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手法治疗探讨(精)

合集下载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少年脊柱侧弯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青少年脊柱侧弯,也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S),是一种复杂的脊柱三维畸形疾病,通常在青春发育前期发病,不仅影响患者的体型外貌,更可能导致心肺功能受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诊疗技术的进步,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干预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青少年脊柱侧弯诊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二、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成因与发病机制青少年脊柱侧弯(S)是一种复杂的脊柱疾病,其成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然而,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观察,科学家们已经提出了一些主要的理论和假说。

遗传因素在AI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患有AIS的患者的家族史中,脊柱侧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已经被证实与AIS的风险增加有关,如HLBTB6和WNT等基因。

这些基因可能通过影响脊柱发育、骨代谢或神经肌肉功能等方式参与AIS的发病。

生长发育异常也是AIS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脊柱在这个阶段也会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结构的变化。

如果脊柱的生长板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机械应力、激素水平等,就可能导致脊柱侧弯的发生。

脊柱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等软组织也可能因为生长发育的异常而失去平衡,进而引发脊柱侧弯。

环境因素也对S的发病产生一定的影响。

生活习惯、运动方式、坐姿不良等都可能导致脊柱的力学平衡失调,从而增加患脊柱侧弯的风险。

一些疾病和药物也可能影响脊柱的发育和功能,如神经纤维瘤病、脊柱结核等,以及某些激素类药物和抗癌药物等。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成因与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遗传、生长发育、环境等因素。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疾病的本质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和探索。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法治疗的现状分析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法治疗的现状分析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法治疗的现状分析2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51摘要:脊柱侧弯又称为脊柱侧凸,是一种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的脊柱三维畸形,特发性脊柱侧弯是其中较为特殊、常见的一种,发生在10岁至骨骺闭合前的青春期的被称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虽然治疗方式较多,但多数患者及其家属更倾向于保守治疗,以手法治疗为典型代表。

本文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发病情况入手,总结手法治疗现状,旨在为此类患者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法治疗;现状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在全部侧弯中占比超过80%,现阶段病因尚未明确,多以延缓侧弯进展、矫正侧弯角度为主要治疗原则[1]。

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两大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费用高昂、存在并发症风险,多数患者更易接受手法保守治疗。

手法治疗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也不断更新和进展,本文总结其现状做如下综述。

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发病现况据多项不同地区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2-3]。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指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处于0.47%-5.20%之间,随地区不同该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异,我国发病率为2%左右。

我国一项惠州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年龄段12-13岁的青少年是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多发人群,占比为5.08%,随后依次为14岁以上(4.87%)、10-11岁(4.26%),6-7岁发病率最低,为2.13%。

北京某地区对高考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161名高考学生中3.51%发生脊柱侧弯。

研究表明,青少年脊柱侧弯可能与久坐少动、运动方式不正确,不良姿态等因素有关。

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法治疗种类关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法治疗的种类较多,且名称各不相同,常见手法治疗方式包括中医正骨、关节松动术、推拿、按摩等。

根据不同治疗机制将其分为,关节整复类、软组织松解类两类,国内、国外治疗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

推拿正骨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研究进展

推拿正骨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研究进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第21卷第23期157作者简介:马兵,2018年毕业于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现就职于甘肃省礼县宽川镇中心卫生院,2018年9月至今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参加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

通信作者*:吴建民,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综述·推拿正骨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研究进展马兵1,吴建民2*,张月萍3(1.甘肃省礼县宽川镇中心卫生院,甘肃 陇南 742202;2.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3.甘肃省人民医院红古分院儿科,甘肃 兰州 730084)摘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 )是目前国际社会较为关注的青少年疾病,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为探讨推拿正骨手法在AIS 保守治疗中的作用,笔者系统收集了近15年内关于推拿正骨手法治疗该病的文章,其中单纯手法记录6篇,手法结合导引练功、针刺、牵引等其中一种疗法的9篇,结合多种疗法的2篇,通过归纳总结,发现推拿正骨手法具有安全性高、无副作用、民众接受易等优势,并且配合一种或多种其他疗法时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在AIS 保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推拿正骨手法;临床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21.23.056本文引用格式:马兵,吴建民,张月萍.推拿正骨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23):157-158,160.0 引言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又称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指发生于青春期前后的脊柱冠状面、矢状面及轴面的畸形,该病多发于10~20岁的青少年,女性较多见,是青少年肌肉骨骼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常导致脊柱-骨盆矢状面失衡,合并胸廓畸形、心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占所有脊柱侧弯疾病的75%~80%。

治疗脊柱侧弯方法

治疗脊柱侧弯方法

治疗脊柱侧弯方法
治疗脊柱侧弯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脊柱侧弯,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症状和减轻不适感。

包括进行物理疗法、按摩、理疗、矫正体位等。

2. 按摩和理疗:通过按摩和理疗可以舒缓脊柱侧弯带来的肌肉紧张和疼痛,同时可以改善脊柱的位移。

3. 矫正体位: 通过调整睡姿和坐姿,使用正确的躺姿和坐姿来保持脊柱的正确位置。

4. 物理疗法:包括刮痧、拔罐、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疗法以及电疗、热疗等物理疗法,可以缓解肌肉疼痛、改善脊柱姿势。

5.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脊柱侧弯,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病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脊柱植入物的支撑和矫正来修复脊柱的形态和功能。

值得强调的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脊柱侧弯的类型、严重程度、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等等。

如果您患有脊柱侧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者脊柱专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选择。

(完整版)脊柱侧弯的手法矫正治疗

(完整版)脊柱侧弯的手法矫正治疗

• 纠正脊柱侧弯的关键因素 , 给一个空间或出路让侧弯 的脊柱伸展
• 1。调整下移侧弯的主弯,由胸椎向下移动到腰椎, 可以解决剃刀背的难堪;

2。纠正脊柱的旋转,帮助突出的肋骨平复;

3。将侧弯转化成正常的胸腰椎生理弯曲的一部分。
直接矫正法和间接矫正法
• 直接矫正法:就是直接施力在需要矫正的 椎体上,不需要锁定关节。胸椎和骶椎常 用。

观察:Cobb角 <25°

支具: Cobb角 >25°缺点是依从性差、有效性存
在争议、副作用不容忽视.(支具治疗的种种弊端及患儿大
多数年龄较小难以配合导致支具治疗常难以奏效。)

矫形手术:仅适合Cobb角 >50°以上的严重患者。
属于大手术并有可能发生重大并发症。
• 手法治疗的特点:准确,针对性强,见效快,安全, 易于操作,患者易于接受,实用。
• 3.3俯卧位胸部垫枕医者一手掌根压住胸椎脊柱侧弯的顶 椎或侧弯的下交界椎体,向上或向下用力,另一手掌根顶住凸 侧的弧形顶点椎体用力向凹侧推顶,两手发力的同时,在纵轴 方向上给予相反方向的牵张力。

3.4腰段:站在患者一侧两手交叉,一手掌压住腰骶部向后
用力,另一手掌用力向右推顶左侧腰椎的弧形顶点的椎体棘突,
者右腿向后用力牵抖数分钟,可使右侧腰背肌紧张,同时可矫
正骨盆。

手法治疗脊柱侧弯症应注意的问题
• 1、非结构性脊柱侧弯有效,结构性脊柱侧弯无效; • 2、脊柱侧弯的年龄界限:0-12岁较易 12-20岁较
难,恢复小 20岁以上最难,恢复难以估计。与体 质有关。 • 3、角度的界限:20度以内较易;20-40度难;40 度以上不可逆。 • 4、侧弯角度恢复较慢,外形是可以改变的; • 5、治疗密集有利于恢复,最好是每周五次以上。 • 6、脊柱侧弯的矫正要点:A先检查有无长短脚 B 再检查有无骨盆错位 C再检查骶椎有无倾斜

脊柱侧弯手法治疗的疗效

脊柱侧弯手法治疗的疗效
脊柱侧弯手法治疗 的疗效
脊柱侧弯治疗
分两类: 1.非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脊柱运动疗法 矫形支具治疗 手法治疗
脊柱侧弯的手法治疗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若脊筋陇 起,骨缝必错,则成讴楼之形。当先柔筋,令 其和软。”
手法可使脊柱两侧的肌肉及软组织得到充分放 松,尤其是放松凹侧挛缩的软组织有利于脊柱 侧凸的恢复和稳定
脊柱侧弯的手法治疗
目的:
改善椎旁肌功能,恢复脊柱肌力的平 衡,维护脊柱稳定性,从而恢复和控 制脊柱侧凸。
脊柱侧弯的手法治疗
① “卧位牵顿”手法 ② 三步五法正脊术 ③ 正脊术 ④ 正骨手法
脊柱侧弯的手法治疗
“卧位牵顿”手法:
改善侧弯局部解剖关系及内环境外, 对侧弯脊柱上下进行调整, 有效恢 复脊柱的正常承重力线, 从整体上 恢复脊柱生理力学平衡
脊柱侧弯的手法治疗
三步五法正脊术: 运用手法松解局部软组织,为后期的 脊柱整复提供良好过顶凸法、端提法、调颈法、还腰法、 胸顶法这 5 种手法改善侧凸局部解剖关系, 使侧凸的脊柱上下调整而达到使脊椎复位 的目的
脊柱侧弯的手法治疗
正骨手法 :
有效恢复脊柱的正常承重力线,从整体上 恢复脊柱生理力学的平衡;

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

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

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
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开始出现,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轻度脊柱侧弯,可以通过定期的康复训练来改善姿
势和加强脊柱周围的肌肉。

这些训练包括伸展、强化和平衡性训练,可以通过专业的物理治疗师指导进行。

通过坚持训练,可以有效减
轻脊柱侧弯的程度,改善姿势,减少脊柱的畸形。

其次,对于中度到重度的脊柱侧弯,可能需要考虑佩戴矫形器。

矫形器是一种可以通过外部支撑来纠正脊柱侧弯的装置,通常需要
长时间佩戴,以达到有效的矫正效果。

矫形器的选择和佩戴方式需
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和指导,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
行佩戴和调整。

此外,对于一些严重的脊柱侧弯病例,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是作为最后的选择,针对那些无法通过康复训练和矫
形器得到有效改善的病例。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椎骨融合、椎弓根螺
钉内固定等方式来纠正脊柱的畸形,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长时间的低头看手机、电脑等。

适当的运动也对改善脊柱侧弯有一定的帮助,但需要避免剧烈的运动和重物的提拿。

总的来说,针对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包括康复训练、矫形器佩戴和手术治疗。

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姿势,以减轻脊柱侧弯的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卧位牵顿”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临床研究

“卧位牵顿”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临床研究

疗组、 对照组各5 O 例, 年龄 1 0 — 2 0 岁, 脊柱站立位 x线正位片示
单侧 弯 , C o b b 角1 0 。 一 4 O 。 病 变部位胸 段 、 胸腰 段 、 下腰 段均包 括 在内。且 经统计学分析 , 两组 在性 别 、 年龄 、 影像 学资料 、 脊 柱侧 弯节段等方面均无 统计学差异 ( P> 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
采用单盲 、 随机 、 对照
研 究方法 , 将合格受试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 5 0例 , 治疗组采 用“ 卧住牵顿” 手 法配合传 统推 拿松 解手法治疗 ; 对照组使 用“ 脊柱四
维 牵引床” 牵引治疗 。连续 1周为 1个疗程 , 观察 1 、 3 、 5周后 , 各组 治疗前后 C o b b角对 比, 评价 各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 l 周、 _ 3 周的
8 0 %[

( 1 ) 掖、 点、 按法: 术者在 患者患胸背 、 腰臀 、 下肢及。 肾俞 、 大肠俞 、 承扶 、 殷门 、 委 中、 华 佗 夹 脊等 穴 施 以轻 柔 的接 、 点、 按 法治 疗。 ( 2 ) “ 卧位牵 顿” 复位手法 : 患者去枕俯 卧, 头身平直 , 双臂 自然下 垂, 全身放 松 ; 术者立 于患 者一侧 , 双 手拇指按 于棘突下方 两侧 ,
续 牵拉 患者 双下 肢 , 当 口令 “ 3 ” 发 出 的瞬 间, 3人 同时发 出爆 发
采用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2 0 1 0年颁 布 的《 中医整脊科 常见 病
诊疗指南》 [ 2 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 的诊断标准 :
( 1 ) 常发于青少年 ( 1 0—2 0岁 ) ; ( 2 ) 脊柱呈 侧弯 畸形 ( 棘 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手法治疗探讨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手法治疗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0-0032-02
人体脊柱的功能是支持躯干、保护脊髓、胸腹内脏器官和保持身体的运动平衡。

由于直立行走使人类的脊柱有四个生理性的弯曲,颈椎、腰椎向前凸,胸椎、骶椎向后凸,并没有侧方弯曲,各棘突应在颈部棘突至臀沟的连线上。

如有部分脊椎持久地偏离脊柱正中线,使脊柱向侧方弯曲呈弧形或S形改变,即为脊柱侧凸。

各种因素或疾病使脊柱侧凸时生理性弯曲亦随之发生改变,使人体的生理功能受影响。

1 病因和分类
1.1按解剖结构有无改变分为非结构性和结构性脊柱侧凸。

非结构性脊柱侧凸系指脊柱有侧凸但椎体无楔形改变亦无旋转。

脊柱侧凸长期发展下去可转变为结构性侧凸,此时椎体可有楔形变并可有骨刺形成。

1.2按病因分类。

大多数脊柱侧凸的病因未明称为原发性侧凸,包括幼儿型0-3岁、儿童型4-9岁、青少年型10-25岁。

部分侧凸可继发于某种畸形或疾病,称为继发性侧凸。

据统计原发性脊柱侧凸占侧凸症的70-80%,幼儿型的因年龄较小身体还在快速发育期,常合并有其他畸形,不适宜手法治疗。

儿童型的发病高峰为5-6岁、发病率男女近似。

青少年型的在10岁以上发病、12-14岁为发病高峰,女性占大多数。

原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如遗传因素、全身骨骼发育生长紊乱、学生长期单侧背书包、坐姿不良、营养障碍等。

原发性脊柱侧凸在胸部多数凸向右侧,顶椎以胸8-9为最多,腰部及胸腰部以左凸为多Ⅲ。

对于继发性脊柱侧凸多以原发病治疗为主,仅有少部分情况适宜手法调整,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的腰椎侧弯等,但该病在青少年中发病率较低。

2 临床检查和防治
2.1检查。

观察颈及骨盆上缘之背脊部皮肤是否有异常,双肩胛、骨盆及双下肢是否对称、是否在同一水平线,各棘突是否在脊柱正中线,向前弯腰时两背可见不等高、腰两侧凹陷深度不等,给予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光检查,正位片可判定原发曲度的范围和程度、是否有代尝、有无椎骨畸形,侧位片可观察脊柱前凸、后凸情况。

侧凸角度的测量可用cobb法,方法取侧凸上方最大倾斜椎体上缘平行线和下方最大倾斜椎体下缘水平线,两水平线的垂直线的交角即为cobb 角。

2.2防治。

脊柱侧弯分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临床认为15度以内的特发性脊柱侧弯可先不予任何治疗,只需每半年作一次X光片检查,如畸形不变或减轻,不需治疗,一年超过5度则需立即开始治疗,30度以上的脊柱侧弯应立即开始治疗,防
止形成严重脊柱侧弯,大于50度的脊柱测弯均应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常用的有体表电刺激疗法、支具疗法、体操疗法、手法矫正等。

本人以为15度以内的侧弯,一旦发现还是尽快配合手法矫正、辅以适当锻炼,以免发现加重之后再去治疗,往往会尚失掉最佳治疗年龄段。

3 手法治疗
以下手法皆以胸椎右凸、腰椎左凸脊柱呈S型侧弯改变为例。

3.1胸段座位旋转扳法:患者座位,医者站在患者后面,左手压住左肩用力向下向前推,右手拉住右肩用力向上向后,两手同时用力作一扭转动作,幅度不宜太大来回扳动反复多次,可观察到右凸的胸椎向中线移动,此手法的目的通过扳动左肩胛内侧肌肉,使之紧张,同时右侧肩胛内侧肌松驰,并配合一定角度的旋转,使右凸的胸椎向左侧旋转、移动。

手法勿用猛力、过大幅度的旋转,因胸椎结构较稳定,活动范围较小,以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3.2俯卧位、沿脊柱两侧用滚法、揉法、弹拨等手法松解脊柱两侧的竖脊肌10分钟左右。

然后医者站在床前抓住患者左手向前拉伸1-3分钟,目的使凹侧的肌肉紧张、胸肋上移,牵拉脊柱向中线移动来矫正胸椎右凸,用力宜适度。

3.3俯卧位胸部垫枕医者一手掌根压住胸椎脊柱侧弯的顶椎或侧弯的下交界椎体,向上或向下用力,另一手掌根顶住凸侧的弧形顶点椎体用力向凹侧推顶,两手发力的同时,在纵轴方向上给予相反方向的牵张力。

3.4腰段:站在患者一侧两手交叉,一手掌压住腰骶部向后用力,另一手掌用力向右推顶左侧腰椎的弧形顶点的椎体棘突,同时给以斜向上的牵张力。

该手法起到牵拉腰椎、拉宽椎间隙,推顶的力使椎体向右侧移动。

手法作用力直接效果明显,患者感觉良好。

如伴有腰椎旋转或部分椎体棘突偏歪,可用腰椎=定位侧扳法矫正。

儿童型仅有脊柱侧凸改变一般无旋转、棘突偏歪,可避免使用该手法。

该病的治疗是一个慢性长期的过程,对青少年患者如经常使用扳法,本人以为会使患者的椎间小关节和周围韧带产生松动,操作不慎或强力扭转,会带来不必要的损伤。

3.5患者腰椎凸向左侧时,一般右侧髂脊会高于左侧,两侧髂脊不在同一水平面,矫正脊柱时必须同时矫正骨盆,医者两手交叉,一手掌根压在髂脊上向后向下用力,另一手掌根顶住凸侧的腰椎棘突向凹侧向上用力推顶,反复数次,用力不宜过猛。

以上手法多用掌根或全掌按压、推顶,较少用拇指或其它指关节。

患者多是儿童及青少年,身体正在发育阶段,掌根接触面大、用力比较柔和,避免了指关节的硬推、挤压痛,减少了因手法操作生硬给患者带来的不适。

4 辅助锻炼治疗
4.1青少年患者病史长者颈椎会有代偿性侧弯,可给予颈椎牵引,每日1-2次,牵引重量根据年龄1-4公斤,每次30分钟,不可过重。

4.2年龄偏大的患者可给予腰椎牵引20-30分钟,15-20公斤,牵拉力不可过大,年龄小者,机械骨盆牵引不太适合,有条件者可头下脚上倒立悬挂,靠患者自身重力牵引,可同时起到矫正颈、胸、腰段脊柱,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患者平时可在家长的督促下进行双手拉单杠双足离地悬吊锻炼。

4.3对于胸椎脊柱侧弯的锻炼可让患者仰卧床上,让患者凸侧的手提1-2公斤的重物,在身体一侧,作上举活动,腰段的脊柱侧弯让患者凸侧下肢在踝部负荷1-2公斤重物情况下作直腿抬高活动,其目的在于,当患侧上肢活动时,将带动患侧肩胛带肌及凸侧椎旁肌活动,患侧下肢凸侧活动时将带动患侧骨盆带的肌肉及凸侧椎旁肌活动,而由于卧位,身体重力抵消在床板上,故凸侧肌肉收缩活动时凹侧的拮抗肌无需作平衡收缩,这样每天坚持锻炼,凸侧的肌肉将变得较凹侧强壮有力,躯干两侧的不平衡牵拉,可以达到矫正效果。

5 讨论
脊柱侧弯的患者,由于脊柱两侧的不平衡发育生长,大都会随年龄增加而畸形逐渐加重。

初期脊柱本身无结构性的变化,在患者平卧、悬吊时畸形即可消失,病情继续发展,则可成为结构性脊柱侧凸,此时椎体可有楔形变,在凹侧椎体和椎间盘变窄、软组织和韧带均发生挛缩并增厚,在凸侧软组织和韧带则变薄,甚者可形成剃刀背。

如畸形严重可引起胸腔和腹腔容量减缩,导致内脏功能障碍,神经根在凸侧可发生牵拉性症状,凹侧可发生压迫性症状,神经根受到刺激,可引起胸和腹部的放射疼痛及腰背痛。

因此早期手法介入对患者的康复和改善、减缓加重趋势,避免脊柱结构性改变非常重要,但手法治疗也有适用范围。

根据临床经验手法适用年龄在5-15岁,脊柱无结构性侧凸改变,MRI、X光片示,脊柱无脊髓损害、肿瘤、结核、椎体发育畸形等其它病变,脊柱侧弯角度小于30度,精神发育良好,无其它内脏系统的病变,则手法治疗效果良好。

患者16岁以上骨骼已经发育基本成熟,病史发展较长,脊柱已有轻微的结构性改变。

X光片早期可发现多在腰3或腰4处椎体凹侧轻度楔形变,这时手法治疗效果已不理想。

由于脊柱各关节段结构的差异,颈椎关节面接近水平,所以能做屈伸、侧弯、旋转等大幅度的运动,胸椎小关节面呈额状,加上胸廓的固定作用,所以只可做侧屈、旋转、和少许屈伸运动,腰椎的关节面与水平面呈90度,与额状呈45度,对腰椎旋转有限制,有利于做屈伸和侧屈运动。

故颈腰的侧弯矫正较容易些,胸椎手法治疗相对较难,宜多配合悬吊、锻炼、支架固定等。

脊柱侧弯的治疗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矫正过来的,需要患者坚持配合,持之以恒的锻炼,手法的治疗,开始一周3-5次,以后逐渐一周一次,或半月一次,年龄偏小的儿童,可教给其父母一些简易的矫正手法,由其家长在家协助治疗,督促训练,
定期到医院随诊。

本人认为早期手法治疗对脊柱侧弯患者的康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