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地理气温和降水知识点

地理气温和降水知识点
1. 气温的分布:气温在地球上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温带和热带地区的气温较高,极地和高山地区的气温较低。
同时,海洋和大陆的气温也有差异,海洋的气温变化相对较小。
2. 气温的控制因素:气温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纬度、海拔、地形、海洋暖流等。
纬度越低,气温一般越高;海拔越高,气温一般越低;地形的影响可以使某些地区的气温比周围地区更高或更低;海洋暖流可以增加沿岸地区的气温。
3. 气候带:气温的分布也与地球的不同气候带有关。
地球上按纬度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寒带气温低,温带气温适中,热带气温高。
4. 降水的分布:降水也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通常,赤道地区和副热带地区降水较多,而极地和一些高山地区降水较少。
5. 降水的控制因素:降水的控制因素包括纬度、地形、风向、海洋暖流等。
纬度较低的地区降水较多,纬度较高的地区降水较少;地形可以影响降水分布,如山脉能引发降水,形成雨影效应;风向可影响降水分布,例如季风带来了亚洲南部和非洲北部的降水;海洋暖流能够增加沿岸地区的降水。
6. 降水类型:降水可以以不同形式出现,包括雨、雪、冰雹等。
降水类型与气温和地形等因素有关。
低纬度地区一般以雨为主,高纬度地区则可能出现雪和冰雹。
而山区由于海拔较高,常常出现降水形式的多样性。
气温和降水

⑤海拔高度,高海拔日较差大,低海拔日较 差小。 ⑥下垫面,海洋日较差小,大陆日较差大。
2、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2)气温的年变化
北半球大陆最热月7月,海洋8月;最冷 月大陆1月,海洋2月;南半球则反之。
气温年较差主要受到以下四个因子影响: ①纬度,高纬度年较差大,低纬度年较差小; ②距海远近,近海年较差小,远海年较差大; ③海拔高度与地形,高海拔比低海拔年较差 小,凸地比凹地年较差小;④云和降水,雨 季年较差小,干季年较差大。
3、降水的类型及特点
①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
②锋面雨: 冷锋降雨:锋后及附近降水,影响我国的 锋面主要是冷锋。 暧锋降雨:降水多在锋前,多连续性降水。 准静止锋降水:多阴雨连绵天气。
③地形雨: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雨影效应、焚风效应)。
④台风雨:强度大、狂风暴雨、历时短。
类别 对流雨
5、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2)大气环流因素
——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季风 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 降水稀少,如江淮7~8月伏旱,回归线附 近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 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
5、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3)天气系统因素
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 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 多,如夏季江淮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 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 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 江淮7—8月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如我 国东南沿海夏秋台风。
2、近地气层的凝结物:当近地气层的温 度降到零点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 滴或凝华成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乳白状, 使人的视远能力不到1000m的现象,称雾。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一、影响气温的因素1、太阳辐射(纬度因素)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气温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
气温的时间分布为: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午后两点,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最高温(以北半球为例)陆地上出现在7月份,海洋上出现在8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海洋出现在2月。
南半球相反。
2、地面状况:(1)海陆分布: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陆面的增温或冷却都比海洋表面表现得剧烈。
在夏季同纬度大陆上要比海洋上气温高,等温线在大陆上向高纬凸出,在海洋上向低纬凸出;在冬季同纬度大陆又比海洋上冷,等温线在大陆上向低纬凸出,海洋上向高纬凸出(所以有1陆南7陆北的说法)。
且陆地上的日温差和年温差都大,而海洋上的日温差和年温差都小。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出现在北纬20°—30°的非洲沙漠地区,1月份北半球最寒冷的地方不在北极,而在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那里1月份平均气温为-50.5℃,绝对最低气温达-68℃(2)地形类型:盆地地形,周围高山环绕,热量不易散失,气温高。
高山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
冬季风的迎风坡比背风坡的气温低,例如秦岭以北冬季气温0°以下,秦岭以南0°以上。
(3)反射率:反射率越高,地面得到的热量越少,气温越低。
新雪的反射率最高,赤道附近的海洋地区的反射率最低。
(4)植被覆盖:覆盖率越低,气温的变化越大。
荒漠地区的温差大,森林地区的温差较小。
3、大气环流和洋流输送热量,可以调节高低纬之间的温度。
低纬地区的热量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输送到高纬,使低纬地区温度降低,高纬地区温度升高,大大减小了高低纬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
据计算,由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作用,热带地区温度降低<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10℃左右,纬度60°以上的高纬地区温度升高20℃左右。
由此可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气温分布有多么显著的影响。
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影响气候、的因降水分布的因素
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1赤道降水多,两极年降水少。
纬度因素
②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 在中纬度地区(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海陆位置
③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④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因素
②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案(新教材湘教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1.气候要素——气温
(1)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 洋流
北大西洋暖流
千岛寒流
俄罗斯北冰洋流沿岸的 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 极圈以内(约68° N)不 冻;而在其太平洋沿岸的 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于 43°N附近,却有长达半 年的结冰期,这是什么 原因呢?
1234
明确 命题方向
1234
1.此次郑州市极端强降水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形抬升 ②大气环流稳定
③台风经过 ④副热带高压控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明确 命题方向
1234
由图可知,当时并没有台风经过郑州市,排除③; 若为副高控制,当地应以炎热、干燥天气为主,排除④。 由图示可知,我国东部海域有强台风影响,河南位于 黄土高原东侧、太行山区南侧,地形对东来气流抬升 显著,使得强降水中心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西北 部沿山地区,且稳定少动,造成河南中西部长时间出 现降水天气,①②正确,故选A。
明确 命题方向
真题研析
(2022·广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 ,湖泊面积2 015 km2,
湖面海拔4 718 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 m的 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 648 m 。雄曲 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 。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 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 域降水相对较多 。图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 理环境;图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3讲 课时18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基本概念] 气候、气温、降水 [基本原理] 气温、降水的影响因素
影响气温、光照、降水的因素解释

影响气温、光照、降水的因素深度解释
陕西省西安中学邓先武
一、影响光照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就越)(2)昼长(昼长越长,光照时间就越长)
(3)气象条件(天气越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越小)
(4)大气的纯净度(大气越纯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就越小)
(5)海拔(海拔越高大气层越稀薄,大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就越小)
二、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纬度越低,其太阳高度角越大且冬半年白昼长,气温越高)(2)海拔(海拔越高,距近地面热源越远,气温越低)
(3)地形(山脉对外部的冷暖空气有阻挡作用、盆地对内部的气流有阻挡作用,山地背风破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
(4)气象条件(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
(5)洋流(暖流经过增温,寒流经过减温)
(6)大气环流(来自于低纬度的气流会增温,反之会降温)
(7)昼夜长短(白昼越长,可获得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
(8)下垫面(下垫面比热容越大,昼夜温差越小,降温和升温都比较慢)(9)人类活动(工业、交通运输产生的大量热气)
三、影响降水的因素
(1)大气环流(来自于海洋的或水域的气流比较湿润,多降水)
(2)海陆位置(距海越近,大气中水汽含量越多,越容易发生降水)
(3)洋流(暖流经过增湿,寒流经过减湿)
(4)地形(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背风坡反之。
干旱地区,山地降水较周边多,因为有地形抬升。
)
四、影响气候的因素(上面已经分步骤解释,此处不再解释)
(1)纬度
(2)大气环流
(3)海陆位置
(4)洋流
(5)地形。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1、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1)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2)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3)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广的地区温差小,裸露地区温差大2、大气:锋面活动、天气状况1)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过境时,大风降温;过境后,气温较低)2)天气状况:白天多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全天多云,昼夜温差较小;全天晴天,昼夜温差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3、地形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温差较小(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蒸发量的影响)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温差较小(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7、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的影响影响降水的因素1、位置:海陆位置:近海地区(湿地),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2、大气1)风向:海风(湿地)降水多,陆风降水少2)风带: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容易凝结(西风带);反之干燥少雨(信风带)3)气压带: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赤道对流雨);高压带相反 4)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锋面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高压反气旋空气下沉,干燥少雨3、地形1)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山腰处形成地形雨2)地形类型: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地势高,水汽难进入3)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4、洋流暖流上空水汽充足,寒流上空水汽少5、下垫面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大气水汽充足;裸地水汽含量少6、人类活动:凝结核(城市雨岛)。
影响气温的因素都有什么

影响气候的三大要素分别是纬度、海陆位置和地形。
纬度位置。
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海陆位置。
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等。
影响因素
1.纬度位置。
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2.海陆位置。
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3.地形因素。
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4.洋流因素。
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如大陆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世界气候类型
全球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山高寒气候等等。
我国气候类型
每一种气候类型都有其显著的气候特征,比如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而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表现为“年降水量稀少,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一、影响气温的因素1、太阳辐射(纬度因素)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气温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
气温的时间分布为: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午后两点,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最高温(以北半球为例)陆地上出现在7月份,海洋上出现在8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海洋出现在2月。
南半球相反。
2、地面状况:(1)海陆分布: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陆面的增温或冷却都比海洋表面表现得剧烈。
在夏季同纬度大陆上要比海洋上气温高,等温线在大陆上向高纬凸出,在海洋上向低纬凸出;在冬季同纬度大陆又比海洋上冷,等温线在大陆上向低纬凸出,海洋上向高纬凸出(所以有1陆南7陆北的说法)。
且陆地上的日温差和年温差都大,而海洋上的日温差和年温差都小。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出现在北纬20?—30?的非洲沙漠地区,1月份北半球最寒冷的地方不在北极,而在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那里1月份平均气温为-50.5?,绝对最低气温达-68? (2)地形类型:盆地地形,周围高山环绕,热量不易散失,气温高。
高山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
冬季风的迎风坡比背风坡的气温低,例如秦岭以北冬季气温0?以下,秦岭以南0?以上。
(3)反射率:反射率越高,地面得到的热量越少,气温越低。
新雪的反射率最高,赤道附近的海洋地区的反射率最低。
(4)植被覆盖:覆盖率越低,气温的变化越大。
荒漠地区的温差大,森林地区的温差较小。
3、大气环流和洋流输送热量,可以调节高低纬之间的温度。
低纬地区的热量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输送到高纬,使低纬地区温度降低,高纬地区温度升高,大大减小了高低纬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
据计算,由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作用,热带地区温度降低<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10?左右,纬度60?以上的高纬地区温度升高20?左右。
由此可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气温分布有多么显著的影响。
4、洋流:暖流经过的地区,对大气具有增温作用,比同纬度的气温高,寒流经过地区,气温低。
如欧洲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同纬度大陆东岸受千岛寒流的影响,东岸温度低,西岸温度高。
5、天气状况:白天阴雨,气温比平时低,夜间阴雨,比平时气温高,整天阴雨,气温日较差小,晴朗较差大。
全球最高气温不出现在全年阴雨的赤道,而出现在终年晴朗的副热带的沙漠地区。
6、天气系统:冷锋过境,气温下降;暖锋过境,气温上升。
二、影响降水的因素降水指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的过程,包括降雨、下雪、冰雹等形式,降水的多少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条件是三个:充足的水汽供应,气温下降达到过饱和状态,足够的凝结核。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考虑凝结核的问题,只要考虑有没有充足的水汽和促使气温下降的机制就可以,归纳起来,影响降水的因素有以下几项:1、气压带全球的气压带不管是热力原因形成的还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盛行的是下沉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水汽饱和度不断降低,空气越来越干燥,不可能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
如热带沙漠地区,全年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我国的长江流域盛夏的伏旱天气的形成;南极地区成为少雨带。
而在低气压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上升冷却容易达到过饱和状态,往往会凝结降雨,形成多雨区,如赤道地区,全年处在低气压控制下,终年多雨。
2、风带全球的风带包括极地东风带、西风带、信风带,而对降水影响较大的是西风带和信风带。
风带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把海洋水汽带到大陆形成降水。
根据风带与大陆的关系,又可以分为迎风岸和背风岸,迎风岸常常受到风带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而背风岸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空气干燥,降水很少。
中纬度的大陆西岸是西风的迎风岸,降水多,如欧洲西部,南北美洲的西部海岸。
低纬度的大陆东岸是信风的迎风岸,降水多,如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与信风有关;而西部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则与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有关。
3、季风在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的性质不同,对降水的影响也不同。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把大量的海洋水汽带到了陆地上,就有可能形成降水天气;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干燥的,一般不会形成降水,天气晴朗。
如东亚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亚季风区,在西南季风影响的季节形成雨季,东北季风控制时候形成旱季。
4、气旋、锋面特殊的大气运动也是形成降水的重要因素,在气旋控制下,盛行的是旋转上升气流,往往能达到过饱和状态,形成降水,如中纬度地区就多气旋雨,台风、飓风也带来大量的降水。
在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交汇地区,往往会形成锋面雨,在锋面附近暖空气上升也会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形成降水。
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就是以锋面雨为主,4、5月份在南部沿海形成暖锋降水,6、7月份在长江流域形成准静止锋降水,7、8月份在华北、东北形成冷锋降水;在副极地也会因为东风和西风相汇而形成极锋,形成锋面雨。
5、海陆位置一般来说,距海越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距海越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
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
比如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以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东部向西降水逐渐减少等都是受到距海远近的影响。
6、地形(1) 山脉走向与降水。
山脉走向对海洋水汽有阻挡作用和引导作用,如果山脉走向与海洋水汽来向垂直,就会阻挡水汽的进入,使大陆内侧降水明显减少,如北美大陆西部,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纵列,与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的西风气流垂直,阻挡了西风的进入,使降水集中在西部海岸,中东部地区就难以受到它的影响了;而欧洲西部地区,阿尔卑斯山脉东西走向,与西风气流来向一致,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的进入,降水的分布较广泛,海洋性特征明显。
我国西北地区除了深居内陆外,也因为受到山岭的层层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使其更加干旱。
(2)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
海洋湿润气流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遇到山脉的阻挡,就会沿着迎风坡上升,在一定的高度上冷却达到过饱和状态,水汽凝结降雨,即地形雨。
当该气流越过山顶后,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水汽饱和度不断降低,出现干热的天气,即雨影区。
山地降水一般比平地多,就是因为山地有促使气流上升的条件,而平地没有,降水较少。
如南美南段,西部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海洋性气候,东部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独特的沙漠气候;再如我国的福建西部的武夷山降水就要比东部沿海地区多;台湾东部比西部多,海南岛东部比西部多。
(3)地形类型与降水。
不同的地形对气流的运行有不同的作用,因此降水的分布也不同。
平原地形有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的几率较大,如我国的东部平原地区,欧洲中部,美国中东部;在山地则迎风坡在一定的高度上降水较多,背风坡较少,河谷地带由于地势低,温度高而降水少,如横断山区;盆地由于地形封闭,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也较少,如塔里木盆地;高原因为地势高,海洋水汽也难以爬上高原面形成降水,所以高原上的降水也不多,如东非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降水都不多。
7、洋流洋流分为寒流和暖流,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欧洲海洋性气候的形成,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与沿岸暖流有关;而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都与寒流关系密切,南美西海岸的阿塔卡玛沙漠成为世界上最干燥,最狭长,分布纬度最低的沙漠就是秘鲁寒流的功劳。
8、下垫面下垫面在局部地区也会对降水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大气中水汽含量来影响的,如果地表植被覆盖率高,或者水面宽广,就会增大蒸发量,空气中湿度增大,从而增加降水量。
反之,如果地面的植被破坏,水面减少,空气就会变得干燥,导致降水减少。
沿海地区如果海岸曲折有暖流经过降水也会增多。
比如,沙漠地区地表干燥,增发量小,降水也很少,在排干沼泽和湖泊的地区,降水也减少;而在森林地区,湖泊和大型水库附近降水明显增多。
9、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变下垫面的状况来影响降水的,如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修建水库和水利工程,退田还湖,扩大水面和湿地都将会使空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增多;反之,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围湖造田,开垦排干沼泽会使空气湿度减小,降水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
另外,人工降雨也是在干旱季节增加局部地区降水的有效形式。
当然,影响某个地区的降水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发生作用使当地的降水更加复杂,我们在分析的时候要找到其主导因素,还要从综合的角度全面分析,才能搞清某个地区的降水类型和特征;比如欧洲西部的海洋性气候降水特征的形成,就是受到海陆位置、西风、北大西洋暖流、平原与山脉东西走向、地势低平、海岸曲折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补充:焚风是指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
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
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
亚洲的阿尔泰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美的落基山东坡等都是著名的焚风出现区。
中国不少地区有焚风,比较明显的如天山南坡,太行山东坡,大兴安岭东坡的焚风现象,其增温影响甚至在多年月平均气温直减率上也可促使作物、水果早熟,强大的焚风可造成干热风害和森林火灾。
冬季强焚风可引起山区雪崩等。
补充:狭管效应,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峡谷时,空气密度被压缩,风速便增大,空气会加速流过峡谷。
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
这种峡谷地形对气流的影响,称为“峡谷效应”。
由峡谷效应而增大的风,通常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