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形态、思维和歧义
《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题答案 (2)

《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题答案简答1、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1)区别:①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②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口;③书面语写作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推敲,可以写得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④口语由于有语境影响和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的帮助,可以省略某些语言成分而不至于影响理解和交际,书面语却由于没有记录这些因素而别人很可能难以理解,因此书面语就不得不补上某些省略以后影响理解的成分(2)联系:书面语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另外,书面语一旦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以后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就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史。
书面语由于克服了口语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和局限,就有可能积累起比口语更丰富的语汇,更精密复杂的语法结构,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2、言和客观存在形式: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是跟人和人类社会的口头交际活动分不开的。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而当出现了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或者说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感情的流露。
3、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是说话所用的材料和规则,是抽象的、社会共同的;言语是对材料和规则的使用,是具体的、个别的。
4、索绪尔的贡献:主要在于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了“语言”,明确地限定了语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使语言学脱离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缺陷,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化道路。
20世纪语言学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集中主要精力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
5、语音的性质:①语音的物理属性;②语音和生理属性;③语音的生理属性;④语音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6、改变口腔形状的方式有三种:①舌位——舌面隆起最高点的位置抬高或降低。
自己整理的简答(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2014年10月)名词解释一、词类答: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臵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二、复辅音答: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二组合叫“复辅音” 。
复辅音是一个音节内部的音位组合。
如果两个辅音相连,但却分属不同的音节,就不能算是复辅音,复辅音里的几个辅音并没有像复元音那样一体化,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发音过程。
三、复合构词答:指词根语素加上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又叫“复合式合成词” ,即“复合词” ,汉语中,按照语素与语素之间的关系,复合词可以分为陈述式复合词、偏正式复合词、支配式复合词、并列式复合词四、屈折答:即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屈折与附加的作用相同,只不过屈折是给词的外部加点东西,附加是改变词的内部的某个东西。
分析题一、“相互理解程度”不是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答:正确。
西方的语言学家往往倾向于把“语言”作为识别“民族”的重要标准,而有把“相互理解程度”作为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
他们的观点和主张是由这些新兴民族国家的语言和社会历史的特殊情况决定的。
但西方国家这种通过识别“语言”和“方言”从而识别“民族”的惯例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因此,单纯的根据“相互理解程度” 来确定几种身份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 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 ,从而确定有关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民族”还是几个不同的“民族”,这种方法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且很有可能在政治上引起严重后果。
二、音强由频率的大小决定答:错误。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由振幅的大小决定。
振幅的大小又决定于使发音体震动的外力的大小,外力大振幅就大声音就强,反之不同。
三、每个汉字都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答:错误。
各种字体的字符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类:即“意符“音符“记号”表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汉字在隶变之前,由意符音符构成,记号极少四、“新汽车牌照”这个说法有不同理解,这是由语义的模糊性造成答:正确。
语言学概论00541单选(2009-2018.4)

2004年10月1.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A.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B.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C.语言符号具有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2.在二十世纪,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产生重大影响的语言学流派是(C.结构主义语言学)3.下列元音音素都是后元音的一组是( B.[α, Λ] )4.下列辅音音素都是塞音的一组是( B.[b, k] )5. 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音位)6.句子语调的高低升降变化表现最为明显的是( C.句终部分)7.汉语普通话中的“我”和助词“的”单念时发音分别为[uo]和[te],而在实际语流中,“我的”发音是[uo de],这是语流音变中的( C.弱化现象)8.语汇是词和语的集合,下列关于“语”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语”包括“固定词组”和“熟语”)9.下列关于汉语词双音节化倾向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减少同义词)10.英语“students”中的“-s”是( C.构形语素)11.从词的构造方式看,下列各项中属于复合词的是(D.山头)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词法手段的是( A.虚词)13.法语动词“是”的直陈式现在时有6种变化,比如“je (我) suis (是)”,“il (他) est (是)”,“nous (我们) sommes (是)”等,这反映了法语中什么样的谓词属性范畴(D.人称)14.划分词类的最本质的标准是(A.分布标准)15.下列词类从大类到小类的归类,不正确...的是(C.实词—谓词—助词—时态助词)16.下面词组中,结构类型与其他各组不同..的一组是(B.我们大家/首都北京)A.年轻漂亮/朴素大方B.我们大家/首都北京C.铁路民航/工人农民D.贯彻执行/讨论研究17.下列成对的词语中,属于相对反义词的一组是(D.勤劳—懒惰)18.下列句子的语义结构属于简单述谓结构的一项是(A.老王昨天买了一台彩电)19.造成“北京人多”一句歧义的主要原因是(D.不同的层次构造)20.下列关于音符来源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D.音符是从意符转化而来的)21.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拼音文字是(C.腓尼基文字)22.下列关于语言起源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D.语言是人类在长期进化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23.有一类词,它们的词义和构词方式都来自外语,构词语素则是本民族语言的,这类词属于(B.仿译词)24.下列关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发散思维完全不需要借助语言)25.在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中,标志着儿童产生最早的语义能力的阶段是(A.单词句阶段)26.下列词典中,属于语言词典的是(B.《汉语成语小词典》)27.从发音机制上看,一个舌面元音的特征取决于()A.舌位的高低B.舌位的前后C.嘴唇的圆展28.下列汉语复合词在构词方式上属于支配式的有(B.司机 E.护膝)29.下列哪些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表示)属于“组合关系”()A.语素→语素组 C.词→词组 E.句子→句组30.下列关于义项的表述中,正确的有()B.义项不包括词的临时意义C.义项是从词的具体用例中概括出来的D.分析词的意义和用法应以义项为基本单位31.下列有关普通话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C.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D.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2005.101.关于“说话”这种口头交际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既涉及心理问题,又涉及生理和物理问题2.判断两种话是不同语言还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应该主要参考()C.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3.关于语音四要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能起区别语言意义作用的是绝对的音高、音强和音长4.下列关于区别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音位是通过区别特征相互区别的C.音位的辨义功能由区别特征负担D.区别特征通常都表现为二项对立5.关于“复辅音”,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复辅音是一个音节内两个或几个辅音的组合C.复辅音内的几个辅音的音质变化是突变式的D.复辅音并不是所有语言中都存在的语音现象6.下列各项中,都是低元音的一组是(D.[ Αα, ] )7.下列各组辅音中,发音部位相同的一组是(A.[k, η] )8.北京话“面”单念时读作[miæn],但“面包”却读作[miæmp αu],这种语流音变现象是(C.同化)9.关于现代汉语“洗”和“浴”两个语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洗”是不定位语素,“浴”是定位语素10.下列各组中,三个复合词构词类型不一致...的一组是()A.席卷耳鸣地震11.下列各组词,吸收外来成分的手段存在不一致...情况的一组是()A.丹麦挪威法兰西B.沙拉咖啡麦当劳C.卡车啤酒立邦漆D.香波克隆好莱坞12.语法规则的“抽象性”是指()A.对语言的结构和成分进行类的概括13.语法现象可以分成“核心语法现象”和“外围语法现象”,其中“核心语法现象”主要是指(D.句法结构问题)14.主要功能是用来“造句”的同一级语法单位是指(C.词和词组)15.汉语中的词类(词的语法分类)可以首先分出的两个大类是(B.实词和虚词)16.下列关于“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最大的词组开始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B.从最小的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组合到词组为止C.分析时要依据两条原则:“成结构”和“有意义”D.分析时采用的方法是“先分主干”和“后添枝叶”17.“汽车”和“卡车”是(A.上下位词)18.下列各项中,语义结构属于复合述谓结构的一项是(B.他跑过去开门)19.下列各项中,甲和乙是预设关系的一项是()C.(甲)他早就不在学校工作了//(乙)他以前在学校工作过20.文字最基本的单位是(B.字符)21.根据字符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已知自源文字都属于(A.词语文字)22.在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中,最大的类别是(C.语系)23.在儿童学会说话的过程中,“双词阶段”标志着儿童产生的语言能力是(C.语法能力)24.“萨丕尔(E.Sapir)-沃尔夫(B. L. Whorf)假说”之所以被称作“语言相关论”,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B.语言决定思维)25.关于“中介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人们的中介语发展遵循大致相同的规律26.从语言信息处理技术本身来看,下列各项中,属于未来一段时间研究的主攻方向的是(D.机器翻译)27.从声音产生方面分析,音质的不同取决于()A.发音体不同D.发音的方法不同E.共鸣器形状不同28.关于“常用语汇”,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常用语汇和基本语汇不是一回事B.常用语汇是和非常用语汇相对而言的C.常用语汇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E.常用语汇和基本语汇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合的29.汉语“妈妈买的”这个词组属于()A.体词词组D.离心词组E.特殊词组30.义素分析的作用和优点有()A.可以简洁地说明词义结构C.有助于语义描写的形式化E.有助于描写和说明词语的组合条件31.下列关于社会方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社会方言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B.社会方言是在一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形成的2006.10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A.语言符号可以任意使用和创造)2.下列语言学流派中集中研究语言本体的流派是(D.结构语言学)3.下列关于舌尖元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没有圆唇音和不圆唇音的区别4.下列各组辅音中,都是舌面后音的一组是()5.下列关于重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重音只跟音强的增加有关6.下列各组合成词中,每个词都包含粘着语素的一组是(D.蔬菜电器7.下列各组词语中,属于重叠词的一组是(A.爸爸星星娃娃)8.下列关于基本语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基本语汇也包括大部分新造词和古语词9.英语名词lab(实验室)原来的形式是laboratory,这在词的形成方式上属于(D.逆序成词)10.英语动词“去”的原形是“go”,过去时的形式是“went”,这在语法手段的词形变化中叫作(C.异根)11.下列关于虚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使用虚词来表现语法意义属于词法手段)12.下列对“撞倒了他的自行车”这个歧义词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动补词组)13.下列对“你把这本书好好读一遍!”这个句子类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功能类是陈述句)14.“年龄”和“岁数”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B.语体色彩不同15.使用字符最少的文字是(A.音位文字)16.在下面的几种古老文字中,不属于...自源文字的是()A.腓尼基文字B.苏美尔文字C.中国的甲骨文D.古埃及文字17.语言中发展演变速度最快的是(C.一般语汇)18.下列各项中,不是..语言统一途径的一项是(B.语言成分的借用)19.亲属语言的“亲属”是指(A.历史同源)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方言的一项是(A.土语)21.必须借助语言才能进行的人类思维活动是(B.抽象思维活动)22.关于儿童进入“复杂句阶段”的表现形式,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能正确使用虚词和掌握形态变化B.能够谈论过去和将来发生的事情C.能够区别句子的同义和歧义现象D.能掌握和成人基本相同的词汇量23.提出语言获得“天赋说”的科学家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24.《辞源》属于(A.语文词典)25.关于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途径,正确的表述是()D.第一语言主要靠“获得”,第二语言主要靠“学习”26.外语学习中的“高原期”是指(C.外语学习中的后期阶段)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7.下列关于音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有()A.音节的划分不受特定社会语言习惯的制约C.音节是听觉上最不容易分辨的语音单位28.下列各项中,对“徘徊”一词归类正确的有(A.连绵词B.单纯词)29.下列语言片段中,汉语名词“书”具有“有定”语法意义的有()A.动词前面的光杆名词:书看完了C.加上指示代词的名词:那书挺好D.介词“把”后的名词:把书丢了30.下列关于句子语义结构的表述,不正确...的有()A.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B.一个命题可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C.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变元”构成D.一个述谓结构的“谓词”只能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E.一个述谓结构有多少变元是由变元的性质决定的31.下列关于“语言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B.对应出现于成批的词语之中D.是语言亲属关系的重要标志E.是语言谱系分类的重要依据2007.11.“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的提出者是(C.荀子)2.声音的强弱决定于(B.振幅的大小)3.语音中声带振动的浊辅音是(C.乐音和噪音的混合体)4.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是(A.[t])5.汉语北京话中,有的人把“一般儿大”(同样大)说成“一边儿大”,这种现象在语音学上叫(D.增音6.把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所依据的是(B.语素的数量)7.“背黑锅”、“走后门”、“碰钉子”都属于(A.惯用语)8.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往往会建立一种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这就是(D.中介语)9.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的母语会对其所学的外语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叫(.语言迁移)10.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其中最高的一级是(A.语境平面的翻译)11.汽车司机行驶到路口,看见红灯就会马上停车,这是一种(A.感性思维)12.人大脑的右半球掌管(B.直观动作的思维活动)13.一般认为人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最迟是(D.12至13岁)14.从语言形式本身看,双词句标志着儿童产生了最早的(C.语法能力)15.在儿童语言获得过程的某一阶段,儿童说出的话很像大人打电报时所用的表达方式,这个阶段他们的语言被称作“电报式语言”,这个阶段是(C.简单句阶段)16.小脑的主要功能是(C.控制人体运动的平衡)17.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是(B.语素)18.文字起源于(B.图画)19.语言间亲属关系最重要的标志是(A.语音对应关系)20.要确定几种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应当依据(C.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下面各项中关于口语和书面语的正确表述有()A.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口头存在形式B.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语言在口语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书面语D.书面语会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E.口语是第一性的22.下面各项中属于主动发音器官的有(A.舌头B.软腭E.小舌)23.下面各项中划线部分是词尾的有(A.walked D.books E.1ikes )24.下面各项中属于知识词典的有(A.《宗教词典》C.《中国大百科全书》)25.下面的各种学说中,用以解释儿童获得语言的原因和条件的有(C.天赋说D.模仿说E.认知说)2007.101.下列关于“语言”和“言语”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B.语言是主要的,言语是从属的C.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D.语言是书面的,言语是口头的2.最小的言语交际单位是【B.句子】3.下列各组元音中,都是前元音的一组是【】4.下列各组辅音中,发音方法相同的一组是【】5.下列关于语调和声调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有些语言只有语调而没有声调】6.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C.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汇】7.下列关于一般语汇总体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B.使用范围窄】8.区分“单纯词”和“合成词”所依据的是【B.词的语素数量】9.下列各组复合词中,构词方式相同的一组是【C.口吃胆怯】10.语法规则的“系统性”是指【C.语法规则之间可以相互推导和解释】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印欧语冠词可能的语法作用的是【.区别动词的限定形式和非限定形式】12.英语“Mike take a taxi”这句话是病句,其错误在于【B.数】13.下列词组不属于“向心词组”的是【.比赛结束】14.下列关于语义民族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D.不同的民族语言在词的非理性意义上会有所不同】15.下列各组词中.不属于同义词的一组是【B.衣服衬衣】16.“这家商店关门了”有歧义的原因是【A.一词多义】17.下列各组句子中,具有蕴含关系的一组是【】B.(甲)他买了一本小说——(乙)他买了一本书18.文字发展三阶段论认为,文字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经历的阶段分别为【】A.象形文字、音节文字、音位文字19.下列关于语言起源的学说中,注意到语言符号任意性的是【B.社会契约说】20.关于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
第二章 语言的特点

4)思维是全人类共有的,而语言具有民族性
第三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和语音学
一、语音
是语言的外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形式,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可以被听觉器官接收并得到理解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二、语音学
1、概念: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科学
2、语音的社会属性: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的本质属性
组合关系又叫做句段关系,侧重符号和符号怎样组合成为一句完整的话
(2)聚合关系:在语言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纵向替换性
聚合关系又叫做联想关系,侧重如何替换现有的符号创造出更多的句子
第三节语言符号的功能
一、思维功能
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组合:词的构成变化的规则(词法)和句子的构成规则(语法)(说出合适的话)
聚合:语法单位的归类和变化的规则
二、语法单位
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
语素、词、短语和句子根据是否具有组合能力,是否是结构形成类别
组合能力(组合)
结构(分解)
2、互不相似原则----有些音素出现相同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不会引起词的意义的改变
3、随意替换性原则----进行替换时,若干音素的互相替换应该在音节的同一层次的同一位置上进行
四、音位的分类
音质音位----主要指元音、辅音音位
超音质音位----在词平面上,超音质音位主要指调位、时位、重位常附在音位(段)的序列上,不局限于一个音的音位
3、不同词之间义位的聚合-----同一词聚/反义词聚/上下位词聚/同音词聚/
《语言学概论》讲义

语言学概论一、课程性质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地位相当于文学概论。
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概括地说,各种语言事实和语言现象。
具体地说,语言词汇和语义语法及整个语言系统。
任务:综合语言研究的各种成果,总结语言的规律,探讨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语言的结构及语言的发展变化。
1.语言学产生以前叫语文学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近现代语言学的兴起到19世纪,语言的历史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语言自身独自具有的发展规律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形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这标志着语言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语言学概论》提出,存在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
语言既存在于社会,又是人类天赋的能力,既承载着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又是人类新的精神创造的工具。
语言是联系人类的主观认知和外在客观世界的中介,是认识人类自身和外在世界的必要途径。
第一章语言的性质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基础(物质外壳)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自然属性。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这是语言的社会属性。
二、语言符号的特性符号是指代事物的标记。
凡是属于用来标记、替代事物的东西,就是符号。
凡是符号必须具有物质性、表意性和规定性。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句话概括了语言的本质。
人类用来交际的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代表事物的符号。
语言符号的特性:任意性;线条性;离散性三、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语言符号具有层级性(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替 | 我看书。
换 | 他看书。
︵ | 小王买书。
聚 | 老师写文章。
合 | 人们欢呼胜利。
语言学概论 (11)

语言学概论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汉语属于()(1分)A:孤立语B:屈折语C:粘着语D:复综语2、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1分)A:地方话B:隐语C:亲属语言D:原始基础语3、“活儿我不做了!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使用的修辞手法是()(1分)A:拟人B:拟物C:夸张D:降格4、语言符号的能指是()(1分)A:词汇B:语音C:语义D:语法5、根据乔姆斯基提出的假设,人的大脑中储存的全人类语言所共有的语言知识叫()(1分) A:人类语法B:普遍语法C:个人语法D:个别语法6、诗歌属于()(1分)A:谈话语体B:应用语体C:文学语体D:宣传语体7、纳西族语言称“大树”为“树母”、“小树”为“树男”,反映出古代纳西族曾经历过()(1分)A:群婚制阶段B:族外婚制阶段C:母系氏族社会阶段D:家族制阶段8、希腊字母属于()(1分)A:辅音文字B:全音素文字C:表意文字D:象形文字9、古代关于马的词很多,如“驹”两岁马、“駣”三岁马、“”八岁马,这些词被称为()(1分)A:同源词B:类义词C:同义词D:同形词10、语言符号的结构必须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出现,这是语言符号的()(1分)A:系统特征B:约定特征C:层级特征D:线性特征11、“成立”“建立”这两个词的词义区别主要是()(1分)A:理性意义不同B:感情色彩不同C:语体色彩不同D:形象色彩不同12、对“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的是()(1分)A:索绪尔B:鲍阿斯C:沃尔夫D:施莱歇尔13、“郭明义是当代的雷锋“中,“雷锋“属于借代中的()(1分)A:以部分代整体B:以特征代本体C:以具体代抽象D:以专称代通称14、“种花”的“花”和“花钱”的“花”是()(1分)A:同义词B:多义词D:近义词15、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外语时常常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的现象叫()(1分)A:语言相关B:语言辅助C:语言影响D:语言迁移16、下面各词源自于汉代西域的是()(1分)A:葡萄B:罗汉C:蛮夷D:胡同17、苏美尔人发明了()(1分)A:楔形文字B:甲骨文C:腓尼基字母D:阿拉伯字母18、某一言语社团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社会现象叫()(1分)A:混合语现象B:惯用语现象C:克里奥耳现象D:双语现象19、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主要出于()(1分)A:人们的喜好B:经济上的原因C:文化上的原因D:政治上的原因20、“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是()(1分)A:对偶句B:排比句C:反复句D:回环句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下面各项中属于中国传统小学的有()(2分)A:文字学C:训诂学D:音系学E:语用学22、下面各项中对社会方言形成产生影响的因素有()(2分)A:行业B:阶层C:性别D:年龄E:文化程度23、下面各项中,属于意译词的有()(2分)A:吉普B:高尔夫C:电话D:沙发E:银行24、下面各项中属于儿童语言前阶段(语言准备阶段)的有()(2分)A:非自控阶段B:咿呀学语阶段C:单词句阶段D:简单句阶段E:复杂句阶段25、下面各项中,属于形声字的有()(2分)A:步B:澄C:于D:阶E:词三、文字题(共9题,共70分)26、名词解释:书面语(3分)27、名词解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3分)28、名词解释: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3分)29、名词解释:语言相关论(3分)30、以下面几个组合为例,说明消除歧义的常用方法。
语言学纲要 期末复习资料(题库)

语言学概论试题(1)一、填空15%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自由)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选择题10%1 、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D )A、文字学B、语音学C、词汇学D、语法学2、汉语属于(B )A、屈折语B、词根语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3、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B )A、音素B、音位C、语素D、音节4、文字的前身是(C )A、结绳记事B、手势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5、派生词中包含(B )A、词尾B、词根C、虚词D、根词6、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C )A、音素B、义素C、语素D、音位7、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C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8、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D )A、土话B、客家话C、客套话D、黑话9、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C )A、初B、视C、人D、民10、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D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三、名词解释20%1、专语语言学: 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 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3、语流音变: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
语言学纲要大纲(考研重要资料)

导言1.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是什么?2.简述语言研究的历史。
(段辅5)3.重要概念: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具体语言学、普通语言学;语文学、小学;历史语言学、结构语言学(描写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4.语言学有哪些重要流派?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语言学家及其代表作?5.语言交际过程大体分为五个阶段。
6.怎样理解“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关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7.语言学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8.本教材讲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说话、说出来的话之间的关系。
(徐辅11)2.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语言?3.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4.为什么说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5.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怎样理解这句话?6.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1)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互相依赖:思维是语言通向现实的桥梁,而语言则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
(2)语言是思维的最有效的工具。
如聋哑人由于不会语言,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
(3)语言和思维并不对等,不能混为一谈。
思维能力是人类共有的,而语言却具有民族性特点。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他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2.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由哪些因素构成?3.就语言符号而言,什么是形式,什么是意义?它们的相互关系有什么特点?4.语言符号有什么特点?怎么理解?5.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6.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为什么说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7.掌握语言需要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发音的能力,狼孩的故事、鹦鹉学舌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8.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有哪些根本区别?(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第三章语音1.什么是国际音标,学习和使用国际音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语音的四要素在语音系统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 12 15作者简介:胡燕平(1950~),男,副教授。
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和语言哲学。
2005年2月第24卷 第1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 l o fM i any ang N or m al U niversity F eb .,2005V o.l 24 N o .1语言的形态、思维和歧义胡燕平(重庆医科大学外语系,重庆 400016)摘 要:人的思维和语言存在的形态有密切的关系。
语言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口头的、书面的、思维的。
口头的语言是即席的、交流的思维,书面语言是思维的储存形态。
将这三种语言与它们的活动空间相联系,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
由于它们的交流对象的不同,其意义必然会产生歧义。
同时,语言自身存在着一对固有的矛盾,即所指和能指,所以语言本身就有意义的差异。
歧义在本体意义上是语言的固有特性,它决定了不可能创造出具有绝对标准意义的语言。
关键词:语言形态;思维;语言歧义中图分类号:H 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2005)01-0091-04语言是 能被理解的存在 ,(迦达默尔2002,10)语言作为存在也需要被理解。
理解语言的障碍是语言的歧义,没有歧义的语言不需要理解就可以流通。
歧义和语言相伴而行,没有无歧义的语言。
语言有三种存在形态:口头语言、文字语言和思维语言。
每一形态都有各自不同的存在位置和存在关系:口头语言存在于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之间,即说者和听者之间;文字语言存在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中间间隔着文本的存在;思维语言存在于第一人称和第一人称之间,说者即是听者。
任何一种语言形态都和思维息息相关。
本文从语言形态和思维的关系着手,论证和说明歧义是语言的固有性质,其意义在于说明歧义是语言的基础现象,理清它产生的原因有助于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
很难想象语言没有歧义,人们对语言的研究还有多大的意义。
我们将口头语言、文字语言和思维语言分为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以此开始我们对语言歧义的分析。
一.外部语言与交流歧义口头语言的表现形式是声音,其表现过程是言说,它存在于说者和听者、即我和你之间。
听者和说者同时参与了听说的实现过程。
因此,参与听说过程的所有其它因素,如手势和表情等,结合现场的语境都可能被听者和说者所感知,这些因素直接参与了听者和说者之间语意的解释、理解和交流。
弗罗姆将它们称之为象征语言。
(2001,12)这种全景式的现场交流是十分便捷、易感知的交际形式。
但是,听者和说者全景式的同时参与并不等于说者和听者之间对于言说的话语意义有着即刻的、一致的理解。
不同经历的人在相同的语境中去理解相同的话语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对牛弹琴 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最便捷的交流形态 口头话语中,无论是作为需要理解的存在的语言还是作为被理解的存在的语言都存在着歧义。
文字语言是说者的书面表达方式,说者面前没有一个直接的听者,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有我而无你的交流现场。
我 通过文字形式留下了意义的载体 文本,它可以与几乎任何时间、任何空间的听者交流。
在各种语言形式的活动中,诠释学的大师们对于这个能够打破时空界限的意义载体 文本,也就是文字语言,给予了更多的青睐。
(洪汉鼎2001,284)在伽达默尔看来口头语言是一个和具体事件相联系的实现过程,而文字语言则是独立的、自为的存在。
语言在文字中是与其实现过程相脱离的,以文字形式传承下来的一切东西对一切时代都是同时代的。
(洪汉鼎2001,286)这是跨时空的理解活动。
语言在这里承担了双重身份:被理解之后的存在和能被理解的存在。
语言,作为被理解之后的存在,不是自然界的产物,而是人的集体心灵活动的结果;语言,作为能被理解的存在,又成为人的心灵活动的对象。
这是一个理解 理解 的活动。
语言在这里超越,同时也融合了,主观和客观的对立。
但是,对立毕竟是对立。
对立的主客观在语言中融合的同时也在语言中潜伏了歧义,成为了理解和被理解的对立。
语言的理解和歧义是互为因果的。
因歧义而需理解,因理解而生歧义。
文字语言因为脱离了人的直接言说而成了一种自为的存在。
一个表达者和无数个作为他者的阅读者进入这个存在。
在这个存在中,无数的他者在阅读中成为了表达者的我,表达者也因此而变成了他者。
人们对这个自为存在中的相同语言有不同的理解,同时又希望在相同的语言中实现意义的交流。
于是,诠释学的哲人提出了视阈融合的道路和方法,并且作为哲学思想在学界流行开来。
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都是外部语言,都是从人的内部发出来的。
显然,在它作为语言发出到外部之前就应该已经存在,而且还应该有一个存在的处所。
二.内部语言与交流歧义这个存在的处所就是思维。
语言在存在于外部之前首先存在于思维之中,这种存在于人的内部,难以被他人感知的内部语言就是 思维语言 。
思维不是一种物理空间,它是意义的运动,并在运动中创造出意义的空间。
语言是承载意义的。
因此,思维中的语言不可能是思维中存在的一种具体物件。
但是,它作为意义的承载体又是思维的存在形式。
语言作为形式,它包含了思维;语言作为存在,它被思维所包含,所运动。
语言和思维两者在存在和形式的两个层面上相互统一。
这就是思维语言,而且是人的内部语言。
当我们把语言从人的外部转向内部,完全脱离现场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就突现出来了:离开了外界的存在,语言何以能够成功地思维?索绪尔对此有他的见解,他认为存在着语言联想。
构成语言联想的是 位于大脑中的现实存在物 ( rea lities that have their seat in the bra i n )。
(Saussure1999,15)他还进一步明确指出: 语言起源于心理上的语象,语言的本质是心理的。
(裴文29) 语象 一词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它表明语言的所指并不是客观的具体存在物,而更接近于心理上的物象。
心理上的物象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具体的事物,正如人的影子不等于人一样。
心象(心理上的物象)是具体事物的心理投影。
具体事物不是只会出现一次的单一现象,心理投影也往往是不断重复进行的。
不断重复的投影必定会产生一种平均投影。
这时候概念就应该产生了,因为概念的内容出现了。
我们可以称它为语象。
它所呼唤的只是一个表达的符号 语言。
具象 心象 语象 语言,索绪尔把这个过程中的语象和语言提取出来,联系到一起,并且提出 语言的本质是心理的 。
这样一来,语言所指的本身只是在心理屏幕上的投影。
语象是心理的存在,心理的存在是个性化的存在,它包含的是个人的意义。
交流中的语言是社会的存在和交流各方的共同参与。
个性化的语象通过某种语言形式进行表达,达到一定频率,逐渐产生人们的平均理解,以此规定了它的社会意义。
通过语言进行表达是个体语象的外化过程,而语言的思维则是语言社会意义的个体化过程,它依靠语言的社会意义来表达个体语象。
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思维语言中的个体意义何以转化为社会意义的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语言的个体意义和社会意义相互融通的过程。
之所以要融通,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冲突。
这种既融通又冲突的现象决定了个人的思维语言和社会语言之间存在着歧义,歧义在交流中显现。
有了语言,人们才可以交流,个人才能融入社会。
但是,语言同时又掩饰了人的思想。
(维特根斯坦2002,41)这种掩饰就是语言和思想之间的歧义,它使交流成为一个需要理解的过程。
三.内部语言与语言的思维歧义思维是在 我 中进行的,是我对我的交流。
米德把 我 分成了三个概念:自我(se lf)、客我(m e)和主我(I)。
这种划分用于对语言思维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语言在思维中的歧义。
自我是与社会相对的,自我的核心地位是思维,思维的最主要结构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从实质上说是一种认知现象, 自我的本质是认知性的:它通过构成思维过程的、内化的姿态对话表现出来。
(米德1999,187)而 主我 是有机体对其他人的态度作出的反应; 客我 则是一个人自己采用的一组有组织的其他人的态度。
(米德1999,189)对于 客我 ,米德还说道, 只要我记得我说过的话,我就变成了一个 客我 。
(米德1999,188)这样一来, 我说过的话 就成为了米德所指的 有组织的其他人的态度 ,而 我记得我说过 就成了主体化,或内化的过程。
米德对 我 所作的社会哲学的分析对思维和语言的理解是有启发意义的。
如果我们对 记得 作进一步的分析,这种意义就会更加明朗。
人对于认识( 我说过的话 )的内部储存是记忆。
记忆中的 话 (语言)处于储存状态,没有进入言语思维。
但是,明晰的思维离不开清楚的语言。
(塞尔2001,146)所以记忆中的话是休眠的、模糊的。
在每一个时点上,每一个人只能有一个话语的空间点。
言语要一点一点地说。
明晰的思维、也就是心灵中的言语,也要一点一点地想。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心理学家找到了限制记忆的边缘,也就是说,人记忆的内容可能是无限的。
这样一来,几乎无限的记忆只能有一个时点进行表达和实现。
这似乎是时间对记忆空间的一个限制,也可以说是语言领域里的一种特有的时空切换或融合吧。
在这里,时间成为了空间的一个小孔。
巨大的记忆内容只能从这个渺小的孔挤出来,这样就出现了一对矛盾:一方面是几乎无限的记忆内容,另一方面是极为有限的时点之孔。
言语在清晰的思维过程中只能十分有限地表达和实现几乎无限的记忆。
有限的语言思维出自于几乎无限的记忆,于是,这种有限的表达和实现肯定对几乎无限的记忆有着意义上难以琢磨透的依存关系。
因此,在思维过程中,语言表达的明晰思维和记忆中的休眠思维之间肯定存在着意义上的关联,同时也会有差异。
而这就是我们说的语言的思维歧义,语言在思维过程中就有歧义。
思维语言中存在着思维的歧义。
语言思维和心灵记忆之间的关系是主我对客我的关系。
主我思客我 是思维要求语言进行的必然、自然而又十分困难、永无尽头的活动。
自我意识是主我对客我的认识。
在主我和客我之间存在着隔膜和冲突。
而语言活动则成为 我 在冲突中寻求缓和的本能活动。
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连接着自我和社会,缓和着自我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冲突;思维语言则连接着主我和客我,缓和着主我和客我的意义冲突。
这种意义冲突的缓和使语言歧义对语言不具有摧毁性。
不仅如此,语言的歧义还使语言成为必需。
因为语言通过,也只能主要通过语言自身去解释和理解。
四.语言与心灵歧义记忆不是心灵中静态的储存物,因为,凡是进入心灵的东西都有了生命的性质,它们处在不停的活动之中。
这个非言语的心灵活动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有人力图用语言来表达模糊的心灵存在之物。
象乔伊斯、卡夫卡这样力图深入人的心灵更深处的文学大家,就通过变形的文学样式来捕捉、来反映人的这种模糊的心灵活动。
弗洛伊德对梦的诠释也是企图深入到人的明晰思维之下的心灵存在物之中,甚至一直深入到婴儿出生时的记忆,深入到无法回忆的记忆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