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版图设计与规则
精选数字电路版图设计及标准单元技术补充

网格式布线系统要求的库设计规则
二、高度固定,宽度可变如果库中的每一个门高度不同,就会导致版图中的电源线布线混乱。最小单元高度的确定:通过模拟得到的晶体管尺寸,以及库的网格来决定。一般来说,所选择的高度要略大于这个最小高度。这种技术在模拟版图设计中也经常使用。
网格式布线系统要求的库设计规则
网格式布线系统要求的库设计规则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标准单元技术
一般用于数字版图设计。单元库中的标准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设计,以便可以堆积在一起(像积木一样)形成逻辑电路。
电路版图设计一般流程

电路版图设计一般流程1. 确定需求和规格在开始设计电路板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产品的具体需求和规格。
这包括产品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工作环境等。
只有清楚明确了需求和规格,才能够确定电路板设计的方向和目标。
2. 选择器件根据产品的需求和规格,选择适合的器件和元器件。
这包括集成电路、传感器、连接器等各种器件。
在选择器件时,需要考虑器件的性能、价格、供货周期等因素,确保选择的器件能够满足产品的需求。
3. 电路原理图设计根据选定的器件,绘制电路原理图。
电路原理图是电路板设计的基础,它反映了整个电路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
在设计电路原理图时,需要考虑电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性能,确保电路能够正常工作。
4. PCB布局设计根据电路原理图,设计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的布局。
PCB布局设计是电路板设计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进行PCB布局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器件的布局、信号的传输路径、电源的分布等因素,确保布局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5. 电路仿真和调试完成PCB布局设计后,需要进行电路仿真和调试。
通过电路仿真软件模拟电路的工作过程,检验电路的稳定性和性能。
根据仿真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直到满足产品的需求为止。
6. PCB制造和组装完成电路板设计后,需要将PCB制造出来,并进行元器件的组装。
选择信誉良好的PCB制造厂商和组装厂商,确保PCB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组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器件的焊接、布线和测试,确保电路板能够正常工作。
7. 电路测试和验证完成PCB制造和组装后,需要进行电路的测试和验证。
通过各种测试方法对电路板进行验证,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性能。
如果测试通过,就可以将电路板用于产品中;如果测试不通过,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直到满足产品的要求为止。
总的来说,电路板设计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和调试。
只有经过严密的设计流程,才能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版图设计规则

精选ppt
12
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规则
3、最小交叠(minOverlap) 交叠有两种形式: a)一几何图形内边界到另一图形的内边界长度(overlap),
如图 (a) b)一几何图形外边界到另一图形的内边界长度(extension),
如图 (b)
精选ppt
13
TSMC_0.35μm CMOS工艺版图 各层图形之间最小交叠
精选ppt
14
设计规则举例
Metal相关的设计规则列表
编号 描 述 尺 寸
5a 金属宽度 2.5
5b 金属间距 2.0
目的与作用
保证铝线的良好 电导
防止铝条联条
精选ppt
15
设计规则举例
精选ppt
16
tf文件(Technology File)和display.drf文件
这两个文件可由厂家提供,也可由设计人员根 据design rule自已编写。
•Sizing Commands(尺寸命令)
把整个图形扩展
扩展边沿
线扩精选展ppt
26
Layer Processing(层处理命令)
•Selection Commands(选择命令)
顶点
octagon
图形
精选ppt
27
Layer Processing(层处理命令)
(NM OMS/1P-MM5O(7S8防m止O穿h通m/注sq入) T)hickVTN/VtoPpN-m=eNta/l P(1C8hmaOnhnmel/sq)
Threshold Voltage Adjust
(NMOS阈值电压调节注入)
精选ppt
6
设计规则(design rule)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02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基础
CHAPTER
电路设计基础
01
模拟电路设计
02
运算放大器
03
比较器
04
触发器
电路设计基础
01
数字电路设计
02
组合逻辑电路
时序逻辑电路
03
04
可编程逻辑电 路
版图设计基础
版图编辑软件 ICEDrawer
版图设计基础
01
Laker
02
P甩 Pro
版图设计规则
03
版图设计基础
管的形状和尺寸等。
案例二:低功耗模拟电路版图设计
总结词
通过优化模拟电路的版图设计,实现低功耗的目的, 以满足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物联网等领域的需求。
详细描述
低功耗模拟电路版图设计需要考虑模拟电路的性能和 功耗等方面,同时还需要考虑噪声和失真等方面的因 素。为了实现低功耗的设计,需要采用优化的版图设 计方法,如使用低阻抗的走线、优化晶体管的形状和 尺寸等。
3
antenna effect simulation
物理验证基础 01
P/R/O/L/C分析
热学参数分析(T)
03
02
电学参数分析(P/R/O)
电磁兼容性分析(EMC)
04
03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术
CHAPTER
逻辑电路版图设计
逻辑电路
逻辑电路是实现逻辑运算和逻辑控制的电路,分为组合逻 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在版图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电路 的复杂性、功耗、速度等因素。
提高芯片的可测试性。
可制造性版图设计实践
符合制造规范
遵循制造规范和流程,确保版图设计具有良好的可制 造性。
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

3 IC版图的设计规则
IC设计与工艺制备之间的接口
– 制定目的:使芯片尺寸在尽可能小的前提下;避免 线条宽度的偏差和不同层版套准偏差可能带来的 问题;尽可能地提高电路制备的成品率
– 什么是版图设计规则 考虑器件在正常工作的条件 下;根据实际工艺水平包括光刻特性 刻蚀能力 对 准容差等和成品率要求;给出的一组同一工艺层及 不同工艺层之间几何尺寸的限制;主要包括线宽 间 距 覆盖 露头 凹口 面积等规则;分别给出它们的最 小值;以防止掩膜图形的断裂 连接和一些不良物理 效应的出现
什么是集成电路设计 根据电路功能和性 能的要求;在正确选择系统配置 电路形式 器 件结构 工艺方案和设计规则的情况下;尽量减 小芯片面积;降低设计成本;缩短设计周期;以 保证全局优化;设计出满足要求的集成电路
3
1 什么是版图
– 根据逻辑与电路功能和性能要求以 及工艺水平要求来设计光刻用的掩 膜版图;实现IC设计的最终输出
5
什么是分层分级设计
将一个复杂的集成电路系统的设计 问题分解为复杂性较低的设计级别;这 个级别可以再分解到复杂性更低的设 计级别;这样的分解一直继续到使最 终的设计级别的复杂性足够低;也就是 说;能相当容易地由这一级设计出的单 元逐级组织起复杂的系统 一般来说;级 别越高;抽象程度越高;级别越低;细节 越具体
行为、性 CPU、存储 芯片、电路 能描述 器、控制器 板、子系统
等 I/O 算法 硬件模块、 部件间的物
数据结构 理连接 状态表 ALU、寄存 芯片、宏单
器、 MUX 元 微存储器 布尔方程 门、触发器 单元布图
电路级 微分方程 晶体管、电 管子布图 阻、电容
11
设计信息描述
分类
内容
电路版图设计与规则(参考模板)

第三章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每一个电路都可以做的很完美,对应的版图也可以画的很艺术,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当然这需要知识,至少我这么认为。
3.1认识设计规则(design rule)什么是设计规则?根据实际工艺水平(包括光刻精度、刻蚀能力、对准容差等)和成品率要求,给出的一组同一工艺层及不同工艺层之间几何尺寸的限制,主要包括线宽、间距、覆盖、露头、凹口、面积等规则,分别给出它们的最小值,以防止掩膜图形的断裂、连接和一些不良物理效应的出现。
芯片上每个器件以及互连线都占有有限的面积。
它们的几何图形形状由电路设计者来确定。
(从图形如何精确地光刻到芯片上出发,可以确定一些对几何图形的最小尺寸限制规则,这些规则被称为设计规则)制定设计规则的目的:使芯片尺寸在尽可能小的前提下,避免线条宽度的偏差和不同层版套准偏差可能带来的问题,尽可能地提高电路制备的成品率。
设计规则中的主要内容:Design Rule通常包括相同层和不同层之间的下列规定:最小线宽 Minimum Width最小间距 Minimum Spacing最小延伸 Minimum Extension最小包围 Minimum Enclosure 最小覆盖 Minimum Overlay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规则通常由集成电路生产线给出,版图设计者必须严格遵守!!!3.2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中遵从的法则3.2.1电容的匹配对于IC layout工程师来说正确地构造电容能够达到其它任何集成元件所不能达到的匹配程度。
下面是一些IC版图设计中电容匹配的重要规则。
1)遵循三个匹配原则:它们应该具有相同方向、相同的电容类型以及尽可能的靠近。
这些规则能够有效的减少工艺误差以确保模拟器件的功能。
2)使用单位电容来构造需要匹配的电容,所有需要匹配的电容都应该使用这些单位电容来组成,并且这些电容应该被并联,而不是串联。
3)使用正方块电容,并且四个角最好能够切成45度角。
周长变化是导致不匹配的最主要的随机因素,周长和面积的比值越小,就越容易达到高精度的匹配。
版图设计规则

gate = geomAnd( GT TO ) connect = geomAndNot( GT TO ) drc( connect TO ( sep < 2.0) " Field Poly to Active spacing < 2.0") drc( gate TO (sep < 1.5) " Active Poly to Active spacing < 1.5")
drc(GT TO (enc<2) "Poly Overhang out of Active into Field<2.0")
DRC规则文件
geomAnd()把括号内层次“与”之后再 赋给前面的新层次。 geomAndNot()是把括号内层次“与非” 之后再赋给前面的新层次。
DRC规则文件
版图概述
设计者只能根据厂家提供的设计规则进行 版图设计。严格遵守设计规则可以极大地 避免由于短路、断路造成的电路失效和容 差以及寄生效应引起的性能劣化。 版图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进行定期的检查, 避免错误的积累而导致难以修改。
举例:工艺结构
以TSMC(台积电)的0.35μm CMOS工艺为例
定义: drcExtractRules( bkgnd = geomBkgnd() NT = geomOr( "NT" ) ;。 TO = geomOr( "TO" ) ;有源区, GT = geomOr( "GT" ) ;多晶硅 W1 = geomOr( "W1" ) ;接触孔 A1 = geomOr( "A1" ) ;铝线
Layer Processing(层处理命令)
电路版图设计一般流程

电路版图设计一般流程
电路版图设计的一般流程:
1.分析功能需求:首先,需要明确电路所要实现的功能,并对这些功能进行归类整合。
这涉及到确定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和中间变量。
2.框图设计:提出电路的功能要求,明确各功能块的功能及其相互间的连接关系,并进行框图设计。
3.设计单元电路:确定或设计各单元电路,确定其中的主要器件,并给出单元电路图。
4.整合单元电路:规范设计统一的供电电路即电源电路,并做好级联的设计,将各单元电路整合在一起。
5.设计电路全图:根据前面的设计,完成详尽的电路全图,确定全部元器件,并给出需用元器件清单。
6.绘制PCB图:根据元器件和电路设计,绘制印制电路板图,并给出相应的元器件分布图、接线图等。
如果是整机的设计,一般还需要提供整机结构图。
7.调试与测试:对于业余设计或单体实验开发类的电路,需要进行调试与测试,并给出实验与测试的结果。
8.编写设计说明书或报告:最后,需要编写设计说明书或设计报告,以便其他人理解和使用所设计的电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每一个电路都可以做的很完美,对应的版图也可以画的很艺术,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当然这需要知识,至少我这么认为。
3.1认识设计规则(design rule)
什么是设计规则?根据实际工艺水平(包括光刻精度、刻蚀能力、对准容差等)和成品率要求,给出的一组同一工艺层及不同工艺层之间几何尺寸的限制,主要包括线宽、间距、覆盖、露头、凹口、面积等规则,分别给出它们的最小值,以防止掩膜图形的断裂、连接和一些不良物理效应的出现。
芯片上每个器件以及互连线都占有有限的面积。
它们的几何图形形状由电路设计者来确定。
(从图形如何精确地光刻到芯片上出发,可以确定一些对几何图形的最小尺寸限制规则,这些规则被称为设计规则)
制定设计规则的目的:使芯片尺寸在尽可能小的前提下,避免线条宽度的偏差和不同层版套准偏差可能带来的问题,尽可能地提高电路制备的成品率。
设计规则中的主要内容:Design Rule通常包括相同层和不同层之间的下列规定:
最小线宽 Minimum Width
最小间距 Minimum Spacing
最小延伸 Minimum Extension
最小包围 Minimum Enclosure
最小覆盖 Minimum Overlay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规则通常由集成电路生产线给出,版图设计者必须严格遵守!!!
3.2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中遵从的法则
3.2.1电容的匹配
对于IC layout工程师来说正确地构造电容能够达到其它任何集成元件所不能达到的匹配程度。
下面是一些IC版图设计中电容匹配的重要规则。
1)遵循三个匹配原则:它们应该具有相同方向、相同的电容类型以及尽可能的靠近。
这些规则能够有效的减少工艺误差以确保模拟器件的功能。
2)使用单位电容来构造需要匹配的电容,所有需要匹配的电容都应该使用这些单位电容来组成,并且这些电容应该被并联,而不是串联。
3)使用正方块电容,并且四个角最好能够切成45度角。
周长变化是导致不匹配的最主要的随机因素,周长和面积的比值越小,就越容
易达到高精度的匹配。
在需要匹配的电容之问使用相同的单位电容就能够最大可能的实现匹配。
4)在匹配的电容四周摆放一些虚构的电容,能够有效减少工艺误差,这些虚构的电容也要和匹配的单位电容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并有相同间距。
5)尽可能是需要匹配的电容大些。
增加电容的面积能有效减少随机的不匹配。
一般在CMOS工艺中比较适当的大小是20um×20um到50um×50um。
如果电容的面积大于1000um²,建议把它分成一些单位电容,做交叉耦合处理能够减少梯度影响以及提高全面匹配。
6)对于矩形阵列,尽可能减小纵横比,1:l是最佳的。
7)连接匹配电容的上极板到高阻抗信号上,这样比接下极板能够减少寄生电容。
如果衬底的噪音耦合也是非常关心,建议在整个电容建一个N阱,这个阱最好连接到一个干净的模拟参考电压,比如地线。
8)需要匹配的电容要远离大功耗的器件、开关晶体管以及数字晶体管,以减少耦合的影响。
9)不要在匹配电容上走金属线,减少噪音和耦合的影响。
3.2.2电阻的匹配
在IC版图(layout)的设计中,作为无源器件的电阻,其匹配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优秀的IC版图工程师将会遵守更多的匹配规则,使其因工艺产生的误差减小到最少。
1)遵循三个匹配的原则:电阻应该被放置相同的方向、相同的器件类型以及相互靠近。
这些原则对于减少工艺误差对模拟器件的功能的影响是非常有效的。
2)使用相同的类型、相同宽度、长度电阻以及相同的间距,版图如下图所示。
3)对于高精确的电阻,建议电阻的宽度为工艺最小宽度的5倍,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工艺误差。
版图如下图所示。
4)对于高精确的电阻,建议电阻的宽度为工艺最小宽度的5倍,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工艺误差。
版图如下图所示。
5)避免使用短的电阻,因为短的电阻更容易受工艺误差的影响,中度匹配的电阻一般应该大于5方块电阻,精确匹配的电阻一般至少不小于50um。
6)使用交叉阵列电阻。
如果阵列中有大量的电阻时,建议把电阻放置成多层的结构,形成二维阵列。
版图如下图所示。
7)匹配的电阻要远离大功率器件、开关晶体管以及数字晶体管,减少耦合的影响。
8)不要在匹配的电阻上使用金属连线,尽可能避免耦合和噪音的影响。
版图如下图所示。
9)对于一些阻值小于20欧姆的电阻,使用金属层(metal layer)来做电阻,会得到准确的阻值。
3.2.3 IC版图中的Metal slot和Metal density
在IC版图[layout]时,Design Rules中往往会注明金属线大于一定宽度时要挖slot,同时也会对metal density做出限定,小于规定的百分比时就要加dummy metal,由此看到的是这两条规则向着同一目的,那就是整个芯片上的金属的均匀性。
试想芯片上的金属密度不够均匀,有的地方密度大,有的地方密度小,那么在经过金属淀积后,metal density小的地方已经出现了低凹,再进行刻蚀和抛光后,原本Layout(版图)上metal density较低的区域,对应在wafer上此时的metal的厚度要相比metal density较高区域的薄。
故直接影响到wafer的平
坦度,从而影响后续工序的精准度,造成IC之电性不良、直接影响wafer的良率。
当整个芯片layout金属密度过低时,wafer 上对应需要刻蚀掉的metal量就多,容易造成刻蚀不干净,有过多metal残留于wafer上,影响后续工序。
而当整个芯片layout金属密度过高时,则wafer 上对应需要刻蚀掉的metal量就少,容易造成刻蚀过量,对正常的metal导线也去刻蚀掉。
3.2.4 IC设计中的几种功率管版图
1)常规连线
优点:提供了源极和漏极间最大可能的金属连线数量,使连线宽度最大化
缺点:产生额外压使器件中的电流分布不均匀
3.2.5 IC设计中实际的设计规则(见附件)
2)对角连线
优点:逐渐变细的总线可以减小偏置效应,使电流均匀分布于晶体管各叉指。
3)华夫饼式
优点:面积最省
缺点:a)没有考虑金属边线影响;b)沟道存在大量转弯;c)没有背栅接触。
4)曲栅式
曲栅增加了栅极的宽度,使栅极捏死紧密,可以轻易地容纳分布式背栅接触孔,栅极135度弯曲不易发生局部雪崩击穿,源和漏接触孔对角放置增加源、漏限流作用,改善器件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