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简述西洋音乐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与影响

简述西洋音乐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与影响

简述西洋音乐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与影响摘要:20世纪初, 欧美及日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传入我国, 西洋音乐也随着宗教歌咏、新式军乐队建立等形式传入。

随着我国大门的被迫打开, 一些西方的音乐文化对我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冲击我们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 也对我国的音乐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传入的途径和乐器来论述西洋音乐文化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与影响。

关键词: 西洋音乐;乐器;中国传统音乐;冲击与影响一、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途径1、从唐朝至清朝, 传入音乐以教会圣咏为主, 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也比较小, 清末民初时期, 西方音乐传入途径增多, 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和冲击比较大。

2.西洋音乐文化主要传入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督教宗教歌咏:使信徒们对西方的集体歌咏(包括合唱)等演唱方式、乐谱、乐器(钢琴、管风琴)及西方音乐风格有了直接接触;影响范围不仅是沿海各大城市, 还由内地边远省份及少数民族地区;教会学校培养了不少喜爱西乐的中国青年。

(2)新式军乐队的建立:新式军乐队主要是指采用西洋乐队编制的铜管乐队。

不仅应用与军队, 还用于礼仪场合及文娱生活。

(清军中旧式鼓吹乐消失, 西方铜管不断引起国人的注意。

)(3)新式军歌的发展新式军歌简单易学, 鼓舞将士, 振奋士气, 为中国革命的发展, 为取得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 为活跃军营文化生活等发挥出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为中国革命的发展, 为取得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 为活跃军营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4)学堂乐歌。

西方音乐文化传入中国, 并产生全国性影响的主要途径, 还是随着新制学堂的建立而产生的学堂乐歌。

二、西洋乐器的传入乐器是音乐文化交流活动中的主角之一。

1、在纪2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收回教育权运动止, 传入中国的西洋乐器有钢琴、铜管、单簧管、木管、中号、大号、巴松、萨克管、圆号、风琴、扬琴、小提琴等。

这些乐器传入广东后, 有的在教堂演奏, 有的在教会学校的音乐活动场所演奏, 有的在民间表演场所演奏。

简论近代时期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简论近代时期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论坛]任我Hl?oruin 简论近代时期西方音乐对中[I音乐的影响■李毅(玉溪市艺术创作研究所)亍士近代时期,受到我国政治、经济、社仕会、文化背景以及传统和西方价值观的不同等原因的影响,中西音乐经历了从刚开始的积极影响到中西音乐的对抗,到最后的中西音乐融合中体现中国音乐的民族化过程。

为了更好地研究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本文分阶段介绍我国对西方音乐的研究以及分阶段地分析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指出现阶段西方音乐对中方音乐主要的影响表现在中西方音乐的有机结合,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以此为我国音乐的可持续性发展,尽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

■我国对西方音乐研究综述(―)早期研究(1906-1937年)鉴于当时赴海外留学以日本最为普遍,欧洲(德国、法国、英国等)次之,美国较少的情况,中国人对西方音乐的了解,大部分也从留学于这些国家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需要说明,西方传教士以宗教为目的的西方音乐传播虽然也是中国人了解西方音乐的一个重要来源,但却与中国留学生对西方音乐带有学术性与研究性的传播有本质的区别)。

女D:1911-1914^和1919-1923年曾两度留学欧洲,回国后任北平师范学院音乐教师,并活跃于北京乐坛与民间乐社中的柯政和,并以他分别于1927年、1928年、1929年在備乐潮)杂志上对德彪西、斯克里亚宾、勋伯格等西方作曲家以及美国爵士音乐带有学术性、研究性的介绍为例.反映了当时我国部分音乐学者对西方音乐进行了接触和系统的研究。

此外,我们还看到了另外的一种现象.那就是由当时生活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组织的军乐队、室内乐队、管弦乐队、交响乐队演出部分来华的外国交响乐团演岀,以及在华教授西方音乐的教师及其教学等,客观上既增加了我国对西方音乐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也为早期的理论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基础。

(二)中期研究(1938~1977年)我国20tf纪中期的西方音乐研究范围仅限于19世纪前后100多年(1790~1910年)的西方作曲家及其作品之中,偶尔涉及巴洛克晚期的作曲家,如斯卡拉蒂、亨德尔等,而对于另外的如西方音乐的源头—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以及其间的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早中期,与浪漫主义后期至20®纪的音乐内容还暂未展开系统认识和研究。

简述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简述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简述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它也打开了中国一直以来固闭自封高傲自大的大门,中国古老的传统音乐文化开始不断的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

西方开始用传教的方式向中国传输某些宗教音乐、记谱法和乐器等等。

在此时,在中国也有人或有意或无意的开始向国人介绍西方音乐。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上海英美租界侨居的外国人创建了"上海公共管理乐队",19世纪80年代后半叶在海关总税务署名下创办了"赫德乐队"。

前者全是由外国人组成,后者则是由中国年轻乐手组成。

这是我国出现最早的西方管乐队。

鸦片战争后,以魏源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主张推行“自强新政”,强调“师夷长技以制夷”最早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他们走出国门,向西方学习一切认为可以学习的东西。

一种“向西方学习”的思维方式传遍了中国。

康有为等人于1989年向光绪皇帝上书,向皇帝介绍德国的学制。

大力倡导开办新式学校。

在这个奏折中,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必须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科目。

而所谓的“歌乐”就是新式唱歌课。

全国各地建立了不少的新学堂。

很多学堂开设了“音乐唱歌课”随着新学堂的建立。

我国近代学校教育迈出了第一步。

“学堂乐歌”这一名词也随之出现。

并且拉开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的大幕。

受西方和日本新式教育的影响,一些有识的音乐学者或音乐爱好者用各种方式积极在国内致力于音乐的普及教育。

学堂乐歌虽有一部分是创作歌曲,但大部分的创作方法主要是采自日本、欧美歌曲曲调,因此这些人在传授些西方的曲调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较为基础的西洋音乐的知识,比如简单的钢琴弹奏方法和些基本乐理等。

大量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使我国音乐文化产生剧变。

学堂乐歌的创作,对后来专业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推广,也使中国近代产生了最早的一批音乐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

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人的音乐活动,对促进近代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欧美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欧美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欧美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作者:梁迪来源:《剧作家》 2016年第6期一曲《我心永恒》让我们认识了这位世界级女歌手——席琳·迪翁,她的名字随电影《泰坦尼克号》风靡了中国大陆。

她一袭优雅裹身长裙;一声穿越时空的空灵音质,划破世界上空,刻进每个喜欢音乐的朋友们心中,唱响在每位音乐人和喜欢歌唱的人的口中。

音乐是无国界的、是世界的,它以七个音符开启了人们的心声。

近年来,电视综艺推出很多类似“好声音”这样的真人秀栏目,不仅让我们发现了很多演唱天才,更让观众朋友们对音乐的认知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从中国古代的吟诵到原生态的和声组合,再到对欧美歌曲的模仿和演绎,让人除了一饱耳福以外,更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歌曲”所谓歌曲,即是由歌词、音乐和演唱者三个一系列的组合完成的音乐。

中国歌曲的歌词讲究的是诗词格律、平仄韵脚;音乐的地方特色、节奏、旋律规则;加之演唱者的三度演绎,最后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从而完成了整个音乐的全过程。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早期的音乐应属“民俗音乐”。

起源于公元前六千多年的母系氏族社会,多产生于劳动中,统称为“劳动号子”;“通俗音乐”源于本世纪,自1961年《城市小调歌曲》集中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小调、小曲,如《凤阳花鼓》《绣荷包》《天涯歌女》等等,都属于通俗音乐;“美声音乐”则属于舶来音乐,兴起于三四十年代,由我国音乐人赴西方国家学习和西方歌唱家来我国演出传播开的。

从那时开启了美声唱法的先河,并有了高、中、低音的演唱方式。

说起欧美音乐,它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众多的比赛中,演唱欧美歌曲的歌手也争先恐后展示自己对歌曲的演绎。

想唱好欧美歌曲第一就是语言。

不仅要求演唱者对英文要有娴熟的掌握,更要做到在与音乐结合时能够游刃有余的控制。

俗话说“以声带情”,每一首歌曲的演绎,不能平铺直叙,要声情并茂的演唱才能满足观众的欣赏水平,才会具备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西方音乐具备了诸多演唱和表演技巧,他们的音乐源于教堂。

中国近现代音乐

中国近现代音乐
增强国际影响力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国际传播,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影响 力。
传播途径与媒介
演出与展览
通过音乐会、音乐节、展览等形式,展示中国近 现代音乐的成果和魅力,促进国内外交流。
唱片与媒体
唱片、CD、数字音乐等媒体形式,将中国近现代 音乐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
教育与学术交流
通过音乐教育机构、学术交流活动等途径,推动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近现代音乐
目录
• 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概述 • 中国近现代音乐类型 •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影响与传播 •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创新与发展 •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挑战与机遇 •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文化意义与社会价值
01
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概述
起源与背景
西方音乐传入
01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音乐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近现代音乐
3
民间音乐的影响
民间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 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生活方式的 体现。
03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影响与 传播
对国内的影响
推动音乐教育发展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催生了音乐教育机构的兴起,培养了大批专 业音乐人才,提高了国民音乐素养。
丰富音乐创作风格
中国近现代音乐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形成了多样化的音乐风格, 丰富了音乐创作内涵。
促进音乐产业繁荣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兴起带动了音乐产业的发展,包括音乐制作、演出、 版权等,为音乐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对国外的影响
传播中华文化
中国近现代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际演出、 交流等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推动世界音乐多元化发展

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

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

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中国现代音乐是中国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而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并探讨这种影响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乐器制作技术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乐器制作技术上。

西方乐器制作技术在中国的传入,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代音乐中的钢琴、电吉他、电贝斯等乐器都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这些乐器的引入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2、音乐理论音乐理论也是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之一。

西方的调式、和弦、旋律与中国音乐理论有所不同,但是这些不同的音乐理论结构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中国现代音乐的创作能够更加丰富多样。

3、音乐风格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还表现在音乐风格上。

西方的流行音乐、爵士乐等都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些音乐风格的引入使得中国现代音乐在风格和创作风格上更加多元化。

二、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上述几个方面,而且也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促进深度交流西方文化的传入,促进了中国现代音乐与西方音乐的深度交流,让中国现代音乐走向了世界。

中国现代音乐家借鉴西方文化,将自己的文化元素融入到音乐中,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作品。

2、拓宽音乐思路西方文化的影响还使中国现代音乐家的音乐思路更加开放和自由,拓宽了他们的音乐视野。

随着音乐交流的加强,中国现代音乐家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音乐。

3、提高音乐水平西方音乐的传入,不仅促进了中国现代音乐家的创作,也提高了他们的音乐水平。

西方音乐的传入,为中国现代音乐家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音乐创作手段,促使他们不断地磨练自己,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浅谈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浅谈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浅谈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作者:赵相宁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07期摘要:在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痛的打击,中华儿女不得不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传统文化虽与西方文化产生矛盾,但更多留洋归来的音乐家们,致力于将西方的音乐文化付诸于实践,发挥西方音乐文化的积极影响,从而来改变传统文化在当时的落后局面。

本文正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述了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关键词:西方音乐文化;中国近代音乐;影响;自西方音乐由十七世纪进入中国以来,中华儿女对它的态度由“好奇”¬转为“探求”再到“赞同”经历了大致这三个阶段。

当改革开放迎来了新时代,国力富强民族昌盛,百姓们安居乐业。

西方音乐也迈入了每一个普通百姓的家庭生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我们如何理解西方音乐与中国近代音樂的关系?西方音乐对中国人的影响有多大?等等这些问题,在历史的长河里都值得我们去慢慢品尝细细探究。

一.西方音乐文化的特点西方音乐文化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

在西方发展的一千年里,它是非常完整和严格的,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严格的技术和技巧。

一系列的构成原则对位法、和声声学、记谱法、配器法、宗教音乐等都体现了西方音乐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对个性化创作的追求是西方音乐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文艺复兴时期逐渐显示出“以人文中心,提出了“人文主义思想”。

这样追求人性的解放说到底就是强调个性的释放。

像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著名的《第三五六九交响曲》都是在乐曲的和声、曲式、展开部内容以及标题上开启了个性释放的先河。

像肖邦、李斯特、巴赫、亨德尔、罗西尼等等这些音乐家们在他们的的作品中无不坚定追求着象征自己个性的代表作,以此为荣。

二.西方音乐文化对建国前中国音乐的影响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流传和西方的殖民主义扩张有很大的联系,但在近代不同的阶段,中国音乐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从而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早在19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第一支西洋管乐队,是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上海公共管理局乐队”隶属于上海工部局。

论西方十九世纪民族主义音乐对当下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论西方十九世纪民族主义音乐对当下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12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2下,肖邦的音乐以其民族主义特色而备受欣赏。

肖邦的作品无论是从音乐体裁还是音乐内容来看都与他自己的民族波兰有关,肖邦对波兰深厚的热爱之情都体现在他一部部作品中。

例如他创作的《波兰舞曲》,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波兰民族精神。

比如说作品中坚定的节奏感就显露出了波兰人民坚韧勇敢的民族风格。

肖邦在创作时继承并发展了波兰舞曲题材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空拍和附点,将音的时值重新组合划分并使用三连音,这些改动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突出了音乐的民族特色。

中央音乐学院前院长、肖邦学者于润洋先生说:“肖邦的国家也曾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因为有着同样的经历而感同身受。

”这些民族主义作曲家们都以音乐救国为目的,创作出一首首震撼人心的音乐。

比如我们熟知的聂耳先生,他的作品就借鉴了西方古典主义音乐的先进技法,并将其与中国民族音乐音调相结合,塑造了中华民族人民在反对压迫斗争中的伟大形象,例如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就用这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位位奋起反抗侵略的中华儿女的形象。

从音乐的技法上来看,聂耳采用了西方以动机展开音乐思维的发展手法和结构原则,而后将其和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手法和结构原则相融合,在创作中运用转位,再现等手法,使得特性音调在作品中更具有民族精神。

所以比较西方民族乐派的作品与我们中国20世纪民族乐派的作品可以发现,中西方大多数作品的创作都是以本民族的音乐为基调,充分体现出对民族独立的信心,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等精神内涵。

三、当下中国音乐中“民族性”方面的发展(一)当下中国音乐中“民族性”发展之分析由于中国经历了20世纪那样的动荡,所以“国家富强”“民族独立”的梦想已经深深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当下中国音乐的发展十分倡导和讲究“民族性”,无论是当代主流的作曲家,还是一些“网络歌曲”都能看得出来民族文化的复兴。

但追溯当代民族音乐基石,我们还是会看到20世纪我国的民族音乐家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它也打开了中国一直以来固闭自封高傲自大的大门,中国古老的传统音乐文化开始不断的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

西方开始用传教的方式向中国传输某些宗教音乐、记谱法和乐器等等。

在此时,在中国也有人或有意或无意的开始向国人介绍西方音乐。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上海英美租界侨居的外国人创建了"上海公共管理乐队",19世纪80年代后半叶在海关总税务署名下创办了"赫德乐队"。

前者全是由外国人组成,后者则是由中国年轻乐手组成。

这是我国出现最早的西方管乐队。

鸦片战争后,以魏源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主张推行“自强新政”,强调“师夷长技以制夷”最早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他们走出国门,向西方学习一切认为可以学习的东西。

一种“向西方学习”的思维方式传遍了中国。

康有为等人于1989年向光绪皇帝上书,向皇帝介绍德国的学制。

大力倡导开办新式学校。

在这个奏折中,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必须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科目。

而所谓的“歌乐”就是新式唱歌课。

全国各地建立了不少的新学堂。

很多学堂开设了“音乐唱歌课”随着新学堂的建立。

我国近代学校教育迈出了第一步。

“学堂乐歌”这一名词也随之出现。

并且拉开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的大幕。

受西方和日本新式教育的影响,一些有识的音乐学者或音乐爱好者用各种方式积极在国内致力于音乐的普及教育。

学堂乐歌虽有一部分是创作歌曲,但大部分的创作方法主要是采自日本、欧美歌曲曲调,因此这些人在传授些西方的曲调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较为基础的西洋音乐的知识,比如简单的钢琴弹奏方法和些基本乐理等。

大量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使我国音乐文化产生剧变。

学堂乐歌的创作,对后来专业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推广,也使中国近代产生了最早的一批音乐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

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人的音乐活动,对促进近代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过后,中国思想文化有了新的发展,音乐界对学习西方音乐的态度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关于国乐与西乐孰重孰轻,谁好谁坏。

该如何取舍的问题。

也摆在了众位音乐先行者的面前。

这一时期,专业的音乐化创作已经出现在各个领域。

但是这些音乐家中都有个共通点:他们都看到了比之西洋近代音乐,当代中国音乐的发展是显得迟滞落后了,必须进行变革已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潮流——这就是体现在他们的言论或行动中的共同结论。

从这个根本点出发,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了不同的音乐实践。

一、欧漫郎公开鼓走“全盘西化”的道路,完全否定了中国的传统音乐。

输入西洋音乐用以替代中国音乐。

即将中国音乐全部抹煞,用西洋音乐来替代。

这种做法自然是片面的。

但是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一种激进精神。

在那个时代如此的一篇文章,对于推广西乐也有莫大的贡献。

二、刘天华提倡借鉴外国经验,引进“国乐”,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国乐”他植根于中国传统音乐同时又注入西洋音调、曲式、技法创造出了新意的二
胡,琵琶曲。

三、萧友梅一向被看作是主张“西化”。

但他的最终目的是“不能把旧乐完全放弃”也“不愿投降于西乐”,而是要“借镜西乐”“创作出一种新作风,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的特色,而与其他民族音乐有分别的”中国的“新乐”。

他的这种主张,我认为在当时是比较贴近实际的。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家,他受到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影响,参与组织或筹办了一些音乐机构,如北大音乐传习所,他组织了很多西方乐器的教学与演奏。

在1927年,于上海筹办了“国立音乐院”,它标志着“西乐东渐”在中国系统、全面的传播时期,从此,中国音乐文化教育进入了一个更新、更高层的阶段。

这也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

这些人几乎都致力于在中西两种文化与音乐之间架设桥梁。

如贺绿汀、吕骥、江定仙、钱仁康等。

当时还创建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音乐科,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等一批音乐教育机构,多是传授西洋音乐知识和表演技能为主,在教育体制方面主要是参照了欧美的音乐教育体制。

五四开始,相继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建立起各种新型的音乐社团。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北大音乐研究会”“中华美育会”,以及“国乐改进社”等等。

这些社团的活动主要包括进行中西方音乐理论知识、乐器演奏技能的学习,有介绍和翻译西洋音乐理论。

王光祈是中国第一个运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作曲家。

研究成果主要有《东西方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

他在研究的同时将西洋音乐传入国内的同时,致力于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推向世界。

同时,欧洲不少作曲家致力把西方的音乐技巧、理念和西方的音乐比赛介绍到中国来,并努力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在西方的音乐体裁上得以表现。

俄国人阿隆、阿甫夏洛穆夫,以中国古老的传说故事和民族传统戏典音调创作了新歌剧《观音》,为探求中国新歌剧的创作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孟姜女》是阿隆的又一力作,受到我国各界的极力推荐和好评。

齐尔品美籍俄裔作曲家齐尔品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播交流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齐尔品阿甫夏洛穆夫等等,许许多多的外籍音乐家在传播西方音乐文化的同时也为促进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融合做出了榜样。

抗日战争时期,一大批的作曲家用西洋的音乐理论写出了很多振奋人心的歌曲,唤起中国人对侵略者的仇恨与抵抗的决心,如聂耳,任光,吕骥等等。

以及后来加入的冼星海等人。

尤其是冼星海,他把在巴黎学习的西洋作曲技法跟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相融合,最终创作出了象《黄河大合唱》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中国的近代音乐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

其中一代代的音乐家通过创作,研究,探求中国式音乐的发展道路。

对西方音乐从蔑视到好奇。

从排斥到崇拜。

从推崇照搬到有选择的学习。

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近代音乐家创作理念,专业音乐教育的成熟。

同样的,对中国国乐,从盲目自封到全盘否定再到重新发掘,加以利用。

这一过程同时体现了中国近代音乐家研究创作的成熟。

但中国近代的音乐所走的路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

现在中西方相结合出现的新音乐影响将越来越大,我们是主动的学习,还是被动的接受呢。

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

[1]陶亚兵,中西音乐交流史稿[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2]冯文慈主编中外音乐交流史[M].湖南教育出版杜,1998
[3]汪毓和,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7.8.
[4]田可文,中西方音乐史考试纲要[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1.
[5]俞人豪等,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