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强化免疫中出现异常反应的原因分析
专家:接种反应是疫苗特性所致

专家:接种反应是疫苗特性所致最近一些地方相继发生了因接种疫苗出现异常反应的情况,不少家长和医务人员提出了相关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请专家为大家解答——为什么接种疫苗会出现反应虽然绝大多数健康人群接种疫苗后不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但疫苗对于人体而言毕竟是一种异物,因此会有极少数儿童因个体差异而在接种后发生异常反应。
可以说,预防接种产生的异常反应是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且与受种者自身的体质有关。
疫苗接种反应分两种一般反应一般反应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主要有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症状。
一般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病情轻微,恢复较快(多在1~2天),一般不需要临床处置。
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和功能损害。
不同疫苗的异常反应发生率极低,差异较大。
由于病情相对较重,多需临床处置。
近几年,虽然我国疫苗接种的剂次不断增加,但重度异常反应很少,发生率很低。
例如甲型H1N1流感疫苗已累计接种近1亿剂次,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约为9/10万,其中异常反应报告的发生率约为1/10万,严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约为0.1/10万。
别把偶合症的账算在预防接种上预防接种偶合症很容易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尤其是异常反应)相混淆。
所谓偶合症,是指受种者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前驱期),或者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接种后巧合发病(复发或加重),因此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
但受种者或监护人常常认为是由疫苗或预防接种导致的。
对于这种情况,只有通过详细的调查和专家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最常见的偶合症是偶合急性传染病、内科疾病等,其中最严重的偶合症为猝死。
例如在麻疹强化免疫过程中出现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的发热,可能是偶合上呼吸道感染,而非疫苗所致。
预防接种后突发死亡,可能与儿童本身潜在的疾病(如窒息、感染等因素)有关,而接种疫苗不是根本的致死原因。
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作者:赵国震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27期【摘要】目的评价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3月在我县小学中调查500名7~14岁儿童,于2010年6月对我县开展强化免疫接种的7~14岁儿童620名进行调查,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血清标志物lgG抗体,分别统计阳性率和保护率。
结果2010年06月620名儿童(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后) 血清中IgG阳性率为95.5%,保护率为90.3%,2010年03月调查的500名儿童(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前) 麻疹基础免疫情况:IgG的阳性率92.2%,保护率为70.2%。
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麻疹疫苗;接种效果;不良反应作者单位:462400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疾控中心麻疹疫苗为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主动免疫力,儿童接种后一般无局部反应,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以及散在的皮疹,一般2 d内可自行缓解,极少数需要对症输液治疗[1]。
我县自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麻疹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但2002年以来,我县及周边地区麻疹疫情出现大幅度回升,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于2010年05月对我县8月龄~14岁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
为进一步了解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免疫效果及不良反应,我们对强化接种麻疹疫苗1个月后的儿童或其家长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并检测了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水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2010年03月在我县小学中随机抽取500名7~14岁儿童检测麻疹疫苗基础免疫情况。
2010年05月在我县小学中随机抽取700名7~14岁儿童作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对象。
1.2方法1.2.1问卷调查对麻疹疫苗的接种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抽取的每个对象进行个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询问儿童或监护人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有无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2 0,2 1 n T n z o 0 0 i o gh u,Be ig n ttl 1 c ss o u p ce F ee rp s d,w t n o ealicd n e o 7 2 / in .I oa,3 ae fs s etd AE M1w r e o e j i a v rl n ie c f2 . 8 h
・论 著 ・
麻 疹 疫 苗 强化 免疫 疑 似 预 防接 种 异 常反 应 监 测
马 燕玲 赵春艳 徐 颖 宁 召起
【 摘要 】 目E I的原 因进行分析 和探讨 , 断总结经 验 , A F) 不
正 确 认 识 A F 问题 , 取 正 确 处 理 措 施 。方 法 采 用 描述 性 流行 病 学方 法对 监测 数 据 进行 分 析 。 结 果 麻 疹 疫 苗 强 化 EI 采 免 疫 共 接 种 136 2 , 告 A F3 1 2 人 报 E I1例 , 体 报 告 发 生 率 2 . 8 1 总 7 2 / 0万 , 中一 般 反 应 1 例 ( 3 .8 ) 异 常反 应 1 其 1 占 54% , 4例
【 btat obet e T vsgt tecueo up c davr vnsflwn n ni es si m n ao A s c】 r jc v oi et a h as f set des eet o o i it s em al m u i t n i n i e s e e l g e v e zi
转 归 良好 。结 论
此 次麻 疹疫 苗 强 化 免 疫 发 生 的 A F 主要 是 由 疫 苗 本 身 固 有 性 质 所 引 起 , 报 告 发 生 率 偏 高 , 反 应 EI 虽 但
的类 型 与 严 重 程 度 与 预 期 一 致 , 发 现 新 的 或 罕 见 的 疑 似 预 防 接 种 异 常 反 应 。 未
2024年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总结范本(2篇)

2024年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总结范本____年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总结一、前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能够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
虽然已经有了麻疹疫苗,但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麻疹的暴发和传播。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麻疹的传播,____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麻疹强化免疫工作。
本文将对这一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
二、强化免疫策略与措施1. 疫苗供应与接种我们加大了麻疹疫苗的供应力度,确保疫苗的充足供应。
同时,加强了对疫苗储存和运输的管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
在接种方面,我们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麻疹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
此外,我们加强了对接种点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接种工作的规范和效果。
2. 强化免疫宣传我们借助各种媒体渠道,包括电视、广播、网络等,对麻疹和麻疹疫苗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教育。
我们制作了宣传片、海报、宣传册等宣传材料,向公众普及麻疹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了公众对麻疹的认知,并鼓励公众积极接种麻疹疫苗。
3. 建立疫苗接种档案为了保证疫苗接种的效果和追踪疫苗的接种情况,我们建立了麻疹疫苗接种档案。
该档案记录了每个人的接种情况、接种日期和接种疫苗的批号等详细信息。
这不仅为疫苗接种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还为接种追溯和跟踪工作提供了便利。
4. 强化免疫监测与预警我们加强了对麻疹病例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建立麻疹疫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麻疹的传播情况和趋势,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组织了对敏感人群的定期调查和监测,借助社区和学校等场所,筛查患者和风险人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
三、工作成果与效果1. 疫苗接种率显著提高通过加大疫苗宣传和供应的力度,我们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麻疹疫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据统计,____年全年的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大大提高了群体的免疫水平,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的传播。
2. 麻疹疫情得到较好控制通过强化免疫工作和加强疫苗接种点的管理,我们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的暴发和流行。
镇江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结果分析

按 镇 流动儿童 普查 的人 口资料估算 : 动儿 童估 算强化 接 农村高 于城市 。强 化 免疫 结 束 后 , 方 案要 求 , 江 流 4个 街 种率 < 报告 强化接 种率 , 市9 .8 , 村8 .2 , 市疾控 中心随 机抽 取 1 乡镇 、 道进 行 强化 接 种 城 55% 农 48 %
为9 . 3 , 市 、 74 % 各 区均 t9 % , 市 与农 村 差 异不 明 化 接种 率为 7 .7 , 村 强 化 接 种率 为 9.5 , >5 城 36 % 农 67 % 差 显 ( =19 P> .5 。按 20 .5, 0 0 ) 04年镇 江市 计划 免疫 异有统 计学意义 ( = 8 .4, 0O ) 强化接 种率 933 P< .1 ,
~
66%。城市( 口、 区、 .6 京 新 润州 3区) 强化接种率 1 1 对 象和 方法 镇 江 市范 围 内所 有 8月龄 一 . 7岁 9 .1 , 75% 农村 ( 丹徒 区和丹 阳、 容 、 中 3市 ) 旬 扬 强化 接 流动儿 童 , 论 既往有 无 MV强 化 接种 史 均进 行 强 化 种 率 9 .8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1.3 P < 无 65 % 差 35 , 免疫 , 麻疹 疫情 地 区的所 有人员 实施 强化 免疫 。 有 0O ) .1 。学龄前 儿 童 、 校学 生 、 位成 人 报告 强 化 接 在 单 12 资料来 源 强化 免疫数 据 由各市 ( 按 照 江苏 种 率分别为9.0 ,7 1% ,59 % 。学龄前 儿童 报 . 区) 67 % 9 .5 9.7 省 统一 制定 的表 格 . 强 化 免 疫完 成 后 填 写 , 逐 级 告强化接种率城 市与农村差异无 统计学 意义 ( = 在 并 汇总上 报 。流动 儿 童资料 按 2 0 0 4年镇 江市 流 动儿 童 0 4 , 00 )在 校学 生强 化接 种率 城 市9 .4 , .9 P> 。5 ; 8 3 % 农 强 化接种 率普 查 资 料 估 算 。其 他 强 化 接种 率 资 料 来  ̄ 9 .0 , - 70 % 差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2 85 , 0 O )  ̄ =1.9 P< . 1 。 源 于 中国免疫 规 划 信息 监测 管 理 系统 。麻 疹 发病 资 单位成人强化接种率城市9 .5 农村9.2 差异 00 %, 60 %, 料来 自法定传 染 病 报告 系统 、江 苏 省 和镇 江 市疫 情 有统计 学意义 =1.6P< .1 。详见表 1 83 , oO ) 。 表 1 各 地 目标 人 群 M 强化免 疫接 种率 V
2010年灵山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析

县范围内开展 M 强化免疫活动, V 对所有 8 月龄 ~ 4 1 岁儿童, 无论既往接种史如何, 不管其居住地与出生 地 ,所有无麻疹疫苗接种禁忌症者 ,均为强化免
疫接 种对 象 。 1 资料 来 源 . 2 1 . 疑 似 异 常 反应 资料 .1 2 来 自2 1 年 灵 山 县 开 00 展强 化免 疫过 程 中 、后 1 月 内所发 生 的疑似 预 防 个 接 种 异 常反 应 ( E I A F )个 案 调 查 表 和 疑 似 预 防 接
理 。采 用 描 述性 方 法 对 A F 的分 布 特 征 和相 关 指 EI 标进 行 流行病 学分 析 。
2 结 果
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
1 . 强化免疫数据 .2 2 1 麻 疹 减 毒 活疫 苗 . 3 来 自 2 1 年 灵 山县 麻疹 减 00 为 上 海生 物制 品 研 究所 生 毒活 疫苗 强化 免疫 活动报 表 。 产 ,在 有 效 期 内使 用 。所 有 受 种 者在 上臂 三角 肌 下 缘 附着 处 皮 肤 接 种 MV . L O5 。所 有 注射 器 由安 m
21 灵 山 县 MV强 化 免 疫 总 体 情 况 .
本 次 强 化 免
疫 , 县应 种儿 童 342 1 , 中本 地儿 童 3025 全 1 2 人 其 1 7 人( 8 4 ,流 动儿 童 396 占 1 6 ;全 县 占9 . %) 7 4 人( .
一
短时间内同
接种单位的受种者 中,发生的 2 例及 以上相 同或
类 似 临 床症 状 的严 重 疑 似 预 防 接 种 异 常 反应 ;或 2 1 年 9 1 ~2 00 月 1 0日在 全
11 接 种 对 象 及 时 间 .
麻疹疫苗基础知识

安全接种与注射法
(一)安全接种的具体要求: 1.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严格实行 “一人一针一管”制度;接种前才能打开包装;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2.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 3.实施预防接种人员要持合格的资格证书。 4.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化,接种时应严格 按技术规程要求操作 。
(二)注射法 注射原则:
(二)接种时的工作
3、登记 (1)在接种证上填写疫苗名称、针次、 批号、接种时间、接种单位、接种者签名等; (2)录入电脑。
(二)接种时的工作
4、留观 告知家长或其监护人,儿童接种后留在 接种现场观察15-30分钟,如出现异常反应, 及时报告和处理
摸底与常规免疫的关系 对发现的未建卡的7岁以下未完成常规免疫接种的 儿童,应给予补建卡、证,并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 强化免疫接种应记入接种卡、证,符合常规免疫程 序的,可作为麻疹疫苗第1或第2剂次,记入常规免疫 接种记录中: 1、对18月龄以下儿童,既往0剂次者,强化免疫可 记为第1剂次;既往已接种1剂次者,强化免疫必须再 接种,并在满18月龄后常规接种第2剂次; 2、对18月龄以上儿童,既往0剂次者,强化免疫可 记为第1剂次,一个月后安排第2剂次常规免疫;既往 已接种1剂次者,强化免疫可记为第2剂次。 不符合常规免疫程序的,记入“应急接种、群体性 预防接种记录”中。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复溶后为橘红色或淡粉红色澄明液体。 如发现颜色变紫(瓶体有微细裂纹)、变黄 (有杂菌生长)、溶解不好等情况,均不可使 用 2. 消毒皮肤用75%酒精,待干后注射。 禁止使用碘酒消毒。 3.注射免疫球蛋白后4周方可接种麻疹疫 苗;接种麻疹疫苗后至少2周才可注射免疫球 蛋白。
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 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 , 出现以下疑似预防 接种异常反应必须进行报告: 接种异常反应必须进行报告: 发热(腋温≥ 38.5 ℃ );局部红肿(直径≥15mm);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荨麻疹、大疱型多形性 红斑、麻疹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阿瑟氏反应、血管性水肿、其他过敏反应; 晕厥、热性惊厥; 多发性神经炎、臂丛神经炎、癫痫、脑病、脑炎、 脑膜炎; 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蜂窝织炎)、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浓毒 血症); 其他不明原因的死亡、严重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 心因性反应。
2024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异常反应应急预案

2024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异常反应应急预案2024年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异常反应应急预案共分为三个阶段:潜伏期监测、早期诊断和应急处理。
潜伏期监测阶段,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接种者的定期随访监测,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免疫异常反应症状,如持续高热、皮疹、关节痛等。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测和评估,确保早期发现和干预。
早期诊断阶段,医疗机构应及时进行临床评估和诊断,并采取针对症的治疗措施。
对于确诊的强化免疫异常反应病例,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炎、抗过敏等治疗措施。
应急处理阶段,医疗机构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全面治疗和护理,确保患者安全和康复。
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家庭支持,确保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稳定。
此外,医疗机构还需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专业水平,确保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置。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强化免疫中出现异常反应的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对于接受麻疹强化免疫治疗的患者出现异常反应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与研究。
方法选取2003年2月至2004年2
月本地区接受麻疹强化免疫治疗的儿童2890名,在儿童进行麻疹疫苗接种后的两周内,对接种疫苗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随访观察,统计儿童出现的异常反应类型及人数。
结果 96名儿童出现发热,58名儿童出现皮疹,76名儿童出现上呼吸道感染,39名儿童出现局部红肿。
结论麻疹强化免疫中出现的异常反应的原因较为复杂,既与接种者自身的体质有关,同时又与接种过程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麻疹强化免疫;异常反应;原因;分析
麻疹是临床上一种的常见的、多发的传染性疾病,传染性极强[1-2]。
为了有效地控制麻疹病毒的传染,国家卫生部要求全国各省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通过大范围内对人群接种麻疹疫苗,麻疹的传播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接种者在接种麻疹疫苗后出现异常反应的报道[3-4],引起了医疗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本人就麻疹强化免疫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的原因进行了相关的临床分析与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03年2月至2004年2月本地区接受麻疹强化免疫治疗的儿童2890名,其中男性儿童1450名,最高年龄12岁,最低年龄6岁,平均年龄9±1.2岁;女性儿童1440名,最高
年龄11岁,最低年龄6岁,平均年龄8±0.7岁。
1.2 方法
1.2.1 调查研究方法在儿童进行麻疹疫苗接种后的两周内,对接种疫苗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随访观察,统计儿童出现的异常反应类型及人数。
1.2.2 临床评价指标发热(强反应):体温≥38.6℃,发热(中反应):37.6℃-38.5℃,发热(低反应):37.1℃-37.5℃;局部红肿(强反应):红肿面积平均直径>5.0cm,局部红肿(中反应):2.6-5.0cm,局部红肿(弱反应):0.5-2.5cm。
2 结果
通过在接种后两周内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随访发现,96名儿童出现发热(13名为强反应,38名为中反应,45名为弱反应),58名儿童出现皮疹,76名儿童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68名儿童出现局部红肿(23名为强反应,55名为中反应,90名为弱反应)。
接种者异常反应的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接种者异常反应的详细结果汇总统计
发热
强反应中反应弱反应
皮疹上呼吸
道感染局部红肿
强反应中反应弱反应
患者数(例) 13 38 45 58 76 23 55 90
比例(%) 0.45 1.31 1.56 2.01 2.63 0.80 1.90 3.11
3 讨论
麻疹疫苗属于生物大分子物质,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当接种麻疹疫苗后,由于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会对麻疹疫苗产生免疫防御行为,会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进而导致部分接种者出现异常反应。
目前,临床研究显示,麻疹强化免疫中的异常反应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
①疫苗因素。
麻疹疫苗属于麻疹病毒的减毒活体疫苗,如果麻疹疫苗的减毒程度不够,极易造成麻疹疫苗毒性较高,进而使患者出现发热、皮疹等异常反应;其次,由于接种人员在接种过程中禁忌症掌握不严,对一些存在禁忌症的患者也进行接种,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异常反应;再次,接种途径不当,由于医疗工作者日常的工作较为繁重,因而极易出现医疗工作人员将需皮下注射的麻疹疫苗以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患者进行接种,导致接种者出现发热等异常反应;疫苗的接种剂量,合理的疫苗接种剂量不但可以使机体产生对麻疹病毒的免疫力,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机体异常反应的发生。
②患者体质因素。
患者的健康状况是患者是否出现异常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疫苗往往具有一定的毒性,健康的人体自身免疫功能较强,因而很少出现异常反应,但是当患者患有一些疾病,其免疫功能下降,人体的免疫功能无法消除疫苗的毒性,从而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的异常反应;过敏性体质,
由于人体的免疫功能较为复杂,部分人属于过敏体质,当多敏体质的人受到同一种抗原的刺激时,会导致机体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
③其他因素。
接种疫苗的时间和气候也会造成机体出现异常反应。
临床研究发现,疫苗在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低的季节进行接种,其异常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总之,开展麻疹强化免疫中出现异常反应的原因分析,对于避免接种麻疹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对其原因作了一些探讨,希望同行们进一步进行临床总结。
参考文献
[1]欧阳霖,尤佳恺,陈国强,等.上海市闵行区108例疑似麻疹病例igm抗体测定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6):273-274.
[2]费金花,黎桂福,倪春芳.上海市青浦区2001-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1,23(10):473-474. [3]凌罗亚,胡昱,陈思富,等.浙江省2010年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7(4):357-361.
[4]武文娣,刘大卫,李克莉,等.全国2005-2009年麻疹减毒活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4):3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