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之经验良方
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少年听雨-薇依-和讯博客

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少年听雨-薇依-和讯博客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清代陈修园堪称为古代医学科普大家,言其著作等身并非过誉,对他的医书,当时评论家廖鸿藻说:“以医名于世,所著伤寒、金匮浅注,不胫而走,几乎家有其书”。
但也由此引发了三桩出版公案而颇受訾议。
一是他本人的《医学三字经》,二是他诸弟子窃抄熊笏的《中风论》,三是刻书商冒陈修园之品牌杂陈充数,以致有“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之多。
陈修园名念祖(1753~1823年),字修园,又良友,号慎修,福建长乐县人。
他生活在乾隆、嘉庆、道光年间。
自幼失怙,由博学通医的祖父抚养,7岁诵读经史,14岁习举子业兼读医书,师承鳌峰书院孟超然,后又随泉州名医蔡宗玉习医。
19岁举秀才,在乾隆57年即在39岁时中举,先后在河北磁县、威县和枣强县任知县,期间还曾代理过正宗知府。
他虽从政而不辍吟诵医书,公务中也常施医于民并和地方实医交流医术,以至他的处方有北方风格,他标举经方,尊崇仲景,又仰尚汉唐,服膺徐灵胎,效法钱塘二张,医效卓著,又致力于著述。
主要著作有《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伤寒医厥串解》、《灵枢素问浅注》、《金匮要略浅注》、《长沙方歌括》、《时方妙用》、《女科要旨》等。
他的著述,因其理解深刻,撮其要旨,故能深入浅出,返博为约,因其文笔通脱流畅,令读者能由浅入深,从简执繁,陈修园的著作刊行以后不仅医界青睐,百姓也用为保健必备,一直是畅销书。
但也因在著述时有不根之事以及刻书商的缘故,引发公案而有白圭之玷。
第一桩是《医学三字经》的托名出版。
《医学三字经》是仿效宋代王庆麟《三字经》的体式,以三字的韵,以千余言概述医学源流、理论及常见病证治,有论有方有药,简明扼要,便于初学背诵和概览全局。
是书在首发时曾托名叶天士,意在“取时俗所推崇者,以投时好”,希翼利用名人效应以招徕读者。
果然在发行后洛阳纸贵,“三字经”书名也噪传当世,遂于嘉庆9年再次付梓之时,去叶天士之托名而“属归本名”,并在《小引》中陈述原委。
清代名医的固齿神方

清代名医留下一神奇药方让你一生牙齿坚固牙周炎是一种我们很熟悉的牙科类疾病,很多的人的生活受到牙周炎的严重影响。
调查显示,因为患有牙周炎而出现拔牙状况的人数,占拔牙总人数的40%左右,从而影响患者的面容美观、发音和咀嚼进食。
牙周病顾名思义就是牙齿周围的病,牙齿周围会藏污纳垢的地方就是牙龈沟,它就好像是我们房子周围的水沟,食物残渣会掉入牙龈沟内,然后细菌就开始滋长,来破坏齿槽骨。
造成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附着在牙齿上的牙菌斑。
牙周病开始并不会造成牙痛,但是牙齿的慢性杀手,如果在初期不重视治疗,牙周组织的破坏,并造成牙齿松动,最终脱落。
牙周炎早期症状包括口臭、牙龈红肿,还会出血等。
固齿神方陈修园,名念祖,清福建长乐县人,笃志力学,尤精于医,后举于乡,服官畿辅,所至以医术利民,著述甚多,有《陈修园医书》传世。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治疗牙周病的特效药“固齿神方”,只要按照此中药药方使用,牙周病可以获得改善,老人以此刷牙三月后,也会减缓牙周病所苦。
此方源于清代名医陈修园所著《陈修园医书72种》,上面记载:“治牙之方甚多,苦无大效。
昔有人四十后病齿,大牙已脱三个,遇德州卢南石相国之弟传此方,用之动者复固,齿病遂除,即冬月食火锅并煎炒等物,牙缝里出疙瘩,用此末多擦一二次,旋即消减,真第一效验方也。
若于三四岁即用之,无间断,可保至老不脱,水免牙患。
有此神方,诸方可废矣。
”据台湾媒体报导,台湾国家图书馆中有《陈修园医书72种》一书,在书中“经验百病内外方”卷内,有“固齿神方”的记载。
此书也在中华医学会如皋分会与江苏省如皋县中医院于1981年合编的《餐菊轩医辑》中得以证实。
“固齿神方”:青盐5钱、石膏5钱、补骨脂4钱制、花椒1钱5分(去目)、白芷1钱5分、薄叶荷1钱5分、旱莲草2钱5分、防风2钱5分、细辛1钱5分。
有中医表示,此方药材特性具有消炎消毒、止痛补肾效果;药材比例对药效影响不大。
用法《教你活到100岁》一书中也有对此方的解读,上药生晒,研为细末。
清代医家陈修园,经方大家。

清代医家陈修园,经方大家。
清代医家陈修园,经方大家。
陈修园为儒医,特别推崇张仲景,是维护伤寒派的中坚人物之一,也是最有影响的尊经崇古派。
学问深而且博,医道严谨。
对自己力求“反博归约,由浅入深,从简及繁”。
这本三字经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产物。
《医学三字经》是一本好书,希望中医同仁读一读。
尤其是没有读过原汁原味中医古文献的中医,非读不可,而且还要精读熟读。
我参其精髓,略有所悟。
日月江河,万古不可废也。
分析其所学及甚多著作归纳文字如下对中医伤寒学派及《医学三字经》的热衷,我早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不懂得最基础的知识,所以几乎是无所入手!其次是我父母也不是医生,家里一般也没有人当医生,平时的生活中,根本就没有实践来源!虽对中医并不了解但很多人支持我学医,想你有兴趣那很好,可以发展啊!陈修园在伤寒研究的争论中,认为王叔和重新编注的《伤寒论》已经把张仲景的学说完整地流传下来,不能随便改动和取舍。
他极力反对方有执、喻嘉言的“错简”说。
他在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方面的代表著作有《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和《伤寒医诀串解》,前两书曾三易其稿。
有人说陈修园注疏古籍有独到之处,史书称其“多有发明,世称善本”。
他还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的方剂和治法编成《长沙方歌括》与《金匮方歌括》易于记忆习诵,对后学理解《伤寒论》、《金匮要略》很有帮助。
上述着作的广泛流传主要是因为他的研究具有深入浅出的特点,为后学者、特别是初学者研究张仲景典籍提供了入门的阶梯。
《杂病论.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法、方、药、辨证论治自成一家的,博采众家之所长的巨大医学专著。
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中心。
这套书整体结构内容比较完备,包括了经典的基础理论,诊断、方剂、药物和各种病症的治疗。
除了独特的内容、写法和文字的因素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那就是作者济世救人的诚心和著书的态度。
治病绝招精华(民间秘方)72方治疗全科奇难杂症

治病绝招精华(民间秘方)72方治疗全科奇难杂症1、治白内障方:蜗牛几个冰片少许捣碎,左眼敷右涌泉,右眼敷左涌泉一晚上,极效。
2、治牙方:此方有牙病可治牙病,无牙病可防牙病,元参60克,猪肉60克,加3碗水用陶盆(不能用金属盆)放在锅里煮至剩一碗水,分三次3天将药水喝完,将肉吃上(肉很难吃哟),第二年的这一天再吃一次,牙齿坚固,不会再生牙病。
3、治疗腮腺炎的特效方:蝉衣外敷患处.此方得于一老医,为其祖传.小时本人患此病,诸药无效,其人用一动物之壳外用二日即好.当时不知,后来学医看到就是蝉衣.本人用时常与青黛,冰片,或浦黄一起用.一两天即愈.此方确有伟效4、急性扭伤只用一味药就行只用虎杖粉加凡士林调好外敷胜过许多药酒,我试试了很多次,效果是很好的。
5、生乳退乳方:生乳用麦芽60克,退乳用麦芽120克。
一般三天见大效。
也可辩证加入主方中。
6、急性脚扭伤,生山栀20克,研细末,老发面水和成糊,外涂,立时止痛消肿。
多年来用之很顺手。
7、伤口,久不愈合,艾灸,奇效。
8、我发现黄芪+淮山药各30克煮水喝,可以治疗老年性及小儿尿频,即喝即好,给孩子喝,可以加大枣去核,增加甜味。
9、活血散瘀汤:主治:宫颈癌。
药方:当归五钱,白芍八钱,茯苓一两,白术五钱,柴胡二钱,丹皮三钱,栀子三钱,首乌五钱,海螵蛸一两,刺蒺藜八钱,香附四钱,甘草三钱。
用法:水3碗煮取1碗,一日分二次服。
病例:陈XX,女30岁,曾人工流产一次,后每次月经量多,不久下腹疼痛,按之有凝结物,后逐渐显著而成硬块,经某医院诊为子宫颈肿瘤,服药无效,因害怕不敢开刀特来就诊:肝郁血凝,子宫症瘕病。
以本方服3剂疼痛减轻,5剂硬块略消,共服药35天,硬块消失,后再服药一个月巩固,经复查认为子宫癌肿全部消失,痊愈。
疗效:对子宫癌肿有很好疗效,有的病例可根治,另对子宫肌瘤有奇高的治愈率。
来源:广西中医院老中医张汉符经验良方。
10、生地榆一味,研末,外敷,治疗各种伤口,有很好的效果,对久治不愈的各种疮疡、臁疮等,配合内服药,可以缩短疗程。
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 - 少年听雨 - 薇依 - 和讯博客

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 少年听雨- 薇依- 和讯博客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清代陈修园堪称为古代医学科普大家,言其著作等身并非过誉,对他的医书,当时评论家廖鸿藻说:“以医名于世,所著伤寒、金匮浅注,不胫而走,几乎家有其书”。
但也由此引发了三桩出版公案而颇受訾议。
一是他本人的《医学三字经》,二是他诸弟子窃抄熊笏的《中风论》,三是刻书商冒陈修园之品牌杂陈充数,以致有“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之多。
陈修园名念祖(1753~1823年),字修园,又良友,号慎修,福建长乐县人。
他生活在乾隆、嘉庆、道光年间。
自幼失怙,由博学通医的祖父抚养,7岁诵读经史,14岁习举子业兼读医书,师承鳌峰书院孟超然,后又随泉州名医蔡宗玉习医。
19岁举秀才,在乾隆57年即在39岁时中举,先后在河北磁县、威县和枣强县任知县,期间还曾代理过正宗知府。
他虽从政而不辍吟诵医书,公务中也常施医于民并和地方实医交流医术,以至他的处方有北方风格,他标举经方,尊崇仲景,又仰尚汉唐,服膺徐灵胎,效法钱塘二张,医效卓著,又致力于著述。
主要著作有《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伤寒医厥串解》、《灵枢素问浅注》、《金匮要略浅注》、《长沙方歌括》、《时方妙用》、《女科要旨》等。
他的著述,因其理解深刻,撮其要旨,故能深入浅出,返博为约,因其文笔通脱流畅,令读者能由浅入深,从简执繁,陈修园的著作刊行以后不仅医界青睐,百姓也用为保健必备,一直是畅销书。
但也因在著述时有不根之事以及刻书商的缘故,引发公案而有白圭之玷。
第一桩是《医学三字经》的托名出版。
《医学三字经》是仿效宋代王庆麟《三字经》的体式,以三字的韵,以千余言概述医学源流、理论及常见病证治,有论有方有药,简明扼要,便于初学背诵和概览全局。
是书在首发时曾托名叶天士,意在“取时俗所推崇者,以投时好”,希翼利用名人效应以招徕读者。
陈修园固齿神方

陈修园固齿神方牙齿问题大致有以下四个。
第一,牙龈萎缩,牙齿松动。
牙齿是骨之余气所化,牙齿的坚固全靠肾中精气去滋养。
肾精不足,就不能很好的供养骨髓,骨头本身都供给不足时,哪还有多余的营养去补给牙齿。
第二,牙龈出血。
好多人早上刷牙时特别容易出血,这是阳明经胃热,胃火闷在牙龈处,身体想要自救,只能通过出血来泻热,胃火一降下去,血就止住了。
第三,牙痛。
牙痛,不外乎三种情况:肾虚牙痛;胃火牙痛;龋齿牙痛。
第四,牙结石。
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牙结石。
因为牙齿周围是非常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它就像是我们房子周围的排水沟,食物残渣会残留在齿缝中,牙龈沟内,不断累积,最后钙化而成牙结石。
现代的牙膏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
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保养牙齿的。
千万别以为只有现代人才知道保护牙齿,古时候的人就满嘴烂牙,口气难闻。
其实古人护齿更讲究,有多种配方,而且都是纯中药的,效果不要太好。
成熟的牙粉配方,并广泛为人所知的,是清朝时期名医陈修园的“固齿神方”。
陈修园将其收录于《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原文如下:固齿神方。
青盐五钱石膏五钱补骨脂四钱制花椒一钱五分去目白芷一钱五分南薄荷二钱五分旱莲草二钱五分防风二钱五分细辛一钱五分。
共为细末。
每早洗脸后擦牙。
用水频漱吐之。
治牙陈方甚多。
苦无大效。
昔有人四十后病齿。
大牙已脱三个。
遇德州庐南石相国之弟。
传此方用之。
动者复固。
齿病遂除。
即冬月食火锅并煎炒等物。
牙缝里出疙瘩。
用此末多檫一二次。
旋即消灭。
真第一效验方也。
若于三四十岁即用之无间断,可保至老不脱。
永无牙患。
有此神方。
诸方可废矣。
陈修园经过自己的亲身使用,验证了此方的强大效用,遂称之为“神方”,且认为“有此神方,诸方可废矣。
”固齿神方现代计量方::青盐15克(建议用食盐代替)、生石膏15克、补骨脂12克、花椒(去目)5克、白芷5克、防风8克、薄荷叶8克、旱莲草8克、细辛5克大青盐无论在此方,还是在其它牙粉配方中,都是一味不可少的因齿好物。
中医药古文献系列知识文库:陈修园医书五十二种

中医药古文献系列文库——
陈修园医书五十二种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中医药典籍
“陈修园医书五十二种”
的介绍,以供大家了解。
陈修园医书五十二种
丛书。
清陈念祖(1753-1823)等撰。
念祖有《长沙方歌括》已着录。
陈氏学识宏博,医理精湛,医术高超,治验丰富,堪称是富有创见的医学家。
其着述较多。
本着“深入浅出,返博为约”的精神,采用通俗易晓的文字,阐释深奥的医理,为后学启开“由浅入深,从简及繁”方便之门,故其着作流传甚广。
本丛书是在陈氏所撰的《南雅堂医书全集十六种》的基础上,增加了《急救经验良方》,《霍乱转筋》,《绞肠痧证》,《眼科捷径》,《伤寒舌诊》,《咽喉脉证通论》,《春温三字诀》,《痢痧三字经》,《湿热条辨》,《温热赘言》,《妇科杂证》,《引痘略》,《救迷良方》,《太乙神针》,《增补食物秘书》,《平辨法歌诀》,《局方发挥》,《医法必传》,《古今医统》,《保婴秘要》等三十六种。
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伤寒、金匮、温病、方药以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有民国间锦章书局石印本。
【祖传秘方】清代名医陈修园的《固齿神方》稳固牙根不松动!

【祖传秘方】清代名医陈修园的《固齿神方》稳固牙根不松动!【祖传秘方】清代名医陈修园的《固齿神方》稳固牙根不松动!【症状】∶牙齿松动【配方】∶食盐、石膏各5份,补骨脂4份,去籽花椒、白芷、薄荷、细辛各1.5份,旱莲草、防风各2.5份。
【用法】研成细末,用密封罐装好,早上洗完脸,用牙刷蘸适量药粉刷牙,刷3~5次後,频繁漱口,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1~3个疗程。
王伯伯是我们门诊的老病号,某天先去看了牙科,才马上赶来我的门诊。
原来他10年前牙齿就开始松动,被诊断为「慢性牙周病」,现在一大半的牙齿都摇摇晃晃的,像快掉了一样。
刚才牙医告诉他,可能得拔掉装假牙,王伯伯很不舍得一口陪伴他几十年的牙齿,表示必须回家考虑一下,先婉拒牙医的建议。
中老年人牙齿松动,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与慢性牙周病有密切的关系。
慢性牙周病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发病机率高,而且对口腔的危害也很大。
由於牙周支撑组织,尤其是牙槽骨吸收後再生能力差,一旦发生病变,很难再生,最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中医将慢性牙周病称为「牙宣」,相关论述颇多。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侯论>对牙宣论述详细,并专列「齿动摇候」,明确记载∶「手阳明之支脉人於齿,足阳明之脉又遍於齿,齿为骨之所终,髓之所养┅故令摇动。
」论述牙宣的病机基础。
明代<医方考>强调牙宣与肾虚的关系,指出「肾主骨,骨虚则髓弱,髓弱则骨枯,骨枯则不能固齿故令齿长而动。
」清代<血症论>也指出∶「齿虽属肾,而满口之中皆属於胃┅牙床尤为胃经脉所绕,故凡衄血(牙龈出血),皆是胃火上炎」,认为「胃火上炎」是导致牙宣的主因。
总之,古代医家认为,肾虚及胃火是牙周病、牙齿松动的重要原因。
了解王伯伯的情况後,我向他分析西医治疗牙周病,多采用口服抗生素,由於副作用较大,且不能长期使用,之後便出现局部使用抗生素的缓释剂(能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减少或避免血药浓度的「峰谷」波动,使药物平稳持续地发挥疗效),但这种剂型需要医生为患者实施,而患者亦需多次回院接受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之经验良方
一.固齿神方
方组;青盐5钱,石膏5钱,补骨脂4钱(制),花椒1.5钱(去目),白芷1.5钱
南薄荷2.5钱,旱莲草2.5钱,防风2.5钱,细辛1.5钱。
用法;上要共为细末,每早洗脸后擦牙用水顿嗽吐之,治牙陈方甚多,苦无大效,昔日有人四十后病大牙已脱三个,遇德州庐南石相国弟传次方用之动着复固,齿病遂除。
即冬月食火锅并煎炒等物牙缝里出疙瘩用此末多擦一二次旋即消减。
真第一效验方也。
若三四十岁即用之无间断,可保至老不脱永免牙患,有此神方,诸方可废矣。
二.展子民传接骨方
方组;用旱公牛角一个(火上炙干,一层一层刮下),榆树皮白里(不拘数),杨树叶(不拘数),黄米粉(不拘数),花椒7粒用法;上药共为细末,以数年老陈醋熬成稀糊青布摊贴,薄木片缠住,时刻闻骨内响声不绝定即接。
如牛马跌伤及树木刮折亦能接上。
-----------这两方都不是急救的,故删去“急救”二字-----白术散
[本帖最后由白术散于 2009-8-11 10:04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