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学案——5.5显微镜和望远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
●过程与方法
1.能独立完成探究活动,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能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领略奇妙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显微镜、望远镜、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白纸、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焦距分别为5cm、10cm)、显微镜、植物细胞装片【教学过程】
己动手制作一台显微镜?的作目镜;
2、望远镜(1)引入。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主备人学科物理时间课题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了解视角,知道影响视角大小的因素。
3.能说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过程与方法1.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3.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2.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
教学重点1.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难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特点。
2.理解望远镜增大视角的方法。
教具准备显微镜、望远镜、不同焦距的凸透镜两个。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探索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观察是探究的基本方法,仅凭我们的肉眼根本无法看到极其细小的物体的内部结构及微生物和广袤而深邃的太空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一双神奇的“眼睛”——显微镜和望远镜,帮助人们探索神秘的微观和宏观世界。
我们就来学习这两种光学仪器——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过程新课学习一、显微镜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主要由物镜、目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物镜:靠近物体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目镜:靠近眼睛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3)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物体。
(4)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在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在光线弱时用,会聚光线。
)2.显微镜成像的基本原理第1次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物体放在物镜前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第2次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第1次所成的实像当成物体,正好放在目镜的1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5.5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教案)

第5节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难点: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望远镜的原理。
【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启发式、讨论合作式、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学案导学自学、小组合作讨论【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望远镜学生:搜集望远镜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用幻灯片展示人类可以看到却无法看清楚的物体——细胞、雪花及宇宙中的天体。
你知道这些物体都是通过什么观察到的吗?大屏幕展示显微镜下的微小物体图片:大屏幕展示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天体图片:望远镜、显微镜就是我们的“千里眼”“火眼金睛”,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们!二、进行新课(一)望远镜因为学生在生活中玩过望远镜,所以提出问题:1.望远镜的构造是什么样的?2.如何使用望远镜?然后学生结合课件或投影一一讲解。
那望远镜看清远处物体的原理是什么呢?教师出示原理图,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
然后教师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简单解释: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作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作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所以望远镜可以简单看成是照相机和放大镜的组合。
(二)视角1.定义:通过观察图片,简单认识什么是视角。
2.视角大小的影响因素:通过观察图片,简单认识视角大小的影响因素结合以上问题的分析,提出问题:(1)显微镜是如何增大视角,来看清楚小物体?(2)望远镜是如何增大视角,来看清楚远处物体?学生简答讨论回答,教师再简单解释: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
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
所以显微镜是通过增大物体的大小增大视角的。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
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所以望远镜是通过缩小距离和增大像的大小来增大视角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5.5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5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构造,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2.了解我们看到的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制望远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情景导入】你是否看过木星的照片?你是否想过,若能飞近土星环,那是—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你可能想不到,1600年以前没有任何人看到过木星和土星环。
直到1609年,望远镜发明后才使地球人看见了那些天体。
学习内容:显微镜和望远镜阅读课本P103至P105文字内容,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自学检测】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2.望远镜也有两组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显微镜结合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光路图,小组相互讨论以下问题:(1)显微镜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什么是物镜,什么是目镜?由原理图分析显微镜的物镜焦距比目镜的焦距短(填“长”或”短”),反光镜是什么镜?它的作用是什么?(2)物体放在了什么地方,经过物镜后成什么像?它与生活中的哪种透镜相似?(3)物体经过目镜后成什么像,它与生活中的哪种透镜相似?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物镜目镜镜头类型作用成像特点二、望远镜结合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光路图,小组相互讨论以下问题:(1)由原理图分析望远镜的的物镜焦距比目镜的焦距长(填“长”或”短”)。
(2)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镜后,成什么像?它与生活中的哪种透镜相似?(3)物体经过目镜后成什么像,它与生活中的哪种透镜相似?望远镜的成像原理物镜目镜镜头类型作用成像特点【展示交流】【精讲点拨】1.实验室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见图),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学习目标: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尝试运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3.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生活的影响。
中心任务:了解显微镜和望眼镜的工作原理设问导读一显微镜1、显微镜的构造有哪些?2、显微镜的物镜成什么像?相当于什么光学元件?3、显微镜的目镜成什么像?相当于什么光学元件?自我检测一1、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D.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2、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的物镜的成像原理及其作用类似于()A.放大镜B.投影仪C.照相机D.一个平面镜3、科学家在研究“冠状病毒”的时候,使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显微镜的目镜是()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面镜D.凹透镜设问导读二望远镜1、望远镜的构造有哪些?2、望远镜的物镜成什么像?相当于什么光学元件?3、望远镜的目镜成什么像?相当于什么光学元件?4、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除了与物体本身大小有关以外,还与什么有关?自我检测二1、“超级月亮”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
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放大的实像B .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 .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虚像D .靠近眼睛的为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2、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1L 是物镜,2L 是目镜。
这种仪器是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设问导读三 探索宇宙1、谁首次把望远镜指向天空?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宇宙的知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教案设计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情境创设】元旦快到了,老师送给大家一张贺卡。
〔说明:一张幻灯片,上用小中大字体写有: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收获多多、快乐多多!〕【提出问题】大家能看清送给你们的祝福吗?怎样才能看清楚呢?〔比照前后排学生可视情况,引导学生认识:要看清物体可把物体放大或移近。
〕【揭示课题】我们这一节课就要探究可把物体放大或移近的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
〔板书〕有的学生看不清楚祝福的内容。
交流讨论,搜集方法:用放大镜放大;用投影仪放大;把物体移近观察;用望远镜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一〕视角〔一〕观察与交流过渡: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加油站】视角:从眼睛的中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
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
【问题设置】视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认识视角。
讨论交流、观察比拟,明确: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通过观察比拟、交流讨论突破难点。
1.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
2.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观察比拟】说明:把物体移近或放大的目的是为了增大视角。
【释疑拓展】人眼看同一物体,为什么会出现“远小近大〞的现象?交流:这和物体在人眼处所成的“视角〞有关,同一物体,离人眼较远时,视角较小,离人眼较近时,视角较大。
〔二〕显微镜〔二〕实验探究、合作研讨过渡:用什么工具可以把物体放大?1.复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f<u<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答复:放大镜或投影仪。
复习答复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
1.主要结构:物镜—凸透镜目镜—凸透镜载物台、反光镜。
2.显微镜的原理3.显微镜的主要构造及作用【展示实物和课件】显微镜主要有哪些局部组成?2.物镜、目镜各是什么透镜?【探究拓展,深化认识】显微镜的光路图【归纳总结】显微镜的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成倒立、放大、实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5.5显微镜和望远镜

留誉中学 八 年级 物理 科 综合性 学案 主备: 时间 10 月31 日 学生姓名:学习内容: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收获)2.知识探究点二:望远镜工作原理3.天文望远镜的口径做很大的目的是什么?【能力提升】1、 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__________,观察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________。
2、 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构造上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大都是由______组_________组成,并且大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
3.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 像(填“虚”或“实”),道理就像 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 ,再次将这个像成放大的(填“虚”或“实”)。
4. 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 像(填“虚”或“实”)这个像是(填“放大的”或“缩小的”),道理就像 的镜头成像一样。
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 ,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5. 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是为了 。
6、某显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目镜的放大倍数是20倍,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A.10倍 B.20倍C.20倍D.200倍7. 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B. 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C.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D.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归纳总结】1.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物体经物镜后成放大的 ,再经过目镜成放大 。
2.望远镜的工作原理:物体经物镜后成 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 的虚像。
【达标训练】导学案学习目标:1、 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2、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 学习难点: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性质【自主学习】(一)显微镜请阅读课本p103图5.5-1显微镜的结构回答问题1.显微镜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都相当于 镜,靠近眼睛的叫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 。
八年级物理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人教版

2、指导学生观察显微镜的构造: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凹面镜),并说明各部分的用途。
3、小组讨论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为什么?
1、探究: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直至看清楚为止。实验时注意几个问题:①物体是变大还是变小?②把两个凸透镜位置前后交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请学生谈谈探究活动中观察到了什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望远镜内容, 找出望远镜的原理?
3、提问:根据刚才我们的 学习,我们知道了望远镜的大体原理,但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物体距离物镜很远,他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前面的学习这样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是使用望远镜观察到的物体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呢?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讨论,看书,自主解决问题。
了解科学史,激发热爱物理的态度
布置作业(2分)
练习册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组成 部分: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
物镜:将物体形成放大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第一次成的像放大
2、望远镜
组成部分:物镜、目镜
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象
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将第一次成的实象放大
显微镜和望远镜
三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 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方法
通过自制望远 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观察试实验。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学习重点:
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学习难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
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
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导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
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____ 。
它的___________相当于底片;晶状体和 _______ 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_ ,形成物体____像(填像的性质), 但人感觉是立的。
二、导入:
用显微镜可以看见很微小的物体,用望远镜可以看见很远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奥秘呢?是怎么样实现的?
三、自主学习
知识点1: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
2、显微镜的原理
显微镜的物镜成像,道理就像的镜头成像一样。
显微镜的目镜成像,目镜的作用就像一个普通的。
经过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如果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则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倍。
知识二:望远镜
一、望远镜的结构
望远镜也有两组凸透镜,的凸透镜叫目镜. 的凸透镜叫物镜。
二、望远镜的原理
1.望远镜的物镜成像,道理就像的镜头成像一样。
望远镜的目镜成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2.望远镜所成的像比原来的物体,因为像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就变得很大。
3.视角: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
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越,看物体越清楚。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近大远小”。
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与有关,还与有关。
小明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逐渐靠近镜子时,由于像相对于他的眼睛所成的视角逐渐,所以产生一种“像在变大”的错觉,其实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因为平面镜成所的像与物体大小。
4.哈勃空间望远镜,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外,可以免受大气层的干扰,(因为太阳光穿过不均匀的大气时会发生,)得到更清晰的天体照片。
课堂达标:
三、抽测达标,拓展延伸。
1、显微镜的反光镜用的是( )
A.凹透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2、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得到放大的像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3、关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
C.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D.只有用透镜才能做望远镜
4、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B.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C.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D.以上说法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