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炮制与分类完整版
附子的炮制方法

附子的炮制方法附子,又名附子、附子、砒霜,为紫金山脉附子科植物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或附子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根茎。
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镇痛止痉等功效,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药材之一。
在中医药理论中,附子的炮制方法对其药效起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附子的炮制方法。
首先,附子的炮制需要选用新鲜的附子根茎,去除杂质,洗净后晒干备用。
炮制时,可以采用干炒、醋炙、酒炮等方法。
其中,常用的炮制方法是醋炙。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附子根茎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醋,使其浸泡,然后取出晾干,反复进行数次,直至附子呈微黄色为止。
醋炙后的附子,药性更温和,毒性减弱,适用范围更广。
其次,附子的炮制还需要注意火候的掌握。
在炮制过程中,要控制好火候,避免过度炮制导致药性减弱,或者火候不足导致药性不够温和。
一般来说,炮制时火候要适中,避免高温过猛,也要避免火候不足。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炮制时间和火候,确保炮制后的附子药性稳定。
最后,炮制后的附子要储存妥善。
炮制完成后的附子应放置在通风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同时,要注意防潮防虫,避免附子受潮发霉或者遭受虫害。
储存期间要定期检查,确保附子的品质不受影响。
总之,附子的炮制方法对其药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正确的炮制方法可以使附子的药性更加温和,功效更加显著。
因此,在进行附子炮制时,需要注意选用新鲜的附子根茎,掌握好炮制方法和火候,并妥善储存炮制后的附子,以确保其药效和品质。
附子的炮制

附子的炮制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干燥子根的加工品,性辛、味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多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临床中,附子常用于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休克、低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和多种疑难疾病,均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J。
附子的有毒成分为乌头碱等,口服乌头碱0.2 m g 即可引起中毒,致死量为3 ~4 m g ,饮片中毒量 l5 ~30 g J。
附子品毒性大、作用强烈,临床较少使用,大多使用其炮制品。
因其加工炮制方法和辅料的不同,可分为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由于经炮制的附子毒性大为降低,其临床使用也较为广泛。
1 炮制方法历史上附子共有 70 多种炮制方法 J,汉代有火炮法,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附子大黄之类皆破解,不畋咀,或炮或生,皆去黑皮,刀刮取里白者”是关于附子炮制的最早记载。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凡汤丸散,用天雄、附子、乌头、乌喙、侧子,皆火唐灰火炮炙,令微坼,削去黑皮乃秤之。
”晋代《肘后方》载有炒炭法;唐代有蜜炙法、纸裹煨法;宋代有水浸法、醋浸法、姜制法、盐制法;明代有地黄制法、甘草汤炒法;清代炮制方法趋于简单,辅料减少,以加入解毒或反佐药物和水浸煮为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附子的现代炮制方法,其中以甘草、黑豆等为辅料的炮制方法沿用至今。
现代炮制方法有盐制、漂制、蒸制、煮制、甘草制、黑豆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附子加工品种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炮制品种有附片 (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2炮制作用炮制对附子的毒性和疗效具有明显的影响。
生附子无强心作用,由于乌头碱类毒性成分的存在,其强心作用不易出现,剂量稍大即可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但是,乌头碱不耐热,在炮制过程中大部分被破坏,所以炮制后的附片以及盐附子均表现出强心作用,镇痛作用减弱,而剂量过大亦可出现心律失常。
附子如何炮制?

附子如何炮制?炮制附子也有很多的方法:有人说用甘草水来浸,有人说用黑豆水来浸,有的说用井盐来拌它,甚至把它脆一脆……说法很多。
炮制附子的正规的方法就是用甘草水来浸泡。
先把附子的皮、脐刮掉,然后一横一竖切把附子剖成四片,再把它放到甘草水中泡,要让甘草水把整个的附子泡透,再把它弄出来,用慢火炒黄,然后摊在泥地上。
泥地在现在不是太常见,就是雨后的地,很潮,但并没有泥。
在泥地上摊一个晚上,是为了让它出火毒。
因为附子本身就是一味大热的药,现在又放在火上炒,热性就太大了,形成了火毒,所以把它摊在地上,因为土能够解火毒,而且土永远都是很平和的,没有大寒,也没有大热,把附子放在地上让它得地气,使附子性质也变得平和。
而且,得了地气的附子,能够跟脾胃同气相求,让人更易于接受。
附子是一味热药,甘草是一味甘药,甘就能缓,能够在不损伤附子热性的情况下,让附子的热力发挥得缓慢一些。
也有加童便来煮附子的。
童便就是小孩的小便,即健康的小男孩(十四岁以下的小男孩都可以)的小便。
用童便来煮,一方面是用童便的寒凉之性制伏附子的大热,另一方面,因为童便是一种浊水,偏于往下走,附子跟着童便在一起也更容易往下走,使其热力温下而不浮越。
但因为童便是寒凉的东西,有人嫌用童便来制附子就抑制了附子的阳刚之气。
还有一种方法,把附子切成片,放在水里漂了又漂,漂得很淡很淡再来用,开方子的时候有的大夫会写“淡附片”,就是这个。
它的烈性就要缓一些,终归不如用甘草水来炮制的附子好。
仲景方里,用到附子,往往同时用到甘草,而且甘草的用量还比较大,这也是用来反佐附子。
还有的方子里边会用到生附子,这就更要用到甘草。
至于后来又有人说用井盐来炮制附子,井盐是咸的,性寒,用它来炮制附子就损伤了附子的大热之性。
人有性情,药也有性情,用人是用人的性情,用药更是用药的性情。
附子的性情是大热的,你用大寒的药就把它性情给磨平了。
然后你再大量地用,自诱高明,这还是在用附子吗?这不是在折腾吗?真正用附子,没必要用这些寒凉的药去制它,用甘草水来炮制它就足够了,也没有必要用那么大的量,适可而止就行了。
论附子炮制方法

论附子炮制方法附子为毛莨科(Raunculacese)植物乌头Aconitun carmicaele Debx 的旁生根。
附子的炮制使载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金匮药略》,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
从汉代至唐代的几百年间均用“炮”、“烧”、“煨”、“炒”等方法。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方法,在沿用“炮”的基础上用液体辅料(水洗、水浸、醋浸)及药汁制(姜汁浸、黄连水浸、甘草黑豆等)。
现代主要用盐水浸,甘草黑豆同煮,黄糖与菜油调色等。
1 炮制方法1.1盐附子选取大小均匀的混附子,洗净浸入盐卤水和食盐混合液中,每日取出晾晒,并逐渐延长晾晒的时间,直至附子表现大量结晶盐粒,质地变硬为止。
1.2黑顺片选取大中头的混附子,洗净浸入盐卤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取出用黄糖与油菜制成的调色剂浸,使附子染成茶色,取出蒸制现油面光泽时,烘至半干再晒干。
1.3白附片取较小的泥附子,洗净后浸入盐卤水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去皮,纵切成3mm的薄片,取出浸透,晒至半干以硫磺烹后晒干。
1.4淡附子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换水2~3次/d,至盐份漂净,置锅内与甘草、黑豆、刮去皮,切为两瓣,置锅内加水煮约2h,取出晾晒,反复闷润数次,浸透后切片晒干(盐附子、甘草、黑豆比例为100:5:100)。
1.5炮附子取盐附子洗净,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脐切片,加水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
用姜劳浸2~3 d,然后再蒸熟,焙至七成干,调入锅内用火炒至起烟,微鼓裂为度,取出放凉。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炮附子的炮制新方法,它将盐附子或胆附子削皮或切片后,投入50%老水浸泡10-15小时,再换清水浸漂20-24小时,如此反复2-4次的水处理制成淡附子,再经蒸制10-20分钟,晾干或烘干后,选用2450或915兆赫的微波机进行辐照干燥,制得含水量为10%以下的炮附子,该方法思路新颖,生产效率高,易控制火候,成本低,制得炮附子毒性低,药效好,使用方便,保证了附子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方法的应用为传统附片炮制方法开辟了新途径。
白附子适用的炮制方法

白附子适用的炮制方法
白附子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其炮制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 生用:即未经炮制的白附子,具有较强的毒性,不宜内服。
主要用于外用,如外用研末敷患部。
2. 炙用:将白附子洗净晒干,然后用文火炙烤至外皮微黄,内部微黄白色,并具有明显的香气。
炙用白附子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消症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寒症、呕吐、腹痛等症状。
3. 醋炙用:将白附子洗净晒干,然后用醋泡炙烤至外皮呈棕褐色,内部微黄白色。
醋炙用白附子具有温中通经、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痛经、寒疝、痛风等症状。
4. 米泔水浸泡:将白附子洗净晾干,然后用米泔水(泔水是将大米浸泡后挤压出的液体)浸泡数天,直至白附子外皮变软,并带有酸味。
米泔水浸泡的白附子具有散寒止痛、驱虫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寒痛、腹痛、蛔虫病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炮制方法,使用白附子时应注意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超量使用或长期使用,以免发生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
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附子炮制

盐附子 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 巴(即盐卤)和食盐的混合液中,(鲜附子100公 斤,用盐卤40公斤,食盐25公斤,加水60公斤)。 每日取出晾晒,并逐渐延长晾晒时间,直到附 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 止。
黑顺片 选择中等大的泥附子洗净,浸入 胆巴溶液(附子100公斤,用盐卤40公斤, 清水30公斤)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 捞出,水漂,纵切成0.5cm的厚片。再 用水浸漂,取出用调色剂(附于100公斤, 用黄糖20公斤、菜油5公斤熬煎而成)使 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现油面光泽, 口尝不麻舌时,炕半干后再晒干,或继 续烘干。
白附片 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 净,浸入胆巴溶液(配方同黑顺片) 中数日,并与浸液共煮至透心,捞 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cm厚片, 用水浸漂至口尝不麻舌时,取出蒸 熟,晒至半干,以硫黄熏白后再晒 干。
附子炮制方法

附子炮制方法
附子,又名附子、附子,为毒性极强的中药材之一,具有温阳
散寒、祛风除湿、止痛安胎等功效。
附子在中医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其毒性也使得炮制过程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附子的炮制
方法。
首先,选用优质附子。
优质附子应该是完整的、质地坚实、无
虫蛀、无霉变、无霉斑、无虫孔、无裂痕、无虫蛀、无破损、无异味。
在选用时应该注意这些方面,以保证炮制后的附子质量。
其次,清洗附子。
将选好的附子放入清水中浸泡,用刷子轻轻
擦洗表面的泥土和杂质,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清洗的
过程要细心,确保附子表面的杂质全部清洗干净。
接着,炮制附子。
将干燥的附子放入炮制罐中,加入适量的盐巴,然后盖上盖子,封严,放入文火炮制。
炮制的时间要根据具体
情况而定,一般需要数小时至一天不等。
炮制过程中要注意火候的
控制,避免炮制过度或不足。
最后,晾晒附子。
炮制好的附子取出,晾晒于通风干燥的地方,
晒至干燥,以保证附子的质量和保存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炮制附子的过程中,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接触附子的毒性。
另外,炮制好的附子要妥善保存,避免受潮或受阳光直射,以免影响其药效。
最后,使用附子时一定要按照医嘱和药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切忌过量或不当使用。
总之,附子的炮制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却需要细心和耐心。
只有经过科学的炮制,才能保证附子的质量和药效。
希望大家在使用附子时能够注意炮制的重要性,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四川江油附子13种炮制品的工艺技术

近代各地 各地仍保留有煨、炮、甘草制,姜制、豆腐制、矾水煮、黑豆制等多种
地方习惯的炮制方法。
附子炮制沿革
2.白附片:又称白片、天雄片,可直接入药。白附片分为1、2、3等。系用1、 2、3级胆附子作原料。加工流程为:胆附子→煮制→降温→手工剥皮→纵切 片→浸漂→蒸制→干燥→检验→包装→储存
【应用】广泛用于临 床,被钦安学术流派 的中医师广泛应用。
四、附子13个品种炮制工艺
√
川
旬补苗
江
油
√ 在4月与5月分别 当叶片8、9片时, 进行两次修根、 去顶芽、腋芽 留子根1~2个
陕 无无无 无
√√
√
√
无
无
西
汉
中
凉 无无无 无
无无 无
无
无
无
山
布
拖
道地药材—江油附子
整地踩厢
打窝
种根
栽种
修根
摘尖
掰腋芽
采收
三、附子加工炮制沿革
【炮制的目的】 生附子有大毒,临床 使用极难掌握。炮制 的目的主要是减毒增 效,方便使用。
道地药材—江油附子
4、栽种方法: 江油附子不同于其它产区的粗放种植方式,而以精
耕细作闻名于世,勤劳的江油人民在千年实践中对附子栽种总结了一 整套系统且完美的耕作方法,包括打尖、掰芽、修根等繁杂的栽培方 法。
产 提耧清 区 厢厢沟
补苗
除 追 病虫害 排 草 肥 防治 灌
修根
去顶、摘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子的炮制与分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附子的炮制与分类
炮制方法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直接入药。
取川乌一二三级侧根(即附子)收获后24小时内,放入胆巴水(制食盐的副产品,主要成分为氯化镁)内浸渍,以防腐烂,并消除毒性(含乌头碱,有剧毒)。
然后经浸泡、切片、煮蒸等加工过程,制成各种不同规格的供药用的附片。
用泥附子做原料,一般可制成白附片、黑顺片、盐附子、熟片、黄片、卦片、刨片等产品。
现将产地加工方法、产品质量及贮藏方法介绍如下:
1. 白附片:又称白片或天雄片,系用较大或中等大的泥附子作原料。
加工过程如下:(1)洗泥:每制100千克白附片,约需泥附子370千克。
将泥附子上的泥土洗净,并去掉须根。
(2)泡胆:每100千克白附子,用胆巴45千克,加清水(河水、井水等淡水)25千克,盛入缸内(称为花水)。
然后将洗好的泥附子放入,浸泡5日以上,在浸泡过程中每天要将附子上下翻动一次。
附子浸泡是否合格的标准是:看附子外皮色黄亮,体呈松软状即可;若浸泡时间稍长则附子皮硬;当出现附子露出水面时,必须增加老水(即泡过附子的胆水),无老水可增加胆水。
泡后的附子称胆附子。
(3)煮附子:先将"老水"在锅内煮沸,再将胆附子倒入锅内,以"老水"淹过胆附子为度,中途上下翻动一次。
有鼓风机设备的地方,约煮10~15分钟;无此设备的则煮15~20分钟;,以煮到胆附子过心为止。
然后捞起倒入缸内,缸内有清水和"老水"各半,再浸泡1天,叫做冰附子。
冰过附子的水可再与清水混合,又可冰下次的附子。
(4)剥皮:将漂过水的附子从缸内捞起,剥去外层黑褐色的表皮,用清水和白水(即已漂过附片的水)各一半的混合水,浸泡一夜,中途应搅动一次。
(5)切片:将浸泡后的附子捞起,纵切成2~3毫米的薄片,再倒入清水缸内浸泡48小时,换水一次再浸泡12小时,以除去片内所含的胆水,即可蒸片,若天气不好,就不换水,可延长时间。
(6)蒸片:将浸泡好的附片捞出,放入大蒸笼内(篾制或木制蒸笼均可)看蒸气上升至蒸笼顶端后,再蒸1小时为合适。
(7)晒片熏硫:将已蒸好的附片倒在晒席上(用竹篾编制的大席),利用日光曝晒,晒时要注意片张均匀,不能有重叠。
待晒至附片表面水分消失、片张卷角时,即可收起密闭用"硫黄"熏,至附片发白为宜。
然后再倒在晒席上晒干,即成色泽白亮的成品白附片。
(8) 炮附片取砂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加入净附片,拌炒至鼓起并微变色,取出,筛去砂,放凉。
2. 黑顺片:又称顺片、黑片、顺黑片。
是用较小的泥附子作原料。
每制100千克成品,约需泥附子340千克。
(1)洗泥、泡胆、煮附子:均同白附片操作方法。
(2)切片:将煮后浸泡好的附子捞出,不经剥皮,用刀顺纵切成为4~5毫米的厚片。
(3)糖炙、蒸烤:将切的片放入清水中泡2日捞起,将红糖(每100千克附子用红糖0.5千克)用文火炒至为黑色稠膏状后,兑入适量的开水,搅匀,然后倒入缸内,使其溶于清水中,然后将片子倒入缸内浸染一夜,冬天加工则应延长浸泡时间,染成茶色,取出装入
蒸笼连续蒸11~12小时。
蒸的标准:以片张上有油面为度。
蒸的过程中,火力必须掌握均匀,不能中途停歇,这样才能保证蒸出有油面、光泽、质量好的片张。
将蒸好的附片在烤片箦子上,用木炭火烤,不能使片面烤焦或起泡,烤时要不停地翻动附片,到半干时,须将片子分别大小进行摆好。
烤至八成干时,晴天可改用太阳晒干,如遇雨天将烤片折叠放在炕上,用小温火围闭烘烤至全干,即成黑顺片。
烤炕的设置:可在室内打一长条形的炕,炕高60厘米,宽1米,长3.4米(炕的长短、宽窄应与烤片箦子相适应),炕内烧木炭火。
3.(1) 盐附子:用较大的泥附子作成。
每100千克泥附子,可制盐附子120千克。
加工过程为:
①泡胆:将泥附子除去须根,洗净,每100千克附子用胆巴40千克、清水30千克、食盐20~30千克(新开始加工用盐30千克,次年利用原有部分盐胆水加盐20千克)混合溶解于水中。
将附子倒在缸内浸泡3日。
②捞水:又叫吊水、澄水。
将已泡胆的附子捞起,装入竹筐内,将水吊干,再倒入原缸内浸泡,如此每天一次,连续三次。
每次必须先将缸内盐水搅匀后再倒入附子。
③晒短水:将吊好水的附子捞起来,铺在竹箦上在日光下曝晒,至附子表皮稍干,然后倒入原缸中。
每天一次,连续操作三次。
④晒半水:将晒过短水的附子捞起来,放在竹箦上晒干部分水分,一般掌握在4小时左右。
每天一次,连续操作三次,晒后再倒入缸内,缸内的水淹到附子为宜,不够时须加胆水。
⑤晒长水:将晒过半水的附子捞起来,铺在竹箦上进行日光曝晒一天,当附子表面出现食盐结晶状为止,然后趁附子尚热,即倒入盐水缸内,使其吸收盐分。
⑥烧水:将晒过长水的附子捞起,再将缸内盐水舀入锅内,每锅再加胆巴20千克,伙同盐水煮沸。
然后将附子倒入缸内,再将未溶解的食盐放在上面,将煮沸的盐胆水趁热倒入缸内,时间掌握在两天两夜,若在夏天有一天一夜即可。
最后捞起滴干水分,即为成品。
(2) 淡附片取净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
盐附子每100千克,用甘草5千克,黑豆10千克。
4. 熟片:用较大的附子作原料。
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450千克。
加工过程为:(1)泡胆:将泥附子除去须根,洗净,每100千克附子用胆巴40千克、清水25千克混合,将附子倒在缸内浸泡7日。
(2)蒸煮剥皮:取出,在锅中煮1小时以上,然后放入清水中浸一夜,剥皮之后,再浸一夜,横切成片,厚约4毫米,再放入清水中浸4~8昼夜,取出,蒸12小时后,用木炭火烘至半干,再晒干即成为"熟片"。
5. 黄片:用较大的附子作原料。
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420千克。
加工过程为:
(1)泡胆:将泥附子除去须根,洗净,在胆巴水中浸泡时间与熟片同。
(2)剥皮:在清水中浸一昼夜后剥皮,横切成片,厚约4毫米,再放入清水中浸4~6昼夜。
(3)药汁炙:用甘草12千克、红花15千克、牙皂2千克、老姜5千克,熬水后再加入黄色染料250克,制成染色剂。
放于染色液中浸一夜,染成黄色,然后烘至半干,再晒干即成为"黄片"。
6. 卦片:用中等大的附子作原料。
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330千克。
加工过程为:(1)泡胆:将泥附子除去须根,洗净,在胆巴水中浸泡一夜。
煮沸后在清水中浸一夜。
(2)剥皮糖炙:剥皮,每个附子纵切两瓣(形似卜卦而故名),然后用糖汁染色,在焦糖(即红糖用文火炒至为黑色稠膏状)汁液中浸染4~7昼夜,蒸12小时,然后晒干即成。
7. 薄黑片: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400千克。
其制法与白片同,但不剥皮,横切。
用糖汁套色较黑片浅,蒸8小时(自生火到蒸好出笼)。
半烤半晒,干燥后即为"薄黑片"。
8. 刨片: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400千克。
洗泥后,入胆巴水中浸泡5昼夜。
然后煮至八九成熟时即倾入清水中浸泡1天。
后用刨子将附子刨成薄片,再入清水中浸泡,当日连续换水3次。
再将漂过的薄片捞起,放于烤炉上烘烤,将饭锅(刮去锅底末,用砂纸或砂子、磨刀石磨光)倒放在炉灶上,附片贴于锅底上,下面用木炭火烤,片干后自然落下,即为"刨片"。
9. 产品质量:泥附子以每千克80只以内,无直径不足2.5厘米的
小药及"扒耳",无空心腐烂,无泥块杂质为合格;以个大饱满者为佳。
白附片以片张厚薄、大小均匀、白色半透明、无盐胆软片、失胆枯片、霉变为合格;以色白切面油润有光泽者为佳。
黑顺片以片大、片面冰糖色半透明、厚薄均匀、无盐胆软片、霉变为合格;以切面油润有光泽者为佳。
盐附子以无空心腐烂、粑软,无直径不足2.5厘米的小药及"扒耳"为合格;以个大体沉,表面起细小晶粒者为佳。
10. 附子的贮藏:白附片、黑顺片用木箱或竹篓包装贮运,放干燥处,防受潮发霉。
盐附子用瓦缸或油纸糊的竹篓包装贮运,放避风干燥处,不可堆积,以免压坏。
(五)成品性状黑顺片为不规则纵切厚片,上宽下狭,表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周边黑褐色,气微,味淡。
白附片表面黄白色,半透明。
炮附片色泽加深,略鼓起。
淡附片味淡,口尝无麻舌感。
(六)炮制作用生附子有毒,加工后降低毒性,便于内服。
炮附片以温肾暖脾为主,用于心腹冷痛,虚寒吐泻。
如治虚寒泄泻的附于理中丸(《局方》)及治冷痢腹痛的温脾汤(《千金》)。
淡附片长于回阳救逆,散寒止痛。
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如治厥逆亡阳的四逆汤(《药典》),治寒湿痹痛的甘草附子汤(《伤寒》);治阳虚水肿的八味肾气丸(《金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