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语段题型及方法

合集下载

小学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及技巧33种题型解题方法

小学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及技巧33种题型解题方法

小学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及技巧题型1:概括文章内容答:(时间+地点)+人+事记叙文:谁做了什么,用三句话把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写景文:什么东西,怎么样。

题型2: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有什么感想?答:可以从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寻找答案,或者从文章的中心句下手。

写景文:一般是对景色的喜爱与赞美。

写人文: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物文:直接表达对某物的喜爱;或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借物喻人,表达对某一类人的喜爱与赞美。

题型3:某个自然段的作用答:可以分成三段回答。

第一段:开门见山,总领全文。

落笔点题,点明主指。

交代故事背景,为下文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中间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什么什么,启发下文什么什么。

(有的只有为下文埋下伏笔)。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指。

首尾呼应,点题(省略号结尾还有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

题型4:概括文章主旨(中心意思)答:找寻文章的关键词作答。

答题公式:通过一个什么故事,歌颂了(赞美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题型5:赏析划线句子(修辞手法)答:先看有没有修辞手法。

有的,答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题公式: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解释修辞手法十修辞手法的作用十作者的情感。

①比喻、拟人: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点。

②对比:则是突出了所写对象的特点。

③排比:则是增强气势,强调突出所写对象④设问:则是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

⑤反问:则是加强了语气题型6:赏析划线句子(描写手法)答:先看有没有描写方法。

有的,答出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各种描写无非都是为了突出描写对象的本质、特点或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答题公式: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十解释描写方法十这种描写方法的作用+表达了什么思想或情感。

题型7: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答:找到该词语的近义词,用该词扩充成一句活来解释。

再结合文章,说说这个词在文章里具体的含义。

题型8:给文章起一个标题答:找出文章的主要事件或主要人物,给其加上一个特定的修饰词。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系列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系列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系列训练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故事情节)(整理/xx)【考点解读】概括是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情节概括是xx经常考查的一类题型,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梳理、简明扼要地表述,以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

常见题型有: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围绕“××”叙述了哪几件事。

3.简要概括某段(或某段到某段)的内容。

4.请以“××”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5.根据本文的故事情节,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6.联系全文,说说“××”的原因。

【技法点拨】一、一般技法1.要素整合法。

记叙文有记叙的“六要素”,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找出来后用简洁的语言将这些要素联结起来。

此法适用于概括全文或部分段落的主要内容。

2.关键词分析法。

所谓关键词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文中的关键词来把握文章内容或语段大意的方法。

因为关键词通常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抓住了它也就把握住了文义。

3.标题xx。

所谓标题xx,就是用精炼的文字浓缩较大的篇幅,做到言简意赅。

此法可用于归纳文章的故事情节或并列叙述的几件事。

二、适用套路“概括文章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①理清故事情节和行文思路;②抓住表明情感变化的词句;③注意文章的情感线索。

套路一:情节=主要人物+事件(故事的意义)。

本套路主要应对一句话概括情节,或者字数要求在20字以内的试题。

答题技巧: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

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

首先,先找到故事的主语——人物,这是概括情节的起点,也是能正确答题的关键。

如果对故事主语不能明确判断,可以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文章线索,二是文章标题。

其次是判断事件——也就是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或者围绕主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套路二:情节=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阅读理解概括段意的方法

阅读理解概括段意的方法

阅读理解概括段意的方法
阅读理解概括段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摘句法:摘出段落中的中心句,对段落内容进行总结。

2. 归纳法:把段落中叙述的各层意思综合起来,然后提炼、概括。

3. 取舍法:根据中心思想,对重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或不写。

4. 联合法:把段落中具有同类意思的内容相联合,进行概括。

5. 练习法:通过做练习题来概括段落大意,这需要平时多做练习。

这些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概括段落大意,但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段落的内容和目的。

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与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与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与答题技巧一、语文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二、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与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八年级上期末复习之中考新题型:压缩语段(下定义、拟新闻标题、概括语段等)

八年级上期末复习之中考新题型:压缩语段(下定义、拟新闻标题、概括语段等)

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 时信息的广播式的新型社交网络平台。
题型练习
4、整合下列信息成一个单句,给“流星雨”下 一个定义。 ①流星雨是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产生的一种自 然现象。 原因 ②流星雨发光的原因是受大气摩擦。 发光特点 ③流星雨发出的光如同从一点迸发出的焰火。 ④流星雨如下雨一般。 下落的方式
1、标题 --对新闻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 2、导语
--开头第一、二句话或第一段。简明扼 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导语以下,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 释。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3、主体
4、背景
5、结语。
拟新闻标题方法:
1、锁定范围:一般看导语 2、提炼关键信息。引人注目的、多次出现 的重要关键词语(主体)
中考新题型:压缩语段 (下定义、拟新闻标题、概括语段等) 考点介绍

压缩语段是通过对一个句群或几个自然段的信 息作筛选、提炼、整合,以达到概括信息的目 的的一种题型。2018年广东新考纲试题示例 中出现了给语段中的概念下定义、拟写新闻标 题并简述理由、一句话概括语段内容及组合对 联宣传三种考查形式。

参考答案

新贫族是由在写字楼工作的年轻人构成的拥有 最强劲消费热情、最前卫消费理念和最COOL 消费方式,挣得多花得更多的领导市场新潮流 的城市新兴人群。
题型练习
2、根据提供的材料,为泥石流下定义,字数不 超过45个。 在一些山区的沟谷中,由于地表径流对山坡 和沟床不断地冲蚀掏挖,山体常常崩塌滑坡,塌 滑下来的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被水流挟 带搅拌,变成粘稠的浆体,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 下,急速奔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泥石流。 参考答案:泥石流是山坡上大量泥沙石块等固 体物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蚀挟带,沿着斜坡或沟 谷奔泻的急流。(“急流”也可换成“洪流”“ 地貌现象”或“自然现象”)

散文阅读之内容要点概括

散文阅读之内容要点概括

散文阅读之内容要点概括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在近几年高考中是考查热点,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它又可分为局部概括(针对段落)和整体概括(针对全文)。

题型一局部内容要点概括1.内容要点要齐全。

指不能遗漏文段的主要内容,必须按要求把文段的要点一一找出来,尤其是题目规定的要点数目,缺一不可,这是内容概括的基本要求。

2.表述角度要吻合。

指答案要与题目的具体要求一致,不能答非所问。

3.作答语言要精确。

要点概括题的作答语言要求精练,字数符合规定,形式合乎题目要求。

(二)解题方法1、找中心句,纲举目张。

文章中的语段通常是由中心句和展开句组成的,中心句是语段的核心、主旨,而展开句是为中心句服务的,是对中心句的丰富和深化。

这些句子意义相互联系,有机地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段落,表明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心意思。

对这些语段进行概括,找中心句是最重要的途径。

找到了这些句子,就能纲举目张。

2、去虚留实,删繁就简。

这是概括类试题中用得最多的方法,又经常和找中心句结合使用。

所谓“虚”、“繁”是指语段中那些起阐释、说明、补充甚或是拓展、引申等作用的句子,这些句子只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关键信息,但它们就像烟雾一样遮住了我们的双眼,概括时我们应合理地删除这些句子,留下关键信息,然后再简明扼要地进行表述。

3、理清层次,防止遗漏。

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全文或相关段落作大致的层次分析,勾画出每一段或每一层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在勾画的基础上,概括出每段或每层大意,再根据要求逐一标出序号分条进行表述,如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等。

划分层次时要注意文中的时间词语标志、地点词语标志、作者感情的变化、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以及逻辑关系,如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等,要特别注意语段中的分号和句号。

中考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系列教学设计之《语段概括》

中考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系列教学设计之《语段概括》

教学目的:1、了解新闻概括题的一般题型2、明确新闻概括的基本要求3、明确概括新闻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掌握概括新闻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日常生活丰富多彩,每天都有诸多新鲜事发生,而对这些新事物的及时报道就是“新闻”。

我们在课堂上已经学习过新闻的基本知识,那么与新闻知识相关的考查题型有那些呢?又该怎样解答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之。

二、回顾课本中相关知识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三、常见题型:(1)用一句话概括新闻;(2)概括新闻主要内容;(3)拟写标题(一句话新闻是概括主要信息;新闻标题是概括关键信息,更简练、醒目、有吸引力)四、解题技巧:1、解题思路:①反复审题,弄清具体要求;②辨明类型,明确概括角度;③划分层次,辨明主次,把握意图;④依照要求,整合信息;⑤作出正确表述。

简而言之:通读结构提取整合2、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人(物)+事件+结果3、解题方法:A、摘录概括法;a、要求概括的内容有时在一段话中往往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现,概括时只需将这类句子摘录出来,概括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

例:根据下文的内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北京市首次试行的春季高考21日封场,紧接其后,研究生全国统考22日正式开场。

所不同的是,后者的竞争比前者激烈得多。

22日,全国有60万考生参加2000年的研究生统考。

据了解,这是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最多的一次。

有关人士称,这是一次空前的考场“拼杀”。

(荆州市中考试题)解答:上则例句的核心内容是“22日,全国有60万考生参加2000年的研究生统考”,至于试行的春季高考、考场的激烈程度、考试人数的比较,都从属于这一信息主体。

新闻概括一句话新闻补写导语拟写标题专题复习(黄秀莲)

新闻概括一句话新闻补写导语拟写标题专题复习(黄秀莲)

▪ 夺冠热门选手当然是比赛的最亮点。费德勒兵不血刃地横扫 对手轻松晋级。而本土作战的“澳洲野兔”休伊特及达维登科、 科里亚等高排位种子选手均历经5盘苦战才涉险过关。女单方面, 公主辛吉斯上演完美的回归澳网之战,其余种子也纷纷过关。
❖参考答案: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方法五:点示要素法。是用最简洁的文字,用 近乎一个词加上一个词再加上一个词的形式来
点示。 ▪ 说说文段中介绍了麦考利夫哪些方面的 情况。 “挑战者”号上的七名宇航员中,有一 名来自新罕布什尔州中学的女教师麦考利 夫。她是一名来自民间的航天飞机乘员, 是从l万l千名报名应征的教师中选出来的。 她为参加这次飞行接受了120个小时的宇航 训练。她准备在轨道上向她的学生讲授 “太空课”。
▪ 导语: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位于第一句或 第一段。
如何概括一句话新闻?
▪ 一:看导语(提取中心句法)。 ▪ 二: 整合法。(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再
概括形成答案。 )
▪ 三: 分层归并法。(先划分层次,然后再把层次的内 容概括组合。 )
▪ 四:整体归纳法 。(理解材料,抓住关键词句用简练

目前,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的基础实力有所增强,获得的参
赛资格和参赛小项数都多于往届。都灵冬奥会将是中国体育代
表团参加冬奥会历史上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小项最多的一届。
但全面深入地分析本届冬奥会各项目的具体情况,代表团参赛
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争金夺牌的难度很大。

段世杰表示,国家体育总局对此采取了相应措施,构建了
❖参考答案: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信号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卫星系统。
方法二:整合法: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 进行再概括形成答案。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 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世博会改变了创业者的人生轨迹。
3. 说明性文段
【例七】下面材料从四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 各方面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个字。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 大,也叫南胡,二胡的构造很简单: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 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 筒构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 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这与小提琴同样用马尾 做琴弓是一样的。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略带忧伤,常用 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二胡产生的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 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比较 高的乐器。
1. 记叙性文段
【例三】(2010年杭州卷)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 内容,不超过25个字。
杭州的建筑工地每年有1000多个,如果把这些工地的围墙适 当“美容”一下,它将成为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为进一步打 造“国内最清洁城市”,今后,杭州新开工的建筑工地的围墙 都要进行美化。现在不少城市的墙绘主要是广告,而杭州的墙 绘则比较有江南特色,有些还融入了地域文化。有关部门要求 杭州建筑工地的墙绘今后要消除盈利性广告,逐步走向公益化, 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杭州的文化特质。
• 答题模式:被定义的概念=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大概念
• 【例八】(2010年重亲卷)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 该好好保护地球。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
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 (50字以内)(3分)
• 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 “低碳生活”指:

• [析]通读语段,首先明确“低碳生活”的大概念是“生活方 式”,因此把材料一中的最后一句“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 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作为主干句,然后把材料二,材料三 中对其本质特征描述的关键词语“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 标”“节能”作为修饰成分镶嵌进去就可以得出定义:
• 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 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
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
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水
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
人梯田、曾国藩故居富厚堂、眉江风景区等。其中梅山龙宫和曾 国藩故居富厚堂已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摘自2010年《娄 底广播电视报》)
标题:
_
• 这类题实际上是要求概括出报道内容的核心,标题往往不需要时 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句中通常不停顿,文 末不加标点。抓住“导语”,从中提炼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
1. 拟写新闻标题类
【例一】(2010年湖南娄底卷)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一则新闻 标题。
本报讯 5月26日,记者从市旅游外事侨务局获悉,接国家旅
游局通知,我市正式获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至此,我省已 有9个地级市和3个县级市获此殊荣。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品种齐全,特色独具,重要的旅游资源有:
大雄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山国家深林公园、梅山龙宫、紫鹊界秦
答:
_
• 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因为议论文经常采用的方式就是 先提出观点再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作者要表达的中 心意思往往就在开头或结尾。抓住了中心句(观点句、总结 句),也就抓住了文段的主要信息。
• 【析】通读语段可看出这是一段议论语段,关键是找到其论 点。可看出第一句话是本文的论点句,后面所举事例都是为 论证世博会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服务的,因此可得出该题 答案:
• 数量惊人的外来生物入侵致年损失1200亿元 。
考点二 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信息
材料的内容不同,其主要信息也不同。对新闻类要走“陈述 对象+行为+结果”的路子;对叙事类要扣住六要素,即××在 ××地点做了××事,其意义或影响是什么;对说明类语段常 用的方法是:①抓住说明对象特征、范围、研究成果、意义等。 ②若有几层意思并列,则要归纳这几层意思的共同性或实质性, 进行分层合并。对议论性材料,关键是要先找到其论点。
• 答题模式:“陈述对象+行为+结果”。
• 【析】解答这类题目,基本思路是:①在材料中寻找一个能概括 整个材料的中心句,这个中心句一般会在材料的第一段或最后一 段。可以看出本题中第一句话中“我市正式获批中国优秀旅游城 市”即为整个材料的中心句。②再结合字数要求,走“陈述对象 +行为+结果”的捷径,即可将此句压缩为:
答:
_
• 从文段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 来。所谓关键信息,主要指读者最关心最有新闻价值的内 容。注意陈述对象、事件、结果等基本要素。
• 答题模式:陈述对象+行为+结果
• [析] 这则消息报道的对象是“外来入侵生物”,它种类多, 导致巨额损失,然后走“陈述对象+行为+结果”的路子即 可概括为:
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 生活方式。
•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 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
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低碳生活” 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 艺术不是现实的“摄照”(或“翻版”)。
2、【2014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后面的问 题。
• 本报讯 人民网联合搜狐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近日联合发布 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当前 最具价值的前10个汉字分别为:德、信、孝、诚、善、仁、和、 礼、义、道。第11至第20个汉字分别为:爱、正、公、法、廉、 智、理、忠、学、敬。
概括语段题型及方法
2018.6
主要考点
考点一 为新闻拟写标题或编一句话新闻 1. 拟写新闻标题类 2. 拟写一句话新闻
考点二 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信息 1. 记叙性文段 2. 议论性文段 3. 说明性文段
考点三 结合有关材料,给某个术语下定义 考点四 为材料写一句话或一个结论
考点一 为新闻拟写标题或编一句话新闻
答:
_
• 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记叙的要素主要指时间、地点、 人物(包括对象、身份等 ) 、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抓住了这些要素,也就等于抓住了文段的主要内容。
• 【析】这是一则新闻语段,这段新闻语段的陈述对象为“杭州建 筑工地的围墙”,其动作特点为“要美化”,最终结果为要体现 “文化特质”,根据“陈述对象+行为+结果”的路子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禽流感是禽类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能产生从呼 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有很高的死亡率,并 能感染人类、致死率很高(或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考点四 为材料写一句话或一个结论
• 续写一句话往往是结尾,写一个结论也是对前面分析或论 述的一个总结。若是对记叙类材料续写一句话,这一句话 常常比较含蓄,又要能概括中心或揭示主题;若是对议论 性语段下一个结论,则结论一定要鲜明,直接表明作者观 点或点题;若是对说明性语段下一个结论,则要善于抓内 容要点,筛选关键语句。
• 参考答案:二胡是胡琴的一种,由琴杆、琴弦和蒙着蟒皮 (蛇皮)的琴筒组成,用马尾琴弓演奏,声音低沉圆润,是 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
考点三 结合有关材料,给某个术语下定义
• 下定义,要有个判断词“是”,“是”前后的表述内涵相等, 可以互换,即 A 是B,B叫做A。
• “苹果是水果”仅仅是作解释,不是下定义,因为不能倒过 来说“水果是苹果”。而“苹果是落叶乔木所结的果实圆形 的果皮青黄或红的供生食的味甜或略酸的一种普通水果”则 是下定义,因为前后可以倒过来说。解题时要把被定义的概 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再加上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的限 制,即可得出被定义的概念。
参考答案:徐州矿务局一中教师王迟业余辅导3年的9名学生,在 今年的高校艺术类招生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2. 议论性文段
【例五】(2014年江西卷) 概括下面语段的内容。(不超过15个 字)
对于胸怀大志的创业者,世博会的滋养和熏陶改变了他们的 人生轨迹。18岁的诺贝尔参观了1851年伦敦世博会,对科学的向 往压倒了对文学的迷恋;布鲁奈尔和鲁赛尔就是在1851年伦敦世 博会上结识后,敲定了建造“大东方”号巨轮的方案;从斯得哥 儿摩赶到费城参加1876年世博会的安得鲁受到美国飞行家怀斯的 启蒙,成了瑞典热气球航行均先驱;幼年的福特因随父亲参加 1876年费城世博会而爱上机械,1893年他专程奔赴芝加哥世博会 并见到戴姆勒的汽车后,激发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灵感。
• 娄底正式获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 拟写一句话新闻
【例二】(2015年湖北省苏州卷试题)将下面消息概括为一句 话的新闻。
据《法制日报》2015年5月21日报道,外来入侵生物严重危害 国家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北京市曾经出动飞机450架 杀灭一种叫美国白蛾的虫子。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润志介 绍,生物入侵一旦成功,控制费用也非常巨大。原国家环保局曾 组织开展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调查发现,全国共有283种 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约1200亿元,相当 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36%。
• 杭州建筑工地围墙要美化得有文化味。
【例四】根据下列材料,用单句写一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50个 字)
毕业于中央美院的王迟,热爱自己的美术教育事业。他在 徐州矿务局一中任教期间,利用业余时间,注重培养和训练对 绘画有兴趣的学生,经他精心辅导3年的该校高中美术小组的9 名学生,在今年高校艺术类的考试中专业成绩全部过线,其中 有5名考入省艺术高校,3名被中国矿业大学彭城大学美术专业 录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