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复习提纲
测量复习提纲

测量》复习提纲第一章测量的基本知识名词解释:测量学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地理坐标经度纬度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平面图地形图控制测量碎部测量、问答题:1、测量学上X轴和Y轴互换的原因是什么?2、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是什么?三、计算题:1、已知A点的高程为H A=136.790米,B点的高程为H B=145.242米。
求A、B两点的高差h AB 、h BA 。
第二章水准测量一、词解释:后视读数前视读数高差闭合差二、问答题:1、叙述利用水准仪观测两点间的高差的方法。
三、计算题:1、已知A点的高程H=125.437m,A点标尺读数为1.573m,B点读数为1.152m,C点读数为2.318m,求仪器的视线高程H是多少?h AB冲C H B、M各为多少?2、已知某闭合水准路线观测结果如下图,请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及各点高程的计算n 4=i 第四章两点距离及方向的确定n =24 h 3= -2.362m 3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及高程计算表(单位:m )、名词解释:直线定线 直线定向 方位角 象限角 二、问答题:1、叙述罗盘仪测定一直线正、反磁方位角的方法。
、计算题:1、 用同一钢尺丈量甲、乙两段距离,甲段距离的往、返测值分别为 132.875m 、132.775 乙段的往、返测值分别为 353.234m 和353.334m 。
两段距离往返测量值的差数均为0.100m,问甲乙两段距离丈量的精度是否相等?若不等,哪一段距离丈量的精度高?为什么?2、已知AB线段的正磁方位角为a AB=160°,试求其反磁方位角a BA、正磁象限角R\B、反磁象限角金民并绘草图表示以上四个量。
第三章角度测量、第五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第六章地形图的应用教学实习内容一、名词解释:水平角竖直角盘左盘右视距测量比例尺比例尺精度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地形图图式地物地貌山山脊山谷鞍部盆地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首曲线计曲线面积计算二、问答题1、J6级光学经纬仪分微尺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工程测量学复习提纲

啊啊啊啊好多啊怎么背啊啊啊啊。
的工程测量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1、工程测量学的定义: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各种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
2、任务:为工程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满足工程建设个阶段的各种需求。
●勘测设计阶段:提供地形图;●施工建设阶段:施工放样测量;●运营管理阶段:工程健康监测作用:尖兵与卫士。
3、内容:地形资料的获取与表达;工程控制测量及数据处理;建筑物的施工放样;设备安装检测;工程及与工程有关的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工程测量专用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工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第二章(判断,看)第三章工程测量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1、测量误差和精度理论:(1)测量误差包括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差三种。
⏹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当观测值的误差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每一因素的影响都较小且量级相当时,则该观测值是随机变量,其误差属于偶然误差,且大多服从正态分布。
最小二乘平差法建立在观测值只含偶然误差的情况下。
⏹系统误差是大小和符号(或者方向、形状等)有规律的误差,可通过测量方案或方法的优化来消除或减弱,也可通过附加模型进行改正。
⏹粗差是大的偶然误差,其特点是数值大且随机出现,通过多余观测数可进行粗差探测和定值定位。
(2)(3)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精确度与准确度的总称。
在测量中,精度主要包括仪器的精度与数值的精度。
仪器的精度由标称精度描述,它与仪器的分辨率、制造技术与工艺等有关。
数值的精度分为相对精度与绝对精度。
⏹相对精度有两种:一种是指观测量的精度与该观测量的比值,比值越小,相对精度越高。
另一种是指一点相对于另一点特别是邻近点的精度。
⏹绝对精度是指一个观测量相对于其真值的精度,或者相对于基准点的精度。
(3)测量精度与误差的关系:测量精度与误差是密不可分的,误差小则精度高,误差大则精度低,测量精度常用中误差(又称标准差)来表示。
但是测量精度与误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精度包括精确度与准确度,精确度与偶然误差有关,准确度与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有关。
初中物理《测量的初步知识》复习提纲

初中物理《测量的初步知识》复习提纲一、测量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00字)1.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是指通过比较、计量等手段确定物体其中一种性质的过程,是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方法。
2.测量的要素:具体的测量过程包括测量对象、测量手段、测量结果和测量误差四个要素。
二、测量的方法和单位(400字)1.间接测量方法:利用一些基本定律、关系以及仪器设备进行测量,如运用三角函数定律、速度公式进行测量等。
2.直接测量方法:直接用仪器进行测量,如用显微镜、量杯、螺旋测微器等设备直接测量。
3.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是一套国际公认的度量单位,由国际计量大会制定并由国际计量局管理。
包括七个基本单位: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和 candela,以及两个辅助单位:赫兹和帕斯卡。
4.倍数单位和倍数词头:国际单位制还包括一系列倍数单位和对应的倍数词头,如千、兆、纳、皮等。
三、物理量和物理量的表示方法(300字)1.物理量的定义: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或物质其中一种特征的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2.物理量的分类:物理量可以分为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两类。
3.物理量的表示方法:物理量的表示方法包括文字表示法、符号法和数值法。
四、精密度和准确度(200字)1.精密度:指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一致性,即反映测量值彼此之间的接近程度。
2.准确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3.误差和精密度的关系: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精密度越高,误差越小。
五、测量误差及其分类(400字)1.系统误差:由于仪器不精确、环境条件变化等原因引起的误差,能够进行确定和修正,称为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由于实验条件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的原因以及观察者的主观因素等引起的误差,不可被完全消除。
3.追加误差: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人为失误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4.总误差:由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追加误差的叠加所引起的误差。
六、常用测量仪器和其原理(300字)1.显微镜:利用透镜或物镜放大被观察对象的细节。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量》复习提纲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量》复习
提纲
(一)知识点:
长度单位:
、
知道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公里)是多长。
2、知道他们之间的进率:
0毫米=1厘米
0厘米=1分米
0分米=1米
000米=1千米
00毫米=1分米
00厘米=1米
3、单位互化
例:300毫米=分米
4、简单计算
例:3000米—1000米=(
)千米
重量单位:
、
知道克、千克、吨是多重。
2、
知道他们的进率
000克=1千克
000千克=1吨(易错)
3、
单位互化
同长度单位
4、
简单计算
同长度单位
(二)易出错的题:(难题)
、3米=(
)厘米
(
)毫米=7分米
(跨单位之间单位的换算)
2、7千米—千米=(
)米
00毫米+分米=(
)分米
(既有单位换算也有简单计算)3、(
)千克=4吨
000千克+2吨=(
)吨
4、填上合适的单位:(长江、长城、黄河、铁路、公路、汽车火车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都用千米作单位;桥、一般用米作单位。
)
例:小明身高13(厘米
)
一辆卡车载重量约4(
吨
)
一个鸡蛋重0(克
)
应用题中易出
、
小明练习跑步,第一天跑了400米,第二天跑了600米,两天一共跑了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第二问要求合多少千米,这里在第一问求出1000米后,要写一个单位换算1000米=1千米)
2、把4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8分,每份多长?。
测量复习提纲整理版

心理测量一、测量与心理测量重要概念1、测量: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予事物分派数字(Stevens S S,实验心理学手册,1951)亦即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测量的三要素事物的属性(测什么?)、法则、规则(如何测?即测量原理)、数字(测量结果)3、心理测量一般的定义:1)对心理量(或心理学概念)的测量;(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2)课本的定义: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3)心理测量学的定义布朗的定义:是指对一个行为样本进行测量的系统程序;安娜斯塔西的定义:实质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可标准化的测量;4)一种动作、过程;或是实施一组项目。
心理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
即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4、心理测验:进行心理测量的工具,其形式一般为一组题目与相应的评分标准。
工具,包括问卷、测验、面试、评价中心等;或是一组项目心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根据一定法则对人的行为用数字加以确定的方法。
5、心理评估:更全面的测量,包括使用观察、访谈的方法获得有关信息。
6、行为样本:心理测量的理论取向,即认为心理测量是对有代表性的部分行为进行测量。
课本定义:从大量行为中抽取与欲测量的心理特质直接相关的一组行为进行测量,并依据对这一组行为的测量结果推断其心理特质。
这一组被抽取出来的、作为直接的测量对象的行为就是行为样本。
内在要求:①在测量和界定特定属性的行为时,心理测验并非要测量所有可能出现的行为;②一个测验的质量主要是由样本的代表性所决定。
7、个别测验:同一主试在同一时间时间内只能测量一个被试的测验;个别测验中,每次仅以一位受测者为对象,通常是由一位主试与一位被试面对面进行。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复习)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梳理本章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对本章有清晰的了解。
2、通过典题加强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帮助学生梳理本章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对本章有清晰的了解。
难点:通过典题加强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结构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要经常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也常遇到比较长短、快慢和轻重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所以,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学习物理的必要准备。
本章学习的重点是: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能进行单位变换。
测量长度,必须要确定一个标准长度,用标准长度去量被测的长度,才能得到被测长度的数值。
这个被确定的标准长度叫长度单位。
“米”是国际上规定的长度的单位。
可用字母“m”表示“米”。
同时要掌握其它长度单位换算的关系:即1米=10-3千米=101分米=102厘米=103毫米=106微米。
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1)知道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刻度尺一般指的是木尺、卷尺、钢皮尺等。
(2)知道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的。
如果刻度尺最小单位是厘米,那么测量只能准确到厘米,厘米下一位的毫米无法从刻度中读出,就要靠测量者来估计。
(3)在测量长度时,一定要将刻度尺放正并使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要使视线垂直于刻度尺。
3.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1)在测量长度读数前,一定先弄清刻度尺上标的单位和最小刻度及零点。
如果刻度尺已被磨损,起始刻度线“0”已模糊,可自行确定某一刻度为“测量零点”,把测量结果即所量到的终点刻度值减去“测量零点”的刻度值,便可得到被测物体的长度。
这种方法称“零点修正法”。
(2)测量结果的记录是由三部分组成,即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三个部分缺一都是错误的。
不标明单位的记录是无意义的。
4.要知道测量是有误差的,误差是不可避免。
《测量的初步知识》知识要点

《测量的初步知识》知识要点1、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规律。
观察使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2、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物理实验的结果都要通过测量才能得到。
3、测量长度的仪器: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螺旋测微仪);测量质量的仪器:天平;测时间的仪器:秒表;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测量电的仪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力的仪器: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测量体积的仪器:量筒、量杯。
4、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5、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米(m)作为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的单位。
6、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 1m=10 dm 1m=100cm 1m=1000mm 1m=1000000μm 1m=1000000000nm7、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测量仪器的最小刻度值叫做分度值;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即刻度尺上的最大的示数叫量程。
8、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步骤:(1)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及零刻度线是否完好无损;(2)将物体的一端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对齐,让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预备测长度平行;(3)读数时,视线应与被测物体另一端所对的刻度线垂直;(4)所读数据应包括数值和单位两部分,数值应估读到该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9、测量得到的数值和真实值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客观存在,只能减少而不能避免。
影响误差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因素:测量工具的精确程度和测量人的估计能力。
它和错误不同:误差是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客观存在的,也是允许存在的;而错误是操作者违反操作规程出现的,是可以避免且应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使用更加精确的测量工具;(2)采用更科学的测量方法;(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0、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1)累积法,如要测一张纸的厚度,我们可以先测出n张纸的总厚度,然后再用总厚度除以张数n;(2)辅助工具法,如要测球的直径,我们可以直尺和三角板相结合的方法测出;(3)化曲为直法,如用细线测图上铁路线的长度,可以采用细线摆在其上面,截取长度后,伸直再测量其长度;(4)滚轮法等。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 (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6.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7.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8.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9.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0.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1.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的初步知识》复习提纲
一、本章知识结构
㈠、长度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3km 1m=10dm 1dm=10-1m
1dm=10cm 1cm=10-1dm 1cm=10mm 1mm=10-1cm
1mm=103μm 1μm=10-3m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1nm=10-3μm 1nm=10-9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
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说出几种方法可测园柱体的周长?
答:①、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出圆柱体的直径d ,周长为πd 。
②、用纸条紧绕圆柱体一周在重叠处用打头针扎一孔,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
③、把园柱直立放在纸上,贴边用笔画一圈,再剪下对折后,用刻度尺量出折痕线长,即为直径,
再算出周长。
④、在园柱面上做标记,然后将其在平面上滚动一周,用刻度尺量出启始点到终点的距离。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
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
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
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
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
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㈡、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
避免的。
练习1、有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均匀的刻度尺测同一个物体的长度,甲、乙、丙、丁测得的结果分别是
9.98cm,10.00cm,10.01cm,9.89cm对四个测量结果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的测量误差大
B、丙的读数错误
C、丁的测量误差大
D、丁的读数错误
2、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均匀的米尺,测得小方桌边长为0.970m,后来,将该尺与标准尺校对发现它的实际长度是1.003m,则小方桌实际边长为
A、1.000m
B、0.973m
C、0.967m
D、1.030m
3、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估测、粗测是日常生活、生产经常使用的方法。
小伟同学的家距学校约1.5km的路程,请你写出粗测这段路程的两种方法。
①以通常速度骑自行车,行使一段路程,记下时间t0测量出路程S0,再测出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
的时间t则
②先用刻度尺测出步行时每一步的长度L,再测出从家到学校所走的步数N,则家到学校距离S=NL
S 0 t 0t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