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影响资料

合集下载

国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战争的关系

国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战争的关系

国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战争的关系在当今高科技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领域也正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国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战争的关系紧密相连,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首先,国防信息化建设对于信息化战争的准备至关重要。

信息化战争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的战争形态,它突破了传统战争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打破了过去战争的常规模式。

为了应对未来可能爆发的信息化战争,国防部门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

这包括建设高速稳定的通信网络,建立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培养专业的网络安全人员等。

只有拥有强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才能有效应对信息化战争的挑战。

其次,信息化战争对国防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战争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网络化特点,它要求国防系统具备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快速的决策能力和高度的协同作战能力。

为了应对信息化战争的挑战,国防部门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培养出一支懂得信息技术运用的专业军事人才队伍;需要加大投入,提升装备水平,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战争的要求相匹配。

信息化战争的要求推动了国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并促使其不断迭代升级。

此外,国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战争之间的相互影响还表现在信息化技术的创新上。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推动着信息技术的创新与突破,而这些创新又为国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支持。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国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国防部门可以利用这些新技术来提升战场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决策、优化资源调度等,从而提高国防水平和作战效能。

总的来说,国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战争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着国防领域的发展。

国防信息化建设为信息化战争提供了准备,而信息化战争的挑战则推动着国防信息化建设的升级。

同时,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也推动着信息技术的创新,为国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信息化建设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几点启示

信息化建设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几点启示

论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的几点启示摘要: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就以什么样的方式制胜。

农业时代以冷刀兵和体能制胜,工业时代以机械化刀兵和技能制胜,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和智能制胜。

机械化战争中军队的机动能力空前提高,火力空前增强,战争的规模也空前扩大,新的制胜因素成为钢铁产量、火炮口径、飞机、舰艇和坦克的数量及操作这些钢铁刀兵的勇士们的技能。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海湾战争、信息时代、信息系统、信息优势。

正文: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就以什么样的方式制胜。

农业时代以冷刀兵和体能制胜,工业时代以机械化刀兵和技能制胜,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和智能制胜。

机械化战争中军队的机动能力空前提高,火力空前增强,战争的规模也空前扩大,新的制胜因素成为钢铁产量、火炮口径、飞机、舰艇和坦克的数量及操作这些钢铁刀兵的勇士们的技能。

20 世纪后半叶起,由计算机、通信卫星和全球网络带来的生产方式的改变导致战争方式的彻底改变。

1991 年的海湾战争,从机械化战争的标准看,伊军与美军的装备差距不是很大,但瞬间一边倒的结局让全世界看到了信息优势所带来的全新的战争制胜要素。

此后十多年进行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则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了这一点。

新的制胜因素的浮现,必然给国防建设提出一系列的挑战。

这种挑战表现为一是制胜优势的转型,制信息权成为超越制空权、制海权的新的制高点。

二是信息技术优势导致战场全维领域的透明,夜战、电子战、侦察与反侦察成为贯通战争始终的要领。

三是“非线性”、“非对称” 、“先后方界限消失” 、“战略战术概念含糊”等新理念扑面而来,武器装备的“代差”甚至“隔代差”的浮现,“超视距作战” 、“远程精确打击” 、“网络中心战”等全新战法的浮现。

四是信息化推动军事组织结构不断创新,指挥机构趋向简捷,陆海空三军的区分趋向含糊。

五是人的智能得到极大扩展,信息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人类充分利用智能空间。

纵观百年世纪战争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机械制胜还是信息制胜,说到底都是物化了的人的综合素质的较量。

现代战争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启示

现代战争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启示

现代战争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启示一、引言现代战争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它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对传统的国防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军事实力与战斗力。

本文将从现代战争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影响和启示两方面进行探讨。

二、现代战争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影响1. 战争形态发生变化现代战争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规模军事对抗,而是以非接触性作战为主要特征。

这种作战方式使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成为了决定性因素。

同时,现代战争还具有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等特点。

2. 军事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现代战争中,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信息系统成为了重要的决胜因素。

这些武器装备包括无人机、导弹、激光武器等等,它们可以在远距离进行打击,并能够精准定位目标。

3. 信息化水平要求更高现代战争中,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战争的胜负。

因此,我国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4. 军队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现代战争中,军队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分散式作战已经不再适用,现在更多地采用集中式作战。

三、现代战争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启示1. 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水平。

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和保密工作。

2. 发展先进武器装备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成为了决定性因素之一。

我国必须加快武器装备研发和制造速度,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并且要确保其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 提高军事人才素质现代战争需要具备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军事人才。

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军事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提高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4. 优化军队组织形式现代战争中,集中式作战成为了一种主流的作战方式。

因此,我国必须优化军队组织形式,加强指挥体系建设和作战模式创新。

5. 加强国际合作现代战争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我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安全挑战和威胁。

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紧紧把握重大战略机遇期的观念
牢固确立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观念
科学树立信息化人民战争观念
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1、以新的“防御战略 ”指导思想为核 心
2、以谋求打赢信息化 战争理论创新为 前提
3、以科技强军战略为 条件
4、以实现武器装备跨 越式发展为途径
5、以实施人才战略工
2、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加快国家战略能力建设 提高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水平 谋求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发展和创新信息化战争理论
(六)作战行动实时化
首先,战场信息获取能力的增 强奠定了作战行动实时化的基 础。
其次,战场信息网络化提供了 作战行动实时化的重要保证。
再次,指挥手段自动化是实现 作战行动实时化的关键。
(七)持续时间短促化
首先,战争目的的有限性是战争持续时间短促化的主要原因。 其次,战争的高消耗是战争持续时间短促化的重要客观原因。 再次,战争的高效率是战争持续时间短促化的又一重要原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武器装备智能化
俄罗斯 图—60C战略轰炸机
俄罗斯米格I-42战斗机
美国B-3隐形轰炸机想象图 美联国合F攻-22击“猛战禽斗”机第四(代JS战F斗)机
(一)武器装备智能化
二是信息智能化弹药
俄SS-N-12反舰导弹
(二)战场空间多维化 其次,太空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中的第四维有形战场
(三)战场空间多维化 再次,无形的电子信息对抗充斥于有形战场空间
武器装备智能化
三是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
“陆地勇士”系统热成像瞄具 “陆美地国头勇“盔士陆显”统地示系勇器统士显的”示头系战盔场子电实系池时统组态件势
战场空间多维化 再次,无形的电子信息对抗充斥于有形战场空间

谈谈对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建设的认识

谈谈对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建设的认识

谈谈对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建设的认识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国防建设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国防实力,还可以对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建设的认识。

二、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建设1. 信息化对国防建设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信息化可以提高军队作战效率。

通过使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装备,军队可以更快速地获取情报、指挥作战,并且在作战中更加协调有序。

其次,信息化可以增强军队作战能力。

通过使用高科技武器装备和智能系统,军队可以在战场上获得更大优势,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战争形势。

最后,信息化还可以促进国际安全合作。

各国之间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情报交流、联合作战等,从而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2. 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建设的意义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在当今世界,各种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只有通过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建设,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威胁。

其次,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正在对各行各业产生深刻影响。

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建设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最后,这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各国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通过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建设,可以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展示自己。

三、如何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建设1. 推进军事信息化建设推进军事信息化建设是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建设的重要手段。

这包括加强通信网络建设、提高情报收集和处理能力、推进智能化武器装备研发等。

2. 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建设的核心。

因此,加强人才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二)培养军事信息人才的有效途径
1、发挥军事院校培养的主渠道作用 2、加大依托国民教育的力度
(一)加强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军事 理论体系
一是要加强预测性研究
二是要加强针对性研究
三是要注重连续性研究
(二)大力发展遏制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 物质力量 1、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的方针,开拓创新 2、必须以发展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为龙头 3、必须坚持搞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
(一)国防信息基础设施是国防 信息化的基础 (二)国家信息基础建设是军队 信息化建设的基石 (三)国家信息基础建设的重点 是国防科技建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战争是人才之间的较量
(一)信息时代呼唤新型军事人才
“军事人才”是指具备一定的体 能和技能,达到相应的智力、知识和 技术水平,并能在军队建设和作战中 发挥较大作用的军事人员。
思考题:
1、迎接信息化战争挑战,加强国防建设要 从哪些方面做起? 2、加强军事理论研究应把握哪些方面? 3、信息化战争人才培养主要有哪些途径?
1.新型军事人才的基本特征
信念坚定,勇于牺牲 知识广博,结构合理 智力良好,思维敏捷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身心健康,不屈不挠
2.新型军事人才的主要类型
复合型指挥人才 智能型参谋人才
权威型科学人才 专家型信息技术人才
创新型军事理论人才 精英型作战人才
3.新型军事人才的必备素质
科技素质 信息素质 创新素质 学习素质
(四)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组织指挥的最 佳效益 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拥有足够的信息化 兵器是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但更需要有科学 的组织指挥。
做好组织指挥工作的核心,是处 理好机构、制度与人员相互之间的关 系,即解决好机制问题。

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的几点启示

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的几点启示

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的几点启示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的启示摘要: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

随着战争形态逐渐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已经成为世界的必然趋势。

该文对我国国防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启示:以新的防御战略指导思想为核心,要注重综合整体的威力,加强应对信息化战争的准备;以谋求打赢信息化战争理论创新为前提,大力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努力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关键字:信息化伊拉克战争高新技术一、引言信息战争是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高技术的时代,而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技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

因此,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

在信息化战争中,掌握信息和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已经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二、信息战争的特点信息战争必然与高技术密切相关,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都将完全融入到战争之中,因此,信息战争必然会有以下一些特点。

1、武器信息系统化武器系统的信息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能化,这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包括硬杀伤,软杀伤和新概念武器三方面:(1)硬杀伤——直接杀伤,破坏直至确保摧毁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精确制导武器与遥感武器(不是传统武器)。

代表武器:激光等精确制导炸弹(JDAM),军用无人机,新一带巡航导弹。

(2)软杀伤——对敌方信息化系统渗透,干扰,压制的手段。

旨在破坏敌方的通讯和指挥系统,对对方的精确制导武器致盲,代表武器:黑客武器和计算机病毒。

信息化战争与我国国防建设

信息化战争与我国国防建设

第五节 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 设
• 四、以武备跨越式发展为途径 • (三)努力抢占新时代的制高点
• 因为人类全新的科学技术群体会呈现出革命性更 强,突破性更大、周期更短,加速发展趋势,全 新的科技群体必将进一步,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总 体面貌,也必将全面改变人类战争方式和样式, 在这个过程中“新兴技术形态化”,可能提前到 来。
• 自古以来,军事家们都很强调有备才能无患。孙 子曰“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 ,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在信息化战争中,只要 我们善于在积极筹划备战,营造有利的战略态势 ,就能打赢高技术的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准 备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我国奉行“防御政策”来 说,主要是政治、经济、军事、高科技等方面的 准备。
•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军的现代化 建设要紧紧地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战略 机遇期,充分利用国际相对和平环境,借鉴发达 国家信息化技术有益经验,坚持以机戒为基础, 以信息化为主导,用信息化带动机戒化促进信息 化,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第五节 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 设
• 四、以武备跨越式发展为途径 • (二)高起点实现发展阶段的跨越
第五节 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 设
• 二、以谋求打赢理论创新为前提 • (一)改善军事理论创新的机制
• 信息时代是人类战争史上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 是一个孕育着人类创新的伟大时代,我们要适时 抓住有利的机遇,以只争朝夕地创造一个宽松的 环境和机制,做到:一要激励军事理论创新精神 。造成人人爱科学、学科学、争当科技专家的良 好氛围,用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学知识来发 展我们的军事理论。
• 据新国防白皮书介绍,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目标 是“五支人才队伍的建设”那是要培养大批具有 良好的全面素质的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 学家队伍、技术创新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因为 信息技术和知识已成为战斗力来操作,作战要靠 信息化人才来谋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姓名:***四队107中队1064区队学号:**********2011年6月16日试论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影响作者:袁向铎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体制编制的变革,由此引发了新一轮军事革命。

信息化战争正在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新的战争形态,加快我国军队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促进国防建设影响战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掀起了世界范围的新军事革命,信息技术成为这场新军事革命的核心,信息化战争对国家的国防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着眼其特点,遵循其规律制定国防建设正确的战略指导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努力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综合国力,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努力缩小与先进国家军队的差距。

一、信息化战争概述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时不用。

对信息的利用越广泛,对信息的研究越深入,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和理解也就越多样化,越深刻。

不同的学科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这个概念有不同的解释。

经济学、心理学、新闻学和哲学的定义不同于图书情报学科对信息的定义。

“信息即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这个定义具有最大的普遍性。

不仅能涵盖所有其他的信息定义,还可以通过引入约束条件转换为所有其他的信息定义,层层引入的约束条件越多,信息的内涵就越丰富,使用范围也越小。

由此构成相互间有一定联系的信息概念体系。

信息技术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

信息技术可分为四个方面的技术,分别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

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化的核心手段。

信息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技术。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将形成以智能多媒体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时代。

大规模信息网、信息技术是当代世界范围内新的技术革命的核心。

二、信息化战争的含义信息化战争是建立在社会信息化基础上的新的战争形态。

具体而言,信息化战争是指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等七维空间运用信息。

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科技、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二是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三是信息化战争首选的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使用的系统及其基础,剥夺对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建立机房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的意志;四是信息战争将主要在三条战线上进行,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和经济战线上,以暴力和非暴力两种方式进行;五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以及在信息控制下的物质和能量的综合对抗。

三、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形成战争形态的产生与形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战争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游牧赎回的徒手战争、农业社会的冷兵器战争、工业社会的热兵器或机械化战争。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上所发生的局部战争尤其是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美军空袭利比亚、马岛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由于大量高新武器的使用使战争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战争形态开始从传统的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及其之后的科索沃战争使我们明显看到了信息化战争的雏形。

战争中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广泛使用,战争规模突破了传统的有限战场的时空观念作战行动在一体化的陆、海、空、天、电、网多维空间同时展开,以电子战为基本表现形式的信息领域对抗贯穿于战争始终并对战争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战略总体上完全体现了信息时代战争的特征。

信息化战争不同于其他以往的任何战争。

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电子战成为战场信息领域对抗的主要形式;精确制导成为战场火力摧毁的主要手段;多维空间力量一体化联合作战开创先例。

信息化战争产生与形成的主要标志有:数字化军队的出现;天军的出现;信息化战场的出现;新的作战理论的出现;智能兵器的出现。

二、增强综合国力,奠定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坚实基础一、始终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广泛开展信息时代的人民战争“积极防御”战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信息化战争中,这一方针的核心是“积极主动、攻防兼备”。

其基本要点是: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利用和平时期,加强战争准备,宁可千日不战,不可一日不备,防患于未然;当敌方蓄意挑起事端时,迅速作出反应,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消灭入侵之敌;战前充分准备,不打则已,打则必胜。

因此,“积极防御”的方针战略在应对信息化战争中,仍然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并赋与了新的内容,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必须正确估计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充分考虑到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军事行动的有效性,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威慑”与“用兵”的关系。

威慑,是指以军事力量辅以多种手段避免和制约战争的发生;用兵,则是以武力达成战争目的。

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区别。

威慑也包含用兵的内容。

因为只有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更有效地遏制战争。

但赢得战争并非必须用武力手段,可以强大的威慑力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从而遏制战争的爆发,同样可以达到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

我国正在致力于经济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从这种意义上讲,制约战争显得更为现实和重要。

然而,当国家主权受到侵犯,比如说台湾当局要宣布独立的情况下,而采取非军事行动又不足以解决问题时,采取武力手段则是势所必然。

二是“后发制人”与“先机制敌”的关系。

“后发制人”即绝不首先对任何国家使用武力,这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先机制敌”则强调军事上应预先创造和把握有利战机以求得主动,这是由信息作战的特点决定的。

由于信息化战争具有发起突然、进程短暂的特点,如拘泥于一般的防御原则,就将给敌人以可乘之机,而自己就将陷入被动地位。

因此,“后发制人”不能理解为“被动还手”。

同时,我们还应研究与信息时代相对应的人民战争,用广泛的人民战争取得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

二、提高对信息化战争的全面认识,增强信息制胜的思维意识(一)提高信息作战能力是争夺信息化战争战略主动权的需要面对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世界各军事强国已把关注的重点聚焦到信息战上,把军队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加强以数字化信息系统为中心的质量建设上,以极大地提高整体战斗力,谋求21世纪的战略主动权,形成了以争夺信息优势为主要标志的新态势。

为了迎接信息化战争的挑战和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夺取新世纪战略主动权,我们必须把军事战略调整到打赢信息战上。

因此,大力加强信息战研究。

积极推进我军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建设,努力提高我军信息化水平和信息作战能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和重大的历史责任。

(二)提高信息作战能力是军事斗争准备的客观要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主战武器信息化、指挥手段自动化,信息系统已成为军队战斗力的关键要素,制信息权已成为敌对双方争夺的制高点,信息化已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特征。

这就清楚地表明,我军未来面对的战争,是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

因此,把军事斗争准备定位在打赢信息化战争,加强信息战理论和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建设,提高我军的信息战能力,是军事斗争准备的正确选择。

适应这一客观要求,就从根本上选准了提高部队作战能力的突破口。

三、打破传统观念,树立新型(信息)制胜观念(一)确立“综合制胜”的观念信息化战争中单纯依靠某一军种或某一兵种的单一力量是不能取胜的,必须依靠整体的力量与敌方抗衡。

可以这么说,信息化战争形态与机械化战争形态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战争力量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力量的联合方式。

未来信息化战争不论其规模大小,都将表现为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由多维战争空间力量和多个战斗力量单元共同参加的联合行动,有的往往是由多国力量共同参加的联合行动。

作为信息化战争雏形的海湾战争,多国部队投入了包括陆军、海军舰队、海军陆战队、空军力量,以及大量军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战设备在内的多维战场空间的力量。

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化战争中,多维空间的联合力量将通过各力量成分、协同单元的有机组合,将各自的作战效能凝合为一个整体,发挥综合效益和整体威力。

(二)树立“信息制胜”的思想立体的情报侦察系统、完善的自动化指挥系统、综合的电于战系统和远程精确打击系统,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同时标志着“制信息权”与军队行动的“自由权”和战场的“主动权”关系重大。

海湾战争以来的战争实践表明,完全“打钢铁”的时代将让位于“打硅片”,火力优势将依赖于信息优势,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

我们的军事思想必须适应这一新的要求,使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走向信息化。

(三)跳出昨天的思维定式面对信息化战争这一新的战争形态,必须跳出昨天的思维定式,在观念上绝不能墨守成规,要研究新事物,适应新情况,探索新战法。

以往的战争虽然仍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但不能使其成为束缚思想的枷锁。

因为历史不会重演,战争永远不会更复,胜利的法码往往偏向于有创新思维者,军事思想的保守只能导致失败。

军事思想的创新比发展武器装备更重要。

在信息作战中,地面交战的主要模式是数字化部队非线式一体化作战。

“非线式”概念是相对于以往作战中在接触线附近实施“拉锯式”的阵地战而提出的。

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空间态势上,双方部队在战场上不再保留一条相对稳定的展开对峙线和战斗接触线,战场态势没有前方后方可言。

各部队的作战任务不会再划分明确的战斗分界线,只有部队的行动目标和任务地域概略区分,担任各自任务的部队将随机地在宽阔的战场上快速机动地遂行任务;二是在时间进程上,不再像以前那样,预先确定好战役、战斗目标和任务地域,按照固定的模式和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在整个战场空间范围内,根据态势的变化和任务需要,随时调配力量,多方向、快速地集中各种作战的效能于目标点。

战争是一种浑浊现象,信息作战的非线式加深了这一浑浊现象。

我们要善于在浑浊现象中观察或研究出本来存在着的信息作战方法。

这要求我们必须讲究创造性思维,善于从旧的模式中解脱出来。

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当前,以科技为先导、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

综合国力竞争就是各种力量交替并用的战略,要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所以吾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更须努力努力再努力!!!参考文献: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军事理论》王向方、雷振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信息化作战概论》叶征中国农林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