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之谜

合集下载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_周黎安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_周黎安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周黎安 内容提要:本文研究了中国地方官员的治理模式———“晋升锦标赛治理模式”的性质与特征,并试图揭示这种特定模式与中国高速经济增长及其各种特有问题的内在关联。

本文认为,晋升锦标赛作为中国政府官员的激励模式,它是中国经济奇迹的重要根源,但由于晋升锦标赛自身的一些缺陷,尤其是其激励官员的目标与政府职能的合理设计之间存在严重冲突,它目前正面临着重要的转型。

关键词:晋升锦标赛 地方官员的激励 中国经济增长一、引言: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被世人誉为“增长奇迹”。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一方面表现为GDP增长速度高、持续时间长。

从增长速度来讲,自现代以来,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大国能在30年间保持每年将近百分之十的增长速度,日本的高速经济增长也只持续了20年。

按照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趋势,许多学者估计,中国的高速增长很可能不止30年,有可能长达40年。

但另一方面,从经济理论的角度看,这个奇迹的神秘之处在于其“非常规”的性质:经济增长理论所强调的若干增长条件,如自然资源禀赋、物质和人力资本积累以及技术创新能力,中国与其它国家相比并无独特之处,甚至处于低水平阶段,如人均资源禀赋、技术创新水平。

也就是说,按照这些理论的预言,中国不应该有经济奇迹发生。

由于诺斯的开创性贡献(North and Thomas,1971;North,1981),近年来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制度尤其是经济和政治制度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物质和人力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被认为只是增长的结果,而不是增长的内在源泉,更深层次的决定因素是一国的制度安排。

最近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一国的司法制度对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而政府的结构以及受到的权力约束也同样影响经济增长(Shleifer and Vishny,1993;Delong and Shleifer,1993;La Porta等,1998)。

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者其他文明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众所周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科学技术上有着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也有数百种之多。

曾有中国学者在考察中国与欧洲的发展之后,提出近现代西方科学,工业革命与现代艺术是建立在中国科技、文化、体制与思想的成果基础上的。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按常理来说,中国的发展应是远远领先于欧洲其他国家而不是落后。

针对这个问题,李约瑟本人花费了多年时间与大量精力努力试图寻求这个难题的谜底。

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缺乏实践精神,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

最特别的一点是他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有力的批评了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

除了他本人的解答之外,后人针对这个问题也提出了数十种解释。

基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答案也不尽相同。

但在我看来,一个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经济的,而经济发达和文化以及科技的发展又密切相关的。

因此,李约瑟之谜的答案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经济是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基础,在封建时代,中国人闭关自守,大力推行小农经济,致使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萌芽迟迟未能发展起来,小农经济本质上是排斥科学的,中国古代曾长期将一些民间创造发明斥之为“奇技淫巧”,就是这种观念的一个典型例证。

在中国领先世界时,世界上的各民族由于自然地理的原因,处于相对封闭的隔离阶段。

而当西方国家领先时,世界上各民族之间的联系紧密,交流频繁,具有相互影响性,全球化逐步提高,但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仍旧闭关自守,统治者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切断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致使中国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家就把自由贸易作为促进国家繁荣的政策来提倡,事实上,国际贸易对于经济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细解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一种政治经济的解释

细解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一种政治经济的解释

善 的 市场 机制 还 不足 以整合 各 种 力量 ,因此 , 必要 的行 政 权 力对 资源进行配 置就 是顺理成 章 的。这种 强大的行政 权力
调。
主流 经济学 的解 释 足 势动 力低 廉 .具仃 价格 竟 ” 优辨 但是在世界 中国并非 魁劳动 力成本最低 的 家


维普资讯
国际 上 流行 的解 释 是 外 资大 量 涌 入造 就 了中 国经 济 的 繁荣 ,但 外资进 入是结果 而非 原因 究竟足什 么原 因使得 外
貌 :从 完全 依赖 国有 和集 体 经 济转 变 为私 营经 济也 占据 重 要 地位 的混 合型 经济 。
其 次 , 中国 是一 个 处于 转 轨 时期 的 国家 ,脆 弱 而不 完
资青 睐中国,是什 么因素 “ 创造 ”了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 ?

些 人认 为 , 中国 市场 是一 个 巨大的 投 资泡 沫 ,很 快
个 用新增人 民 币贷款2 3 亿尤 .同 比多增9 6 亿 尤: J .5 28 二
能 直接 解袢 中国经 济增 长之 谜 ,但 为解释 q 国经 济增 妊 _
之谜提 供 有散的蹰【 论工具
按 照 n山主 义的说法 . 巾凶经 济持 续增 } 足市场 化改 乏
革 的结 果 。如 国际 金融 公 i ( t r 日 i n F i n e 1 n t al 11 c ne 0 a Cr o ai n o p r t o )求业和 太平洋首席 经济 学家S y i n o ni D e t T v 认为, 中国经济 增 睦的关 键 索 竹 于 - 投 资 。这 种解 释
2 0 年 以柬, 06 巾圊经济 在上年 金年增 长9 % 9 的牲 础 继 续加速 ,头 三个月 困内乍产 总值增 幅达1 . % 0 2 。大 大超过 ,

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制度变迁及政府行为

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制度变迁及政府行为

财 外 文献 试 图揭 示 中国经济 增 长之谜 。 有 的文献 主要 分 在 价 格 、 税 、 贸等诸 多领 域 实 现 了重 要 的体 制变 现 革 , 择 了改革 、 长与 稳定 相平 衡 的方 法 和策 略 , 选 增 减 析 了劳 动 、资本 和 技 术 等 生产 要 素对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实现 了 国民经 济 的持 续 、 速 、 快 献, 也有一 部分 文 献开 始关 注增 长 过程 中的 区域 结构 少 了转型 时 期 的震荡 , 稳 定增 长 。近三 十年 来 中 国经 济制 度经历 了一个 不断 和 区域发展 问题 。 是 已有 文献 主要 研究 了 中国经济 但 变 迁 的历 史 过程 , 一变 迁是 通 过制 度变 迁 和 实施 复 这 增 长 的直接 推动 因素对 经 济增长 的影 响 。而笔 者认 为 杂 规则 、 准 以及不 断进 行边 际 调整 来实 现 的 。总体 标 制度 因素 在 中 国经 济 增 长 过程 中起 着 至 关 重要 的 主 来 讲 , 国 的改 革划 可 以划分 为三 个 阶段 : 中 导作 用 , 中国经 济飞 速增 长 的原 因具 有 很强 的解 释 对 ( )9 8年 一9 4年 , 村经 济制度 的演进 路径 一 17 18 农 力, 而政府 又是 推 动制度 变 迁 的主 体 。所 以本 文 的研 中 国经 济体 制改 革 的序幕 是 首先 从 农 村开 始 的 。 究 视 角 就 选 取 了制 度 因素对 中 国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作 在 这一 阶 段 , 安徽 、 四川 的部 分农 民率 先 实行 “ 产 到 包 用 以及政府 的推动 作用 。 户 ” “ 干 到户 ” 、包 等农 村 家庭联 产 承包责 任制 。 家庭 联 产 承包 责任 制 以农 民家庭 人 口为基 础 , 农村 基层 单 在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发展速度惊人,但是经济增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1.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其商品出口占到全球出口的比重超过10%。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也越来越高。

但是贸易战、关税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都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构成了威胁。

2. 美元汇率走势美元汇率走势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依赖于出口,如果美元贬值,中国的出口将变得更具竞争力,但这也会使得中国的进口成本增加。

而如果美元升值,中国的出口将不利于与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但这也会使中国的进口成本降低。

二、内部因素1. 人口结构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儿童和青少年人口的比例下降。

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劳动力供应将会减少,这将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重大影响。

2. 城乡发展差异中国的城乡发展差异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农村地区的经济、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弱,这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中国政府正在实施新一轮扶贫计划,旨在消除贫困,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这将有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3. 资源环境限制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恶化。

污染和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正在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强环保监管和治理,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技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政府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保持对国际贸易的开放,加强对汇率的监管和管理,积极推动人口结构调整和城乡发展平衡,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是中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所应迎接的挑战。

中国经济腾飞之谜

中国经济腾飞之谜

中国经济腾飞之谜学生姓名:孙兆旭学号:1308070106专业班级:经济学1301班2015年9月21日中国近代以来屡遭磨难,中国人民最后却在中国共产党坚韧不屈地走了过来,建立了属于中国人民的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一个新的开始,发展了将近70年的时间,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何等成就。

在为自己祖国自豪的同时,我们心有疑问,世界也心有疑问,中国究竟是为什么在短短不到七十年的时间里发展起来的。

我想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梳理,系统地弄清楚祖国的腾飞之谜。

中国经济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中国在废墟中站立起来,其中特别重要的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功的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自此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新阶段。

但是新中国在初期的发展也是走了不少弯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没有顾及到现实,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对经济造成了破坏,特别是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对经济的摧残,造成了数以千亿计的损失,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

在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在邓小平领导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拨乱反正,转移工作重心,恢复国家的经济建设,对外开放,中国经济的发展才走上正轨。

到现在,中国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有我看来辉煌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在1978年之后至今的时间段里实现的,中国经济的腾飞不是建国至今的70年,而是改革开放的30年里实现的,我们可以从图1中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市、农村居民2007年人均实际年收入分别是1978年的7.5倍、7.3倍。

中国经济在短短三十年里实现经济腾飞的原因究竟在哪里,下面让我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要谈的就是改革,我在学习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时认识到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就必须要不断改革,使得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服务业结构升级滞后并存之谜——基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视角的解释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服务业结构升级滞后并存之谜——基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视角的解释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服务业结构升级滞后并存之谜——基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视角的解释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服务业结构升级却滞后于经济增长,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状态。

这种矛盾的存在,既是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机遇,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中国的高速增长这一现象,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介入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机遇,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体制逐渐得到了改善,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外资得以进入中国市场,从而吸收了大量的资本和技术成果。

此外,中国庞大的人口与市场规模优势,对于外资来说也是重要的吸引因素。

经济跨越超越、第一产业占比下降、二三产业提高,形成了效益优良、竞争力强劲的经济规模。

二、服务业结构升级滞后的原因在中国的全球化路径上,服务业成长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但是,中国的服务业结构升级却远远滞后于经济增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业能级较低。

中国服务业从业人员多集中在低技术密集型服务、传统服务、裁剪类人力服务、个体工商者等领域,高技术含量和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2、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脱节。

服务业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服务业结构升级滞后的另一大问题。

许多服务业企业与制造业企业出现衔接不上的情况,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的失衡,也拖累着服务业升级。

3、企业发展不够专业化。

当前,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管理和服务水平相对较弱。

汇集人才、培养人才、吸引投资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国内服务企业的水平还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对业务拓展、服务质量提升、技术进步等都带来了极高的压力。

三、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制约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区的经济水平不同,各自的发展目标也不同。

地方政府的增长目标短期内很难改变,这对服务业结构升级带来了一种制约。

9516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9516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及影响分析前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笔者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进行分析和探讨。

经济增长的原因开放政策的实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政策,逐步向外延伸和扩张,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的竞争力。

例如,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加入后,实际上成为了全球贸易最大的国家之一。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合作组织(SCO)等国际组织,与多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投资的加速增长在中国的高速增长过程中,投资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和扶持金融投资,支持国内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等,使得投资逐年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

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本来就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低得多,然后,中国通过国有制企业的大规模改革,逐步建立了很多外资企业,为外国企业提供廉价但高素质的劳动力,进而迎合了全球化潮流,以低廉的价格、高质量的产品,使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经济增长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的就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财富水平的提高。

与此同时,城镇化过程的加速,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很多人都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人生逐渐具备了更多的可能性,这种感觉对于人们的投资和创业非常有启发和帮助。

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的变化中国的高速增长使得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深刻地发生了变化。

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很多人面临着升迁和择业的压力,还有就是收入不平等、税收分配不公等问题也逐渐变得突出起来。

环境污染和资源损耗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环境污染和资源损耗。

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导致的土地使用、水资源、空气污染等问题,在中国已经引起了很多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增长之谜
自从1776年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问世以来,众多经济学家投身于经济增长理论这个引人入胜的研究领域,之后经济史上发生的“边际革命”使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处于低迷时期,但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80年代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问世使它又焕发出了青春。

从古典模型、新古典模型到内生增长模型,主流经济学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也昭示着经济增长理论随时代发展而演变的过程。

1978-2017年,中国经济经历了39年来的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占世界1.8%,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827122亿元,增长了226倍,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美国而排名第二,占世界比重也达到了15%。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机构和经济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1989年担任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把当时大多数主流经济学家的认同的观点和信念记录下来,归纳为10个方面的政策工具,并称之为“华盛顿共识”。

其中在这些政策中,要促使一个国家获得经济快速的增长必须满足三个核心条件即产权私有化、自由化与稳定化。

然而根据中国近30年的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这样一些经济事实特征,在中国法治、产权保护等很不健全,也没有好的金融体系和商业环境。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多数时间里,中国的法律规章都存在歧视私营企业的情况,直到2004年,中国才修改了宪法,首次将保护私人财产写入了宪法,在契约的执行效率方面也没有完善的法治作为保障,同时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编制的经商环境宽松度指标,中国在155个国家中排名第91位。

即使在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方面,我们国家在技术创新、人均资源和金融体系方面都处于落后的状况,根据这些经济现实,如果按照“华盛顿共识”的观点,中国在这近30年的时间里是不可能创造“增长的奇迹”的。

因而这个“增长悖论”似乎挑战了经典的西方经济理论,因为产权清晰、法治完善下的契约执行和政府效率等被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这就是“中国经济增长之谜”。

1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之谜的解释,目前学术界从许多角度加以解释。

如沈坤荣从激励导向的角度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在于中国的制度激励。

2何小钢、张宁构建面板数据下的参数成本前沿模型,从成本角度考察了中国经济增长转型的动力。

认为在诱发企业成本变动的各种效应中,除规模扩大效应之外,技术进步效应最大,其次是要素价格调整效应,再次是效率提升效应。

要素价格调整效应中以能源影响最大,能源价格波动有可能成为制约行业向资源节约增长转型的重要因素。

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和对外开放都有利于降低成本的非效率水平。

3刘凯豪等从人口结构变化角度来分析,认为人口性别比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负效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初见端倪的现代型人口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高中学历人口所占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不显著,而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口所占比例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城乡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而国有企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4
1沈坤荣.解读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一个激励的导向分析,《经济评论》,2008年第一期,21页。

2沈坤荣.解读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一个激励的导向分析,《经济评论》,2008年第一期,20页。

3何小钢、张宁,中国经济增长转型动力之谜: 技术、效率还是要素成本,《世界经济》2015年第一期,25页。

4刘凯豪等,破解中国经济增长之谜——来自人口结构变化的解释,《经济科学》2014年第二期,5页。

我的观点:中国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取决于制度红利,或者说是制度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即使中国经济产权界定不够明晰,市场竞争程度也只是逐步在放开,但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促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是封闭式、政府主导型的计划性经济体制,这使得市场不能实现充分竞争,资源得不到有效率的利用。

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逐渐走向开放型、政府指导型、更加贴近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式,促使原本就地大物博、劳动力丰富的中国经济发展顺风顺水。

微观层面来考虑,主要是公司与劳动力角度。

在改革前的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大型私有企业很少,此外企业种类也主要是钢铁等重工业,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发展很不成熟,而改革开放后期公司制的发展,新兴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而在于劳动力方面,中国从来不缺少劳动力,但是缺少高质量劳动力和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改革开放后,从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为中国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劳动力能够快速有效的涌入城市建设中,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国家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壁垒逐渐解除。

因此,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得出,我国经济增长之谜的解释主要是一系列制度创新带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