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理用药后观察制度

合集下载

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范文

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范文

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范文一、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的意义和目的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及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身体状况变化,确保用药过程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二、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的实施范围该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各个科室,包括住院科室、门诊科室、急诊科室等。

无论患者是住院治疗还是门诊就诊,只要涉及用药,都必须按照该制度进行观察。

三、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的具体内容1. 患者用药后的观察时间:在患者用药后,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制定合理的观察时间,确保能及时观察到用药后的身体状况变化。

一般来说,观察时间应在用药后30分钟到2小时之间。

2. 观察内容和方法: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用药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制定具体的观察内容和方法。

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状况、体温、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的观察,以及对特定用药可能引起的特殊反应进行观察,如对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等。

同时,医护人员应根据观察内容,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如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

3. 观察记录和报告:医护人员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用药后的观察结果,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报告。

观察记录应包括观察时间、观察内容、观察结果等信息,以便日后参考和分析。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其他问题,应及时向医疗主管人员汇报,并按照医院的规定进行处理。

4. 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在患者用药后的观察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要随时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的不适。

其次,要确保观察环境的安静和舒适,避免刺激患者的因素影响观察结果。

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灵活调整观察时间和观察内容,确保观察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四、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的流程1. 注册患者信息:患者来医院就诊时,首先进行患者信息的登记和注册,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号、就诊目的等信息。

护理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用药管理制度.XXX医院护理安全用药制度1、遵医嘱及时准确用药,遇有疑问或不清楚的医嘱应查询无误后执行。

2、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浓度、方法和时间,确认药物在有效期内,如出现沉淀、变质、过期等现象严禁使用。

3、药物应现配现用,掌握配伍禁忌,防止引起不良反应。

4、用药前询问药物过敏史,按医嘱做过敏试验,并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凡有过敏史禁忌做该药物药敏试验,药物试验阳性者禁用,在体温单、病历夹、临时医嘱单及床头卡做好阳性标识,并告知患者及家属。

5、发放口服药做到送药到床、特殊药物看服药到口,及时收回空药杯。

6、所有静脉用药在液体袋(瓶)或注射器上的药物标签和内容物一致。

7、根据医嘱、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输液速度,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若有生命体征变化、皮疹、胃肠道反应等异常反应及时通知医生。

8、使用特殊药物时要做到床旁交接。

9、做好患者用药指导及告知义务,指导正确服药及注意事项。

附件1:安全用药工作流程1、护士查看医嘱,认真核对审核医嘱中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给药时间及用法,如有疑问向医生澄清无误后方可执行。

2、打印医嘱执行单。

3、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执行给药时进行查对确认。

4、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及无菌技术原则,药物现配现用,注意配伍禁忌。

5、给药前采用两种以上方式确认患者身份并邀请患者(或家属)参与,达到双向确认。

6、对青霉素等易过敏的药物用药前询问过敏史、用药史及家族史,并按要求进行过敏试验。

7、特殊药物做到看服到口。

8、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药物性质等调整输液滴速,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9、按时巡视病房,对使用易过敏的药物或特殊药物应密切观察,如有过敏、中毒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必要时做好记录、封存药物等工作。

附件2:用药错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立即停止用药,静脉用药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用药后观察制度(医院管理制度)

用药后观察制度(医院管理制度)

用药后观察制度药物供防治疾病应用。

药物应用于人体,必然要和人体的器官、组织、受体、腺体、细胞或有关生化物质,或者与人体寄生物相作用,这种作用常属有益的治疗作用,但有时也可能出现有害的不良反应,即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

临床合理用药重点放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即所用药物的治疗作用符合于治病要求,又要避免或减少药源性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临床上医师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药物,药师要详细审查医师处方的合理性,医、药、护人员要认真进行用药后观察,及早及时发现药物对患者的不良作用,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为此制定下列制度:一、医、药、护等临床人员要系统学习和掌握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源性疾病等相关知识。

即从临床角度掌握药物不良反应、致病药物及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从药学角度掌握药物药理作用、药动学、药效学、药敏试验等知识以及安全性监测。

二、根据本院诊治患者和发生不良反应病例,综合分析重点人群、重点药物发生药物不良作用规律,并尽可能找出发生原因,减少盲目、随意用药现象。

重点观察静脉给药、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的应用;重点观察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患者等特殊群体用药。

三、门诊患者口服给药不在医院进行,无法对不良反应进行严密监控,医师、药师除正确交待药物服用方法外,对可能出现的药物反应要详细告诉患者及其监护人员,特别对服用后反应较重者要立即停用,并及时与医师取得联系,以获得应对措施。

住院及门诊输注药物患者使用药物时,医师、护理治疗人员要严格操作规程,严密观察,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早期表现,并及早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发生进一步严重不良反应。

对药物高敏、个体差异较大的患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老、幼、孕产妇患者,根据病情治疗需要,要采取必要的药物浓度监测。

四、用药后观察要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有机结合起来,分清不合理用药所致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所致损害,前者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医务人员责任心和职业道德规范,避免不合理用药现象;后者要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尽可能为患者选择合适药物、合适剂量、合理间隔、合理途径使用药物,使药物不良反应减小到最小程度。

用药后观察制度及程序

用药后观察制度及程序

用药后观察制度及程序用药不良反响的观看制度及程序观看制度一、护士应娴熟把握常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响。

二、药物不良反响包括口服、肌肉、静脉、外用等途径的用药。

三、加强药物不良反响的观看,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响当班护士应做到:1、马上停顿药物的使用。

2马上报告护士长,同时报告医生。

3、依据医嘱进展处理,状况严峻者应协作医生抢救。

4、按不同的药物使用途径及不良反响的状况,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

5准时记录护理记录单,做好抢救记录。

6、发生输液反响时,应将撤下的输液器形成密闭状态,并用无菌治疗巾包裹,标明时间,冷藏备检。

药物观看程序1、给药前评估:给药前应明确用药目的,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及患者和家属对药物治疗的认知状况,确定有无用药禁忌证存在,并收集用药前各项检查资料。

2、形成与用药有关的护理诊断:护理诊断主要是针对患者因药物治疗而产生的反响及问题。

3、严格查对患者与用药的相符状况,并查对药物名称、剂型、剂量、用法以及留意事项。

4、告知病人和家属将要使用的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响,留意事项。

5、静脉给药者用药后护士必需按药品说明书规定调整好滴速并留守10分种方可离开。

一组输注后更换下一组输液后同样应观看10分种,方可离开。

其他方式注射给药,在注射完成后,护士也应观看10分钟,在确认病人无药物反响前方可离开。

口服用药应由护士在场指导病人服用,并交待留意事项前方可离开。

6、当班护士30分种巡察病房一次,观看、询问患者用药后状况。

7、消失药物不良反响时,应当暂停赐予药物,马上测量生命体征并准时报告当班医生,并安抚病人、家属,使协作治疗。

8、消失药物不良反响时,应准时上报。

药物不良反响处理流程患者消失发生药物不良反响→即刻通知医生当班护士马上停药↓保存剩余的药液及输液器备检↓执行医嘱、协作抢救↓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严密观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实施各种对症护理措施↓准时记录护理记录单↓做好交接班告知安抚患者、家属篇2:支气管哮喘常用药(个人总结版)支气管哮喘常用药一常用平喘药物1.β肾上腺素受体感动剂这类药物有极强的支气管舒张药物,平喘作用快速,副作用小,是缓解哮喘病症的首选药物,但因其对于气道炎症几乎无作用,长期单独使用。

医院用药后病情观察制度

医院用药后病情观察制度

医院用药后病情观察制度医院用药后病情观察制度一、制度背景随着药物治疗的广泛应用,不少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能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者药物过敏等情况。

合理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医院用药后病情观察制度,可以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保障。

二、制度目的1、确保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

2、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3、完善病人用药过程的监测,提高医院治疗水平。

三、制度内容1、医生开具药品后,必须告知患者药品的名称、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信息,并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药品。

2、患者在用药期间必须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用药,并注意饮食、锻炼等方面的调整。

3、医院开设药房或药品配送点提供药品,药房和配送点必须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药品清单配药,并填写药品配送单。

4、医院药学部门负责药品的采购、储存、配发和监管,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

5、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过敏等问题,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相关处理。

6、医生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病情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药学部门应对药品配送和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四、实施方法1、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的用药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职责和工作流程。

2、制定药品使用标准,确保各类药品用于患者严格符合药品说明书和药品使用指南的规定。

3、规范药品使用流程,建立药品库存管理系统,避免过期药品的使用。

4、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药品监管工作的认识和能力。

5、建立药品使用记录和不良反应报告系统,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药品过敏等情况,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管理。

五、总结医院用药后病情观察制度,是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建立和完善药品监管机制,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管理,能够保障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医院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护理用药后观察制度

医院护理用药后观察制度

医院护理用药后观察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环境的改善,现代医院的护理工作越来越重要。

作为医疗团队的一员,护士在病患的治疗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医院护理用药后观察制度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用药后观察的重要性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

因此,严格的用药后观察制度对于护士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及时观察和识别患者的不适反应,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福祉。

二、用药后观察的内容1. 生命体征观察护士应该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呼吸频率、脉搏等生命体征,以监测药物在患者体内的反应。

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

2.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这包括皮肤瘙痒、红斑、呕吐、腹泻、头晕等症状。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护士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向医生汇报。

3. 用药效果观察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症状的减轻或消失,体征的改善等。

如果发现药物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应及时向医生反馈。

4. 实验室检查观察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某些实验室指标,护士需要了解并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如血小板计数、尿常规等。

三、用药后观察记录的重要性1. 用药后观察记录对医生的决策和判断起到重要的依据。

医生根据护士的观察记录来评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2. 用药后观察记录也是医疗事故纠纷的重要证据之一。

护士的观察和记录有助于患者的追溯、事故定责和提高医疗质量。

四、用药后观察记录的要求1. 观察记录应准确、详细,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用药时间、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等。

同时还应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2. 观察记录应及时填写,每天定期进行,以确保患者的情况得到及时跟进。

3. 观察记录应具备可比性,即护士对患者的观察标准和方法要统一。

此外,记录还应清晰明了,语句通顺,以便医生能够准确理解。

五、护士在用药后观察中的角色1. 负责观察和护理患者,及时发现患者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护士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护士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以及负责药品管理的相关人员。

三、职责分工1. 医院领导: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制度的实施,确保用药安全。

2.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制度,对用药安全进行评估。

3. 药剂科:负责药品的采购、储存、分发和回收,确保药品质量,监督护士用药安全。

4. 护理部: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对护士进行用药安全培训,定期检查用药安全情况。

5. 护士:负责患者的用药指导、观察和护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四、用药安全管理制度内容1. 药品采购与储存(1)药剂科应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规采购药品,确保药品质量。

(2)药品储存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及时清理过期药品。

2. 药品分发与回收(1)护士在分发药品前,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药品名称、规格、剂量和有效期。

(2)护士在回收药品时,应告知患者药品回收的原因,并做好记录。

3. 护士用药指导(1)护士应熟悉常用药品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护士应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讲解药品的使用方法、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等,确保患者正确用药。

4. 用药观察与护理(1)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发现并报告不良反应。

(2)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5.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1)护士应严格按照《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要求,及时报告药物不良反应。

(2)药剂科应定期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五、奖惩措施1. 对认真执行用药安全管理制度,有效预防用药错误的护士,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用药安全管理制度,导致患者用药错误的护士,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

医院药品临床观察制度范本

医院药品临床观察制度范本

医院药品临床观察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药品临床观察管理,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药品的临床观察、评价、反馈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三条医院应当成立药品临床观察管理组织,负责药品临床观察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四条药品临床观察管理组织应当设立专门的药品临床观察小组,负责具体实施药品临床观察工作。

第五条药品临床观察小组成员由药学、医学、护理等专业人员组成,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六条药品临床观察管理组织应当明确各成员的职责,确保药品临床观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章药品临床观察内容与方法第七条药品临床观察内容包括药品的疗效、安全性、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

第八条药品临床观察方法包括:(一)开展前瞻性研究,对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二)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三)定期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评估药品在临床应用中的合理性;(四)其他有助于了解药品临床应用情况的观察方法。

第四章药品临床观察程序与流程第九条药品临床观察程序分为药品临床观察计划制定、药品临床观察实施、药品临床观察数据收集与分析、药品临床观察报告撰写等阶段。

第十条药品临床观察流程:(一)药品临床观察小组根据药品的特性、临床应用情况等因素,制定药品临床观察计划;(二)药品临床观察计划经药品临床观察管理组织审核批准后,由药学、医学、护理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实施;(三)药品临床观察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观察计划进行,确保观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四)药品临床观察结束后,对观察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撰写药品临床观察报告;(五)药品临床观察报告经药品临床观察管理组织审核后,提交给医院相关管理部门。

第五章药品临床观察结果处理与反馈第十一条药品临床观察结果的处理与反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对观察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二)对药品的疗效、安全性、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三)将药品临床观察结果和评价意见反馈给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促进药品质量的提高;(四)将药品临床观察结果和评价意见纳入到医院药品使用管理中,为医院药品采购、供应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护理用药后观察制度
1.护士应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或特殊用药应密切观察,如有过敏、中毒反应立即停止用药,并报告医生,必要时做好记录、封存及检验等工作。

3.应用输液泵、微量泵或化疗药物时,应建立巡视登记卡,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确保用药安全。

4.定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整输液滴速,观察有无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5.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使其了解药物的一般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正确用药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