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的历史和文化资产
第二讲:国立武汉大学的创办

来自湖南大学:任凯南
来自安徽大学:张其浚、苏雪林、胡元义 来自浙江大学:陆凤书、丁人鲲 来自明德大学:李剑农
三、珞珈山校园建设
1932年第一批竣工的珞珈山新校舍
1935年建设中的校舍
李四光---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长
李四光(1889~1971)湖北 黄冈人。著名地质学家、 教育家。1905年在日本留 学时加入同盟会。曾获英 国自然科学博士、挪威哲 学博士、苏联外国院士称 号。1928年起担任国立武 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委 员长,率先提出建设珞珈 山校舍,亲自勘定校址, 制定规划,筹措经费,招 标投标,聘请美国建筑师 凯尔斯规划设计珞珈山新 校舍。
叶君健 作家、 翻译家,译有 《安徒生童话》 等
刘西尧 “两弹一星”副 总指挥
张培刚 发展经济 学创始人、农业 工业化创始人
赵飞克 院士
柯 俊 院士 潘 琪 交通部副部 长、六机部部长、中 国舰船总公司总经理 郑孝燮 古建筑学家
3.师资雄厚
沈从文 闻一多
陈 源
刘博平
刘永济
武大三女杰
冯沅君 袁昌英 苏雪林
师资队伍结构
年代 1928.9 1930.8 1931.6 1932.6 1933.6 1934.6 合计 31 82 102 101 104 113 教授 28 36 56 63 71 74 % 46.7 43.9 55.4 62.4 68.3 65.5 讲师 3 22 21 10 8 13 26.8 20.6 9.9 7.69 11.5 24 25 28 25 26 29.3 24.5 27.7 24 23 % 助教 % 教师人均图书 1821 854 696 933 854 965
2、学生:1928.9.首次招生407人,其中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肄业生330人,其他中学考取60多人。年龄最大28岁,最 小18岁。 1929年 招生 263 1930年 招生 217 1931年 招生 159 1932年 招生 132 1933年 招生 171 1934年 招生 222 毕业 203 毕业 毕业 毕业 46 毕业 116 毕业 171 在校学生 504 在校学生 528 在校学生 523 在校学生 574 在校学生 613 在校学生 603
武汉大学教案

课程类型:大学历史与文化课程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2. 掌握武汉大学的文化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2. 武汉大学的文化特色教学难点:1. 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中的重要事件2. 武汉大学的文化特色与当代社会的联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武汉大学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办学历史等。
2. 提出问题:武汉大学有哪些历史和文化特色?二、讲授新课1. 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a.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1893年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
b. 1903年,自强学堂改为湖北高等学堂。
c. 1913年,湖北高等学堂更名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d. 1928年,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为武汉大学。
e. 1952年,武汉大学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f. 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2. 武汉大学的文化特色a. 历史文化底蕴:武汉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樱花园、老斋舍、东湖等。
b. 学术氛围:武汉大学注重学术研究,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学术资源。
c. 国际化程度:武汉大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世界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武汉大学的历史和文化特色有哪些?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特色。
2. 布置课后作业:收集武汉大学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历史事件和文化活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武汉大学历史和文化特色的掌握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武汉大学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对当代社会有哪些启示?二、讲授新课1. 武汉大学的历史事件a. 1911年,武昌起义:武汉大学的前身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是武昌起义的策源地之一。
b. 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成立:武汉大学成为了国民政府的临时办公地。
武汉的发展历史

武汉的发展历史武汉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将从武汉的起源、历史变迁、经济发展等方面详细介绍武汉的发展历程。
1. 起源和历史变迁武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
当时的武汉地区属于楚国的领土范围。
随着历史的演变,武汉地区先后经历了楚汉争霸、三国鼎立、南北朝时期等多个时期的政权更迭。
在唐朝时期,武汉成为了重要的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奠定了其后来的发展基础。
2. 经济发展2.1 工业发展武汉在20世纪初迅速崛起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城市之一。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武汉先后建设了一大批重工业企业,如武钢、华中重机等,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武汉的工业结构也发生了转型升级,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
2.2 交通发展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拥有独特的水陆交通优势。
随着长江航运的发展,武汉成为了重要的内河港口城市。
此外,武汉还是中国铁路网的重要枢纽之一,多条铁路干线在武汉交汇,使得武汉成为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
2.3 教育发展武汉是中国重要的教育中心之一,拥有众多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知名学校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这些高等学府的建设和发展,为武汉培养了大量的人材,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和科技发展。
3. 文化和旅游武汉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黄鹤楼、东湖、户部巷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武汉还是中国的音乐之都,拥有众多的音乐节和演出,吸引了众多的音乐爱好者。
4. 城市建设近年来,武汉加大了城市建设的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武汉的城市建设也获得了国内外的认可,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的城市建设奖项。
5. 未来展望武汉作为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支持,武汉将继续发挥其地理和经济优势,推动城市的全面发展。
论抗战时期的武汉大学西迁

论抗战时期的武汉大学西迁王 园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摘要:抗战时期,为保存中国文化的血脉,大批高校陆续内迁。
武汉大学在抗战爆发后迁往四川乐山,并在乐山办学达八年之久。
武汉大学西迁办学,虽历尽艰辛,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的故事。
关键词:武汉大学;西迁;乐山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0-0382-0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抗战的爆发,使得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备受牵连,大片校舍被毁,财力物力损失惨重。
为保存我国的高等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许多高校迁至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以寻求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出口。
作为中部地区著名的高等学府,武汉大学在抗战期间曾迁往四川乐山,在那里办学达8年之久,期间历尽艰辛,取得了诸多成就,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的故事。
直到今天,“乐山精神”仍将武汉大学和乐山地区的教育联系在一起,继续谱写出动人的新乐章。
一、西迁的原因(一)日本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抗战爆发之始,日本就把矛头指向中国的高等教育,力图削弱中华民族的根基。
教育部1939年的统计结果显示,至1938年底,国内各大学的图书设备和仪器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损失过半。
在抗战之前,全国共有108所专科以上的学校,抗战开始一年半以来,有14所学校遭受重创,18所学校难以继续正常教学活动,73所学校被迫转移。
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当时领导全国抗战的中心,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为日军下一个进攻的重点。
1938年1月至8月,日军对武汉进行多次空袭。
日本的侵略和破坏,使我国大片国土沦丧,大学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展开,这是我国高校内迁的最直接原因。
(二)国民政府的政策措施抗日战争的爆发,给了国民政府一记重锤,使其深刻认识到,教育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高等教育更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国民政府因此制定了《非常时期各大学生安置办法》、《战事发生前后教育部对各级学校之措置总说明》等相关法令,全面实行教育大内迁。
参观武大的感想和体会小片段

参观武大的感想和体会小片段参观武大的感想和体会小片段一参观武汉大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厚重与丰富。
漫步在武大的校园中,我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每一处景色都让人心旷神怡。
而古典与现代交融的建筑风格,更是让我惊叹不已。
在参观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武大的历史沿革和学术成就,更感受到了这里独特的人文气息。
无论是图书馆里丰富的藏书,还是实验室里先进的设备,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武大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
此外,我还从这次参观中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智慧。
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我们要学会坚持与奋斗;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承担责任与担当。
参观武汉大学,让我收获了许多的感动和启示。
在这里,我不仅领略了美丽的校园风光,更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宝贵的经历和感悟会一直陪伴我前行。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我踏入了武汉大学的校门。
阳光洒在绿意盎然的草坪上,古老的建筑散发出岁月的韵味。
作为一名学子,我对这所著名学府有着敬仰与期待。
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树成荫的小径和充满历史感的建筑。
那种浓郁的文化底蕴与学术氛围让我肃然起敬。
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历史人物的气息,他们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为学校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漫步在校园的小道上,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知识的海洋。
图书馆、研究所、学术交流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尽显学校对于学术的重视。
我深深地被这种氛围所吸引,对于未来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在与武大的师生交流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与校园文化。
他们热情洋溢、博学多才,让我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与知识的力量。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与规划。
总的来说,参观武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严谨的学术氛围以及热情洋溢的青春气息让我对于未来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中国十大名校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门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担任了先锋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
现有155个博士点、177个硕士点、86个本科专业,以及涵盖139个专业的29个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大学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8人,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20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拥有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及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均居全国高校之首。
国际地位:一直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北大,一直在国际上被看做中国大学的代表。
北大出国人数也是中国大学中最多的。
北大的理科生一直是出国的主体,北大的理科是中国最强的,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
近年来,北大文科学生也越来越受国外高校的青睐。
北大学生出国档次一直是最高的,比如Harvard 招收中国学生,大部分都招北大学生。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校门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
发展初期,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
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1952年大陆国家高等教育的院系调整,清华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清华人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赵九章研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被称为中国卫星的功臣;华凤祥被称为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先行者;梁守盘是中国火箭的奠基人,他们都为中国跻身航空科技贡献了智慧和心力,大陆引以自豪的“两弹一星”,清华人真是功不可没。
武汉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简介

武汉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ResearchCenter, Wuhan University武汉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是从事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专业性研究机构。
中心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文物馆、武汉大学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测试中心、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等院系的相关学科共同组建,横跨了考古与博物馆(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测绘遥感技术、数字信息技术、化学材料等多学科领域。
中心充分利用武汉大学多学科优势,以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文化遗产传承为己任,力求建设成珠三角地区有专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研究与交流平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平台。
中心已完成和推广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较大社会影响的科研项目,目的是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科研基地服务于国民整体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is a professional research institution giving priority to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he Center is established by related subjects of the College of History of Wuhan University, the Cultural Relics Museum of Wuhan University,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 Digital Engineer Research Center of Wuhan University, th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Organosilicone Compound & Material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Testing Center of Wuhan University, the School of Remote Sensing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Wuhan University, and the School of Urban Design of Wuhan University, etc.; and stretches over multiple disciplinary fields including archaeology and museum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surveying & mapping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hemical material, etc. By making the best of the multiple disciplinary advantages of Wuhan University, oriented at the great demand on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taking the inheritance of cultural heritage as its own responsibility, the Center strives to grow into a representative 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platform with professional influences. The Center has completed and promoted a seri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with high application value and great social influenc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to rais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objective that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serves national overall quality education.。
走进武大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武汉大学,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全国重点大学。
为了深入了解武汉大学的历史文化、教育理念和社会影响力,我们团队于2023年秋季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目的与意义1. 了解武汉大学的历史文化:通过参观校园、图书馆、博物馆等,了解武汉大学的发展历程、学术成就和文化传承。
2. 体验武汉大学的教育理念:与在校学生交流,了解武汉大学的教育教学特色、学生培养模式和校园文化。
3. 考察武汉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参观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医院等,了解武汉大学对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
三、实践内容1. 校园参观:我们首先参观了武汉大学校园,感受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气息。
武汉大学校园占地面积广阔,环境优美,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
我们参观了樱花园、武大图书馆、老斋舍、武大樱花大道等标志性建筑,感受到了武汉大学深厚的历史底蕴。
2. 图书馆调研:武大图书馆是湖北省最大的图书馆,藏书丰富,设施完善。
我们深入了解了图书馆的藏书体系、借阅流程和服务特色,并与图书管理员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图书馆在学术研究、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3. 博物馆参观:武汉大学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书画等。
我们参观了博物馆的多个展厅,了解了武汉大学在文物收藏、保护和研究方面的成果。
4. 学生访谈:我们与武汉大学的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和未来规划。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武汉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校园文化。
5. 附属中学、医院参观:我们还参观了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了解了武汉大学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情况。
四、实践成果与体会1. 历史文化的传承:通过参观校园、博物馆等,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武汉大学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
武大樱花、老斋舍、武大图书馆等都是武汉大学文化传承的象征。
2. 教育理念的体验: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武汉大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科研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大学的历史和文化资产
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大学是营造文化和谐的宝库。
每所高校
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资产,它们记录着一所学校的发展史和
精神面貌。
武汉大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建校于1903年,走
过了117年的风风雨雨,留下来的不仅是学校的建筑、校园和文
化景观,更是流传下来的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的精神基因。
下面
就和笔者一起走进武汉大学,感受其历史和文化乡愁。
【建筑、校园和文化景观】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坐落在绿树成荫的珞珈山麓,自然环境宜人,风景如画。
武汉大学校园内建筑风格各异,
有古典的中式建筑、现代的欧式洋房和实用的现代化教学楼。
其
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东湖书院”。
它建于明末清初,是武汉大
学的前身“中央大学”中文系的旧址,也是湖北省现存最早的书院。
东湖书院的设计简洁而实用,每个房间都带有阳台,在书院内读
书可俯观东湖美景,感觉是一种“湖光山色皆入笔”的感慨。
此外,武汉大学还建有教师公寓、学生公寓、食堂、超市、机房、电视台、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等配套设施。
其中图书馆是
武汉大学文化资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武汉大学图书馆藏书量较为
丰富,主要馆区为总馆和东湖分馆。
总馆内设有人文社科、自然
科学和工程科技三个馆区,内容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法律、教育、心理学、历史、宗教、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工程、
计算机等各个学科。
【历史、人物和精神基因】
武汉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时期的“东林书院”,建校至今,
已有117年的历史。
过去,武汉大学曾经被誉为“民主”的堡垒,“激进”的源头,培养了无数人才,其中不乏一些政治家、科学家、文艺家和学者。
近年来,武汉大学络绎不绝地产生了一批学术殿
堂级的学者,他们代表了武汉大学智慧素质的顶峰。
这些学者在
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对中国哲学文化、社会学、历史、法学、数学、物理、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工程科技等多
个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武汉大学也留下了无数学子的曲折成长史。
他们披荆斩棘,勇攀高峰,从学术研究到人生格言,从家国情怀到全球眼光,都值得一篇新闻报道。
武汉大学的另一个精神基因是奉献和爱国。
武汉大学总门口悬
挂着一面国旗,上面配有一段歌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
之责任。
」这句话道出了武汉大学天性所在,也反映了一所大学
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武汉大学的英文标语是“Seek Truth, Pursue Excellence”,中文标语是“博学、创新、和谐、奋斗”。
两幅标语不仅能够让武汉大学人坚定信仰和起点,也成为武汉大学良好传统
的积淀。
【文化活动和社团组织】
武汉大学的文化活动和社团组织与校园生活密不可分。
学校已
有近千种不同类型的社团和科研团队,涵盖了音乐、画画、摄影、旅游、健身、保育、留学、公司,等各个方面。
社团组织通过系列
活动仪式、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爱心传递等多种形式,将学生
们的兴趣爱好和才华激发出来。
武汉大学每年的文化艺术节也成为了学校的一个亮点。
它是学
校的代表性文化活动,每年举办一次。
这里有各种类型的演出,
比如音乐会、戏剧、独舞、合唱、听课等,还有各种活动,比如
讲座、读书会、展览等。
文艺节的举办不仅带动了学校师生对艺
术与文化的热情,还为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形成了浓
郁的艺术氛围。
【结语】
武汉大学是一所充满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大学。
在武汉大学,您
可以感受到传统和现代的碰撞、青春和知识的交融,从而收获到
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体验。
希望每位读者都有机会走进武汉大学,切身领略其中的历史和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