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1.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了解化学平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2. 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 教科书、教学课件、实验仪器和试剂。
2. 备好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验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让学生对化学平衡产生兴趣。
2. 教学: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实验:进行关于化学平衡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培养其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4. 讨论与总结: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引导学生思考。
5. 作业布置:布置化学平衡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馈1. 课后作业的批改与讲解。
2.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感受和问题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化学平衡的概念2.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3. 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七、课后拓展1. 让学生通过相关化学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2. 带领学生多角度地了解化学平衡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八、教学反思1. 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
以上是一份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范本,希會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状态》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状态》教学设计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状态【归纳与整理】一、可逆反应1.概念:在条件下,既能向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表示:采纳" '表示,如:Cl2 + H2O H+ +Cl- + HClO3.特点:可逆反应在同一体系中同时进行。
可逆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肯定会满足状态二、化学平衡状态在下的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全部参与反应的物质的 (溶液中表现为 )保持恒定的状态。
在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处于中,反应条件不变,反应混合物的全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或保持不变三、化学平衡的特征1.逆:讨论对象必需是反应2.动:化学平衡是平衡,即当反应满足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仍都在进行(可通过证明)3.等: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04.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或保持肯定5.变:化学平衡状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临时的,转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会被破坏,直至满足新的平衡。
6.同:在恒温恒容时,依据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采纳极限思维的方法,换算成反应物或生成物后,若对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时,满足平衡后平衡状态相同。
无论投料从反应物开头、从生成物开头、还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开头。
四、化学平衡的标记1.本质标记对给定的反应:mA + nB pC + qD(A、B、C、D均为气体),当v 正 = v逆时,有:即:2.等价标记(1)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不再随时间发生改变。
(2)体系中各组成的物质的量浓度或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3)对同一物质,单位时间内该物质所代表的正反应的转化浓度和所代表的逆反应的转化浓度相等。
(4)对同一反应而言,一种物质所代表的正反应速率,和另一物质所代表的逆反应速率的比值等于它们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3.特别标记"特别标记'是指在特定环境、特定反应中,能间接衡量某一可逆反应是否满足化学平衡状态的标记。
高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教学案-人教版

高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教学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平衡的含义2.熟练运用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化学平衡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化学平衡的概念2.平衡常数和反应系数3.化学平衡原理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5.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6.化学平衡的计算题和实验题分析三、教学重点1.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原理2.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四、教学难点1.化学平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实际问题中应用平衡常数计算五、教学方法1.讲授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先进行讲述,再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分享自己的想法与看法。
2.展示实验和设想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求证,建立完成实验的思想,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3.多媒体教学,展示化学反应原理、平衡计算题讲解等,以图像化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六、教学流程1.学习前导入(10分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什么是化学反应?为什么学习化学平衡很重要呢?2.观摩实验(10分钟):教师示范实验、反应原理的讲解。
3.理论学习(70分钟):分为三个部分,化学反应的概念、平衡常数及其计算方法、平衡常数的应用。
4.讲解实验题(20分钟):教师选取实验题,进行讲解。
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5.学生自学小结(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笔记整理,可以再提问。
6.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七、教学时间分配授课时长:2课时(120分钟)八、教学评价1.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明确化学平衡的基本定义、特点和特性。
2.学生能够准确计算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以及根据不同的条件改变平衡常数。
3.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在化学平衡问题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4.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5.学生疑惑解答,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能进行展示交流。
以上就是高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教学案-人教版,希望能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平衡理论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理论教案
主题:化学平衡理论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了解平衡位置受影响因素等内容。
时间:2学时
教学内容:
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教学步骤:
一、导入(15分钟)
向学生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平衡的现象发生。
二、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20分钟)
1. 介绍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和反应物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的现象。
2. 讲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3. 解释平衡位置移动的过程,引入平衡常数的概念。
4. 讲解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和讨论(30分钟)
让学生进行练习,计算不同反应的平衡常数,以加深他们对平衡常数的理解。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因素会影响平衡位置。
四、总结(15分钟)
总结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强调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复习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方式:讲解、练习、讨论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教材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来评估学生对化学平衡理论的掌握程度。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化学平衡教案

第四讲.化学平衡一、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我们根据什么可以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一任意可逆反应:mA+nB pC+qD,是否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①正逆反应速率相等;②平衡混合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
)例1 在恒温下,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2SO3(气)2SO2(气)+O2(气)可用来确定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单位时间消耗1molSO3同时生成1molSO2C.单位时间消耗1molSO3同时消耗1molSO2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例2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能表明可逆反应A (固)+2B(气)C(气)+D(气)ΔH<0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D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C.B的物质的量浓度D.反应放出的热量【小结】化学平衡的判断(标志)1.从反应速率:v正= v逆来判断。
①正逆反应的描述:同一物质消耗和生成反应物和生成物消耗或生成②速率相等:同一物质速率的数值相等不同物质速率的数值与系数成正比即相等2.从混合气体中成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来判断。
3.从容器内压强、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反应的热效应不变等来判断,与可逆反应中m+n和p+q是否相等,容器的体积是否可变,物质的状态、反应过程中有无明显的热效应等因素有关,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同一平衡状态1.从化学平衡的概念出发,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哪些条件有关?例1 可逆反应3H2+N2 2NH3,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500℃Fe为催化剂,三种不同的初始态:①3molH2、1molN2,②2mol NH3,③1.5 mol H2、0.5 mol N2、1mol NH3,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否相同?(三种不同的起始态的平衡混合体系中NH3的体积分数相同。
)例2 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A(气)+B (气)2C(气)。
平衡问题高中化学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包括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
3.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
2.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教学难点:1. 理解化学平衡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实验器材和演示实验。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煮水时沸腾的现象,引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解1. 化学平衡的概念:当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 化学平衡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速率保持不变。
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a. 浓度: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会影响反应速率,从而影响平衡状态。
b. 压强:对于气体反应,改变压强会影响平衡状态,使其向体积较小的一侧移动。
c. 温度:改变温度会影响反应速率,从而影响平衡状态。
d.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平衡状态。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平衡的概念、特征和影响因素。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关于化学平衡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案例分析1. 通过具体案例,如合成氨工业、光合作用等,分析化学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案例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平衡的例子,提高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平衡章节的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章节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定义。
2. 了解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意义。
3. 掌握计算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方法。
4. 理解平衡常数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5. 能够利用Le Chatelier原理预测平衡位置的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
难点:平衡常数的计算和Le Chatelier原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示范演示,引导实践。
教学准备:1. 化学平衡的实验设备及试剂。
2. 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计算方法。
3. 相关实验数据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化学平衡(15分钟)1. 介绍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概念。
3. 分析平衡常数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员示范一组化学反应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平衡常数和反应商。
3.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的意义,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四、活动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讨论平衡位置的变化。
2. 学生结合Le Chatelier原理预测不同情况下的平衡位置。
五、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应用。
但可能需要更多实例来加深学生对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的理解。
下节课可以加强相关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教学案-人教版

高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教学案-人教版一、课程背景高三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科目,是高考必修科目之一。
其中,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教学案中,我们将重点介绍高三化学平衡这一知识点的复习与教学。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全面复习和掌握化学平衡相关的知识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解题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3.1 课程难点1.化学平衡的概念。
2.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
3.平衡常数和反应等效性。
3.2 课程重点1.化学平衡的概念、表述及特征。
化学平衡的原理,平衡的移动与移动方向,影响平衡的因素。
对平衡的解释和预测。
2.化学平衡中平衡常数的计算。
反应系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
3.平衡常数和反应等效性,平衡常数的意义。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学生阅读练习、教师讲解、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讲解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过程4.1 预习环节要求学生首先通过本课程所提供的学习资料,在课前完成必要的预习。
包括学习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点、练习相关的题目。
建议学生先自己独立学习,有疑问的地方先记下来,等到上课时由老师解答。
4.2 上课环节1.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阐述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平衡式的方程、等压条件下的平衡、气态反应平衡以及化学平衡的多种表达方式等。
2.同时,老师要着重阐明质量作用定律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准确计算平衡常数,并指导学生解决各类有关平衡常数的练习题。
3.经过以上讲解,老师应该将什么情况下物质达到平衡,以及平衡过程中是何样的等量关系、反应速率等原理讲述清楚,同时帮助学生尝试做出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反应平衡的理解。
4.3 拓展环节对于老师刚刚讲述的一些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学生自己可以回去重新巩固和学习。
此外,还可以开设讨论课,让学生相互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化学平衡一、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我们根据什么可以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一任意可逆反应:mA+nB pC+qD,是否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①正逆反应速率相等;②平衡混合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
)例1 在恒温下,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2SO3(气)2SO2(气)+O2(气)可用来确定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单位时间消耗1molSO3同时生成1molSO2C.单位时间消耗1molSO3同时消耗1molSO2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例2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能表明可逆反应A (固)+2B(气)C(气)+D(气)ΔH<0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D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C.B的物质的量浓度D.反应放出的热量【小结】化学平衡的判断(标志)1.从反应速率:v正= v逆来判断。
①正逆反应的描述:同一物质消耗和生成反应物和生成物消耗或生成②速率相等:同一物质速率的数值相等不同物质速率的数值与系数成正比即相等2.从混合气体中成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来判断。
3.从容器内压强、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反应的热效应不变等来判断,与可逆反应中m+n和p+q是否相等,容器的体积是否可变,物质的状态、反应过程中有无明显的热效应等因素有关,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同一平衡状态1.从化学平衡的概念出发,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哪些条件有关?例1 可逆反应3H2+N2 2NH3,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500℃Fe为催化剂,三种不同的初始态:①3molH2、1molN2,②2mol NH3,③1.5 mol H2、0.5 mol N2、1mol NH3,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否相同?(三种不同的起始态的平衡混合体系中NH3的体积分数相同。
)例2 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A(气)+B (气)2C(气)。
已知加入1mol A和2mol B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 C,此时在平衡混合气体中C的摩尔分数为R。
若在相同的条件下,向同一容器中加入2mol A和4mol B,达平衡后的C物质的量为多少?此时C在平衡混合气体中的摩尔分数与R的关系?(C的物质的量为2a mol,C在平衡混合气体中的摩尔分数与R相等。
)【小结】1.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只与反应的条件有关,与反应的过程无关。
2.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容器中,同一可逆反应:mA+nB pC+qD当m+n≠p+q,由不同的起始态均转换为从正反应开始的起始态,若反应物的浓度完全相同,则达到平衡时,为同一平衡状态;当m+n=p+q,由不同的起始态均转换为从正反应开始的起始态,若反应物的浓度比完全相同,达到平衡时,则为同一平衡状态。
三、勒沙特列原理的应用什么是勒沙特列原理,在化学平衡中的具体体现有哪些?讨论题:在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nA(气)+mB(气)pC(气)ΔH>0处于平衡状态(已知n+ m>p,),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①升温,[B]/[C]的比值变小②降温时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变小③加入B,A的转化率增大④加入催化剂,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⑤加压使容器体积减小,A或B的浓度一定降低⑥若A的反应速率为vA,则B的反应速率为vAn/m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对于其他平衡体系,如: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勒沙特列原理是否适用呢?例题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石灰乳悬浊液存在下列平衡:Ca(OH)2 Ca2++2OH-,当向悬浊夜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A.溶液中Ca2+数目减少B.Ca2+浓度增大C.溶液pH保持不变D.溶液pH增大四、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在复习化学平衡的计算时,除了常规的计算方法,还应具备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以及常用的解题方法。
1.极值思想例题:在一定条件下,将物质的量相同的NO和O2混合,发生如下反应:2NO+O2 2NO2,2NO2 N2O4,所得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40%,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是AA.49.6 B.41.3 C.62 D.312.代换思维例题:在一真空的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盛有1molPCl5,加热到200℃时发生如下反应:PCl5(气)PCl3(气)+Cl2(气),反应达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M%。
若在同一温度和容器中,最初投入的PCl5是2 mol,反应达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N%,则M和N的正确关系是BA.M>N B.M<N C.M=N D.无法比较【启示】当需要比较两个相同的可逆反应的不同平衡状态时,即可采用这样的代换思维方法:①转换为平衡移动问题;3.差量方法例题: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混合气中NH3的体积分数为25%,若反应条件不变,则反应后缩小的气体体积与原反应物体积的比值是AA.1/5B.1/4 C.1/3D.1/2【启示】可逆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反应过程中是按反应式各物质的系数比变化的,所以差量法经常应用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
五、综合问题例题:在一容积固定的反应容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可逆反应。
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A、B和C均为4.0mol,D为6.5mol,F为2.0mol,设E为xmol,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间位置。
①若x=4.5,则右侧反应在起始时向______方向进行,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该方向进行,则x的取值范围为____ 。
(体积缩小的方向进行,3.5<x<7.0。
=②若x分别为4.5和5.0,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反应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______,其理由是______。
(温度肯定不同,所以左侧中的气体A的物质的量也肯定不同。
)【启示】解化学平衡综合题,应围绕着化学平衡概念,应用平衡的基本知识来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精选题一、选择题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C.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D.A、B、C的分子数比为1∶2∶32.在一真空容器中,充入10molN2、30molH2,发生如下反应:N2+3H2 2NH3,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
若在同一容器中,在相同温度下,向容器中充入NH3,欲使达到平衡时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与上述平衡时相同,则起始时NH3的物质的量和达平衡时NH3的转化率为A.15mol 25%B.20mol 50%C.20 mol 75%D.40mol 80%3.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气)+B(气)x C(气),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
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0.6 molA,0.3molB和1.4 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则x的值A. 1 B.2 C.3 D.44.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进行以下反应:H2(气)+Br2(气)2HBr(气),已知加入1molH2和2mol 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HBr。
在相同条件下,起始加入H2、Br2、HBr分别为x、y、z(均不等于0),如果仍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变,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x、y、z应满足的关系是4x+z=2yB.达平衡时HBr物质的量为(x+y+z)a/3 molC.达平衡时HBr物质的量为a molD.x、y、z应满足的关系为x+y=z5.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气体A,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气)B(气)+xC(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了p%,若此时A的转化率为a%,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若x=1,则p>a B.若x=2,则p<aC.若x=3,则p=a D.若x=4,则p≥a6.已知反应3A(气)+B(气)C(固)+4D(气)+Q,图2-14中a、b表示在一定条件下,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
若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A.增大B的浓度B.升高温度C.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加压)D.加入催化剂7.在CuCl2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u(H2O)4]2++4Cl-[CuCl4]2-+4H2O,能使黄绿色氯化铜溶液蓝色黄绿色向蓝色转化的操作是A.蒸发浓缩B.加水稀释C.加入AgNO3溶液D.加入食盐晶体8.在接触法制硫酸中,进入接触室的气体组成为(体积分数)SO27%、O211%、N282%。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77%,则平衡时气体总体积是反应前的A.38.5%B.77%C.6.4%D.97.3%9.一定条件下,在2SO2+O2 2SO3(气)的化学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分别是2.0mol·L-1、0.8mol·L-1、2.4 mol·L-1,则O2在反应初始时的浓度可能是A.0.8~2.0 mol·L-1 B.0~2.0mol·L-1C.0~0.8mol·L-1D.无法确定10.在800℃时,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O(气)+H2O(气)CO2(气)+H2 (气),已知CO和H2O(气)的初始浓度为0.01mol·L-1时,H2平衡浓度为0.005mol·L-1。
若此时再加入0.02mol·L-1的H2O(气),重新达到平衡时,H2平衡浓度为A.0.0025 mol·L-1 B.0.0075 mol·L-1C.0.010 mol·L-1 D.0.015 mol·L-1二、非选择题11.下列平衡体系均有颜色,改变条件后,平衡怎样移动?颜色怎样变化?(1)2NO2(气)N2O4(气)+57 kJ,迅速加压:平衡______,颜色______。
加热:平衡______,颜色______。
(2)2HI(气)=H2(气)+I2(气)-Q加压:平衡______,颜色______。
加热:平衡______,颜色______。
加氢气:平衡______,颜色______。
12.在某条件下,容器中有如下平衡反应:A+4B 2C+D+Q此时,A、B、C的物质的量均为a mol,而D的物质的量为d mol。
(1)改变a的取值,再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以使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并限定达到新平衡时,D的物质的量只允许在d/2到2d之间变化,则a的取值范围应是_______(用a和d 的关系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