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炮制与分类

合集下载

附子的炮制方法

附子的炮制方法

附子的炮制方法附子,又名附子、附子、砒霜,为紫金山脉附子科植物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或附子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根茎。

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镇痛止痉等功效,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药材之一。

在中医药理论中,附子的炮制方法对其药效起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附子的炮制方法。

首先,附子的炮制需要选用新鲜的附子根茎,去除杂质,洗净后晒干备用。

炮制时,可以采用干炒、醋炙、酒炮等方法。

其中,常用的炮制方法是醋炙。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附子根茎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醋,使其浸泡,然后取出晾干,反复进行数次,直至附子呈微黄色为止。

醋炙后的附子,药性更温和,毒性减弱,适用范围更广。

其次,附子的炮制还需要注意火候的掌握。

在炮制过程中,要控制好火候,避免过度炮制导致药性减弱,或者火候不足导致药性不够温和。

一般来说,炮制时火候要适中,避免高温过猛,也要避免火候不足。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炮制时间和火候,确保炮制后的附子药性稳定。

最后,炮制后的附子要储存妥善。

炮制完成后的附子应放置在通风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同时,要注意防潮防虫,避免附子受潮发霉或者遭受虫害。

储存期间要定期检查,确保附子的品质不受影响。

总之,附子的炮制方法对其药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正确的炮制方法可以使附子的药性更加温和,功效更加显著。

因此,在进行附子炮制时,需要注意选用新鲜的附子根茎,掌握好炮制方法和火候,并妥善储存炮制后的附子,以确保其药效和品质。

毒性中药附子及其不同炮制规格的鉴别区分和使用

毒性中药附子及其不同炮制规格的鉴别区分和使用

毒性中药附子及其不同炮制规格的鉴别区分和使用目的总结毒性中药附子药理学特性及其不同炮制规格的使用和鉴别区别。

方法将各种炮制规格的附子单煎,通过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分析各种规格附子内六种生物碱的含量。

结果①6种炮制方法的附子单煎后生物碱的含量均低于生附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六种炮制方法中生物碱含量的顺序由低到高为黄顺片<黑顺片<淡附片<炮附片<盐附子<白附子。

结论附子是常见的毒性中药,其在抗心律失常、抗衰老、强心、扩血管等方面应用效果较佳。

但是其毒性作用亦较强。

不同炮制规格目的均以“存性”和“减毒”为目的,各种规格的炮制品具有不同的生物碱含量,回阳救逆是其主要作用,但是因其毒性作用,用药时要谨慎,辩证清晰。

标签:附子;炮制规格;使用;鉴别附子,是常用的毒性中药,一直以“药中四维之首”、“回阳救逆第一要药”著称,为毛莨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因其常附着于目根生长,故称附子[1]。

附子最早种植起源于四川省江油市,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约1700年的种植历史了。

虽然现在全国各地均有附子的種植,但是仍然以四川产的附子最著名[2]。

附子的主要功用在于温阳补肾。

附子在治疗亡阳虚脱、中下焦虚寒、心阳不足等证方面广泛应用。

现代医学中附子常用于冠心病、风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所致的休克等方面[3]。

但是附子内含有剧毒二萜类生物碱如乌头碱、次乌头碱、川乌碱甲、川乌碱乙、塔拉第碱等,毒性较大,常常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经过炮制减毒之后才能够入药使用。

古人中善用附子的,首先应该算张仲景,比如《伤寒论》中附子在20个药方中存在,《金匮要略》中则有11个药方中使用了附子[4]。

目前对于附子各种炮制减毒的工艺已经有大量相关报道,其各种炮制方法的主旨是“存性”和“减毒”。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炮制规格的附子单煎后生物碱的含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不同炮制方法一般均是将附子放入胆巴水(其主要含有氯化镁等)中浸泡,防止其腐烂,同时能够消除其毒性,再经过切片、蒸煮、浸泡等方式进行加工,从而制成不同规格以供药用的附子片[5]。

白附子的功效及炮制方法

白附子的功效及炮制方法

白附子的功效及炮制方法白附子具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的功效。

下面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白附子都有些什么其他的功效及炮制方法。

白附子的功效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

白附子炮制方法采集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外皮,晒干。

炮制方法1、生白附子:除去杂质。

2、制白附子: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如起黏沫,换水后加白矾(每lOOkg白附子,用白矾2kg),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

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白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七成千,切厚片,干燥。

(每lOOkg白附子,用生姜、白矾各12.5kg。

)白附子生理特性多年生草本,植株常较高大。

地下块茎似芋艿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外被暗褐色小鳞片。

叶1~7(与年限有关);叶柄肥大肉质,下部常呈淡粉红色或紫色条斑,长达40cm;叶片三角状卵形、戟状箭形或卵状宽椭圆形,长10~40cm,宽7~30cm,初发时向内卷曲如角状,后即开展,先端渐尖。

花梗自块茎抽出,绿色间有此红色斑块;佛焰苞紫红色,管部圆筒形或长圆状卵形,顶端渐尖而弯曲,檐部卵形,长达15cm;肉穗花序位于佛镂苞内,长约14cm;雌花序和中性花序各长3cm左右;雄花序长约2cm;附属器圆柱形,直立,长约6cm,紫色,不伸出佛焰苞外;雄花金黄色,雄蕊有2花药,药室顶孔开裂;中性花线形,下垂,淡黄色;雌花棕红色。

浆果熟时红色。

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白附子的鉴别药材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

表面白色奎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

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淡、麻辣刺舌。

饮片性状制白附子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外表皮淡棕色,切面黄色,角质。

味淡,微有麻舌感。

白附子的功效及炮制方法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附子的炮制及分类

附子的炮制及分类

附子的炮制与分类炮制方法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直接入药。

取川乌一二三级侧根〔即附子〕收获后24小时内,放入胆巴水〔制食盐的副产品,主要成分为氯化镁〕内浸渍,以防腐烂,并消除毒性〔含乌头碱,有剧毒〕。

然后经浸泡、切片、煮蒸等加工过程,制成各种不同规格的供药用的附片。

用泥附子做原料,一般可制成白附片、黑顺片、盐附子、熟片、黄片、卦片、刨片等产品。

现将产地加工方法、产品质量及贮藏方法介绍如下:1. 白附片:又称白片或天雄片,系用较大或中等大的泥附子作原料。

加工过程如下:〔1〕洗泥:每制100千克白附片,约需泥附子370千克。

将泥附子上的泥土洗净,并去掉须根。

〔2〕泡胆:每100千克白附子,用胆巴45千克,加清水〔河水、井水等淡水〕25千克,盛入缸内〔称为花水〕。

然后将洗好的泥附子放入,浸泡5日以上,在浸泡过程中每天要将附子上下翻动一次。

附子浸泡是否合格的标准是:看附子外皮色黄亮,体呈松软状即可;假设浸泡时间稍长则附子皮硬;当出现附子露出水面时,必须增加老水〔即泡过附子的胆水〕,无老水可增加胆水。

泡后的附子称胆附子。

〔3〕煮附子:先将"老水"在锅内煮沸,再将胆附子倒入锅内,以"老水"淹过胆附子为度,中途上下翻动一次。

有鼓风机设备的地方,约煮10~15分钟;无此设备的则煮15~20分钟;,以煮到胆附子过心为止。

然后捞起倒入缸内,缸内有清水和"老水"各半,再浸泡1天,叫做冰附子。

冰过附子的水可再与清水混合,又可冰下次的附子。

〔4〕剥皮:将漂过水的附子从缸内捞起,剥去外层黑褐色的表皮,用清水和白水〔即已漂过附片的水〕各一半的混合水,浸泡一夜,中途应搅动一次。

〔5〕切片:将浸泡后的附子捞起,纵切成2~3毫米的薄片,再倒入清水缸内浸泡48小时,换水一次再浸泡12小时,以除去片内所含的胆水,即可蒸片,假设天气不好,就不换水,可延长时间。

〔6〕蒸片:将浸泡好的附片捞出,放入大蒸笼内〔篾制或木制蒸笼均可〕看蒸气上升至蒸笼顶端后,再蒸1小时为适宜。

附子的不同炮制与药用

附子的不同炮制与药用

附子的不同炮制与药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何德立 吕 怡 吴兴繁 (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吕 静 宋铁滨 附子,最早见载于《神农本草》,属下品药,仲景首创火炮,此后历代医籍皆有关于附子炮制的记载,不同炮制其临床疗效各异,屡析如下:盐附子:选取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60%的胆巴(盐卤)溶液中,过夜再加盐浸泡,每天晾晒,并逐渐延长晾晒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霜),质地变硬为止。

黑顺片(黑附子):取泥附子按大小分类洗净,浸入胆巴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匀,捞出水漂,纵切成约0.5cm 厚片,再用水漂,用红糖和菜油炒调色液,使附子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再晒干。

白附子(明附子):取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0.3cm 的薄片,用水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磺熏后晒干。

淡附子: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煮透,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辣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

炮附片:取沙子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加入净附子(泥附子的切片),拌炒至鼓起并变色,取出筛去沙子放凉。

一般认为盐附子不应当直接入药,其它饮片入汤剂时应选煮30分钟至2小时,以汤剂不麻舌为准,以免由产地不同,炮制差异所造成的中毒。

附子,辛,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其饮片在临床药用上大同小异,均以温肾壮阳,填补命门之火为主。

淡附子、炮附子在临床上各有侧重,淡附子以回阳救逆为主,可用于厥逆亡阳证,如四逆汤,也可用于寒湿痹痛,如甘草附子汤;炮附子以温肾暖脾为主,可用于虚寒泄泻,如附子理中丸。

附子的古今炮制方法甚为丰富,有待对其药理进行深入研究。

于白莉等[5]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静脉注射穿琥宁注射剂的生物半衰期t1/2为2小时,大部分以原形由尿排出体外,用药2天后,穿琥宁可由尿中排出用药量的85.6%。

5 穿琥宁针剂的临床研究 四川省穿心莲临床协作组[7]对穿琥宁针剂对婴幼儿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流感、钩端螺旋体病及急性细菌性痢疾等445例进行了临床研究,证明穿琥宁对上述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尤以解热效果最为显著,显效率为78.4%,总有效率为89.4%,平均退热时间为2.67天。

制附子的炮制操作方法

制附子的炮制操作方法

制附子的炮制操作方法制附子是一种传统的中药饮片制剂,它是从小蝙蝠科动物附子(学名:Euphorbia kansui T.N.Liou ex T.P.Wang)的根状茎中提取制成的。

附子有很强的药效,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制附子的主要目的是将生附子中的毒性物质加以减毒或转化,使其能够安全使用。

下面将对制附子的炮制操作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进行初制操作。

将新鲜或干燥的附子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并晾干备用。

新鲜的附子受水分的影响,其中的毒性物质较高,所以晾干后更易于降低其毒性。

然后,将晾干的附子粉碎成细末,过筛备用。

接下来,进行水炮制。

将刚刚制备好的附子末(也可以是整体的附子)投放到大容器中,在附子的重量基础上加入适量的水,水量一般为附子的3-4倍。

然后,将容器加热至烧开,用中小火煎煮30分钟。

煮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使附子充分与水接触,有效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

煮制完毕后,将煮药液沥取出来,此时称为附子药渣。

药渣中还残留着一定的有效成分,可以再进行一次水炮制。

将药渣重新投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第二次水炮制,操作方法同上。

重复这一过程,一般可炮制3-4次,以确保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提取。

最后,将沥取的附子煎液静置数小时,待其浑浊沉淀后,可将上清液取出,即为制得的附子炮制品。

上清液可以通过过滤或沉淀分离得到。

制得的附子炮制品常以饮片的形式出售,供中医临床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制附子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避免药物成分受损或过度转化。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吸入粉末或接触到附子的热水。

除了水炮制外,还有其他炮制方法,如蒸炮制和醋炮制等。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能会对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产生不同的影响,加工工艺也有所不同。

总之,制附子是一项繁琐且需要经验的工艺,但通过炮制可以改变附子的药性,降低其毒性,提高其疗效,使其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

白附子适用的炮制方法

白附子适用的炮制方法

白附子适用的炮制方法
白附子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其炮制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 生用:即未经炮制的白附子,具有较强的毒性,不宜内服。

主要用于外用,如外用研末敷患部。

2. 炙用:将白附子洗净晒干,然后用文火炙烤至外皮微黄,内部微黄白色,并具有明显的香气。

炙用白附子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消症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寒症、呕吐、腹痛等症状。

3. 醋炙用:将白附子洗净晒干,然后用醋泡炙烤至外皮呈棕褐色,内部微黄白色。

醋炙用白附子具有温中通经、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痛经、寒疝、痛风等症状。

4. 米泔水浸泡:将白附子洗净晾干,然后用米泔水(泔水是将大米浸泡后挤压出的液体)浸泡数天,直至白附子外皮变软,并带有酸味。

米泔水浸泡的白附子具有散寒止痛、驱虫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寒痛、腹痛、蛔虫病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炮制方法,使用白附子时应注意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超量使用或长期使用,以免发生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

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附子专项【四川中药炮制规范(2015版)】

附子专项【四川中药炮制规范(2015版)】

附子Fuzi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

【炮制】生附片取泥附子,洗净,切片,干燥。

蒸附片取生附片,用清水浸润,加热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干燥。

炒附片将中等细度的砂投入炒药机内,炒至滑利,投入生附片,砂炒至外表皮黄棕色,断面黄色,取出,迅速筛去砂子,晾凉。

熟附片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附子炮制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切成厚约7mm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至透心,出现油面光泽,晒干或烘干。

黄附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附子炮制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切成厚约7mm的片,用水浸漂,取出,用调色液染成黄色,晒干或烘干。

卦附片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附子炮制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对剖,成为两瓣如卦形的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染成浅茶色,取出,蒸制至出现油面光泽,晒干或烘干。

刨附片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附子炮制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阴干,刨成约2mm的片,再用水浸漂,取出,晒干或烘干。

炮天雄选择个大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附子炮制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剥皮修型,再用水漂制,姜汁浸泡自然发酵至透心,取出,蒸至透心,烤制至酥脆。

【性状】生附片本品为不规则的纵切片,上宽下窄,厚2~5mm。

外皮黄褐色或黑褐色,切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

体轻,质脆。

气微,味辛辣、麻舌。

蒸附片为不规则的片。

厚2~5mm。

外皮黑褐色,切面棕黄色,具油润光泽,半透明,并有纵向导管束。

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

气微,味淡。

炒附片为不规则的片。

厚2~5mm 。

外表皮黄棕色,切面浅黄色至黄棕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子的炮制与分类
炮制方法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直接入药。

取川乌一二三级侧根(即附子)收获后24小时内,放入胆巴水(制食盐的副产品,主要成分为氯化镁)内浸渍,以防腐烂,并消除毒性(含乌头碱,有剧毒)。

然后经浸泡、切片、煮蒸等加工过程,制成各种不同规格的供药用的附片。

用泥附子做原料,一般可制成白附片、黑顺片、盐附子、熟片、黄片、卦片、刨片等产品。

现将产地加工方法、产品质量及贮藏方法介绍如下:
1. 白附片:又称白片或天雄片,系用较大或中等大的泥附子作原料。

加工过程如下:
(1)洗泥:每制100千克白附片,约需泥附子370千克。

将泥附子上的泥土洗净,并去掉须根。

(2)泡胆:每100千克白附子,用胆巴45千克,加清水(河水、井水等淡水)25千克,盛入缸内(称为花水)。

然后将洗好的泥附子放入,浸泡5日以上,在浸泡过程中每天要将附子上下翻动一次。

附子浸泡是否合格的标准是:看附子外皮色黄亮,体呈松软状即可;若浸泡时间稍长则附子皮硬;当出现附子露出水面时,必须增加老水(即泡过附子的胆水),无老水可增加胆水。

泡后的附子称胆附子。

(3)煮附子:先将"老水"在锅内煮沸,再将胆附子倒入锅内,以"老水"淹过胆附子为度,中途上下翻动一次。

有鼓风机设备的地方,约煮10~15分钟;无此设备的则煮15~20分钟;,以煮到胆附子过心为止。

然后捞起倒入缸内,缸内有清水和"老
水"各半,再浸泡1天,叫做冰附子。

冰过附子的水可再与清水混合,又可冰下次的附子。

(4)剥皮:将漂过水的附子从缸内捞起,剥去外层黑褐色的表皮,用清水和白水(即已漂过附片的水)各一半的混合水,浸泡一夜,中途应搅动一次。

(5)切片:将浸泡后的附子捞起,纵切成2~3毫米的薄片,再倒入清水缸内浸泡48小时,换水一次再浸泡12小时,以除去片内所含的胆水,即可蒸片,若天气不好,就不换水,可延长时间。

(6)蒸片:将浸泡好的附片捞出,放入大蒸笼内(篾制或木制蒸笼均可)看蒸气上升至蒸笼顶端后,再蒸1小时为合适。

(7)晒片熏硫:将已蒸好的附片倒在晒席上(用竹篾编制的大席),利用日光曝晒,晒时要注意片张均匀,不能有重叠。

待晒至附片表面水分消失、片张卷角时,即可收起密闭用"硫黄"熏,至附片发白为宜。

然后再倒在晒席上晒干,即成色泽白亮的成品白附片。

(8) 炮附片取砂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加入净附片,拌炒至鼓起并微变色,取出,筛去砂,放凉。

2. 黑顺片:又称顺片、黑片、顺黑片。

是用较小的泥附子作原料。

每制100千克成品,约需泥附子340千克。

(1)洗泥、泡胆、煮附子:均同白附片操作方法。

(2)切片:将煮后浸泡好的附子捞出,不经剥皮,用刀
顺纵切成为4~5毫米的厚片。

(3)糖炙、蒸烤:将切的片放入清水中泡2日捞起,将红糖(每100千克附子用红糖0.5千克)用文火炒至为黑色稠膏状后,兑入适量的开水,搅匀,然后倒入缸内,使其溶于清水中,然后将片子倒入缸内浸染一夜,冬天加工则应延长浸泡时间,染成茶色,取出装入蒸笼连续蒸11~12小时。

蒸的标准:以片张上有油面为度。

蒸的过程中,火力必须掌握均匀,不能中途停歇,这样才能保证蒸出有油面、光泽、质量好的片张。

将蒸好的附片在烤片箦子上,用木炭火烤,不能使片面烤焦或起泡,烤时要不停地翻动附片,到半干时,须将片子分别大小进行摆好。

烤至八成干时,晴天可改用太阳晒干,如遇雨天将烤片折叠放在炕上,用小温火围闭烘烤至全干,即成黑顺片。

烤炕的设置:可在室内打一长条形的炕,炕高60厘米,宽1米,长3.4米(炕的长短、宽窄应与烤片箦子相适应),炕内烧木炭火。

3.(1) 盐附子:用较大的泥附子作成。

每100千克泥附子,可制盐附子120千克。

加工过程为:
①泡胆:将泥附子除去须根,洗净,每100千克附子用胆巴40千克、清水30千克、食盐20~30千克(新开始加工用盐30千克,次年利用原有部分盐胆水加盐20千克)混合溶解于水中。

将附子倒在缸内浸泡3日。

②捞水:又叫吊水、澄水。

将已泡胆的附子捞起,装入竹筐内,将水吊干,再倒入原缸内浸泡,如此每天一次,连续三
次。

每次必须先将缸内盐水搅匀后再倒入附子。

③晒短水:将吊好水的附子捞起来,铺在竹箦上在日光下曝晒,至附子表皮稍干,然后倒入原缸中。

每天一次,连续操作三次。

④晒半水:将晒过短水的附子捞起来,放在竹箦上晒干部分水分,一般掌握在4小时左右。

每天一次,连续操作三次,晒后再倒入缸内,缸内的水淹到附子为宜,不够时须加胆水。

⑤晒长水:将晒过半水的附子捞起来,铺在竹箦上进行日光曝晒一天,当附子表面出现食盐结晶状为止,然后趁附子尚热,即倒入盐水缸内,使其吸收盐分。

⑥烧水:将晒过长水的附子捞起,再将缸内盐水舀入锅内,每锅再加胆巴20千克,伙同盐水煮沸。

然后将附子倒入缸内,再将未溶解的食盐放在上面,将煮沸的盐胆水趁热倒入缸内,时间掌握在两天两夜,若在夏天有一天一夜即可。

最后捞起滴干水分,即为成品。

(2) 淡附片取净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

盐附子每100千克,用甘草5千克,黑豆10千克。

4. 熟片:用较大的附子作原料。

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450千克。

加工过程为:
(1)泡胆:将泥附子除去须根,洗净,每100千克附子
用胆巴40千克、清水25千克混合,将附子倒在缸内浸泡7日。

(2)蒸煮剥皮:取出,在锅中煮1小时以上,然后放入清水中浸一夜,剥皮之后,再浸一夜,横切成片,厚约4毫米,再放入清水中浸4~8昼夜,取出,蒸12小时后,用木炭火烘至半干,再晒干即成为"熟片"。

5. 黄片:用较大的附子作原料。

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420千克。

加工过程为:
(1)泡胆:将泥附子除去须根,洗净,在胆巴水中浸泡时间与熟片同。

(2)剥皮:在清水中浸一昼夜后剥皮,横切成片,厚约4毫米,再放入清水中浸4~6昼夜。

(3)药汁炙:用甘草12千克、红花15千克、牙皂2千克、老姜5千克,熬水后再加入黄色染料250克,制成染色剂。

放于染色液中浸一夜,染成黄色,然后烘至半干,再晒干即成为"黄片"。

6. 卦片:用中等大的附子作原料。

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330千克。

加工过程为:
(1)泡胆:将泥附子除去须根,洗净,在胆巴水中浸泡一夜。

煮沸后在清水中浸一夜。

(2)剥皮糖炙:剥皮,每个附子纵切两瓣(形似卜卦而故名),然后用糖汁染色,在焦糖(即红糖用文火炒至为黑色稠膏状)汁液中浸染4~7昼夜,蒸12小时,然后晒干即成。

7. 薄黑片: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400千克。

其制法与白片同,但不剥皮,横切。

用糖汁套色较黑片浅,蒸8小时(自生火到蒸好出笼)。

半烤半晒,干燥后即为"薄黑片"。

8. 刨片: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400千克。

洗泥后,入胆巴水中浸泡5昼夜。

然后煮至八九成熟时即倾入清水中浸泡1天。

后用刨子将附子刨成薄片,再入清水中浸泡,当日连续换水3次。

再将漂过的薄片捞起,放于烤炉上烘烤,将饭锅(刮去锅底末,用砂纸或砂子、磨刀石磨光)倒放在炉灶上,附片贴于锅底上,下面用木炭火烤,片干后自然落下,即为"刨片"。

9. 产品质量:泥附子以每千克80只以内,无直径不足2.5厘米的小药及"扒耳",无空心腐烂,无泥块杂质为合格;以个大饱满者为佳。

白附片以片张厚薄、大小均匀、白色半透明、无盐胆软片、失胆枯片、霉变为合格;以色白切面油润有光泽者为佳。

黑顺片以片大、片面冰糖色半透明、厚薄均匀、无盐胆软片、霉变为合格;以切面油润有光泽者为佳。

盐附子以无空心腐烂、粑软,无直径不足2.5厘米的小药及"扒耳"为合格;以个大体沉,表面起细小晶粒者为佳。

10. 附子的贮藏:白附片、黑顺片用木箱或竹篓包装贮运,放干燥处,防受潮发霉。

盐附子用瓦缸或油纸糊的竹篓包装贮运,放避风干燥处,不可堆积,以免压坏。

(五)成品性状黑顺片为不规则纵切厚片,上宽下狭,表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周
边黑褐色,气微,味淡。

白附片表面黄白色,半透明。

炮附片色泽加深,略鼓起。

淡附片味淡,口尝无麻舌感。

(六)炮制作用生附子有毒,加工后降低毒性,便于内服。

炮附片以温肾暖脾为主,用于心腹冷痛,虚寒吐泻。

如治虚寒泄泻的附于理中丸(《局方》)及治冷痢腹痛的温脾汤(《千金》)。

淡附片长于回阳救逆,散寒止痛。

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如治厥逆亡阳的四逆汤(《药典》),治寒湿痹痛的甘草附子汤(《伤寒》);治阳虚水肿的八味肾气丸(《金匮》)。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
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