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河北导游基础知识辅导教材-第一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地理概况

【考试内容】

1.掌握河北省的地理位置及区位优势、地貌类型及特点,气候类型及特征;

2.熟悉全省行政区划、人口及民族构成;

3.熟悉土地、水力、矿产、海洋、动植物等自然资源概况;

4.熟悉河北省航空、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概况,掌握重要的港口、铁路干线和公路干线;

5.了解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概况,掌握重要经济区的范围及功能。

【要点详解】

一、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及区位优势(掌握)

(1)地理位置

①河北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华北地区的腹心地带,内环京津,东临渤海,大陆海岸线曲折绵长,东南部和南部接山东、河南两省,西部倚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部和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北部与辽宁省接壤。

②最北端在承德市围场满族自治县,最南端在邯郸市魏县,最东端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最西端在邯郸市涉县境内。

(2)区位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

内环首都北京和直辖市天津,外环渤海,是首都连接全国各地的必经之地,是沟通全国东南西北的纽带,同

时也是连接北方内陆各省与海上门户——天津、唐山、塘沽、秦皇岛、黄骅等港口的桥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②区域融合程度高

河北省与京、津在地缘、人缘和血缘方面有密切联系,无语言、习俗障碍,与京、津的经济往来、信息交流渠道广泛灵通,经济相互辐射和渗透,共同构成了京津冀经济区。

③国际区位优势

河北省在环渤海地区处于中心地带,是连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及京、津、晋的枢纽地带,是东北地区与国内其他省区联系的通道,也是西北诸省区的北方出海通道。

2.地貌类型及特点(掌握)

(1)地形地貌

①地形

河北省傍山面海,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兼跨内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呈半环状逐级下降,落差大。

②地貌

西北部为高原、山地和丘陵,间有盆地和谷地分布,东南部为广阔的平原,地貌复杂多样、类型齐全,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湖泊和海滨的省份。

(2)常态地貌类型

①总体地貌

河北省境内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种常态地貌类型俱全,构成了排列有序的三大地貌单元,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宛如三级阶梯。

②坝上高原

a.组成

坝上高原属内蒙古高原的南缘,俗称“坝上”。坝上高原内部又分为坝缘山地、波状高原、疏缓丘陵三部分。

b.地势特征及面积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平均海拔1200~1500米,面积约1.60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8.5%。

c.地貌特征

以丘陵为主,地势高耸,起伏和缓,湖、淖点缀其间,呈现“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的景象。

d.林区

高原上有广阔的天然草地和大面积的飞播林,是河北省的重要林区。

③燕山和太行山山地

a.地貌类型及面积

河北省山地主要由燕山和太行山两大山脉组成,包括中山、低山、丘陵、山间盆地和谷地等地貌类型,面积约9.0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48.1%。

b.海拔

海拔多在2000米以下,以低山、丘陵、盆地和谷地为主。高于2000米的山峰仅有小五台山、灵山、东猴顶、桦皮岭等十余座,其中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为全省最高峰。

c.森林资源及产业特色

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是河北省天然森林的主要分布地,也是河北省木材、畜产品和果品的主产区。

④河北平原

a.特点

第一,分布与面积

河北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分布于河北省中部及东南部,自西向东分为山麓平原、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面积约8.1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43.4%。

第二,海拔

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海拔多在百米以下,海拔低于50米的地区占绝大部分。

第三,湖泊

在河北平原上,湖泊众多,著名的有白洋淀、文安洼和大洼。

b.农业发展

第一,河北平原是河北省农业发展的优势地区;

第二,山麓平原是河北省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地区,也是全省粮棉油和果品的重要产区;

第三,冲积平原是河北省主要的农业区,棉花生产发展较快;

第四,滨海平原适合建设水稻、水产品、畜产品基地和发展盐业。

(3)特殊地貌类型

①嶂石岩地貌

a.嶂石岩景区概况

石家庄市嶂石岩地区素有“百里赤壁”“万丈红峻”之称,是我国嶂石岩地貌发育完备的典型地段,嶂石岩地貌这一概念也正是得名于此。嶂石岩地貌为层状硅铝质岩石景观类型,是太行雄风的典型代表,与“丹霞地貌”和“张家界地貌”并称为当今中国的三大砂岩旅游地貌。

b.嶂石岩地貌基本形态特征

丹崖长墙延续不断,阶梯状陡崖贯穿全境,“Ω”形嶂谷相连成套,岩石呈棱角鲜明的块状结构,沟谷垂直自始至终。具有独特的造型及美学景观价值,兼有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

②丹霞地貌

a.河北省丹霞地貌的分布

河北省的丹霞地貌分布于承德市中心区周围,地处燕山低山丘陵地带的武烈河河谷盆地,是中国北方较为少见的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

b.承德丹霞地貌的特点

承德丹霞地貌主要发育在侏罗纪含铁的巨厚层的承德砾岩(又称热河红层)基础上,经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和风化剥蚀、雨水冲刷等作用,形成了石墙、孤峰、石柱、峰林、方山和城堡等奇峰异石,构成了既有南国秀丽又有北国雄浑的塞外丹霞地貌,其中最有特点的是磬槌峰,又称棒槌山。

③大理岩峰林地貌

a.河北省大理岩峰林地貌的分布及形成

位于保定市涞源县境内的白石山地区,地处太行山脉北端,是一种新的地质地貌景观类型,主要以地质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构造峰林地貌。

b.大理岩峰林地貌特点

第一,景观比较集中连贯,挺拔高耸,平均海拔在1800米以上;

第二,白石山的“双层结构”景色独特,个性突出;

第三,景区内巨大峰柱林立,大小石峰达1000多个,单个峰柱体棱角显著,柱顶平缓;

第四,白石山构造峰林地貌景观具有“雄、险、奇、幻”的视觉效果。

3.气候类型及特征(掌握)

(1)气候

①气候类型

河北省地处中纬度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岸,跨越中温带和南温带,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②气候特征

a.原因

河北省地域辽阔,面临渤海,背靠山地,平原分布在东南部,受地理位置、地势和地貌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显著。

b.特征

全省气候的突出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具体表现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地区差异明显;春、秋季分别为夏、冬季的过渡季节,时间较短;春季干燥,风沙较大;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晴朗,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2)降水

①气温分布特点

a.河北省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全省一月最冷;七月为全省最热时期;

b.全省四季分配不均,春、秋较短,均为两个月左右,冬、夏较长,均为4个月;

c.平原地区无霜期在180天以上,高原地区平均不到100天。

②气温对农业的影响

a.由于北部坝上及北部山区地势高,纬度低,气温普遍偏低,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特种植物;

b.中南部地区气温偏高,光照充足,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3)降雨

①降雨分布特点

a.河北省平均降水量350~76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6~9月,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均,总的趋势是东南部多于西北部,沿海多于内陆;

b.坝上及西北山区偏居内陆,为河北省干旱地区;

c.燕山和太行山耸峙于北部和西北部,成为多雨地带。

②降水对农业的影响

a.雨热同期

河北省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农作物和草木的生长。

b.少雨中心

冀北高原和新乐、藁城、宁晋一带。

c.多雨中心

燕山南麓和紫荆关、涞水一带。

4.自然资源概况(熟悉)

(1)土地资源

①土壤类型

河北土壤类型多样,分布较广、面积较大的主要有7个种土壤类型,即:褐土、潮土、棕壤、栗钙土、风沙土、草甸土、灰色森林土。

②湿地资源

a.特点

河北省湿地资源丰富,类型众多,既有浅海、滩涂,又有陆地河流、水库、湖泊及洼地,具有重要的保护、科研价值。全省湿地面积共有110720572公顷,占河北省土地总面积的59%。

b.类型

河北省湿地类型大致可分为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及库塘五大类。众多类型的湿地、各种各样的植物群落为不同生态类型的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同时这些湿地也是众多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