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2005年级化学海洋学期末考试试题A
大学考试资料-化学海洋学复习题

化学海洋学期末考核题型填空题(约20分)单项选择题(约10分)正误判断题(约10分)概念解释(约15分)简答题(约35分)化学海洋学常识性数据1、标准海水的实用盐度通常为35;其氯度为19.475‰。
2、海水的总碱度约为2.3mmol/L;其中碳酸碱度所占比例最大。
3、海水的pH范围约7.5-8.5之间,所以海水一般呈弱碱性,一般认为海水得pH主要受二氧化碳体系的控制;陆地水一般呈弱酸性。
4、海水的离子强度约为0.7(单位?);密度约为1.025(单位?)。
5、化学海洋学最关注在海水中停留数天的悬浮颗粒。
6、钾40对海水中放射性贡献的百分比。
7、海水中平均停留时间最长、最短的元素及其停留时间。
8、海水中水的平均停留时间。
9、海水的更新时间。
10、到目前为止,海水中被鉴定的有机物大约占到50%。
1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及其在海水中的含量。
12、海水的平均深度近4000米,最大深度约11000米;风混合层深度约40米,真光层深度在200以内,温跃层下缘深度0米(极锋处)~1000米(赤道附近);13、海水垂直方向上的混合强度远远弱于水平方向。
海水中分子扩散系数、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涡流扩散系数的数量级。
14、海水中的氮元素95.2%以溶解氮气的形式存在,而氮气生物与化学惰性突出。
15、海水体系中DIC、DIP、DISi、DIN的主要存在形式及其所占比例。
问答题(部分示例,具体考核内容以各章知识点为准)1、请多角度概括海水的化学组成。
2、为什么(相对于大西洋而言)太平洋深层水中硅的富集倍数,高于氮和磷。
3、河口海区水体化学环境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海水中生源要素水平分布的典型特征是什么?请解释该分布的成因。
5、请解释海水化学物质的来源和维持海水化学组成恒定的机制。
6、什么是元素在河口水体中的保守和非保守行为;它有哪几种类型,并分别解释;影响元素非保守行为的因素是什么?7、简述18O或氘的纬度效应及其成因。
厦门大学无机化学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 ( 共18题 35分 ) 1. 2 分InCl 2为逆磁性化合物,其中In 的化合价为…………………………………………( ) (A) +1 (B) +2 (C) +3 (D) +1和+32. 2 分下列氢化物中,在室温下与水反应不产生氢气的是…………………………………( ) (A) LiAlH 4 (B) CaH 2 (C) SiH 4 (D) NH 33. 2 分和水反应得不到H 2O 2的是……………………………………………………………( ) (A) K 2O 2 (B) Na 2O 2 (C) KO 2 (D) KO 34. 2 分下列物质的水解产物中既有酸又有碱的是………………………………………… ( ) (A) Mg 3N 2 (B) SbCl 5 (C) POCl 3 (D) NCl 35. 2 分有关H 3PO 4、H 3PO 3、H 3PO 2不正确的论述是…………………………………( ) (A) 氧化态分别是+5,+3,+1 (B) P 原子是四面体几何构型的中心 (C) 三种酸在水中的离解度相近 (D) 都是三元酸6. 2 分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有颜色的一组化合物是…………………………………… ( ) (A) SiCl 4,SnCl 4,PbO (B) CCl 4,NO 2,HgI 2 (C) SiC ,B 2H 6,N 2O 4 (D) PbO 2,PbI 2,SnS7. 2 分下列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 ( ) (A) Li 2O 2 (B) Na 2O 2 (C) K 2O 2 (D) Rb 2O 28. 2 分1 mol 下列各物质溶于1 dm 3水中,生成的溶液 中H + 浓度最高的是……………( ) (A) SO 3 (B) P 4O 10 (C) HF (D) MgH2 厦门大学“无机化学(二)”课程试卷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材料系2004年级化学各专业试卷类型:(A 卷)对于H 2O 2和N 2H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二元弱酸 (B) 都是二元弱碱 (C) 都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D) 都可与氧气作用10. 2 分下列分子式中错误的是……………………………………………………………… ( ) (A) SF 2 (B) SF 3 (C) SF 4 (D) SOF 411. 2 分O 22-可作为…………………………………………………………………………… ( )(A) 配体 (B) 氧化剂 (C) 还原剂 (D) 三者皆可12. 2 分下列含氧酸根中,属于环状结构的是……………………………………………… ( )(A) S O 462-(B) S O 3102-(C) P O 393-(D) P O 3105-13. 2 分BF 3通入过量的Na 2CO 3溶液,得到的产物是………………………………………( ) (A) HF 和H 3BO 3 (B) HBF 4和B(OH)3 (C) NaBF 4和NaB(OH)4 (D) HF 和B 4O 314. 2 分下列含氧酸中酸性最弱的是………………………………………………………… ( ) (A) HClO 3 (B) HBrO 3 (C) H 2SeO 4 (D) H 6TeO 615. 2 分下列各组物质氧化性变化次序不正确的是………………………………………… ( ) (A) HNO 3 > H 3PO 4 > H 3AsO 4 (B) HBrO 3 > HClO 3 > HIO 3 (C) H 2SeO 4 > H 6TeO 6> H 2SO 4 (D) HClO 4 > H 2SO 4 > H 3PO 416. 2 分锌粉与酸式亚硫酸钠反应生成……………………………………………………… ( ) (A) Na 2S 2O 4 (B) Na 2S 2O 3 (C) Na 2SO 3 (D) Na 2SO 417. 2 分用于制备K 2S 2O 8的方法是……………………………………………………………( ) (A) 在过量的硫酸存在下,用高锰酸钾使K 2SO 4氧化 (B) 在K + 离子存在下,往发烟硫酸中通入空气(C) 在K + 离子存在下,电解使硫酸发生阳极氧化作用 (D) 用氯气氧化硫代硫酸钾K 2S 2O 3鉴别Sn4+和Sn2+离子,应加的试剂为…………………………………………………()(A) 盐酸(B) 硝酸(C) 硫酸钠(D) 硫化钠(过量)二、填空题( 共8题25分)19. 5 分比较下列各物质的性质:(1) BeCl2和CaCl2的沸点,前者______________后者;(2) NH3和PH3的碱性,前者______________后者;(3) NaOCl和NaClO3的氧化性,前者______________后者;(4) BaCrO4和CaCrO4在水中的溶解度,前者______________后者;(5) TlCl和TlCl3的水解度,前者______________后者。
化学海洋学答案

课程名称:《化学海洋学》(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考试要求:)一,填空( 每空1分,共计20分)1)海洋有机质按生物化学类别分类可分为_类脂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多肽、腐殖质,烃和氯代烃、维生素类和色素。
2)开阔大洋表层水盐度通常在___亚热带海域____(赤道海域、亚热带海域、亚极地海域)出现极大值。
3)在现场大气压为101.325 kPa时,一定温度和盐度的海水中,某一气体的饱和含量称为该温度、盐度下该气体的___溶解度_____。
4)在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薄膜模型中,一般而言,风速约大,薄膜层厚度越_____薄___,海-气界面气体交换通量越_____大___ 。
5)在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薄膜模型中,气体分子的海-气净扩散通量与该气体分子的分子扩散系数有关,一般而言,水体温度的增加,分子扩散系数越__大______;气体分子量越大,分子扩散系数越___小____ 。
6)在全球海水碳储库中,___ DIC _____的储量最多,其下依次是__ DOC_____和_ POC _。
(从DIC、DOC、POC、PIC中选择)。
7)假设某海水的pH值完全由其无机碳体系所控制,则温度升高时,pH值降低;盐度增加时,pH值增加;压力增加时,pH值降低;Ca(Mg)CO3沉淀形成时,pH值降低。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新生产力由光合作用区域以外所提供营养盐支持的净初级生产力份额,称为新生产力2)富营养化海水中营养物质过度增加,并导致生态系统有机质增多、低氧区形成、藻华暴发等一些异常改变的过程。
3)成岩作用沉积物在沉积和埋藏时所发生的所有过程的通用术语。
它包括沉积物与上覆水接触时所发生的变化以及沉积物和上覆水脱离接触时所发生的变化。
成岩过程改变了沉积物的构造、结构和矿物学性质,并导致最后形成坚硬的岩石。
4)表观溶解氧假设海表面水体与大气处于平衡,水体的含氧量达到饱和,水体下沉后,由于有机物等的分解,氧的含量发生了变化,两者之差称为AOU。
海洋化学复习题目

Chap02 海洋的形成和海水的组成
❖ 1、海水组成恒比定律Marcet/Dittmar; ❖ 2、海水组成恒的原因是什么? ❖ 3、原始与现在海水的性质?原始海水与现代海水组成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 原是海水还原性质的重要依据。 ❖ 4、海水中元素的来源; ❖ 5、海洋中主要的保守性元素有哪些(阳离子、阴离子及分子)? ❖ 6、盐度与氯度概念; ❖ 7、元素逗留时间; ❖ 8、如何计算海水中元素的逗留时间? ❖ 9、海洋中盐度的分布特点。 ❖ 10、海水成分的古今组成、性质及其演化。
❖ 1、海洋中主要营养盐有哪些?其主要来源及主要存在形式? ❖ 2、海洋中营养盐在海洋中/地球上分布规律(包括纵向和横向)。 ❖ 3、海洋中营养盐循环方式,三种营养盐循环方式有什么不同及其原因是什么? ❖ 4、何谓“HNLC”海域?铁是如何影响海洋生物作用的? ❖ 5、熟悉有关营养盐的计算,参见平时作业及课件? ❖ 6、氮、磷在海水中存在形态、含量及分布? ❖ 7、熟悉海洋氮循环的关键过程。氮磷营养盐的限制性。 ❖ 8、熟悉Si在海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其分布/再生模式与N、P有什么不同,
Chap04 海水中二氧化碳-碳酸盐体系
❖ 1、为什么要研究和学习海水中二氧化碳-碳酸盐体系? ❖ 2、掌握海水碳酸盐体系的pH标度; ❖ 3、温度、压力以及盐度是如何影响pH值的? ❖ 4、海水碳酸盐体系各分量是如何影响pH值的? ❖ 5、碱度(总碱度、碳酸盐碱度)与总二氧化碳体系(TCO2/DIC)概念; ❖ 6、为什么说海水中总碱度是保守性参数? ❖ 7、二氧化碳系统各参数(pH值、TCO2、TA、pCO2、)分布变化规律和影
总复习
❖ Chap01 绪 论 ❖ 1、海洋化学概念及其研究内容。 ❖ 2、海洋化学的基本作用有哪些? ❖ 3、海洋中的界面作用类型有哪些? ❖ 4、海洋资源利用及其所产生的海洋环境问题。 ❖ 5、海洋与人类的关系。(调节气候、海洋资源、海洋运输、现代
海洋科学基础知识考试考核试卷

D.海洋生物修复
20.下列哪些国家参与了南极洲的科学研究?()
A.美国
B.中国
C.俄罗斯
D.澳大利亚
(以下为答题纸,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海洋中,最靠近海岸线的海域被称为______。()
2.海水中含有的主要气体是______。()
B.波浪能
C.海流能
D.海水温差能
8.下列哪些海域是海洋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地区?()
A.热带珊瑚礁
B.极地海域
C.深海热液喷口
D.河口三角洲
9.以下哪些是海洋科学研究的方法?()
A.海洋遥感
B.海洋钻探
C.海洋浮标
D.深海潜水器
10.下列哪些组织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B.国际海洋组织
8.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
9.国际海洋法中规定的领海宽度是______海里。()
10.海洋中,一种由细菌提供能量支持,不依赖阳光的生态系统是______。()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赤潮由藻类过量繁殖引起,影响水质和生物多样性,防治措施包括监测和控制污染物排放,以及使用生物控制方法。
3.可持续原则包括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公平利用和代际公平。实际应用如实施渔业配额、建立海洋保护区等。
4.海洋污染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排放等,影响生态和人类健康,对策包括加强立法、污染源控制、提高环保意识等。
1.领海
2.氧气
海洋化学分析考核试卷

B.氧气溶解
C.碳酸盐沉淀
D.温度降低
19.海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A.光照强度
B.水温
C.营养盐浓度
D. A和B
20.下列哪种现象可以说明海洋环境受到了污染?()
A.海水颜色变化
B.海水味道改变
C.海洋生物死亡
D.所有上述现象
(请在此处继续填写解答题、计算题等其它题型内容,如果需要)
9. AD
10. ABCD
11. ABCD
12. ABCD
13. AB
14. ACD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D
19. ABCD
20. ABCD
三、填空题
1.氯化钠
2.温度
3.营养盐
4.温度和二氧化碳溶解度
5.光合作用
6.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7.营养盐浓度
8.石油
9.生物指标
3.海洋污染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和农业肥料使用等,防治措施有加强监管、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建立海洋保护区等。
4.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其生长受光照强度、营养盐浓度和水温等因素限制。
A.浮游植物
B.浮游动物
C.有机碎屑
D.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物
15.海洋石油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
A.生物死亡
B.生物群落结构改变
C.繁殖能力下降
D.生物种类减少
16.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海洋中的化学成分?()
A.河流输入
B.大气沉降
C.海底热液活动
D.人类活动
17.海洋中的主要污染物类别有:()
化学海洋学复习题教学文稿

化学海洋学复习题化学海洋学期末考核题型填空题(约20分)单项选择题(约10分)正误判断题(约10分)概念解释(约15分)简答题(约35分)化学海洋学常识性数据1、标准海水的实用盐度通常为35;其氯度为19.475‰。
2、海水的总碱度约为2.3mmol/L;其中碳酸碱度所占比例最大。
3、海水的pH范围约7.5-8.5之间,所以海水一般呈弱碱性,一般认为海水得pH主要受二氧化碳体系的控制;陆地水一般呈弱酸性。
4、海水的离子强度约为0.7(单位?);密度约为1.025(单位?)。
5、化学海洋学最关注在海水中停留数天的悬浮颗粒。
6、钾40对海水中放射性贡献的百分比。
7、海水中平均停留时间最长、最短的元素及其停留时间。
8、海水中水的平均停留时间。
9、海水的更新时间。
10、到目前为止,海水中被鉴定的有机物大约占到50%。
1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及其在海水中的含量。
12、海水的平均深度近4000米,最大深度约11000米;风混合层深度约40米,真光层深度在200以内,温跃层下缘深度0米(极锋处)~1000米(赤道附近);13、海水垂直方向上的混合强度远远弱于水平方向。
海水中分子扩散系数、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涡流扩散系数的数量级。
14、海水中的氮元素95.2%以溶解氮气的形式存在,而氮气生物与化学惰性突出。
15、海水体系中DIC、DIP、DISi、DIN的主要存在形式及其所占比例。
问答题(部分示例,具体考核内容以各章知识点为准)1、请多角度概括海水的化学组成。
2、为什么(相对于大西洋而言)太平洋深层水中硅的富集倍数,高于氮和磷。
3、河口海区水体化学环境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海水中生源要素水平分布的典型特征是什么?请解释该分布的成因。
5、请解释海水化学物质的来源和维持海水化学组成恒定的机制。
6、什么是元素在河口水体中的保守和非保守行为;它有哪几种类型,并分别解释;影响元素非保守行为的因素是什么?7、简述18O或氘的纬度效应及其成因。
厦大海洋科学导论题目

海洋科学导论题目一、填空题1、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据此则东海属于海,渤海属于海,地中海属于海。
2、一只船在极地融冰区通过时, 船只不能前进或进速甚为缓慢,这就是”死水”现象.其原因是在淡咸水的界面上产生。
3、海水的沸点和冰点与盐度有关,即随盐度的增大,沸点而冰点。
4、源地和形成机制,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的宏大水体称为水团,特性作为分析水团的主要指标。
5、根据经典性观点,现代陆架上主要分布着三种沉积物:、、。
6、海水中由、、等元素组成的某些盐类,是海洋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通常称为。
7、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公转所产生的公转惯性离心力与月球引力的合力称为。
8、海洋生物通过同化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称为。
9、海洋中水的收入主要靠、和;支出主要有和10、大洋西岸流线密集、流速大;而大洋东岸稀疏、流速小,这种现象被称为。
11、深水波的群速为波速的;浅水波的群速与波速,群速也可视为波动能量的传递速度。
12、根据潮汐静力理论,在赤道上永远出现;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两极高纬地区出现;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在其他纬度上出现日不等现象,越靠近赤道,的成分越大,反之,越靠近南、北极的成分越显著。
二、名词解释1、饱和水汽压2、两极同源3、地转流4、科氏力5、生物多样性三、简答题1、简述影响海水对CO2吸收的因素有哪些?2、简述上升流产生的几种机制。
3、简述声在海洋中传播与哪些海洋参数有关系?4、简要回答大气的垂直分层情况及其温度变化的大致趋势。
5、海洋内波的特征有哪些?四、作图题1、用图简要说明全球海洋表面经向温度、盐度和密度变化情况。
(5分)2、用图简要说明经向全球气压带以及气压带之间的风向,并简要注明理论上在气压带之间表层洋流的流向。
(10分)五、论述题1、根据所学知识简要阐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
2、东西边界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简述海洋中的N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大学2005年级化学海洋学期末考试试题A一、填空题或选择题(15分,判断题每题1分,其它空格0.5分)1、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和。
2、开阔大洋表层水盐度通常在(赤道海域、亚热带海域、亚极地海域)出现极大值。
3、在现场大气压为101.325 kPa时,一定温度和盐度的海水中,某一气体的饱和含量称为该温度、盐度下该气体的。
4、在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薄膜模型中,一般而言,风速约大,薄膜层厚度约,海-气界面气体交换通量越。
5、在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薄膜模型中,气体分子的海-气净扩散通量与该气体分子的分子扩散系数有关,一般而言,水体温度的增加,分子扩散系数越;气体分子量越大,分子扩散系数越。
6、在全球海水碳储库中,的储量最多,其下依次是、和。
(从DIC、DOC、POC、PIC中选择)。
7、假设某海水的pH值完全由其无机碳体系所控制,则温度升高时,pH值;盐度增加时,pH值;压力增加时,pH值;Ca(Mg)CO3沉淀形成时,pH值。
8、海洋硝化作用是指;海洋反硝化作用是指。
9、与陆源腐殖质相比,海源腐殖质的芳香组分浓度一般较,氮、硫含量比较, 13C比较。
10、分子式通常被用于表征海洋中有机物的平均分子组成。
11、在不考虑N2的情况下,开阔大洋表层水的氮主要以形式存在,开阔大洋深层水的氮主要以形式存在。
(从DIN、DON、PIN、PON中选择)。
12、海洋中的蛋白质是由一系列通过结合而成,活体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含量高低通常可用元素浓度来指示。
13、判断题:利用CTD实测得某海水的盐度为32.02315‰。
()14、判断题:开阔大洋表层水中不含有难降解的DOM。
()二、问答题(20分)1、与硝酸盐和活性磷酸盐不同,开阔大洋硅酸盐的垂直分布并未在1000m左右水深处表现出极大值的特征,为什么?(6分)2、为什么溶解态Zn在北太平洋深层水中的浓度高于北大西洋深层水,而溶解态Al则相反。
(6分)3、试分析海水中CaCO3的溶解、颗粒有机物的再矿化这两个过程对海水中的TCO2和Alk将分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8分)三、分析题(50分)1、下图为一些气体在海水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从中您可得到什么信息。
(8分)2、下图为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溶解氧的典型垂直分布图,请描述其分布特点,并解释成因。
(8分)3、下图为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文石的垂直分布图,请描述其分布特征,并简单阐述其成因。
(8分)4、下图为北大西洋与北太平洋总碱度的垂直变化,请描述其分布特征,并简述其成因。
(8分)5、下图为南大洋表层水中硅酸盐与硝酸盐随纬度的变化情况,请比较二者的分布有何共同点与不同点,为什么?(8分)6、下表为用沉积物捕集器于北太平洋环流区不同深度得到的颗粒物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垂直变化,试用图形与简单文字描述出各组分的垂直变化特征,并计算出各层位有机物的C/N比,简单阐述C/N比垂直变化的产生原因。
(10分)碳酸盐有机物OC N 深度(m)(%总重量)(%有机组分)37835.159.552.3 6.897872.116.245.1 5.7277868.414.045.4 4.9428071.610.748.9 5.3558261.413.544.3 5.4四、计算题(15分)1、假设某组分仅由河流输入海洋,其在河水中的平均浓度为2 mg/L,在开阔海洋混合层与深层水中的浓度分别为4mg/L和16 mg/L,试计算该组分从混合层中以颗粒沉降迁出的份额及其在海洋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已知混合层与河水的体积比为30;海洋水体周转一次的时间为1000a)。
(9分)2、假设开阔大洋与沿岸海域浮游植物的Fe:C原子比分别为1:33000和1:3300,已知全球海洋的初级生产力为2.6×1015molC/a,沿岸海域单位面积的初级生产力是开阔大洋单位面积初级生产力的4倍,且沿岸海域面积是开阔大洋面积的1/9,试计算沿岸海域与开阔大洋浮游植物每年吸收的Fe量。
(6分)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或选择题(15分,判断题每题1分,其它空格0.5分)1、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H 和 O 。
2、开阔大洋表层水盐度通常在亚热带海域(赤道海域、亚热带海域、亚极地海域)出现极大值。
3、在现场大气压为101.325 kPa时,一定温度和盐度的海水中,某一气体的饱和含量称为该温度、盐度下该气体的溶解度。
4、在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薄膜模型中,一般而言,风速约大,薄膜层厚度约薄,海-气界面气体交换通量越大。
5、在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薄膜模型中,气体分子的海-气净扩散通量与该气体分子的分子扩散系数有关,一般而言,水体温度的增加,分子扩散系数越大;气体分子量越大,分子扩散系数越小。
6、在全球海水碳储库中, DIC 的储量最多,其下依次是 DOC 、和 POC 。
(从DIC、DOC、POC、PIC中选择)。
7、假设某海水的pH值完全由其无机碳体系所控制,则温度升高时,pH值降低;盐度增加时,pH值增加;压力增加时,pH值降低;Ca(Mg)CO3沉淀形成时,pH值降低。
8、海洋硝化作用是指在氧化性海水中,氨通过海洋细菌的作用被氧化成NO2-,并进一步被氧化为NO3-;海洋反硝化作用是指在溶解氧不饱和的海水中,一些异氧细菌将NO3-作为电子接受体以代谢有机物,从而将部分NO3-还原为NO2-,并进一步还原为N2。
9、与陆源腐殖质相比,海源腐殖质的芳香组分浓度一般较低,氮、硫含量比较高, 13C比较高。
10、分子式C106(H2O)106(NH3)16PO4通常被用于表征海洋中有机物的平均分子组成。
11、在不考虑N2的情况下,开阔大洋表层水的氮主要以 DON 形式存在,开阔大洋深层水的氮主要以 DIN 形式存在。
(从DIN、DON、PIN、PON中选择)。
12、海洋中的蛋白质是由一系列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活体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含量高低通常可用 N 元素浓度来指示。
13、判断题:利用CTD实测得某海水的盐度为32.02315‰。
(×)14、判断题:开阔大洋表层水中不含有难降解的DOM。
(×)二、问答题(20分)1、与硝酸盐和活性磷酸盐不同,开阔大洋硅酸盐的垂直分布并未在1000m左右水深处表现出极大值的特征,为什么?(6分)答案:由于蛋白石的溶解相对于有机物的降解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因此溶解态硅酸盐的垂直分布没有像硝酸盐和活性磷酸盐一样在1000m水深附近产生极大值。
2、为什么溶解态Zn在北太平洋深层水中的浓度高于北大西洋深层水,而溶解态Al则相反。
(6分)答案:溶解态Zn为营养盐型痕量金属元素,它在上层水中被浮游生物所吸收,当生物死亡后,部分生源物质在上层水体再循环,另有部分通过颗粒沉降输送至中深层。
当进入中深层水体的颗粒物发生再矿化作用时,它会重新回到水体中,由于深海热盐环流的流动路径为从北大西洋流向北太平洋,北太平洋深层水的年龄要老于北大西洋,故随着年龄的增长,积累的溶解态Zn越多,故北太平洋深层水中溶解态Zn 浓度高于北大西洋。
Al为清除型元素,它在大西洋表层具有较高的输入通量,且在深海水流动过程中不断地通过颗粒物吸附从水体中清除、迁出,导致其在北太平洋深层水中的浓度低于北大西洋。
3、试分析海水中CaCO3的溶解、颗粒有机物的再矿化这两个过程对海水中的TCO2和Alk将分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8分)答案:CaCO3溶解导致Alk增加,TCO2增加。
颗粒物再矿化时,Alk不变,TCO2增加。
三、分析题(50分)1、下图为一些气体在海水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从中您可得到什么信息。
(8分)答案:(1)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度一般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2)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下图为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溶解氧的典型垂直分布图,请描述其分布特点,并解释成因。
(8分)答案:(1)500~1000m存在溶解氧极小值;(2)深水中相对较高的溶解氧;(3)北太平洋深层水溶解氧明显低于北大西洋。
中层溶解氧极小值是有机物氧化分解与富含O2冷水的平流输送之间平衡的结果。
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表层至~900m深度区间,南极中层水(AAIW)的入侵可明显看出。
北大西洋深层水(NADW)是高溶解氧海域,从60 N的表层~2000m向南至南大西洋3000m均存在溶解氧极大值。
这些NADW在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北向输送过程中逐渐损失O2。
南极底层水的形成也导致了南大洋高的溶解氧。
3、下图为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文石的垂直分布图,请描述其分布特征,并简单阐述其成因。
(8分)答案:大洋表层水对于文石是过饱和的,过饱和约4倍。
随着深度的增加,文石的过饱和程度逐渐降低,直至其跨过的线。
在太平洋水深200-400m,文石已成为不饱和。
至深层海洋,文石在深海水中是不饱和的,其原因可能在于温度的降低、压力的升高及有机物的氧化等所致。
另外,太平洋水体文石的饱和程度小于大西洋。
原因在于太平洋深层水比大西洋深层水具有低的CO32-离子浓度(即高的CO2含量),换句话说,太平洋深层水更具腐蚀性。
这是因为海洋环流与生物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太平洋深层水年龄“老”于大西洋,因而它包含了更多由有机物再矿化所产生的CO2,从而降低CO32-离子浓度。
4、下图为北大西洋与北太平洋总碱度的垂直变化,请描述其分布特征,并简述其成因。
(8分)答案:太平洋表层水的Alk低于大西洋,而深层水的Alk高于大西洋。
表层水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大西洋由蒸发导致的高盐度,深层水的差异原因在于太平洋水年龄更老,其累积了更多由CaCO3溶解所释放的CO32-。
5、下图为南大洋表层水中硅酸盐与硝酸盐随纬度的变化情况,请比较二者的分布有何共同点与不同点,为什么?(8分)答案:硅藻吸收上层水体的的硅酸盐是非常有效的,在40︒~50︒S的海域,硝酸盐浓度较高,但硅酸盐浓度仍接近于0,说明这些海域硅酸盐浓度限制着浮游植物的生长。
在55︒S以南,硝酸盐浓度和硅酸盐浓度均比较高,这是因为存在亚极地上升流和生物吸收速率低所共同形成的,这些海域浮游植物的生长被认为受光、低温度及痕量营养盐如Fe等所限制。
6、下表为用沉积物捕集器于北太平洋环流区不同深度得到的颗粒物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垂直变化,试用图形与简单文字描述出各组分的垂直变化特征,并计算出各层位有机物的C/N比,简单阐述C/N比垂直变化的产生原因。
(10分)碳酸盐有机物OC N 深度(m)(%总重量)(%有机组分)37835.159.552.3 6.897872.116.245.1 5.7277868.414.045.4 4.9428071.610.748.9 5.3558261.413.544.3 5.4答案:随着深度的增加,有机物、OC、N组分的含量均有所降低,而碳酸盐含量由378m-978m有所增加外,随深度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