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路德维西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路德维西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路德维西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尼采的一篇重要论文,深刻地揭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缺陷和危机。
在他看来,德国古典哲学是一种“牛奶哲学”,只注重推理和概念,而忽视了直觉和真实的人生经验。
尼采认为,这种哲学只能在自己的内部逻辑中把握世界,却无法回应人类实际的需求和渴求,甚至成为一种对人类自由和创造力的威胁。
同时,尼采也对费尔巴哈的思想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通过批判性的方法,揭示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隐秘和陈腐,寻求了人类解放和真正的自由。
但尼采也指出,费尔巴哈的思想过于理性化,缺乏对直觉和感性的关注,只有从这些角度出发,才能真正回应人类的需要和愿望。
从这篇文章中,我深感尼采思想的深刻和前瞻性。
他不仅揭示了当时的哲学危机,更提出了一种超越传统哲学的新思路。
他倡导从直觉和感性出发,重新审视和探索人类的世界,才能真正发现人类的潜能和创造力。
这种思想对于当今的人类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文学的终结感想

科学实践·实践科学--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文学的终结》黄丹妮国际商学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只有经过科学的实践过程,才能成为真正的真理。
而寻求真理的过程也是探寻科学的过程,实践的目标就是探寻出最科学的真理。
人们常在生活中听到这样一句话“存在即合理”,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这句话进一步可以表述为“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所谓现实性绝不是无条件的,现实性是必然性的体现。
而必然性并不是永恒存在于事物之内,随着事物自身的发展,这种必然性会逐步丧失,从必然走向不必然,从现实走向不现实,即从现实发展到现存。
而事物发展到现存,即已经丧失了必然性的当前事物,则必定会灭亡。
表面看上去十分保守的黑格尔哲学,其实内在地存在着革命的要求和性质。
只是这种革命性并不是黑格尔哲学自觉表现出来的,而是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方法带来的必然结果。
在黑格尔理论中符合科学性的一面是真理不再是一堆现成的、一经发现就只要熟读死记的教条了;真理是在认识过程本身在,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向越来越高的阶段上升,但是黑格尔也认为,真理永远不能达到所谓认识顶点。
按照传统的要求,哲学体系是一定要以某种绝对真理来完成的。
为了符合这一要求,黑格尔不得不在自己体系的某个地方作为其终点来结束自己的体系。
当最终得出的是绝对的真理,那这就和他的辩证法产生了矛盾。
方法为了迎合体系就不得不最终背叛自己。
这便出现了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间的矛盾。
黑格尔体系内部的不科学性给各种极不相同的实践观点预留了极大的空间,也给当时德国的哲学界和政治界的斗争预埋了伏笔。
在经过了各种肤浅的论战中,费尔巴哈打破了黑格尔的体系。
但他却没有选择一种科学的方法,没有用黑格尔的方式,即“扬弃”的方式来打破它,而是简单地把它抛在一旁。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评还是过于简单,缺少对黑格尔哲学全面的评价和批判。
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恩格斯强调,标准自然界决定思维的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是唯心主义,这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划分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不应有其他标准,如果把其他内容加进来,就会导致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判断上的混乱。
初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初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发表于1886年,距离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和欧洲革命已30有余。
这期间世界各国政治局势突变,工人运动迅速发展,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欧洲强国,如德国、意大利、匈牙利都发生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特别是在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遗著,同时还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各国年轻的社会活动家和理论家。
在这段时间里,“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盛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施达克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这本书,它错误的评价了费尔巴哈,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因此,恩格斯觉得完全有必要写一篇文章阐述马克思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和正确评价费尔巴哈以及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通读《费尔巴哈论》全文,我发现作者把文章的逻辑结构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首先通过描写德法1848年革命得出了政治变革是以哲学革命作为前导的结论,再由此推进到德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分析黑格尔哲学。
第二部分首先就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的疑问,随后恩格斯联系到了德国哲学的现状上,从休谟、康德、笛卡尔到黑格尔再到费尔巴哈,恩格斯描述了在这段时期里,他们是怎样去探寻哲学本质,又是多么渴望能依靠纯粹思想的力量去推动哲学前进的。
dash;辩证法,结合自身的探索与学习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大特点在于克服了前人不重视历史社会的观点,将历史和各种社会关系与人相联系,将人放在整个历史中去认识。
如果没有古典哲学的这些重要成果,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更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工人运动。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德国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德国古典哲学并没有终结,终结的只是它不好的、被证明有悖真理的一面,它的合理思想将被一直传续,并被后人继续发扬光大。
《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2020062918234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恩格斯所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著作之一。
它的核心内容是全面的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主要是阐明德国古典哲学是怎样通过费尔巴哈这个中介环节而产生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
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批判了唯心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人性论和不可知论等错误观点。
以一种总结并发展着的思维将哲学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概括自己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凝聚自己时代最精致、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地扬弃了旧哲学,特别是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可以说,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的一个重要前提。
而在这里,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批判。
在肯定黑格尔哲学的前提下,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黑格尔哲学所包含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对其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同时又深刻分析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与其辩证方法的矛盾,考察了黑格尔哲学的解体过程。
对于费尔巴哈哲学,恩格斯则从哲学基本问题出发,确认了其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肯定了其推翻黑格尔哲学的“绝对观念”、“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的“解放作用”;同时又指出了它的重大缺陷,即没有摆脱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特别是没有摆脱唯心史观。
以肯定与否定的视觉同时公正的看待哲学的发展,是唯物主义的进步,更是哲学史的新的突破点。
在批判分析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上,恩格斯集中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伟大革命变革。
马克思和恩格斯冲破了社会历史领域的特殊性给人们造成的认识上的障碍,揭示了“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结束了唯心史观历史观领域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名着。
这部着作完成于1886年,距今已130多年了。
通过个人自学、小组研讨、收看张绪文教授视频导读、现场聆听边立新教授专题辅导,我终于对这篇着作有了比较完整地了解和把握,真切感受到了这篇马克思主义重要奠基之作的魅力所在,体会到了蕴含其中的智慧光芒、真理光芒。
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收获:一是弄懂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革命性。
恩格斯分析了黑格尔的一个着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通过对这样一个简单命题的分析中,恩格斯看出了黑格尔哲学“隐含着革命的愿望”,进而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指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他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分析,恩格斯提出了“两个不可能”:人的认识不可能最终完成,人类社会也不可能停滞不前。
在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批判改造的基础上,恩格斯指出,“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
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它本身就是这个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
诚然,它也有保守的方面:它承认认识和社会的一定阶段对它那个时代和那种环境来说都有存在的理由,但也不过如此而已。
这种观察方法的保守性是相对,它的革命性质是绝对的----这就是辩证哲学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
二是看清了黑格尔哲学的保守性、费尔巴哈哲学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等缺陷。
黑格尔哲学自身包含一个巨大的矛盾,由于这个矛盾,后来就导致了黑格尔哲学、黑格尔学派的解体。
这个矛盾说简单一点,那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和他的唯心主义体系之间的矛盾。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看费尔巴哈的局限性和马克思对其的发展(一)费尔巴哈的发展和局限性德国古典哲学是一块肥沃的土壤,她孕育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一系列伟大的哲学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费尔巴哈,他结束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促成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产生。
现代哲学由此拉开了崭新的一幕。
恩格斯曾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而在1830年左右,在当时的德国古典哲学占统治地位的是唯心主义的黑格尔学说,同时黑格尔的观点也对整个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
而在对宗教的斗争实践中,大量青年黑格尔分子回归到唯物主义,这时,曾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的费尔巴哈站了出来,他发表的《基督教的本质》使唯物主义重新占据高地。
同其他青年黑格尔派一样,费尔巴哈的批判之路也是从宗教开始的。
但与其他人不同,他发现了宗教与唯心主义哲学的内在本质关系。
他于是引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一切宗教的本质其实都是人的本质的抽象的形式。
他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完全决裂了。
费尔巴哈认为: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我们的意识和思维,总是物质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这就纯粹的唯物主义了。
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不过是以精神、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上帝,“唯心论直接地将理性神化”,“黑格尔哲学是将思维...当成了神圣的绝对的本质,…绝对‟哲学的秘密,因此就是神学的秘密”。
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将精神、思维“外在化”为自然的学说,不过就是改装了的上帝创世说,“从精神里推出自然,意思等于算帐不找掌柜”,“等于从水里做出酒”,“等于用语言呼风唤雨,用语言移山倒海,用语言使瞎子复明”。
但是,正如一切事物都要有产生、发展的过程,费尔巴哈的理论并不完美。
这也是由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阶段及他本人生活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有感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看费尔巴哈的局限性和马克思对其的发展(一)费尔巴哈的发展和局限性德国古典哲学是一块肥沃的土壤,她孕育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一系列伟大的哲学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费尔巴哈,他结束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促成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产生。
现代哲学由此拉开了崭新的一幕。
恩格斯曾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而在1830年左右,在当时的德国古典哲学占统治地位的是唯心主义的黑格尔学说,同时黑格尔的观点也对整个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
而在对宗教的斗争实践中,大量青年黑格尔分子回归到唯物主义,这时,曾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的费尔巴哈站了出来,他发表的《基督教的本质》使唯物主义重新占据高地。
同其他青年黑格尔派一样,费尔巴哈的批判之路也是从宗教开始的。
但与其他人不同,他发现了宗教与唯心主义哲学的内在本质关系。
他于是引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一切宗教的本质其实都是人的本质的抽象的形式。
他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完全决裂了。
费尔巴哈认为: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我们的意识和思维,总是物质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这就纯粹的唯物主义了。
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不过是以精神、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上帝,“唯心论直接地将理性神化”,“黑格尔哲学是将思维...当成了神圣的绝对的本质,‘绝对’哲学的秘密,因此就是神学的秘密”。
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将精神、思维“外在化”为自然的学说,不过就是改装了的上帝创世说,“从精神里推出自然,意思等于算帐不找掌柜”,“等于从水里做出酒”,“等于用语言呼风唤雨,用语言移山倒海,用语言使瞎子复明”。
但是,正如一切事物都要有产生、发展的过程,费尔巴哈的理论并不完美。
这也是由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阶段及他本人生活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虽然他本人有所意识,但他并未真正摆脱机械唯物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的牢笼。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本⽂写作的原因⾸先在序⾔中恩格斯提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845年就决定要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界限,全⾯的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其次德国古典哲学在国外有点复活的样⼦,因此恩格斯越来越觉得把他和马克思同⿊格尔哲学的关系,即他们怎样从⿊格尔哲学出发、怎样同他脱离并在⼀系列原则问题上与之相互对⽴做⼀个简要⽽⼜有系统的说明是很必要的。
再次丹麦哲学家施达克发表论费尔巴哈的书,驳斥许多⼈对费尔巴哈的诽谤和攻击,认为费尔巴哈是唯⼼主义者。
恩格斯觉得有必要说清楚费尔巴哈哲学及其重要历史地位和作⽤,所以当《新时代》邀请恩格斯写⼀篇评论施达克的⽂章时,恩格斯便欣然同意。
⼆、内容读后感第⼀章第⼀章主要是对⿊格尔哲学的分析,揭⽰其历史背景和“合理内核”,指出⿊格尔学派解体的历史必然性和过程。
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恩格斯之处德国封建专制势⼒的强⼤和法国⼤⾰命的冲击,同时⼜通过德国哲学和法国哲学的不同点的⽐较,说明⿊格尔哲学的两⾯性。
⼀⽅⾯⿊格尔哲学具有保守性,它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另⼀⽅⾯⿊格尔哲学中具有⾰命性,包含极其丰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它反映德国资产阶级对于发展资本主义和改变封建统治状况的要求。
恩格斯通过⿊格尔哲学的⼀个著名命题揭⽰了它的合理内核。
这个命题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这个命题和⿊格尔的整个哲学⼀样,具有⼆重性。
它的保守的⽅⾯在于,“把现存的⼀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替警察国家、替王室司法、替书报检查制度祝福”。
在他看来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
现实性决不是某种社会制度或政治制度所固有的属性。
在⿊格尔看来,在发展进程中,“⼀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失去⾃⼰的必然性,⾃⼰存在的权利,⾃⼰的合理性,被新的、富有⽣命⼒的现实的东西所取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
的终结有感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发表于1886年,距离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和欧洲革命已30有余。
这期间世界各国政治局势突变,工人运动迅速发展,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欧洲强国,如德国、意大利、匈牙利都发生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特别是在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遗著,同时还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各国年轻的社会活动家和理论家。
在这段时间里,“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盛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施达克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这本书,它错误的评价了费尔巴哈,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因此,恩格斯觉得完全有必要写一篇文章阐述马克思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和正确评价费尔巴哈以及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通读《费尔巴哈论》全文,我发现作者把文章的逻辑结构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首先通过描写德法1848年革命得出了政治变革是以哲学革命作为前导的结论,再由此推进到德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分析黑格尔哲学。
第二部分首先就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的疑问,随后恩格斯联系到了德国哲学
的现状上,从休谟、康德、笛卡尔到黑格尔再到费尔巴哈,恩格斯描述了在这段时期里,他们是怎样去探寻哲学本质,又是多么渴望能依靠纯粹思想的力量去推动哲学前进的。
dash;辩证法,结合自身的探索与学习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大特点在于克服了前人不重视历史社会的观点,将历史和各种社会关系与人相联系,将人放在整个历史中去认识。
如果没有古典哲学的这些重要成果,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更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工人运动。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德国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德国古典哲学并没有终结,终结的只是它不好的、被证明有悖真理的一面,它的合理思想将被一直传续,并被后人继续发扬光大。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