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物理课本小实验(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大全与压力压强实验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大全与压力压强实验物理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
因为在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和物理知识有关,所以学好物理知识是很重要的。
物理实验是很有趣的!如何才能学好物理呢?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快来学习学习吧!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大全第二章: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在固、液、气体中传播。
1.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将音叉紧贴用细绳悬挂的乒乓球,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起,同时听到音叉发出声音。
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答:取一根长铁管,同学A轻敲铁管一端,使在另一端的同学B 刚好听不到敲击声,同学B把耳朵贴在铁管的另一端,发现同学B能够听到敲击声。
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3.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答: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塑料袋密封浸没在水槽中,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4.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答:让一同学在对面敲鼓,发现自己能够听到敲鼓省。
证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5.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答: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真空罩中,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中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小。
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第三章:熔化现象;凝固现象;汽化现象;蒸发吸热致冷;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液化现象;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液化放热;升华现象;凝华现象。
6. 设计实验说明熔化现象的存在。
在试管中加入碎冰,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发现试管内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
说明固体可以熔化。
7. 设计实验证明: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答:用酒精灯给海波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海波的温度,发现海波逐渐变成液态,且从出现液态海波开始,到海波熔化结束的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不变(熔化过程中撤掉酒精灯,发现熔化立刻停止)。
证明:“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8. 设计实验说明液体可以凝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物态变化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下雨前的空气湿度一般比较大,所以空气湿度情况是进行天气预报的一项重要依据。
如图所示是一种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
它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其中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
(1)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100℃,表示当时的气温__________(>/=/<)100C。
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干泡温度计的示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空气湿度越_________(大/小)。
(2)炎热的夏天,下雨前人会感到特别闷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 < 液体蒸发时吸热小空气湿度大,人的汗液很难蒸发【解析】(1)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原理: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大,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小;(2)炎热的夏天,下雨前空气湿度大,汗液蒸发慢,所以人会感到特别闷热。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 = (2). < (3). 液体蒸发时吸热 (4). 小 (5). 空气湿度大,人的汗液很难蒸发【点睛】(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的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和空气湿度有关。
2.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图甲的实验装置中还缺少的一件测量器材是________,实验时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__(均匀/不均匀).(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晶体/非晶体).(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________(a/b).【答案】秒表均匀 46 晶体 a【解析】(1)本实验中需要的测量仪器有温度计和秒表,由图知该实验缺少的器材为秒表;实验时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均匀.(2)由图知,该温度计的每一小格表示1℃,故该温度计的示数为46℃.(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第4min到第8min,该物质的温度保持在48℃不变,故该物质为晶体.(4)a图中有一段图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a为晶体的熔化图像,b图中的图线温度不断升高,为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故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a图.故答案为(1)秒表;均匀 (2)46 (3)晶体 (4)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过高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___)A.30% B.40% C.60% D.90%(3)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____________;(4)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___℃.(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D B 图略 120 升高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解析】(1)观察表中数据得出,当防冻液含量由逐渐增大到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2)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因为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25--30℃,由表中数据可以知道选择和的防冻液,而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所以选择的防冻液较为合适,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3)根据表格,描出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这些点,图略,(4)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120℃;(5)与原来相比,水箱内的水因为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 D (2). B (3). 图略 (4). 120 (5). 升高 (6). 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4.某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人教版)8年级上物理实验报告(全部)

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2013年9月4日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器材刻度尺、课本、长方体、硬币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测量长方体的边长2.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宽度3.测量硬币的直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长方体的长/cm 10.00 10.00 10.00 10.00 长方体的宽/cm 8.02 7.98 8.01 8.00 长方体的高/cm 2.50 2.52 2.51 2.51物理课本长/cm 26.10 26.12 26.10 26.11 物理课本宽/cm 18.00 18.00 18.00 18.00硬币的直径/cm 2.50 2.50 2.50 2.50回答问题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量程2、分度值3、零刻度是否磨损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评语教师签名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2013年9月5日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学会使用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器材停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认识停表2.按动停表上的按钮,观察指针的变化,学会使用方法。
3.测量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
4.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
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回答问题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评语教师签名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2013年9月12日实验名称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目的进一步练习使用停表测量时间及刻度尺测长度实验器材秒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实验原理:V=S/t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并将器材按装置图放置,把木板和木块组装成斜面,小车放于斜面顶端A点,弹簧片固定在斜面下端C点,测出距离S1记录于表格中;测出时间为t1,同样记录于表格中,利用公式v1=S1/t1计算出v1记于表格。
2、将金属片放于B处固定,重复步骤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时将AB之间的S2、t2和计算出的v2记于表格。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实验报告1(上)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作业本、物理课本等。
实验原理:使用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使用停表可以测量时间。
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3.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4.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5.用停表测1分钟脉搏的次数。
6.用停表测10分钟脉搏的次数。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1.记录数据:测量对象:长度宽度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课本25.8825.9025.9225.9018.2018.2218.2418.22作业本25.6325.6425.6525.6418.1818.1918.2018.192.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和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单位:秒):对象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成员xxxxxxxx3.39.29.49.69.4成员xxxxxxxx99.69.49.89.6回答问题:为什么长度测量要估读?答:为了减小误差。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1.刻度尺应紧贴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
3.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4.求平均值时,先去掉有明显错误的数据。
评语:无实验报告2(上)实验名称:测定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小车在斜面上滑动,利用运动学公式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度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巧改风车小实验

巧改风车小实验
“纸风车”小实验(如图)是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课中的“想想做做”的内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按图中的方法制作的风车转动起来很困难:当风车离酒精灯过近时,风车容易被烧着;当离的稍微远一点,热空气流速小,风车很难转动得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风车扇叶与轴之间的摩擦力过大。
笔者在教学中对风车的轴做了一下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把扇叶以上的轴截断(留一点),在轴的上面绑一根细棉线(如图),这样,当风车受热空气作用而转动时,不再需要克服扇叶和轴之间的摩擦,只需要克服扭转细线的微小的力即可,实验效果十分理想。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水沸腾实验的创新与改进(改进方案)

现场成果展示水沸腾实验创新改进化龙初中寿光市 262721一、创新实验目的:通过对水沸腾实验装置的改进,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节省能源,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
二、实验仪器及用品:铁架台、温度计、大试管(两只)、酒精灯、大烧杯、橡胶塞、玻璃管、胶管。
三、实验装置图及说明:原实验装置改装后实验装置水沸腾实验是《物态变化》一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
原实验方案实验总结;教材中对这个实验的方法设计是:利用酒精灯作为加热工具、烧杯为加热容器。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了几点不足,主要有:(1).实验时间过长。
教材中介绍的试验方法,在用酒精灯加热小烧杯时,需要垫上石棉网,这样使得小烧杯内的水受热较慢,加热时间过长。
(2).消耗燃料多。
按照教材的实验装备进行实验,热量散失较多,不仅使得加热时间过长,而且增加了酒精的消耗,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沸腾前后现象不够明显。
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发现,按照课本的实验方法做水沸腾实验,很难观察到教材中所描述的实验现象。
在用烧杯做加热容器的时候,在烧杯底下垫上石棉网,加热缓慢,沸腾前后均未听到响声;在水沸腾后也未见大量的气泡冒出。
(4)、个别实验现象与理论不符。
在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由于铁圈和石棉网的余热,沸腾的水还要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这与理论上的“停止加热,沸腾停止”不符。
(5)、温度计的放置不易操作。
由于烧杯中所加水较浅,烧杯也较小,因此在用温度计测水温时,很不方便,容易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四、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我们经过思考以及实验检验,最后确定了用普通试管代替小烧杯做加热容器的实验改进方案。
1、改进的具体内容是:(1)、将小烧杯换成试管作为加热容器。
(2)、用带缺口的泡沫塑料塞子固定温度计。
(3)、在此基础上可进行气体液化的探究实验。
2、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有:(1)、实验用时短。
与原先实验相比较,在应用试管作加热容器后,由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加热时间明显变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专题7实验探究:声现象相关实验(解析版)

专题07 实验探究:声现象相关实验类型一: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1.(东莞模拟)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将微小振动放大。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会弹起。
(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
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B法。
A.推理B.类比C.控制变量D.转化解:(1)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将微小振动放大的作用;(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3)月球上没有空气,处于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甲实验乒乓球会被弹起,乙实验乒乓球不会被弹起;(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
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被称为类比法。
故选B。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微小振动放大;(2)空气可以传播声音;(3)甲;(4)B。
2.(昆明期末)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大。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4)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不能(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A(填序号)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实验报告

Vv2"
实验数据:
石块的质量m/g
石块放入前水的
体积Vt/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
积V2/cm3
石块的体枳
V/cm3
石块的密度
p/(gcnr3)
实验感悟:
二、测量液体的密度一一是-种间接测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p = ^
实验步骤:
1、将天平放存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在烧杯中盛盐水,称出它们的质量m】:
、测固体的体积为V =V2-%O
密度测呈的特殊方法:
'器材:量筒、烧杯2个、天平、细线、石块、水。 实验步骤:
1、将两只烧杯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上。
2、在左盘的烧杯中放入石块,在右盘的烧杯中注入水,并用滴管 细致的增减水的质最.直到天平横梁重新平衡,则左盘中石块
七〒〒the的质量和右盘中水的质量相等,即= m石。
一、角大十尢砥码s
3、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测得这些水的体积为V水,则水的
质量为m水=P爪V笊,所以石块的质量为m石=m攵=p津水°
4. 把左盘烧杯中的石块轻轻放入屋筒中,并全部浸没在水面以卜
p/(gcnr3)
实验感悟:
规则固体体枳的测量:叮以通过刻度尺测量其边长、直径等物理量
,再通过体枳公式计算
整形法〈把它整形成长方体、正方 体等,然后用刻度尺测得
、冇关长度,易得物体体积。
注意事项:
(1、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清水,读出其体积%:
排水法(体积小的)把固体浸没在最筒里的水中,读出水和固体的总体积耳;(3、计算出固体的体枳V= V2-V]。
]计,所以固体的体^V = Vz%。
I注:这种方法和测量密度人于水的物体体枳情况基本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用开水把杯子烫热,立即扣在气球上,气球能把被子吸住,为什么?
【答案】杯子被烫热后杯中的空气也热了,扣在气球上后杯中空气逐渐冷却,体积减小,于是杯中空气压强减小,而外界空气压强不变,所以产生了压强差,气球收到了外界空气的压力,所以被“吸”在了杯子上
2.秒表的读数
【答案】
3.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请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为
多少?
【答案】刻度尺的最小分度是1mm,脚印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则脚印另一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就是脚印的长度;脚印的长度乘以7就是人等于人的身高.
4.一条长绳一端系了一个小铁块,做成了一个单摆。
要测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
期),怎样能测的更准确?
【答案】多次的平均值,比如测它摆动100个来回的时间,则一个来回就是这个时间的1/100 5.早期的机械唱片为什么能够发声?
【答案】早期的机械唱片表面有一圈圈不规则的凹槽。
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凹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6.验证固体传声?
【答案】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敲击声,证明固体能够传声。
7.梳头、刷牙、吃饼干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传进大脑,产生听觉的?
【答案】通过骨传导原理所听到的声音. 据说,生活在海洋里的鲸鱼是通过下颚骨获取在水中声音的振动然后传到耳朵;有听力障碍的贝多芬用牙齿咬住指挥棒,另一头放在钢琴上,通过指挥棒把钢琴所发出的声音转入听觉器官,这些都是骨传导原理.
8.乐器分为三类: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打击乐器:鼓、锣等乐器受到打击时发生振动。
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弦乐器:二胡、小提琴、钢琴等。
长而粗的弦音调低,短而细的弦音调高。
绷紧的弦音
调高,不紧的弦音调低。
管乐器:长笛、箫等,空气柱振动发声。
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
长空气柱音调低,短空气柱音调高。
9.水瓶琴吹与敲音调是如何变化的?
【答案】振动物体越长,音调越低。
吹水瓶琴,空气振动发声,水越多,音调越高。
敲水瓶琴,水和瓶子振动发声,水越多,音调越低。
10.声波的应用?
【答案】超声波:蝙蝠、倒车雷达、B超、声呐、超声波清洗机、粉碎体内结石;
次声波:大象交流、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
11.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会看到烛焰在摆动,该实验能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12.热电偶的原理?
【答案】两根不同的金属线组成的闭合环路中,如果只有一个接头被加热,环路里就会产生电流;两个接头的温度差越大,电流越强。
13.纸锅烧水原理?
︒,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一会看到水沸腾,纸锅【答案】纸的着火点约是183C
不会燃烧,热量都被水吸收了。
14.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
用筷子搅拌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C
就会发现白霜。
15.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约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
估测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答案】11
⨯
1.4410m
16.有时,黑板反射的光会“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原因是什么?
【答案】光的镜面反射
17.迎着月亮走,地上发亮的是水;背着月亮走,地上发暗的是水。
原理是什么?
【答案】光的反射
18.一束激光发出射向地球,大约经过2.53s返回来,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答案】5
3.810km
19.平面镜的应用?
【答案】潜望镜,塔式太阳能电站(把许多平面镜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就可以把太阳光反射后汇聚到同一位置,从而利用太阳能来发电)。
20.非三棱镜色散实验方法?
【答案】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镜的下部浸入水中。
使一束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
观察白纸上的光是七种颜色的色光。
21.测凸透镜的焦距?
【答案】把一只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放大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这个光斑的位置就是焦点的位置,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
这个光斑处的温度很高,如果长时间照射,纸会被烤焦。
22.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能看到什么?这个
现象启发我们,阴天怎样估测凸透镜的焦距?为使估测结果更准确,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答案】在墙上可以看到窗户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用凸透镜看书上放大的字,凸透镜慢慢远离书,恰恰看不到字像,估计这时书到凸透镜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