超显示 B超显示囊液浓度 CT显示囊壁增厚 密度增高不均质 增加含未塌陷子囊 并明显强化
七、破裂型 (359例 14.6%)
包虫病的影像学 特点与诊断实践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囊性包虫病流行分布地图
泡性包虫病流行分 布地图
目前在临床应用的影像方法
X 线摄片 超声 CT MR DSA / SCAX线平片超声源自CTMRDSA
全身各脏器组织皆可 寄生
肝包虫 81. 6 % 肝包虫
肺包虫 21.06% 多发腹腔包虫 5.01%
岩洞空腔
肝泡性包虫病影像特征
一、泡球蚴浸润增殖
B超显示 不均质回声光团
CT显示低密度浸润病灶 颗粒状钙化斑点
CT显示不规整低密度 不均质包块,有钙化絮斑
B超显示强回声 光团及液性暗区
CT显示浸润病灶内 散在钙化点
CT显示浸润带“小泡征” 钙化带及“岩洞征”
二、泡球蚴纤维、钙化
B超显示不均质强
CT显示病灶纤维化
CT显示肝顶部包虫 密度增高含气体
B超显示 “索条征”
CT显示 “折叠征”
CT显示包虫穿刺 MRI显示包囊断裂 吸出囊液囊壁折叠 呈“飘带征”
B超显示 折叠征
CT显示外囊内充满 子囊收缩呈块状
CT显示 囊中囊征
MRI显示 飘带征
B超显示 包虫破裂塌陷
B超显示 同前病例
B超显示 同前病例
CT显示 同前病例“水蛇征”
回声光团散在液性暗区 收缩呈“内陷征”
CT显示浸润病灶 内含钙化及液化
B超显示不均质 强回声光团
CT显示左叶 病灶钙化
CT显示右叶 钙化病灶
三、泡球蚴液化空腔
B超显示不规整暗区 后壁钙化及声影
CT显示左叶液化 透光空洞及钙化边缘
MRI显示浸润带, 钙化带,液化空洞
B超显示不规则液性暗区 CT显示浸润带“小泡征” MRI显示浸润带,钙化边缘
多发盆腔包虫1.15% 脾包虫1.14%
肾包虫0.41%
肾包虫
骨包虫0.22%
肌肉包虫0.21% 心肌包虫0.04%
脑包虫0.21%
囊性包虫病的 病理与影像
囊性包虫病的病理形态
囊性包虫病由完整的寄生虫囊膜(内囊)和受 压的宿主组织反应层(外囊)包绕. 囊膜产生囊液使 病灶向周围膨胀性的扩大, 子囊使囊肿具有多房 的特征; 囊肿变性时出现囊液密度高和囊壁/囊内 容物的钙化;当内囊膜从外囊上剥离时,可以出现 各种囊膜剥离征象.囊肿破裂时囊液和内容物可以 破入胆道或者腹膜腔.
B超显示 三个包虫
CT显示 二个包虫
B超显示 两个包虫
B超显示 同前病人术后
CT超显示 多发包虫
MR显示 两个包虫
三、子囊型 (1343例 54.6%)
B超显示 子囊光环
B超显示 子囊大小不等
B超显示 子囊呈“葡萄征”
B超显示 子囊贴近母囊壁
CT显示 子囊靠母囊壁排列
MRI显示 子囊贴近母囊壁排列
肝包虫破裂压迫胆道
MR
包 虫 破 裂 感 染
Infection
包虫囊肿破裂
泡性包虫病影像特征
浸润增殖 纤维化钙化 液化空腔
B超 不均质密度 强回声光团
回声光团
及声影
CT 不规整, 低 收缩内陷
密度浸润带 不规则钙化
MRI 不均质, 低
斑块状或
信号“小泡征” 边缘钙化
不规则 液性暗区 无定形 液化空腔 坏死液化
多发泡球蚴病灶
泡球蚴病灶“地图征”
泡球蚴病灶“岩洞征”
泡球蚴病灶“年轮征”
泡球蚴病灶“小泡征”
CT与MR比较
泡球蚴病MR常用序列
泡 球 蚴 病 灶 侵 润 征 象
X线 超声 CT
MR DSA
创伤性





检查费
侧重检 查器官
难度及 普及性
便宜
肺, 骨骼
易, 普及
便宜
腹部 盆腔
易, 普及
• 囊性包虫病的特殊征象
1.囊壁显示:厚壁征、双壁征、蛋壳征、 2.子囊显示:囊中囊、葡萄征、蜂房征、车轮征 3.包囊破裂:天幕征、折叠征、水蛇征、飘带征
折叠征、脑回征、实变征
• 泡性包虫病的特殊征象 1.浸润增殖:小泡征、晕带征、年轮征 2.纤维钙化:实变征、内陷征、颗粒/巨块钙化 3.液化空洞:岩洞征、半岛征、地图征
子囊型包虫囊肿
B超显示 子囊充满母囊
CT显示 子囊占满母囊
MRI显示 子囊占满母囊
B超显示 “蜂房征”
B超显示 “车轮征”
CT显示 “蜂窝征”
MRI水成像显示 子囊呈多面体
四、钙化型 (224例 9.12%)
B超显示
CT显示外囊
外囊钙化及声影 钙化囊内有子囊
五、实变型 (34例 1.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