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的14个倾向

完美主义的14个倾向1、你总是非常渴望让别人满意。
完美主义常常始于童年时期。
在年幼的时候,我们被教导要有摘星之志——家长和老师鼓励他们的孩子去努力成为成功人士,并对他们的成就给予表彰和奖励(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惩罚他们未能达标)。
完美主义者很早就学会以“我成就,故我在”的信念去生活,而且没有任何事情能像因自己出色的成就而让别人(或他们自己)印象深刻而让他们感到兴奋的了。
不幸的是,在学校、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的去追求“优秀”,会带来一生的挫败感和自我怀疑。
“想要达到完美会是充满痛苦的,因为它通常是受到两方面需要的驱动:一方面是做得非常好的渴望,一方面是害怕做不好的恐惧”心理学家莫妮卡·拉米雷斯·巴斯科说到:“这是完美主义的双刃剑”。
2、你知道你的完美情结正在伤害你,但是你却认为它是你为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
典型的完美主义者是那种竭尽全力(通常是病态的)去避免碌碌无为或平庸的人,且奉行一种“不劳无获”的崇高信念。
虽然完美主义者并不一定都是成功人士,但是完美主义常常与工作狂紧密相关。
“…完美主义者‟坦承他们无情的标准的确是有压力且有点过分的,但他们坚信这能驱使他们实现其他方法从未达到过的卓越和高效的水平”伯恩斯写到。
3、你有拖延症。
对于完美主义来说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它的特点体现在一种强烈的成功欲,但同时也可能会成为妨碍成功的东西。
完美主义与恐惧失败(通常不是最好的动力)和自我挫败的行为高度相关,比如:过分拖延。
来自约克大学研究人员的调查表明他人取向的完美主义(一种出于渴望得到社会认可的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与拖延工作的倾向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这些他人取向的完美主义者中,拖延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他人反对意见的预感。
适应性完美主义者从另一方面来讲,反而不易造成拖延。
4、你对其他人极其不满。
对他人进行批判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我们排斥其他我们所不能接受的人。
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有太多排斥的东西。
完美主义者具有高度的鉴别能力,几乎没人能入得了他们的法眼。
什么是完美主义

什么是完美主义
只按理想标准而不考虑现实情境,对任何事都要求达到毫无缺点的态度。
完美主义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
他将追求完美看作促使人类不断改变自己、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
其后的心理学家大多用完美主义一词描述一类消极心理现象,如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K.霍妮将完美主义视为一种神经症类型,声称完美主义者对于成就永不满足,其所追求的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完美,主要目的是希望借此受到他人的喜爱。
完美主义包含了积极与消极两个成分,积极成分主要包括高标准、秩序性等;消极成分主要包括自责、恐惧失败、反复思考、拖延等。
完美主义可分为正常的完美主义(又称适应的完美主义)和神经质完美主义(又称不适应的完美主义)。
正常的完美主义者设立较高的标准,积极追求完美,并为之不懈努力。
他们关注已经取得的成就而不是反复衡量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能够接受不完美,并产生满意感。
神经质完美主义者则倾向于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并以是否达到这些目标来判断自我价值。
他们恐惧失败,反复衡量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对不完美持消极评价,不能接受不完美。
因此,神经质完美
主义者常产生失败感、自卑感、愧疚感。
神经质完美主义是许多临床心理疾病的重要诱因。
完美主义研究综述

完美主义研究综述完美主义是一种心理特质,在许多文化和社会中都是广泛存在的。
它通常表现为对自己、他人和环境具有非常高的标准,并且努力追求完美和不断提高,而且常常导致一定程度的情感压力和不安。
近年来,完美主义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本综述将介绍完美主义的定义、特点、影响和保护因素,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完美主义的定义完美主义定义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 一般理论表明,完美主义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过高要求的心理特质,具有对细节和一切都必须正确的刻板印象,且常常伴随强烈的自我批评和感到不安,严重制约了社交和情感生活。
2. 其次是两种完美主义类型的分类:完美主义倾向于超出正常范围和完善导向性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倾向于超过正常范围的人要求比它做得更好,他们会比其他人更苛刻,而完善导向性完美主义者更关心他们的工作或任务是否达到了标准。
3. 第三种定义区分了完美主义的不同维度,包括自我导向完美主义,即表现为个人的内心严格标准;同伴导向完美主义,即表现为对他人的过度挑剔;社会导向完美主义,即表现为对社会的过度挑剔。
虽然完美主义者的行为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但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 高标准和规则感:完美主义者具有非常高的标准,不仅对自己而且对他人也是如此。
他们对任何任务都有非常明确的期望和要求,并严格遵守这些规则,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某些方面变得过于苛刻。
2. 自我批评和自我质疑:完美主义者有强烈的自我批评和自我质疑的倾向。
他们可能会在失败或未达到自己的标准时感到愧疚、羞耻和沮丧。
3. 压力感:完美主义者常常感到严重的压力和紧张。
他们可能会努力避免其他人的批评和不接受他们完美主义的行为和标准。
4. 固执和掌控感:完美主义者可能会努力控制他们周围的环境和他们的情感和行为的结果。
他们倾向于对控制和掌控感产生更多的过度关注。
虽然完美主义者的高标准和严格寻求卓越可能会带来正面成果,但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1. 心理障碍:完美主义者更倾向于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问题。
完美主义思想的危害及解决方案

完美主义思想的危害及解决方案一、完美主义思想的危害完美主义思想是指追求完美、苛求完美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虽然完美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但过度的完美主义思想却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和危害。
1. 压力过大: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己设立过高的标准和要求,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追求完美的表现。
这种追求完美的心态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压力,长期下来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自我否定: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己的表现过于苛刻,一旦达不到自己设定的标准,就会对自己产生否定和自责的情绪。
这种自我否定会降低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 社交障碍:完美主义者往往对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胆怯被别人看不起或者批评。
因此,他们往往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耽心自己的不完美会被他人看到。
这种社交障碍会导致孤傲感增加,进一步加剧心理问题。
4. 工作效率低下:完美主义者往往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追求完美上,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他们往往陷入无住手的修改和优化中,无法及时完成任务,影响工作的发展和成果。
二、解决方案虽然完美主义思想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1.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要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没有人是完美的。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学会用宽容和理解的眼光看待自己,减少对自己的苛求。
2. 确定合理的目标和标准: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和标准,不要过高或者过低。
合理的目标能够激励我们前进,但也不会给自己带来过大的压力和负担。
3. 学会放松和调整:适当放松和调整自己的心态是缓解完美主义思想的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健身、冥想、阅读等方式来放松自己,同时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事情不完美的现实。
4. 寻求支持和匡助:如果完美主义思想给自己带来了困扰和压力,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匡助。
他们能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匡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完美主义思想带来的问题。
完美主义思想的危害及解决方案

完美主义思想的危害及解决方案引言概述:完美主义是一种追求完美、苛刻要求自己和他人的心态,虽然有时候可以激励人们不断进步,但过度的完美主义思想却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完美主义思想的危害及解决方案。
一、危害1.1 自我压力过大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己要求极高,无法容忍任何错误,导致自我压力过大。
他们会不断地追求完美,但却很少感到满足和快乐。
1.2 影响人际关系完美主义者对他人的要求也很高,往往难以接受别人的不完美之处,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他们可能会对他人发表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影响与他人的相处。
1.3 健康问题长期的完美主义思想会给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如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
过度的追求完美可能会导致身体和心理的疾病。
二、解决方案2.1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要摆脱完美主义思想的束缚,首先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是成长和进步的第一步。
2.2 设定合理目标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期望是摆脱完美主义思想的关键。
要明确自己的能力和局限,设定符合实际的目标,避免过高的要求和期望。
2.3 寻求帮助如果完美主义思想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工作,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专业的辅导和治疗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改变完美主义思想。
三、改变思维方式3.1 肯定自己的努力要学会肯定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只看结果。
不要过分强调完美的成果,而是重视自己在努力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
3.2 接受失败和挫折失败和挫折是每个人成长的一部分,要学会接受并从中吸取教训。
不要因为失败而自责和灰心,而是要积极面对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3 培养自我认可培养自我认可是摆脱完美主义思想的重要步骤。
要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成就,给自己一些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4.1 健康饮食和运动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身心健康。
要注意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保持身体的健康。
4.2 规律作息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完美主义的心理根源与对策

完美主义的心理根源与对策完美主义是一种心理特征,指追求完美、苛求细节、对自己和他人要求过高的倾向。
虽然完美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发个人的进取心和追求卓越的动力,但过度的完美主义却可能导致焦虑、压力和自我否定等负面情绪。
本文将探讨完美主义的心理根源,并提供一些对策来帮助个体应对完美主义带来的困扰。
完美主义的心理根源1. 成就需求完美主义者通常有强烈的成就需求,他们渴望在各个领域取得卓越的成绩。
这种需求可能源于童年时期家庭或社会环境对他们高标准的期望,以及对成功的渴望。
2. 自我价值感完美主义者往往将自己的价值与取得完美结果联系在一起。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完美的表现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自我肯定。
这种观念可能来自于童年时期对于成功和失败的评价方式。
3. 控制欲望完美主义者常常有强烈的控制欲望,他们希望能够掌控一切,以确保事情按照他们的期望进行。
这种欲望可能源于对不确定性和失控的恐惧。
对策1.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首先,完美主义者需要接受自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
每个人都有缺点和瑕疵,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无缺。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可以减轻对自己过高要求的压力,从而减少焦虑和自我否定。
2. 设定合理目标完美主义者往往设定过高的目标,导致无法达到或难以达到这些目标时感到沮丧和失望。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建议他们设定合理、可实现的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小步骤,逐步实现。
3. 学会放松和调整心态完美主义者常常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他们需要学会放松身心,调整心态。
可以通过练习深呼吸、冥想、运动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4. 寻求支持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完美主义者往往过于自我要求,不愿意向他人寻求帮助或分享自己的困扰。
然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寻求支持是缓解完美主义困扰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与朋友、家人或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来获得支持和建议。
5. 培养自我价值感完美主义者通常将自己的价值与外部成就联系在一起,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
为了减少对外界评价的依赖,建议他们培养内在的自我价值感,关注自己的优点和成长。
完美主义思想的危害及解决方案

完美主义思想的危害及解决方案一、引言完美主义是一种追求完美、苛求细节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虽然在某些方面,完美主义可以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长期以往,它也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和危害。
本文将详细探讨完美主义思想的危害,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完美主义思想的危害1. 压力和焦虑: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己和他人有着极高的期望和要求,对于任何一点不完美的事物都难以容忍。
这种苛求完美的心态会给个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焦虑,使其难以放松和享受生活。
2. 自我否定和自尊受损:完美主义者往往将自己的价值和成功与完美程度挂钩,一旦无法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就会感到自我否定和自尊受损。
这种情绪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自信心造成负面影响。
3. 社交问题:完美主义者往往对他人的行为和表现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难以容忍。
这种态度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难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 缺乏创造力和灵活性:追求完美往往会使个人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缺乏创造力和灵活性。
完美主义者往往过分注重细节,难以看到整体和大局,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5. 无法接受失败和挫折:完美主义者往往对失败和挫折难以接受,他们认为任何一点不完美的事情都是失败的象征。
这种心态会使个人无法从失败中学习和成长,进而影响个人的进步和发展。
三、解决方案1.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完美主义者应该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和错误。
了解到完美是不存在的,只有不断努力和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2. 设定合理的目标:完美主义者应该学会设定合理的目标,将目标分解成小步骤,并且允许自己犯错和失败。
逐步实现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表现。
3. 培养积极的心态:完美主义者应该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会欣赏自己的努力和成就。
不要过分关注细节和错误,而是关注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4. 学会放松和享受生活:完美主义者应该学会放松和享受生活,不要总是过分紧张和焦虑。
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运动、读书、旅行等,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完美主义思想的危害及解决方案

完美主义思想的危害及解决方案一、完美主义思想的危害完美主义思想是指追求完美、苛求细节的心态和行为倾向。
虽然完美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发个人的进取心和追求卓越的动力,但过度的完美主义思想却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 压力和焦虑: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己设定过高的标准和期望,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求一切都必须完美无缺。
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会给个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焦虑,导致情绪不稳定、紧张和疲惫。
2. 自我否定和自卑: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己的表现持有苛刻的评价,无论取得怎样的成就,都觉得自己还不够好。
这种自我否定和自卑感会降低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影响个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3. 迟延和不满足:完美主义者往往追求完美,但又胆怯失败和批评。
这种矛盾心态会导致他们迟延行动,不敢面对挑战和难点,以避免可能的失败。
同时,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们也很难满足,总是觉得自己还有不足之处。
4. 社交障碍和孤傲感: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很高的要求,他们很难接受他人的缺点和错误。
这种苛求会导致他们与他人的关系紧张,难以建立真诚的社交网络,从而产生孤傲感和社交障碍。
二、解决方案尽管完美主义思想的危害不可忽视,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应对和解决这个问题。
1.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
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从中寻觅自信和自尊的源泉。
2. 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期望: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期望。
不要过于苛求自己,要学会在适当的范围内追求进步和卓越。
3. 培养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应对完美主义思想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学会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不是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4. 学会放松和调节压力:为了缓解完美主义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放松和调节压力的方法,如运动、冥想、艺术创作等。
这些活动可以匡助我们放松身心,调整心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美主义典型人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项羽
03
完美主义现实矛盾
完美主义的产生根源
完美主义的根源,是幼儿式的二分法思 维模式。幼儿的特征就是“非好即坏”的二分 法思维。而所谓成人的世界就复杂辩证多 了,当一个人意向通道失效,而更多地以 幼年方式面对现实世界时,必然的结果就 是,因为对好与坏进行定夺,而在趋近与 逃避之间斗争,在完美与全否之间轮换。
单维完美主义量表
1.如果我不给自己设定最高的标准,我就会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2.如果我犯错误,别人会小看我 3.如果我不把一件事做到最佳,我觉得根本就不要去做它 4.我若犯了错误,就应该焦虑不安 5.只要我足够努力,我所做的每件事都可以成功 6.在别人面前显露缺点或愚蠢让我感到羞耻 7.我不应该在一件事上反复犯错误 8.成绩平平绝对不能让我满意 9.在某些重要事情上失败,说明我是一个低人一等的人
Hewitt & Flett(1991)认为虽然指向自我的完美主义 是完美主义结构的一个基本成分,但完美主义还应具 有人际间的方面。提出了完美主义有三个维度:
自我取向的完美主义 (SOP self-oriented perfectionism)
他人取向的完美主义 (OOP other-oriented perfectionism)
Frost,1990年确定了完美主义的六个维度
1.担心错误(CM concern over mistakes) 2.行动的疑虑(DA daubts about actions) 3.个人标准(PS personal standards) 4.父母的期望(PE parental expectations) 5.父母的批评(PC parental criticism) 6.条理性(OR organization)
完美主义者的优点是:
1.做事尽力。 2.思维缜密。
3.不轻言放弃。
完美主义者的缺点是:
1.易拖后计划进度。
2.对他人要求过高。 3.易偏执。
• 完美主义并不能真正的指导我们的生活, 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如果你的目标客 观而且现实,你会常常感到轻松愉快,自 然而然的感觉到自己富有创造精神,工作 效益很高而充满自信。追求完美有时候是 必要,但刻意追求完美确实不现实的。
我们的话
王腾澔:完美主义是一个非常矛盾的概 念,不能让完美主义主宰我们的生活,但 追求完美有时候是必要,但刻意追求完美 确实不现实的。
社会规定性的完美主义 (SPP socially prescribed perfectionism)
02
完美主义性格特征
追求完美 容易激怒 偏激心态
性格特征之追求完美
完美主义者的最大特点是追求完美,而这种 欲望是建立在认为事事都不满意、不完美的基础 之上的,因而他们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世 上本就无十全十美的东西,完美主义者努力去改善 它们,尽量使其完美。
性格特征之容易激怒
完美主义者对所制订的计划所做的事情 都有早日完成的愿望,而这种愿望在现实 的严酷中往往不能如期兑现,完美主义者 就容易发怒和激动。
性格特征之偏激心态
偏激心态的最直接结果就是使得完美 主义者容易自责,他们对自己苛刻地要求 ,进而达到过分的地步,他们在过分警慎 和突如其来的鲁莽轻率中摇摆不走。在这 恼人的心态的折磨下,完美主义者不可避 免地陷入了极端的紧张和焦虑之中。
完美主义 理论概念 完美主义 性格特征
完美主义 现实矛盾
01
完美主义理论概念
什么是完美主义
完美,这样一个乌托邦式的假想,却是 促进古往今来世界上许多人的源源动力。 正因为有它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我们纷乱 的社会才变得更加有序,我们才能被推送 向前
1980年,Burns将完美主义定义 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设立过高的标准 或期望
10.通过对自己的不够努力进行自责,可以是我将来做的更好
Slaney认为完美主义是一种包含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的人 格特质,高标准和秩序抓住了完美主义积极方面的本质和 定义,差异则抓住了完美主义消极方面的核心。 Rice 认为完美主义包括适应性、非适应性两种形式,完美 主义是一种动机内化倾向,即与成就有关的自我评价依赖于 一般的个人价值期望、效能知觉和对重要他人的回应。 Terry-short认为存在积极、消极两种完美主义成分,积极 完美主义具有正强化和积极结果功能,而消极完美主义具 有回避负强化和消极结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