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习俗
2024年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

2024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端午是传统且流传甚远的日子,在五月初五包粽子时,还要包上楝树叶、缠上五彩线,这便是汨罗河的遗风。
我们在端午节的时候,可以有法定节假日。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习俗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竞赛的队伍在热情的鼓声中划著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
这项活动的灵感是来自于当时汨罗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救屈原,而这个传统也始终保持了数个世纪。
在端午节时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以米包著肉、花生、蛋黄及其他材料,再以竹叶包袱。
而粽子的传统则来由于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静江中的蛟龙,希望他们不要将屈原吃掉。
农历的五月,也就是端午节的这个季节,对中国人而言,除了屈原的故事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意义。
很多中国人信任五月是一年中简单引发疾病的危急季节,因此必需有很多防备家人生病的措施。
很多家庭会将一种特殊的植物-艾草挂在门口,作为爱护之用。
而人们也会挂带香包,它是以含有多种香味的药用植物所做成,也可以爱护人们远离疾病。
端午节吃粽子的缘由有一些民间的传闻,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宏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史记》的记载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屈原是楚国的大臣。
屈原一心想着联和齐国对抗秦国。
然而,屈原的想法却遭到了反对,最终屈原遭受陷害,被贬黜。
在流放期间,当屈原得知楚国被秦国攻破之后,难过欲绝,抱石投汨罗江。
据悉,在屈原死后,楚国的老百姓都哀思万分。
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遭到鱼虾的侵蚀。
人们都自发的向江中投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节日习俗,始终都流传下来了直到我们的现在。
赛龙舟是那个节日的习俗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农历几月初几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农历几月初几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午日相交节等,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传统活动。
来历
端午节最早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战国时期,传说古代楚国大夫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侵食屈大夫的身体,纷纷将粽子投入江中以转移鱼虾。
这一传说逐渐演变为包粽子、划龙舟等节庆习俗,形成了今天的端午节文化。
习俗
1.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人们蒸或煮糯米,在粽叶中夹上豆
子、蛋黄、瘦肉、红枣等,包成三角形或长方形,将其串起,作为一种美食。
2.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人们组成龙舟队伍,划龙舟比
赛,体现了团结合作、勇敢拼搏的精神。
3.佩香囊:有人们在端午节佩戴香囊的习俗,以驱邪避疫,保佑平安。
4.饮雄黄酒:端午节饮食上,有些地方还有饮食雄黄酒的习俗。
传统活动
北方
在北方地区,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饮雄黄酒等习俗。
南方
在南方地区,端午节有吃粽子、挂艾草、包糉等传统活动。
总结
通过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传统活动,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
的魅力,也能体验到中华民族团结、勇敢、勤劳的精神。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节日,让我们共同珍惜和传承这一美好的文化传统。
端午节,既是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端午节,感受节
日氛围,体验传统习俗,让我们一起共同传承和守护这份文化瑰宝。
祝愿大家在端午节快乐,平安健康!。
端午节的来源和意义

端午节的来源和意义一、端午节的来源端午节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最为广泛接受的是纪念屈原说。
1. 纪念屈原说: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因忠诚于国家而遭谗言被流放,最终于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楚国百姓为了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仰,纷纷在江中投米,以防鱼虾损伤他的身体,并划龙舟以寻找他的遗体。
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的主要活动,如赛龙舟和吃粽子。
2. 其他说法:除了纪念屈原,端午节还有其他起源说法,如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大夫,因被谗言陷害而自杀,传说他的死也是在五月初五。
曹娥则是东汉时期的孝女,因寻父投江而死,被当地百姓纪念。
然而,这些说法的流传范围和影响力相对较小。
3. 天象崇拜与龙图腾祭祀:端午节还与自然天象崇拜和龙图腾祭祀有关。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为全年最“中正”之位,被视作吉祥之日。
因此,端午节也蕴含着龙图腾祭祀的意义。
二、端午节的意义1. 纪念先贤,弘扬爱国精神:端午节最重要的意义之一是纪念屈原等先贤,弘扬他们的爱国精神和高洁品质。
通过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端午节成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2. 祈福辟邪,寄托美好愿望:端午节也是一个祈福辟邪、寄托美好愿望的节日。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驱灾辟邪的活动,如挂艾草、菖蒲、喝雄黄酒等,以祈求平安健康、驱邪避害。
3. 传承文化,增进民族认同: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庆祝端午节,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增进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4. 促进团结,增强社会凝聚力:端午节期间,各地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简介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简介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端五节、五月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包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等,在这些活动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传统的端午节有四个渊源:一是为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逝世;二是为祭祀天地及祖先,保佑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三是为纪念古代汉族战士们的英勇战斗和牺牲精神;四是为庆祝夏至。
最为广泛认可的说法是,端午节是为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
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和爱国诗人,也是楚国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楚辞之父”,他所在的楚国籍贯地现在在湖南省岳阳市境内。
屈原一生痛恨秦国侵略,为保卫祖国而政治上屡屡受挫,最后遭到贬斥,放逐到汨罗江。
他在这里写下了众多节日诗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诗歌《离骚》,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挚爱,同时也倾诉了他的苦闷。
最终,他在五月初五跳入汨罗江自尽,这一天被后人定为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
二、端午节的传统风俗1.吃粽子就像我们过年一样,每逢端午节,我们也会传统的采购、制作粽子,品尝着咸甜可口的粽子一起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粽子,又称为“角黍”,是一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种馅料,再用鲜叶捆扎而成的食品。
粽子形状多样,有三角形、四角形、棕叶形、糯米红枣粽等。
2.赛龙舟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风俗就是赛龙舟。
龙舟起源于古老的楚国,龙舟赛起源于南方,是南方特有的民族文化。
龙舟赛在端午节比较高兴、喧闹,也可以说是端午节的一大特色。
到了端午节,湖南、江西、浙江、四川,这些地方都会举办龙舟赛,把这种龙舟赛变成了年度盛事。
3.悬菖蒲、插艾叶民间有悬挂菖蒲和插艾叶的习俗。
悬菖蒲是因为据说这种植物有驱邪的作用,可以用来保佑人们健康平安。
插艾叶则是因为它被认为可以驱除蚊虫,同时也能消毒。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端午节就要来了,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你了解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蒲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与春节、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台湾、越南的重要传统节日。
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
端午节的佩饰旧时江浙一带端午时妇女的一种饰物。
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
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
《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
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
”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似此则当有驱邪辟疫之作用;一说即古时的步摇,纯为妇女装饰品(蔡云《吴献》注)。
儿童头上还会用雄黄酒画上一个“王”。
宝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
多见于江南。
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
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
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
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真。
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
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
《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
能噬食鬼魅,……亦辟恶”。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端午节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上就到端午节了,相信这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个节日吧?可对于端午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估计大多数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屈子祠内新塑造的高达三米的屈原像(拍摄于1981年)。
湖南省东北部的`汨罗江上,每年农历五初五“端午节”都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纪念两千年前在这里怀沙自沉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新华社记者王平摄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端午节 百度百科

端午节百度百科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百度百科作为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对于端午节的传统、来源、习俗、饮食等方面有着详细的介绍。
一、节日传统端午节起源于古代中国,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有人认为是纪念民间英雄五虎上将。
而屈原和五虎上将成为端午节的两个主要源流,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多元文化。
二、节日习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赛龙舟、挂菖蒲、吃粽子、佩香囊等。
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文化现象之一,这些习俗早已渗透到了百姓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节日饮食端午节的饮食文化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粽子是端午节的主食,不同地方的传统口味也有所不同,如南方的甜粽子和北方的咸粽子。
除粽子外,赛龙舟时还需要吃饺子、面粉圆等成为必不可少的食品。
四、节日意义端午节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意义。
不仅呈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之丰富多彩,也是寄托了人民对故乡的深深感情和爱国情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思想智慧。
五、节日现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形态的不断演化,端午节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演绎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互动性,而各大商家也纷纷借此机会推出各种各样的传统产品,促进了文化与商业的交流。
六、结语综上所述,端午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是国人心中的一样深情史迹。
通过百度百科,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来龙去脉、传统文化、现状发展等多重层面的内容。
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不断推动和传承端午节的文化之美,也让这一民族传统节日在未来的岁月里更加长盛不衰。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及礼仪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及礼仪习俗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对于端午节的由来有许多种说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具体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及故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端午由来一、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二、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详细]端午节由来与传说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详细]·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和赛龙舟?纪念屈原而来·赛龙舟吃粽子迎端午端午节的由来与各地习俗·端午节为何吃粽子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端午节该祭谁端午节姓"屈"还是姓"伍"·端午的由来及意义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端午节哪些人不宜食粽子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民俗专家建言:别让端午节变成了“粽子节”·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来历是纪念伍子胥之日·端午节入假增强民族凝聚力民间风俗是非常丰富·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的习俗·我们这样过端午节塞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端午节食俗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随の风ね雨—空间之家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到粽子俏过端午自然少不了吃粽子·端午节爱国与民俗的完美结合又到一年粽飘香·端午放假粽叶走俏今年流行自己动手包粽子·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能咋过利用假日调整情绪·浙江嘉善:端午到粽子俏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那么,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呢?专家日前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民俗专家赵之珩介绍说,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
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到了唐宋时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的美味食品。
长安有专门制作粽子的店,而且技艺也相当高。
当时粽子馅已有多种果仁,其味道比只有黍米好多了。
到了宋代,就有"艾香粽子",是用艾叶浸米裹的。
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
"指的就是"艾香粽子"。
明弘治年间,就用芦叶裹粽子,粽馅也多了,有蜜糖、豆沙、猪肉、松仁、枣子、胡桃等等。
到了清乾隆年间,林兰痴《邗江三首吟》中有"火腿粽子"一条,这种粽子流传至今。
现代粽子以浙江嘉兴最负盛名。
如今,粽子与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饼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节令食品。
民俗专家介绍,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不但盛行不废,而且流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
粽子飘香的端午节快要到了!再过几天,我们就能一边吃着美味的粽子,一边享受着第一个国家法定的端午节小长假。
说起端午节,不能不想起一件令中国人心痛的事:2005年,中韩"端午申遗"之争,韩国江陵最终胜出,我们眼睁睁地看着"端午节起源地"落入他人之手。
深深的遗憾和心痛唤起了国人对传统端午节的重视。
不过,吃粽子、戴香囊、赛龙舟......传承了2000多年的端午节传统习俗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似乎显得有些单调和缺乏新意了。
古时端午节习俗丰富多彩其实在古人眼里,农历五月初五并不是一个好日子,是可怕的"恶日"。
五月是恶月,毒虫萌生,五月初五又是其极盛之时。
所以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祭祀"恶月恶日"了。
不过,中国人最熟悉的端午节版本,还是以纪念"长太息以掩涕兮"的三闾大夫屈原为主。
古时各地的端午节都有许多传统习俗,如门上插艾草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戴香囊、饮雄黄酒等。
此外还有许多娱乐项目,如赛龙舟、射柳、斗百草等,玩法既新鲜,又能强身健体,颇为有趣。
古代长安城里的人们怎么过端午呢?据说长安宫廷里讲究吃五彩缤纷的九子粽和皇帝专门赏赐百官的百索粽,还要举行盛大宴会;民间百姓还要在床帐里挂上五时图和石榴花。
韩国"江陵端午祭"值得借鉴韩国的端午祭也颇富盛名,虽然它是1000多年前受中国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但却与我们的端午习俗完全不同。
其中,"江陵端午祭"场面非常盛大,其服饰、舞蹈和杂技表演动人心魄,还有很多种祭礼、假面舞剧,以及农民乐舞、投壶、摔跤、荡秋千、跆拳道、棋王比赛等。
此外还要举办盛大的"乱场"(庙会集市)。
最难得的是,"江陵端午祭"将这么多丰富独特的文化遗产保存继承得十分完整有序。
在西安,我们在许多来自韩国的绘画和摄影作品中,常常能看到"江陵端午祭"那热烈而富有本民族特色的节日气氛,值得我们借鉴。
市民对端午节有不同认识家住南郊的商老先生祖籍湖南,在西安已生活了50多年。
谈及端午节,他说的最多的是家乡的赛龙舟和吃粽子,他向记者描述了赛龙舟的技巧和热闹场景。
高兴过后,老人更多的是感叹:虽然那个年代物质上不富裕,但当时的端午节很美好。
现在老了,端午节也只能待在家里看看电视,或者出去散散步。
在高新区某外企上班的"80后"小高对端午节并不是特别在意。
"我们不是不爱过端午节,而是端午节到了这么发达的时代,各地还是那些老习俗,缺少新意,逐渐被冷落是必然的。
"3天假期,小高决定和几个朋友聚会,去唱歌、泡网吧。
小高的观点其实代表了时下很多年轻人的想法。
许多年轻人对端午节的了解,远不如对圣诞节了解得多,甚至有一些孩子连端午节是农历哪一天都搞不清,更谈不上懂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了。
当然,有更多的人们已经尝试着用现代方式来庆祝端午节,幽默短信、充满诗意的电子贺卡在网上铺天盖地,使我们传情达意更加快捷方便。
专家建议借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当下,我们究竟该怎么过这个端午节呢?西北大学教授、民俗专家韩养民认为,唐代以前,我们重视祭祀礼仪,唐代以后又增加了很多具有民族性特点的娱乐项目,可是在地震灾难的伤痛尚未平复的时候,大搞任何娱乐活动或祭祀仪式都非常不适宜。
我们当下最需要做的是,在端午节大力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因为,屈原是我国第一位爱国诗人,他时刻记挂着国家和人民的危难,他不屈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的。
我们当下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
韩养民建议:今年,各地可以换种形式过端午,例如多宣传那些在国家危难之际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人物和爱国人士,为他们搞一些有意义的纪念活动;另外,也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别让端午节成了一个单纯的"粽子节"。
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中国许多地方的风俗。
然而这一习俗是因从纪念屈原而来,使得屈原的家乡故地的湖北,此俗更甚。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湖北各地赛龙舟、吃粽子遍及全省城乡。
只要有湖、河、江的地方,人们早早就把龙舟修整或清理好,一至初五,龙舟便纷纷下水了,一条条"黄龙"、"白龙"、"红龙"、"青龙"劈波斩浪,箭一般前驶,锣声、鼓声、吆喝声、喝彩声响成一片,江河两岸观看赛龙舟人们黑压压一大片,那场面实在壮观极了。
??传说屈原投汩罗江死后,他的故乡乡亲秭归人做了一个梦,梦见屈原身体消瘦了,便用箬叶包米饭做成有角的角黍(粽子),用龙舟装上投入江中,因水中水族属龙管,以为是龙王送来的角黍,便不敢食。
这就可让屈原食用了。
这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从今年起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本月8日将是"法定"后的首个端午节假日。
然而,传统节日有了"假",这个"假"怎么来体现节日,却是首先面临的问题。
6月3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甘肃省民俗专家,他们的观点是:从现在开始,每年都应发掘端午节的内涵,将传统和现实结合起来,最终,积累完善而成一个比较完整、丰富的端午节。
与此同时,记者也了解到,甘肃省端午节的民间风俗是非常丰富的。
有"两个资源"可以利用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徐枫认为,端午节的内涵很丰富,除了一定的宗教性和教育意义,其他活动还有娱乐性。
过去辟邪的做法在今天好像没有太多实用意义,但有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
这些风俗习惯很有趣,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
现在国家将端午节规定为法定假日以后,就应该充实其节日的内涵。
徐枫说,怎么过端午节,有两个资源可以利用。
首先看古人怎么过端午节,把有意思的东西"复活",这些内容在古籍里有记载。
另外就是考察传统民俗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把他们的做法跟当代社会融合到一块。
我们可以每年都去发掘端午节的内涵,慢慢积累,最后完善成一个比较好的、完整的端午节。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应借鉴传统因素创造出一些适合现代生活的过节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要有自己的文化,端午节作为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有利于建立和强化中国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国人先有清明节,追怀逝去的亲人,后有端午节,更多的是为了分享春夏之交第一轮的劳动成果,因为此时瓜果蔬菜成熟上市,麦子是黄熟之时,用新麦或旧米做成美食,是对自然的感恩,也是享受生活的美妙。
邓明表示,对于这样的国家假日,包涵了有什么意义与人文价值呢?节日应该是一个生活过程,有人文内容与文化价值,并值得永远怀念回忆的生命体验,在继承我们的传统民俗之时,我们更要温故"创"新,一定要让孩子们获得丰富的文化记忆与过程快乐。
创排一些文艺作品,让青年人了解,再由他们传给后代,代代相传,继承传统。
陇上端午风俗丰富多彩据专家介绍,我省端午节民间风俗十分丰富,在甘肃境内不同地方,过端午节有着不同的风俗。
民俗专家邓明说,兰州人在端午这一天忙着防瘟驱虫、赶做花饰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