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和平解放

合集下载

北平和平解放没有硝烟的往事

北平和平解放没有硝烟的往事

北平和平解放:没有硝烟的往事楼主北平和平解放:没有硝烟的往事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已经将解放区的边界推进到北平城下。

海淀、青龙桥、香山,到处是戴着狗皮帽子的东北野战军,进入北平已如同囊中探物。

东皇城根62号,一处最普通不过的小院落。

地下党员李树藩和诸有琼夫妇在这里密切地注视着傅作义的一举一动。

傅作义的女儿、地下党员傅冬会把父亲所有的细节动作,都传送到这里。

傅作义在家里叹气、咬火柴棍、对着镜子大喊大叫,还拔出手枪来对着太阳穴。

诸多类似的举动都很快由62号传送至解放军的高层首长那里,以供研判。

数十年后,李树藩仍然感叹:“傅作义如何可以不败!”李树藩只是北平地下党的一员,根据平津战役纪念馆的统计数据,北平地下党有3000之众。

平津战事未开,3000名地下党员已经形成一条巨大的地下暗河,渗透到傅作义集团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有的安插在国民党各高官身边担任副官和秘书,有的长期埋伏,官至北平铁甲车总队一大队大队长,还有的本身就是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教授。

在解放军的高压态势下,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终于做出了他一生中最正确的抉择,率部25万余人宣布起义。

1月21日,双方达成《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协议》。

在谈判协议上签字的共产党代表是东北野战军参谋处处长苏静,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

苏静于1997年逝世,而他当年签字使用的那支墨绿色钢笔,在平津战役纪念馆里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留步观瞻。

在那张经典的北平城防务交接的照片中,人们看到的是这样的画面:两辆吉普车停靠在城墙下,两队军人相互持枪敬礼,冬日的太阳把军人和汽车的影子都拉得老长。

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的波澜不惊。

在2000年走完了功勋人生的莫文骅将军,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鲜为人知的故事。

1月31日,北平城里早就传言解放军要在13时进城了,大队的学生和市民迎候在西直门下,希望能亲眼目睹这个历史时刻,队伍从西直门一直排到了西单。

而当解放军的一只脚已经踏进北平城时,傅作义部队的士兵却拉响了枪栓。

和平解放和接管北平

和平解放和接管北平

和平解放和接管北平作者:鹿璐来源:《北京档案》2016年第02期斗智斗勇的和平解放1949年1月31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从此北平的黑暗时代一去不复返,北平永远成为人民的北平了!时隔67年后,每每想起当时人民解放军为了和平解放北平所做的努力,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我在想,虽然我们现在可以平静地阅读当年的史料,但是当时为了和平解放和接管北平,那种剑拔弩张的情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

早在1948年10月29日,中央军委即电示,拟调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集结,择机攻击通县,进逼北平。

接到中央军委的电报后,东北野战军迅速行动,仅用一天时间即令第四、第十一纵队作为先遣部队向北平近郊前进。

此时,占据着东起山海关、西至张家口的狭长地带和平津地区的正是国民党军华北傅作义集团。

傅作义集团在国民党军队中,是一支实力较为雄厚的劲旅,其总兵力有52万余人,武器装备精良。

10月31日,中央军委又向前方发出电报,要求东北野战军主力约于12月上旬或中下旬开始行动,攻击平、津一带,协同华北力量歼灭傅作义主力。

11月17日,中央军委再次发出电报,指示要提早进行平津战役,并做出战略部署。

接到军委的电报,东北野战军快速反应,只用5天时间即集结结束。

23日,东北野战军十个纵队分别由锦州、营口、沈阳等地出发入关。

一封封中央军委的电报通过电波飞向前线,仿佛编织了一张无形的大网,撒向盘踞在华北的国民党军队。

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在平西、平北、平南和冀东解放区、游击区军民的积极配合下,与华北野战部队会师。

将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于北平、天津、塘沽、张家口、新保安五个孤立的据点。

接着解放军迅速解放了张家口,使华北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2月14日,人民解放军几十万大军兵临北平城下,但是解放军没有行动,而是按兵不动,采取“围而不打,耐心等待”的方针,以争取傅作义和平解放北平。

蒋介石对傅作义不放心了,急派军令部部长徐永昌飞抵北平,劝傅作义南撤。

聂荣臻力促北平和平解放

聂荣臻力促北平和平解放

要 选择 , 办不 到 。 要擅 自下令 部 你 队行 动 , 以政 治 委员 名义 , 命 我 下
令 部 队不给予 执行 。” 聂荣 臻批评
共 地下党 对傅作 义情况 的电报
之后 , 喜 拍 案 , 乎惊 叫起 来 , 欣 几
过大量 工作 , 傅作义如果仍然拒 绝和平解决 , 我们完全掌握主动
是党 的军 队 , 是个 人 的军 队 。 不 谁
更是 自命 不凡 ,他 不 同意 聂荣 臻
的意 见 。
他查 阅了关于战况报告 , 于傅 关 作 义 的各 种 材 料 , 当他 看 到 中共
华 北 局 城 工 部 刘 仁 转 来 北 平 中
“ 打 北 平 也 容 易 。北 平 工 要 事不 强 , 人 已是 惊 弓之 鸟 。经 敌
彭拒 绝 了 。聂 荣臻 严 肃批 评林 彪
果 再攻 下 了天 津 , 把傅 作 义 南逃 西 窜 的退 路 堵 死 , 平 能否 和平 北 解放?” 聂 荣 臻 日夜 思 考 这 个 问题 。
说 :你是 什 么 地位 , 么 可 以指 “ 怎 定总 司令 , 换统 帅? 们的军 队 撤 我
权 。你 要 动 枪 动 炮 , 时 可 以下 随
林 彪时 , 罗瑞卿 也在 场。 林 彪 不 听 聂 荣臻 的 话 , 写 又 了一封信 给中央五人小组 , 要求
说 :北 平和 平解决 ,这是可 能 “
命令 。” 聂荣臻驳斥 林彪 武断的

朱、 毛下 台 。还 要 聂在 信上 签名 。 聂 说 , 参 加 了 遵 义 会 议 , 在 你 现
聂荣臻力促北平和平解放
文 / 奉 连 张
的 !要 准备 实行 第 二个 计划 。”

傅作义与北平和平解放

傅作义与北平和平解放

傅作义与北平和平解放有一个日子我们应该记住,那就是1949年1月31日。

这是中华民族革命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人民解放军举行了正式的入城仪式。

北平———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和文化名城终于完好无缺地、和平地回到人民的怀抱,从此翻开了她历史的新篇章。

有一个人我们更要常常念及并缅怀之,他就是傅作义先生。

如果不是傅将军从国家民族大义出发,以国家和平统一为重,不计个人成败利钝,在平津战役的关键时刻,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化干戈为玉帛,率部举行和平起义,北平,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也许还会遭受战火的蹂躏,人民的生命财产也许还会受到侵害,解放战争胜利的日子也许还要迟来几天……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担心终成多余,历史写下了它光明的一页。

打开记忆的大门,我们可以看到:早在1937年国共两党建立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富有民族正义感的傅作义将军就有与中共光荣合作的历史。

他主动热情地和中共配合,利用一切机会与共产党各级领导人探讨抗日救国的道理,率领绥远军民抵御日军侵略、收复失地、保家卫国,其爱国行为却引来国民党内部“攘外必先安内”分子的不满,阎锡山说他“已被赤化”,蒋介石则说傅的部队已成了“七路半”(意即将变成八路军了)。

但在傅作义的从军史上,也还有与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为敌的一面。

身为国民党的“华北剿匪”总司令,他和他的军队对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恶。

但当中华民族的生路和死路摆在他面前,需要他作出抉择的时候,他冒着“一是和共产党打了几年仗,共产党人可能按‘战犯’处死他;二是蒋介石的特务和嫡系部队随时都会以‘火线讨逆’为由打死他;三是其内部思想转不过弯子的人也可能打死他”的生命危险,顶着来自各个层面的压力和阻力,在驻有十几倍于自己力量的蒋系部队的北平城中“决意以身许国,但求于国家民族有利,绝不顾及个人的得失”,毅然与过去决裂,“走人民的道路”,终于使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北平古城得以完好地回归人民。

北平和平解放74周年心得感悟

北平和平解放74周年心得感悟

北平和平解放74周年心得感悟
在庆祝北平和平解放74周年的日子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回顾那段历史,我们不仅应该铭记那些英勇无畏的前辈们,更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和平来之不易。

在战争年代,和平是奢侈品,更是珍贵无比的礼物。

先辈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宁。

他们的付出和牺牲,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珍惜和平,远离战争,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生活在和平、稳定、繁荣的环境中。

其次,团结合作至关重要。

在抗日战争中,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外敌入侵。

这种团结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体现。

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科技领域,只有通过协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学习历史也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过去,也可以启迪未来。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同时也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的前辈们,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同时也要感恩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这些都是无数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总之,北平和平解放74周年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它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团结合作、学习进步。

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

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

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1. 协议背景:和平的起点好,咱们今天聊聊一个极其重要的事情——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

这可不是随便拿个纸就写几个字那么简单的事儿。

背后可是有一大堆的历史故事和各种复杂的政治斗争呢。

首先,咱们得从北平的历史说起。

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那可是中国的心脏,文化的瑰宝。

而在1949年之前,这座古老的城市正处在动荡的风暴之中。

国共两党的斗争让整个国家的局势都非常紧张,北平这块地方也自然不例外。

这个协议的签署,是一场绝妙的政治博弈,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

可以这么说,它既是战争的终结,又是和平的开始。

你可以想象,那时候的北平,仿佛是一颗悬在半空的明珠,等待着有人来接手。

协议的背后,涉及到的各方利益,可是非常复杂的,不仅仅是两党之间的关系,还有各方势力、国际局势的影响。

2. 协议的签署:缓解紧张的妙招1.1 既然提到了协议,咱们就要说说它是怎么回事。

协议的签署,既是一个政治智慧的展示,也是各方妥协的结果。

为了避免更大的冲突,减少无谓的伤亡,大家决定坐下来谈判。

此时,北平已经是兵家必争之地,双方都希望能够和平解决这个问题,免得陷入更深的泥潭。

谈判过程中,大家都像是在走钢丝,一步小心,一个不慎,就可能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

双方在协议上签字的时候,那种紧张的气氛,真的是可想而知。

虽然大家嘴上说得很轻松,实际上内心可是波涛汹涌。

在这过程中,各种策略和让步都被拿出来,大家都希望能够尽快把事情解决,毕竟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家园被战火摧残。

1.2 这个协议签署之后,北平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宁静。

老百姓的生活也得以恢复平静。

大家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不再担心每天的炮火声和战乱带来的困扰。

虽然和平的路程上还有很多挑战,但至少北平这块地方,暂时不用再为生存而挣扎。

可以说,协议的签署是当时所有人的一剂定心丸,给了大家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希望。

3. 协议的影响:和平的曙光2.1 协议的影响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它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的意义
北平的和平解放是震动中外的伟大历史事件。它胜 利结束了平津战役,达到了歼灭和改编华北国民 党军52万多人的预期目的,解放了华北地区;它 创造的解放国民党军队的“北平方式”成为后来 解放湖南、四川、新疆、云南的范例;它使驰名 世界的文化古都免于战火完整地保存下来,为新 中国的定都奠定了基础。
北平和平解放的意义
它使国民党在北方战场上的政治优势不再,虽然 当时南京是国民党的政治中心,但作为传统上的 首都,北平在中国,特别是在北方还是有一定的 政治地位的。她的解放增加了人民军队的信心, 打击了美蒋的士气,鼓舞了广大人民。 她的和平解放使北平悠久的文物古迹得以完美保 存,为新中国留下了一笔文化财富。 傅作义的投诚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起到了宣传作 用。
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
• 北平郊区军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战,到平津战役前夕,已 经解放了大部乡镇、农村和平谷、延庆两座县城,国民党 当局只占据着其他几座县城和少数重点城镇。平津战役发 起后,人民解放军在分割包围北平、天津、塘沽、张家口、 新保安之敌后,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攻击顺序作战。 在解放张家口等城市的进程中,北平郊区各县先后获得解 放。同时,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及华北军区的部队已攻 占南口、海淀、丰台、黄村等地,完成了对北平的包围, 直逼北平城下,孤守北平的傅作义部25万人完全陷入绝境。 1948年12月22日,解放军攻克新保安消灭傅作义的起家 部队35军,傅作义失去了本钱,谈判才有实质进展。
北平和平解放
主讲人:罗宇宸 罗宇宸 资料收集与制作:李孙平 李孙平 李海翔 李冬 技术指导:潘存斌 周兵兵 潘存斌
目录
背景 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 傅作义个人简介 北平和平解放的三次谈判 成功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的意义

北平和平解放期间徐悲鸿的抉择与斗争

北平和平解放期间徐悲鸿的抉择与斗争

北平和平解放期间徐悲鸿的抉择与斗争徐悲鸿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

他画作上“山河百战归民主,铲除崎岖大道平”的诗句,表达了他对革命、对民主与和平的向往。

北平和平解放时期,他牢记党的重托,在非常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他不怕威胁利诱,不顾个人的安危,坚守阵地,为党作出了卓越贡献。

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幅国画《迎接黎明》,记录的就是徐悲鸿在北平和平解放期间与中共地下党员亲切交谈时的情景。

近日读华天雪《徐悲鸿的一九四九》,文章从“1949年4月由军管会做出的、针对原国立北平艺专在校主要教职员的‘综合材料整理’,按职务的排序,起首就是‘校长徐悲鸿’”的档案材料入手,阐述了徐悲鸿在1949年这一“转折”时代赋予他的命运变迁。

档案从略。

文中对档案有一段总结性表述:“不难看出,这是一份主要从政治的角度对徐悲鸿的评估,大致把他定义为:没有坚定的或明确的政治主张或立场,艺术至上,与国民党高层有很多往来并因此受到过重用,为人有固执的一面,也有不愿意得罪人的世故,思想需要改造但将费时很多。

”这是一份对他不甚信任、疑虑重重的评价。

这份档案对徐悲鸿总结性评价与我们以往了解的对徐悲鸿在北平和平解放时做出的贡献的评价略有出入。

原因如下:一是北平大专院校的接管工作。

基于当时中共接管的基本思路,不难揣测包括徐悲鸿在内的一些学者、教授的尴尬处境。

二是对宋步云等人的保护不成功,在某种意义上,使徐悲鸿徒然有种无能为力的失落感。

他忐忑和迷惑的心态可想而知。

三是军管会直接参与课程改革。

尤其是触及徐悲鸿的最核心教学内容素描,对他专业课教学是不小的冲击,使他意识到学校的教学主流已经不再是徐悲鸿方式了。

四是从1950年开始,徐悲鸿对当时的艺术界只谈政治、不谈艺术的倾向不满和担忧,在美院大门口的正面墙上,挂出自己亲笔抄录的毛泽东语录条幅“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生命力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谈判
第二次谈判是在1949年1月8日至9 日。当时傅部主力35军被歼,平 津战役胜负大局已定。中共中央 宣布蒋介石等43人为头等战争罪 犯,其中也包括傅作义。傅作义 于1949年1月6日派华北“剿总” 少将、民事处处长周北峰为代表, 同平津前线司令部领导人林彪、 聂荣臻、罗荣桓和刘亚楼进行第 二次谈判。中共提出了改编国民 党军的方案,对傅起义人员一律 不咎既往。这次谈判有很大进展, 双方草签了《谈判纪要》。但傅 作义仍在犹疑观望,还在北平城 内修建天坛、东单两处临时机场, 南京来的飞机起落频繁。
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至此, 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的意义
它使国民党在北方战场上的政治优势不再,虽然 当时南京是国民党的政治中心,但作为传统上的 首都,北平在中国,特别是在北方还是有一定的 政治地位的。她的解放增加了人民军队的信心, 打击了美蒋的士气,鼓舞了广大人民。
她的和平解放使北平悠久的文物古迹得以完美保 存,为新中国留下了一笔文化财富。
平津战役开始以后,我军首先对傅作义集 团进行分割包围,截断其西退、南撤的通路, 将这只惊弓之鸟变成了笼中之鸟。为了保护北 平这座文化古城,中央军委决定继续同傅作义 谈判,争取和平接管北平。
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
• 北平郊区军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战,到平津战役前夕,已 经解放了大部乡镇、农村和平谷、延庆两座县城,国民党 当局只占据着其他几座县城和少数重点城镇。平津战役发 起后,人民解放军在分割包围北平、天津、塘沽、张家口、 新保安之敌后,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攻击顺序作战。 在解放张家口等城市的进程中,北平郊区各县先后获得解 放。同时,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及华北军区的部队已攻 占南口、海淀、丰台、黄村等地,完成了对北平的包围, 直逼北平城下,孤守北平的傅作义部25万人完全陷入绝境。 1948年12月22日,解放军攻克新保安消灭傅作义的起家 部队35军,傅作义失去了本钱,谈判才有实质进展。
傅作义的投诚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起到了宣传作 用。
北平和平解放的意义
北平的和平解放是震动中外的伟大历史事件。它胜 利结束了平津战役,达到了歼灭和改编华北国民 党军52万多人的预期目的,解放了华北地区;它 创造的解放国民党军队的“北平方式”成为后来 解放湖南、四川、新疆、云南的范例;它使驰名 世界的文化古都免于战火完整地保存下来,为新 中国的定都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谈判
第三次谈判是1月13日至16日。1月13日,傅作义全权代表 邓宝珊到通县西桓进行正式谈判。从第二次谈判后到这 次谈判,在短短几天时间内,战争形势又有了决定性的变 化。北平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座孤城,傅作义已经没有什么 讨价还价的筹码了。谈判取得了成功,16日双方达成了初 步协议。19日,双方代表将协议正文增补为18条,附件4 条,共22条。东北野战军参谋处长苏静与傅作义的代表王 克俊(华北“剿总”司令部政工处长)、崔载之以“华北总 部”的名义代表双方在《关于北和平解放问题的协议书》 上签字。协议规定,自1月22日上午10时起双方休战。
傅作义
第一次谈判
第一次谈判是在1948年12月 15日至19日进行的。当时 平津战役已经打响,北平 正在被军事包围。傅作义 派其亲信、《平明日报》 社社长崔载之为代表,同 李炳泉(中共地下党员)一 起,带电台和报务员、译 电员到三河县平津前线司 令部驻地附近,与东北野 战军参谋长刘亚楼进行了 谈判。双方交换意见后, 由于双方条件距离很大, 未获任何结果。
视频欣赏
成功和平解放
• 1月21日,傅作义在华北“剿总”机关及军以上 人员会议上,宣布了北平城内国民党守军接受和 平改编。发出了《关于全部守城部队开出城外听 候改编的通告》。同时将《协议》诸点经国民党 中央社北平分社向全国发表。22日,傅作义在 《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并 发表广播讲话。同时,城内国民党守军开始移到 城外指定地点听候改编,到31日全部移动完毕。
北平和平解放
主讲人:罗宇宸 资料收集与制作:李孙平 李海翔 李冬 技术指导:潘存斌 周兵兵
目录
背景 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 傅作义个人简介 北平和平解放的三次谈判 成功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的意义
背景
东北解放以后,据守张家口、北平、天津、唐 山一线的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50多 万人,面临东北、华北解放军的联合打击,已 成惊弓之鸟。傅作义集团采取了暂时固守平津, 确保海口,以观战局变化的方针。为了防止傅 作义集团南撤西退,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以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主力联合举行平津战役。
傅作义个人简介
• 傅作义(1895—1974)字宜生, 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临猗)人, 是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 民党员。同时也是一名著名的守 城将军。1949年1月,他响应中 国共产党“停止内战,和平统一” 的主张,毅然率部起义,促成北 京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古都 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 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 生命和财产免遭生灵涂炭。解放 后,傅作义担任水利部(后来的 水利电力部)长达22年之久,为 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 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