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化学试题答案
初三化学自然界的水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自然界的水试题答案及解析1.用化学符号填写下列空格(1)五氧化二磷(2)硫酸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3)4个铜离子(4)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答案】(1)P2O5(2)(3) 4Cu2+(4)Ca【解析】(1)已知磷的化合价为+5价,氧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可知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2O5;(2)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则硫酸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表示为ZnSO4;(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由于1个铜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可表示为Cu2+,4个铜离子就在其前再加4,故表示为4Cu2+;(4)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根据元素符号的写法:一个字母组成的大写,二个字母组成的一大二小,故钙元素表示为Ca。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2.按要求填空:(1)用化学符号填空: 3个硫原子;1个钠离子;(2)用化学式填空:硫酸。
【答案】(1)3S (1分) Na+(1分)(2)H2SO4【解析】(1)3个硫原子表示为3S;1个钠离子表示为Na+;(2)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
【考点】化学符号的书写3.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中的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A.+2B.+4C.+6D.﹣2【答案】B【解析】由于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Na2SeO3中的Se的化合价为0﹣(+1)×2﹣(﹣2)×3=+4.故选:B.【点评】化学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应用广泛,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对化合价的计算,明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是消炎药诺氟沙星胶囊的说明书.请阅读说明书回答以下问题:(1)诺氟沙星分子中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159.5g诺氟沙星中碳元素的质量是.【答案】(1)6:1;(2)96g【解析】(1)1个诺氟沙星分子中含有18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则诺氟沙星分子中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8:3=6:1.(2)159.5g诺氟沙星中碳元素的质量是159.5g×100%=96g.【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2014年“中国水周”的宣传口号之一。
海洋科学导论考研试题及答案

海洋科学导论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海洋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海洋生物B. 海洋环境C. 海洋资源D. 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海洋环境的特点?A. 广阔性B. 连续性C. 稳定性D. 复杂性答案:C3. 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是?A. 大堡礁B. 马里亚纳海沟C. 红海D. 北极海域答案:B4. 海洋中的盐度通常是指?A. 溶解氧含量B. 溶解盐类物质的总量C. 溶解二氧化碳含量D. 溶解氮含量答案:B5. 海洋中的波浪能是一种?A. 可再生能源B. 非可再生能源C. 一次能源D. 二次能源答案:A6. 下列哪项不是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业污染C. 大气沉降D. 深海采矿答案:D7. 海洋中的“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会导致?A. 全球气温下降B. 某些地区干旱C. 全球海平面上升D. 极地冰盖融化答案:B8. 海洋科学中,“海洋地质作用”主要指的是?A. 海底地形的形成B. 海底沉积物的搬运和堆积C. 海底岩石的变质作用D. 所有上述过程答案:D9. 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指?A. 海洋动物B. 海洋植物C. 海洋微生物D. 海洋中的所有生物答案:B10. 下列哪项不是海洋科学研究的内容?A. 海洋生物多样性B. 海洋资源开发C. 海洋环境保护D. 月球表面的海洋特征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海洋科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海洋物理B. 海洋化学C. 海洋生物学D. 海洋地质学E. 海洋气象学答案:ABCDE12. 海洋资源包括哪些类型?()A. 生物资源B. 矿产资源C. 能源资源D. 旅游资源E. 空间资源答案:ABCD13.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海洋环境?()A. 气候变化B. 海流C. 人类活动D. 地球自转E. 月球引力答案:ABCE14. 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包括哪些?()A. 过度捕捞B. 生态破坏C. 污染D. 气候变化E. 外来物种入侵答案:ABCDE15. 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A. 减少污染物排放B. 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C. 限制过度捕捞D.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E. 建立海洋污染监测系统答案:ABCDE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海洋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海洋化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海洋化学试题及解析答案1. 海洋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什么?A. 海洋生物呼吸B. 海洋植物光合作用C. 海洋底部化学反应D. 大气中的氧气溶解答案:B2. 下列哪种物质在海水中的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A. 盐分B. 温度C. 溶解氧D. 压力答案:D3. 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海洋生物排放的二氧化碳B. 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C. 火山活动释放的硫化氢D.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溶解答案:D4. 海洋中磷循环的主要途径包括哪些?A. 沉积物中的磷释放B. 海洋植物的吸收C. 海洋动物的摄取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海洋化学研究的内容?A. 海水的化学成分B. 海洋生物的生理过程C. 海洋沉积物的物理性质D. 海洋污染物的分布答案:C6. 海洋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业化肥使用C. 大气沉降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海水的盐度通常用哪个单位表示?A. 克/升B. 毫克/千克C. 摩尔/摩尔D. 千分比答案:D8. 海洋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什么?A. 氨B. 硝酸盐C. 亚硝酸盐D. 氮气答案:B9. 海洋中碳循环的主要过程包括哪些?A. 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B. 海洋动物的呼吸作用C. 海洋沉积物的碳埋藏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海洋中放射性物质的来源有哪些?A. 自然衰变B. 核试验C. 工业排放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解析:1. 海洋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
2. 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压力也会增加,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3. 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溶解,这会导致海水的pH 值降低。
4. 海洋中磷循环的主要途径包括沉积物中的磷释放、海洋植物的吸收以及海洋动物的摄取。
5. 海洋化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海水的化学成分、海洋生物的生理过程以及海洋污染物的分布。
6. 海洋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排放、农业化肥使用以及大气沉降。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A卷)(含答案)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A 卷)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涂班级、姓名、学号。
3.选择类试题中,标注“不定项”的试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标注“双选”的试题,有2个正确选项;未特别标注的试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Fe-56 Ba-137一、海水中的卤素资源(本题共21分)氯、溴、碘等均可通过开发海洋资源获得,这些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溴原子,其原子核中含有35个质子和48个中子,写出该核素的化学符号___________。
核电荷数为17的卤素的简单负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2. 海水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
为除去粗盐中的、、,向粗盐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NaOH 溶液、___________,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再蒸发。
3. 室温下,甲同学配制5%的溶液100g ,乙同学配制的溶液100mL(的溶解度为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需溶质的质量相同B. 所需仪器均包括100mL 容量瓶C. 所配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D. 所配溶液质量相同4. 如图是NaClO 的发生装置。
该装置主要利用了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可实现对海水的消毒和灭藻。
2Ca +2Mg +24SO -NaCl 10.5mol L -⋅NaCl NaCl 36g /100g(1)写出该装置产生NaClO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中含有、、等杂质离子,处理过程中装置的___________极(填电极名称)易产生水垢,其主要成分是和。
若每隔5-10min 将电源正负极反接,可有效地解决结垢问题,请解释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
海洋地球化学考试题

海洋地球化学考试题海洋地球化学是研究海洋中元素、化合物和化学过程的科学领域,涉及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体中的化学成分。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海洋地球化学考试中的问题,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这些问题。
1. 请解释海水的成分及其浓度变化。
海水是一种复杂的溶液,其中含有多种元素和化合物。
其中最主要的元素是氯、钠、镁、硫、钙和钾。
此外,海水中还含有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
这些成分的浓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蒸发、降水、河流输入以及海洋生物的活动等。
不同区域的海水成分和浓度也会有所不同。
2. 请描述海洋沉积物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
海洋沉积物主要分为陆源性沉积物和生物成因沉积物两种类型。
陆源性沉积物主要是由陆地上的岩石颗粒、泥沙和粉尘经过河流、风等方式输送到海洋中形成的;生物成因沉积物则是由海洋生物的遗骸、贝壳等有机或无机物质在海底沉积形成的。
这些沉积物在海洋中的形成过程受到海洋环境、气候和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
3. 请解释海水中的盐度变化及其影响。
海水的盐度是指单位海水中所含盐类的质量。
盐度的变化受到蒸发和降水的影响,通常在赤道附近盐度较低,而在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盐度较高。
海水的盐度变化会影响海水的密度,从而影响海洋环流和海洋生物的分布。
4. 请讨论海洋酸化的原因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海洋酸化是指海水中的pH值下降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海水中碳酸盐的浓度增加所致。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影响海洋生物的钙化过程、影响海洋食物链的稳定性以及影响珊瑚礁等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以上是我对海洋地球化学考试题可能涉及到的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有其他问题,也欢迎继续提问。
章末整合

知识建构
专题知识归纳
(2) 题中已经说明, 饱和 NaCl 溶液电解生成烧碱、氯气和氢气。 (3) ①Mg(OH) 难溶于水, Ca(OH)2 微溶于水。在 K+、Na+、Mg2+等 2 阳离子中, 2+与石灰乳提供的 OH-反应生成 Mg(OH)2 沉淀。 Mg ②“充分利用当地海洋化学资源”, 暗示的是利用贝壳中的 CaCO3 生产生石灰。 ③在 MgCl2( 熔融) 还原。 反应生成的 Br2 溶于母液中, (4) ①氧化 Br-的常见气态氧化剂是 Cl2, 利用 Br2 的挥发性, 向母液中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可将 Br2 吹出。 Mg+Cl2↑的反应中, 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被
返回目录
知识建构
专题知识归纳
②以下是对生产溴单质所用的气态氧化剂寻找提供货源的设想, 其中合理的是 A.从外地购买 ( 填写代号) 。 B.从当地新建生循环
C.从本厂生产烧碱处循环 D.从本厂生产镁单质处循环 ③从多种经营综合开发, 打造大而强的现代化企业以及本厂生产 所需要的原料等方面来看, 你认为该工厂还可以再增加的生产项 目是 。
解析: 在加入 Na2CO3 溶液之前, (1) 溶液中已经加入过量的 BaCl2 溶 液和过量的 NaOH, 这时粗盐溶液里的 S 和 Mg2+都已经完全沉 淀, 2+ 也已经大部分沉淀了[ Ca Ca(OH)2 微溶],但是溶液里又多了 Ba2+和 OH-, 因此加入 Na2CO3 溶液之后 Ba2+和 Ca2+都要与 C 反 应, 在加入盐酸之前, 滤液中有过量的 NaOH 和 Na2CO3, 加盐酸的目 的就是要中和它们。
知识建构
专题知识归纳
初三化学爱护水资源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爱护水资源试题答案及解析1.2014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二届“世界水日”,本届“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Water and Energ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开发水电清洁能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B.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的重新分配,不需兴建水利工程C.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成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D.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答案】 B【解析】 A、开发水电清洁能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故A正确; B、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的重新分配,但分配不均,需兴建水利工程,故B错误; C、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成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故C正确; D、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故D正确.故选B.【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2.201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B.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的重新分配,不需兴建水利工程C.为了避免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D.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答案】B【解析】 A.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是正确的叙述;B.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的重新分配,不需兴建水利工程是错误的叙述,水的天然循环是分布不均的;C.为了避免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是正确的叙述;D.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是正确的叙述;故选B【考点】有关水资源的保护、化肥农药的使用对水资源的危害3. 201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我国出台的“史上最严环保法”更显示了铁拳整治环境污染的坚强决心.请简述水体污染的三类主要来源及相应防治措施.【答案】水污染主要来源是工厂污水的排放、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对水源的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对工厂和城市污水要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做到达标排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等.【解析】水污染主要来自工厂污水的排放、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对水源的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等.所以我们要对工厂和城市污水要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做到达标排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等.【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4.下列对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B.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就是珍爱生命C.为减少水的污染,工业上用高压泵将废水排入地下D.水能溶解许多物质,因此水是一种溶剂【答案】C【解析】A、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正确,B、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就是珍爱生命,正确,C、为减少水的污染,若工业上用高压泵将废水排入地下,污染地下水,这种做法不行,应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错误,D、水能溶解许多物质,因此水是一种溶剂,正确,故选C【考点】水资源保护,水的用途5.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不到总水量的1%,我们应爱护水资源。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提技能·达标训练1.(济南中考)以下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解析】选C。
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铝,冶炼得到金属铝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天然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海水中的镁元素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提取的金属镁属于单质,故海水提取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木材制成桌椅的过程,只是木材形状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减少海洋污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下列情况中不会造成海洋污染的是( ) w W w .A.垃圾填海B.油轮泄漏C.海水“晒盐”D.生活污水排入海洋【解析】选C。
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油轮泄漏、倾倒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海洋。
海水“晒盐”不会对海洋造成污染。
3.(建设兵团中考)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杀菌,它与水的反应式为Cl2+H2O====HCl+HClO,可用来鉴别自来水与蒸馏水的是( )A.酚酞试液B.氯化钡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解析】选D。
根据化学反应可知,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4.浩瀚无际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由海水制备金属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电解熔融的氯化镁;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
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⑤③①B.③②④①⑤C.③④②⑤①D.②④③⑤①【解析】选D。
用海水制镁应先加入Ca(OH)2,Ca(OH)2与MgCl2反应产生Mg(OH)2沉淀,过滤后得到Mg(OH)2固体,然后加入盐酸,反应得到MgCl2溶液,浓缩结晶得MgCl2固体,电解即得镁,故选D。
5.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存在于海洋表面B.“可燃冰”能燃烧,所以水也有可燃性w W w .C.“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D.“可燃冰”就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解析】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大学《化学海洋学》课程试卷海洋与环境学院海洋系2005 年级海洋化学专业主考教师:陈敏试卷类型:A卷一、填空题或选择题(15分,判断题每题1分,其它空格0.5分)1、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H 和O 。
2、开阔大洋表层水盐度通常在亚热带海域(赤道海域、亚热带海域、亚极地海域)出现极大值。
3、在现场大气压为101.325 kPa时,一定温度和盐度的海水中,某一气体的饱和含量称为该温度、盐度下该气体的溶解度。
4、在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薄膜模型中,一般而言,风速约大,薄膜层厚度约薄,海-气界面气体交换通量越大。
5、在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薄膜模型中,气体分子的海-气净扩散通量与该气体分子的分子扩散系数有关,一般而言,水体温度的增加,分子扩散系数越大;气体分子量越大,分子扩散系数越小。
6、在全球海水碳储库中,DIC 的储量最多,其下依次是DOC 、和POC 。
(从DIC、DOC、POC、PIC中选择)。
7、假设某海水的pH值完全由其无机碳体系所控制,则温度升高时,pH值降低;盐度增加时,pH值增加;压力增加时,pH值降低;Ca(Mg)CO3沉淀形成时,pH值降低。
8、海洋硝化作用是指在氧化性海水中,氨通过海洋细菌的作用被氧化成NO2-,并进一步被氧化为NO3-;海洋反硝化作用是指在溶解氧不饱和的海水中,一些异氧细菌将NO3-作为电子接受体以代谢有机物,从而将部分NO3-还原为NO2-,并进一步还原为N2。
9、与陆源腐殖质相比,海源腐殖质的芳香组分浓度一般较低,氮、硫含量比较高, 13C比较高。
10、分子式C106(H2O)106(NH3)16PO4通常被用于表征海洋中有机物的平均分子组成。
11、在不考虑N2的情况下,开阔大洋表层水的氮主要以DON 形式存在,开阔大洋深层水的氮主要以DIN 形式存在。
(从DIN、DON、PIN、PON中选择)。
12、海洋中的蛋白质是由一系列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活体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含量高低通常可用N 元素浓度来指示。
13、判断题:利用CTD实测得某海水的盐度为32.02315‰。
(×)14、判断题:开阔大洋表层水中不含有难降解的DOM。
(×)二、问答题(20分)1、与硝酸盐和活性磷酸盐不同,开阔大洋硅酸盐的垂直分布并未在1000m左右水深处表现出极大值的特征,为什么?(6分)答案:由于蛋白石的溶解相对于有机物的降解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因此溶解态硅酸盐的垂直分布没有像硝酸盐和活性磷酸盐一样在1000m水深附近产生极大值。
2、为什么溶解态Zn在北太平洋深层水中的浓度高于北大西洋深层水,而溶解态Al则相反。
(6分)答案:溶解态Zn为营养盐型痕量金属元素,它在上层水中被浮游生物所吸收,当生物死亡后,部分生源物质在上层水体再循环,另有部分通过颗粒沉降输送至中深层。
当进入中深层水体的颗粒物发生再矿化作用时,它会重新回到水体中,由于深海热盐环流的流动路径为从北大西洋流向北太平洋,北太平洋深层水的年龄要老于北大西洋,故随着年龄的增长,积累的溶解态Zn越多,故北太平洋深层水中溶解态Zn 浓度高于北大西洋。
Al为清除型元素,它在大西洋表层具有较高的输入通量,且在深海水流动过程中不断地通过颗粒物吸附从水体中清除、迁出,导致其在北太平洋深层水中的浓度低于北大西洋。
3、试分析海水中CaCO3的溶解、颗粒有机物的再矿化这两个过程对海水中的TCO2和Alk将分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8分)答案:CaCO3溶解导致Alk增加,TCO2增加。
颗粒物再矿化时,Alk不变,TCO2增加。
三、分析题(50分)1、下图为一些气体在海水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从中您可得到什么信息。
(8分)答案:(1)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度一般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2)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下图为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溶解氧的典型垂直分布图,请描述其分布特点,并解释成因。
(8分)答案:(1)500~1000m存在溶解氧极小值;(2)深水中相对较高的溶解氧;(3)北太平洋深层水溶解氧明显低于北大西洋。
中层溶解氧极小值是有机物氧化分解与富含O2冷水的平流输送之间平衡的结果。
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表层至~900m深度区间,南极中层水(AAIW)的入侵可明显看出。
北大西洋深层水(NADW)是高溶解氧海域,从60 N的表层~2000m向南至南大西洋3000m均存在溶解氧极大值。
这些NADW在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北向输送过程中逐渐损失O2。
南极底层水的形成也导致了南大洋高的溶解氧。
3、下图为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文石的垂直分布图,请描述其分布特征,并简单阐述其成因。
(8分)答案:大洋表层水对于文石是过饱和的,过饱和约4倍。
随着深度的增加,文石的过饱和程度逐渐降低,直至其跨过1Ω的线。
在太平洋水深200-400m,文石已成为不饱和。
至深层海洋,文石在深海水中=是不饱和的,其原因可能在于温度的降低、压力的升高及有机物的氧化等所致。
另外,太平洋水体文石的饱和程度小于大西洋。
原因在于太平洋深层水比大西洋深层水具有低的CO32-离子浓度(即高的CO2含量),换句话说,太平洋深层水更具腐蚀性。
这是因为海洋环流与生物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太平洋深层水年龄“老”于大西洋,因而它包含了更多由有机物再矿化所产生的CO2,从而降低CO32-离子浓度。
4、下图为北大西洋与北太平洋总碱度的垂直变化,请描述其分布特征,并简述其成因。
(8分)答案:太平洋表层水的Alk低于大西洋,而深层水的Alk高于大西洋。
表层水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大西洋由蒸发导致的高盐度,深层水的差异原因在于太平洋水年龄更老,其累积了更多由CaCO3溶解所释放的CO32-。
5、下图为南大洋表层水中硅酸盐与硝酸盐随纬度的变化情况,请比较二者的分布有何共同点与不同点,为什么?(8分)答案:硅藻吸收上层水体的的硅酸盐是非常有效的,在40︒~50︒S的海域,硝酸盐浓度较高,但硅酸盐浓度仍接近于0,说明这些海域硅酸盐浓度限制着浮游植物的生长。
在55︒S以南,硝酸盐浓度和硅酸盐浓度均比较高,这是因为存在亚极地上升流和生物吸收速率低所共同形成的,这些海域浮游植物的生长被认为受光、低温度及痕量营养盐如Fe等所限制。
6、下表为用沉积物捕集器于北太平洋环流区不同深度得到的颗粒物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垂直变化,试用图形与简单文字描述出各组分的垂直变化特征,并计算出各层位有机物的C/N比,简单阐述C/N比垂直变化的产生原因。
(10分)深度(m)碳酸盐有机物OC N (%总重量)(%有机组分)378 35.1 59.5 52.3 6.8978 72.1 16.2 45.1 5.72778 68.4 14.0 45.4 4.94280 71.6 10.7 48.9 5.35582 61.4 13.5 44.3 5.4答案:随着深度的增加,有机物、OC、N组分的含量均有所降低,而碳酸盐含量由378m-978m有所增加外,随深度变化不大。
原因在于有机物的降解导致了有机物、OC、N组分的含量的降低,而碳酸盐的溶解速率要慢于有机物的降解,因此其随深度变化较小。
各深度C/N比分别为:378 m: 8.97; 978m: 9.23; 2778m: 10.81; 4280m: 10.76; 5582m: 9.57。
其垂直分布显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至2778m后相对稳定。
原因在于颗粒有机氮组分的降解速率快于有机碳组分。
四、 计算题(15分)1、 假设某组分仅由河流输入海洋,其在河水中的平均浓度为2 mg/L ,在开阔海洋混合层与深层水中的浓度分别为4 mg/L 和16 mg/L ,试计算该组分从混合层中以颗粒沉降迁出的份额及其在海洋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已知混合层与河水的体积比为30;海洋水体周转一次的时间为1000 a )。
(9分)答案:已知C r =2 mg/L, C s =4 mg/L; C d =16 mg/L;30V V river mix =;T mix =1000 a ,由: riverdeep river surfaceC C 301C C 301•+•-=g 得组分从混合层中以颗粒沉降迁出的份额(g )为:g=0.75.由混合层颗粒物迁出进入深层箱子的元素最终埋藏于沉积物的份额(f )为:)C C C C (V V 11f river surface river deep river mix -+= = 0.0055该组分在海水中的停留时间为:1000/(fg )= 2.42×105 a2、 假设开阔大洋与沿岸海域浮游植物的Fe:C 原子比分别为1:33000和1:3300,已知全球海洋的初级生产力为2.6×1015 molC/a ,沿岸海域单位面积的初级生产力是开阔大洋单位面积初级生产力的4倍,且 沿岸海域面积是开阔大洋面积的1/9,试计算沿岸海域与开阔大洋浮游植物每年吸收的Fe 量。
(6分)答案: 沿岸海域初级生产力 = 0.8×1015 molC/a ;开阔大洋初级生产力 = 1.8×1015 molC/a沿岸海域浮游植物吸收的Fe = 242×109 molFe/a ;开阔大洋浮游植物吸收的Fe = 55×109 molF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